情绪记忆的理论模型

2008年7月 第45卷第4期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 f No rthw est No rmal U 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Jul 2008 Vo l 45No 4

情绪记忆的理论模型

王振宏1, 蒋长好2

(1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

2 首都体育学院心理研究所, 北京 100088)

[摘 要]情绪记忆是一个涉及情绪与认知关系的重要问题, 既受到情绪研究领域的重视, 又受到记忆研究领域的关注。对于情绪记忆的研究, 目前提出了许多理论模型, 主要有Bow er 的连结语义网络模型、Lang 的生物信息模型、L eventha l 的层次加工模型、T easdale 的整合认知子系统模型、Philippo t 等的情绪记忆整合模型、L eDoux 的情绪记忆模型、Damasio 的初级与次级情绪系统。本文对于这些理论模型的基本内容、价值与局限予以简评。[关键词]情绪记忆; 理论模型[中图分类号]B 842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9162(2008) 04 0112 06

结点也被同时激活, 这样当厌恶的结点被激活, 相应的自主反应与表情行为也被激活。每一个情绪结点与对引起此情绪体验事件的命题表征也是相联系的, 因此, 一个情绪的激活同时也诱发了对此情绪体验的激活, 当厌恶情绪结点激活, 相应的厌恶体验的命名、体验也被激活。

Bo wer 情绪记忆的连结语义网络模型假定在特定情境下体验到给定的情绪时, 那种情绪就会同事件一起储存在记忆中, 这涉及两个方面:即, 心境一致性记忆(moo d-co ng r uent memor y) 和心境依赖性记忆(mo od-dependent memory ) [2, 4]。心境一致性记忆是指当新信息的情绪效价与当前心境状态一致时, 新信息更容易在记忆中被编码。例如具有积极情绪效价的信息在积极的心境中学习比在消极心境中学习会记忆得更好。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是因为情绪事件激活的相应情绪的结点, 如果已经被一种心境状态所激活, 它将会有更强的激活, 这种双倍的激活强化了表征情绪和事件的不同结点和命题之间的连结。

心境依赖性记忆是指在一种特定的心境状态下编码的信息, 当在相同的心境状态下比在不同的其它心境状态下更好提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是因为当信息被编码时, 结点激活所产生的连结, 包括了个体在某种心境状态下编码信息时的情绪结点。在提取时, 与心境编码相应的情绪结点的激活是信息提取的另外一个线索。例如在Bow er 的一项研究中, 诱导愉快和悲伤两种心境, 然后要求他们回忆童年时期的事情, 结果发现在愉快心境下的被试回忆出更多童年时期愉快的事件, 而在悲伤心境下的被试回忆起了更多的童年时期不愉快的事件。

图1 Bow er 情绪记忆的连结语义网络模型根据激活扩散原理, 一个情绪结点被激活, 相联系的[收稿日期]2007 11 20

[第一作者简介]王振宏(1966 ) , 男, 甘肃庆阳人, 心理学博士,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从事发展心理学研究

心境一致性记忆和心境依赖性记忆说明人们在编码和提取信息时, 对于那些和当前情绪信息一致的内容会表现

对过去情绪事件的回忆能够引发情绪, 记忆在引发情绪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情绪体验是如何被储存的? 记忆与情绪加工如何相互影响? 在情绪研究领域与记忆研究领域都受到了充分的重视。随着研究的深入, 研究者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情绪记忆理论模型。充分理解这些理论模型, 对于深化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Bow er 的连结语义网络模型

Bow er 提出了第一个情绪记忆模型, 类似于Conlins 等的语义记忆的网络模型, 因此叫情绪记忆的连结语义网络模型(Bow er

s associat ive semantic netwo rk model) [1-3]

按照Bo wer 情绪记忆的连结语义网络模型, 每一种基本情绪(如愉快、愤怒、恐惧等) 在记忆网络中是以结点的形式表征的, 复合情绪由基本情绪的许多结点同时激活构成。每一个基本情绪的结点都与其他许多结点相联系, 如表情行为、自主反应模式、评价唤醒、语言标签等, 如图1。

出选择性的敏感化。脏反应与刺激输入结合起来。图式系统是情绪条件反应的记录, 是在相似的情绪状态下概括化的结果。当图式一旦形成, 它的任何成分的激活都会唤醒整个图式, 不仅是刺激成分的激活, 同样表情、主观体验、内脏反应成分都能激活其他的部分的反应。

二、Lang 的生物信息模型

Lang 的生物信息模型(Lang s Bioinfo rmational model, 图2) [5, 6]有些类似于Bow er 连结语义网络模型, 它的一般结构也基于语义网络。但在L ang 的模型中情绪信息表征不是结点, 而是不同命题结合成的语义网络。L ang 区分了三种类型的命题:刺激命题、反应命题、意义命题。刺激命题定义了情绪诱发刺激的特征, 包括事件、背景、情境等。例如, 对蛇的恐惧的表征, 刺激命题定义了对蛇的知觉特征(它的形状、颜色、运动模式) , 蛇出现的环境(树林或丛草中) , 情绪发生的背景(独自一人) 。反应命题包括由所有的情绪引发物激起的反应, 如逃跑的准备、心跳加速、张开嘴巴、皱眉等。意义命题是情绪信息表征的各成分对个体意义的归属, 例如, 独自一人在丛林遇到蛇意味着危险; 心跳加快、逃跑的愿望、恐惧表情意味着个体害怕。Lang 的生物信息模型认为情绪就是情绪记忆结构的激活。

图3 L ev enthal 的情绪记忆层次加工模型

情绪图式在童年早期就开始发展, 而且依赖于个体的经验。根据L event hal 的观点, 在情绪的自主反应成分方面个体特异性更加深刻, 比情绪表达和主观体验成分更少受社会控制。例如, 当婴儿面对被挠痒、父母微笑等激烈刺激时, 强烈的自主与动作反应与他的微笑反应和主观快乐连结起来, 因此他们就发展了欣喜的或叫激动的愉快图式。相反, 如果婴儿的微笑产生了微弱的、亲子嘀咕交流的爱抚反应, 而表现出温和的内脏反应时, 则会发展出平静的愉快图式。Lev enthal 等认为情绪的紧张度与具体情绪相连结的自主反应依赖于以前的条件反射。

概念水平有两种成分:一是对过去经验的信息储存, 一是生成情绪活动的自觉完成, 两种成分由相互相关的命题记忆网络构成。概念水平的加工比图式水平的加工抽象水平更高, 图式水平是对情绪反应本身的记忆, 而概念水平反映了更普遍方式上的关于情绪反应的知识。当个体能够反思他们的情绪体验, 概念记忆则形成。概念水平的加工需要努力, 要求意识注意能力等。更重要的是概念水平的加工能够使得人们与他们的情绪进行交流。

对于成人, 三种加工机制在情绪唤醒情境中是主动的, 要独立的看到它们是不可能的。L eventhal 等也认为整个情绪系统能够被任何一个加工水平所激活。因此, 意识和概念系统能够唤起图式的或知觉的动作系统, 内脏活动能够激活概念系统等。

图2 Lang 的情绪记忆结构模型

Lang 的模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假定反应命题是以两种不同编码方式编码的:语义编码和躯体动作编码。语义编码是在概念上进行的, 够通达意识并容易转换成语言。躯体动作编码由激起并组织身体反应的动作和内脏活动的程序构成, 这些编码不能直接通达语言和意识。但L ang 假定两种编码在记忆中是联系的, 如在语义水平上的反应命题激活, 能够激活相应的躯体动作程序, 导致相应身体反应的改变。

三、Leventhal 的层次加工模型

Lev enthal 的层次加工模型(L eventhal hierarchical model) 认为情绪是复杂的反应过程, 以三个不同的认知水平层次而组织, 不同的层次水平涉及的认知加工的抽象程度不同。这三个水平是感觉动作、图式和概念(图3) [7, 8]。感觉动作水平, 是情绪行为和体验的基本加工, 包括一套先天的中心表达动作程序以生成表达反应、自主反应、对具体引发刺激反应的感受等不同系列。这些程序自主激活, 不需要意志努力。对新生儿来说, 正是这种情绪系统的自主激活。

图式水平, 包括情绪不同成分的具体表征, 在具体情绪情节中被激活。图式加工把主观感受、表达反应以及内

四、Teasdale 的整合认知子系统模型

T easdale 基于Barnard 的一般认知结构模型提出了一个情绪记忆模型(T easdale s int eg rat ed cog nitiv e subsystems model, 图4) [8, 9]。这一整合认知子系统模型认为认知是一个网络系统, 对于每一种信息的加工都是专门化的, 对每一种信息都有专门的记忆结构和编码系统。尽管这个模型是复杂的, 但也可以区别一些主要的子系统, 即:

(1) 感

觉信息和身体状态加工的子系统; 的目标子系统;

命题子系统; (5) 含

义子系统。

(2) 通过感觉系统加工

(4)

态子系统的改变, 导致心率加速、呼吸急促。二是情绪意义会引起命题子系统的变化, 进一步生成! 我的车坏了, 我该怎么办呢∀的想法, 这种有意识的想法反过来又会决定后继的行为和应对策略。

(3) 组织自觉行为的效应器子系统;

五、Philippot 的情绪记忆整合模型

Philippo t 等在总结其他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情绪记忆整合模型(integ rativ e mo del of emotional memor y, 图5) [8]。这一模型认为, 基于不同的记忆类型存在两种认知系统:一种是! 图式加工(schematic processes) ∀, 以图式为基础, 是自动的和内隐的; 另一种是! 命题和反思加工(pro po sitio nal and r eflex ive processes ) ∀, 以情节和语义知

图4 T easdale 等的情绪记忆整合认知次级系统模型如图4所示, 通过感觉子系统加工的感觉信息传递到目标子系统予以确认, 依据命题子系统和含义子系统所赋予的意义, 通过效应器子系统组织反应和运行反应。T easdale 模型的中心是区分了两个意义子系统:命题子系统和含义子系统。

命题子系统依据具体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传递具体的意义。例如, ! 我的车又坏了∀的想法具有具体的意义, 这种意义能够容易通过语言、概念和相应的实际材料之间给定的直接关系而获得理解。在这种水平上传递的意义具有! 真值∀, 遵循逻辑规则可以判断真假, 并通过证据推断来证明。

含义子系统传递更加普遍和概括水平上的意义, 通过对感觉、命题、身体状态信息编码等进行重新编码和深层次调整来实现。这种水平上的意义难以交流, 不能直接与语言匹配, 意义更加抽象, 只能通过隐喻、比喻来传递。含义子系统传递了在其它子系统激活的具有情绪显著性的信息, 即这些信息对个人目标的意义是什么。T easdale 提出, ! 主观上, 普遍意义的标识是通过对诸如#这些事情是错的 、#自信 、#无助 等隐含意义内容的情绪感受进行的∀。从这种理解出发, 整合认知子系统模型提出仅是隐含意义水平上传递的普遍意义直接与情绪体验相联系。含义子系统生成! 热∀认知, 传递深层的情绪意义; 通过命题子系统编码的知识表征了! 冷∀认知, 包括情绪知识。

含义子系统编码的情绪意义能够通过三种信息源予以激活:第一, 在没有对目标再认的情况下, 感觉子系统直接激活含义子系统。例如, 听到大的声音或感觉到某种东西迅速向我们移动能够唤起危险的情绪意义。第二, 命题子系统也能不断的进入含义子系统, 如通过命题子系统生成的! 我的车又坏了∀的想法能够激活! 痛苦∀的隐含意义。最后, 身体状态子系统通过身体反馈也能激活在含义水平上的具体的情绪意义, 如面部表情反馈就是最好的例子。

含义子系统一旦唤醒, 情绪意义有两方面的效应。一是直接影响身体状态子系统, 并使身体活动发生变化。例如, 由! 我的车又坏了∀的想法引发的痛苦会引发身体状

图5 P hilippot 等的情绪双记忆模型

Philippo t 等认为从发展的角度讲, 婴儿出生的时候两个系统都不存在, 情绪反应是受支配适应行为的先天神经回路的调整, 这些回路叫身体反应系统, 身体反应系统生成的反应就是初级情绪, 类似于L eventhal 提出的感觉动作过程, 这些反应也是F rijda 提出的情绪活动趋势的基础。这些先天身体反应能够被简单的外部知觉线索所激发, 如运动模式知觉或身体感觉, 失去支撑感觉激发了新生儿的惊慌感等。

图式加工系统就是在! 初级情绪∀激活的基础上发展的。第一个图式是由个体在对于情绪事件体验的过程中对于感觉指标和身体反应之间联系记录的抽象表征构成, 是按照时间关联规则进行条件反射编码的, 两个要素的连结只是因为它们不断重复的同时激活, 这种信息加工非常的快速, 但没有灵活性。图式是基于具体和实际的体验, 但内容是抽象与概括的, 因为它们是对这些反复发生的具体体验的高层次编码, 而不是体验本身。图式与身体反应之间是双向联系, 图式能够激活身体反应系统, 身体反应系统也能够激活图式加工。图式是基于实际的体验形成的, 因此具有个体特异性。依据先前的体验, 不同的个体发展了不同的图式, 如愤怒, 有的个体形成倾向内在愤怒(inw ard ang er) 的图式, 有的个体会形成倾向外显愤怒(outw ard anger) 的图式。图式系统是情绪认知的心脏, 是! 热∀认知加工的场所。

随着知觉系统的发展和认知的成熟, 个体的更具解释性认知过程迅速发展, 目标能够从知觉线索中抽取出来予识为基础, 能够通达意识。

以识别, 这是概念形成的基础。由于概念的形成, 发展出命题和反思加工系统。这一系统由特殊的意义构成, 即具体的概念与特定的语义连结。这种连结的逻辑与图式系统明显不同, 要素之间的连结不是遵循时间关联规则, 而是语义逻辑。命题和反思加工能够在意识上和意志上通达, 对应于! 冷∀认知, 它比图式系统能够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对于信息进行分析加工, 命题和反思加工系统比图式系统更具有多样性, 包含了更多的表征单元, 这些表征之间的连结也是多样的。因而命题和反思加工需要占用更多认知资源, 需要更多的认知加工时间。图式系统的信息的改变很慢, 因为是对反复发生的事件的编码, 命题和反思加工系统能够迅速的改变。

由于具有反思的性质, 命题和反思加工系统能够自动启动加工过程, 允许自我反思, 即命题和反思加工系统的自我反思能够引发情绪过程, 如通过心理想象诱发情绪等。这种自我反思在对于情境的行为反应和意志上发动应对策略之间做出选择方面也是必要的, 对于情绪感受状态在意识上的识别同样是必要的。即使图式加工给出情绪状态的体验性质, 命题和反思加工系统对于体验着这种情绪的个体在意识上进行确认情绪体验也是必要的。

在日常生活实际中两种系统往往一起激活, 两种反应系统的各要素也经常连结, 这样一个系统能够激活另一个系统。即对于情绪体验的有意识的思考能够唤醒图式系统, 同时由知觉输入引起的图式系统的激活能够在命题和反思加工系统上生成具体的对于情绪的意识思考等。

马的之间的许多通路相互影响, 海马是负责陈述性记忆的主要结构。杏仁核与海马之间的通路使得情绪信息与有关过去事件的复杂的背景信息的连结成为可能,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当人们一想起过去的情绪情节时就能引发相应的情绪。

七、Damasio 的初级与次级情绪系统

基于人类脑损伤的情绪行为研究, Damasio 提出一个情绪理论[13-15]

, 区分了初级情绪系统与次级情绪系统。初级

情绪系统是生物决定性对刺激的基本知觉特征的情感反应系统。例如, 一些类似于爬虫的运动自主的生成负性情感反应。初级情绪的激活依赖于遗传而来的皮层下的神经表征, 这些区域主要包括杏仁核和前扣带皮层(A CC) 。

次级情绪是习得的情绪反应, 依赖于腹内侧前额皮层的神经表征。依据Damasio 的观点, 这些神经表征的内容是过去事件的类型与它们情感意义的联系。换句话说, 次级情绪依赖于启动过去事件类型和这些事件情绪结果相联系的神经结构的激活。这些表征通过对连续事件的记忆储存和情绪结果的个体发生过程得到改造。次级情绪系统不能离开初级情绪系统而独立工作, 负责次级情绪前额皮层结构与涉及初级情绪的皮层下结构不断地相互作用。

Damasio 认为有意识的情绪感受是对由无意识神经机制生成的身体改变与引发情绪的情境的同时性意识知觉的结果。Damasio 提出任何一种主观感受都有两个心理特征结合而成:由某种刺激引起的一种感知觉和一种伴随的情绪, 这两个心理特征是由两个不同的神经回路产生的, 然后在前额叶的工作记忆区结合起来, 对此刺激的完整的感受就产生了。他将从情绪中枢输出的情绪信息归为两个方向, 一个通向控制人体生理对情绪做出反应的神经回路, 他称为情绪反应输出; 另一个方向通向大脑前额叶, 称之为情绪感受输出。是情绪的感受输出在工作记忆区与认知性感觉的结合形成人的各种身体感受和情感体验。也就是说, 他认为在我们的一般身体快感和痛感、饥饿感、窒息感等等各种身体感受, 以及传统概念下的具体情绪或情感如恐惧、喜爱、悲伤、愉快、害羞等等感受或体验中, 实际上包含着非特异的情绪和特异的感觉的两种成分。

六、LeDoux 的情绪记忆模型

LeDo ux 的研究主要涉及对动物恐惧条件反射的脑加工进行研究。L eDoux 认为[10-12], 情绪是对储存在特殊记忆系统即情绪记忆系统中的特殊类型信息激活的结果。情绪记忆系统是独立于意识的陈述性记忆系统的, 意识记忆系统加工关于过去事件的实际知识, 形成对过去事件的意识记忆。情绪记忆系统是在意识之外进行情绪反应和情绪运算的, 情绪发生不需要意识, 情绪感受的意识体验仅是一种副现象, 不是情绪加工的本质。情绪感受出现在由情绪情境的知觉引起和由对情绪记忆系统与许多效应器连结唤起的身体反应知觉引起的工作记忆中。

在许多有关老鼠恐惧条件反射的研究之后, LeDo ux 提出基于情绪记忆系统的脑结构是杏仁核。杏仁核评价刺激的情绪意义, 对刺激的情绪意义与情境的特征连结进行编码。这由两个神经回路实现:一个是从丘脑 杏仁核的感觉输入通路; 另一个是丘脑 皮层回路, 包括在到达杏仁核之前通过丘脑和感觉皮层的感觉输入通路。这些回路使得情境的知觉成分与情境的情绪意义成分之间的连结成为可能。因此, 当一个以前与情绪相联系的刺激到达杏仁核时, 相联系的情绪信息就被激活。另外, 杏仁核与许多身体运动系统相连结。尽管L eDoux 假设情绪记忆系统是独立于意识的陈述性记忆系统的, 但也是通过杏仁核与海

八、不同情绪记忆理论模型的价值与局限

Bo wer 情绪信息加工的连结语义网络模型第一次试图解释情绪是如何被表征的和情绪事件如何在记忆中被储存, 认为情绪记忆与一般记忆没有本质的区别, 遵循相同的规律, 运用相同的结构和编码方式。Bow er 的情绪信息加工模型存在着许多不足, 如引发情绪的事件的特征、情绪生理反应成分和主观体验是复杂的, 但在Bow er 的情绪信息加工模型中, 不同要素的事件、生理反应和心理体验的表征结点却是单一的。Bo wer 的情绪信息加工模型不能说明! 热∀情绪与! 冷∀情绪的区别, 因为有些情绪会只在记忆上被提取, 是! 冷∀情绪, 而没有生理唤醒和主观体验。

但依照Bo wer 的情绪信息加工模型, 只要一个情绪结点被激活, 所有相联结的结点都被激活, 即当一种情绪在记忆上被提取时, 就必然有相应的生理唤醒和主观体验, 必然是! 热∀情绪。Bow er 的情绪信息加工也没有区分情绪的语义知识表征与情绪体验的情节表征的不同, 实际上语义记忆与情节记忆的表征方式是不同的。

在许多方面, L ang 的模型比Bow er 的模型有所改进。首先, 它假定身体和动作反应是以语义编码与动作编码双重编码的。第二, 情绪记忆表征是一个语义网络而不是结点。第三, Bow er 假定一种基本情绪有一个具体表征结点, Lang 的模型更加具有特异性, 认为情绪表征是个体情绪历史发展的结果。按照L ang 的观点, 对于一种情绪如恐惧会有不同的表征, 而按照Bow er 的观点, 每一种基本情绪只有一种表征。但L ang 的模型提出的情绪身体反应是通过语义编码与动作编码双重编码的, 实际的证据表明情绪的身体反应的语义表征与实际的生理改变是不对应、不一致的, 一个具体的身体反应的语义激活引发了一般的情绪唤醒状态, 而不是一个具体的相对应的生理唤醒。L ang 的模型也只说明了情绪的一般表征, 而没有说明对情绪情节的具体记忆, 即这一模型是一个情绪的语义记忆模型, 而忽视了情绪的情节记忆。

像L ang 一样, L eventhal 提出一个说明情绪意义如何被归结于情境, 情绪反应如何被组织的情绪记忆模型。他们对于在情绪发展过程中, 情绪记忆结构如何被建构等也有一些相同的概念, 而Lev enthal 比Lang 的理解更具体, Lev enthal 区分了不同的加工水平来解释不同的情绪现象。Lang 的三种命题与L event hal 的三种水平是不相同的, 但又是相互交叉的。如Lang 的刺激命题能在Lev enthal 的三种水平上都得到加工。同样, L eventhal 模型的主要缺点也不能说明情绪的情节记忆。

尽管T easda le 、Ba rnard 的模型与Lev enthal 的结构模型不同, 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的重要特征。含义子系统、命题子系统的区分与图式水平、命题水平的区分类似, 同样地, 建立在这些不同水平上的知识的表征方式相似, 不同表征与现实依据的关系相似。T easdale 等的模型解释许多现象具有一些优势, 可以通过含义子系统与命题子系统的锁定反馈环路来解释抑郁与其维持, 也得到具体实证研究结果的支持。但这一模型的中心假设, 即存在两种不同的意义结果系统还没有得到实证研究的检验。

Philippo t 等情绪记忆的整合模型是在综合各种模型的

基础上提出的, 试图综合各种情绪记忆模型合理性, 使得情绪记忆的理论模型更具有说服力和可验证性。Philippo t 等的情绪记忆的整合模型提出的图式系统的概念类似于T easdale 、Barnar d 的! 含义加工∀概念和Lev enthal 的! 图式水平∀。可以说图式系统是情绪的! 认知心脏∀, 是! 热∀认知场。命题和反思加工系统的概念类似于T easdale 、Bar nar d 的! 命题子系统∀概念和L event hal ! 概念水平∀的概念。同样, Philippo t 等的情绪记忆的整合模型也缺乏实证研究的证据。LeDo ux 的模型与前面所讨论模型也有许多联系。如由杏仁核支持的内隐记忆系统与L eventha l 模型的图式水平与T easdale 模型的含义子系统相联系。两者都是通过内隐加工系统而运行的信息系统, 具体的输出就是情绪反应。另外, 海马与额叶皮层网络支持的有意识陈述记忆系统与T easdale 模型的命题子系统, 与Leventhal 模型的概念水平加工、Philippo t 等的情绪记忆的整合模型的命题和反思加工系统相联系。

像L eDoux 一样, Damasio 提出有意识的情绪感受是在对由无意识的神经机制生成的身体变化和引发情绪的情境的知觉同时发生的。与L eDoux 不同的是, Damasio 认为有意识的情绪感受在人类情绪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际上, 对身体变化和引发情绪的情境关系的意识增加了对情境做出适应性反应的可能。在Damasio 的模型与前面提到的许多模型之间也有许多相似之处。Damasio 模型中提出的由杏仁核和前扣带皮层(A CC) 支持的初级情绪与L eventhal 模型中的感觉动作水平有相同的机制, 由中部前额皮层支持的次级情绪与T easdale 模型的含义子系统, 与Lev enthal 模型的图式水平相类似。Damasio 模型与L eventhal 模型的另一个相似之处是关于意识与情绪的关系, 两者都假定意识是情绪过程的必要成分, 因为意识使采用广泛的应对反应成为可能。

上述情绪记忆的理论模型中, Bo wer 的连结语义网络模型、Lang 的生物信息模型、L eventha l 的层次加工模型、T easdale 的整合认知子系统模型、Philippo t 等的情绪记忆整合模型属于情绪记忆的纯心理模型, 而L eDoux 的情绪记忆模型、Damasio 的初级与次级情绪系统属于神经心理模型。情绪记忆的纯心理模型试图从情绪信息的表征来理解情绪记忆, 而神经心理模型试图把情绪信息加工与脑加工机制联系起来。这些理论模型对于深入研究情绪记忆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这些理论本身又有待于实证研究的支持和深化。

[参考文献]

[1] Bo wer

G

H.

M oo d and M emo ry.

Amer ican

[3] Dalgleish T. Infor matio n pro cessing appr oaches to

emot ion. In R J Dav idso n, K R Scherer , H H Go ldsmith (Eds. ) , H andbook o f A ffective Science [M ].New Yo rk:O x for d U niver sity Press, 2003, 661-672.

[4] K enealy P M . M o od -state -dependent r etriev al:

Psy cho lo gist [J].1981, 36(1) :129-148.

[2] Bo wer G H, Cohen P R. Emotio na l influence in

memor y and thinking :dat a and theo ry. In M S Clar k &S T Fiske (Eds. ) , A ffect and co gnition [M ].H illsdale, N J:Er lbaum, 1983, 291-332.

the effects of induced mo od o n memor y reconsider ed. Q ua rter ly Journal of Ex per imenta l Psycholog y [J].1997, 50(2) :290-310.

[5] L ang J P. T he three-sy st em appro ach to emo tion,

in N

Bir baumer

&

A

O hman (eds. ) ,

T he

O rg anization o f Emo tio n [M ]. T o ronto:Ho gr efe-H uber, 1993, 18-30.

[6] L ang P J, Br adley M M , Fit zsimmo ns J R, Cuthbert

B N , Scott J D, M oulder B, Nang ia V. Emo tional ar ousal and activatio n o f visual co rtex :210.

[7] L eventhal H ,

Scher er K.

T he relat ionship o f

emotion to cog nition:1987, 1(1) :3-28.

[8] Philippot P , Schaer er A. Emotion and memo ry. In

T J M ay ne &G A Bo nanne (Eds. ) , Emotio ns:current issues and fut ur e directions [M ]. Guilfor d P ress, 2001, 83-122.

[9] T easdale J D. M ulti-lev el theor ies of co gnitio n -emotion. In T Dalg leish &M Po wer (Eds. ) , H andbook o f cog nitio n and emotion [M ].1999,

T he

a functio nal approach to

fM RI

analy sis. P sychophy siolog y [J ].1998, 35:199-

Chichester , U K :W iley, 665-681.

[10] L eDoux J E. Emo tion:clues fr om brain. A nnual

Rev iew o f Psycholog y, 1995, 46(2) :209-235.

[11] Panksepp J.

A ffective N eur oscience [M ]. N ew

Y ork:Ox for d U niv ersity Pr ess, 1998:41-58.

[12] L eDoux J E. Cog nitiv e –emo tional interactio ns:

listen to the brain. In R D L ane &L Nadel (Eds. ) , Cog nitive neur oscience o f emotion [M ]. O xfo rd U niver sity Press, 2000, 129-155.

[13] Damasio A R. T he feeling o f what happens:bo dy

and emotion in the making of consciousness [M ].N ew Y or k:H arcourt Brace, 1999:198-304.

[14] Damasio

A

R,

Adolphs

R,

Damasio

H.

Contributio ns o f the lesion metho d to the functio nal neur oanatomy of emotio n. In R J Davidson, K R Scher er, H H Goldsmith (Eds. ) , H andboo k o f A ffect ive

Science [M ].

N ew

Yo rk:

O xfo rd

U niver sity Press, 2003, 66-89.

[15] Damasio A R. A seco nd chance for emo tio n. In R D

L ane &L Nadel (Eds. ) , Cognit ive neuro science o f emotion [M ].Ox for d U niversit y P ress, 2000, 12-23.

semant ic co nt rov ersy. Cog nition and Emo tio n [J].

T heory M odels of Emotional M emory

WANG Zhen hong , JIANG Chang hao

(1 T he Department of P sycholo gy , Shaanxi No rmal U niver sity, Xi

1

2

an, Shannx i, 710062, PRC;

2 T he I nstitute o f Psycholog y, Capital Physical Education U niv ersity , Beijing, 100088, PRC)

[Abstract]Em otio nal memor y invo lves in the relationship of em otion and cog nition. It is not only the

fo cus of emo tion study , but also receiv es the attention of m em ory study. M any theory m odels o f emotional memory form ed in curr ent emotional memo ry study. The major models are:Bow er s associative semantic netw ork model, Lang s bioinfor mational mo del, Leventhal hierarchical model, Teasdale s integrated cog nitive subsy stems model, Philippot s integrative mo del, LeDoux s m odel of emotional memo ry, and Damasio s theor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em otion sy stem. T he perspectives of mo del w ere summarized, and its value and limitation w 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emotional m em ory; theory m odel

(责任编辑 王兆璟/校对 丁一)

2008年7月 第45卷第4期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 f No rthw est No rmal U 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Jul 2008 Vo l 45No 4

情绪记忆的理论模型

王振宏1, 蒋长好2

(1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

2 首都体育学院心理研究所, 北京 100088)

[摘 要]情绪记忆是一个涉及情绪与认知关系的重要问题, 既受到情绪研究领域的重视, 又受到记忆研究领域的关注。对于情绪记忆的研究, 目前提出了许多理论模型, 主要有Bow er 的连结语义网络模型、Lang 的生物信息模型、L eventha l 的层次加工模型、T easdale 的整合认知子系统模型、Philippo t 等的情绪记忆整合模型、L eDoux 的情绪记忆模型、Damasio 的初级与次级情绪系统。本文对于这些理论模型的基本内容、价值与局限予以简评。[关键词]情绪记忆; 理论模型[中图分类号]B 842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9162(2008) 04 0112 06

结点也被同时激活, 这样当厌恶的结点被激活, 相应的自主反应与表情行为也被激活。每一个情绪结点与对引起此情绪体验事件的命题表征也是相联系的, 因此, 一个情绪的激活同时也诱发了对此情绪体验的激活, 当厌恶情绪结点激活, 相应的厌恶体验的命名、体验也被激活。

Bo wer 情绪记忆的连结语义网络模型假定在特定情境下体验到给定的情绪时, 那种情绪就会同事件一起储存在记忆中, 这涉及两个方面:即, 心境一致性记忆(moo d-co ng r uent memor y) 和心境依赖性记忆(mo od-dependent memory ) [2, 4]。心境一致性记忆是指当新信息的情绪效价与当前心境状态一致时, 新信息更容易在记忆中被编码。例如具有积极情绪效价的信息在积极的心境中学习比在消极心境中学习会记忆得更好。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是因为情绪事件激活的相应情绪的结点, 如果已经被一种心境状态所激活, 它将会有更强的激活, 这种双倍的激活强化了表征情绪和事件的不同结点和命题之间的连结。

心境依赖性记忆是指在一种特定的心境状态下编码的信息, 当在相同的心境状态下比在不同的其它心境状态下更好提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是因为当信息被编码时, 结点激活所产生的连结, 包括了个体在某种心境状态下编码信息时的情绪结点。在提取时, 与心境编码相应的情绪结点的激活是信息提取的另外一个线索。例如在Bow er 的一项研究中, 诱导愉快和悲伤两种心境, 然后要求他们回忆童年时期的事情, 结果发现在愉快心境下的被试回忆出更多童年时期愉快的事件, 而在悲伤心境下的被试回忆起了更多的童年时期不愉快的事件。

图1 Bow er 情绪记忆的连结语义网络模型根据激活扩散原理, 一个情绪结点被激活, 相联系的[收稿日期]2007 11 20

[第一作者简介]王振宏(1966 ) , 男, 甘肃庆阳人, 心理学博士,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从事发展心理学研究

心境一致性记忆和心境依赖性记忆说明人们在编码和提取信息时, 对于那些和当前情绪信息一致的内容会表现

对过去情绪事件的回忆能够引发情绪, 记忆在引发情绪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情绪体验是如何被储存的? 记忆与情绪加工如何相互影响? 在情绪研究领域与记忆研究领域都受到了充分的重视。随着研究的深入, 研究者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情绪记忆理论模型。充分理解这些理论模型, 对于深化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Bow er 的连结语义网络模型

Bow er 提出了第一个情绪记忆模型, 类似于Conlins 等的语义记忆的网络模型, 因此叫情绪记忆的连结语义网络模型(Bow er

s associat ive semantic netwo rk model) [1-3]

按照Bo wer 情绪记忆的连结语义网络模型, 每一种基本情绪(如愉快、愤怒、恐惧等) 在记忆网络中是以结点的形式表征的, 复合情绪由基本情绪的许多结点同时激活构成。每一个基本情绪的结点都与其他许多结点相联系, 如表情行为、自主反应模式、评价唤醒、语言标签等, 如图1。

出选择性的敏感化。脏反应与刺激输入结合起来。图式系统是情绪条件反应的记录, 是在相似的情绪状态下概括化的结果。当图式一旦形成, 它的任何成分的激活都会唤醒整个图式, 不仅是刺激成分的激活, 同样表情、主观体验、内脏反应成分都能激活其他的部分的反应。

二、Lang 的生物信息模型

Lang 的生物信息模型(Lang s Bioinfo rmational model, 图2) [5, 6]有些类似于Bow er 连结语义网络模型, 它的一般结构也基于语义网络。但在L ang 的模型中情绪信息表征不是结点, 而是不同命题结合成的语义网络。L ang 区分了三种类型的命题:刺激命题、反应命题、意义命题。刺激命题定义了情绪诱发刺激的特征, 包括事件、背景、情境等。例如, 对蛇的恐惧的表征, 刺激命题定义了对蛇的知觉特征(它的形状、颜色、运动模式) , 蛇出现的环境(树林或丛草中) , 情绪发生的背景(独自一人) 。反应命题包括由所有的情绪引发物激起的反应, 如逃跑的准备、心跳加速、张开嘴巴、皱眉等。意义命题是情绪信息表征的各成分对个体意义的归属, 例如, 独自一人在丛林遇到蛇意味着危险; 心跳加快、逃跑的愿望、恐惧表情意味着个体害怕。Lang 的生物信息模型认为情绪就是情绪记忆结构的激活。

图3 L ev enthal 的情绪记忆层次加工模型

情绪图式在童年早期就开始发展, 而且依赖于个体的经验。根据L event hal 的观点, 在情绪的自主反应成分方面个体特异性更加深刻, 比情绪表达和主观体验成分更少受社会控制。例如, 当婴儿面对被挠痒、父母微笑等激烈刺激时, 强烈的自主与动作反应与他的微笑反应和主观快乐连结起来, 因此他们就发展了欣喜的或叫激动的愉快图式。相反, 如果婴儿的微笑产生了微弱的、亲子嘀咕交流的爱抚反应, 而表现出温和的内脏反应时, 则会发展出平静的愉快图式。Lev enthal 等认为情绪的紧张度与具体情绪相连结的自主反应依赖于以前的条件反射。

概念水平有两种成分:一是对过去经验的信息储存, 一是生成情绪活动的自觉完成, 两种成分由相互相关的命题记忆网络构成。概念水平的加工比图式水平的加工抽象水平更高, 图式水平是对情绪反应本身的记忆, 而概念水平反映了更普遍方式上的关于情绪反应的知识。当个体能够反思他们的情绪体验, 概念记忆则形成。概念水平的加工需要努力, 要求意识注意能力等。更重要的是概念水平的加工能够使得人们与他们的情绪进行交流。

对于成人, 三种加工机制在情绪唤醒情境中是主动的, 要独立的看到它们是不可能的。L eventhal 等也认为整个情绪系统能够被任何一个加工水平所激活。因此, 意识和概念系统能够唤起图式的或知觉的动作系统, 内脏活动能够激活概念系统等。

图2 Lang 的情绪记忆结构模型

Lang 的模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假定反应命题是以两种不同编码方式编码的:语义编码和躯体动作编码。语义编码是在概念上进行的, 够通达意识并容易转换成语言。躯体动作编码由激起并组织身体反应的动作和内脏活动的程序构成, 这些编码不能直接通达语言和意识。但L ang 假定两种编码在记忆中是联系的, 如在语义水平上的反应命题激活, 能够激活相应的躯体动作程序, 导致相应身体反应的改变。

三、Leventhal 的层次加工模型

Lev enthal 的层次加工模型(L eventhal hierarchical model) 认为情绪是复杂的反应过程, 以三个不同的认知水平层次而组织, 不同的层次水平涉及的认知加工的抽象程度不同。这三个水平是感觉动作、图式和概念(图3) [7, 8]。感觉动作水平, 是情绪行为和体验的基本加工, 包括一套先天的中心表达动作程序以生成表达反应、自主反应、对具体引发刺激反应的感受等不同系列。这些程序自主激活, 不需要意志努力。对新生儿来说, 正是这种情绪系统的自主激活。

图式水平, 包括情绪不同成分的具体表征, 在具体情绪情节中被激活。图式加工把主观感受、表达反应以及内

四、Teasdale 的整合认知子系统模型

T easdale 基于Barnard 的一般认知结构模型提出了一个情绪记忆模型(T easdale s int eg rat ed cog nitiv e subsystems model, 图4) [8, 9]。这一整合认知子系统模型认为认知是一个网络系统, 对于每一种信息的加工都是专门化的, 对每一种信息都有专门的记忆结构和编码系统。尽管这个模型是复杂的, 但也可以区别一些主要的子系统, 即:

(1) 感

觉信息和身体状态加工的子系统; 的目标子系统;

命题子系统; (5) 含

义子系统。

(2) 通过感觉系统加工

(4)

态子系统的改变, 导致心率加速、呼吸急促。二是情绪意义会引起命题子系统的变化, 进一步生成! 我的车坏了, 我该怎么办呢∀的想法, 这种有意识的想法反过来又会决定后继的行为和应对策略。

(3) 组织自觉行为的效应器子系统;

五、Philippot 的情绪记忆整合模型

Philippo t 等在总结其他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情绪记忆整合模型(integ rativ e mo del of emotional memor y, 图5) [8]。这一模型认为, 基于不同的记忆类型存在两种认知系统:一种是! 图式加工(schematic processes) ∀, 以图式为基础, 是自动的和内隐的; 另一种是! 命题和反思加工(pro po sitio nal and r eflex ive processes ) ∀, 以情节和语义知

图4 T easdale 等的情绪记忆整合认知次级系统模型如图4所示, 通过感觉子系统加工的感觉信息传递到目标子系统予以确认, 依据命题子系统和含义子系统所赋予的意义, 通过效应器子系统组织反应和运行反应。T easdale 模型的中心是区分了两个意义子系统:命题子系统和含义子系统。

命题子系统依据具体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传递具体的意义。例如, ! 我的车又坏了∀的想法具有具体的意义, 这种意义能够容易通过语言、概念和相应的实际材料之间给定的直接关系而获得理解。在这种水平上传递的意义具有! 真值∀, 遵循逻辑规则可以判断真假, 并通过证据推断来证明。

含义子系统传递更加普遍和概括水平上的意义, 通过对感觉、命题、身体状态信息编码等进行重新编码和深层次调整来实现。这种水平上的意义难以交流, 不能直接与语言匹配, 意义更加抽象, 只能通过隐喻、比喻来传递。含义子系统传递了在其它子系统激活的具有情绪显著性的信息, 即这些信息对个人目标的意义是什么。T easdale 提出, ! 主观上, 普遍意义的标识是通过对诸如#这些事情是错的 、#自信 、#无助 等隐含意义内容的情绪感受进行的∀。从这种理解出发, 整合认知子系统模型提出仅是隐含意义水平上传递的普遍意义直接与情绪体验相联系。含义子系统生成! 热∀认知, 传递深层的情绪意义; 通过命题子系统编码的知识表征了! 冷∀认知, 包括情绪知识。

含义子系统编码的情绪意义能够通过三种信息源予以激活:第一, 在没有对目标再认的情况下, 感觉子系统直接激活含义子系统。例如, 听到大的声音或感觉到某种东西迅速向我们移动能够唤起危险的情绪意义。第二, 命题子系统也能不断的进入含义子系统, 如通过命题子系统生成的! 我的车又坏了∀的想法能够激活! 痛苦∀的隐含意义。最后, 身体状态子系统通过身体反馈也能激活在含义水平上的具体的情绪意义, 如面部表情反馈就是最好的例子。

含义子系统一旦唤醒, 情绪意义有两方面的效应。一是直接影响身体状态子系统, 并使身体活动发生变化。例如, 由! 我的车又坏了∀的想法引发的痛苦会引发身体状

图5 P hilippot 等的情绪双记忆模型

Philippo t 等认为从发展的角度讲, 婴儿出生的时候两个系统都不存在, 情绪反应是受支配适应行为的先天神经回路的调整, 这些回路叫身体反应系统, 身体反应系统生成的反应就是初级情绪, 类似于L eventhal 提出的感觉动作过程, 这些反应也是F rijda 提出的情绪活动趋势的基础。这些先天身体反应能够被简单的外部知觉线索所激发, 如运动模式知觉或身体感觉, 失去支撑感觉激发了新生儿的惊慌感等。

图式加工系统就是在! 初级情绪∀激活的基础上发展的。第一个图式是由个体在对于情绪事件体验的过程中对于感觉指标和身体反应之间联系记录的抽象表征构成, 是按照时间关联规则进行条件反射编码的, 两个要素的连结只是因为它们不断重复的同时激活, 这种信息加工非常的快速, 但没有灵活性。图式是基于具体和实际的体验, 但内容是抽象与概括的, 因为它们是对这些反复发生的具体体验的高层次编码, 而不是体验本身。图式与身体反应之间是双向联系, 图式能够激活身体反应系统, 身体反应系统也能够激活图式加工。图式是基于实际的体验形成的, 因此具有个体特异性。依据先前的体验, 不同的个体发展了不同的图式, 如愤怒, 有的个体形成倾向内在愤怒(inw ard ang er) 的图式, 有的个体会形成倾向外显愤怒(outw ard anger) 的图式。图式系统是情绪认知的心脏, 是! 热∀认知加工的场所。

随着知觉系统的发展和认知的成熟, 个体的更具解释性认知过程迅速发展, 目标能够从知觉线索中抽取出来予识为基础, 能够通达意识。

以识别, 这是概念形成的基础。由于概念的形成, 发展出命题和反思加工系统。这一系统由特殊的意义构成, 即具体的概念与特定的语义连结。这种连结的逻辑与图式系统明显不同, 要素之间的连结不是遵循时间关联规则, 而是语义逻辑。命题和反思加工能够在意识上和意志上通达, 对应于! 冷∀认知, 它比图式系统能够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对于信息进行分析加工, 命题和反思加工系统比图式系统更具有多样性, 包含了更多的表征单元, 这些表征之间的连结也是多样的。因而命题和反思加工需要占用更多认知资源, 需要更多的认知加工时间。图式系统的信息的改变很慢, 因为是对反复发生的事件的编码, 命题和反思加工系统能够迅速的改变。

由于具有反思的性质, 命题和反思加工系统能够自动启动加工过程, 允许自我反思, 即命题和反思加工系统的自我反思能够引发情绪过程, 如通过心理想象诱发情绪等。这种自我反思在对于情境的行为反应和意志上发动应对策略之间做出选择方面也是必要的, 对于情绪感受状态在意识上的识别同样是必要的。即使图式加工给出情绪状态的体验性质, 命题和反思加工系统对于体验着这种情绪的个体在意识上进行确认情绪体验也是必要的。

在日常生活实际中两种系统往往一起激活, 两种反应系统的各要素也经常连结, 这样一个系统能够激活另一个系统。即对于情绪体验的有意识的思考能够唤醒图式系统, 同时由知觉输入引起的图式系统的激活能够在命题和反思加工系统上生成具体的对于情绪的意识思考等。

马的之间的许多通路相互影响, 海马是负责陈述性记忆的主要结构。杏仁核与海马之间的通路使得情绪信息与有关过去事件的复杂的背景信息的连结成为可能,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当人们一想起过去的情绪情节时就能引发相应的情绪。

七、Damasio 的初级与次级情绪系统

基于人类脑损伤的情绪行为研究, Damasio 提出一个情绪理论[13-15]

, 区分了初级情绪系统与次级情绪系统。初级

情绪系统是生物决定性对刺激的基本知觉特征的情感反应系统。例如, 一些类似于爬虫的运动自主的生成负性情感反应。初级情绪的激活依赖于遗传而来的皮层下的神经表征, 这些区域主要包括杏仁核和前扣带皮层(A CC) 。

次级情绪是习得的情绪反应, 依赖于腹内侧前额皮层的神经表征。依据Damasio 的观点, 这些神经表征的内容是过去事件的类型与它们情感意义的联系。换句话说, 次级情绪依赖于启动过去事件类型和这些事件情绪结果相联系的神经结构的激活。这些表征通过对连续事件的记忆储存和情绪结果的个体发生过程得到改造。次级情绪系统不能离开初级情绪系统而独立工作, 负责次级情绪前额皮层结构与涉及初级情绪的皮层下结构不断地相互作用。

Damasio 认为有意识的情绪感受是对由无意识神经机制生成的身体改变与引发情绪的情境的同时性意识知觉的结果。Damasio 提出任何一种主观感受都有两个心理特征结合而成:由某种刺激引起的一种感知觉和一种伴随的情绪, 这两个心理特征是由两个不同的神经回路产生的, 然后在前额叶的工作记忆区结合起来, 对此刺激的完整的感受就产生了。他将从情绪中枢输出的情绪信息归为两个方向, 一个通向控制人体生理对情绪做出反应的神经回路, 他称为情绪反应输出; 另一个方向通向大脑前额叶, 称之为情绪感受输出。是情绪的感受输出在工作记忆区与认知性感觉的结合形成人的各种身体感受和情感体验。也就是说, 他认为在我们的一般身体快感和痛感、饥饿感、窒息感等等各种身体感受, 以及传统概念下的具体情绪或情感如恐惧、喜爱、悲伤、愉快、害羞等等感受或体验中, 实际上包含着非特异的情绪和特异的感觉的两种成分。

六、LeDoux 的情绪记忆模型

LeDo ux 的研究主要涉及对动物恐惧条件反射的脑加工进行研究。L eDoux 认为[10-12], 情绪是对储存在特殊记忆系统即情绪记忆系统中的特殊类型信息激活的结果。情绪记忆系统是独立于意识的陈述性记忆系统的, 意识记忆系统加工关于过去事件的实际知识, 形成对过去事件的意识记忆。情绪记忆系统是在意识之外进行情绪反应和情绪运算的, 情绪发生不需要意识, 情绪感受的意识体验仅是一种副现象, 不是情绪加工的本质。情绪感受出现在由情绪情境的知觉引起和由对情绪记忆系统与许多效应器连结唤起的身体反应知觉引起的工作记忆中。

在许多有关老鼠恐惧条件反射的研究之后, LeDo ux 提出基于情绪记忆系统的脑结构是杏仁核。杏仁核评价刺激的情绪意义, 对刺激的情绪意义与情境的特征连结进行编码。这由两个神经回路实现:一个是从丘脑 杏仁核的感觉输入通路; 另一个是丘脑 皮层回路, 包括在到达杏仁核之前通过丘脑和感觉皮层的感觉输入通路。这些回路使得情境的知觉成分与情境的情绪意义成分之间的连结成为可能。因此, 当一个以前与情绪相联系的刺激到达杏仁核时, 相联系的情绪信息就被激活。另外, 杏仁核与许多身体运动系统相连结。尽管L eDoux 假设情绪记忆系统是独立于意识的陈述性记忆系统的, 但也是通过杏仁核与海

八、不同情绪记忆理论模型的价值与局限

Bo wer 情绪信息加工的连结语义网络模型第一次试图解释情绪是如何被表征的和情绪事件如何在记忆中被储存, 认为情绪记忆与一般记忆没有本质的区别, 遵循相同的规律, 运用相同的结构和编码方式。Bow er 的情绪信息加工模型存在着许多不足, 如引发情绪的事件的特征、情绪生理反应成分和主观体验是复杂的, 但在Bow er 的情绪信息加工模型中, 不同要素的事件、生理反应和心理体验的表征结点却是单一的。Bo wer 的情绪信息加工模型不能说明! 热∀情绪与! 冷∀情绪的区别, 因为有些情绪会只在记忆上被提取, 是! 冷∀情绪, 而没有生理唤醒和主观体验。

但依照Bo wer 的情绪信息加工模型, 只要一个情绪结点被激活, 所有相联结的结点都被激活, 即当一种情绪在记忆上被提取时, 就必然有相应的生理唤醒和主观体验, 必然是! 热∀情绪。Bow er 的情绪信息加工也没有区分情绪的语义知识表征与情绪体验的情节表征的不同, 实际上语义记忆与情节记忆的表征方式是不同的。

在许多方面, L ang 的模型比Bow er 的模型有所改进。首先, 它假定身体和动作反应是以语义编码与动作编码双重编码的。第二, 情绪记忆表征是一个语义网络而不是结点。第三, Bow er 假定一种基本情绪有一个具体表征结点, Lang 的模型更加具有特异性, 认为情绪表征是个体情绪历史发展的结果。按照L ang 的观点, 对于一种情绪如恐惧会有不同的表征, 而按照Bow er 的观点, 每一种基本情绪只有一种表征。但L ang 的模型提出的情绪身体反应是通过语义编码与动作编码双重编码的, 实际的证据表明情绪的身体反应的语义表征与实际的生理改变是不对应、不一致的, 一个具体的身体反应的语义激活引发了一般的情绪唤醒状态, 而不是一个具体的相对应的生理唤醒。L ang 的模型也只说明了情绪的一般表征, 而没有说明对情绪情节的具体记忆, 即这一模型是一个情绪的语义记忆模型, 而忽视了情绪的情节记忆。

像L ang 一样, L eventhal 提出一个说明情绪意义如何被归结于情境, 情绪反应如何被组织的情绪记忆模型。他们对于在情绪发展过程中, 情绪记忆结构如何被建构等也有一些相同的概念, 而Lev enthal 比Lang 的理解更具体, Lev enthal 区分了不同的加工水平来解释不同的情绪现象。Lang 的三种命题与L event hal 的三种水平是不相同的, 但又是相互交叉的。如Lang 的刺激命题能在Lev enthal 的三种水平上都得到加工。同样, L eventhal 模型的主要缺点也不能说明情绪的情节记忆。

尽管T easda le 、Ba rnard 的模型与Lev enthal 的结构模型不同, 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的重要特征。含义子系统、命题子系统的区分与图式水平、命题水平的区分类似, 同样地, 建立在这些不同水平上的知识的表征方式相似, 不同表征与现实依据的关系相似。T easdale 等的模型解释许多现象具有一些优势, 可以通过含义子系统与命题子系统的锁定反馈环路来解释抑郁与其维持, 也得到具体实证研究结果的支持。但这一模型的中心假设, 即存在两种不同的意义结果系统还没有得到实证研究的检验。

Philippo t 等情绪记忆的整合模型是在综合各种模型的

基础上提出的, 试图综合各种情绪记忆模型合理性, 使得情绪记忆的理论模型更具有说服力和可验证性。Philippo t 等的情绪记忆的整合模型提出的图式系统的概念类似于T easdale 、Barnar d 的! 含义加工∀概念和Lev enthal 的! 图式水平∀。可以说图式系统是情绪的! 认知心脏∀, 是! 热∀认知场。命题和反思加工系统的概念类似于T easdale 、Bar nar d 的! 命题子系统∀概念和L event hal ! 概念水平∀的概念。同样, Philippo t 等的情绪记忆的整合模型也缺乏实证研究的证据。LeDo ux 的模型与前面所讨论模型也有许多联系。如由杏仁核支持的内隐记忆系统与L eventha l 模型的图式水平与T easdale 模型的含义子系统相联系。两者都是通过内隐加工系统而运行的信息系统, 具体的输出就是情绪反应。另外, 海马与额叶皮层网络支持的有意识陈述记忆系统与T easdale 模型的命题子系统, 与Leventhal 模型的概念水平加工、Philippo t 等的情绪记忆的整合模型的命题和反思加工系统相联系。

像L eDoux 一样, Damasio 提出有意识的情绪感受是在对由无意识的神经机制生成的身体变化和引发情绪的情境的知觉同时发生的。与L eDoux 不同的是, Damasio 认为有意识的情绪感受在人类情绪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际上, 对身体变化和引发情绪的情境关系的意识增加了对情境做出适应性反应的可能。在Damasio 的模型与前面提到的许多模型之间也有许多相似之处。Damasio 模型中提出的由杏仁核和前扣带皮层(A CC) 支持的初级情绪与L eventhal 模型中的感觉动作水平有相同的机制, 由中部前额皮层支持的次级情绪与T easdale 模型的含义子系统, 与Lev enthal 模型的图式水平相类似。Damasio 模型与L eventhal 模型的另一个相似之处是关于意识与情绪的关系, 两者都假定意识是情绪过程的必要成分, 因为意识使采用广泛的应对反应成为可能。

上述情绪记忆的理论模型中, Bo wer 的连结语义网络模型、Lang 的生物信息模型、L eventha l 的层次加工模型、T easdale 的整合认知子系统模型、Philippo t 等的情绪记忆整合模型属于情绪记忆的纯心理模型, 而L eDoux 的情绪记忆模型、Damasio 的初级与次级情绪系统属于神经心理模型。情绪记忆的纯心理模型试图从情绪信息的表征来理解情绪记忆, 而神经心理模型试图把情绪信息加工与脑加工机制联系起来。这些理论模型对于深入研究情绪记忆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这些理论本身又有待于实证研究的支持和深化。

[参考文献]

[1] Bo wer

G

H.

M oo d and M emo ry.

Amer ican

[3] Dalgleish T. Infor matio n pro cessing appr oaches to

emot ion. In R J Dav idso n, K R Scherer , H H Go ldsmith (Eds. ) , H andbook o f A ffective Science [M ].New Yo rk:O x for d U niver sity Press, 2003, 661-672.

[4] K enealy P M . M o od -state -dependent r etriev al:

Psy cho lo gist [J].1981, 36(1) :129-148.

[2] Bo wer G H, Cohen P R. Emotio na l influence in

memor y and thinking :dat a and theo ry. In M S Clar k &S T Fiske (Eds. ) , A ffect and co gnition [M ].H illsdale, N J:Er lbaum, 1983, 291-332.

the effects of induced mo od o n memor y reconsider ed. Q ua rter ly Journal of Ex per imenta l Psycholog y [J].1997, 50(2) :290-310.

[5] L ang J P. T he three-sy st em appro ach to emo tion,

in N

Bir baumer

&

A

O hman (eds. ) ,

T he

O rg anization o f Emo tio n [M ]. T o ronto:Ho gr efe-H uber, 1993, 18-30.

[6] L ang P J, Br adley M M , Fit zsimmo ns J R, Cuthbert

B N , Scott J D, M oulder B, Nang ia V. Emo tional ar ousal and activatio n o f visual co rtex :210.

[7] L eventhal H ,

Scher er K.

T he relat ionship o f

emotion to cog nition:1987, 1(1) :3-28.

[8] Philippot P , Schaer er A. Emotion and memo ry. In

T J M ay ne &G A Bo nanne (Eds. ) , Emotio ns:current issues and fut ur e directions [M ]. Guilfor d P ress, 2001, 83-122.

[9] T easdale J D. M ulti-lev el theor ies of co gnitio n -emotion. In T Dalg leish &M Po wer (Eds. ) , H andbook o f cog nitio n and emotion [M ].1999,

T he

a functio nal approach to

fM RI

analy sis. P sychophy siolog y [J ].1998, 35:199-

Chichester , U K :W iley, 665-681.

[10] L eDoux J E. Emo tion:clues fr om brain. A nnual

Rev iew o f Psycholog y, 1995, 46(2) :209-235.

[11] Panksepp J.

A ffective N eur oscience [M ]. N ew

Y ork:Ox for d U niv ersity Pr ess, 1998:41-58.

[12] L eDoux J E. Cog nitiv e –emo tional interactio ns:

listen to the brain. In R D L ane &L Nadel (Eds. ) , Cog nitive neur oscience o f emotion [M ]. O xfo rd U niver sity Press, 2000, 129-155.

[13] Damasio A R. T he feeling o f what happens:bo dy

and emotion in the making of consciousness [M ].N ew Y or k:H arcourt Brace, 1999:198-304.

[14] Damasio

A

R,

Adolphs

R,

Damasio

H.

Contributio ns o f the lesion metho d to the functio nal neur oanatomy of emotio n. In R J Davidson, K R Scher er, H H Goldsmith (Eds. ) , H andboo k o f A ffect ive

Science [M ].

N ew

Yo rk:

O xfo rd

U niver sity Press, 2003, 66-89.

[15] Damasio A R. A seco nd chance for emo tio n. In R D

L ane &L Nadel (Eds. ) , Cognit ive neuro science o f emotion [M ].Ox for d U niversit y P ress, 2000, 12-23.

semant ic co nt rov ersy. Cog nition and Emo tio n [J].

T heory M odels of Emotional M emory

WANG Zhen hong , JIANG Chang hao

(1 T he Department of P sycholo gy , Shaanxi No rmal U niver sity, Xi

1

2

an, Shannx i, 710062, PRC;

2 T he I nstitute o f Psycholog y, Capital Physical Education U niv ersity , Beijing, 100088, PRC)

[Abstract]Em otio nal memor y invo lves in the relationship of em otion and cog nition. It is not only the

fo cus of emo tion study , but also receiv es the attention of m em ory study. M any theory m odels o f emotional memory form ed in curr ent emotional memo ry study. The major models are:Bow er s associative semantic netw ork model, Lang s bioinfor mational mo del, Leventhal hierarchical model, Teasdale s integrated cog nitive subsy stems model, Philippot s integrative mo del, LeDoux s m odel of emotional memo ry, and Damasio s theor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em otion sy stem. T he perspectives of mo del w ere summarized, and its value and limitation w 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emotional m em ory; theory m odel

(责任编辑 王兆璟/校对 丁一)


相关内容

  • 音乐与情绪之间的诱发机制
  • 音乐与情绪之间的诱发机制 摘 要: 音乐是一门最具情感表现的艺术, 非语义性特点更加使得它无论是唱.奏, 还是听, 都涵括着极其丰富的情感因素和囊裹着盛足的思想内容.也因此使得音乐作为一种娱乐的方式, 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本文通过音乐对人的心理及身体所能引起变化的研究, 揭示音乐对人的生理 ...

  • stroop效应对记忆的影响
  • stroop 效应对记忆的影响 摘要:为了了解stroop 效应是否对记忆有影响,具体影响记忆加工的那个过程,对近代对stroop 效应的研究以及对记忆的研究进行分析. 关键词:stroop 效应.记忆.记忆加工 引言 1935年stroop 效应在颜色命名实验中被发现.整个记忆过程分为编码.储存. ...

  • 2014考研心理学大纲
  • 翔高启弘 Ⅰ.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 ...

  • 音乐与情绪诱发的机制模型_马谐
  •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Vol. 21, No. 4, 643–652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DOI: 10.3724/SP.J.1042.2013.00643 音乐与情绪诱发的机制模型* 马 谐1 白学军1 陶 云2 (1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

  • 普通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 第 1.心理与行为之间是什么关系? 一章 心理不同于行为,又和行为有密切联系.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2.人的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是什么关系?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

  • 2015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15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65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 ) A .认识需要 B .审美需要 C .自我实现需要 D .爱与归属需要 [解析]D ,马斯 ...

  •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简答题)
  •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简答题) 三.简答题 1.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如何解释智力构成? 并举出3-4种多元智力理论提出的智力成分. 2. 比较"手段--目的分析法"和"爬山法"这两种解决问题方法的异同. 3.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4. 用信息加工观点阐述记忆的 ...

  • 十个有关于「为什么做梦」的理论和假设
  • 我很喜欢做梦的感觉,它是个很奇特的感知.我做梦的时候往往都知道自己是在做梦,而且会下意识地去记住梦的细节.醒来后记下来,有时啼笑皆非,有时觉得还有深意,给生活带来不少趣味,但我一直非常困惑,人为什么要做梦呢? 研究做梦的学问叫 oneirology,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甚至文学.但从亚里士多德 ...

  • 心理学课程教案
  • <心理学>课程教案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自学,录相示教 教学目的: 本章对现代心理学及其研究和发展进行一个整体性的介绍,为随后各章建立一个总体框架,并为随后各章中所共同涉及到的一般性专业知识和术语预先做出交待:另外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