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上海市初中物理课程精简
一、评价的性质、目的和对象
上海市初中毕业物理统一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评价。 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落实“教考一致”的要求,切实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有利于引导初中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评价结果是初中毕业生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初中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评价对象为 2017 年完成上海市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
二、评价标准
(一)能力要求
依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行稿) 》 (2004 年 10 月版)规定的初中(八至九年级)物理课程目标,确定以下能力要求。
1.物理基础知识
1.1 知道简单物理现象和基本物理事实。
1.2 理解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
1.3 知道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物理知识。
1.4 知道物理学的基本思想,理解基本物理科学方法。
2.物理基本技能
2.1 能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2.2 能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器材、确定操作步骤和处理实验数据。
2.3 能根据初中物理典型作图的依据,执行作图基本步骤完成作图。
3.物理综合能力
3.1 能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
3.2 能针对给定的任务,设计和评价探究方案,并得出初步的结论。
3.3 能从指定的材料中获取信息,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和交流。
(二)内容要求
依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行稿) 》 (2004 年 10 月版)规定的初中(八至九年级)物理基础型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1
基础型课程的内容主题
一级主题
主题一 物质
主题二 机械运动
主题三 电磁运动
主题四 能量
主题一 物质
二级主题 学习内容 学习水平
1.1.1 质量 A 密度 1.1.2 密度 C
1.2.1 分子 原子 A 分子 原子 1.2.2 分子动理论 A
宇宙 1.3.1 太阳系 A
1.4.1 用天平测质量 B
1.4.2 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B 学生实验
1.4.3 测定物质的密度 C
主题二 机械运动
二级主题 学习内容 学习水平
2.1.1 力 力的图示 B
2.1.2 力的测量 B
2.1.3 重力 B
2.1.4 摩擦力 A 力
2.1.5 合力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B
2.1.x DIS(数字化信息系统)简介 A
2.1.6 二力平衡的条件 C
2.2.1 杠杆 杠杆平衡的条件 B 简单机械 2.2.2 滑轮 B
2.3.1 压力 B
2.3.2 压强 C
2.3.3 液体内部的压强 B 压强
2.3.4 连通器 A
2.3.5 大气压强 A
2
2.4.1 浮力 A 浮力 2.4.2 阿基米德原理 B
2.5.1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A 声音 2.5.2 乐音 噪声 A
2.6.1 机械运动 参照物 A
2.6.2 匀速直线运动 A 匀速直线运动
2.6.3 路程—时间图像 速度 B
惯性 2.7.1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B
2.8.1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B
2.8.2 用 DIS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B
2.8.3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B 学生实验
2.8.4 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B
2.8.5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B
主题三 电磁运动
二级主题 学习内容 学习水平
3.1.1 电流 电流表 B
3.1.2 电压 电压表 B
3.1.3 电阻 滑动变阻器 B 简单电路 3.1.4 欧姆定律 C
3.1.5 串联电路及其简单应用 B
3.1.6 并联电路及其简单应用 B
3.2.1 磁场 磁感线 A
3.2.2 电流的磁场 右手螺旋定则 B 简单电磁现象
3.2.3 无线电波及无线电通信 A
3.3.1 光的反射定律 B
3.3.2 平面镜成像B
3.3.3 光的折射A 光的传播 3.3.4 透镜 A
3.3.5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简单应用 B
3.3.6 光的色散现象 A
3.4.1 用电流表测电流 用电压表测电压 B
3.4.2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B 学生实验
3.4.3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C
3
3.4.4 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C
3.4.5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B
3.4.6 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B
主题四 能量
二级主题 学习内容 学习水平
4.1.1 功 功率B
4.1.2 动能 势能 A 机械能
4.1.3 机械能 A
4.2.1 温度 温标 B
4.2.2 热量 B
4.2.3 比热容 B 内能
4.2.4 内能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A
4.2.5 热机 A
4.3.1 电功 电能表 B
4.3.2 电功率 C 电能
4.3.3 电能的获得与输送 A
4.4.1 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A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4.4.2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A 恒
4.4.3 能源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A
学生实验 4.5.1 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C
《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行稿) 》 (2004 年 10 月版)对“知识与技能”维度中关于现象、概念、规律的学习水平划分为 A、B 、C 、D 四个等级,对学生实验的学习水平划分为 A、B 、C 三个等级。
学习水平界定表
维度 学习水平 含义
A 知道 识别和记忆学习内容。是对知识的初步认识
知 初步把握学习内容的由来、意义和主要特征。是对知识B 理解 现象 识 一般认识
概念 与 以某一学习内容为重点,联系其他相关内容,解决简单C 掌握 规律 技 的物理问题。是对知识较深入的认识
能 以某一学习内容为重点,综合其他相关内容,解决新情D 应用 境下的简单物理问题。是对知识较系统的认识
4
初步 根据实验目的,按照具体的实验步骤,正确使用给定的A 学会
器材,完成观察、测量等实验任务
根据实验目的,参照简要的实验步骤,合理选择实验器
B 学会 材,独立完成观察、测量、验证和探究等实验任务,正实验 确处理实验数据 根据学习的需要,确定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选择
C 设计 或制作简易的实验器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和改进实验
方案
感觉和接受相关的过程与方法。其他行为动词还有注感受 意、关注、感到等 过程 认得和区别相关的过程与方法。其他行为动词还有经与 认识 历、描述、明白、表达等 方法 选择和采用相关的过程与方法。其他行为动词还有解运用 释、交流、发现等
萌发和体会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他行为动词还体验 有感觉、感触、了解等 情感
态度 感知和领悟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他行为动词还感悟 与价 有领略、激发、懂得等 值观 树立和具有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他行为动词还形成 有区别、养成、建立、提高、增强等
2017 年上海市初中物理课程精简
一、评价的性质、目的和对象
上海市初中毕业物理统一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评价。 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落实“教考一致”的要求,切实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有利于引导初中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评价结果是初中毕业生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初中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评价对象为 2017 年完成上海市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
二、评价标准
(一)能力要求
依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行稿) 》 (2004 年 10 月版)规定的初中(八至九年级)物理课程目标,确定以下能力要求。
1.物理基础知识
1.1 知道简单物理现象和基本物理事实。
1.2 理解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
1.3 知道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物理知识。
1.4 知道物理学的基本思想,理解基本物理科学方法。
2.物理基本技能
2.1 能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2.2 能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器材、确定操作步骤和处理实验数据。
2.3 能根据初中物理典型作图的依据,执行作图基本步骤完成作图。
3.物理综合能力
3.1 能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
3.2 能针对给定的任务,设计和评价探究方案,并得出初步的结论。
3.3 能从指定的材料中获取信息,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和交流。
(二)内容要求
依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行稿) 》 (2004 年 10 月版)规定的初中(八至九年级)物理基础型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1
基础型课程的内容主题
一级主题
主题一 物质
主题二 机械运动
主题三 电磁运动
主题四 能量
主题一 物质
二级主题 学习内容 学习水平
1.1.1 质量 A 密度 1.1.2 密度 C
1.2.1 分子 原子 A 分子 原子 1.2.2 分子动理论 A
宇宙 1.3.1 太阳系 A
1.4.1 用天平测质量 B
1.4.2 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B 学生实验
1.4.3 测定物质的密度 C
主题二 机械运动
二级主题 学习内容 学习水平
2.1.1 力 力的图示 B
2.1.2 力的测量 B
2.1.3 重力 B
2.1.4 摩擦力 A 力
2.1.5 合力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B
2.1.x DIS(数字化信息系统)简介 A
2.1.6 二力平衡的条件 C
2.2.1 杠杆 杠杆平衡的条件 B 简单机械 2.2.2 滑轮 B
2.3.1 压力 B
2.3.2 压强 C
2.3.3 液体内部的压强 B 压强
2.3.4 连通器 A
2.3.5 大气压强 A
2
2.4.1 浮力 A 浮力 2.4.2 阿基米德原理 B
2.5.1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A 声音 2.5.2 乐音 噪声 A
2.6.1 机械运动 参照物 A
2.6.2 匀速直线运动 A 匀速直线运动
2.6.3 路程—时间图像 速度 B
惯性 2.7.1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B
2.8.1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B
2.8.2 用 DIS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B
2.8.3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B 学生实验
2.8.4 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B
2.8.5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B
主题三 电磁运动
二级主题 学习内容 学习水平
3.1.1 电流 电流表 B
3.1.2 电压 电压表 B
3.1.3 电阻 滑动变阻器 B 简单电路 3.1.4 欧姆定律 C
3.1.5 串联电路及其简单应用 B
3.1.6 并联电路及其简单应用 B
3.2.1 磁场 磁感线 A
3.2.2 电流的磁场 右手螺旋定则 B 简单电磁现象
3.2.3 无线电波及无线电通信 A
3.3.1 光的反射定律 B
3.3.2 平面镜成像B
3.3.3 光的折射A 光的传播 3.3.4 透镜 A
3.3.5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简单应用 B
3.3.6 光的色散现象 A
3.4.1 用电流表测电流 用电压表测电压 B
3.4.2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B 学生实验
3.4.3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C
3
3.4.4 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C
3.4.5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B
3.4.6 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B
主题四 能量
二级主题 学习内容 学习水平
4.1.1 功 功率B
4.1.2 动能 势能 A 机械能
4.1.3 机械能 A
4.2.1 温度 温标 B
4.2.2 热量 B
4.2.3 比热容 B 内能
4.2.4 内能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A
4.2.5 热机 A
4.3.1 电功 电能表 B
4.3.2 电功率 C 电能
4.3.3 电能的获得与输送 A
4.4.1 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A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4.4.2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A 恒
4.4.3 能源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A
学生实验 4.5.1 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C
《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行稿) 》 (2004 年 10 月版)对“知识与技能”维度中关于现象、概念、规律的学习水平划分为 A、B 、C 、D 四个等级,对学生实验的学习水平划分为 A、B 、C 三个等级。
学习水平界定表
维度 学习水平 含义
A 知道 识别和记忆学习内容。是对知识的初步认识
知 初步把握学习内容的由来、意义和主要特征。是对知识B 理解 现象 识 一般认识
概念 与 以某一学习内容为重点,联系其他相关内容,解决简单C 掌握 规律 技 的物理问题。是对知识较深入的认识
能 以某一学习内容为重点,综合其他相关内容,解决新情D 应用 境下的简单物理问题。是对知识较系统的认识
4
初步 根据实验目的,按照具体的实验步骤,正确使用给定的A 学会
器材,完成观察、测量等实验任务
根据实验目的,参照简要的实验步骤,合理选择实验器
B 学会 材,独立完成观察、测量、验证和探究等实验任务,正实验 确处理实验数据 根据学习的需要,确定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选择
C 设计 或制作简易的实验器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和改进实验
方案
感觉和接受相关的过程与方法。其他行为动词还有注感受 意、关注、感到等 过程 认得和区别相关的过程与方法。其他行为动词还有经与 认识 历、描述、明白、表达等 方法 选择和采用相关的过程与方法。其他行为动词还有解运用 释、交流、发现等
萌发和体会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他行为动词还体验 有感觉、感触、了解等 情感
态度 感知和领悟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他行为动词还感悟 与价 有领略、激发、懂得等 值观 树立和具有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他行为动词还形成 有区别、养成、建立、提高、增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