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中肢体语言的巧妙运用

音乐课堂中肢体语言的巧妙运用

内容提要: 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广义言之,肢体语言包括表情在内;狭义言之,肢体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义。肢体语言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它散发着无言的信息。对于小学生来说,在音乐课堂中将肢体语言运用的巧妙、得当,既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进行创造;还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化抽象教学为直观教学,从而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因此,肢体语言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关键词:肢体语言 背唱歌曲 创新

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进行表达思想,交流情感,彼此沟通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它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而这个“无声语言”我们就理解为今天所说的“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就是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和行为意向的一种无声语言。他的特点一是无声,二是运动。看似无声的“肢体语言”却象情感的大力士,能深刻表现很多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合理的巧妙地运用“肢体语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肢体语言”在歌唱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兴趣,乐于参与教学活动

运用点头、拍手、晃身、跳舞等肢体语言形式来学习音乐是一种有价值的音乐课堂教学形式。肢体语言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表现。二年级有一首歌曲叫《表情歌》,音乐表现的是孩子们在快乐、生气、着急、高兴时的不同表现,快乐时拍手,生气时噘嘴,着急时跺脚,高兴时大笑。于是在学唱歌曲时我先让学生听音乐,在做动作的地方合着音乐一起做,学生的兴致来了,都非常乐于参与,这时我再梢加指点了一下节奏,让学生听音乐里是无节奏的拍手的还是有节奏的拍手的?我一示范,学生马上领悟了,当再合着音乐一起做动作时,节奏非常的准,完整学唱歌曲也进行地很顺利。由此可见,肢体语言带动了学生的兴趣。很好的体现了《课标》中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

2、帮助背唱歌曲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背唱歌曲,并且对各个学段的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背唱数目。要求学生背唱歌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积累一定的歌唱曲目,通过学习音乐,让学生有能力使用歌唱的方法去自信地展示自我,用歌唱的方法去与人们沟通交流,培养乐观、自信的精神面貌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对小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抓住教材的特点设计引导,让学生饶有兴致,主动地参加音乐活动,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形象感知,从而达到轻松背唱。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帮助背唱歌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二年级的歌曲《数鸭子》是一首说唱风格的童谣歌曲,有两段歌词,要求背唱。学生在学唱这首歌曲时兴趣很是浓厚,因为他们在幼儿园已经学过,于是我就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背唱歌曲。分析一下歌词:两段,且内容都不重复,还真不好背。我就想何不借助动作帮助他们记忆歌词呢!于是我就创编了几个简单易学的与歌词内容相符合的动作教他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做动作特别起劲,一会儿就学会了。边做着动作边记忆歌词,哎,奇了,一会儿就记住了,而且很多小朋友都争着要上台背唱歌曲并表演呢!这时我特别高兴,因为我达到了目的。在一次去敬老院为老人们表演节目时我就选了一个小朋友歌表演《数鸭子》,还得到了老人们的表扬。

3、解决音高问题

歌曲的每一个音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靠耳朵听来分辨,比较抽象。怎样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知道音的高低呢?我想到了通过手势和表情等体态语言来表示音高,进行直观教学,能使音高形象化,学生便能直观地感觉音高。五年级的歌曲《彩色的中国》中有很多地方的音准都是难点,学生不容易唱好。如最后一行中的八度大跳用m唱不到位,总偏低,于是我就让学生在这儿加入柯尔文手势,效果还真不错,学生一做手势来了兴趣,音也一下子唱到位了。还有二年级的歌曲《生日》,为了让学生有意识地感受乐句尾音的不同音高,在开始我就创设了“一个印尼小姑娘过生日”的情境,进行律动表演。在音乐声中学生分批手捧“生日蜡烛”向“小姑娘”祝贺生日。第一乐句时,由第一批孩子走在最后一个“1”音中,单腿跪下,做定格状;第二乐句由第二批孩子走,在最后一个“3”音中,也做定格状,排在第一批后面,位置稍高些。其他乐句依次类推。在活动中,学生用不同高度的身体动作表现了尾音的不同音高,演唱时也能唱得很准了。

二、“肢体语言”在欣赏教学中的作用

新课标指出:中小学欣赏教学要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的投入音乐,围绕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身体动作和表演等方式,参与到音乐中去。也就是说音乐要发挥通感的作用。例如,结合音乐进行身体动作或表演,随音乐击拍、踏脚、拍手、做各种即兴动作、做音乐表演与舞蹈动作等等,我们采用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避免了欣赏教学单纯依靠听觉、过多讲述,使欣赏教学死板乏味的现象。如欣赏三年级的乐曲《牧童短笛》,让学生给乐曲分段,A段时我让学生跟我一起随音乐左右摆动身体,B段时让学生跟我一起轻轻拍手,最后A’段时又让学生跟我一起左右摆动身体。学生马上就回答出乐曲可以分成三段,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再如欣赏五年级的乐曲《微笑波尔卡》时,要求学生听辨两个主题的不同情绪,我在听主题1时设计了波尔卡的舞蹈动作教学生跳,听主题2时让学生身体左右摆动,学生十分高兴的随我做着动作,一遍音乐结束,学生都能说出主题1的情绪是轻快跳跃地,主题2的情绪是流畅舒展地。

由此可见,在欣赏教学中,让学生随音乐用肢体的语言,能更生动、更准确地理解和表现音乐,感受所联想到的事物,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有效的办法。

三、“肢体语言”在理解、表现音乐中所起的作用

如果课堂教学是一座房子,那么肢体语言就好比是这座房子的一扇门,,通过这扇门,人们就可以了解房子的内部。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爱唱爱跳,爱表现,但对音色、力度、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在表现歌曲时的重要性尚无深刻认识,这将成为表现歌曲的障碍。但是,一年级学生具有听觉敏锐、想象丰富的特点。在教一年级的歌曲《小鼓响咚咚》,处理歌曲时要求学生第一段歌词用f的力度演唱,第二段歌词用p的力度演唱,因为小宝宝睡觉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差,在第二段歌词的地方我设计了一个“嘘”的动作——也就是把食指在嘴边轻轻一放。这个动作一做出来,学生的声音马上就弱了下来,并且每唱到第二段时学生都会自觉地做一下这个动作。再如在教唱一年级歌曲《大鹿》的歌曲处理时要把小白兔焦急的心情唱出来,把大鹿勇敢、坚定、果断的态度表现出来。我就把全班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扮演小白兔做小白兔着急的奔跑的

动作,另一部分扮演大鹿,通过动作的加入,学生立刻就唱出了各自扮演的角色的情绪。可见,肢体语言的加入,尤其对低年级学生理解、表现歌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肢体语言”在音乐创造中所起的作用

小学音乐学科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载体,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的同时可积极运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教师应该从自身的学科特点出发,运用肢体语言的途径,实施想象、创新教育、创设创新氛围,让学生大胆表演。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要对音乐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动,这样才能投入到美妙奇异的音乐大世界中。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动、去玩、去实践、去感悟音乐,同时培养肢体协调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的个性与能力。记得二年级的一个音乐律动:春天来了。我让学生课前自制了许多春天里的植物和动物的头饰。课上我就让学生带上自制的头饰,跟着音乐,用自己的身体来表现美丽的春天。原以为学生会一团糟,谁知学生的表现出乎我意料的好,只见做了小动物头饰的小朋友模仿着小动物的动作快乐地在玩耍,做了小草小花头饰的小朋友主动地凑到一起组成了草地和花丛,小动物们就在中间穿来穿去玩耍。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被学生们表现地淋漓尽致,栩栩如生,真是太棒了。我表扬了他们一番。这节课以后,我更加肯定的一点是:学生乐于表演,并且有能力表演。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为他们多创设这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想象和创造的舞台,他们一定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课中根据音乐并结合肢体语言的方式进行教学,体现了音乐新课程关于“发展学生音乐兴趣”、“强化学生音乐审美体验”和“鼓励学生音乐创造”的重要思想。它简便易行,操作性强,效果显著,充分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让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去。在歌唱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激发学习兴趣、帮助背唱歌曲、解决音高问题;在欣赏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感受、理解音乐;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更好的表现音乐;进行创作性的表演,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一改原来音乐课堂呆板拘谨的气氛,还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作品,表现作品,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特长的机会,而且锻炼了大胆、勇敢、活泼的性格,使学生在肢体与音乐有机结合中受到音乐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音乐课堂中肢体语言的巧妙运用

内容提要: 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广义言之,肢体语言包括表情在内;狭义言之,肢体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义。肢体语言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它散发着无言的信息。对于小学生来说,在音乐课堂中将肢体语言运用的巧妙、得当,既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进行创造;还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化抽象教学为直观教学,从而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因此,肢体语言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关键词:肢体语言 背唱歌曲 创新

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进行表达思想,交流情感,彼此沟通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它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而这个“无声语言”我们就理解为今天所说的“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就是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和行为意向的一种无声语言。他的特点一是无声,二是运动。看似无声的“肢体语言”却象情感的大力士,能深刻表现很多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合理的巧妙地运用“肢体语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肢体语言”在歌唱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兴趣,乐于参与教学活动

运用点头、拍手、晃身、跳舞等肢体语言形式来学习音乐是一种有价值的音乐课堂教学形式。肢体语言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表现。二年级有一首歌曲叫《表情歌》,音乐表现的是孩子们在快乐、生气、着急、高兴时的不同表现,快乐时拍手,生气时噘嘴,着急时跺脚,高兴时大笑。于是在学唱歌曲时我先让学生听音乐,在做动作的地方合着音乐一起做,学生的兴致来了,都非常乐于参与,这时我再梢加指点了一下节奏,让学生听音乐里是无节奏的拍手的还是有节奏的拍手的?我一示范,学生马上领悟了,当再合着音乐一起做动作时,节奏非常的准,完整学唱歌曲也进行地很顺利。由此可见,肢体语言带动了学生的兴趣。很好的体现了《课标》中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

2、帮助背唱歌曲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背唱歌曲,并且对各个学段的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背唱数目。要求学生背唱歌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积累一定的歌唱曲目,通过学习音乐,让学生有能力使用歌唱的方法去自信地展示自我,用歌唱的方法去与人们沟通交流,培养乐观、自信的精神面貌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对小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抓住教材的特点设计引导,让学生饶有兴致,主动地参加音乐活动,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形象感知,从而达到轻松背唱。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帮助背唱歌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二年级的歌曲《数鸭子》是一首说唱风格的童谣歌曲,有两段歌词,要求背唱。学生在学唱这首歌曲时兴趣很是浓厚,因为他们在幼儿园已经学过,于是我就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背唱歌曲。分析一下歌词:两段,且内容都不重复,还真不好背。我就想何不借助动作帮助他们记忆歌词呢!于是我就创编了几个简单易学的与歌词内容相符合的动作教他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做动作特别起劲,一会儿就学会了。边做着动作边记忆歌词,哎,奇了,一会儿就记住了,而且很多小朋友都争着要上台背唱歌曲并表演呢!这时我特别高兴,因为我达到了目的。在一次去敬老院为老人们表演节目时我就选了一个小朋友歌表演《数鸭子》,还得到了老人们的表扬。

3、解决音高问题

歌曲的每一个音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靠耳朵听来分辨,比较抽象。怎样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知道音的高低呢?我想到了通过手势和表情等体态语言来表示音高,进行直观教学,能使音高形象化,学生便能直观地感觉音高。五年级的歌曲《彩色的中国》中有很多地方的音准都是难点,学生不容易唱好。如最后一行中的八度大跳用m唱不到位,总偏低,于是我就让学生在这儿加入柯尔文手势,效果还真不错,学生一做手势来了兴趣,音也一下子唱到位了。还有二年级的歌曲《生日》,为了让学生有意识地感受乐句尾音的不同音高,在开始我就创设了“一个印尼小姑娘过生日”的情境,进行律动表演。在音乐声中学生分批手捧“生日蜡烛”向“小姑娘”祝贺生日。第一乐句时,由第一批孩子走在最后一个“1”音中,单腿跪下,做定格状;第二乐句由第二批孩子走,在最后一个“3”音中,也做定格状,排在第一批后面,位置稍高些。其他乐句依次类推。在活动中,学生用不同高度的身体动作表现了尾音的不同音高,演唱时也能唱得很准了。

二、“肢体语言”在欣赏教学中的作用

新课标指出:中小学欣赏教学要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的投入音乐,围绕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身体动作和表演等方式,参与到音乐中去。也就是说音乐要发挥通感的作用。例如,结合音乐进行身体动作或表演,随音乐击拍、踏脚、拍手、做各种即兴动作、做音乐表演与舞蹈动作等等,我们采用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避免了欣赏教学单纯依靠听觉、过多讲述,使欣赏教学死板乏味的现象。如欣赏三年级的乐曲《牧童短笛》,让学生给乐曲分段,A段时我让学生跟我一起随音乐左右摆动身体,B段时让学生跟我一起轻轻拍手,最后A’段时又让学生跟我一起左右摆动身体。学生马上就回答出乐曲可以分成三段,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再如欣赏五年级的乐曲《微笑波尔卡》时,要求学生听辨两个主题的不同情绪,我在听主题1时设计了波尔卡的舞蹈动作教学生跳,听主题2时让学生身体左右摆动,学生十分高兴的随我做着动作,一遍音乐结束,学生都能说出主题1的情绪是轻快跳跃地,主题2的情绪是流畅舒展地。

由此可见,在欣赏教学中,让学生随音乐用肢体的语言,能更生动、更准确地理解和表现音乐,感受所联想到的事物,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有效的办法。

三、“肢体语言”在理解、表现音乐中所起的作用

如果课堂教学是一座房子,那么肢体语言就好比是这座房子的一扇门,,通过这扇门,人们就可以了解房子的内部。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爱唱爱跳,爱表现,但对音色、力度、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在表现歌曲时的重要性尚无深刻认识,这将成为表现歌曲的障碍。但是,一年级学生具有听觉敏锐、想象丰富的特点。在教一年级的歌曲《小鼓响咚咚》,处理歌曲时要求学生第一段歌词用f的力度演唱,第二段歌词用p的力度演唱,因为小宝宝睡觉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差,在第二段歌词的地方我设计了一个“嘘”的动作——也就是把食指在嘴边轻轻一放。这个动作一做出来,学生的声音马上就弱了下来,并且每唱到第二段时学生都会自觉地做一下这个动作。再如在教唱一年级歌曲《大鹿》的歌曲处理时要把小白兔焦急的心情唱出来,把大鹿勇敢、坚定、果断的态度表现出来。我就把全班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扮演小白兔做小白兔着急的奔跑的

动作,另一部分扮演大鹿,通过动作的加入,学生立刻就唱出了各自扮演的角色的情绪。可见,肢体语言的加入,尤其对低年级学生理解、表现歌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肢体语言”在音乐创造中所起的作用

小学音乐学科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载体,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的同时可积极运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教师应该从自身的学科特点出发,运用肢体语言的途径,实施想象、创新教育、创设创新氛围,让学生大胆表演。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要对音乐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动,这样才能投入到美妙奇异的音乐大世界中。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动、去玩、去实践、去感悟音乐,同时培养肢体协调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的个性与能力。记得二年级的一个音乐律动:春天来了。我让学生课前自制了许多春天里的植物和动物的头饰。课上我就让学生带上自制的头饰,跟着音乐,用自己的身体来表现美丽的春天。原以为学生会一团糟,谁知学生的表现出乎我意料的好,只见做了小动物头饰的小朋友模仿着小动物的动作快乐地在玩耍,做了小草小花头饰的小朋友主动地凑到一起组成了草地和花丛,小动物们就在中间穿来穿去玩耍。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被学生们表现地淋漓尽致,栩栩如生,真是太棒了。我表扬了他们一番。这节课以后,我更加肯定的一点是:学生乐于表演,并且有能力表演。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为他们多创设这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想象和创造的舞台,他们一定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课中根据音乐并结合肢体语言的方式进行教学,体现了音乐新课程关于“发展学生音乐兴趣”、“强化学生音乐审美体验”和“鼓励学生音乐创造”的重要思想。它简便易行,操作性强,效果显著,充分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让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去。在歌唱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激发学习兴趣、帮助背唱歌曲、解决音高问题;在欣赏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感受、理解音乐;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更好的表现音乐;进行创作性的表演,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一改原来音乐课堂呆板拘谨的气氛,还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作品,表现作品,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特长的机会,而且锻炼了大胆、勇敢、活泼的性格,使学生在肢体与音乐有机结合中受到音乐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相关内容

  • 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
  • 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 作者:侯智勇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3期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至少同时具有八种智能.每个人都有某方面发展的潜能和机会,也都有自己相对的优势智力和弱势智力,因此要"重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 ...

  • 小学音乐听课记录
  • 小学音乐听课记录 一.律动放松心情. 出示课件录像: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 师生一起随录像做动作. 二.设置情境导入. 师带上早准备好的"小咕咚"头饰. "小朋友们,你认识我吗?" "对了,我是小咕咚,是红果果和绿泡泡的好朋友,还是咕咚农场 ...

  • 打字机教案
  •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打字机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来源于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昨天.今天>,一个孩子带来了旧的打字机,吸引了很多孩子浓厚的兴趣.教师抓住机会在丰富幼儿关于打字机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打字机>律动游戏. 一.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幽默的风格以及ABA结构和特 ...

  • 第一节音乐课做什么
  • 第一节音乐课做什么 港北区新世纪学校 吕东 作为老师,最成功的就是学生喜欢你的课,能够记住你,不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甚至大学老师,最重要的都是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来自于你的第一节课,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校老师的认可.学生的接受.本学期乃至一届学生音乐课的成败.第一次课做什么呢? 相信许多人在上课之前 ...

  • 观摩课学习心得
  • <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教学可以说是课堂教学改革一个全新的尝试.教学的主要思想是: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能用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具体表现为以下几 ...

  • 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 音乐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师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摘要]在音乐课的教学实施中应着重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努力把课教好,教生动,使学生在音乐课中切实提高审美能力.受到艺术的熏陶. [关键词]语言精练.生动 运用板书 运用多媒体 提问与追问 在中小学教师能力要点标准中,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教学实 ...

  • 天山之春说课教案
  • 天山之春说课教案 执教老师:桂林十三中张蓓 一.教材分析 (一)<天山之春>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节欣赏课.这首歌为琵琶独奏曲,原为乌斯满江和俞礼纯合作的热瓦甫独奏曲.1961年由王范地改编成琵琶独奏曲后广泛流传. (二) ...

  • 把戏剧活动融入语文课堂
  • 把戏剧活动融入语文课堂 创作剧源于欧美地区的英.美语文教学.它是一种即兴的戏剧活动,是儿童自发性的戏剧扮演游戏的延伸.它并不是舞台剧,不用操练,不以满足观众为目的. 我们尝试并研究的"小学语文戏剧教学"借鉴了"创作剧教学"经验,在充分考虑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

  • 我的教学风格
  • 我的教学风格 吉化一小 王丽新 英语教学风格, 是指教师在一定教学思想的指导下, 在长期的英语教学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具个性魅力的教学风貌, 是教师在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情趣.教学作风等方面所显示出来的较为成熟.稳定的教学活动特征的综合表现. 我反思总结了从教十五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