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选材教案1

2013——2014学年度 高一记叙文训练系列一

记叙文的选材(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记叙文选材的基本方法 2、尝试写出材料新颖的文章 二、知识链接

1、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而材料是一篇记叙文成败的关键。清李渔说:“作剧如裁衣,其初以完全者剪碎,其后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难,全在于针线缜密。”这“凑成难”便道出了创作过程中选材的重要性。

2、作文选材方面存在的问题:

假:虚假的、没有经历过的材料 如:同学、老师或亲人身患重病,即将辞世。 大:刻意选取所谓重大、深刻的材料 如:反复涉及到的奥运会、汶川地震。 空:没有真情实感、感情虚假 如:动辄的内心震动、落泪伤心。

俗:选取的材料陈旧 如:写亲情必是父母雨中送伞或是连夜送自己去医院,写师恩必是老师累倒在讲桌上等等。

三、如何选材

(一)选择真实、可信的材料 1、自己亲身经历的。

2、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

3、作为生活素材的事件、细节、环境、人物特征进行某种组合、改造,即艺术加工,要合情合理。 只有用真实材料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有感染力。真实、本色是作文的最高境界。

开考之前

‚当当、当当‛,下课铃声清脆地响着,忽然听见一位同学喊道:‚‘悲惨世界’‛来临了!一想,原来下节课要进行语文测验。

早在上星期,语文老师就说要在今天考试,可是……

我抬头环视了一下四周,只见小A 的身子正微微发抖,两眼发直,嘴里还不停地念叨:‚分不在高,及格就行。‛那边,小B 悠闲地翘着二郎腿,一副胸有‚毛‛竹的样子,嘴角还露出一丝老奸巨滑的微笑。莫非他自创的‚作弊十八招‛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么?再看看小C ,只见他的头上冒着豆大的汗珠,眼睛微闭,双掌合拢,虔诚地念着阿弥陀佛。他平时不是无神论者吗?‚我一定要考到六十分!‛不知谁朝窗外大吼了一声,哈哈,玻璃都快给震碎了。我循声望去,那不是自称考试不用愁的小D 嘛!他干吗要像大猩猩似的捶胸顿足,看上去痛不欲生的样子,该不会是受考试的刺激吧?碰上这么件小事就成这样,没用!

揪心的铃声还是响起了,有同学指着铃声响起的方向大喊:‚哀乐!哀乐!‛老师穿着厚底皮鞋走了进来。‚把书放下去,‛他推了推1000度的近视眼镜,‚下面我们进行测验。‛于是大家无可奈何地合上了书,重重地扔进课桌里。可是同桌小E 膝上仍平放着课本,低着头,口中念念有词——看样子佛脚还没抱,他决心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试卷发了下来,大家低下头,开始认真地答起来。

简评:

读完本文,恐怕我们都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熟悉的场景,这熟悉的人物,经过作者的处理,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首先得益于作者所选的材料是真实的,是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此外,文章点面结合的写法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二)抓住感情的触发点

白居易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挚的感情最容易打动人。现实生活中,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抓住它,叙述出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也一定能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 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珍爱无声

记得小时候淘气顽皮的我爱在妈妈怀里撒娇,从来不愿看父亲不苟言笑、深沉无言的脸。母亲的溺爱娇惯了我,让我无法习惯在父爱面前的拘束地享受。更难谈‚珍惜‛。父亲对我有太多的‚不许‛。‚不许看电视,不许画漫画,不许看课外书,不许与同学长时间通电话,不许出去玩……

于是,在初三的上半学期,我要求住校。在强烈的要求下,母亲答应了。父亲无言,默默地抽着烟。在那个星期天,母亲为我收拾东西,我兴奋地跳来跳去,却在门口看见父亲静静地翻我的画册,轻薄的烟圈里, 我看见父亲不同往常的慈祥的目光…….

住校的一个周末,我打电话回家。是父亲接的,像和陌生人说话一样,拘谨地与父亲敷衍了几句。他知道我醉翁之意不在酒,很快让妈妈接。一个傍晚,父亲到宿舍看我,我接过妈妈让父亲带给我的衣服还有‚鲜豆浆‛。在阳台上目送父亲的时候,我发现他胖胖的身躯,有些弯驼。如血的斜阳投在他寂寞的身影,拉长,拉长。

晚上我打电话给妈妈,谢谢她的‚鲜豆浆‛。妈妈却是全然不知情。原来是爸爸买的。

默抽烟的,翻我画册的,常常‚不许‛我的,为我送‚三勒浆‛的,与我拘谨通话的那个父亲,在无声中倾注了我那么多的不解,那么多的爱。我一直不懂的,现在,我全懂了,我想用有声的方式来换取父亲无声的微笑。我幻想当用优异的成绩给父亲时,父亲表面的不语,内心的喜悦。

我懂了,真爱无声。 我知道,要无声珍惜。 (三) 抓住事理的感悟点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我们去认真仔细地思考,一定会给我们以感悟、以启迪。抓住感悟点,用文学的语言描述,然后画龙点睛地议论几句,一定是一篇极富哲理的好文章。这样的文章同样能使自己感动,让别人也受益。

如我们所读的文章《敬畏生命》《紫藤萝瀑布》

别忘了,加点儿糖

早上起晚了,妈妈冲好了牛奶放在桌上。我一手忙着戴帽子,一手抓起碗就喝,正在给收拾书包的妈妈把糖罐送到我面前说:‚加点儿糖吧!‛顿时,一种异样的感觉涌上心头。我端着甜甜的牛奶,想说许多话,又说不出来。

在清淡的生活中加一点糖吧!它能给你热情,给你留下甜蜜。生活需要加一点佐料。

当你成功的时候,可否想过在轰轰烈烈的生活中加一点糖,去享受一下成功的欢乐,也使你去更加努力的寻找,为你下一次的拼搏,增添一种自信。

当你失败的时候,在苦咖啡里加一点糖吧,让它温暖你冰冷的心,使你增添勇气更加坚强地走向下

一次拼搏。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不停地闪过这句话:‚别忘了加点糖!‛

评析:喝牛奶加点糖,这是生活常识。早上,母亲把热好的牛奶放在桌上,女儿拿起就喝,母亲忽然想到什么,赶忙说:“加点儿糖吧!”这时女儿会有什么感觉呢?如果只觉得母亲关心我,疼我,爱我,那么这种感觉似乎太浅了,由这种感受写出的文章自然不会有什么新意,自然也不感人。作者很善于捕捉这种似乎平凡的感觉,从中体味出一点新的感受。“加点儿糖”,你会觉得生活是甜的,于是由加糖联想到生活的某些“添加剂”。成功时需要添加“佐料”,失败时更需要添加。如同“在苦咖啡里加点儿糖”,“会使你增添勇气更加坚强地走向下一次拼搏”。由“别忘了加点儿糖”这一生活体验,联想到人生的一种心理体验,这种感悟、思考,正是本文成功的原因。值得同学们学习。

一件幸福的事

那天早上,一辆公交车正在行驶着,车上都是去上班的人。忽然从一旁的马路上冲出一辆车,公交车一个急刹后停住了。只见那是一辆婚礼的摄像车,它的后面是一列长长的迎亲车队,行驶得很缓慢,乘客开始抱怨上班要迟到了,公交车司机静静地坐在位子上。不时地按着喇叭。

有人对司机说:‚你光按喇叭不行,他们不可能给你让道的,倒不如从车队的空隙中冲过去。‛司机回过头来笑着说:‚我按喇叭不是催他们给我让道,我是在为他们祝福呢!‛顿了顿。他又说:‚别人结婚是件幸福的事,我们有机会为别人的幸福让一次道,不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吗?‛满车的乘客霎时安静下来。

给别人的幸福让道,是一件幸福的事,有这种心情的人,必定也是一个幸福的人。

评析:这篇短文,写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公交车司机为结婚车队让道,这件并不起眼的小事,如不深挖,可能只会表现“助人为乐”这一司空见惯的主题,而作者却从“让道”这件小事,从司机那句“我按喇叭不是催他们给我让道,我是为他们祝福呢!”感悟到“给别人的幸福让道,是一件幸福的事,有这种心情的人,必定也是一个幸福的人。”

(四)选材要新颖别致

创新是作文的灵魂,尤其是作文材料,更要在“真”、“小” 的基础上注意一个“新”字。试想:写父爱母爱的文章,离不开下雨天送雨衣,深夜背“我”上医院的情节;写同学之间闹误会,总是自己心爱的一件物品不见了,往往又恰恰是他到我家玩过之后,于是确定是他偷走的,直到在某一个角落找到之后,我感到很难过,他却不计前嫌„„这些陈旧的材料,给人千人一面的感觉,令人读而生厌。因此,要想写出让人感觉耳目一新的作文,就要选取新颖别致的材料。

新颖:优选具有新鲜的时代气息、生活气息的材料。 1、自己最熟悉恰好又是别人不太注意的材料。 2、人们熟知的、自己却有了新认识或新体验的材料。

3、有新鲜的时代感(反 映新思想、新风尚、新特点)的材料。

文人需要我

嘿,大家好!说到我,你一定不陌生,我,就是大名鼎鼎的‚酒‛。需要我的人很多,最需要我的恐怕就是古代文人了。

在古代文人中,我主要用于‚饮愁‛和‚消愁‛。要么让人越喝越愁;要么让人喝我忘愁。当文人心中感到失意或得意时,他们常常举杯痛饮,借着我的劲儿,在诗文中,或发泄胸中不满,或抒发凌云壮志。当文人不喜不悲时,自斟自饮或邀友共饮就变得十分惬意,那时的诗文也会浸透我的清香。可以说,

是我成就了文人的诗文,文人的诗文也成就了我。

说到需要我的文人,就得提到李白、李清照和苏轼了。

李白,众人皆知是‚酒仙‛。他喝下去的是我,写出来的是诗。‚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明只有一个人,这一举杯,幻想着月亮和影子与之共饮,凑成了‚三人‛,好不浪漫!那‚醒时‛‚醉后‛的聚散离合之情,也都因有了我而愈显浓郁。真可谓有何种我,就有何种情怀的诗啊!当‚葡萄美酒夜光杯‛时,诗人自然就欲醉而‚不知何处是他乡‛了。

李清照,每每感伤,必提到我。像‚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等等,不胜枚举。有人说,妇人写我是粗俗,可纵观易安因我而激发灵感写出的词,作为婉约派的代表,没人能否定它的地位,自然也不能否定我的重要作用了!

苏轼,那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绝对是经典之作。试想一下:沧桑的诗人在皎洁的月色中迎风伫立的时候,手中高举着一杯弥散着悠悠醇香的我,仰问苍穹,浅吟低诵着思念亲人的诗,那该多有意境啊!如果这时,诗人手中没有我,就没有那感觉了。还有像‚诗酒趁年华‛‚对酒卷帘邀明月‛‚夜饮东坡醒复醉‛等等,无一不说明了我对苏轼的重要。

古代文人中,需要我的何止上述三位!翻看古代文人佳作,字里行间不都飘洒着我的醇香吗? 啊哈!这下你知道了为什么说文人需要我了吧!是我,激发了文人的灵感!是我,成就了唐诗宋词的辉煌!是我,在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学史上留下了浓浓的一笔!

能说文人不需要我吗?不能!文人需要我!的确,需要我!! (五)从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中挖掘素材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典型的形象,选取它们,换一个角度,用今天的眼光去审视它,把它们加上自己的感情倾向表述出来,只要合乎情理,一定能打动很多的读者。选取这样的材料会大大提高你的文章的品位。

(六)关注时事、社会热点以及各行各业的风云人物

我们每一个人生在这样的社会中,有很多的东西是我们所必须关注的。所以,当这样的热点、交点出现,会吸引很多人的眼球,也会有很多的人希望听到或者读到更多的见解或者是感情的寄托,这时,我们选中它们,用我们自己的理性思维,思考它们、挖掘它们,提炼出我们自己独特的东西,寄托我们自己真善美的感情,也同样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作文。 那么,从去年到今年又有什么可写呢?

我以为可写的材料有: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100年以来最大的暴雪,2008夏季奥运会中国举行,等等。

当然,这些东西需要我们去收集材料,“留心处处皆学问”,并尽量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千万不能写成新闻或者是一种无关痛痒的记叙。

简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最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要博览群书,尤其是中外名著,光靠课本上的几篇文章远远不够。

四、现场演练

以“爱不在别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2013——2014学年度 高一记叙文训练系列一

记叙文的选材(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记叙文选材的基本方法 2、尝试写出材料新颖的文章 二、知识链接

1、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而材料是一篇记叙文成败的关键。清李渔说:“作剧如裁衣,其初以完全者剪碎,其后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难,全在于针线缜密。”这“凑成难”便道出了创作过程中选材的重要性。

2、作文选材方面存在的问题:

假:虚假的、没有经历过的材料 如:同学、老师或亲人身患重病,即将辞世。 大:刻意选取所谓重大、深刻的材料 如:反复涉及到的奥运会、汶川地震。 空:没有真情实感、感情虚假 如:动辄的内心震动、落泪伤心。

俗:选取的材料陈旧 如:写亲情必是父母雨中送伞或是连夜送自己去医院,写师恩必是老师累倒在讲桌上等等。

三、如何选材

(一)选择真实、可信的材料 1、自己亲身经历的。

2、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

3、作为生活素材的事件、细节、环境、人物特征进行某种组合、改造,即艺术加工,要合情合理。 只有用真实材料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有感染力。真实、本色是作文的最高境界。

开考之前

‚当当、当当‛,下课铃声清脆地响着,忽然听见一位同学喊道:‚‘悲惨世界’‛来临了!一想,原来下节课要进行语文测验。

早在上星期,语文老师就说要在今天考试,可是……

我抬头环视了一下四周,只见小A 的身子正微微发抖,两眼发直,嘴里还不停地念叨:‚分不在高,及格就行。‛那边,小B 悠闲地翘着二郎腿,一副胸有‚毛‛竹的样子,嘴角还露出一丝老奸巨滑的微笑。莫非他自创的‚作弊十八招‛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么?再看看小C ,只见他的头上冒着豆大的汗珠,眼睛微闭,双掌合拢,虔诚地念着阿弥陀佛。他平时不是无神论者吗?‚我一定要考到六十分!‛不知谁朝窗外大吼了一声,哈哈,玻璃都快给震碎了。我循声望去,那不是自称考试不用愁的小D 嘛!他干吗要像大猩猩似的捶胸顿足,看上去痛不欲生的样子,该不会是受考试的刺激吧?碰上这么件小事就成这样,没用!

揪心的铃声还是响起了,有同学指着铃声响起的方向大喊:‚哀乐!哀乐!‛老师穿着厚底皮鞋走了进来。‚把书放下去,‛他推了推1000度的近视眼镜,‚下面我们进行测验。‛于是大家无可奈何地合上了书,重重地扔进课桌里。可是同桌小E 膝上仍平放着课本,低着头,口中念念有词——看样子佛脚还没抱,他决心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试卷发了下来,大家低下头,开始认真地答起来。

简评:

读完本文,恐怕我们都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熟悉的场景,这熟悉的人物,经过作者的处理,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首先得益于作者所选的材料是真实的,是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此外,文章点面结合的写法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二)抓住感情的触发点

白居易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挚的感情最容易打动人。现实生活中,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抓住它,叙述出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也一定能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 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珍爱无声

记得小时候淘气顽皮的我爱在妈妈怀里撒娇,从来不愿看父亲不苟言笑、深沉无言的脸。母亲的溺爱娇惯了我,让我无法习惯在父爱面前的拘束地享受。更难谈‚珍惜‛。父亲对我有太多的‚不许‛。‚不许看电视,不许画漫画,不许看课外书,不许与同学长时间通电话,不许出去玩……

于是,在初三的上半学期,我要求住校。在强烈的要求下,母亲答应了。父亲无言,默默地抽着烟。在那个星期天,母亲为我收拾东西,我兴奋地跳来跳去,却在门口看见父亲静静地翻我的画册,轻薄的烟圈里, 我看见父亲不同往常的慈祥的目光…….

住校的一个周末,我打电话回家。是父亲接的,像和陌生人说话一样,拘谨地与父亲敷衍了几句。他知道我醉翁之意不在酒,很快让妈妈接。一个傍晚,父亲到宿舍看我,我接过妈妈让父亲带给我的衣服还有‚鲜豆浆‛。在阳台上目送父亲的时候,我发现他胖胖的身躯,有些弯驼。如血的斜阳投在他寂寞的身影,拉长,拉长。

晚上我打电话给妈妈,谢谢她的‚鲜豆浆‛。妈妈却是全然不知情。原来是爸爸买的。

默抽烟的,翻我画册的,常常‚不许‛我的,为我送‚三勒浆‛的,与我拘谨通话的那个父亲,在无声中倾注了我那么多的不解,那么多的爱。我一直不懂的,现在,我全懂了,我想用有声的方式来换取父亲无声的微笑。我幻想当用优异的成绩给父亲时,父亲表面的不语,内心的喜悦。

我懂了,真爱无声。 我知道,要无声珍惜。 (三) 抓住事理的感悟点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我们去认真仔细地思考,一定会给我们以感悟、以启迪。抓住感悟点,用文学的语言描述,然后画龙点睛地议论几句,一定是一篇极富哲理的好文章。这样的文章同样能使自己感动,让别人也受益。

如我们所读的文章《敬畏生命》《紫藤萝瀑布》

别忘了,加点儿糖

早上起晚了,妈妈冲好了牛奶放在桌上。我一手忙着戴帽子,一手抓起碗就喝,正在给收拾书包的妈妈把糖罐送到我面前说:‚加点儿糖吧!‛顿时,一种异样的感觉涌上心头。我端着甜甜的牛奶,想说许多话,又说不出来。

在清淡的生活中加一点糖吧!它能给你热情,给你留下甜蜜。生活需要加一点佐料。

当你成功的时候,可否想过在轰轰烈烈的生活中加一点糖,去享受一下成功的欢乐,也使你去更加努力的寻找,为你下一次的拼搏,增添一种自信。

当你失败的时候,在苦咖啡里加一点糖吧,让它温暖你冰冷的心,使你增添勇气更加坚强地走向下

一次拼搏。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不停地闪过这句话:‚别忘了加点糖!‛

评析:喝牛奶加点糖,这是生活常识。早上,母亲把热好的牛奶放在桌上,女儿拿起就喝,母亲忽然想到什么,赶忙说:“加点儿糖吧!”这时女儿会有什么感觉呢?如果只觉得母亲关心我,疼我,爱我,那么这种感觉似乎太浅了,由这种感受写出的文章自然不会有什么新意,自然也不感人。作者很善于捕捉这种似乎平凡的感觉,从中体味出一点新的感受。“加点儿糖”,你会觉得生活是甜的,于是由加糖联想到生活的某些“添加剂”。成功时需要添加“佐料”,失败时更需要添加。如同“在苦咖啡里加点儿糖”,“会使你增添勇气更加坚强地走向下一次拼搏”。由“别忘了加点儿糖”这一生活体验,联想到人生的一种心理体验,这种感悟、思考,正是本文成功的原因。值得同学们学习。

一件幸福的事

那天早上,一辆公交车正在行驶着,车上都是去上班的人。忽然从一旁的马路上冲出一辆车,公交车一个急刹后停住了。只见那是一辆婚礼的摄像车,它的后面是一列长长的迎亲车队,行驶得很缓慢,乘客开始抱怨上班要迟到了,公交车司机静静地坐在位子上。不时地按着喇叭。

有人对司机说:‚你光按喇叭不行,他们不可能给你让道的,倒不如从车队的空隙中冲过去。‛司机回过头来笑着说:‚我按喇叭不是催他们给我让道,我是在为他们祝福呢!‛顿了顿。他又说:‚别人结婚是件幸福的事,我们有机会为别人的幸福让一次道,不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吗?‛满车的乘客霎时安静下来。

给别人的幸福让道,是一件幸福的事,有这种心情的人,必定也是一个幸福的人。

评析:这篇短文,写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公交车司机为结婚车队让道,这件并不起眼的小事,如不深挖,可能只会表现“助人为乐”这一司空见惯的主题,而作者却从“让道”这件小事,从司机那句“我按喇叭不是催他们给我让道,我是为他们祝福呢!”感悟到“给别人的幸福让道,是一件幸福的事,有这种心情的人,必定也是一个幸福的人。”

(四)选材要新颖别致

创新是作文的灵魂,尤其是作文材料,更要在“真”、“小” 的基础上注意一个“新”字。试想:写父爱母爱的文章,离不开下雨天送雨衣,深夜背“我”上医院的情节;写同学之间闹误会,总是自己心爱的一件物品不见了,往往又恰恰是他到我家玩过之后,于是确定是他偷走的,直到在某一个角落找到之后,我感到很难过,他却不计前嫌„„这些陈旧的材料,给人千人一面的感觉,令人读而生厌。因此,要想写出让人感觉耳目一新的作文,就要选取新颖别致的材料。

新颖:优选具有新鲜的时代气息、生活气息的材料。 1、自己最熟悉恰好又是别人不太注意的材料。 2、人们熟知的、自己却有了新认识或新体验的材料。

3、有新鲜的时代感(反 映新思想、新风尚、新特点)的材料。

文人需要我

嘿,大家好!说到我,你一定不陌生,我,就是大名鼎鼎的‚酒‛。需要我的人很多,最需要我的恐怕就是古代文人了。

在古代文人中,我主要用于‚饮愁‛和‚消愁‛。要么让人越喝越愁;要么让人喝我忘愁。当文人心中感到失意或得意时,他们常常举杯痛饮,借着我的劲儿,在诗文中,或发泄胸中不满,或抒发凌云壮志。当文人不喜不悲时,自斟自饮或邀友共饮就变得十分惬意,那时的诗文也会浸透我的清香。可以说,

是我成就了文人的诗文,文人的诗文也成就了我。

说到需要我的文人,就得提到李白、李清照和苏轼了。

李白,众人皆知是‚酒仙‛。他喝下去的是我,写出来的是诗。‚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明只有一个人,这一举杯,幻想着月亮和影子与之共饮,凑成了‚三人‛,好不浪漫!那‚醒时‛‚醉后‛的聚散离合之情,也都因有了我而愈显浓郁。真可谓有何种我,就有何种情怀的诗啊!当‚葡萄美酒夜光杯‛时,诗人自然就欲醉而‚不知何处是他乡‛了。

李清照,每每感伤,必提到我。像‚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等等,不胜枚举。有人说,妇人写我是粗俗,可纵观易安因我而激发灵感写出的词,作为婉约派的代表,没人能否定它的地位,自然也不能否定我的重要作用了!

苏轼,那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绝对是经典之作。试想一下:沧桑的诗人在皎洁的月色中迎风伫立的时候,手中高举着一杯弥散着悠悠醇香的我,仰问苍穹,浅吟低诵着思念亲人的诗,那该多有意境啊!如果这时,诗人手中没有我,就没有那感觉了。还有像‚诗酒趁年华‛‚对酒卷帘邀明月‛‚夜饮东坡醒复醉‛等等,无一不说明了我对苏轼的重要。

古代文人中,需要我的何止上述三位!翻看古代文人佳作,字里行间不都飘洒着我的醇香吗? 啊哈!这下你知道了为什么说文人需要我了吧!是我,激发了文人的灵感!是我,成就了唐诗宋词的辉煌!是我,在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学史上留下了浓浓的一笔!

能说文人不需要我吗?不能!文人需要我!的确,需要我!! (五)从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中挖掘素材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典型的形象,选取它们,换一个角度,用今天的眼光去审视它,把它们加上自己的感情倾向表述出来,只要合乎情理,一定能打动很多的读者。选取这样的材料会大大提高你的文章的品位。

(六)关注时事、社会热点以及各行各业的风云人物

我们每一个人生在这样的社会中,有很多的东西是我们所必须关注的。所以,当这样的热点、交点出现,会吸引很多人的眼球,也会有很多的人希望听到或者读到更多的见解或者是感情的寄托,这时,我们选中它们,用我们自己的理性思维,思考它们、挖掘它们,提炼出我们自己独特的东西,寄托我们自己真善美的感情,也同样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作文。 那么,从去年到今年又有什么可写呢?

我以为可写的材料有: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100年以来最大的暴雪,2008夏季奥运会中国举行,等等。

当然,这些东西需要我们去收集材料,“留心处处皆学问”,并尽量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千万不能写成新闻或者是一种无关痛痒的记叙。

简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最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要博览群书,尤其是中外名著,光靠课本上的几篇文章远远不够。

四、现场演练

以“爱不在别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相关内容

  • 中考作文指导--选材教案
  • 中考作文--选材教案 记叙文就是记叙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通过人物或事件或景物表现一定中心思想的文章.所谓的"选材"就是根据中心,从已积累的材料中选择要用的材料.文章的中心,无外乎"亲情空间""友情天地""故乡眷恋"&q ...

  • 初中作文教学专题系列训练教案--中心
  • 初中作文教学专题系列训练教案 佘山学校 潘文冬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二-中心 教学目的 1.了解中考作文在"中心"方面的具体要求. 2.掌握使中心"明确"."新颖"."深刻"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3.引 ...

  • 初中作文教学专题系列训练教案
  • 初中作文教学专题系列训练教案 佘山学校 潘文冬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一-切题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掌握切题的具体要求和方法. 2.能针对写作实际分析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 3.能运用切题提升要诀提升自己的作文. 教学重点: 1.掌握切题得分点的策略和提升要诀. 2.能运用所学知识写作. 教学 ...

  •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 8.<爸爸的花儿落了> [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 [课型]新授 [教材分析]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 ...

  • 画一扇窗给自己(教案)
  • 教学设计类-- 材料作文 画一扇窗给自己 413523湖南省安化县乐安镇思游中学胡献平(中一[1**********]) 一.出示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饱经沧桑后,老画家被迫住进了一间搁置多年的老房子,房子连一扇窗户也没有,一进去就有一种憋闷的压抑感.老画家笑哈哈地拿出一张洁白的画纸贴 ...

  •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1课[包身工]教案设计
  • <包身工>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一.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二.培养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能力,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以一天活动为线索,选取典型生活图景和典型事例,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的写法. 三.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 ...

  • 初二作文写作指导教案
  • 初二作文写作指导教案 第 课 题 周第 课(章.单元)第 节第 课型 课时 新授 年 月 修订 日 初二作文写作指导 教 1.了解各种类型作文的要求及写法 学 2.提高写作手法 目 3.培养学生语感及对作文的感悟能力 标 重点 教 难点 材 教法 分 析 学法 教具 分析什么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

  • 初四作文审题教案
  • 初中语文备课活页 第一周 第 节 主备人:张世超 课型:预展 课题:记叙文审题训练 1. 明确作文审题的重要性,及命题作文的基本原则和命题方式. (重点) 2.明确作文审题步骤,并运用相关方法正确审题. (难点) 教学目标 3.培养学生掌握审题技巧,恰当审题的能力. (能力) 4.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 ...

  •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75
  • 课 时 计 划 第 周 星期 教学过程:一.点评上次作业----(中考配套练习) 二.引入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训练了以"力量"为话题的作文,有一个同学的拟题.立意和内容表达都很好,但却让人一眼就看出 是虚构的材料:一个老大娘在雨中摸针,能让人相信这是真的吗?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