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浦东二模文言文翻译

(一)

①孙奇逢,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

孙奇逢,年青时风流倜傥,做事喜欢与众不同,而一心注重修行平日家居的操行;怀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常想建立显赫的功业,却又不能强迫他出来做官。

②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名士多附焉。天启初,逆阉魏忠贤得政,秽者争出其门,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由是杨涟、左光斗等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而奇逢与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先前,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讲学,海内的名士常常追随他们。到了天启初年,逆贼魏忠贤把持朝政,贪官污吏争相巴结他成为他的门下走狗,而又把东林诸君子看做是朋党。因此杨涟、左光斗等先后死在东厂监狱,祸事牵连到他们的亲人朋友。而孙奇逢和鹿正、张果中尽力地设法救助,最终靠着他们才得以寻回杨、左诸位死难者的遗体,他们就是世间所传的“范阳三烈士”。

③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其后畿内盗贼数骇,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在这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的身份负责蓟、辽两地的军事事务,孙奇逢悄悄给孙承宗上书,承宗以军队事务的名义上疏请求进京见驾。魏忠贤很害怕,绕着皇帝御床哭泣,最后(让皇上)用严厉的旨意把承宗截留在半路(不得回京)。而世人由于这个事情更加看重孙奇逢的大义。后来京城地区内多次出现盗贼,惊吓了百姓,于是孙奇逢带着全家进入易州五公山隐居,他的弟子亲朋跟着他得到保全的多达几百家,孙奇逢制定规程部署防守,同时又不放弃用礼乐教化弟子亲朋。

④入国朝①,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卒固辞。奇逢与人无町畦②,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到了清朝,朝廷征召他任国子监祭酒,有关部门敦促他上任,最后他还是坚决推辞了。孙奇逢对人从来不摆架子,即使是兵卒工人商人农夫牧童,

也一定会用诚心对待他们,由于这样,孙奇逢天下闻名,却没有谁嫉恨他。他在夏峰居住了二十五年去世,享年九十二。

说明:第一段有人这样翻译:

孙奇逢,少年时风流倜傥,喜欢奇特的节操,而平日家居的操行诚恳而美好;怀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常想建立显赫的功业,却又不愿勉强出来做官。

这样的翻译让人觉得莫名其妙,节操还有“奇特”的吗?操行怎么会“诚恳”呢? “不愿勉强出来做官”,那么主动出来做官,他还是愿意的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翻译者没有注意到第一段与后面三段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翻译者缺少整体阅读的意识。

补记:朋友“自由中子”对我的翻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特此表示感谢,并答复如下:

中学的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我的翻译中,意译成分已经比一般老师的翻译多了很多,所以,尽可能采用直译的方法。直译强调字字落实,如“不可强以仕”就不能翻译为“不愿意做

官”,因为这样的翻译,句中的“可”字无法体现。而且孙奇逢他不愿做清朝皇帝任命的“国子监祭酒”,带有特殊的意义,与不愿在明朝做官的意义完全不同。

贻诸弟砥石命 昔岁吾行吴江上,得亭长所贻剑。心知其不莽卤,匣藏爱重,未曾亵视。今年秋在秦,无何发开,见惨翳积蚀,仅成死铁。意惭身将利器,而使其不光明之若此,常缄求淬磨之心于胸中。

数月后,因过岐山下,得片石,如绿水色,长不满尺,阔厚半之。试以手磨,理甚腻,文甚密。吾意①其异石,遂携入城,问于切磋工,工以为可为砥,吾遂取剑发之。初数日,浮埃薄落,未见快意。意工者相绐,复就②问之,工曰:“此石至细,故不能速利③坚铁,但积渐发之,未一月,当见真貌。”归如其言,果睹变化。苍惨剥落,若青蛇退鳞,光劲一水,泳涵星斗。持之切金钱三十枚,皆无声而断。愈④始得之利数十百倍。 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以此益知人之生于代,苟不病盲聋喑哑,则五常之性全;性全则豺狼燕雀亦云异矣。而或公然忘弃砺名砥行之道,反用狂言放情为事,蒙蒙外埃,积成垢恶,日不觉寤,以至于戕正性,贼天理,生前为⑤造化剩物,殁复与灰土俱委,此岂不为辜负日月之光景耶! 吾常睹汝辈趋向,尔诚全得天性者。况夙能承顺严训,皆解甘心服食古圣人道,知其必非雕缺道义,自埋于偷薄之伦者。然吾自干名在京城,兔魄已十九晦矣。知尔辈惧旨甘不继,困于薪粟,日丐于⑥他人之门。吾闻此,益悲此身使尔辈承顺供养至此,亦益忧尔辈为穷窭而斯须忘其节,为苟得眩惑而容易徇于人,为投刺牵役而造次惰其业。欲书此为戒,又虑尔辈年未甚长成,不深谕解。

今会鄂骑归去,遂置石于书函中,乃笔用砥之功,以寓往意。欲尔辈定持刚质,昼夜淬砺,使尘埃不得间发而入。因书为《砥石命》,以勖尔辈,兼刻辞于其侧曰:

剑之锷,砥之而光;人之名,砥之而扬。砥乎砥乎,为吾之师!仲兮季兮,无坠吾命乎!

往年我行走在吴江边,得到一把亭长赠送的宝剑。心里知道它不粗劣,用匣子珍藏着非常喜爱和重视,从来没有轻慢地打开看。今年秋天在秦地,

无特别原因打开来,只见剑身颜色暗淡,积了厚厚的锈,几乎变成一块烂铁。随身携带的利器,却使它不锃光明亮到如此的地步,想来就很惭愧,因而在心里面常存有请人淬炼磨砺的想法。

几个月后,因为路过岐山脚下,得到一块颜色像绿水,长度不满一尺,宽与厚相当于长度一半的石头。尝试着用手触摸,感觉纹理滑润细密。我猜想这是块奇异的石头,就携带了进城,向打磨工匠询问,工匠认为可作一个磨刀石,我就取剑用它磨锋。最初几天,表面上的铁锈落掉一些,看不出让人满意之处。猜想是工匠欺骗我,又前去询问,工匠说:“这块石头纹理极为细嫩,所以不能快速地使坚硬的铁锋利,只要经常慢慢地打磨它,不满一月,应该见到剑的本来面貌。”回来后按他所说的做,果真看到变化。蒙在剑上的暗黑色一齐剥落,好像青蛇蜕去了旧的鳞皮,剑气水光相映照,把星斗的光芒都压制住了。拿着切三十枚铜钱,都无声无息就断了。超过刚得到时的锋利程度几千倍。

我因而感叹,认为金属的坚硬,在金木水火土五材中居首位,等到工人铸造为剑器,又成为器物中最锋利的。这把剑依仗着质地的坚硬和锋口的锐利,如果一时不磨砺,尚且跟一般的铁没有区别,何况质地柔软锋刃钝涩的其它东西,并且又得不到磨砺,就会化为粪土,又怎能和烂铁相比较呢?由此更加明白人生于世间,只要没有眼瞎、耳聋、声音哑失等疾病,那么仁义礼智信等五常的本性就都具备,本性完备,那么和豺狼燕雀等走兽飞禽也就不同了。如果有人公然忘掉和舍弃像在磨刀石上磨刀那样不断提高名节品德的正道,反而用狂妄的语言和放纵情欲的方式做事情,模糊不清的外来的脏物,累积成污垢和丑恶,每天都还不觉悟,以至于残害天性和天理,那么活着的时候是天地间的一个废物,死了又与尘土一起丢弃,这难道不是白白辜负了日月时光吗?

我常常看到你们的志趣取向,你们确实是具备五常天性的人,何况向来能顺从地接受父亲的教导,都懂得愉快地接受消化古时圣人传下来的道理,知道你们一定不是损害道义自甘埋没在轻薄小人之中的人。然而我从在京师求取功名以来,已经十九个月了(月亮已经隐去了十九次) 。知道你们害怕对父母不好,被柴米困扰,天天向他人乞讨。我听说这些,更加悲伤我这一身使你们顺从地接受供养父母到如此的境地,也更加担心你们因为穷困而一时忘掉自己的操守,被苟且得到的东西所迷惑因而顺从他人,为到处找人忙碌因而懈怠了学业。想要写下这些作为规诫,又担心你们年岁未长大成人,不能深刻明白了解。

现今恰逢鄂州驿站的人回去,就把砥石放在信函中,才写出用砥石磨剑的好处,来说明向来的心意。希望你们坚定地保持刚正的品质,日夜淬炼磨砺,使尘埃不能从像头发那样细小的缝隙侵入。因此写下《砥石命》,来勉励你们,同时镌刻文辞在砥石的侧面说:

剑的刀刃,常常磨砺才会保持锋利光亮;人的品德名誉,不断努力学习磨练才会传扬光大。磨刀石啊,磨刀石啊,你是我的老师!二弟呀,

三弟呀,不要忘掉我的命令(教令、教导) !

①意:猜想,料想

②就:趋向,前去

③利:使···锋利,使···锐利

④愈:胜过,超过

⑤为:是,表判断

⑥于:介词,在

这是离家一年多的舒元舆给弟弟们寄磨刀石时写的一封信,对弟弟们进行谆谆的告诫。由宝剑锋从磨砺出,作者推想到人的品德学问,也要努力磨炼才能进步,否则就要后退。为勉励几位弟弟砥砺德行,作者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教育弟弟们,不要被生活所困而忘记了砥砺品行节操,可谓用心良苦。

(一)

①孙奇逢,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

孙奇逢,年青时风流倜傥,做事喜欢与众不同,而一心注重修行平日家居的操行;怀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常想建立显赫的功业,却又不能强迫他出来做官。

②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名士多附焉。天启初,逆阉魏忠贤得政,秽者争出其门,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由是杨涟、左光斗等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而奇逢与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先前,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讲学,海内的名士常常追随他们。到了天启初年,逆贼魏忠贤把持朝政,贪官污吏争相巴结他成为他的门下走狗,而又把东林诸君子看做是朋党。因此杨涟、左光斗等先后死在东厂监狱,祸事牵连到他们的亲人朋友。而孙奇逢和鹿正、张果中尽力地设法救助,最终靠着他们才得以寻回杨、左诸位死难者的遗体,他们就是世间所传的“范阳三烈士”。

③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其后畿内盗贼数骇,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在这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的身份负责蓟、辽两地的军事事务,孙奇逢悄悄给孙承宗上书,承宗以军队事务的名义上疏请求进京见驾。魏忠贤很害怕,绕着皇帝御床哭泣,最后(让皇上)用严厉的旨意把承宗截留在半路(不得回京)。而世人由于这个事情更加看重孙奇逢的大义。后来京城地区内多次出现盗贼,惊吓了百姓,于是孙奇逢带着全家进入易州五公山隐居,他的弟子亲朋跟着他得到保全的多达几百家,孙奇逢制定规程部署防守,同时又不放弃用礼乐教化弟子亲朋。

④入国朝①,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卒固辞。奇逢与人无町畦②,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到了清朝,朝廷征召他任国子监祭酒,有关部门敦促他上任,最后他还是坚决推辞了。孙奇逢对人从来不摆架子,即使是兵卒工人商人农夫牧童,

也一定会用诚心对待他们,由于这样,孙奇逢天下闻名,却没有谁嫉恨他。他在夏峰居住了二十五年去世,享年九十二。

说明:第一段有人这样翻译:

孙奇逢,少年时风流倜傥,喜欢奇特的节操,而平日家居的操行诚恳而美好;怀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常想建立显赫的功业,却又不愿勉强出来做官。

这样的翻译让人觉得莫名其妙,节操还有“奇特”的吗?操行怎么会“诚恳”呢? “不愿勉强出来做官”,那么主动出来做官,他还是愿意的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翻译者没有注意到第一段与后面三段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翻译者缺少整体阅读的意识。

补记:朋友“自由中子”对我的翻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特此表示感谢,并答复如下:

中学的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我的翻译中,意译成分已经比一般老师的翻译多了很多,所以,尽可能采用直译的方法。直译强调字字落实,如“不可强以仕”就不能翻译为“不愿意做

官”,因为这样的翻译,句中的“可”字无法体现。而且孙奇逢他不愿做清朝皇帝任命的“国子监祭酒”,带有特殊的意义,与不愿在明朝做官的意义完全不同。

贻诸弟砥石命 昔岁吾行吴江上,得亭长所贻剑。心知其不莽卤,匣藏爱重,未曾亵视。今年秋在秦,无何发开,见惨翳积蚀,仅成死铁。意惭身将利器,而使其不光明之若此,常缄求淬磨之心于胸中。

数月后,因过岐山下,得片石,如绿水色,长不满尺,阔厚半之。试以手磨,理甚腻,文甚密。吾意①其异石,遂携入城,问于切磋工,工以为可为砥,吾遂取剑发之。初数日,浮埃薄落,未见快意。意工者相绐,复就②问之,工曰:“此石至细,故不能速利③坚铁,但积渐发之,未一月,当见真貌。”归如其言,果睹变化。苍惨剥落,若青蛇退鳞,光劲一水,泳涵星斗。持之切金钱三十枚,皆无声而断。愈④始得之利数十百倍。 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以此益知人之生于代,苟不病盲聋喑哑,则五常之性全;性全则豺狼燕雀亦云异矣。而或公然忘弃砺名砥行之道,反用狂言放情为事,蒙蒙外埃,积成垢恶,日不觉寤,以至于戕正性,贼天理,生前为⑤造化剩物,殁复与灰土俱委,此岂不为辜负日月之光景耶! 吾常睹汝辈趋向,尔诚全得天性者。况夙能承顺严训,皆解甘心服食古圣人道,知其必非雕缺道义,自埋于偷薄之伦者。然吾自干名在京城,兔魄已十九晦矣。知尔辈惧旨甘不继,困于薪粟,日丐于⑥他人之门。吾闻此,益悲此身使尔辈承顺供养至此,亦益忧尔辈为穷窭而斯须忘其节,为苟得眩惑而容易徇于人,为投刺牵役而造次惰其业。欲书此为戒,又虑尔辈年未甚长成,不深谕解。

今会鄂骑归去,遂置石于书函中,乃笔用砥之功,以寓往意。欲尔辈定持刚质,昼夜淬砺,使尘埃不得间发而入。因书为《砥石命》,以勖尔辈,兼刻辞于其侧曰:

剑之锷,砥之而光;人之名,砥之而扬。砥乎砥乎,为吾之师!仲兮季兮,无坠吾命乎!

往年我行走在吴江边,得到一把亭长赠送的宝剑。心里知道它不粗劣,用匣子珍藏着非常喜爱和重视,从来没有轻慢地打开看。今年秋天在秦地,

无特别原因打开来,只见剑身颜色暗淡,积了厚厚的锈,几乎变成一块烂铁。随身携带的利器,却使它不锃光明亮到如此的地步,想来就很惭愧,因而在心里面常存有请人淬炼磨砺的想法。

几个月后,因为路过岐山脚下,得到一块颜色像绿水,长度不满一尺,宽与厚相当于长度一半的石头。尝试着用手触摸,感觉纹理滑润细密。我猜想这是块奇异的石头,就携带了进城,向打磨工匠询问,工匠认为可作一个磨刀石,我就取剑用它磨锋。最初几天,表面上的铁锈落掉一些,看不出让人满意之处。猜想是工匠欺骗我,又前去询问,工匠说:“这块石头纹理极为细嫩,所以不能快速地使坚硬的铁锋利,只要经常慢慢地打磨它,不满一月,应该见到剑的本来面貌。”回来后按他所说的做,果真看到变化。蒙在剑上的暗黑色一齐剥落,好像青蛇蜕去了旧的鳞皮,剑气水光相映照,把星斗的光芒都压制住了。拿着切三十枚铜钱,都无声无息就断了。超过刚得到时的锋利程度几千倍。

我因而感叹,认为金属的坚硬,在金木水火土五材中居首位,等到工人铸造为剑器,又成为器物中最锋利的。这把剑依仗着质地的坚硬和锋口的锐利,如果一时不磨砺,尚且跟一般的铁没有区别,何况质地柔软锋刃钝涩的其它东西,并且又得不到磨砺,就会化为粪土,又怎能和烂铁相比较呢?由此更加明白人生于世间,只要没有眼瞎、耳聋、声音哑失等疾病,那么仁义礼智信等五常的本性就都具备,本性完备,那么和豺狼燕雀等走兽飞禽也就不同了。如果有人公然忘掉和舍弃像在磨刀石上磨刀那样不断提高名节品德的正道,反而用狂妄的语言和放纵情欲的方式做事情,模糊不清的外来的脏物,累积成污垢和丑恶,每天都还不觉悟,以至于残害天性和天理,那么活着的时候是天地间的一个废物,死了又与尘土一起丢弃,这难道不是白白辜负了日月时光吗?

我常常看到你们的志趣取向,你们确实是具备五常天性的人,何况向来能顺从地接受父亲的教导,都懂得愉快地接受消化古时圣人传下来的道理,知道你们一定不是损害道义自甘埋没在轻薄小人之中的人。然而我从在京师求取功名以来,已经十九个月了(月亮已经隐去了十九次) 。知道你们害怕对父母不好,被柴米困扰,天天向他人乞讨。我听说这些,更加悲伤我这一身使你们顺从地接受供养父母到如此的境地,也更加担心你们因为穷困而一时忘掉自己的操守,被苟且得到的东西所迷惑因而顺从他人,为到处找人忙碌因而懈怠了学业。想要写下这些作为规诫,又担心你们年岁未长大成人,不能深刻明白了解。

现今恰逢鄂州驿站的人回去,就把砥石放在信函中,才写出用砥石磨剑的好处,来说明向来的心意。希望你们坚定地保持刚正的品质,日夜淬炼磨砺,使尘埃不能从像头发那样细小的缝隙侵入。因此写下《砥石命》,来勉励你们,同时镌刻文辞在砥石的侧面说:

剑的刀刃,常常磨砺才会保持锋利光亮;人的品德名誉,不断努力学习磨练才会传扬光大。磨刀石啊,磨刀石啊,你是我的老师!二弟呀,

三弟呀,不要忘掉我的命令(教令、教导) !

①意:猜想,料想

②就:趋向,前去

③利:使···锋利,使···锐利

④愈:胜过,超过

⑤为:是,表判断

⑥于:介词,在

这是离家一年多的舒元舆给弟弟们寄磨刀石时写的一封信,对弟弟们进行谆谆的告诫。由宝剑锋从磨砺出,作者推想到人的品德学问,也要努力磨炼才能进步,否则就要后退。为勉励几位弟弟砥砺德行,作者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教育弟弟们,不要被生活所困而忘记了砥砺品行节操,可谓用心良苦。


相关内容

  • 2016年上海浦东新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 浦东新区2016年度初三语文一模试题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风劲角弓鸣,(<观猎>) 2.,此日中流自在行.观书有感(其二)>) 3.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4.,思而不学则殆.(<孔孟论学>) 5. 青山绿水,.(&l ...

  • 上海2016中考试题语文卷(解析版)
  •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蜂蝶纷纷过墙去, (<雨晴>) 2.,若出其里. (<观沧海>)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安乐>) 4.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 5. (<桃花源记>) [答案]1.却疑春色在邻家2 ...

  • 2016年上海浦东初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答案)
  •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 关河梦断何处,.(<诉衷情>) 2. ,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 3. ,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 4. 5. 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 ...

  • 2015年浦东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 浦东区2015年初三二模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夕阳西下,. (<天净沙· 秋思>) 2.山河破碎风飘絮, (< ...

  • [醉翁亭记]2012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
  • 2012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醉翁亭记> 6.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相应问题.(3分) 一.(2012年巴中市)醉翁亭记 欧阳修 [链接材料]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 ①环滁皆山也„„庐陵欧阳修也. 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 1.解释 ...

  • 2012-2013学年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 2012-2013学年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㈠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①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

  • 2012黄冈中考必考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写景抒情篇
  • 2012黄冈中考必考文言文试题--写景抒情篇 [<三峡>对比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②,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 2012[曹刿论战]中考题
  • 2012 曹刿论战 中考题 2012湖北省荆州市: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 2015年上海各区县初中语文一模课外文言文汇编
  • 2015年上海各区一模卷课外文言文汇编 (宝山卷)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骂鸭 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 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某诡告翁曰:‚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