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根式加减改2

12.7 二次根式的加减(1)

授课人:李青茹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加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

(2)会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整式的加减渗透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通过对二次根式加减法方法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法则的理解,使学生会正确地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类比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

4.重、难点:

1)重点:(1)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 (2)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方法

2)难点:正确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

5.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计算下列各式:

(1)2x+3x; (2)2x2-3x2+5x2; (3)x+2x+3y;

教师点评:以上题目的计算,实际上是我们以前所学的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首先要判断是不是同类项,然后把同类项按“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指数不变”的方法进行合并.(提问学生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二、探索新知:

你会计算下列各式吗?

(1)

2

(2)

学生思考后口答结论。

老师点评:

(1

)如果我们把看作x,可得

(2+3

(2

)把y

x,

可得

3

=(3-2

不难看出,二次根式是可以合并的。

那么满足什么条件的二次根式可以合并呢?

观察(2)

3

题中各个二次根式的特点,自己归纳: 结论:被开方数完全相同。

提出问题:, 48 可以合并吗? (学生探究、讨论,展示成果)

归纳: 把上两个小题中的每一个二次根式都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就可以合并。

三、归纳新知 :

1.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同类二次根式。 (学生思考判断同类二次根式步骤:先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看被开方数是否相同)

例1.下列各组中的二次根式是不是同类二次根式?

(2) 75a,23a

3练习(一)

1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

(1)2,20,.

(2)27 ,1,3.

(3)3a2,2a3ab(字母均为正数). 4

2.选择题

(1.)

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 B

. C

D

.1

(2)

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 B

C

D

3.请你举两个与2是同类二次根式的例子。

归纳新知 :

2.二次根式加减时,先将每一个二次根式都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例2.计算(1)235 (2)27(3

解:(1)2

53

(2)233(23)

(3

(4+8

归纳解答步骤:(通过例题,由学生自己归纳步骤)

第一步,将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第二步,将同类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练习(二)

计算: (前三个口答,其余的笔答)

(1)2252 (2)355

(3) 747 (4)

(5)a2a3 (6)2 2(22)

(7)523 (8)42(2)2

注意问题:运算顺序;去括号法则的运用。

四、归纳小结 (学生自己归纳)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本节课应掌握:

(1)会判断同类二次根式。(2)会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计算.

五、课堂检测:

计算:(1和2必做,3和4选做)

(1)7525 (2)52 (3)248 (4)1a2b3a2b(a0) a

布置作业

1.教材P67 12 (前三题)

板书设计:

学生新知练习量小,你要预备机动题放在练习二中(见练习题二中

(6)~(11)小题)。

2. 写好板书设计(写主要标题即可,不用打习题,但含学生板演)

3. 打印30份教案 4.给学生每人一张练习题篇子,供学生课堂练习用(只要练习题,检测题,不要其它内容)。

抓时间速准备好!

附:练习题

合并:

, 48 1.

练习(一)

1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

(1)2,20, . (2)27 ,

(3)3a2,2a3ab(字母均为正数). 41,33 .

2.选择题

(1.)

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 B

. C

D

.1

(2)

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 B

C

D

练习(二)计算下列各题:

(1)2 ( 2)a2a3(3)82(22)

(4)523 (5)42(22)2

(1)2 30. (7

)(π1). 10(8

(3). (9

3

11; 0

(10

)(1)2006|(20 (11)28-(2-π)0-(1-1) 2

(6) 解:原式

=1

1

(7)原式=4-1-2 1.

(8)

(1)320

11 (9

)(π1)11

(10

)原式3

12

(11



1)0

11=1 2

课堂检测:

计算:(1和2必做,3和4选做)

(1)7525

(2)52

(3)2

(4)

1a2b3a2b(a0) a48

12.7 二次根式的加减(1)

授课人:李青茹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加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

(2)会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整式的加减渗透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通过对二次根式加减法方法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法则的理解,使学生会正确地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类比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

4.重、难点:

1)重点:(1)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 (2)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方法

2)难点:正确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

5.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计算下列各式:

(1)2x+3x; (2)2x2-3x2+5x2; (3)x+2x+3y;

教师点评:以上题目的计算,实际上是我们以前所学的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首先要判断是不是同类项,然后把同类项按“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指数不变”的方法进行合并.(提问学生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二、探索新知:

你会计算下列各式吗?

(1)

2

(2)

学生思考后口答结论。

老师点评:

(1

)如果我们把看作x,可得

(2+3

(2

)把y

x,

可得

3

=(3-2

不难看出,二次根式是可以合并的。

那么满足什么条件的二次根式可以合并呢?

观察(2)

3

题中各个二次根式的特点,自己归纳: 结论:被开方数完全相同。

提出问题:, 48 可以合并吗? (学生探究、讨论,展示成果)

归纳: 把上两个小题中的每一个二次根式都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就可以合并。

三、归纳新知 :

1.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同类二次根式。 (学生思考判断同类二次根式步骤:先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看被开方数是否相同)

例1.下列各组中的二次根式是不是同类二次根式?

(2) 75a,23a

3练习(一)

1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

(1)2,20,.

(2)27 ,1,3.

(3)3a2,2a3ab(字母均为正数). 4

2.选择题

(1.)

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 B

. C

D

.1

(2)

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 B

C

D

3.请你举两个与2是同类二次根式的例子。

归纳新知 :

2.二次根式加减时,先将每一个二次根式都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例2.计算(1)235 (2)27(3

解:(1)2

53

(2)233(23)

(3

(4+8

归纳解答步骤:(通过例题,由学生自己归纳步骤)

第一步,将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第二步,将同类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练习(二)

计算: (前三个口答,其余的笔答)

(1)2252 (2)355

(3) 747 (4)

(5)a2a3 (6)2 2(22)

(7)523 (8)42(2)2

注意问题:运算顺序;去括号法则的运用。

四、归纳小结 (学生自己归纳)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本节课应掌握:

(1)会判断同类二次根式。(2)会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计算.

五、课堂检测:

计算:(1和2必做,3和4选做)

(1)7525 (2)52 (3)248 (4)1a2b3a2b(a0) a

布置作业

1.教材P67 12 (前三题)

板书设计:

学生新知练习量小,你要预备机动题放在练习二中(见练习题二中

(6)~(11)小题)。

2. 写好板书设计(写主要标题即可,不用打习题,但含学生板演)

3. 打印30份教案 4.给学生每人一张练习题篇子,供学生课堂练习用(只要练习题,检测题,不要其它内容)。

抓时间速准备好!

附:练习题

合并:

, 48 1.

练习(一)

1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

(1)2,20, . (2)27 ,

(3)3a2,2a3ab(字母均为正数). 41,33 .

2.选择题

(1.)

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 B

. C

D

.1

(2)

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 B

C

D

练习(二)计算下列各题:

(1)2 ( 2)a2a3(3)82(22)

(4)523 (5)42(22)2

(1)2 30. (7

)(π1). 10(8

(3). (9

3

11; 0

(10

)(1)2006|(20 (11)28-(2-π)0-(1-1) 2

(6) 解:原式

=1

1

(7)原式=4-1-2 1.

(8)

(1)320

11 (9

)(π1)11

(10

)原式3

12

(11



1)0

11=1 2

课堂检测:

计算:(1和2必做,3和4选做)

(1)7525

(2)52

(3)2

(4)

1a2b3a2b(a0) a48


相关内容

  • 知识点093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解答题)
  •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2008•张家界)计算:(﹣1)(+1)﹣(sin35°﹣)+(﹣1)02008﹣(﹣2) ﹣2考点: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有理数的乘方: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 分析:本题涉及平方差公式的运用和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二次根式化简几个考点.在计算时,需要针对每个考点分别 ...

  • 知识点093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填空题)
  • 一.填空题(共132小题) 1.(2011•遵义)计算: = 考点: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分析:本题需先对二次根式进行化简,再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求出结果. 解答:解:=2 × , , =2. 故答案为: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在解题时要能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求出 ...

  •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教学建议 本节的重点有两个: ⒈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 ⒉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方法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讲解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而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的关键是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二次根式合并.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实质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前提是要充分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因此同 ...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_教案
  • 二次根式 教 案 二次根式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 ...

  • 最简二次根式和化简二次根式@
  • 最简二次根式和化简二次根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能作出准确判断. 2.能熟练地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3.了解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化简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5.通过多种方法化简二次根式,渗透事 ...

  • 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法习题(内含答案)
  • 二次根式的运算知识点 知识点一: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即两个二次根式相乘, 根指数不变,只把被开方数相乘. 要点诠释:在运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运算时,一定要注意:公式中a .b 都必须是非 负数:(在本章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所有字母都表示非负数) (1)该法则可以推广到多个二次根式相乘的运算: ...

  • 二次根式导学案
  • 16.1二次根式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 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a0(a0)和(a)2a(a0)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性质. 难点:综合运用性质a0(a0)和(a) ...

  • 二次根式教材分析
  • 二次根式教材分析 (一)课程学习目标 1. 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理由: 2.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3.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 (1)a(a≥0)是非负数:(2)a)2=a(a≥0):(3)a2=a(a≥0): 4.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 ...

  • 二次根式的加减说课稿
  • 二次根式的加减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 一章<二次根式>第三节<二次根式的加减>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陈述. 一. 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在上节学 ...

  • a二次根式
  •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