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

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 ——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有关重要论述

□孙科佳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这一重要论述在新的高度和新的起点上科学确立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国家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定位,表明我们党对包括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内的国家总体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充分反映了国家安全

与发展战略全局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科学指南。

一、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定位的重大理论突破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定位的重大理论突破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

一是在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高度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定位。富国与强军是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两大基本标志,必须将国防和军队建设置于国家安全与发

展的战略全局和国家建设总体布局中进行筹划。国防建设对小康社会不仅起“保障”作用,更重要的是与其他建设处于同等重要地位,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通常来看,“协调”讲的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统筹”讲的是一个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的关系。从“协调”演进为“统筹”,既是我们党对富国与强军统一体的认识深化和升华,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论述的创新点之一,更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

二、确立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定位的客观依据 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国家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地位逐步提升,是由国防和军队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和功能所决定的。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已不单纯是中国军事领域自身的任务,而是中华民族实现整体腾飞的系统要求。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逐步从“国家主权安全”向“国家利益安全”变化,从“三维空间安全”向“多维空间安全”变化,从传统安全领域向政治安全、制度安全、经济安

全、科技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军事安全等诸多领域拓展。总体看,中国和平发展具有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现实安全威胁与潜在安全威胁交织、军事安全形式与其他安全形式交织、国内安全问题与国际安全问题交织,共同构成中国安全的总体态势。在这种复杂的安全态势中,军事安全处于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和质量如何,直接关系中国在世界战略格局演变中的地位,直接关系中国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直接关系小康社会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直接关系党、国家和人民的生死存亡。

三、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最需要正视和解决的战略性课题

努力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涉及诸多问题,而带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是,必须充分认识和正确解决富国与强军同时进入“攻坚期”的战略性课题。

当代中国社会变革逐步进入攻坚期。这个时期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为“现代化躁动”。在这个时期,改革开放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凸显,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社会矛盾相互影响,产业结构快速调整,社会利益

格局剧烈变化,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

当代中国军事正在进入军事变革的攻坚期,面对着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可以集中概括为:旧的系统正在打破,新的系统尚未形成,武器装备、作战理论、人才结构、体制编制、教育训练等处于重大的时代转型期。新旧矛盾相互交织,深层次问题浮出水面,诸多已经出现和正在出现的问题亟待解决,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问题随时发生,改革或变革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

军事变革攻坚期与社会变革攻坚期相交,是中国区别于其他国家尤其西方国家的重要的“中国特色”之一,也使中国面临着西方国家不曾面临的复杂问题。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军事变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相当成熟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不存在“现代化躁动”时期固有的社会风险,因而不存在军事变革与社会经济转型之间的较大矛盾,表现为军事领域的“单一变革”。而中国的军事变革是在整个社会变革大环境中进行的,军事变革与社会经济转型同时进行,军事变革攻坚期与社会变革攻坚期的各类矛盾问题相互交织,表现为军事领域与社会领域的“双重变革”。尤其社会变革攻坚期

所表现出来的经济环境的不成熟性和社会环境的不稳定性,必然使中国军事面临一系列西方军事不曾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就军队而言,必须正视一个客观现实:在社会总体变革的历史阶段内,军事变革不能超出社会变革成果的支持和承受范围,不能影响社会变革过程中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解决中国军事需求已不能从中国军事自身情况出发,中国军事领域若干重大政策制度能否及时出台,并不完全取决于军事领域自身需要,而更多的是由中国社会变革尤其是社会变革攻坚期的承受力所决定的。就国家而言,在多个领域重大变革同时进行的情况下,怎样处理军事变革与社会变革的关系,使中国军事变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变革相配套,军事变革与社会变革相协调,是中国总体建设向前发展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正确解决,富国进程和强军进程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四、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这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好的一篇

大文章。做好这篇大文章,最重要的是做好“五个纳入”。 一是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划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总的说来,就是要以国家安全环境为前提,摆正国防和军队建设地位;以国家战略利益为根本,确定国防和军队建设目标;以基本国情军情为依据,选择国防和军队建设模式;以综合国力为依托,建立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机制。使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筹划和部署符合国家总体布局的要求,使军队建设进程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相一致,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促进,国防发展战略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相配套。

二是将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这涉及诸多方面,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科学规划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既实现成果共享,又推动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相互转化。应从国家战略层面,对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作出专项规划;加快制定两用技术标准;进一步完善两用技术的投入政策,加大两用技术的研发投入;健全两用技术的管理体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民两用高技术的开发及其产业化,从而使两用技术成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的技术支撑点和强大推动力。

三是将重大国防设施和战场建设纳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具体讲,国家大型民用基础设施建设,要兼顾国防建设的需要;国防项目建设也要尽可能做到军民共用。在国家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通信线路等重大工程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战时部队机动、武器装备调运、军事通信,以及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的需要。国防项目建设也要尽量考虑经济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平时期国防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国防项目、军事设施对经济建设的服务支援作用。要以法规的形式,约束和规范基建项目的军民双向兼顾。通用性强的军用设施要建立军民协调机制,做到军民合用,以提高经济效益。

四是将军队人才基础培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军官学历教育、通用人才培养,都可以依托国民教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军用知识与民用知识,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相互融合,相互转化的趋势正在进一步发展,尤其基础性知识更没有军民之分,军事教育和国民教育有很多相通之处。从我军情况看,由于受培训定额、教学水平和生源质量等因素制约,全军院校难以完全满足部队对人才的需求。而地方院校招生规模较大,学科专业齐全,课程体系完善,师资力量雄厚,这为我们依托国民

教育培养军队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五是将军队生活服务保障纳入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军队的后勤保障特别是生活保障必须社会化,以减轻部队“办社会”的负担,其方向是扩大军队社会化的保障范围。随着军队生活保障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一些与军事职能没有多大关系的保障机构可以逐步剥离,有间接关系的也可以相应压缩。军队需要的保障机构要很精干、很充实,同时保障水平要有明显提高。

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 ——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有关重要论述

□孙科佳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这一重要论述在新的高度和新的起点上科学确立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国家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定位,表明我们党对包括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内的国家总体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充分反映了国家安全

与发展战略全局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科学指南。

一、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定位的重大理论突破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定位的重大理论突破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

一是在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高度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定位。富国与强军是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两大基本标志,必须将国防和军队建设置于国家安全与发

展的战略全局和国家建设总体布局中进行筹划。国防建设对小康社会不仅起“保障”作用,更重要的是与其他建设处于同等重要地位,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通常来看,“协调”讲的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统筹”讲的是一个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的关系。从“协调”演进为“统筹”,既是我们党对富国与强军统一体的认识深化和升华,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论述的创新点之一,更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

二、确立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定位的客观依据 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国家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地位逐步提升,是由国防和军队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和功能所决定的。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已不单纯是中国军事领域自身的任务,而是中华民族实现整体腾飞的系统要求。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逐步从“国家主权安全”向“国家利益安全”变化,从“三维空间安全”向“多维空间安全”变化,从传统安全领域向政治安全、制度安全、经济安

全、科技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军事安全等诸多领域拓展。总体看,中国和平发展具有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现实安全威胁与潜在安全威胁交织、军事安全形式与其他安全形式交织、国内安全问题与国际安全问题交织,共同构成中国安全的总体态势。在这种复杂的安全态势中,军事安全处于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和质量如何,直接关系中国在世界战略格局演变中的地位,直接关系中国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直接关系小康社会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直接关系党、国家和人民的生死存亡。

三、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最需要正视和解决的战略性课题

努力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涉及诸多问题,而带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是,必须充分认识和正确解决富国与强军同时进入“攻坚期”的战略性课题。

当代中国社会变革逐步进入攻坚期。这个时期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为“现代化躁动”。在这个时期,改革开放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凸显,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社会矛盾相互影响,产业结构快速调整,社会利益

格局剧烈变化,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

当代中国军事正在进入军事变革的攻坚期,面对着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可以集中概括为:旧的系统正在打破,新的系统尚未形成,武器装备、作战理论、人才结构、体制编制、教育训练等处于重大的时代转型期。新旧矛盾相互交织,深层次问题浮出水面,诸多已经出现和正在出现的问题亟待解决,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问题随时发生,改革或变革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

军事变革攻坚期与社会变革攻坚期相交,是中国区别于其他国家尤其西方国家的重要的“中国特色”之一,也使中国面临着西方国家不曾面临的复杂问题。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军事变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相当成熟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不存在“现代化躁动”时期固有的社会风险,因而不存在军事变革与社会经济转型之间的较大矛盾,表现为军事领域的“单一变革”。而中国的军事变革是在整个社会变革大环境中进行的,军事变革与社会经济转型同时进行,军事变革攻坚期与社会变革攻坚期的各类矛盾问题相互交织,表现为军事领域与社会领域的“双重变革”。尤其社会变革攻坚期

所表现出来的经济环境的不成熟性和社会环境的不稳定性,必然使中国军事面临一系列西方军事不曾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就军队而言,必须正视一个客观现实:在社会总体变革的历史阶段内,军事变革不能超出社会变革成果的支持和承受范围,不能影响社会变革过程中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解决中国军事需求已不能从中国军事自身情况出发,中国军事领域若干重大政策制度能否及时出台,并不完全取决于军事领域自身需要,而更多的是由中国社会变革尤其是社会变革攻坚期的承受力所决定的。就国家而言,在多个领域重大变革同时进行的情况下,怎样处理军事变革与社会变革的关系,使中国军事变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变革相配套,军事变革与社会变革相协调,是中国总体建设向前发展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正确解决,富国进程和强军进程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四、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这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好的一篇

大文章。做好这篇大文章,最重要的是做好“五个纳入”。 一是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划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总的说来,就是要以国家安全环境为前提,摆正国防和军队建设地位;以国家战略利益为根本,确定国防和军队建设目标;以基本国情军情为依据,选择国防和军队建设模式;以综合国力为依托,建立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机制。使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筹划和部署符合国家总体布局的要求,使军队建设进程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相一致,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促进,国防发展战略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相配套。

二是将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这涉及诸多方面,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科学规划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既实现成果共享,又推动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相互转化。应从国家战略层面,对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作出专项规划;加快制定两用技术标准;进一步完善两用技术的投入政策,加大两用技术的研发投入;健全两用技术的管理体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民两用高技术的开发及其产业化,从而使两用技术成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的技术支撑点和强大推动力。

三是将重大国防设施和战场建设纳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具体讲,国家大型民用基础设施建设,要兼顾国防建设的需要;国防项目建设也要尽可能做到军民共用。在国家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通信线路等重大工程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战时部队机动、武器装备调运、军事通信,以及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的需要。国防项目建设也要尽量考虑经济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平时期国防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国防项目、军事设施对经济建设的服务支援作用。要以法规的形式,约束和规范基建项目的军民双向兼顾。通用性强的军用设施要建立军民协调机制,做到军民合用,以提高经济效益。

四是将军队人才基础培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军官学历教育、通用人才培养,都可以依托国民教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军用知识与民用知识,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相互融合,相互转化的趋势正在进一步发展,尤其基础性知识更没有军民之分,军事教育和国民教育有很多相通之处。从我军情况看,由于受培训定额、教学水平和生源质量等因素制约,全军院校难以完全满足部队对人才的需求。而地方院校招生规模较大,学科专业齐全,课程体系完善,师资力量雄厚,这为我们依托国民

教育培养军队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五是将军队生活服务保障纳入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军队的后勤保障特别是生活保障必须社会化,以减轻部队“办社会”的负担,其方向是扩大军队社会化的保障范围。随着军队生活保障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一些与军事职能没有多大关系的保障机构可以逐步剥离,有间接关系的也可以相应压缩。军队需要的保障机构要很精干、很充实,同时保障水平要有明显提高。


相关内容

  •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习主席再次强调了统筹两大建设.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的极端重要性.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坚持富国强军统一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内在逻辑.在当代中国,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基本前提是准确把握中华民族复兴的历 ...

  • 论述富国强军的关系
  • 论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论文关键词] 富国: 强军: 统一 [论文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是党关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思想的新发展,是对中外历史各国发展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的深刻揭示,是我国正 ...

  • 我的强军梦演讲稿汇编3
  • 奏响强军梦的时代强音 清华,一所让五彩斑斓的个人梦想尽情绽放的高等学府:铁军,一支为能打胜仗的强军梦想衔枚疾走的雄师劲旅.楚科纬,一位清华大学走出的国防生干部,理想远大如天宽地阔,内心无比笃定地将个人梦融入强军梦,脚步稳健如根深蒂固,一步一个脚印在基层干出了令人瞩目的动人业绩,跃动起强军梦的时代强音 ...

  • 中国梦,强军梦
  • 中国梦,强军梦 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全世界瞩目的一件大事,因为它吹响了中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并做出了全面战略部署.在主流媒体归纳评述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十大看点"中,涉及国防和军队的就有两个,分别是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和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 ...

  • 借鉴国际国防建设思想推进军民融合 2
  • 借鉴国际国防建设思想推进军民融合 来源:中国军转民作者:范肇臻责任编辑:杜汶纹2014-08-15 16:28 0分享到: 二.在富国强军的统一中推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新路子 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事业和理想.要依托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把国防建设 ...

  • 中国梦之强军梦
  • 追梦--强国梦.强军梦相融共生,坎坷历程昭示人间正道 人有梦想才有动力,国家和军队有梦想才有未来. 可以说,对"梦"的憧憬和向往,对"梦"的孜孜追求,贯穿了近现代中国史的章章节节. "中国梦"首先是一个"强军梦".中华民 ...

  • 抗战胜利70周年思想汇报
  • 篇一: 敬爱的党组织: 9月3日,是日本战败投降70周年.1945年9月3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的失败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而告结束.历史无言,精神不朽.追忆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缅怀抗战英烈的不朽功勋,我们应该继承先烈遗志,发愤图强.绝不能超然自得.顾盼自雄. 中国是全世 ...

  • (精品)设立军民融合研究院可行性分析报告
  • Word 版本,下载任意编辑修改 一.前言 古今中外,富国无不是各国一致追求的目标.但是,要想富国,必须强军.富国是目的,强军是手段,二者相依而存.结伴而行.秦国商鞅提出:"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中国历史上的"五大盛世"以及世界历史上强国的 ...

  • 铭记国耻富国强军振我中华(国防征文)
  • 铭记国耻 富国强军 振我中华 当我们漫步繁华的街市而流连往返时,当我们享用丰盛的美味佳肴而尽享天伦时,当我们依托现代化工具而便捷生活时,蓦然回首,是否记得:1937年的中国,正在上演着怎样一幕悲壮的史诗. 那曾是一段灾难深重的历史,"北平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日本军国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