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梅花的诗句--[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原文

  洛阳访才子,

  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

  何如北地春。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赏析

  这首诗里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既有不平,也有伤感;感情深沉,却含而不露,是一首精炼而含蓄的小诗。

  前两句完全点出题目。“洛阳”指明地点,紧扣题目的“洛中”,“才子”即指袁拾遗;“江岭作流人”,暗点“不遇”,已经作了“流人”,自然无法相遇了。这两句是对偶句。孟浩然是襄阳人,到了洛阳以后,特意来拜访袁拾遗,足见二人感情之厚。称之为“才子”,暗用潘岳《西征赋》“贾谊洛阳之才子”的典故,以袁拾遗与贾谊相比,说明作者对袁拾遗景仰之深。

  “江岭”指大庚岭,过此即是岭南地区,唐代罪人往往流放于此。用“江岭”与“洛阳”相对,用“才子”与“流人”相对,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才子”是难得的,本来应该重用,然而却作了“流人”,由“洛阳”而远放“江岭”,这是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何况这个“流人”又是他的挚友。这两句对比强烈,突现出作者心中的不平。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两句,写得洒脱飘逸,联想自然。大庚岭古时多梅,又因气候温暖,梅花早开。从上句“早”字,见出下句“北地春”中藏一“迟”字。早开的梅花,是特别引人喜爱的。可是流放岭外,比不上留居北地的故乡。此诗由“江岭”而想到早梅,从而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沉怀念。而这种怀念之情,并没有付诸平直的叙述,而是借用岭外早开的梅花娓娓道出。诗人极言岭上早梅之好,而仍不如北地花开之迟,便有波澜,更见感情的深挚。

  全诗四句,贯穿着两个对比。用人对比,从而显示不平;用地对比,从而显示伤感。从写法上看,“闻说梅花早”是纵笔,是一扬,从而逗出洛阳之春。那江岭上的早梅,固然逗人喜爱,但洛阳春日的旖旎风光,更使人留恋,因为它是这位好友的故乡。这就达到了由纵而收、由扬而抑的目的。结尾一个诘问句,使得作者的真意更加鲜明,语气更加有力,伤感的情绪也更加浓厚。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不宽。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王孟”,同为山水田园诗派,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原文

  洛阳访才子,

  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

  何如北地春。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赏析

  这首诗里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既有不平,也有伤感;感情深沉,却含而不露,是一首精炼而含蓄的小诗。

  前两句完全点出题目。“洛阳”指明地点,紧扣题目的“洛中”,“才子”即指袁拾遗;“江岭作流人”,暗点“不遇”,已经作了“流人”,自然无法相遇了。这两句是对偶句。孟浩然是襄阳人,到了洛阳以后,特意来拜访袁拾遗,足见二人感情之厚。称之为“才子”,暗用潘岳《西征赋》“贾谊洛阳之才子”的典故,以袁拾遗与贾谊相比,说明作者对袁拾遗景仰之深。

  “江岭”指大庚岭,过此即是岭南地区,唐代罪人往往流放于此。用“江岭”与“洛阳”相对,用“才子”与“流人”相对,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才子”是难得的,本来应该重用,然而却作了“流人”,由“洛阳”而远放“江岭”,这是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何况这个“流人”又是他的挚友。这两句对比强烈,突现出作者心中的不平。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两句,写得洒脱飘逸,联想自然。大庚岭古时多梅,又因气候温暖,梅花早开。从上句“早”字,见出下句“北地春”中藏一“迟”字。早开的梅花,是特别引人喜爱的。可是流放岭外,比不上留居北地的故乡。此诗由“江岭”而想到早梅,从而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沉怀念。而这种怀念之情,并没有付诸平直的叙述,而是借用岭外早开的梅花娓娓道出。诗人极言岭上早梅之好,而仍不如北地花开之迟,便有波澜,更见感情的深挚。

  全诗四句,贯穿着两个对比。用人对比,从而显示不平;用地对比,从而显示伤感。从写法上看,“闻说梅花早”是纵笔,是一扬,从而逗出洛阳之春。那江岭上的早梅,固然逗人喜爱,但洛阳春日的旖旎风光,更使人留恋,因为它是这位好友的故乡。这就达到了由纵而收、由扬而抑的目的。结尾一个诘问句,使得作者的真意更加鲜明,语气更加有力,伤感的情绪也更加浓厚。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不宽。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王孟”,同为山水田园诗派,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相关内容

  •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 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 何如北地春. 这首诗里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既有不平,也有伤感:感情深沉,却含而不露,是一首精炼而含蓄的小诗. 前两句完全点出题目."洛阳"指明地点,紧扣题目的"洛中","才子"即指袁拾遗: ...

  • 关于酒与花的诗句
  • 关于酒的诗句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北宋-晏殊<浣溪沙>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 ...

  • 一堂飘满花香的语文课
  • 设计理念: 教育与课程的出发点是儿童及其活动,尊重儿童,解放儿童,让儿童成为活动的主人.本课试图通过"花"主题活动,整合儿童.社会和知识,创设情景,激活学生,主动探究,协作学习,共享群体的智慧,拓展个体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感悟.表达.交往.评议的基本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qu ...

  • 唐诗中的花
  • 唐诗中的"花花世界"--菊花(一) 菊花以其品性的素洁高雅.色彩的绚丽缤纷.风骨的坚贞顽强和意趣的丰富多彩而倍受文人亲睐.唐诗中有许多咏菊言志.歌菊抒怀的诗篇,品读这些浓情四溢.思想飞扬的诗篇,可以使我们对唐代诗人的人格理想和生命情怀有一个真切的了解.下面挑选一些极具代表性的诗篇 ...

  • 小学一年级下册古诗文诵读教案
  • 古诗文教学进度表 春晓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有能力的同学能读出诗中的感情. 2.通过表演.猜测.讨论.绘画等形式,从整体上了解诗的大意. 3.在活动和对话中,体会诗的情趣,初步产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1.引入激趣 启 ...

  • 优化方案高考语文二轮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一提升训练 Word版含答案
  • 1.(2015·海南省三亚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注遣悲怀[] 元 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 元稹的原配夫人韦氏病逝后,元稹写了不少悼亡诗,此为其中一首. ( ...

  • [诗词五首]导学案
  • 简阳市禾丰片区初中语文导学案 编写人:潮水九义校 杨 梅 初审:杨 洪 复审: 课题:<诗词五首>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2.能说出诗人蕴含在诗词中的情感 3.能背诵这五首诗歌. [学习难点]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2.能背诵诗歌 [学习重点] 能说出诗人蕴含在 ...

  • 2017新考纲诗歌鉴赏十三首
  • 2017新考纲诗歌鉴赏十三首 (一)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① 黄庭坚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睛窗影落石泓②处,松煤浅染饱霜兔③. 申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注]①黄庭坚贬戎州时,与黄斌老 ...

  • 诗歌(结构图)
  • 一.诗歌鉴赏考点纲要图 1.人物形象 1.虚实相生 分类 2.事物形象(意象-意境) 2.情景交融 一.诗歌形象 3.景物形象 3.韵味无穷 (景) 1.明确什么是形象,有何特征 答题步骤 2.形象中寄寓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3.该形象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理解诗歌的意思(明省略.调语序) 1.平淡.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