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太极拳推广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有心的人会发现,现在太极拳是越来越火了!在学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想学的潜在人群就更多了。为什么?因为有钱有闲的人越来越多,各种原因,身体不好或亚健康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发强化。加上几位大老板——阿里巴巴的马云、复星集团的郭广昌,长期学习太极拳的影响,带动不少大小老板。中国国力的强大,也使得中国文化对外国人的吸引力加大。总之,整个社会,不论国内国外,学习太极拳的气氛越来越浓厚。这是好事!对太极拳这个国粹的发扬、推广、传承是好事!相信,有不少习练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也受益良多。

然而,世间有阴阳,凡事变化有正反。太极拳的发展现状也有令人忧虑的一面,问题也不少,主要有:

一、表演化,舞蹈化

一个事物存在久远之后,往往其本体不知不觉变化了,甚至变换了,人们还把它当作原来事物来对待。所谓假作真来真亦假。所以我们要强调,不忘初心。意思是要记住事物的本来面目,明白初衷是什么。太极拳的本体是什么?是防身御敌及延年益寿之术。既然叫拳,防身御敌的功用是体,如果把这个丢了,还是拳吗?而且,要按拳法拳理严格习练,才能更好发挥养生功用。而现在很多比赛与表演的太极拳,融入舞蹈元素,随着音乐节奏翩翩起舞。形似,而内在的东西已经大大偏离拳法拳理。改革创新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偏离本体,那么不可再叫太极拳,可叫太极舞或太极操,以免愚弄世人,误导大众!

二、追求玄乎乎的东西

有的学者,觉得习练拳架,又辛苦又枯燥,难度大。以为有秘诀,走捷径,就去寻求所谓运气、气功等玄乎的东西。不想好好练拳,而要求老师教推手,发劲,擒拿等真功夫。其实,拳是基础,真正太极大师高人,是长时间无数遍的苦练,潜心揣摩,出来的功夫。没有真正打赢出来,都还不敢称老大。这世界上没有不经千锤百炼,吃尽苦头,就能出来的真功夫。王宗岳《太极拳论》说,“由著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耶!”其实,玄乎的东西,不到时候怎么会有呢?

三、学错了,损伤身体

有的学者起始就认知错误,以为慢腾腾的动作,那么多老人能打,这好学的很。所以,不会费劲去找好老师,也不愿在这方面多花学费。老话讲,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随便跟人后面模仿,或者随便找了老师教,须知,无知无畏,学点皮毛,就好为人师的大有人在。跟不合格的老师学,身体健康或许有些改善,但是如果把膝关节打坏了,惨!不少人本来腿型走姿不正,学对拳可以矫正,学错了,早晚出事。受伤了反而怪罪于太极拳,说是太极拳不好。你说太极拳冤不冤?

出现这些问题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首先是师资问题。有多少合格的老师(明师)?合格的老师太少。为什么?太极拳传承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如果从杨禄禅祖师四十多岁到北京传拳算起,也有一百六十多年,传承到现在至少到第七代了。杨禄禅祖师的弟子学生,一定有得到真传的人。然而,由于人的天资,吃苦能力,与师父的关系,以及师父是否保守等等的不同,得到真传的人不会多。同时,里头不少有的只得到祖师传授的部分,抑或皮毛者,甚至是沽名钓誉者。另外还有出于名利需要,假冒师承者。这一部分传人,再传其弟子学生,如是再传弟子学生又传弟子学生。同理,每一代传人老师都有类似情形。几代人下来,除了个别真传弟子外,大部分传拳不知偏向何方!?久而久之,社会必定出现各种各样的拳,各种各样的论调,都说自己是正宗,而拳法拳架差别甚大。

诸君请看,太极拳现在有,杨、陈、吴、武、孙式,还有混元太极拳、忽雷架等等各种套路,加上国家竞赛套路、简化太极拳,是五彩纷呈。即使是同门派,比如说杨式拳,全国各地不同老师教授的差别也不小,有的几乎不一样,只有一点影子相似了。但是,这些老师也都自称是杨氏太极拳的传人,师承有名有姓,都没问题。这么长时间,学练太极拳者,在国内外,累积下来有上亿人吧?祖师若泉下有知,看到此状不知高兴呢?还是悲伤?

鉴于此,如果你想学这些祖师传承下来的,原汁原味的太极拳,是不是要睁大眼睛,好好找?即使这样,也不容易找对啊!

如果没找对,会怎样?那就看你的老师是什么水平的?或者说他教的太极拳是什么样的?问题小的,你学的虽然是有偏差,但也能放松,活动筋骨,无伤大碍,但受益也仅此而已;问题大的,你以为学的是太极拳,其实不是,身体健康没有受益,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生命。问题更大的,是既浪费了时间生命,身体健康还受损,这是最糟糕的了。本是求健康,反而适得其反。太冤了!这方面,最多的是把膝关节练坏了。还有的呼吸方法错误,导致胸闷,血压升高等等。

如何避免?最主要是不要轻易找人学,要找对老师。如果在学,要特别注意规范步法腿法。

为方便介绍,我仅仅就我正在学习的我师父傅清泉先生传的杨家太极拳的要求来说,习练者可以参考。

一、弓箭步

前腿膝关节与脚尖同一方向,膝关节与脚尖垂直,不可过也不可不到。后腿脚尖朝向侧方四十五度方向,膝关节与脚尖同一方向,膝关节微曲。开胯。

有例外,揽雀尾第二个弓箭步,膝关节可以过脚尖。

二、虚步

实腿膝关节仍然与脚尖方向一致,但可以过脚尖,开胯。

所有步法,不仅是定式,运动轨迹都要膝关节与脚尖方向一致。

三、虚实转换过程,是实腿转,而非后座虚腿转。

四、在行拳过程中,需要时要求腰胯分离,锁胯转腰。避免由于上身的运动,而晃动下盘。否则,易扭伤膝关节。

五、行拳过程中,自然呼吸,绝不可刻意要呼吸与招式配合。

不得不指出,陈式拳(我学过几年),正由于其快慢相间,刚柔并济的特点,近年来吸引了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而杨式拳由于整个行拳中,慢柔匀,中老年人更适宜学练,许多年轻人以为是老人拳(错误认识另文解释)。我从北京,上海,厦门等不同地方观察,不少学者在打金刚捣碓这个招式时,喜欢用力震脚。此动作危害甚大。除非在松软之地比如泥土地,在水泥地,砖地,石板地等坚硬地面,用力震脚,地面的反作用力冲击下,伤膝关节,伤脑(脑震荡)。

杨澄甫宗师说:太极拳能养生,不能制敌,文功也;能制敌,不能养生,武功也;真太极,既能养生,又能制敌,修养使用兼全,为文武完全太极拳。

先贤祖师的话,我们要细细品味,领会。每一个学者,要思考清楚,我要学什么样的太极拳?如果你要学真正的太极拳,要明辨。犹如你要登泰山,你首先要找到泰山准确的位置,不会随便跑去登别的山。而登顶,当然有好几条路,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有大道,有小道。走正道,你好好走,哪怕每天走一点点,方向没有问题。还有的人喜欢走野路,也许千辛万苦也走到了顶,但更多的人是原地打转,或走到悬崖边,浪费时间生命,空哀叹!有的失足跌入山崖,一条命没了。所以,认对方向十分重要。

最后,用王宗岳《太极拳论》的话结束本文: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有心的人会发现,现在太极拳是越来越火了!在学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想学的潜在人群就更多了。为什么?因为有钱有闲的人越来越多,各种原因,身体不好或亚健康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发强化。加上几位大老板——阿里巴巴的马云、复星集团的郭广昌,长期学习太极拳的影响,带动不少大小老板。中国国力的强大,也使得中国文化对外国人的吸引力加大。总之,整个社会,不论国内国外,学习太极拳的气氛越来越浓厚。这是好事!对太极拳这个国粹的发扬、推广、传承是好事!相信,有不少习练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也受益良多。

然而,世间有阴阳,凡事变化有正反。太极拳的发展现状也有令人忧虑的一面,问题也不少,主要有:

一、表演化,舞蹈化

一个事物存在久远之后,往往其本体不知不觉变化了,甚至变换了,人们还把它当作原来事物来对待。所谓假作真来真亦假。所以我们要强调,不忘初心。意思是要记住事物的本来面目,明白初衷是什么。太极拳的本体是什么?是防身御敌及延年益寿之术。既然叫拳,防身御敌的功用是体,如果把这个丢了,还是拳吗?而且,要按拳法拳理严格习练,才能更好发挥养生功用。而现在很多比赛与表演的太极拳,融入舞蹈元素,随着音乐节奏翩翩起舞。形似,而内在的东西已经大大偏离拳法拳理。改革创新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偏离本体,那么不可再叫太极拳,可叫太极舞或太极操,以免愚弄世人,误导大众!

二、追求玄乎乎的东西

有的学者,觉得习练拳架,又辛苦又枯燥,难度大。以为有秘诀,走捷径,就去寻求所谓运气、气功等玄乎的东西。不想好好练拳,而要求老师教推手,发劲,擒拿等真功夫。其实,拳是基础,真正太极大师高人,是长时间无数遍的苦练,潜心揣摩,出来的功夫。没有真正打赢出来,都还不敢称老大。这世界上没有不经千锤百炼,吃尽苦头,就能出来的真功夫。王宗岳《太极拳论》说,“由著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耶!”其实,玄乎的东西,不到时候怎么会有呢?

三、学错了,损伤身体

有的学者起始就认知错误,以为慢腾腾的动作,那么多老人能打,这好学的很。所以,不会费劲去找好老师,也不愿在这方面多花学费。老话讲,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随便跟人后面模仿,或者随便找了老师教,须知,无知无畏,学点皮毛,就好为人师的大有人在。跟不合格的老师学,身体健康或许有些改善,但是如果把膝关节打坏了,惨!不少人本来腿型走姿不正,学对拳可以矫正,学错了,早晚出事。受伤了反而怪罪于太极拳,说是太极拳不好。你说太极拳冤不冤?

出现这些问题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首先是师资问题。有多少合格的老师(明师)?合格的老师太少。为什么?太极拳传承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如果从杨禄禅祖师四十多岁到北京传拳算起,也有一百六十多年,传承到现在至少到第七代了。杨禄禅祖师的弟子学生,一定有得到真传的人。然而,由于人的天资,吃苦能力,与师父的关系,以及师父是否保守等等的不同,得到真传的人不会多。同时,里头不少有的只得到祖师传授的部分,抑或皮毛者,甚至是沽名钓誉者。另外还有出于名利需要,假冒师承者。这一部分传人,再传其弟子学生,如是再传弟子学生又传弟子学生。同理,每一代传人老师都有类似情形。几代人下来,除了个别真传弟子外,大部分传拳不知偏向何方!?久而久之,社会必定出现各种各样的拳,各种各样的论调,都说自己是正宗,而拳法拳架差别甚大。

诸君请看,太极拳现在有,杨、陈、吴、武、孙式,还有混元太极拳、忽雷架等等各种套路,加上国家竞赛套路、简化太极拳,是五彩纷呈。即使是同门派,比如说杨式拳,全国各地不同老师教授的差别也不小,有的几乎不一样,只有一点影子相似了。但是,这些老师也都自称是杨氏太极拳的传人,师承有名有姓,都没问题。这么长时间,学练太极拳者,在国内外,累积下来有上亿人吧?祖师若泉下有知,看到此状不知高兴呢?还是悲伤?

鉴于此,如果你想学这些祖师传承下来的,原汁原味的太极拳,是不是要睁大眼睛,好好找?即使这样,也不容易找对啊!

如果没找对,会怎样?那就看你的老师是什么水平的?或者说他教的太极拳是什么样的?问题小的,你学的虽然是有偏差,但也能放松,活动筋骨,无伤大碍,但受益也仅此而已;问题大的,你以为学的是太极拳,其实不是,身体健康没有受益,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生命。问题更大的,是既浪费了时间生命,身体健康还受损,这是最糟糕的了。本是求健康,反而适得其反。太冤了!这方面,最多的是把膝关节练坏了。还有的呼吸方法错误,导致胸闷,血压升高等等。

如何避免?最主要是不要轻易找人学,要找对老师。如果在学,要特别注意规范步法腿法。

为方便介绍,我仅仅就我正在学习的我师父傅清泉先生传的杨家太极拳的要求来说,习练者可以参考。

一、弓箭步

前腿膝关节与脚尖同一方向,膝关节与脚尖垂直,不可过也不可不到。后腿脚尖朝向侧方四十五度方向,膝关节与脚尖同一方向,膝关节微曲。开胯。

有例外,揽雀尾第二个弓箭步,膝关节可以过脚尖。

二、虚步

实腿膝关节仍然与脚尖方向一致,但可以过脚尖,开胯。

所有步法,不仅是定式,运动轨迹都要膝关节与脚尖方向一致。

三、虚实转换过程,是实腿转,而非后座虚腿转。

四、在行拳过程中,需要时要求腰胯分离,锁胯转腰。避免由于上身的运动,而晃动下盘。否则,易扭伤膝关节。

五、行拳过程中,自然呼吸,绝不可刻意要呼吸与招式配合。

不得不指出,陈式拳(我学过几年),正由于其快慢相间,刚柔并济的特点,近年来吸引了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而杨式拳由于整个行拳中,慢柔匀,中老年人更适宜学练,许多年轻人以为是老人拳(错误认识另文解释)。我从北京,上海,厦门等不同地方观察,不少学者在打金刚捣碓这个招式时,喜欢用力震脚。此动作危害甚大。除非在松软之地比如泥土地,在水泥地,砖地,石板地等坚硬地面,用力震脚,地面的反作用力冲击下,伤膝关节,伤脑(脑震荡)。

杨澄甫宗师说:太极拳能养生,不能制敌,文功也;能制敌,不能养生,武功也;真太极,既能养生,又能制敌,修养使用兼全,为文武完全太极拳。

先贤祖师的话,我们要细细品味,领会。每一个学者,要思考清楚,我要学什么样的太极拳?如果你要学真正的太极拳,要明辨。犹如你要登泰山,你首先要找到泰山准确的位置,不会随便跑去登别的山。而登顶,当然有好几条路,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有大道,有小道。走正道,你好好走,哪怕每天走一点点,方向没有问题。还有的人喜欢走野路,也许千辛万苦也走到了顶,但更多的人是原地打转,或走到悬崖边,浪费时间生命,空哀叹!有的失足跌入山崖,一条命没了。所以,认对方向十分重要。

最后,用王宗岳《太极拳论》的话结束本文: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相关内容

  • 太极拳体育特色学校开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 太极拳体育特色学校开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赖少枫 道滘镇小河小学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它是一项可以终身锻炼的体育运动.它具有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价值.它的特点在于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沉静缓慢.柔和圆活.匀速连贯,其演练过程细致而松静,舒展而严紧.如果得以在青少年中普及和推广,将更有 ...

  • 中国武术发展史(修改)
  • 中国武术的发展现状及战略 一.武术的价值取向体现在三个方面 1.传统性 传统文化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几千年社会实践的产物.它最大的价值就是已经失去生存土壤濒临灭亡的"过去时",它与科学技术以"创新"为生命力,呈价值取向的反向几何级放大.中国武术的价值的珍贵正在 ...

  • 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传承
  • 2011-11-16 本文提出了传统武术传承的战略思路:以人为本,突出对传统武术传承人的保护和对养生休闲的重视:在主观认识和制度层面,创造传统武术传承的主客观环境:注重项目差异,因地制宜地制定各拳种的传承方略,传承方法应百花齐放:加强理论研究,促使传统武术发展逐步迈入科学轨道:增大宣传,扩充开发和投 ...

  • 大同市社区开展武术健身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和资料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同市城市6个社区武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大同市城市社区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为进一步促进大同市城市社区武术运动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社区体育 武术 健身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 ...

  • 当下中国武术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 搏击·武术科学 2012年4月 第9卷第4期 [专家论谈] 当下中国武术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王国志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瑰宝的中国武术,经过从古到今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阻碍和制约着中国武术的发展.文章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法 ...

  • 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发扬
  • [摘 要]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的武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我国武术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同样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武术教学过程中,武术文化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本文在探求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传承武术文化的建议和对策,以期推动武术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武术文化 ...

  • [漷县道德大讲堂2017第七场]纪念历代太极拳宗师的意义(上篇)
  • <论语>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29 March丁酉仲春2017 丁酉仲春,我们即将迎来 清明祭祀历代太极拳宗师典礼,对于太极拳习练者来说这将是一次意义深远的重大活动. 为深入了解其中内涵,细致筹划此次追根溯源的心灵历程.3月29日下午,百余位拳友汇聚在漷县书 ...

  • 高职院校太极拳普.推广之论文
  • 高职院校太极拳普及.推广之对策研究 摘 要:太极拳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对她进行保护与传承.太极拳不仅是全民健身的大众运动项目,也是非常适合在学校开展的"阳光体育"活动.如何更好的在高职院校普及推广太极拳运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太极拳普及推广: 对 ...

  • 太极拳太极拳杨式杨氏杨式太极拳起源形成要领传承发展(1)
  • 杨式太极拳 回百度百科首页 编辑词条杨式太极拳 目录 (一)杨式太极拳起源 (二)杨式太极拳的形成 <杨禄禅太极拳谱> 杨式太极拳的拳谱为: (三)杨式太极拳的要领 (四)杨式太极拳的练法 (五)杨式太极拳的主要传承 (六)杨式太极拳的发展 编辑本段(一)杨式太极拳起源 太极拳流派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