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1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1.1.1 β_内酞胺类抗生素与细菌胞浆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结合,转肽酶失活,阻止肽聚糖形成,细胞壁缺损。
1.1.2 磷霉素阻止N-乙酰胞壁酸的形成
1.1.3 环丝氨酸阻止N-乙酰胞壁酸五肽的合成
1.1.4 杆菌肽阻断细菌的脱磷酸反应
1.2 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1.2.1 多烯类(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等):是抗真菌的药物,
与其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选择性结合形成微孔,细胞膜受损。
1.2.2 多粘菌素类:其结构中的亲水基团可与胞浆膜中磷脂的磷
酸基形成复合物,干扰膜的生物学功能,因G-菌的磷脂较多,故对阴性菌有效。
1.3 抑制蛋白质合成:细菌核糖体为70S,由30S和50S亚基组
成(哺乳动物的是80S,由40S和60S亚基组成,其在常用剂量下,对宿主细胞的蛋白质的合成无明显毒副作用)
1.3.1 作用于30S的抗菌药:四环素和氨基糖苷类
1.3.2 作用于50S的抗菌药:氯霉素,林可霉素和大环内酯类。
1.4 影响叶酸及核酸代谢
1.4.1 磺胺类和甲氧苄啶抑制四氢叶酸合成
1.4.2 喹诺酮类抑制DNA 回旋酶阻碍DNA复制而产生杀菌作
用
1.4.3 利福平抑制RNA 合成的初始阶段,阻碍mRNA合成而杀
灭细菌
1.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1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1.1.1 β_内酞胺类抗生素与细菌胞浆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结合,转肽酶失活,阻止肽聚糖形成,细胞壁缺损。
1.1.2 磷霉素阻止N-乙酰胞壁酸的形成
1.1.3 环丝氨酸阻止N-乙酰胞壁酸五肽的合成
1.1.4 杆菌肽阻断细菌的脱磷酸反应
1.2 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1.2.1 多烯类(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等):是抗真菌的药物,
与其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选择性结合形成微孔,细胞膜受损。
1.2.2 多粘菌素类:其结构中的亲水基团可与胞浆膜中磷脂的磷
酸基形成复合物,干扰膜的生物学功能,因G-菌的磷脂较多,故对阴性菌有效。
1.3 抑制蛋白质合成:细菌核糖体为70S,由30S和50S亚基组
成(哺乳动物的是80S,由40S和60S亚基组成,其在常用剂量下,对宿主细胞的蛋白质的合成无明显毒副作用)
1.3.1 作用于30S的抗菌药:四环素和氨基糖苷类
1.3.2 作用于50S的抗菌药:氯霉素,林可霉素和大环内酯类。
1.4 影响叶酸及核酸代谢
1.4.1 磺胺类和甲氧苄啶抑制四氢叶酸合成
1.4.2 喹诺酮类抑制DNA 回旋酶阻碍DNA复制而产生杀菌作
用
1.4.3 利福平抑制RNA 合成的初始阶段,阻碍mRNA合成而杀
灭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