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城乡规划法的经验借鉴

毛其智  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统一城乡规划体系

各国城乡规划法制建设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求,规划制度从关注“城市问题”为主,逐步发展为以强化区域协调为核心的城乡统一规划。

英国始终坚持统一的城乡规划体系,以确保地方发展与国家相关政策的一致。1947年《城乡规划法》建立了覆盖整个国土范围的城乡规划体系,城市总体规划由中央政府审批。1968年《城乡规划法》规定了规划的制定与行政事权对等,郡范围内的结构规划由郡政府编制,由中央政府审批,地方层面的各项规划由地方政府制定,但必须符合区域层面结构规划的指导原则。德国《建设法典》确定的规划体系包括各联邦州的空间规划、州内大区的空间规划、跨州界各区域的空间规划、各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各个城镇社区的建造规划等多个层面,形成统一的城乡规划体系。

2.有效维护公共利益

德国的规划法律强调保护、维持和发展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包括水域和林木等,其中特别是要符合高标准的生态要求,承担对于子孙后代的社会责任。为了保证规划内容的真正实施,尤其是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土地所有者在自由支配土地的同时承担维护公共利益的约束性义务,并通过有力的法律措施予以保障。英国2004年的《规划和强制性收购法》,强调区域空间战略和地方规划中都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该法通过对公众参与的制度设计来保证公众利益能够在规划过程中得到反映,并废止了皇室在土地使用规划上的特权和有利于开发商的土地购买和建造方式,要求用新的补偿机制来加快处理土地的强制性获取。

3.完善公众参与程序

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规划法中都强调要不断完善公众参与规划的法律制度。如德国《建设法典》规定,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必须尽早告之市民有关规划的目标、规划方案和影响,以便及早听取市民的意见进行规划修改。城乡规划在接受市议会审议时必须向公众公开展示并听取意见一个月。英国1947年的《城乡规划法》就有允许公众对城市规划发表意见和建议的规定;1990年的《城乡规划法》则对结构规划和地方规划这两种主要的规划形式,分别制定了公众参与的法定程序。2004年的《规划和强制性收购法》明确规定,在主要的地方规划政策文件中,必须包括一份“社区参与申明”,表明公众参与了从规划制定开始的一系列活动。

4.实施规划督察员制度

英国的中央政府不仅制定国家的法规政策,而且有权干预地方政府的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并可指派督察员直接受理各地的规划上诉,在当地主持规划听证会并进行相应的协调。法国为了加强对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和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管工作,设立了国家建筑师驻省代表处制度,代表处是法国文化与交流部向各省的派出部门,接受文化部、建设部和环境部的业务领导。代表处直接参与市镇按程序编制、修订、审核地方规划的各项工作。全国100个国家建筑师驻省代表处每年要发布60万条意见,包括对建设工程申请提出“强制性意见”或“非强制性意见”。这些意见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颁发许可证的权力机构(主要是市长)。

5.适时修订规划法律

由于城乡规划法具有相当强的时效特点,即必须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形势提出的新要求。许多发达国家的规划法在颁布后都有多次更新和修订的经验。如处于战后快速发展阶段的英国,在1947年《城乡规划法》设立后的三十年的时间,议会先后12次修订了《城乡规划法》。联邦德国的《建设法典》在1986年颁布后的二十年里,议会已经对其进行了20次以上的条文修订。

6.强化规划实施监督

西欧和日本、韩国等城市化发展较为成功国家的重要经验之一,都是在有关城乡规划的法律中,始终坚持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原则,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健全城乡规划法规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建立层级监督,确保城乡规划的有效实施和全程监管。

相关文章

·英国城市规划史上的三个重要报告

·拉脱维亚尤尔马拉城市规划

·伦敦canning镇总体规划

·斯德哥尔摩斯鲁森地区改造规划

·冰岛雷克雅未克旧港改造规划

·丹麦奥古斯滕堡城改造规划

·海平面上升——未来纽约市海岸规划

·德国空间规划体系概述

·马德里:城市改造风雨兼程

·未来50年影响美国城市发展的10大因素(详)

   更多关于 城乡规划 的文章

毛其智  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统一城乡规划体系

各国城乡规划法制建设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求,规划制度从关注“城市问题”为主,逐步发展为以强化区域协调为核心的城乡统一规划。

英国始终坚持统一的城乡规划体系,以确保地方发展与国家相关政策的一致。1947年《城乡规划法》建立了覆盖整个国土范围的城乡规划体系,城市总体规划由中央政府审批。1968年《城乡规划法》规定了规划的制定与行政事权对等,郡范围内的结构规划由郡政府编制,由中央政府审批,地方层面的各项规划由地方政府制定,但必须符合区域层面结构规划的指导原则。德国《建设法典》确定的规划体系包括各联邦州的空间规划、州内大区的空间规划、跨州界各区域的空间规划、各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各个城镇社区的建造规划等多个层面,形成统一的城乡规划体系。

2.有效维护公共利益

德国的规划法律强调保护、维持和发展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包括水域和林木等,其中特别是要符合高标准的生态要求,承担对于子孙后代的社会责任。为了保证规划内容的真正实施,尤其是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土地所有者在自由支配土地的同时承担维护公共利益的约束性义务,并通过有力的法律措施予以保障。英国2004年的《规划和强制性收购法》,强调区域空间战略和地方规划中都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该法通过对公众参与的制度设计来保证公众利益能够在规划过程中得到反映,并废止了皇室在土地使用规划上的特权和有利于开发商的土地购买和建造方式,要求用新的补偿机制来加快处理土地的强制性获取。

3.完善公众参与程序

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规划法中都强调要不断完善公众参与规划的法律制度。如德国《建设法典》规定,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必须尽早告之市民有关规划的目标、规划方案和影响,以便及早听取市民的意见进行规划修改。城乡规划在接受市议会审议时必须向公众公开展示并听取意见一个月。英国1947年的《城乡规划法》就有允许公众对城市规划发表意见和建议的规定;1990年的《城乡规划法》则对结构规划和地方规划这两种主要的规划形式,分别制定了公众参与的法定程序。2004年的《规划和强制性收购法》明确规定,在主要的地方规划政策文件中,必须包括一份“社区参与申明”,表明公众参与了从规划制定开始的一系列活动。

4.实施规划督察员制度

英国的中央政府不仅制定国家的法规政策,而且有权干预地方政府的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并可指派督察员直接受理各地的规划上诉,在当地主持规划听证会并进行相应的协调。法国为了加强对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和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管工作,设立了国家建筑师驻省代表处制度,代表处是法国文化与交流部向各省的派出部门,接受文化部、建设部和环境部的业务领导。代表处直接参与市镇按程序编制、修订、审核地方规划的各项工作。全国100个国家建筑师驻省代表处每年要发布60万条意见,包括对建设工程申请提出“强制性意见”或“非强制性意见”。这些意见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颁发许可证的权力机构(主要是市长)。

5.适时修订规划法律

由于城乡规划法具有相当强的时效特点,即必须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形势提出的新要求。许多发达国家的规划法在颁布后都有多次更新和修订的经验。如处于战后快速发展阶段的英国,在1947年《城乡规划法》设立后的三十年的时间,议会先后12次修订了《城乡规划法》。联邦德国的《建设法典》在1986年颁布后的二十年里,议会已经对其进行了20次以上的条文修订。

6.强化规划实施监督

西欧和日本、韩国等城市化发展较为成功国家的重要经验之一,都是在有关城乡规划的法律中,始终坚持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原则,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健全城乡规划法规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建立层级监督,确保城乡规划的有效实施和全程监管。

相关文章

·英国城市规划史上的三个重要报告

·拉脱维亚尤尔马拉城市规划

·伦敦canning镇总体规划

·斯德哥尔摩斯鲁森地区改造规划

·冰岛雷克雅未克旧港改造规划

·丹麦奥古斯滕堡城改造规划

·海平面上升——未来纽约市海岸规划

·德国空间规划体系概述

·马德里:城市改造风雨兼程

·未来50年影响美国城市发展的10大因素(详)

   更多关于 城乡规划 的文章


相关内容

  • 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知识要点
  • 一.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主要内涵 将成都建成世界级国际化城市,西部地区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城乡一体的田园城市. 二.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定位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定位,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在功能定位上,不但是国家重要的中 ...

  •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4月3日,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应邀在中共中央党校作专题报告,系统阐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有关问题.孙政才指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针对新世纪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新任务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顺应世界农业发 ...

  • 建立和完善我国地方税体系的探讨
  • 内容提要:我国地方税设立并已运行多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 易组织,改革和完善现行地方税体系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认为,我国现行地方税制存在的 主要问题是税权划分不清.主体税种不明确.税种老化.内外税制不统一.作者通过对国外 一些国家地方税的税权.税制结构和税收比重现状的分析,结合我 ...

  • 刘宝存:大变革时代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使命与发展道路选择
  • 作者简介:刘宝存(1964- ),男,山东菏泽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5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14年2期 内容提要:当今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国际社会和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正在推动着教育的大变革,从而为 ...

  •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可持续发展
  •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可持续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 11:27 <中国金融> - 本刊记者 林铁钢 记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我们注意到,您近期指出"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 ...

  • 刘玉珠:努力探索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 努力探索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 刘玉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要求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 ...

  •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历程的启示
  • 第2卷第4期 2000年12月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Medical University Vol. 2 No. 4 Dec. 2000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历程的启示 刘丽杭, 王湘波12 (1. 湖南医科大学社科部, ...

  • 十五中全会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决定增补习近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温家宝<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

  • 中国未来将走向何方-经济角度
  • 中国未来将走向何方 (从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论述) 站在历史的起点上, 展望中国未来经济的走向, 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新能源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未来中国能源消费格局.未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中国纺织业的前景.文化创意产业的兴盛.网络生活的新阶段.粮食供求的平衡.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等作出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