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教学设计2

伶 官 传 序

欧阳修

[教学目标 ]

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

品味本文抑扬顿挫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

理解“兴亡之理在于人事”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预习以下问题

1,908年、912年、923年、926年主人公李存勖分别多少岁?

提示:课下注释生卒年(24、28、39、42岁)

2,在这几年,在李存勖身上分别发生了什么事?尽量用原句回答。

24岁:接受三矢,继父遗志“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一个胸怀大志,雄姿英发的少年统帅。

28岁: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39岁:亡梁“函梁君臣之首”,后建立的后唐。

但,庄宗宠信伶人,使朝廷上下离心。42岁时“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朗读:“及仇雠已灭……何其衰也”

3,静思想象:君臣凄然相向、泪下如雨——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生生死死、盛盛衰衰中的哲理

问:李存勖从灭敌到立国用了15年,由盛到衰只有三年,一盛一衰的关键是什么?

“盛衰之事,岂非人事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庄宗盛也人事,衰也人事,然而作者在100多年后 的宋代中叶重提旧事,他要人们记取什么教训呢?

“夫祸患积于忽微,而智勇多于所溺,岂独伶人哉?”

板书设计 :

时间         事件                    结论

(得)908年   接受三矢,继父遗志

912年      系燕父子以组           忧劳可以兴国

923年      函梁君臣之首

身死国灭

衰(失)926年  (一夫夜呼……         逸豫可以亡身

泣下沾襟,数十伶人困之)

历史教训:“夫祸患积于忽微,而智勇多于所溺,岂独伶人哉?”

二,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三朝言行录》)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辞海》1989年版)

课文第二段"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文中提到晋王、庄宗、梁、燕王、契丹、有的是王名(指人),有的是国名(也暗指人)

三.时代背景简介:

五代(907-960年),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徘优(pái yōu,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文中最后一段提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即指此事。

四,重点

1,欲抑先扬

课文先讲得天下的过程,李存勖得天下时的态度。

找出体现忧劳的词,突出人事的作用。

2,失天下以叙代议其失,后转入议论,说明盛衰异时,截然相反,本源在于人事。

*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2 相关文章:

*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3

*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3

*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4

*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5

*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6

*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4

*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3

*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2

* 查看更多>>

高三语文教案

伶 官 传 序

欧阳修

[教学目标 ]

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

品味本文抑扬顿挫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

理解“兴亡之理在于人事”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预习以下问题

1,908年、912年、923年、926年主人公李存勖分别多少岁?

提示:课下注释生卒年(24、28、39、42岁)

2,在这几年,在李存勖身上分别发生了什么事?尽量用原句回答。

24岁:接受三矢,继父遗志“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一个胸怀大志,雄姿英发的少年统帅。

28岁: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39岁:亡梁“函梁君臣之首”,后建立的后唐。

但,庄宗宠信伶人,使朝廷上下离心。42岁时“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朗读:“及仇雠已灭……何其衰也”

3,静思想象:君臣凄然相向、泪下如雨——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生生死死、盛盛衰衰中的哲理

问:李存勖从灭敌到立国用了15年,由盛到衰只有三年,一盛一衰的关键是什么?

“盛衰之事,岂非人事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庄宗盛也人事,衰也人事,然而作者在100多年后 的宋代中叶重提旧事,他要人们记取什么教训呢?

“夫祸患积于忽微,而智勇多于所溺,岂独伶人哉?”

板书设计 :

时间         事件                    结论

(得)908年   接受三矢,继父遗志

912年      系燕父子以组           忧劳可以兴国

923年      函梁君臣之首

身死国灭

衰(失)926年  (一夫夜呼……         逸豫可以亡身

泣下沾襟,数十伶人困之)

历史教训:“夫祸患积于忽微,而智勇多于所溺,岂独伶人哉?”

二,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三朝言行录》)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辞海》1989年版)

课文第二段"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文中提到晋王、庄宗、梁、燕王、契丹、有的是王名(指人),有的是国名(也暗指人)

三.时代背景简介:

五代(907-960年),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徘优(pái yōu,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文中最后一段提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即指此事。

四,重点

1,欲抑先扬

课文先讲得天下的过程,李存勖得天下时的态度。

找出体现忧劳的词,突出人事的作用。

2,失天下以叙代议其失,后转入议论,说明盛衰异时,截然相反,本源在于人事。

*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2 相关文章:

*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3

*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3

*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4

*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5

*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6

*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4

*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3

*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2

* 查看更多>>

高三语文教案


相关内容

  • 伶官传序公开课 正式上课
  •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本文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找出文章中心论点,理清文章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 从[伶官传序]看议论文写作
  • 从<伶官传序>看议论文的写作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文学家.史学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的散文叙事既得委婉之妙而又简括有法,议论既纡徐有致而又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又十分严密.下面谈谈<伶官传序>对我们写作议论文的启示. 第一, 严密的论证结构 第一段提出盛 ...

  • [伶官传序]教案设计
  • <伶官传序>教案设计 河南中牟一高 张胜 [教学目标及重点]: 1.引异学生树立"兴亡之理在于人事"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2.引异学生诵读品味本文抑扬顿挫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本文是一篇史论,教学时可与刚学过的<过秦论><六国论>进 ...

  • [伶官传序]教学实录
  • 高中语文创新性实验教学实录 课题:<伶官传序> 课型:文言文鉴赏课 执教:符书梅 教 学 过 程 上课:师生问好. 第一阶段:导学(师导,创设情境,提出本节课学习目标.) 师:革命家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古人说:"前事不忘, 后世之师." ...

  • 伶官传序公开课
  • <伶官传序>教案 第二课时 攸县三中 谭琨 教学目标 1 .分析课文结构 , 体会古代散文"散而不乱.气脉贯通"的特点. 2 .学习通过正反说理论证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3 .认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

  • 读[伶官传序]有感写作指导
  • 读<伶官传序>有感写作指导 <伶官传序>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欧阳修的这篇文章,给人的启迪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从这些方面指导学生挖掘素材,并运用到相关写作中去. 素材一: 庄宗 "忧劳",不忘晋王遗命,将晋 ...

  • 伶官传序教案
  •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目标: 1.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者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 2.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 ...

  • [伶官传序]同步练习
  • <伶官传序>同步练习 一.检查我的基础 1.下面词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存勖(xù) 请其矢(shí) 皆自于人欤(yú) B.伶官(línɡ) 盛以锦囊(chénɡ) 誓天断发(fà) C.抑本其成败之迹(yì)仓皇东出(huānɡ) 乱者四应(yínɡ) D ...

  • [伶官传序]小测(附答案)
  • <伶官传序>小测 一. 解释下列加点字.(2*15=30) 1.原庄宗之所以的天下 .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 3.抑本其成败之际 . 4.抑本其成败之际 . 5.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 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7. 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