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储量估算要求

有关金属矿产勘探报告编写和审批中几个

问题处理意见的暂行规定

国家矿产储量管理局

一九九一年十月 1.特高品位的处理问题

在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体中,有时可出现特高品位,它对金属矿产计算储量的影响是明显的,为了降低矿产储量的误差,减少矿山生产时的风险,应对特高品位进行处理。当然,这种处理应尽可能恰如其份。处理的办法是:首先应对副样作第二次(内检)分析,当二次分析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确定为特高品位时,用第一次的结果。处理时其影响范围不宜过大,以用特高品位所影响块段的平均品位或工程(当单工程矿体厚度大时)平均品位代替为宜。在采样时,对同一种矿石类型应考虑最小可采厚度,不宜划分过细。对有工程控制的富矿带(条)可以单圈、单算。

特高品位计算方法,目前国内外尚无公认的标准,据对1969年以来70份有色和贵金属勘探报告的统计,有近56%的特高品位下限值,相当于矿体平均品位的10~15倍之间,其余的为4~9倍间,近来一些矿区采用在品位频率变化曲线上取拐点值作为特高品位下限值,该值在6~8倍间,而从生产矿山收集到的特高品位下限值,多在4~8倍间,贵金属矿山常取4~6倍,有色金属矿山取值略高一些。依据生产实践的结果,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的复杂程度,近两年我们在审批报告时处理特高品位,其下限值一般取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当矿体品位变化系数大时,采用上限值;变化系数小时,采用下限值。

2.探求各级储量的比例

储量比例直接影响到矿山建设和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样,也关系到地质勘探的经济效益和缩短勘探周期。在我国现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下,应兼顾两方面的经济效益。根据我国矿山生产的实际情况,各级储量比例应符合“保证首期、准备中期、储备后期”的原则,使B+C级储量的比例与矿山建设规模挂勾,以满足投资还本为限。这样既保证了矿山生产不致于亏损,又避免了有限的地质勘探资金和储量长期积压于地下,也可缩短勘探周期,更好地为矿山建设服务。因

此,建议一般情况下B+C级储量的比例以满足基建完成投产头10年的需要为限。对需要探求B级储量的矿床,其比例应视矿床特征,分别占5-20%;对小型矿床,一般不探求B级,由于其大幅度增加储量的可能性极小,因此,C级储量比例不能太低,一般以50%为宜;小而复杂的矿床,其比例还可低些。贵金属矿产因其经济效益明显,小矿的C级储量比例为0-30%,小而较稳定的用上限,小而复杂的用下限。

3.关于C级储量的圈定问题

根据我国现行标准,将储量级别划分为A、B、C、D四级,金属矿产勘探过程中不求A级,只求少量B级,复杂的矿床甚至B级也难于探求。因此,C级储量是矿山建设设计主要依据的储量。在圈定C级储量块段时,除应达到规范规定的条件外,应据工程实际控制连接圈定。B级块段外推部分及沿脉坑道下推部分例外(详见5:最低一层坑道向下外推的储量级别问题)。

4.矿体外推的问题

矿体的外推,应充分考虑矿体形态、空间产出的地质规律,当矿体长度与厚度呈正相关关系时,在有充分论据(依据一定数量的工程、有统计数据)的情况下,可科学地确定外推长度。当无规律可循时,一般按网度的1/2尖推或1/4平推为宜。对有色及贵金属矿产,由于矿化特征复杂,当边部(矿体边界以外)工程存在大于边界品位的1/2的矿化时,可作2/3尖推或1/3平推。采用米百分值及米克吨值圈定矿体的边界时,需结合矿床的特征来考虑,一般不得外推。对薄脉型矿体,多数采用米百分值及米克吨值衡量矿体者,可外推圈定。对厚度变化大的矿体,当矿体中部出现个别米百分值(米克吨值)达到要求的工程时,可以圈入矿体。

5.最低一层坑道向下外推的储量级别问题

沿脉坑道向下,当有C级网度的见矿钻孔控制时,圈算C级;当用D级网度见矿时,可平推C级网度的1/4算C级;D级网度不见矿时,不能推算C级,可平推1/4算D级。穿脉坑道在走向方向上,当有C级网度见矿钻孔控制时,可圈C级;否则不得外推C级。对于盲矿体的头部,最高一层坑道向上外推,也可用上述办法。

6.储量计算时,圈定矿体中的“穿鞋带帽”问题

所谓“穿鞋带帽”是指用工业指标,在工程中圈连矿体时,矿体中部品位较

高,从而将上、下部的表外矿(单样来衡量)带入表内的现象。

在圈定表内矿时,单工程中,若遇连续有多个大于边界品位而低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时,一般允许带入相当于“夹石厚度”以内的样品,其余的可单独圈出作为表外矿处理,不得将连续超过“夹石厚度”的样品带入。

总的原则是:在圈连矿体时,对于厚大且又能连片的表外矿应单独圈出,对夹在表内矿中厚度不大且分布零星难以分采的表外矿,无须单独圈出。

7.块段划分问题

原则上以两勘探线间划分块段为宜,不宜过大或过小。在勘探剖面上的矿体,工程间直线相连。用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时,也基本按两勘探工程走向的线距圈定。

8.砂矿探矿中的一位多孔的利用问题

在勘探阶段,应认真组织施工,一个位置不应施工多个钻孔,从中选择品位较好的计算储量。但由于各种原因,已经在一处打了多个钻孔时,应以第一个见基岩且钻孔质量合格的钻孔为准,不求平均数。

当钻至基岩时,应将井底重矿物粘净后,至少再钻进30厘米。原则上,基岩中的有用重矿物不应加入含矿砂砾层中计算单工程的含量,计算矿砂量时,亦不应将基岩(含基岩风化层)计入。

9.地面建筑压矿问题的处理

城镇、乡村、重要建筑设施压矿,致使该部分矿产储量不能利用时,均应按表外矿处理。其圈定的范围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DD2002-01)

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

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

(2002年11月26日中地调函[2002]219号)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简称333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简称3341资源量)。 2 引用标准

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D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

DD2000-02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

中地调函[2000]39号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指标释义

3 定义

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

3.1 333资源量: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地表和深部工程见矿情况推断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即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范围内的)资源量。

3.2 3341资源量: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预测的资源量(334)中的一部分。其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工程见矿情况和其它地质依据推测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4 地质研究程度

4.1 矿床地质研究程度

4.1.1 大致查明地层层序、岩性等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

4.1.2 大致查明主要构造的空间分布、发育程度及与成矿的关系。

4.1.3 大致查明岩浆岩的岩类、岩相、岩性特点及与成矿的关系。

4.1.4 大致查明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相带分布及其对矿床形成或改造的影响。

4.1.5 大致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的种类、规模、强度、矿物组成、分带性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4.1.6 通过地质调查或与同类型矿山类比,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1.7 初步判断矿床的成因类型。

4.2 矿体地质研究程度

4.2.1 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物探、化探及探矿工程等勘查方法,大致掌握矿体的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特征。

4.2.2 大致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初步划分矿石类型并大致了解其分布特征。大致查明有用组分、主要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及变化等矿石质量特征。

4.2.3 大致查明矿体围岩的地质特征。大致查明主要夹石的岩性、产状和形态变化。

4.2.4 根据矿石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粒度等特征,与邻区同类型矿山进行全面类比,或根据可选性试验结果,初步确定矿石具有工业利用价值。

4.2.5 初步确定矿石主要工业类型。

5 工程控制程度

5.1 333资源量:沿矿体走向有工程稀疏控制,沿倾向有深部工程了解,工程之间距离基本相当于目标矿种地质勘查规范中相应勘探类型、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时所推荐的工程间距放稀一倍(或基本相当于旧规范中C级储量工程间距放稀一倍),则工程所圈闭三维空间的矿体部分,估算为333资源量。

5.2 3341资源量:沿矿体二维方向有工程稀疏控制(大致相当于上述333资源量工程间距放稀一倍。矿体规模较小时可为单工程控制),并结合地质规律、矿床特征合理推测的或依据可靠的物探异常所圈定的范围内,估算为3341资源量。

333资源量的合理外推部分为3341资源量。

6 勘查工作质量

6.1 地质填图质量

地质填图应达到相应比例尺地质测量简测的精度要求。工程和重要地质点用仪器法或符合相应精度要求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进行测定。地理底图可采用相近的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并在地质填图工作中配合GPS测量进行校正。

6.2 地球物理测量、地球化学测量质量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对圈定的异常按规范、规定要求进行了检查,结合地质情况对物、化探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解释。

6.3 探矿工程质量

槽、井、坑、钻等各种探矿工程达到相应规范、规程的质量要求。机械岩心钻探一般全孔岩心采取率不低于65%,矿层及其顶、底板各3-5 m的岩心采取率不低于75%。目标矿种勘查规范中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6.4 采样质量

参加资源量估算的基本分析样不允许用拣块法采取,应依据矿种和探矿工程的不同,选择合理的取样方法。槽探、浅井、坑探工程应采用刻槽取样法,根据主要有用组分均匀程度,样槽横断面规格可选择10×3cm或10×5cm。钻孔岩心样按1/2均分原则取样,并注意样品的代表性。样品的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误差不大于15%。

6.5 样品加工质量

基本分析样品的加工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样品缩分遵循切乔特公式(Q=kd2),K值可取经验值,或根据样品特征和加工设备要求经实验确定。样品加工总损失率不大于3%。样品分析应由具有国家认证资质的实验单位承担,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6.6 化学分析质量及检查

化学分析结果必须进行内、外检,一般应分批次进行。内检样品应达到全部分析样品的10%,由送样单位编密码、将队副样送原分析单位进行检查。外检样品一般应达到全部分析样品的5%,由原分析单位编密码并附原分析方法说明,将分析正样送具省级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外检。分析误差及超差样品处理办法按有关规范、规定执行。

6.7 矿石体重测定质量

矿石体重是估算资源量的重要参数。致密矿石应测定小体重,样品数量一般为30个。小体重样品的主要有用组分含量及矿石类型应具有代表性。松散矿石应适当测定大体重和松散系数,对体重值进行校正。湿度较大的矿石,应采样测定湿度,当湿度大于3%时,体重值应进行湿度校正。

6.8 其它勘查工作质量,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规定的要求。

7 可行性评价

应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中概略研究的原则要求进行可行性评价。由于勘查工作程度较低,采矿成本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数据类比,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和矿山建设技术经济条件等参数可采用同类矿山的经验数据,结合本矿床特点,对进一步勘查意义做出定性评价。

8 资源量估算

8.1 资源量估算范围

333和3341资源量仅估算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的矿体部分。

8.2 资源量估算方法

根据矿床特点、勘查技术方法及工程分布情况,选择适宜的资源量估算方法,一般可采用地质块段法或平行断面法。

8.3 工业指标选择

矿床工业指标一般采用《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1987年,地质出版社)中推荐的指标或目标矿种勘查规范中推荐的工业指标,也可采用邻近地区同类矿床矿山生产的实际指标。在确定边界和最低工业品位指标时,应充分考虑矿床的区位、地理、交通、配套资源等客观条件。

8.4 平均厚度计算

矿体平均厚度一般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当工程分布很不均匀且厚度变化很大时,用工程影响长度或面积加权计算。

8.5 平均品位计算

8.5.1 单工程平均品位

当样品长度变化不大或品位较均匀时,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当样品长度差别较大且品位不均匀时,应采用样品长度加权计算。

8.5.2 块段平均品位或矿体平均品位

当各单工程见矿平均品位变化不大时,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当各单工程见矿平均品位变化较大且工程分布不均匀时,应采用工程影响面积或长度加权计算。

8.5.3 特高品位处理

单样品位达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者即为特高品位,当矿体品位变化系数

较大时,采用上限值,变化系数较小时采用下限值。在资源量估算时,对特高品位应进行处理。首先应对该样品的副样作内检分析,证明原分析结果可靠后,用原分析结果作为特高品位值。处理的办法是,以特高品位所在工程或所影响块段的平均品位代替该样品的品位值,如仍大于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时,应再次按上述方法处理。如矿体中有特高品位样品构成的连续富矿体时,应单独圈算。

8.6 矿体(块段)面积计算

可用求积仪法、几何图形法或座标计算法等方法计算。用求积仪法测定面积不得少于两次,当差值不大于2%时即为有效,以其平均值作为测定的面积值。用几何图形法计算面积时,要求图形尽可能简单,采用图件的比例尺视矿体规模而定。测定的面积值应扣除采空区的面积。

8.7 矿体的圈定与连接

8.7.1 单工程矿体边界的圈定

单工程矿体边界的圈定应严格按照工业指标和样品分析结果进行。矿体内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夹石应予剔除。

在连续高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以外,若存在大于边界品位而低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时,可允许将“夹石剔除厚度”值以内的样品圈入矿体范围,但以块段平均品位不低于工业品位为限。对于具一定厚度且在相邻工程中具有连续性的大于边界品位而低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应单独圈出。

8.7.2 矿体的连接及外推

矿体的连接和外推应遵循矿床地质规律。矿体一般采用直线连接,工程间矿体的厚度,不得大于相邻工程实际控制的矿体最大厚度。矿体的外推采用有限外推或无限外推方法。当边缘见矿工程以外有其它未见矿工程控制,采用有限外推法,外推距离可按照自然尖灭规律或基本工程间距的1/2-1/4确定。当边缘见矿工程见矿厚度小于可采厚度时,不再外推。

当边缘见矿工程以外无其它工程控制,采用无限外推法,外推距离根据边缘见矿工程见矿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基本工程间距的1/2。对于金属矿床如经可靠的物探或其它资料证实矿体稳定外延的,外推距离可适当增加。当矿体仅有地表工程控制时,其推深应根据矿床地质规律确定,但最大推深不得大于矿体平面长度的1/4,并不得大于400米。

8.8 资源量估算边界

矿床预查、普查阶段工作程度较低,资源量估算时,矿体外推零点边界即作为资源量估算边界,不再内插最小可采厚度边界。

8.9 共、伴生资源量估算

矿体含多种有用组份,且均已达到各自的工业指标要求,即为共生矿,要分别估算资源量。当分布范围不相重合时,要单独圈算。若有用组分低于工业指标,但达到伴生有益组分含量要求,按主要有用组分矿体范围,估算伴生有益组分资源量。

9 其它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本技术要求未明确规定的其它地质工作要求和资源量估算要求,按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执行。

地质钻探钻孔质量暂行要求

【2007-10-30 来源:地调局 】

凡承担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钻探和固体矿产岩心钻探工作的地质调查项目,编写设计应遵守本要求。

一、水文地质钻探

钻孔直径、岩土心(样)采取率、孔深与孔斜、简易水文观测、成井工艺、抽水试验、固井与封孔、原始记录与技术档案等质量要求执行《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 0148-94)有关规定。

二、固体矿产岩心钻探

(一)岩矿心采取率与整理

1、地质要求取心的岩层、钻孔平均岩心采取率不得低于65%;

2、矿化带重要标志层以及矿层与矿层顶板各3-5M范围内不得低于75%(岩金矿80%);

3、可采的薄矿层(厚度不小于4-5M),每层平均采取率不低于75%,厚度较大的矿层从矿层顶板开始每5M或10M的平均采取率不低于75%(岩金矿80%);

4、取出的岩矿心,应洗净后自上而下按次序装箱,不得颠倒或任意拉长,岩心应按规定编号,每回次应填放岩心票(包括没有岩心的回次),岩心箱应进行编号,箱子规格要符合要求且结实。

(二)钻孔弯曲与测量间距

1、垂直孔允许顶角每100M弯曲2度,斜孔每100M弯曲3度,按孔深累计计算;

2、方位角偏差,在设计时与地质商定,一般不超过勘探网1/3-1/4;

3、测量间距,实测顶角小于5度时,每钻进50M测一次顶角和方位;

4、磁性矿区要用防磁测斜方法;

5、终孔测斜地质编录员应在现场监测。

(三)简易水文观测

1、在以清水为冲洗液的钻孔每班至少要测1-2次孔内水位,未下好井口管的孔段和泥浆钻进的钻孔可以不测;

2、每次观测应在提钻后、下钻前各测量一次,其间隔时间应大于5MIN;

3、钻进时遇有涌水、漏水、溶洞等现象应及时记录其孔深。

(四)孔深误差的测量与校正

1、每钻进100M、进出含矿层(矿层小于5M只测一次)、终孔后均要进行一次孔深测量,误差小于千分之一者可不修正孔深;

2、测量要使用经过校正的钢尺;

3、见矿与终孔校正,地质编录员应在现场监测。

(五)原始班报表

1、要在现场用钢笔及时填写,要真实准确;

2、交接班班长和机长要亲笔签字,不得代签;

3、要整洁,终孔后装订成册。

(六)封孔

1、要有封孔通知书和封孔设计书;

2、水泥封孔要用325号以上未过期的水泥,水灰比要符合设计要求;

3、每封完一层要在封孔段顶部位置取水泥浆样证实;

4、搬迁后要埋水泥标桩,并保证其质量。

承德市小型及以下类型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若干问题的暂时规定(2007.09)

四、勘查类型确定和划分

…..现行个矿种(类)地质勘查规范将矿床按简单、中等、复杂三个等级划分为

Ⅰ、Ⅱ、Ⅲ三个勘查类型。由于地质因素变化的复杂性。允许其间有过渡类型以及比第Ⅲ勘查类型更复杂的类型存在。考虑到我市小型及小小型矿产资源(指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小于小型矿产资源储量规模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的零星分散矿产资源)占绝大多数的实际,多数矿床勘查类型应划分Ⅳ类型为宜。第Ⅳ类型界定为:矿体规模为同一矿种之小型规模的1/2,矿体形态和构造复杂,矿床有用组分分部不均匀,相应的勘查工程(控制的)间距则以同一矿种第Ⅲ勘查类型的基本工程间距加密一倍(贵金属矿种可采用其Ⅲ勘查类型工程间距下限)为依据。具体工程间距见下表1。其圈矿原则可套用相应规范原则。

第Ⅲ、Ⅳ勘查类型矿床规模与控制的资源储量工程间距表

小型及以下类型矿床的勘查,控制矿体的勘查线应不少于3条,地表工程间距按相应类型工程间距加密一倍。

石家庄天圆矿山勘测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技 术 管 理 手 册

(二)

石家庄天圆矿山勘测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09.10.

编 制 说 明

鉴于各作业组在野外一线施工,不可能带齐带全大多数规范,致使施工和报告编写处于无章可循的尴尬境地,给工作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结合我公司的生产实际,特收集几份上级管理机构发表的通知、规定,供各组参考使用(首先要问明白:报告、设计的审批机关,以便执行不同的规定),实施中如有疑问,可要求讨论。

当然,所收集的这些东西是一般性的规定,它不能代替具体的矿产勘查规范,如有色金属、贵金属的圈矿、连矿、外推的具体规定,超贫磁铁矿的样品长度等,所以要有选择的使用它。

编者

2009.10.29

有关金属矿产勘探报告编写和审批中几个

问题处理意见的暂行规定

国家矿产储量管理局

一九九一年十月 1.特高品位的处理问题

在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体中,有时可出现特高品位,它对金属矿产计算储量的影响是明显的,为了降低矿产储量的误差,减少矿山生产时的风险,应对特高品位进行处理。当然,这种处理应尽可能恰如其份。处理的办法是:首先应对副样作第二次(内检)分析,当二次分析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确定为特高品位时,用第一次的结果。处理时其影响范围不宜过大,以用特高品位所影响块段的平均品位或工程(当单工程矿体厚度大时)平均品位代替为宜。在采样时,对同一种矿石类型应考虑最小可采厚度,不宜划分过细。对有工程控制的富矿带(条)可以单圈、单算。

特高品位计算方法,目前国内外尚无公认的标准,据对1969年以来70份有色和贵金属勘探报告的统计,有近56%的特高品位下限值,相当于矿体平均品位的10~15倍之间,其余的为4~9倍间,近来一些矿区采用在品位频率变化曲线上取拐点值作为特高品位下限值,该值在6~8倍间,而从生产矿山收集到的特高品位下限值,多在4~8倍间,贵金属矿山常取4~6倍,有色金属矿山取值略高一些。依据生产实践的结果,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的复杂程度,近两年我们在审批报告时处理特高品位,其下限值一般取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当矿体品位变化系数大时,采用上限值;变化系数小时,采用下限值。

2.探求各级储量的比例

储量比例直接影响到矿山建设和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样,也关系到地质勘探的经济效益和缩短勘探周期。在我国现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下,应兼顾两方面的经济效益。根据我国矿山生产的实际情况,各级储量比例应符合“保证首期、准备中期、储备后期”的原则,使B+C级储量的比例与矿山建设规模挂勾,以满足投资还本为限。这样既保证了矿山生产不致于亏损,又避免了有限的地质勘探资金和储量长期积压于地下,也可缩短勘探周期,更好地为矿山建设服务。因

此,建议一般情况下B+C级储量的比例以满足基建完成投产头10年的需要为限。对需要探求B级储量的矿床,其比例应视矿床特征,分别占5-20%;对小型矿床,一般不探求B级,由于其大幅度增加储量的可能性极小,因此,C级储量比例不能太低,一般以50%为宜;小而复杂的矿床,其比例还可低些。贵金属矿产因其经济效益明显,小矿的C级储量比例为0-30%,小而较稳定的用上限,小而复杂的用下限。

3.关于C级储量的圈定问题

根据我国现行标准,将储量级别划分为A、B、C、D四级,金属矿产勘探过程中不求A级,只求少量B级,复杂的矿床甚至B级也难于探求。因此,C级储量是矿山建设设计主要依据的储量。在圈定C级储量块段时,除应达到规范规定的条件外,应据工程实际控制连接圈定。B级块段外推部分及沿脉坑道下推部分例外(详见5:最低一层坑道向下外推的储量级别问题)。

4.矿体外推的问题

矿体的外推,应充分考虑矿体形态、空间产出的地质规律,当矿体长度与厚度呈正相关关系时,在有充分论据(依据一定数量的工程、有统计数据)的情况下,可科学地确定外推长度。当无规律可循时,一般按网度的1/2尖推或1/4平推为宜。对有色及贵金属矿产,由于矿化特征复杂,当边部(矿体边界以外)工程存在大于边界品位的1/2的矿化时,可作2/3尖推或1/3平推。采用米百分值及米克吨值圈定矿体的边界时,需结合矿床的特征来考虑,一般不得外推。对薄脉型矿体,多数采用米百分值及米克吨值衡量矿体者,可外推圈定。对厚度变化大的矿体,当矿体中部出现个别米百分值(米克吨值)达到要求的工程时,可以圈入矿体。

5.最低一层坑道向下外推的储量级别问题

沿脉坑道向下,当有C级网度的见矿钻孔控制时,圈算C级;当用D级网度见矿时,可平推C级网度的1/4算C级;D级网度不见矿时,不能推算C级,可平推1/4算D级。穿脉坑道在走向方向上,当有C级网度见矿钻孔控制时,可圈C级;否则不得外推C级。对于盲矿体的头部,最高一层坑道向上外推,也可用上述办法。

6.储量计算时,圈定矿体中的“穿鞋带帽”问题

所谓“穿鞋带帽”是指用工业指标,在工程中圈连矿体时,矿体中部品位较

高,从而将上、下部的表外矿(单样来衡量)带入表内的现象。

在圈定表内矿时,单工程中,若遇连续有多个大于边界品位而低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时,一般允许带入相当于“夹石厚度”以内的样品,其余的可单独圈出作为表外矿处理,不得将连续超过“夹石厚度”的样品带入。

总的原则是:在圈连矿体时,对于厚大且又能连片的表外矿应单独圈出,对夹在表内矿中厚度不大且分布零星难以分采的表外矿,无须单独圈出。

7.块段划分问题

原则上以两勘探线间划分块段为宜,不宜过大或过小。在勘探剖面上的矿体,工程间直线相连。用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时,也基本按两勘探工程走向的线距圈定。

8.砂矿探矿中的一位多孔的利用问题

在勘探阶段,应认真组织施工,一个位置不应施工多个钻孔,从中选择品位较好的计算储量。但由于各种原因,已经在一处打了多个钻孔时,应以第一个见基岩且钻孔质量合格的钻孔为准,不求平均数。

当钻至基岩时,应将井底重矿物粘净后,至少再钻进30厘米。原则上,基岩中的有用重矿物不应加入含矿砂砾层中计算单工程的含量,计算矿砂量时,亦不应将基岩(含基岩风化层)计入。

9.地面建筑压矿问题的处理

城镇、乡村、重要建筑设施压矿,致使该部分矿产储量不能利用时,均应按表外矿处理。其圈定的范围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DD2002-01)

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

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

(2002年11月26日中地调函[2002]219号)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简称333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简称3341资源量)。 2 引用标准

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D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

DD2000-02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

中地调函[2000]39号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指标释义

3 定义

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

3.1 333资源量: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地表和深部工程见矿情况推断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即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范围内的)资源量。

3.2 3341资源量: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预测的资源量(334)中的一部分。其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工程见矿情况和其它地质依据推测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4 地质研究程度

4.1 矿床地质研究程度

4.1.1 大致查明地层层序、岩性等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

4.1.2 大致查明主要构造的空间分布、发育程度及与成矿的关系。

4.1.3 大致查明岩浆岩的岩类、岩相、岩性特点及与成矿的关系。

4.1.4 大致查明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相带分布及其对矿床形成或改造的影响。

4.1.5 大致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的种类、规模、强度、矿物组成、分带性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4.1.6 通过地质调查或与同类型矿山类比,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1.7 初步判断矿床的成因类型。

4.2 矿体地质研究程度

4.2.1 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物探、化探及探矿工程等勘查方法,大致掌握矿体的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特征。

4.2.2 大致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初步划分矿石类型并大致了解其分布特征。大致查明有用组分、主要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及变化等矿石质量特征。

4.2.3 大致查明矿体围岩的地质特征。大致查明主要夹石的岩性、产状和形态变化。

4.2.4 根据矿石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粒度等特征,与邻区同类型矿山进行全面类比,或根据可选性试验结果,初步确定矿石具有工业利用价值。

4.2.5 初步确定矿石主要工业类型。

5 工程控制程度

5.1 333资源量:沿矿体走向有工程稀疏控制,沿倾向有深部工程了解,工程之间距离基本相当于目标矿种地质勘查规范中相应勘探类型、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时所推荐的工程间距放稀一倍(或基本相当于旧规范中C级储量工程间距放稀一倍),则工程所圈闭三维空间的矿体部分,估算为333资源量。

5.2 3341资源量:沿矿体二维方向有工程稀疏控制(大致相当于上述333资源量工程间距放稀一倍。矿体规模较小时可为单工程控制),并结合地质规律、矿床特征合理推测的或依据可靠的物探异常所圈定的范围内,估算为3341资源量。

333资源量的合理外推部分为3341资源量。

6 勘查工作质量

6.1 地质填图质量

地质填图应达到相应比例尺地质测量简测的精度要求。工程和重要地质点用仪器法或符合相应精度要求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进行测定。地理底图可采用相近的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并在地质填图工作中配合GPS测量进行校正。

6.2 地球物理测量、地球化学测量质量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对圈定的异常按规范、规定要求进行了检查,结合地质情况对物、化探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解释。

6.3 探矿工程质量

槽、井、坑、钻等各种探矿工程达到相应规范、规程的质量要求。机械岩心钻探一般全孔岩心采取率不低于65%,矿层及其顶、底板各3-5 m的岩心采取率不低于75%。目标矿种勘查规范中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6.4 采样质量

参加资源量估算的基本分析样不允许用拣块法采取,应依据矿种和探矿工程的不同,选择合理的取样方法。槽探、浅井、坑探工程应采用刻槽取样法,根据主要有用组分均匀程度,样槽横断面规格可选择10×3cm或10×5cm。钻孔岩心样按1/2均分原则取样,并注意样品的代表性。样品的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误差不大于15%。

6.5 样品加工质量

基本分析样品的加工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样品缩分遵循切乔特公式(Q=kd2),K值可取经验值,或根据样品特征和加工设备要求经实验确定。样品加工总损失率不大于3%。样品分析应由具有国家认证资质的实验单位承担,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6.6 化学分析质量及检查

化学分析结果必须进行内、外检,一般应分批次进行。内检样品应达到全部分析样品的10%,由送样单位编密码、将队副样送原分析单位进行检查。外检样品一般应达到全部分析样品的5%,由原分析单位编密码并附原分析方法说明,将分析正样送具省级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外检。分析误差及超差样品处理办法按有关规范、规定执行。

6.7 矿石体重测定质量

矿石体重是估算资源量的重要参数。致密矿石应测定小体重,样品数量一般为30个。小体重样品的主要有用组分含量及矿石类型应具有代表性。松散矿石应适当测定大体重和松散系数,对体重值进行校正。湿度较大的矿石,应采样测定湿度,当湿度大于3%时,体重值应进行湿度校正。

6.8 其它勘查工作质量,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规定的要求。

7 可行性评价

应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中概略研究的原则要求进行可行性评价。由于勘查工作程度较低,采矿成本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数据类比,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和矿山建设技术经济条件等参数可采用同类矿山的经验数据,结合本矿床特点,对进一步勘查意义做出定性评价。

8 资源量估算

8.1 资源量估算范围

333和3341资源量仅估算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的矿体部分。

8.2 资源量估算方法

根据矿床特点、勘查技术方法及工程分布情况,选择适宜的资源量估算方法,一般可采用地质块段法或平行断面法。

8.3 工业指标选择

矿床工业指标一般采用《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1987年,地质出版社)中推荐的指标或目标矿种勘查规范中推荐的工业指标,也可采用邻近地区同类矿床矿山生产的实际指标。在确定边界和最低工业品位指标时,应充分考虑矿床的区位、地理、交通、配套资源等客观条件。

8.4 平均厚度计算

矿体平均厚度一般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当工程分布很不均匀且厚度变化很大时,用工程影响长度或面积加权计算。

8.5 平均品位计算

8.5.1 单工程平均品位

当样品长度变化不大或品位较均匀时,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当样品长度差别较大且品位不均匀时,应采用样品长度加权计算。

8.5.2 块段平均品位或矿体平均品位

当各单工程见矿平均品位变化不大时,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当各单工程见矿平均品位变化较大且工程分布不均匀时,应采用工程影响面积或长度加权计算。

8.5.3 特高品位处理

单样品位达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者即为特高品位,当矿体品位变化系数

较大时,采用上限值,变化系数较小时采用下限值。在资源量估算时,对特高品位应进行处理。首先应对该样品的副样作内检分析,证明原分析结果可靠后,用原分析结果作为特高品位值。处理的办法是,以特高品位所在工程或所影响块段的平均品位代替该样品的品位值,如仍大于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时,应再次按上述方法处理。如矿体中有特高品位样品构成的连续富矿体时,应单独圈算。

8.6 矿体(块段)面积计算

可用求积仪法、几何图形法或座标计算法等方法计算。用求积仪法测定面积不得少于两次,当差值不大于2%时即为有效,以其平均值作为测定的面积值。用几何图形法计算面积时,要求图形尽可能简单,采用图件的比例尺视矿体规模而定。测定的面积值应扣除采空区的面积。

8.7 矿体的圈定与连接

8.7.1 单工程矿体边界的圈定

单工程矿体边界的圈定应严格按照工业指标和样品分析结果进行。矿体内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夹石应予剔除。

在连续高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以外,若存在大于边界品位而低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时,可允许将“夹石剔除厚度”值以内的样品圈入矿体范围,但以块段平均品位不低于工业品位为限。对于具一定厚度且在相邻工程中具有连续性的大于边界品位而低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应单独圈出。

8.7.2 矿体的连接及外推

矿体的连接和外推应遵循矿床地质规律。矿体一般采用直线连接,工程间矿体的厚度,不得大于相邻工程实际控制的矿体最大厚度。矿体的外推采用有限外推或无限外推方法。当边缘见矿工程以外有其它未见矿工程控制,采用有限外推法,外推距离可按照自然尖灭规律或基本工程间距的1/2-1/4确定。当边缘见矿工程见矿厚度小于可采厚度时,不再外推。

当边缘见矿工程以外无其它工程控制,采用无限外推法,外推距离根据边缘见矿工程见矿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基本工程间距的1/2。对于金属矿床如经可靠的物探或其它资料证实矿体稳定外延的,外推距离可适当增加。当矿体仅有地表工程控制时,其推深应根据矿床地质规律确定,但最大推深不得大于矿体平面长度的1/4,并不得大于400米。

8.8 资源量估算边界

矿床预查、普查阶段工作程度较低,资源量估算时,矿体外推零点边界即作为资源量估算边界,不再内插最小可采厚度边界。

8.9 共、伴生资源量估算

矿体含多种有用组份,且均已达到各自的工业指标要求,即为共生矿,要分别估算资源量。当分布范围不相重合时,要单独圈算。若有用组分低于工业指标,但达到伴生有益组分含量要求,按主要有用组分矿体范围,估算伴生有益组分资源量。

9 其它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本技术要求未明确规定的其它地质工作要求和资源量估算要求,按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执行。

地质钻探钻孔质量暂行要求

【2007-10-30 来源:地调局 】

凡承担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钻探和固体矿产岩心钻探工作的地质调查项目,编写设计应遵守本要求。

一、水文地质钻探

钻孔直径、岩土心(样)采取率、孔深与孔斜、简易水文观测、成井工艺、抽水试验、固井与封孔、原始记录与技术档案等质量要求执行《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 0148-94)有关规定。

二、固体矿产岩心钻探

(一)岩矿心采取率与整理

1、地质要求取心的岩层、钻孔平均岩心采取率不得低于65%;

2、矿化带重要标志层以及矿层与矿层顶板各3-5M范围内不得低于75%(岩金矿80%);

3、可采的薄矿层(厚度不小于4-5M),每层平均采取率不低于75%,厚度较大的矿层从矿层顶板开始每5M或10M的平均采取率不低于75%(岩金矿80%);

4、取出的岩矿心,应洗净后自上而下按次序装箱,不得颠倒或任意拉长,岩心应按规定编号,每回次应填放岩心票(包括没有岩心的回次),岩心箱应进行编号,箱子规格要符合要求且结实。

(二)钻孔弯曲与测量间距

1、垂直孔允许顶角每100M弯曲2度,斜孔每100M弯曲3度,按孔深累计计算;

2、方位角偏差,在设计时与地质商定,一般不超过勘探网1/3-1/4;

3、测量间距,实测顶角小于5度时,每钻进50M测一次顶角和方位;

4、磁性矿区要用防磁测斜方法;

5、终孔测斜地质编录员应在现场监测。

(三)简易水文观测

1、在以清水为冲洗液的钻孔每班至少要测1-2次孔内水位,未下好井口管的孔段和泥浆钻进的钻孔可以不测;

2、每次观测应在提钻后、下钻前各测量一次,其间隔时间应大于5MIN;

3、钻进时遇有涌水、漏水、溶洞等现象应及时记录其孔深。

(四)孔深误差的测量与校正

1、每钻进100M、进出含矿层(矿层小于5M只测一次)、终孔后均要进行一次孔深测量,误差小于千分之一者可不修正孔深;

2、测量要使用经过校正的钢尺;

3、见矿与终孔校正,地质编录员应在现场监测。

(五)原始班报表

1、要在现场用钢笔及时填写,要真实准确;

2、交接班班长和机长要亲笔签字,不得代签;

3、要整洁,终孔后装订成册。

(六)封孔

1、要有封孔通知书和封孔设计书;

2、水泥封孔要用325号以上未过期的水泥,水灰比要符合设计要求;

3、每封完一层要在封孔段顶部位置取水泥浆样证实;

4、搬迁后要埋水泥标桩,并保证其质量。

承德市小型及以下类型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若干问题的暂时规定(2007.09)

四、勘查类型确定和划分

…..现行个矿种(类)地质勘查规范将矿床按简单、中等、复杂三个等级划分为

Ⅰ、Ⅱ、Ⅲ三个勘查类型。由于地质因素变化的复杂性。允许其间有过渡类型以及比第Ⅲ勘查类型更复杂的类型存在。考虑到我市小型及小小型矿产资源(指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小于小型矿产资源储量规模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的零星分散矿产资源)占绝大多数的实际,多数矿床勘查类型应划分Ⅳ类型为宜。第Ⅳ类型界定为:矿体规模为同一矿种之小型规模的1/2,矿体形态和构造复杂,矿床有用组分分部不均匀,相应的勘查工程(控制的)间距则以同一矿种第Ⅲ勘查类型的基本工程间距加密一倍(贵金属矿种可采用其Ⅲ勘查类型工程间距下限)为依据。具体工程间距见下表1。其圈矿原则可套用相应规范原则。

第Ⅲ、Ⅳ勘查类型矿床规模与控制的资源储量工程间距表

小型及以下类型矿床的勘查,控制矿体的勘查线应不少于3条,地表工程间距按相应类型工程间距加密一倍。

石家庄天圆矿山勘测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技 术 管 理 手 册

(二)

石家庄天圆矿山勘测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09.10.

编 制 说 明

鉴于各作业组在野外一线施工,不可能带齐带全大多数规范,致使施工和报告编写处于无章可循的尴尬境地,给工作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结合我公司的生产实际,特收集几份上级管理机构发表的通知、规定,供各组参考使用(首先要问明白:报告、设计的审批机关,以便执行不同的规定),实施中如有疑问,可要求讨论。

当然,所收集的这些东西是一般性的规定,它不能代替具体的矿产勘查规范,如有色金属、贵金属的圈矿、连矿、外推的具体规定,超贫磁铁矿的样品长度等,所以要有选择的使用它。

编者

2009.10.29


相关内容

  • 矿山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及规范
  • 关于印发<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7]26号) 为进一步规范矿产储量管理,适应矿业发展的需要,我部组织编制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以补充完善储量标准规范体系,现印发执行.请转发有关勘查单位和矿山企业. 二00七年二月六日 固 ...

  • 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2008]163号
  • 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 国土资源部 二○○八年八月 目 次 1 总则 .............................................. 1 2 矿山地质测量 ...................................... 1 3 资源储量分类 ........ ...

  • 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
  • 国土资源部 二○○八年八月 目    次 1  总则. 1 2  矿山地质测量. 1 3  资源储量分类. 3 4  资源储量估算. 3 5  资源储量损失. 5 6  回采率. 6 7  资源储量报销. 6 8  矿山资源储量台帐. 7 9  矿山储量年报. 9 10 附则. 10 附件1  金属 ...

  •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
  •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 规范的性质1.1.规范的性质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以下简称规范)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查的技术标准,属于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推荐性标准. 规范中凡涉及到煤矿设计.建设.生产过程安全的条款都是强制性的,如有关水文地质. ...

  • 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 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地质找矿,矿产资源勘查目的是找到符合当前工业要求的矿产资源,并通过勘查手段.选冶实验以及工业指标来确定矿体边界(即矿与非矿),并圈出达到经济技术指标的工业矿体,估算资源/储量.矿产资源/储量是地质勘查报告的核心内容,是矿山建设的依据,是矿政管理的基础,是矿 ...

  • 向山地区建筑用花岗斑岩矿预查报告(12.1)
  • **县**镇向山地区建筑用花岗斑岩勘查区 预 查 报 告 **省地质综合勘察院 二O 一四年十一月 **县**镇向山地区建筑用花岗斑岩勘查区 预 查 报 告 编写单位:编 写 人:审 核:总工程师:院 长:提交时间: 省地质综合勘察院 ** 目 录 1 前言 .................... ...

  •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报告/矿山闭坑编写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的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的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

  • 固体矿产勘查规范简介及普查.详查工作要求(蒋年生)
  •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简介及普查.详查阶段工作要求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蒋年生 一.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简介 (一)规范的解释 在进行地质工作质量检查和强化地质工作质量时,我们时常强调要加强规范学习,按规范标准进行操作,但我们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规范,目前地质勘查行业有些什么规范. 按名词本义解释,规 ...

  • 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矿业权评估准则
  • 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矿业权评估准则 --指导意见CMV 13051-2007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 (二○○七年一月二十日第一届第一次工作委员会审议通过) 1.前言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简称新分类标准)已发布实施多年,但在矿产储量评审.矿业权评估.矿山地质测量(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