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俊思活+意足锋锐杜牧咏史怀古诗中的议论

2002年11月学术交流Nov.,2002总第105期第6期AeademicExchangeSerialNo.105No.6

气俊思活意足锋锐

——杜牧咏史怀古诗中的议论

张润静

(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指陈利病,议论纵横,是杜牧咏史怀古诗最突出的特色,也是他对唐代咏史怀古

诗的重要发展。他的议论超越了传统的以讽喻为目的的道德定性与伦理评价,而以思辨的方式对历史事件进行态势分析,具有兵家战略眼光和纵横家的意气。其立论颖异,表达俊快,于晚唐独树一帜。

[关键词]杜牧;咏史怀古诗;议论[中图分类号]聊.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0Z)06—0131—03

杜牧于诗,堪称晚唐翘楚;就其咏史怀古诗而言,则为整个唐代屈指可数的大家之一。杜牧的咏史怀古诗有60余首,这是他创作中最有特色、成就最高的一部分。

杜牧一生游踪甚广,他的咏史怀古诗多为题咏古迹之作。他见古迹、思古人,往往注重的是对人事的思考与评价,尤其是以七绝体论列古今,更为其所擅长。潘德舆说:“七言绝句,易作难精。盛唐之兴象,中唐之情致,晚唐之议论,途有远近,皆可循行。”uo晚唐咏史怀古诗正是以“议论”为特色而与盛唐之兴象、中唐之情致相区别的。而晚唐议论体咏史怀古诗的杰出作者,就是杜牧。在“议论化”这一点上,他更多地启迪了宋诗。

指陈利病,议论纵横,是杜牧咏史怀古诗最突出的特色。咏史诗须鉴古知今,要求作者情致与理性兼容并美,在诗中总要表达一定的历史识见。在李白、杜甫、刘禹锡、白居易等人的咏史怀古诗中,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议论化倾向。杜牧的独至之处,不仅在于他的好发议论,而且——也是更重要的——是他的议论之颖异。他超越了传统的以讽喻为目的的道德定性与伦理评价,而以思辨的方式对历史事件进行态势分析,具有兵家战略眼光和纵横家的意气。比如他不满足于对已然的事实进行解释,而更感兴趣对历史的或然性进行假设,从而揭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偶然性因素的影响。这实际上已在咏史怀古诗的创作中使用了历史哲学的思维方式。如著名的<赤壁>和<题乌江亭>二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前诗谓周瑜取胜事出侥幸,后诗言项羽败亡并非定局,这是公然对历史的权威性提出挑战。常规的思维都是在坚信已经发生的事实是“必然的”前提下,为历史是“这样”而不

[收稿日期]2002—08—20

[作者简介]张润静(1968~),女,黑龙江望奎人,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博士研究生。

・13l

万 方数据

是“那样”发展阐释理由。而杜牧却用大胆的假设与推理来揭示,历史的发展原本可以是另外一种情形,“已然的”未必就是“当然的”。在<赤壁>诗中,他设想如果不假东风之便,江东二乔都可能成为曹操的战利品,强调了一个偶然性的因素往往可以决定历史的走向。尽管这未必是个科学的论断——科学不是咏史怀古诗的必然品格——但他确实避免了一个连历史学家们都常犯的错误,就是过分强调伟人们的个人行为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不能不给人一种前所未闻的新奇感受。<题乌江亭>却正好相反,他强调项羽如果能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东山再起不是没有可能。项羽的兵败自杀,历来被视为英雄壮举。一般咏项羽的诗,不外乎或赞其英雄气概,或同情其英雄末路,或总结其失败教训,独杜牧从“胜败乃兵家常事”立论,认为项羽本来可以有生机,可惜他过早地放弃了努力,一念之差也许就改写了历史。这又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历史发展的作用。这与《赤壁>一首似乎存在矛盾,但二者又统一在都是强调没有绝对的事物。对于这一惊世之论,历来评价不一。宋代同样好做翻案文章的王安石曾专门写诗反驳说:“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乌江亭>)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也站在王安石一边:“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因而指出杜牧“好异而畔于理”。其实,“好异”实有,而“畔于理”却未必。清吴景旭<历代诗话>就竭力为之辩解:“余以牧之数诗,俱用翻案法,跌人一层,正意益醒,谢叠山所谓死中求活也。<渔隐丛话>云……呜呼!此岂深于诗者哉!”应该说,吴景旭见解更高一筹。咏史诗不必凿指事实,项羽真正能否“卷土重来”,不是决定这首诗优劣的关键。可以肯定的是,杜牧对待失败的态度是积极的、辩证的。他换一种思维考虑项羽失败的问题,就跳出了“咏叹英雄末路”或“总结其失败原因”的常调。他所宣扬的是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同时也寄托着对当政者振兴武力以挽救危局的期望。全诗立论卓奇,议论精警,气势振奋。

杜牧重视历史,却不迷信历史。他重视的是历史的规律,而不迷信历史的现象。他常常对人们根深蒂固的历史信仰提出反证,他告诉人们历史的发展有好多种可能性,已经发生的未必就是最好的或最坏的一种。他的<题商山四皓庙一绝>就这样大发异论:

吕氏强梁嗣子柔,我于天性岂恩仇。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

商山四皓辅助太子刘盈登位一事,在一般诗人笔下都作为逸事、美谈出现,认为是奇功一件。杜牧却不以为然。他认为由于刘盈柔弱j致使吕氏专权,给刘氏宗室带来巨大的灾难,也造成了政局的危险和混乱。因而四皓恰恰是帮了刘氏的倒忙。这不仅在对四皓功过的评价上与传统观念大相径庭,而且是对重嫡庶长幼而轻个人素质的传统立嗣观念的质疑,表现出思考者独特的历史眼光与鲜明的个性。

因而我们说杜牧咏史怀古诗的议论之“异”,包含两层意思:一者是“新”,能发前人所未发;一者是“高”,能道人所难道。杜牧睥睨世俗,以武略自负,议论中很少平庸肤浅的道德论调,却有一种叛逆精神和进取意识。其指陈利弊,既包含儒家式的良史之忧,又明显具有兵家的审时度势、法家的理治之术,这些再配合以纵横家的气度与言辞,使他的咏史怀古诗气俊思活、雄姿英发。

杜牧咏史怀古诗之议论,在表达上的特点就是“俊快发露”。冯集梧《樊川诗集注>说“牧之语多直达”。牧之诗虽不乏含蓄深窈、深衷款曲之作,但更能体现其个性的还是那些指点江山、快悟痛说之什。与李商隐的情思内敛,深于兴寄不同,杜牧的感情投射方式十分外向,其诗大都采用赋法,明白晓畅,极少欲吐还吞、云遮雾绕的迂回,而有一种直捣黄・132・

万方数据 

龙的气势与一吐为快的惬意。不仅像<题乌江亭>、《题商山四皓庙一绝>这样以见解取胜的诗,都通篇议论,淋漓尽意,即便如《赤壁》、《题桃花夫人庙》等风华蕴藉之体,其命意也并不隐僻。其他的大部分咏史怀古之作,也都是意随笔至,天然豪纵。

当然,针对他议论发露这一特点,历来论者也是褒贬不一的。尤其是崇尚咏史怀古诗须含蓄寄托的,不免嫌杜牧过于“露圭角”。其实,“露”与“不露”不是评价咏史怀古诗的惟一标准。露不等于浅,意高又何妨爽朗直陈。相反一个平庸的见解无论以多么曲折的方式传达,也依然是平庸。沈德潜《说诗醉语>卷下说:“人谓诗主性情,不主议论,似也而亦不尽然。……但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勿近伧父面目耳。”杜牧诗中横放无羁之议论,原以其思想、性情、学养为底蕴,并非搜索枯肠琢磨所致,其内在的情绪是饱满的,所体现的个性是鲜明的。构思之灵活与意蕴之丰饶,使其咏史怀古诗风虽不以深婉蕴藉取胜,然在俊快自然中别有风华流美之致。因而他所表达的对于古今成败的理解与对人类自身生存困境的感悟,并没有因发露而变得平庸,理亦未尝碍诗之妙。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每个行动必定都有当前需求的根源。如果我们考查杜牧的全部咏史怀古之作,便可以肯定地发现他所咏的史事与当代问题的某种关联。杜牧为人倜傥,“内怀经济之略,外骋豪宕之才”【2],最喜谈政论兵。《新唐书・杜牧传>说他“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天下事,指陈病利尤切至”。他的祖父是唐代著名史书<通典>的作者,他继承了祖父杜佑的经世致用之学,又曾身兼史职,因而很注意研究“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旧j。他尝自言“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郡斋独酌》),足见杜牧是一个有着深切现实关怀的诗人。在咏史怀古诗中,杜牧借题发挥,流情感慨,不能不说有着深刻的现实针对性。然而,与那些将道德与说教放在价值度尺的顶端的借古讽今的咏史诗不同,他所提供的现实意义,不是经验式的,指导人们学习什么、避免什么,而是思辨式的,启示人们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的本质,利用历史的规律。因而古今之间不是简单的比附,其古为今用也没有被狭隘为实用主义或急用主义,而是通过历史哲学为媒介,将普遍意蕴昭示世人。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古为今用,它能够升华为哲学、文化上的一种富有意味的“精神连接”。杜牧咏史怀古诗的高卓之处正在于此。

【参考文献】

[1]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二)[M].清诗话续编[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吴锡麒.杜樊川集注序[M].冯集梧.樊川诗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3]杜牧.上李中丞书[A].樊川文集(卷十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mCommentofDUMu’sPoemsonHistory

ZHANGRun—jing

(ChineseDetxwanem,HarbinNormalUniversity,Harbin屈诎嘎洳愕150080,Ch/na)

Abstract:Talkingfreelyabout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historicaleventswithgreatease,isthemostmarkedcharacteristicofDuMu’SPoemsonhistory.Itisalsohisimportantcont—ributiontothePoemsOnhistoryinTangdynasty.Hediscussesthesituationofhistoricaleventswithstrategicviewsandpoliticalstrategists’spirit,whichtranscendsthetraditionaljudgementforalle—goryinviewofmoralandethics.HemakesauniquestylebyhisHD_USUa]argument,andhisclearandbriskexpression.

Keywords:DUMu,poemsonhistory,comment(责任编辑:曹金钟]

・133・

万 方数据

气俊思活 意足锋锐--杜牧咏史怀古诗中的议论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张润静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80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2002,(6)0次

参考文献(3条)

1.潘德舆 养一斋诗话(卷二).清诗话续编 1983

2.吴锡麒 杜樊川集注序 1978

3.杜牧 上李中丞书 1979

相似文献(1条)

1.期刊论文 王荣梅 气俊思活,议论警拔——杜牧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点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7(10)

晚唐诗人杜牧的咏史怀古诗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一方面,继承咏史怀古诗赋咏史事、借史抒怀的传统,选择典型场景或细节加以形象刻画,精炼的形象描写中寓含厚重的历史、深刻的哲理以及浓郁的时代悲感,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另一方面,以七言绝句形式论断史事、褒贬人物,通过评论分析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讽刺时君,针砭时政,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议论警拔,不落窠臼,气俊思活,雄姿英发.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sjl200206035.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4日

2002年11月学术交流Nov.,2002总第105期第6期AeademicExchangeSerialNo.105No.6

气俊思活意足锋锐

——杜牧咏史怀古诗中的议论

张润静

(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指陈利病,议论纵横,是杜牧咏史怀古诗最突出的特色,也是他对唐代咏史怀古

诗的重要发展。他的议论超越了传统的以讽喻为目的的道德定性与伦理评价,而以思辨的方式对历史事件进行态势分析,具有兵家战略眼光和纵横家的意气。其立论颖异,表达俊快,于晚唐独树一帜。

[关键词]杜牧;咏史怀古诗;议论[中图分类号]聊.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0Z)06—0131—03

杜牧于诗,堪称晚唐翘楚;就其咏史怀古诗而言,则为整个唐代屈指可数的大家之一。杜牧的咏史怀古诗有60余首,这是他创作中最有特色、成就最高的一部分。

杜牧一生游踪甚广,他的咏史怀古诗多为题咏古迹之作。他见古迹、思古人,往往注重的是对人事的思考与评价,尤其是以七绝体论列古今,更为其所擅长。潘德舆说:“七言绝句,易作难精。盛唐之兴象,中唐之情致,晚唐之议论,途有远近,皆可循行。”uo晚唐咏史怀古诗正是以“议论”为特色而与盛唐之兴象、中唐之情致相区别的。而晚唐议论体咏史怀古诗的杰出作者,就是杜牧。在“议论化”这一点上,他更多地启迪了宋诗。

指陈利病,议论纵横,是杜牧咏史怀古诗最突出的特色。咏史诗须鉴古知今,要求作者情致与理性兼容并美,在诗中总要表达一定的历史识见。在李白、杜甫、刘禹锡、白居易等人的咏史怀古诗中,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议论化倾向。杜牧的独至之处,不仅在于他的好发议论,而且——也是更重要的——是他的议论之颖异。他超越了传统的以讽喻为目的的道德定性与伦理评价,而以思辨的方式对历史事件进行态势分析,具有兵家战略眼光和纵横家的意气。比如他不满足于对已然的事实进行解释,而更感兴趣对历史的或然性进行假设,从而揭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偶然性因素的影响。这实际上已在咏史怀古诗的创作中使用了历史哲学的思维方式。如著名的<赤壁>和<题乌江亭>二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前诗谓周瑜取胜事出侥幸,后诗言项羽败亡并非定局,这是公然对历史的权威性提出挑战。常规的思维都是在坚信已经发生的事实是“必然的”前提下,为历史是“这样”而不

[收稿日期]2002—08—20

[作者简介]张润静(1968~),女,黑龙江望奎人,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博士研究生。

・13l

万 方数据

是“那样”发展阐释理由。而杜牧却用大胆的假设与推理来揭示,历史的发展原本可以是另外一种情形,“已然的”未必就是“当然的”。在<赤壁>诗中,他设想如果不假东风之便,江东二乔都可能成为曹操的战利品,强调了一个偶然性的因素往往可以决定历史的走向。尽管这未必是个科学的论断——科学不是咏史怀古诗的必然品格——但他确实避免了一个连历史学家们都常犯的错误,就是过分强调伟人们的个人行为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不能不给人一种前所未闻的新奇感受。<题乌江亭>却正好相反,他强调项羽如果能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东山再起不是没有可能。项羽的兵败自杀,历来被视为英雄壮举。一般咏项羽的诗,不外乎或赞其英雄气概,或同情其英雄末路,或总结其失败教训,独杜牧从“胜败乃兵家常事”立论,认为项羽本来可以有生机,可惜他过早地放弃了努力,一念之差也许就改写了历史。这又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历史发展的作用。这与《赤壁>一首似乎存在矛盾,但二者又统一在都是强调没有绝对的事物。对于这一惊世之论,历来评价不一。宋代同样好做翻案文章的王安石曾专门写诗反驳说:“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乌江亭>)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也站在王安石一边:“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因而指出杜牧“好异而畔于理”。其实,“好异”实有,而“畔于理”却未必。清吴景旭<历代诗话>就竭力为之辩解:“余以牧之数诗,俱用翻案法,跌人一层,正意益醒,谢叠山所谓死中求活也。<渔隐丛话>云……呜呼!此岂深于诗者哉!”应该说,吴景旭见解更高一筹。咏史诗不必凿指事实,项羽真正能否“卷土重来”,不是决定这首诗优劣的关键。可以肯定的是,杜牧对待失败的态度是积极的、辩证的。他换一种思维考虑项羽失败的问题,就跳出了“咏叹英雄末路”或“总结其失败原因”的常调。他所宣扬的是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同时也寄托着对当政者振兴武力以挽救危局的期望。全诗立论卓奇,议论精警,气势振奋。

杜牧重视历史,却不迷信历史。他重视的是历史的规律,而不迷信历史的现象。他常常对人们根深蒂固的历史信仰提出反证,他告诉人们历史的发展有好多种可能性,已经发生的未必就是最好的或最坏的一种。他的<题商山四皓庙一绝>就这样大发异论:

吕氏强梁嗣子柔,我于天性岂恩仇。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

商山四皓辅助太子刘盈登位一事,在一般诗人笔下都作为逸事、美谈出现,认为是奇功一件。杜牧却不以为然。他认为由于刘盈柔弱j致使吕氏专权,给刘氏宗室带来巨大的灾难,也造成了政局的危险和混乱。因而四皓恰恰是帮了刘氏的倒忙。这不仅在对四皓功过的评价上与传统观念大相径庭,而且是对重嫡庶长幼而轻个人素质的传统立嗣观念的质疑,表现出思考者独特的历史眼光与鲜明的个性。

因而我们说杜牧咏史怀古诗的议论之“异”,包含两层意思:一者是“新”,能发前人所未发;一者是“高”,能道人所难道。杜牧睥睨世俗,以武略自负,议论中很少平庸肤浅的道德论调,却有一种叛逆精神和进取意识。其指陈利弊,既包含儒家式的良史之忧,又明显具有兵家的审时度势、法家的理治之术,这些再配合以纵横家的气度与言辞,使他的咏史怀古诗气俊思活、雄姿英发。

杜牧咏史怀古诗之议论,在表达上的特点就是“俊快发露”。冯集梧《樊川诗集注>说“牧之语多直达”。牧之诗虽不乏含蓄深窈、深衷款曲之作,但更能体现其个性的还是那些指点江山、快悟痛说之什。与李商隐的情思内敛,深于兴寄不同,杜牧的感情投射方式十分外向,其诗大都采用赋法,明白晓畅,极少欲吐还吞、云遮雾绕的迂回,而有一种直捣黄・132・

万方数据 

龙的气势与一吐为快的惬意。不仅像<题乌江亭>、《题商山四皓庙一绝>这样以见解取胜的诗,都通篇议论,淋漓尽意,即便如《赤壁》、《题桃花夫人庙》等风华蕴藉之体,其命意也并不隐僻。其他的大部分咏史怀古之作,也都是意随笔至,天然豪纵。

当然,针对他议论发露这一特点,历来论者也是褒贬不一的。尤其是崇尚咏史怀古诗须含蓄寄托的,不免嫌杜牧过于“露圭角”。其实,“露”与“不露”不是评价咏史怀古诗的惟一标准。露不等于浅,意高又何妨爽朗直陈。相反一个平庸的见解无论以多么曲折的方式传达,也依然是平庸。沈德潜《说诗醉语>卷下说:“人谓诗主性情,不主议论,似也而亦不尽然。……但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勿近伧父面目耳。”杜牧诗中横放无羁之议论,原以其思想、性情、学养为底蕴,并非搜索枯肠琢磨所致,其内在的情绪是饱满的,所体现的个性是鲜明的。构思之灵活与意蕴之丰饶,使其咏史怀古诗风虽不以深婉蕴藉取胜,然在俊快自然中别有风华流美之致。因而他所表达的对于古今成败的理解与对人类自身生存困境的感悟,并没有因发露而变得平庸,理亦未尝碍诗之妙。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每个行动必定都有当前需求的根源。如果我们考查杜牧的全部咏史怀古之作,便可以肯定地发现他所咏的史事与当代问题的某种关联。杜牧为人倜傥,“内怀经济之略,外骋豪宕之才”【2],最喜谈政论兵。《新唐书・杜牧传>说他“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天下事,指陈病利尤切至”。他的祖父是唐代著名史书<通典>的作者,他继承了祖父杜佑的经世致用之学,又曾身兼史职,因而很注意研究“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旧j。他尝自言“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郡斋独酌》),足见杜牧是一个有着深切现实关怀的诗人。在咏史怀古诗中,杜牧借题发挥,流情感慨,不能不说有着深刻的现实针对性。然而,与那些将道德与说教放在价值度尺的顶端的借古讽今的咏史诗不同,他所提供的现实意义,不是经验式的,指导人们学习什么、避免什么,而是思辨式的,启示人们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的本质,利用历史的规律。因而古今之间不是简单的比附,其古为今用也没有被狭隘为实用主义或急用主义,而是通过历史哲学为媒介,将普遍意蕴昭示世人。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古为今用,它能够升华为哲学、文化上的一种富有意味的“精神连接”。杜牧咏史怀古诗的高卓之处正在于此。

【参考文献】

[1]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二)[M].清诗话续编[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吴锡麒.杜樊川集注序[M].冯集梧.樊川诗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3]杜牧.上李中丞书[A].樊川文集(卷十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mCommentofDUMu’sPoemsonHistory

ZHANGRun—jing

(ChineseDetxwanem,HarbinNormalUniversity,Harbin屈诎嘎洳愕150080,Ch/na)

Abstract:Talkingfreelyabout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historicaleventswithgreatease,isthemostmarkedcharacteristicofDuMu’SPoemsonhistory.Itisalsohisimportantcont—ributiontothePoemsOnhistoryinTangdynasty.Hediscussesthesituationofhistoricaleventswithstrategicviewsandpoliticalstrategists’spirit,whichtranscendsthetraditionaljudgementforalle—goryinviewofmoralandethics.HemakesauniquestylebyhisHD_USUa]argument,andhisclearandbriskexpression.

Keywords:DUMu,poemsonhistory,comment(责任编辑:曹金钟]

・133・

万 方数据

气俊思活 意足锋锐--杜牧咏史怀古诗中的议论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张润静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80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2002,(6)0次

参考文献(3条)

1.潘德舆 养一斋诗话(卷二).清诗话续编 1983

2.吴锡麒 杜樊川集注序 1978

3.杜牧 上李中丞书 1979

相似文献(1条)

1.期刊论文 王荣梅 气俊思活,议论警拔——杜牧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点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7(10)

晚唐诗人杜牧的咏史怀古诗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一方面,继承咏史怀古诗赋咏史事、借史抒怀的传统,选择典型场景或细节加以形象刻画,精炼的形象描写中寓含厚重的历史、深刻的哲理以及浓郁的时代悲感,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另一方面,以七言绝句形式论断史事、褒贬人物,通过评论分析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讽刺时君,针砭时政,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议论警拔,不落窠臼,气俊思活,雄姿英发.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sjl200206035.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4日


相关内容

  • ☆ 怀古类诗词内容与构思的初步感知
  • "闪闪星1978的个人图书馆" 整理&收藏,http://www.360doc.com/userhome/2206147 余秋雨有言:中国传统文学里,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此言意为,中国古诗词中,怀古诗的题材范围是很大的,作品也是很多的. ...

  • 杜牧[赤壁]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比较谈
  • 见解精辟 怀古情深──杜牧<赤壁>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比较谈 作者:凌宗伟 刘陈飞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 牧<赤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

  • 八年级下期中考试诗词默写及答案
  • 八年级语文期中诗歌默写复习 21-24课默写 1. <与朱元思书>吴钧 ⑴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 .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 , .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 , . ⑵从听觉写泉响.鸟鸣.蝉叫.猿啼两组对偶句: . ⑶触景生情句,爱慕自然,鄙弃名利句: . 2. <五柳先 ...

  • 高考怎样鉴赏古代诗歌得高分
  • 怎样鉴赏古代诗歌 1.熟悉诗歌的一般常识 ①诗歌的重要特点是具有丰富的想象.丰富的想象,可以使诗人摆脱实际生活的拘囿,站在比生活更高的境地透视过去和未来:也可以强化感情,增添作品的绚丽色彩.优秀的诗歌总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只有具有想象力的诗歌,才能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艺术形象. ②诗歌的另一特点是强烈 ...

  • 咏史怀古诗3
  • 咏史怀古诗 制 张继云 审 高一语文组 2013-6-17 一.知识梳理 (一)定义阐释 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 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 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 ...

  • [诗词]诗词经典04: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大全
  • ◆⊙◆唐诗宋词 经典赏析◆⊙◆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大全 一首成功的好诗一定有独到的艺术手法和技巧.鉴赏古诗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技巧,这一考点既是古诗鉴赏的重点,又是古诗鉴赏的难点. 艺术技巧的鉴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表达方式的评析.艺术手法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体味. 一.表达方式的评析 ...

  •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 咏史怀古诗鉴赏 庄周梦蝶 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掌握赏析咏史怀古诗的方法: 2.感受作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其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难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思路]课本复习→特点归纳→迁移训练. [教学时间] 1课时 ...

  •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二)
  •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二) 教学园地 11-25 1317 :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二) 一.咏史诗的概念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班固的<咏史>是我国是诗歌史上第一首以咏史为题的诗, ...

  • 十年觉扬州梦--浅议杜牧诗中的女性观及其成因
  • 考试周刊2009#-929 十年 觉 胡水清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 扬州 梦 --浅议杜牧诗中的女性观及其成因 100875) 摘要:晚唐诗人杜牧留下了许多反映女性生活和情感全面继承的基础上,终于开辟了晚唐诗歌的创作胜景.在他的 的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作者公正而进步的女性观.这种女性 观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