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文字]教后反思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引导学生理解大自然的文字,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扣题导入,感知大自然的文字

教学此课时,我从回忆《大自然的语言》这首小诗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然后质疑: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呢?让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大自然的文字指星星、云、石灰石、花岗石)。如果我们把大自然看成一本书,那么根据课文把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册,该怎么分呢?你能根据课文给上下两册分别取个书名吗?(一本叫神奇的天书;一本叫有趣的地书。)教者板书。

二、自读课文,读懂大自然的文字

让我们赶紧去读一读“神奇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吧。看看有什么收获?当然你在读书中有什么疑惑也可以提出来。读后讨论交流,教者板书,相机指导朗读。

星星(北极星)————辨识方向

云(砧状云)—————观察气象

石灰石——碎贝壳———这块地方曾是一片汪洋

花岗石——冰川漂砾——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起来的

其中第四部分是理解的重点,要理解这块花岗石是在森林里,上面披着青苔。本来应该是在山上的,怎么会穿过森林呢?学生找出书上的语句并不难,可是未必真正理解。我上课时结合了以前科学书上的一个小故事,告诉学生这叫“冰川漂砾”,是冰川带着这些碎石从上游漂过来的,冰川融化了,石头留在了这里。上面还布满了擦痕,甚至有明显的洞。那是与冰川撞击的结果。后来河流可能消失了,长成了现在的森林。

这样学生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爬”为什么要加引号,因为这是表示特殊的含义,意思是漂。在这里是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冰川和石块缓慢移动的过程。

文章的这上下两册书是通过哪句话连接起来的呢?学习第4段过渡段。抓住一个“也”字,表明过渡。补充前一部分的总起句,或总结句。“我们头顶的这片蓝天,在会读它的人看来,是一本神奇(有趣)的书。”

同学们,大自然神奇有趣,这节课我们只是学会了读其中的几个字而已,老师把刚刚在课上交流的内容写成了一首小诗,出示小诗的前半部分,指名读,齐读。

三、拓展思维,想象大自然的文字

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这首小诗的结尾是省略号,除了书上列举的这些大自然的文字,在大自然这本书上,还有哪些文字呢?学生补充(月亮圆圆的,说明是农历十五左右;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蚂蚁搬家蛇过道,明天必有大雨到;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你们能仿照着上面的句式来写两句吗?学生说。

四、掌握方法,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看来大家对大自然观察得非常细,要知道这正是看懂大自然的大自然这部大书的首要条件。那么我们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还要注意什么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个自然就是告诉我们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就要(注意观察、认真读书、学会请教)老师同样也以诗歌的形式写了出来,齐读后半部分小诗。

同学们,大自然神奇有趣,这节课我们只是学会了读其中的几个字而已,老师把课上交流的内容写成的一首小诗,我觉得我们可以把它作为这本书的序,让更多的人都能来读一读它,能更加热爱我们的大自然,保护我们的大自然,积极探索我们的自然!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引导学生理解大自然的文字,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扣题导入,感知大自然的文字

教学此课时,我从回忆《大自然的语言》这首小诗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然后质疑: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呢?让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大自然的文字指星星、云、石灰石、花岗石)。如果我们把大自然看成一本书,那么根据课文把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册,该怎么分呢?你能根据课文给上下两册分别取个书名吗?(一本叫神奇的天书;一本叫有趣的地书。)教者板书。

二、自读课文,读懂大自然的文字

让我们赶紧去读一读“神奇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吧。看看有什么收获?当然你在读书中有什么疑惑也可以提出来。读后讨论交流,教者板书,相机指导朗读。

星星(北极星)————辨识方向

云(砧状云)—————观察气象

石灰石——碎贝壳———这块地方曾是一片汪洋

花岗石——冰川漂砾——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起来的

其中第四部分是理解的重点,要理解这块花岗石是在森林里,上面披着青苔。本来应该是在山上的,怎么会穿过森林呢?学生找出书上的语句并不难,可是未必真正理解。我上课时结合了以前科学书上的一个小故事,告诉学生这叫“冰川漂砾”,是冰川带着这些碎石从上游漂过来的,冰川融化了,石头留在了这里。上面还布满了擦痕,甚至有明显的洞。那是与冰川撞击的结果。后来河流可能消失了,长成了现在的森林。

这样学生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爬”为什么要加引号,因为这是表示特殊的含义,意思是漂。在这里是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冰川和石块缓慢移动的过程。

文章的这上下两册书是通过哪句话连接起来的呢?学习第4段过渡段。抓住一个“也”字,表明过渡。补充前一部分的总起句,或总结句。“我们头顶的这片蓝天,在会读它的人看来,是一本神奇(有趣)的书。”

同学们,大自然神奇有趣,这节课我们只是学会了读其中的几个字而已,老师把刚刚在课上交流的内容写成了一首小诗,出示小诗的前半部分,指名读,齐读。

三、拓展思维,想象大自然的文字

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这首小诗的结尾是省略号,除了书上列举的这些大自然的文字,在大自然这本书上,还有哪些文字呢?学生补充(月亮圆圆的,说明是农历十五左右;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蚂蚁搬家蛇过道,明天必有大雨到;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你们能仿照着上面的句式来写两句吗?学生说。

四、掌握方法,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看来大家对大自然观察得非常细,要知道这正是看懂大自然的大自然这部大书的首要条件。那么我们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还要注意什么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个自然就是告诉我们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就要(注意观察、认真读书、学会请教)老师同样也以诗歌的形式写了出来,齐读后半部分小诗。

同学们,大自然神奇有趣,这节课我们只是学会了读其中的几个字而已,老师把课上交流的内容写成的一首小诗,我觉得我们可以把它作为这本书的序,让更多的人都能来读一读它,能更加热爱我们的大自然,保护我们的大自然,积极探索我们的自然!


相关内容

  •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反思
  •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反思]<大自然的文字>教学反思 北阳联校员锡娟 新课程提倡自主式.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那么,这种学习方法如何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和培养呢? 在上<大自然的文字>一课时,我就充分利用了教材的特点,很好地落实了这一学习方法,大自然的文字教学反思.这是一篇 ...

  • 山雨教学反思
  • 篇一:山雨教学反思 <山 雨>课后反思 <山雨>这篇课文. 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 洋溢着作者对大自然那分浓浓的的喜爱之情. 教学中,我主要抓 住了"读"和"悟"两方面,力求在 ...

  • 苏教版四上教学反思
  • <老师,您好!>教后反思 新接手这个班级,第一次教四年级.虽然在课前我已经很认真的把教材解读了好几遍,但是对这篇诗的教学还是无从下手.在课前,我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预习单的完成情况还是不错的.现代诗的语言是含蓄的.意象的,很多时候诗中的词不能有一个确切的解释,但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对于含 ...

  • 第六课 大自然的文字
  • 第六课 大自然的文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学会本课词语(本课共有18个词语,有5个重点词语,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并掌握这些重点词语的用法.能以较快的语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初读课文.感知全文,通过多种方式,掌握新词语.掌握本文中的重点词语及用法. ...

  • "少教多学"课题研究教学设计及反思样本
  •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 姓名 一.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通过阅读来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能够借助网络等平台搜集.处理.交流文本信息.认识世界,并获得正确的审美体验.教学中,应抓住重点语段和词句,注 ...

  •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
  •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这句话指引着我整篇教学的设计.在课文的反复阅读之后,我发现这篇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 ...

  • [我喜欢]教学反思
  • <我喜欢>教学反思 <我喜欢>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诗一般清新的语言,向我们敞开心扉,描述了自己喜欢的景物与事物,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豁达.独特.乐观的人生态度. 散文句式工整.语言精美,情感贯通全文,给人以结构美:散文语言优美 ...

  • 人类的"老师"教学反思
  • 反思一:人类的"老师"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想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收获.文章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结构简明,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读自悟.因而,在教学中,打破以往的教学常规,还自主 ...

  • "像山一样思考"
  • 纵览21世纪的中国美学研究,生态美学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当代作家迟子建笔下充满灵韵的自然世界也获得了新的批评维度.哲学美学界的生态美学研究与文学研究界的迟子建的生态批评均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繁荣的表象下,也存在一些问题.对迟子建的生态批评存在着观点重复.理论深度不够.研究视角单一的遗憾,而当下的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