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开题报告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充实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也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因此,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十分关注教育的道德文化层面,强调儿童品德的培养,道德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倍受重视,从而促使品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加强道德教育研究,加快德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为我国小学品德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丰厚的借鉴经验。例如,1989年日本文布省颁布的新教学大纲,对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均进行了调整。为培养具有"自主性的日本人",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现适切性,力求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相吻合;道德教育的实现方式体现阶段性,由低年级体验性活动逐步向高年级反思性活动推演。1994年,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将品格教育列为各国教育应进一步努力的首要方面之一。1996年美国的第二次教育高峰会议和1997年总统的《国情咨文》都强调了青少年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英国在1999年9月颁布的课程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应肯定真理、正义、诚实、信任、责任感等美德。

  我国一贯有重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传统,从1981年开设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以来,品德教育改革无论在理念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始终没能有效地实现理念和操作的实践性整合,成为导致品德教育实践中的知识化、简单化、去生活化、成人化倾向的原因之一。课程作为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中介,必然承担着改变德育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偏低的责任。值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加强小学品德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小学品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势在必行。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研究将以在实验区试教的新教材为依托,围绕小学品德课程建设展开,验证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探索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体系。

  (一) 品德教育的模式

  目前国外影响比较广泛的德育模式有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行动模式、体谅模式等,对于这些模式我们应合理地进行借鉴,使其成为我国品德课程改革的推动力量。国内现已被实践证明比较成功的道德教育模式有情感道德教育模式、活动道德教育模式、体验道德教育模式等,各实验区应灵活地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加以运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任何一个模式不可能就道德教育的全过程进行阐释,因此,在小学品德教育中不能采用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任一德育模式,而应以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将德育模式运用于具体的儿童品德培养中,并在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品德教育模式。

  (二)新教材的编写和实施 新教材是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所依存的物化表现形式,又是教学实践工作的工具,因此,本课题将借助新教材推动实验区的课程改革,同时积极吸取实验区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推进新教材的编写,使实验区工作和教材的编写实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 对品德课程本质特征研究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品德课程改革取得的成就以及新进展

  (2) 现阶段品德课程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

  (3) 适合我国国情的品德课程的构建方式

  2、 小学品德教材编写研究

  (1) 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方式的研究

  (2) 教材的形式问题研究

  (3) 教材综合资源体系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3、 小学品德教材实施研究

  (1) 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新教材与生活性特质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主动参与、自主建构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完全生命投入、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民主参与的品德教学研究

  (2) 教材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

  教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

  教材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对教材的评价

  学生对教材的评价

  不同实验区对教材的评价

  4、 评价研究

  (1) 品德评价的理论研究:

  品德评价的本质研究

  品德评价的基本理念研究

  品德评价的功能研究

  (2)品德评价实施工作的研究:

  明确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标准

  收集和分析数据与证据

  设计评价工具

  明确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四)品德师资的培养和培训

  新课程非常重视教师的课程参与,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本课题将探索有效师资培养和培训的内容、途径,提升教师的品德课程开发参与意识,确保培养培训工作与新教材开发实施的同步进行。

  (五)品德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被列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和课程形态,在品德课程开发中也应突出地方品德课程和校本品德课程的有效开发,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

  1、 品德地方课程的开发

  2、 品德校本课程的开发

  (六)品德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品德课程资源是品德课程建设的基础,除去教材以外,还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品德发展的多种资源。

  1、 品德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

  2、 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机制

  (七)品德课程内部以及与其它课程的衔接研究

  1、《品德与生活》与《品德与社会》的衔接研究

  2、小学品德课程与中学品德课程的衔接研究

  3、 品德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衔接研究

  三、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由于我国的课程开发一直存在"大一统"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理论研究,目前国内关于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成熟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虽然国外已经有一些相关研究可以为我们借鉴,但对于国内课程领域的研究而言,本课题的研究是全新的,我们将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研究涉及品德教育理念、品德教学、品德教育过程中的师生角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育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以期填补我国课程研究领域的空白。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于促进我国教材开发的多样性、灵活性和丰富性,增强教材的适应性,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四、研究方法

  (一) 调查研究

  通过实地的调查获得新课程开发实施的情况和数据,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分析,不断完善新教材。

  (二) 行动研究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使新教材的开发实施工作与实验区的工作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系统。

  (三) 个案研究

  研究分析典型的品德教学个案,通过个体考察整体,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实现课程开发实施的最优化。

  (四) 经验总结研究

  对品德课程改革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五) 比较研究

  比较分析国内外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从中获取可供借鉴的经验。

  (六) 实验研究

  按照教育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教材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效果。

  五、研究步骤

  xx年12月,开题会。

  xx年1月~xx年2月,各实验区申报子课题,并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xx年3月~xx年6月,各

实验区根据子课题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整理典型课例和品德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体会分别成集。各实验区每半年报送一次研究成果。

  xx年7月~xx年12月,各实验区对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相应的子课题研究报告,总课题组以此为基础撰写"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

  (一)"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总结报告

  (二) 小学品德的实验教材系列:

  教材

  教师教学用书及相关辅助材料

  教师备课系统(cd-rom光盘)

  研究课(vcd光盘) 实验教材通讯

  (三)系列论文

  (四)教师培训资料

  (五)典型课例集

  (六)品德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精选集

  (七) 调查研究

  通过实地的调查获得新课程开发实施的情况和数据,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分析,不断完善新教材。

  (八) 行动研究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使新教材的开发实施工作与实验区的工作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系统。

  (九) 个案研究

  研究分析典型的品德教学个案,通过个体考察整体,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实现课程开发实施的最优化。

  (十) 经验总结研究

  对品德课程改革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十一) 比较研究

  比较分析国内外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从中获取可供借鉴的经验。

  (十二) 实验研究

  按照教育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教材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效果。

  五、研究步骤

  xx年12月,开题会。

  xx年1月~xx年2月,各实验区申报子课题,并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xx年3月~xx年6月,各实验区根据子课题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整理典型课例和品德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体会分别成集。各实验区每半年报送一次研究成果。

  xx年7月~xx年12月,各实验区对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相应的子课题研究报告,总课题组以此为基础撰写"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

  (一)"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总结报告

  (三) 小学品德的实验教材系列:

  教材

  教师教学用书及相关辅助材料

  教师备课系统(cd-rom光盘)

  研究课(vcd光盘) 实验教材通讯

  (三)系列论文

  (四)教师培训资料

  (五)典型课例集

  (六)品德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精选集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充实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也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因此,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十分关注教育的道德文化层面,强调儿童品德的培养,道德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倍受重视,从而促使品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加强道德教育研究,加快德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为我国小学品德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丰厚的借鉴经验。例如,1989年日本文布省颁布的新教学大纲,对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均进行了调整。为培养具有"自主性的日本人",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现适切性,力求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相吻合;道德教育的实现方式体现阶段性,由低年级体验性活动逐步向高年级反思性活动推演。1994年,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将品格教育列为各国教育应进一步努力的首要方面之一。1996年美国的第二次教育高峰会议和1997年总统的《国情咨文》都强调了青少年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英国在1999年9月颁布的课程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应肯定真理、正义、诚实、信任、责任感等美德。

  我国一贯有重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传统,从1981年开设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以来,品德教育改革无论在理念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始终没能有效地实现理念和操作的实践性整合,成为导致品德教育实践中的知识化、简单化、去生活化、成人化倾向的原因之一。课程作为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中介,必然承担着改变德育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偏低的责任。值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加强小学品德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小学品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势在必行。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研究将以在实验区试教的新教材为依托,围绕小学品德课程建设展开,验证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探索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体系。

  (一) 品德教育的模式

  目前国外影响比较广泛的德育模式有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行动模式、体谅模式等,对于这些模式我们应合理地进行借鉴,使其成为我国品德课程改革的推动力量。国内现已被实践证明比较成功的道德教育模式有情感道德教育模式、活动道德教育模式、体验道德教育模式等,各实验区应灵活地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加以运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任何一个模式不可能就道德教育的全过程进行阐释,因此,在小学品德教育中不能采用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任一德育模式,而应以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将德育模式运用于具体的儿童品德培养中,并在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品德教育模式。

  (二)新教材的编写和实施 新教材是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所依存的物化表现形式,又是教学实践工作的工具,因此,本课题将借助新教材推动实验区的课程改革,同时积极吸取实验区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推进新教材的编写,使实验区工作和教材的编写实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 对品德课程本质特征研究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品德课程改革取得的成就以及新进展

  (2) 现阶段品德课程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

  (3) 适合我国国情的品德课程的构建方式

  2、 小学品德教材编写研究

  (1) 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方式的研究

  (2) 教材的形式问题研究

  (3) 教材综合资源体系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3、 小学品德教材实施研究

  (1) 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新教材与生活性特质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主动参与、自主建构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完全生命投入、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民主参与的品德教学研究

  (2) 教材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

  教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

  教材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对教材的评价

  学生对教材的评价

  不同实验区对教材的评价

  4、 评价研究

  (1) 品德评价的理论研究:

  品德评价的本质研究

  品德评价的基本理念研究

  品德评价的功能研究

  (2)品德评价实施工作的研究:

  明确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标准

  收集和分析数据与证据

  设计评价工具

  明确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四)品德师资的培养和培训

  新课程非常重视教师的课程参与,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本课题将探索有效师资培养和培训的内容、途径,提升教师的品德课程开发参与意识,确保培养培训工作与新教材开发实施的同步进行。

  (五)品德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被列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和课程形态,在品德课程开发中也应突出地方品德课程和校本品德课程的有效开发,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

  1、 品德地方课程的开发

  2、 品德校本课程的开发

  (六)品德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品德课程资源是品德课程建设的基础,除去教材以外,还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品德发展的多种资源。

  1、 品德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

  2、 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机制

  (七)品德课程内部以及与其它课程的衔接研究

  1、《品德与生活》与《品德与社会》的衔接研究

  2、小学品德课程与中学品德课程的衔接研究

  3、 品德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衔接研究

  三、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由于我国的课程开发一直存在"大一统"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理论研究,目前国内关于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成熟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虽然国外已经有一些相关研究可以为我们借鉴,但对于国内课程领域的研究而言,本课题的研究是全新的,我们将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研究涉及品德教育理念、品德教学、品德教育过程中的师生角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育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以期填补我国课程研究领域的空白。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于促进我国教材开发的多样性、灵活性和丰富性,增强教材的适应性,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四、研究方法

  (一) 调查研究

  通过实地的调查获得新课程开发实施的情况和数据,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分析,不断完善新教材。

  (二) 行动研究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使新教材的开发实施工作与实验区的工作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系统。

  (三) 个案研究

  研究分析典型的品德教学个案,通过个体考察整体,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实现课程开发实施的最优化。

  (四) 经验总结研究

  对品德课程改革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五) 比较研究

  比较分析国内外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从中获取可供借鉴的经验。

  (六) 实验研究

  按照教育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教材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效果。

  五、研究步骤

  xx年12月,开题会。

  xx年1月~xx年2月,各实验区申报子课题,并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xx年3月~xx年6月,各

实验区根据子课题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整理典型课例和品德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体会分别成集。各实验区每半年报送一次研究成果。

  xx年7月~xx年12月,各实验区对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相应的子课题研究报告,总课题组以此为基础撰写"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

  (一)"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总结报告

  (二) 小学品德的实验教材系列:

  教材

  教师教学用书及相关辅助材料

  教师备课系统(cd-rom光盘)

  研究课(vcd光盘) 实验教材通讯

  (三)系列论文

  (四)教师培训资料

  (五)典型课例集

  (六)品德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精选集

  (七) 调查研究

  通过实地的调查获得新课程开发实施的情况和数据,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分析,不断完善新教材。

  (八) 行动研究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使新教材的开发实施工作与实验区的工作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系统。

  (九) 个案研究

  研究分析典型的品德教学个案,通过个体考察整体,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实现课程开发实施的最优化。

  (十) 经验总结研究

  对品德课程改革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十一) 比较研究

  比较分析国内外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从中获取可供借鉴的经验。

  (十二) 实验研究

  按照教育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教材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效果。

  五、研究步骤

  xx年12月,开题会。

  xx年1月~xx年2月,各实验区申报子课题,并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xx年3月~xx年6月,各实验区根据子课题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整理典型课例和品德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体会分别成集。各实验区每半年报送一次研究成果。

  xx年7月~xx年12月,各实验区对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相应的子课题研究报告,总课题组以此为基础撰写"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

  (一)"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总结报告

  (三) 小学品德的实验教材系列:

  教材

  教师教学用书及相关辅助材料

  教师备课系统(cd-rom光盘)

  研究课(vcd光盘) 实验教材通讯

  (三)系列论文

  (四)教师培训资料

  (五)典型课例集

  (六)品德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精选集


相关内容

  • 初等教育系2015届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方案
  • 初等教育系2015届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方案 毕业论文写作是教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综合考核. 一.毕业论文的地位和作用 1.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学生学业.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

  • "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策略"开题报告
  • "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策略" 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课题来源.选题依据 课题名称: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策略 课题来源:甘肃省教科所下发的规划课题 选题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 ...

  • 学校德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 <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开题报告 <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课题,已经聊城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正式列为聊城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今天我们召开课题开题会,对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从现在起,全面启动课题的研究工作. 一.课题的 ...

  • "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 ...

  • [中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 <中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与研究>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缘由 2004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自始至终贯穿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现代公民,加强青少年教育,必须培养青少年的公民责任意识.2007年 ...

  • 开题报告范文指导
  •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 ...

  •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检查评估自评报告
  • 教育科研"十五"规划的开局阶段,由于形势需要,我们校于xx年10月在全区小学中率先组建了教育科研室.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较好地发挥了对学校教育科研的设计.指导.培训.总结和推广的作用."十五"起步阶段,我们以<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素质的提高研究>市级课 ...

  • 小学教育科研管理条例
  •  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师资水平,根据学校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条例。   第一部分:教科室的工作职责   教科室是校长直接领导下的教育研究机构,它与学校的教导处、德育室并行,负责管理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向校长负责,它所布置的工作任务是行政性的,全校的教职工应认真执行。   其 ...

  •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