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一)生态环境状况
**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西沿,引丹工程上游,辖1 6个乡镇,289个行政村,总人口63万人,总农户数1 3万户,其中农村人口5 7万人,土地总面积23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 1万亩,林地面积148万亩,经济林地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7%,是一个以林牧为主的山区农业县。**县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光热充足,雨水充沛,全县水资源总量6.8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26亿立方米,地下水O.63亿立方米;另有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46座,年降水量798毫米。农业生产以种植业、牧业和林业为主,常年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小辣椒、红薯等,畜牧养殖业以猪、牛、羊、鸡为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依据山区资源优势,大幅度调整农业
产业结构,使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以经济林、养殖业为主的优势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确立了主导地位,以****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了我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为此,县委、县政府狠抓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条件,围绕生
态农业建设,积极实施了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工程建设项目,同时示范推广了“猪一沼一菜(果、粮等)”多种生态农业模式,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综合效益,实现畜禽粪便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有力
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目前全县累计完成户用8立方沼气
3.6万户,50—300立方中型沼气工程36处,300立方以上大型沼气工程23处。
(二)生态农业建设现状
近年来,围绕生态农业建设,我们主要推广应用了以下六
种沼气实用模式。
一是“猪—沼—发电—种植”循环经济模式。我县是全省
的养殖大县,大型养殖场较多,以前均没有粪污处理设施,造成环境污染严重,与周边群众关系恶化。不仅影响到养殖业的发展,而且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县**公司是一家大型现代化养猪企业,近几年来利用亚行贷款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等项目,共建设了
600——3300立方的大型沼气工程21处。公司目前用沼气发电,年发电量达380万度,不仅可以照明、猪舍取暖、沼气火枪消毒,而且可以满足动力用电。仅此一项,年可节支电费230万元。用沼液冲刷猪舍,不仅节水,而且可减少消毒液用药次数,此项年可节支100万元。用沼液喂猪,每年可节粮300万公斤。同时沼液每年可灌溉农田和果园1500余亩,每年为农民节支化肥投资达200万元以上。在**公司的带动下,全县养殖企业建成大中型沼气 工程59 处,大力推广“猪
—沼—发电—种植”模式,走出了一条良性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二是“猪—沼—果”模式。我县赤眉镇栽植油桃3万亩。
该镇围绕无公害油桃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沼肥科学施用技术。每年10——11月份,组织邵家岭、杨店、陈湾等乡村的果农到果园开沟,沼肥配合复合肥,顺沟施用,施后覆土,抓好秋施基肥这一关键环节。第二年春天,桃芽萌动前,结合群众追施促花肥的习惯,以及4——5月份追施膨果肥的习惯,动员群众搞好沼肥利用。邵家岭村罗沟组油桃种植户有50余户,林果业初具规模。从2008年开始全部应用沼肥,每年节省肥料成本近万元,同时采用沼液喷施叶面,增强了果树对病虫害的抗性,每年减少用药次数1/3,节省农药成本3000元。果园施用沼肥后,果品外观色泽好,口感好,增产10%。同时因沼液无污染、无残毒,无抗药性,减少了农药化肥的用量,提高了果实的品质和商品率,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取得了“四省(省煤、省电、省劳、省钱)、三增(增肥、增效、增产)、两减少(病虫害减少、水肥流失减少)、一净化(净化环境)”的综合效益。通过典型带动,目前沼肥在林果上的应用技术,已在赤眉镇全面推广开。该镇已被认定为无公害油桃生产基地。
三是“猪—沼—瓜”模式。为充分利用**公司的沼肥发展当地特色西瓜种植,县能源环保站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宣传发动,推广沼肥综合利用技术,示范面积达120亩。据瓜农反映,追施沼肥的西瓜,不仅瓜秧长势旺,瓜个膨大快,而且西
瓜抗病、增产、甜度高、品质好,平均亩增产达15%以上,每公斤多卖0.2元,亩增效益在1000元左右。瓜农齐国敏去年种植西瓜金花2号4亩,结合浇水追施沼肥3次,平均亩产达2700公斤,与只浇清水的亩产2250公斤相比,亩增产450公斤,增产20%,仅此一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就使该农户多收4000多元。为此,齐国敏感叹地说:“西瓜地里上沼肥,效果好于上化肥”。
四是“猪—沼—浸种和叶面喷施”模式。一时在小麦上进
行了沼液浸种和沼液叶面喷施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推广面积达 1万余亩,涉及大桥、湍东、灌涨、王店、赵店、马山等6个乡镇,经麦收后测产,示范田千粒重平均增加1.6克,亩增产8——11%。二是在水稻上进行了沼液浸种和喷施技术推广,示范面积1000亩,涉及赤眉、七里坪、马山等3个乡镇,示范田平均亩增产达8.5%。2010年在番茄、茄子、黄瓜等蔬菜上进行了沼液叶面喷施技术的示范推广,平均亩增产均在10%以上。
五是“猪—沼—浇”模式。沼液作为一种富含易于作物吸
收的氮、磷、钾等元素的无公害、优质有机速效肥料,能够节肥、节药,抗旱保苗,减轻污染。为此,我们在干旱季节对小麦、玉米等作物进行灌溉。尤其是面对去冬今春的严重干旱,我们在灌涨镇岗头村,利用**养猪场大型沼气池产生的沼液,经过稀释后,对麦田进行灌溉,面积达1000余亩。不仅有效解决了旱情,而且为小麦补充了营养,促
进小麦健壮生长,同时还有效解决了**公司沼液的排放问题,使得到综合利用。据调查:
沼液浇灌麦田比清水浇灌麦田次生根增1.3条、群体增7.6万、株高增1.6厘米、有机质增0.3%。
六是“猪—沼—有机肥”模式。今年**公司投资4500万元,年产10万吨有机肥的有机肥厂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10月份可开工生产。有机肥厂的建设,可有效处理100万头猪一年所产生的粪便,对于培肥地力,建设生态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规划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
(一)必要性
生态农业是农业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发展生态农业,进
一步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既是保证农业持续、稳妥、健康发展和保证我国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2010年国家远景目标纲要再一次强调“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在2010年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作了整体部署,确定农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增加农业投入,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口资源、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调共进,形成良性循环,建设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探索热潮。从单纯的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追求产量的增长转向追求综合效益的提高。全球的农产品消费市场普遍关注安全性,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有机食品为特征的现代生态农业应运而生,未来人们对绿色无公害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食品安全问题却成了我国农产品的“瓶颈”,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无公害绿色食品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立科学的农业生态模式,选择科技
含量高的优良品种,生产无公害的粮食、果蔬、畜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已成当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基础上达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选择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农民素质较高,有一定畜禽养殖基础,交通便利的地区,搞好“三沼”综合利用,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是符合我国农业产业政策的。
**县是一个旅游城市,历史人文景观和美丽的山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随着假日的增多,市区居民的休闲旅游的兴趣越来越浓。崇尚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农家乐假日休闲旅游,农村现代农业生态模式的建立,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把生态农业区的建设与生态旅游建设统一起来,提高产业的关联度,带动其它产业的共同发展,不但为**县提供了新的旅游项目,而且宣传了生态农业科普知识,增加了经济效益,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采用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加大科技兴农力度,
调整和优化村经济结构,进行山水农业综合开发,通过“三沼”综合利用,建立示范基地,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
联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与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从而起到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经营模式、消费方式和直接参与等方面的示范样板基地的作用,带动全县农村运用高新生物技术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和无污染的生态新路子,实现从农业资源型开发向农业科技型开发转变,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有利条件
1、有成功的典型经验
为搞好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我们首先是大力培育综合利
用示范户。选择积极性高、建池条件好、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的农户进行扶持引导,把示范点办在广大群众的身边,让广大群众深刻体会新型沼气节支增收的直接效益。其次是大力培育综合利用示范村。我们先后在赤眉邵家岭村、杨店村、陈湾村,以及灌涨镇杨洼村产业发展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村班子战斗力强、经济基础好的行政村作为全县发展示范村,在资金和技术投入上给予重点扶持,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建设模式,高标准进行建设了4个用沼肥生产油桃、黑李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的典型带动,推动了沼肥在林果业上的广泛应用。我们选择了群众积极性较高的大桥乡大桥村、灌涨
镇岗头村作为沼液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在大桥村主要示范推广了小麦沼液浸种及叶面追肥技术;在岗头村主
要示范推广了西瓜沼液浸种以及叶面追肥技术。通过示范户、示范村的典型带动,有效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综合利用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
2、有健全的服务机构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沼气综合利用工作,一是加强领导。
成立了以县长 为组长的沼气建设领导小组,完善了各乡(镇)、村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乡、村两级沼气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助抓,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二是明确责任。县政府把农村沼气综合利用纳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将任务目标进行了层层分解,建立了县、乡、村相关领导个个有责任,人人有任务的工作机制。三是加大投入。为搞好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工作,列出专项资金5万元,专门用于宣传培训以及支持工作队进行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工作。四是建立机构。成立了利用亚行贷款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办和沼气服务中心,抽调3名农艺师及3名助师,成立了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服务工作队。工作队职责就是搞好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各乡镇沼气办主任为成员,负责协调搞好本乡镇试验、示范沼气综合利用的推广工作,完善了县、乡村、组四级服务网络,为沼气综合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3、有较强的宣传能力
沼气综合利用的好坏,取决于干部群众的认识程度。为搞
好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我们一是电视宣传。在县电视台设置专栏,自拍自制节目,大力宣传沼气、沼肥、沼液的综合利用技术;二是发放资料。印发沼气、沼液、沼肥综合利用技术明白卡,免费发送到建沼户手中。三是专题培训。县农业局能源站等单位结合科技下乡和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成立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服务队深入各乡村,累计开展各种培训达200余场次,受训群众达1万余人次。四是以身说法。如灌涨镇岗头村的刘文中,依靠“养猪-沼气-种西瓜”模式致了富发了家,并带动了沼气在全村和周边村的推广。通过组织这些沼气典型示范户“以身说法”,使干部群众认识到“一个沼气池就是一个煤气罐、一个有机肥料厂、一个垃圾处理站、一棵摇钱树”,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有一支高素质的推广队伍
2006年以来,在中央、省、市有关部门支持下,**县实施了大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全县农村户用沼气池已发展到36000余座。大中型沼气工程59处,农村沼气服务网点55个,共培训持证沼气技能工243人。由于建设质量高,使用效果好,全县干部群众对沼气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很高,发展沼气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县委、县政府决定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更快更好地发展农村沼气。
**县能源站现有职工10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人,初级专业人员3人,其他3人。全县能从事
沼气建设的技工达到300余人。广大干部群众有较强的生态环保意识,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的生态建设资金投入机制,是首批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并评为先进单位。自2006年始,连续5年被市政府评为沼气建设目标管理一等奖。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依靠政策引导、项目带动和市场拉动,以沼液沼渣综合利用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前瞻性、全局性谋划沼气多途径、多层次综合利用。
(二)基本原则
⑴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我县沼气发展情况及当地作物种植结构,合理选择适宜的综合利用技术进行推广应用,依靠科技,强化支撑,加强技术集成配套,建立不同类型地区综合利用的技术模式,逐步提高综合利用的效益。
⑵示范引路、全面推广的原则。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示范户,典型引路,引导农民自行开展沼气综合利用。总结完善现有技术的同时,引
进示范国内外先进成熟的新技术,形成适合当地普及应用的高效实用技术模式。
⑶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指导、资金投入和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
积极鼓励社会各方面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以市场为基础、政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广泛参与的长效机制。
(三)发展目标
建设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作支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发展高产、高效、低耗、无污染无公害的花果蔬菜产品。加大科技支农力度,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创建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坚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力争到2015年,以**公司余关乡大型沼气工程的综合利用为重点,在黄楝村建立用沼肥发展无公害林果示范园1个,在全县建立生态示范基地40处。通过典型带动,推动全面发展,实现全部有效利用。
四、建设内容技术措施及规划目标
(一)猪—沼—果模式:
发展现状:我县以赤眉镇油桃基地和余关乡薄壳核桃基地
为主的林果业达10余万亩,是当地老百姓增收的主导产业。同时赤眉、余关二乡镇近几年来沼气建设迅猛发展,沼液沼渣随意排放问题也十分突出,用沼肥发展无公害果品,是解决污染实现农民增收的最佳途径,也是当务之急。
技术措施:对于盛果期的油桃树每年10——11月份,结合秋施基肥,用沼肥配合复合肥,每株沟施沼肥30公斤,每亩1500公斤;3月上旬结合追施促花肥,每株沟施15公斤;4月份结合追施膨果肥每株沟施15公斤。对于薄壳核桃幼树,移栽时每株穴施15公斤。
规划目标:2011年示范推广2000亩;2012年示范推广
3000亩;2013年示范推广4000亩;2014年示范推广6000亩;2015年示范推广8000亩。
(二)猪—沼—瓜(菜)模式
发展现状:我县灌涨镇、大桥乡群众有种植瓜菜的习惯,
发展瓜菜面积达1万余亩。随着近几年来沼气的发展,沼肥在瓜菜上得到了应用,但应用面积较少,应用技术不成熟。
技术措施:结合群众对瓜菜浇水追肥的同时,随水追施沼
肥,每亩每次1000公斤,每隔10天1次,连追3次。
规划目标:2011年示范推广1000亩;2012年示范推广
2000亩;2013年示范推广3000亩;2014年示范推广4000亩;2015年示范推广5000亩。
(三)浸种和叶面喷施模式
发展现状:随着沼气的全面建设,近几年来,灌涨、湍东
等乡镇在小麦、水稻上进行了浸种及叶面喷施试验,平均增收8—15%,但推广面积不大,应用技术待进一步完善。
技术措施:小麦沼液浸种适宜于土壤墒情较好时应用。在
播种前一天,将晒干的麦种装袋,在出料间中部的沼液中浸12小时,而后用清水洗净,表面凉干后即可播种。
沼液叶面喷施,沼液应选用正常产气3个月以上的沼气池,喷前用砂布对沼液过滤,除去杂质,一般每份沼液加清水1份,于作物的花期、孕穗期、灌浆期或果实膨大期喷施,效果最好。每亩每次40公斤。
规划目标:2011年示范推广3000亩;2012年示范推广
5000亩;2013年示范推广8000亩;2014年示范推广10000亩;2015年示范推广20000亩。
五、组织实施计划
2011年, 猪—沼—果、猪—沼—瓜(菜)、浸种和叶面喷施等三种模式,共推广应用0.6万亩次,建立百亩示范基地3个。
2012年,猪—沼— 果、猪—沼—瓜(菜)、浸种和叶面喷施等三种模式,共推广应用1万亩次,建立百亩示范基地5个。
2013年,猪—沼— 果、猪—沼—瓜(菜)、浸种和叶面
喷施等三种模式,共推广应用1.5万亩次,建立百亩示范基地8个。 2014年,猪—沼— 果、猪—沼—瓜(菜)、浸种和叶面喷施等 三种模式,共推广应用2万亩次,建立百亩示范基地10个。
2015年, 猪—沼—果、猪—沼—瓜(菜)、浸种和叶面喷
施等三种模式,共推广应用3.3万亩次,建立百亩示范基地14个。
六、投资估算
5年规划期内,生态农业建设共投资50万元,每年10万
元。主要用于技术宣传培训、印发宣传材料、仪器设备购置、试验示范、建立生态示范基地。
2011年投资估算:培训设备(笔记本电脑、投影仪)购置费1.5万元。宣传培训费:3万元;印发材料费:1.5万元;示范基地建设费2万元;试验示范费:2万元。
2012年投资估算:宣传培训费:3万元;印发材料费:1
万元;示范基地建设费4万元;试验示范费:2万元。
2013年投资估算:宣传培训费:3万元;印发材料费:1
万元;示范基地建设费4万元;试验示范费:2万元。
2014年投资估算:宣传培训费:3万元;印发材料费:1
万元;示范基地建设费4万元;试验示范费:2万元。
2015年投资估算:宣传培训费:3万元;印发材料费:1
万元;示范基地建设费4万元;试验示范费:2万元。
七、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通过“三沼”综合利用,在果树上平均每亩可节支增效650
元,在瓜菜上每亩可节支增效1000元,叶面喷施小麦玉米上每亩可增收100元左右。2011年共推广应用6000亩次,可增收
260万元;2012年共推广应用1万亩次,可增收445万元;2013年共推广应用15000亩次,可增收640万元;2014年共推广应用20000亩次,可增收890万元;2015年共推广应用33000亩次,可增收890
万元。至2015年 全县累计推广应用8.4万亩次,可促进农户节支增收3455万元。
(二)社会效益
搞好“三沼”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农业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
率、土地利用率、土地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它又能为社会创造数量多、质量好的多种多样的农产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生态农业的发展,必将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三)生态效益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
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地区农业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可持续农业生产体系。生态农业建设是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生态农业适应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调整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并结合地区优势和产业特点,确定农业发展主导
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同时,通过生物链加环和产业链延长,形成了以种植业———养殖业———沼气———种植业的良性循环模式。搞好“三沼”综合利用,建设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退化的有效途径,从根本上解决了沼液沼渣所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
八、保障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沼气综合利用效益的认识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推进沼气综合利用作为增加农
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和保护环境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大宣传普及力度,广泛宣传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有关政策及知识,让农民群众真正知其理,晓其义,明其利,提高对沼沼液沼渣是资源、是效益,随意排放就是浪费资源、减少收益的认识,全力营造综合利用的良好氛围。
(二)制定优惠政策,加大综合利用扶持力度
地方各级政府要强化政策扶持,对从事与沼气相关联产业
的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和个人,在税收、用电、用水及金融信贷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享受有关政策优惠;对以利用沼液沼肥发展种养业的单位和大户,优先给予项目资金扶持,使用沼肥建立优质农产品
基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优先组织基地和产品申报与认定认证等。
(三)强化技术服务,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推广
推进沼气综合利用,重点要解决好沼液沼渣利用中的技术
问题,加快新技术推广普及。重点推广沼液浸种、叶面追施、生产有机肥等综合利用技术,用技术扶持农户和企业,用效益吸引群众,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加大综合利用技术培训推广力度,把综合利用实用技术作为农民培训的重要内容,提高技术入户率。
(四)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
制
为确保全县综合利用目标如期实现,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强化责任考核,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县乡都要成立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综合利用工作的组织领导。发改委要负责综合利用项目申报立项;农业、农机等部门负责综合利用培训督查,积极争取上级对口部门项目扶持;财政、税务、环保、科技等部门抓紧制定综合利用扶持政策。
一、基本情况
(一)生态环境状况
**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西沿,引丹工程上游,辖1 6个乡镇,289个行政村,总人口63万人,总农户数1 3万户,其中农村人口5 7万人,土地总面积23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 1万亩,林地面积148万亩,经济林地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7%,是一个以林牧为主的山区农业县。**县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光热充足,雨水充沛,全县水资源总量6.8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26亿立方米,地下水O.63亿立方米;另有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46座,年降水量798毫米。农业生产以种植业、牧业和林业为主,常年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小辣椒、红薯等,畜牧养殖业以猪、牛、羊、鸡为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依据山区资源优势,大幅度调整农业
产业结构,使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以经济林、养殖业为主的优势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确立了主导地位,以****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了我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为此,县委、县政府狠抓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条件,围绕生
态农业建设,积极实施了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工程建设项目,同时示范推广了“猪一沼一菜(果、粮等)”多种生态农业模式,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综合效益,实现畜禽粪便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有力
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目前全县累计完成户用8立方沼气
3.6万户,50—300立方中型沼气工程36处,300立方以上大型沼气工程23处。
(二)生态农业建设现状
近年来,围绕生态农业建设,我们主要推广应用了以下六
种沼气实用模式。
一是“猪—沼—发电—种植”循环经济模式。我县是全省
的养殖大县,大型养殖场较多,以前均没有粪污处理设施,造成环境污染严重,与周边群众关系恶化。不仅影响到养殖业的发展,而且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县**公司是一家大型现代化养猪企业,近几年来利用亚行贷款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等项目,共建设了
600——3300立方的大型沼气工程21处。公司目前用沼气发电,年发电量达380万度,不仅可以照明、猪舍取暖、沼气火枪消毒,而且可以满足动力用电。仅此一项,年可节支电费230万元。用沼液冲刷猪舍,不仅节水,而且可减少消毒液用药次数,此项年可节支100万元。用沼液喂猪,每年可节粮300万公斤。同时沼液每年可灌溉农田和果园1500余亩,每年为农民节支化肥投资达200万元以上。在**公司的带动下,全县养殖企业建成大中型沼气 工程59 处,大力推广“猪
—沼—发电—种植”模式,走出了一条良性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二是“猪—沼—果”模式。我县赤眉镇栽植油桃3万亩。
该镇围绕无公害油桃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沼肥科学施用技术。每年10——11月份,组织邵家岭、杨店、陈湾等乡村的果农到果园开沟,沼肥配合复合肥,顺沟施用,施后覆土,抓好秋施基肥这一关键环节。第二年春天,桃芽萌动前,结合群众追施促花肥的习惯,以及4——5月份追施膨果肥的习惯,动员群众搞好沼肥利用。邵家岭村罗沟组油桃种植户有50余户,林果业初具规模。从2008年开始全部应用沼肥,每年节省肥料成本近万元,同时采用沼液喷施叶面,增强了果树对病虫害的抗性,每年减少用药次数1/3,节省农药成本3000元。果园施用沼肥后,果品外观色泽好,口感好,增产10%。同时因沼液无污染、无残毒,无抗药性,减少了农药化肥的用量,提高了果实的品质和商品率,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取得了“四省(省煤、省电、省劳、省钱)、三增(增肥、增效、增产)、两减少(病虫害减少、水肥流失减少)、一净化(净化环境)”的综合效益。通过典型带动,目前沼肥在林果上的应用技术,已在赤眉镇全面推广开。该镇已被认定为无公害油桃生产基地。
三是“猪—沼—瓜”模式。为充分利用**公司的沼肥发展当地特色西瓜种植,县能源环保站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宣传发动,推广沼肥综合利用技术,示范面积达120亩。据瓜农反映,追施沼肥的西瓜,不仅瓜秧长势旺,瓜个膨大快,而且西
瓜抗病、增产、甜度高、品质好,平均亩增产达15%以上,每公斤多卖0.2元,亩增效益在1000元左右。瓜农齐国敏去年种植西瓜金花2号4亩,结合浇水追施沼肥3次,平均亩产达2700公斤,与只浇清水的亩产2250公斤相比,亩增产450公斤,增产20%,仅此一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就使该农户多收4000多元。为此,齐国敏感叹地说:“西瓜地里上沼肥,效果好于上化肥”。
四是“猪—沼—浸种和叶面喷施”模式。一时在小麦上进
行了沼液浸种和沼液叶面喷施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推广面积达 1万余亩,涉及大桥、湍东、灌涨、王店、赵店、马山等6个乡镇,经麦收后测产,示范田千粒重平均增加1.6克,亩增产8——11%。二是在水稻上进行了沼液浸种和喷施技术推广,示范面积1000亩,涉及赤眉、七里坪、马山等3个乡镇,示范田平均亩增产达8.5%。2010年在番茄、茄子、黄瓜等蔬菜上进行了沼液叶面喷施技术的示范推广,平均亩增产均在10%以上。
五是“猪—沼—浇”模式。沼液作为一种富含易于作物吸
收的氮、磷、钾等元素的无公害、优质有机速效肥料,能够节肥、节药,抗旱保苗,减轻污染。为此,我们在干旱季节对小麦、玉米等作物进行灌溉。尤其是面对去冬今春的严重干旱,我们在灌涨镇岗头村,利用**养猪场大型沼气池产生的沼液,经过稀释后,对麦田进行灌溉,面积达1000余亩。不仅有效解决了旱情,而且为小麦补充了营养,促
进小麦健壮生长,同时还有效解决了**公司沼液的排放问题,使得到综合利用。据调查:
沼液浇灌麦田比清水浇灌麦田次生根增1.3条、群体增7.6万、株高增1.6厘米、有机质增0.3%。
六是“猪—沼—有机肥”模式。今年**公司投资4500万元,年产10万吨有机肥的有机肥厂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10月份可开工生产。有机肥厂的建设,可有效处理100万头猪一年所产生的粪便,对于培肥地力,建设生态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规划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
(一)必要性
生态农业是农业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发展生态农业,进
一步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既是保证农业持续、稳妥、健康发展和保证我国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2010年国家远景目标纲要再一次强调“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在2010年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作了整体部署,确定农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增加农业投入,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口资源、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调共进,形成良性循环,建设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探索热潮。从单纯的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追求产量的增长转向追求综合效益的提高。全球的农产品消费市场普遍关注安全性,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有机食品为特征的现代生态农业应运而生,未来人们对绿色无公害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食品安全问题却成了我国农产品的“瓶颈”,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无公害绿色食品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立科学的农业生态模式,选择科技
含量高的优良品种,生产无公害的粮食、果蔬、畜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已成当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基础上达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选择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农民素质较高,有一定畜禽养殖基础,交通便利的地区,搞好“三沼”综合利用,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是符合我国农业产业政策的。
**县是一个旅游城市,历史人文景观和美丽的山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随着假日的增多,市区居民的休闲旅游的兴趣越来越浓。崇尚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农家乐假日休闲旅游,农村现代农业生态模式的建立,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把生态农业区的建设与生态旅游建设统一起来,提高产业的关联度,带动其它产业的共同发展,不但为**县提供了新的旅游项目,而且宣传了生态农业科普知识,增加了经济效益,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采用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加大科技兴农力度,
调整和优化村经济结构,进行山水农业综合开发,通过“三沼”综合利用,建立示范基地,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
联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与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从而起到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经营模式、消费方式和直接参与等方面的示范样板基地的作用,带动全县农村运用高新生物技术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和无污染的生态新路子,实现从农业资源型开发向农业科技型开发转变,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有利条件
1、有成功的典型经验
为搞好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我们首先是大力培育综合利
用示范户。选择积极性高、建池条件好、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的农户进行扶持引导,把示范点办在广大群众的身边,让广大群众深刻体会新型沼气节支增收的直接效益。其次是大力培育综合利用示范村。我们先后在赤眉邵家岭村、杨店村、陈湾村,以及灌涨镇杨洼村产业发展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村班子战斗力强、经济基础好的行政村作为全县发展示范村,在资金和技术投入上给予重点扶持,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建设模式,高标准进行建设了4个用沼肥生产油桃、黑李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的典型带动,推动了沼肥在林果业上的广泛应用。我们选择了群众积极性较高的大桥乡大桥村、灌涨
镇岗头村作为沼液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在大桥村主要示范推广了小麦沼液浸种及叶面追肥技术;在岗头村主
要示范推广了西瓜沼液浸种以及叶面追肥技术。通过示范户、示范村的典型带动,有效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综合利用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
2、有健全的服务机构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沼气综合利用工作,一是加强领导。
成立了以县长 为组长的沼气建设领导小组,完善了各乡(镇)、村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乡、村两级沼气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助抓,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二是明确责任。县政府把农村沼气综合利用纳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将任务目标进行了层层分解,建立了县、乡、村相关领导个个有责任,人人有任务的工作机制。三是加大投入。为搞好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工作,列出专项资金5万元,专门用于宣传培训以及支持工作队进行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工作。四是建立机构。成立了利用亚行贷款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办和沼气服务中心,抽调3名农艺师及3名助师,成立了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服务工作队。工作队职责就是搞好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各乡镇沼气办主任为成员,负责协调搞好本乡镇试验、示范沼气综合利用的推广工作,完善了县、乡村、组四级服务网络,为沼气综合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3、有较强的宣传能力
沼气综合利用的好坏,取决于干部群众的认识程度。为搞
好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我们一是电视宣传。在县电视台设置专栏,自拍自制节目,大力宣传沼气、沼肥、沼液的综合利用技术;二是发放资料。印发沼气、沼液、沼肥综合利用技术明白卡,免费发送到建沼户手中。三是专题培训。县农业局能源站等单位结合科技下乡和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成立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服务队深入各乡村,累计开展各种培训达200余场次,受训群众达1万余人次。四是以身说法。如灌涨镇岗头村的刘文中,依靠“养猪-沼气-种西瓜”模式致了富发了家,并带动了沼气在全村和周边村的推广。通过组织这些沼气典型示范户“以身说法”,使干部群众认识到“一个沼气池就是一个煤气罐、一个有机肥料厂、一个垃圾处理站、一棵摇钱树”,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有一支高素质的推广队伍
2006年以来,在中央、省、市有关部门支持下,**县实施了大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全县农村户用沼气池已发展到36000余座。大中型沼气工程59处,农村沼气服务网点55个,共培训持证沼气技能工243人。由于建设质量高,使用效果好,全县干部群众对沼气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很高,发展沼气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县委、县政府决定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更快更好地发展农村沼气。
**县能源站现有职工10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人,初级专业人员3人,其他3人。全县能从事
沼气建设的技工达到300余人。广大干部群众有较强的生态环保意识,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的生态建设资金投入机制,是首批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并评为先进单位。自2006年始,连续5年被市政府评为沼气建设目标管理一等奖。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依靠政策引导、项目带动和市场拉动,以沼液沼渣综合利用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前瞻性、全局性谋划沼气多途径、多层次综合利用。
(二)基本原则
⑴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我县沼气发展情况及当地作物种植结构,合理选择适宜的综合利用技术进行推广应用,依靠科技,强化支撑,加强技术集成配套,建立不同类型地区综合利用的技术模式,逐步提高综合利用的效益。
⑵示范引路、全面推广的原则。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示范户,典型引路,引导农民自行开展沼气综合利用。总结完善现有技术的同时,引
进示范国内外先进成熟的新技术,形成适合当地普及应用的高效实用技术模式。
⑶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指导、资金投入和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
积极鼓励社会各方面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以市场为基础、政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广泛参与的长效机制。
(三)发展目标
建设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作支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发展高产、高效、低耗、无污染无公害的花果蔬菜产品。加大科技支农力度,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创建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坚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力争到2015年,以**公司余关乡大型沼气工程的综合利用为重点,在黄楝村建立用沼肥发展无公害林果示范园1个,在全县建立生态示范基地40处。通过典型带动,推动全面发展,实现全部有效利用。
四、建设内容技术措施及规划目标
(一)猪—沼—果模式:
发展现状:我县以赤眉镇油桃基地和余关乡薄壳核桃基地
为主的林果业达10余万亩,是当地老百姓增收的主导产业。同时赤眉、余关二乡镇近几年来沼气建设迅猛发展,沼液沼渣随意排放问题也十分突出,用沼肥发展无公害果品,是解决污染实现农民增收的最佳途径,也是当务之急。
技术措施:对于盛果期的油桃树每年10——11月份,结合秋施基肥,用沼肥配合复合肥,每株沟施沼肥30公斤,每亩1500公斤;3月上旬结合追施促花肥,每株沟施15公斤;4月份结合追施膨果肥每株沟施15公斤。对于薄壳核桃幼树,移栽时每株穴施15公斤。
规划目标:2011年示范推广2000亩;2012年示范推广
3000亩;2013年示范推广4000亩;2014年示范推广6000亩;2015年示范推广8000亩。
(二)猪—沼—瓜(菜)模式
发展现状:我县灌涨镇、大桥乡群众有种植瓜菜的习惯,
发展瓜菜面积达1万余亩。随着近几年来沼气的发展,沼肥在瓜菜上得到了应用,但应用面积较少,应用技术不成熟。
技术措施:结合群众对瓜菜浇水追肥的同时,随水追施沼
肥,每亩每次1000公斤,每隔10天1次,连追3次。
规划目标:2011年示范推广1000亩;2012年示范推广
2000亩;2013年示范推广3000亩;2014年示范推广4000亩;2015年示范推广5000亩。
(三)浸种和叶面喷施模式
发展现状:随着沼气的全面建设,近几年来,灌涨、湍东
等乡镇在小麦、水稻上进行了浸种及叶面喷施试验,平均增收8—15%,但推广面积不大,应用技术待进一步完善。
技术措施:小麦沼液浸种适宜于土壤墒情较好时应用。在
播种前一天,将晒干的麦种装袋,在出料间中部的沼液中浸12小时,而后用清水洗净,表面凉干后即可播种。
沼液叶面喷施,沼液应选用正常产气3个月以上的沼气池,喷前用砂布对沼液过滤,除去杂质,一般每份沼液加清水1份,于作物的花期、孕穗期、灌浆期或果实膨大期喷施,效果最好。每亩每次40公斤。
规划目标:2011年示范推广3000亩;2012年示范推广
5000亩;2013年示范推广8000亩;2014年示范推广10000亩;2015年示范推广20000亩。
五、组织实施计划
2011年, 猪—沼—果、猪—沼—瓜(菜)、浸种和叶面喷施等三种模式,共推广应用0.6万亩次,建立百亩示范基地3个。
2012年,猪—沼— 果、猪—沼—瓜(菜)、浸种和叶面喷施等三种模式,共推广应用1万亩次,建立百亩示范基地5个。
2013年,猪—沼— 果、猪—沼—瓜(菜)、浸种和叶面
喷施等三种模式,共推广应用1.5万亩次,建立百亩示范基地8个。 2014年,猪—沼— 果、猪—沼—瓜(菜)、浸种和叶面喷施等 三种模式,共推广应用2万亩次,建立百亩示范基地10个。
2015年, 猪—沼—果、猪—沼—瓜(菜)、浸种和叶面喷
施等三种模式,共推广应用3.3万亩次,建立百亩示范基地14个。
六、投资估算
5年规划期内,生态农业建设共投资50万元,每年10万
元。主要用于技术宣传培训、印发宣传材料、仪器设备购置、试验示范、建立生态示范基地。
2011年投资估算:培训设备(笔记本电脑、投影仪)购置费1.5万元。宣传培训费:3万元;印发材料费:1.5万元;示范基地建设费2万元;试验示范费:2万元。
2012年投资估算:宣传培训费:3万元;印发材料费:1
万元;示范基地建设费4万元;试验示范费:2万元。
2013年投资估算:宣传培训费:3万元;印发材料费:1
万元;示范基地建设费4万元;试验示范费:2万元。
2014年投资估算:宣传培训费:3万元;印发材料费:1
万元;示范基地建设费4万元;试验示范费:2万元。
2015年投资估算:宣传培训费:3万元;印发材料费:1
万元;示范基地建设费4万元;试验示范费:2万元。
七、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通过“三沼”综合利用,在果树上平均每亩可节支增效650
元,在瓜菜上每亩可节支增效1000元,叶面喷施小麦玉米上每亩可增收100元左右。2011年共推广应用6000亩次,可增收
260万元;2012年共推广应用1万亩次,可增收445万元;2013年共推广应用15000亩次,可增收640万元;2014年共推广应用20000亩次,可增收890万元;2015年共推广应用33000亩次,可增收890
万元。至2015年 全县累计推广应用8.4万亩次,可促进农户节支增收3455万元。
(二)社会效益
搞好“三沼”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农业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
率、土地利用率、土地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它又能为社会创造数量多、质量好的多种多样的农产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生态农业的发展,必将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三)生态效益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
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地区农业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可持续农业生产体系。生态农业建设是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生态农业适应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调整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并结合地区优势和产业特点,确定农业发展主导
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同时,通过生物链加环和产业链延长,形成了以种植业———养殖业———沼气———种植业的良性循环模式。搞好“三沼”综合利用,建设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退化的有效途径,从根本上解决了沼液沼渣所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
八、保障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沼气综合利用效益的认识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推进沼气综合利用作为增加农
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和保护环境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大宣传普及力度,广泛宣传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有关政策及知识,让农民群众真正知其理,晓其义,明其利,提高对沼沼液沼渣是资源、是效益,随意排放就是浪费资源、减少收益的认识,全力营造综合利用的良好氛围。
(二)制定优惠政策,加大综合利用扶持力度
地方各级政府要强化政策扶持,对从事与沼气相关联产业
的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和个人,在税收、用电、用水及金融信贷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享受有关政策优惠;对以利用沼液沼肥发展种养业的单位和大户,优先给予项目资金扶持,使用沼肥建立优质农产品
基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优先组织基地和产品申报与认定认证等。
(三)强化技术服务,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推广
推进沼气综合利用,重点要解决好沼液沼渣利用中的技术
问题,加快新技术推广普及。重点推广沼液浸种、叶面追施、生产有机肥等综合利用技术,用技术扶持农户和企业,用效益吸引群众,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加大综合利用技术培训推广力度,把综合利用实用技术作为农民培训的重要内容,提高技术入户率。
(四)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
制
为确保全县综合利用目标如期实现,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强化责任考核,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县乡都要成立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综合利用工作的组织领导。发改委要负责综合利用项目申报立项;农业、农机等部门负责综合利用培训督查,积极争取上级对口部门项目扶持;财政、税务、环保、科技等部门抓紧制定综合利用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