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的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生态环境状况

**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西沿,引丹工程上游,辖1 6个乡镇,289个行政村,总人口63万人,总农户数1 3万户,其中农村人口5 7万人,土地总面积23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 1万亩,林地面积148万亩,经济林地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7%,是一个以林牧为主的山区农业县。**县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光热充足,雨水充沛,全县水资源总量6.8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26亿立方米,地下水O.63亿立方米;另有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46座,年降水量798毫米。农业生产以种植业、牧业和林业为主,常年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小辣椒、红薯等,畜牧养殖业以猪、牛、羊、鸡为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依据山区资源优势,大幅度调整农业

产业结构,使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以经济林、养殖业为主的优势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确立了主导地位,以****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了我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为此,县委、县政府狠抓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条件,围绕生

态农业建设,积极实施了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工程建设项目,同时示范推广了“猪一沼一菜(果、粮等)”多种生态农业模式,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综合效益,实现畜禽粪便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有力

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目前全县累计完成户用8立方沼气

3.6万户,50—300立方中型沼气工程36处,300立方以上大型沼气工程23处。

(二)生态农业建设现状

近年来,围绕生态农业建设,我们主要推广应用了以下六

种沼气实用模式。

一是“猪—沼—发电—种植”循环经济模式。我县是全省

的养殖大县,大型养殖场较多,以前均没有粪污处理设施,造成环境污染严重,与周边群众关系恶化。不仅影响到养殖业的发展,而且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县**公司是一家大型现代化养猪企业,近几年来利用亚行贷款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等项目,共建设了

600——3300立方的大型沼气工程21处。公司目前用沼气发电,年发电量达380万度,不仅可以照明、猪舍取暖、沼气火枪消毒,而且可以满足动力用电。仅此一项,年可节支电费230万元。用沼液冲刷猪舍,不仅节水,而且可减少消毒液用药次数,此项年可节支100万元。用沼液喂猪,每年可节粮300万公斤。同时沼液每年可灌溉农田和果园1500余亩,每年为农民节支化肥投资达200万元以上。在**公司的带动下,全县养殖企业建成大中型沼气 工程59 处,大力推广“猪

—沼—发电—种植”模式,走出了一条良性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二是“猪—沼—果”模式。我县赤眉镇栽植油桃3万亩。

该镇围绕无公害油桃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沼肥科学施用技术。每年10——11月份,组织邵家岭、杨店、陈湾等乡村的果农到果园开沟,沼肥配合复合肥,顺沟施用,施后覆土,抓好秋施基肥这一关键环节。第二年春天,桃芽萌动前,结合群众追施促花肥的习惯,以及4——5月份追施膨果肥的习惯,动员群众搞好沼肥利用。邵家岭村罗沟组油桃种植户有50余户,林果业初具规模。从2008年开始全部应用沼肥,每年节省肥料成本近万元,同时采用沼液喷施叶面,增强了果树对病虫害的抗性,每年减少用药次数1/3,节省农药成本3000元。果园施用沼肥后,果品外观色泽好,口感好,增产10%。同时因沼液无污染、无残毒,无抗药性,减少了农药化肥的用量,提高了果实的品质和商品率,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取得了“四省(省煤、省电、省劳、省钱)、三增(增肥、增效、增产)、两减少(病虫害减少、水肥流失减少)、一净化(净化环境)”的综合效益。通过典型带动,目前沼肥在林果上的应用技术,已在赤眉镇全面推广开。该镇已被认定为无公害油桃生产基地。

三是“猪—沼—瓜”模式。为充分利用**公司的沼肥发展当地特色西瓜种植,县能源环保站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宣传发动,推广沼肥综合利用技术,示范面积达120亩。据瓜农反映,追施沼肥的西瓜,不仅瓜秧长势旺,瓜个膨大快,而且西

瓜抗病、增产、甜度高、品质好,平均亩增产达15%以上,每公斤多卖0.2元,亩增效益在1000元左右。瓜农齐国敏去年种植西瓜金花2号4亩,结合浇水追施沼肥3次,平均亩产达2700公斤,与只浇清水的亩产2250公斤相比,亩增产450公斤,增产20%,仅此一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就使该农户多收4000多元。为此,齐国敏感叹地说:“西瓜地里上沼肥,效果好于上化肥”。

四是“猪—沼—浸种和叶面喷施”模式。一时在小麦上进

行了沼液浸种和沼液叶面喷施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推广面积达 1万余亩,涉及大桥、湍东、灌涨、王店、赵店、马山等6个乡镇,经麦收后测产,示范田千粒重平均增加1.6克,亩增产8——11%。二是在水稻上进行了沼液浸种和喷施技术推广,示范面积1000亩,涉及赤眉、七里坪、马山等3个乡镇,示范田平均亩增产达8.5%。2010年在番茄、茄子、黄瓜等蔬菜上进行了沼液叶面喷施技术的示范推广,平均亩增产均在10%以上。

五是“猪—沼—浇”模式。沼液作为一种富含易于作物吸

收的氮、磷、钾等元素的无公害、优质有机速效肥料,能够节肥、节药,抗旱保苗,减轻污染。为此,我们在干旱季节对小麦、玉米等作物进行灌溉。尤其是面对去冬今春的严重干旱,我们在灌涨镇岗头村,利用**养猪场大型沼气池产生的沼液,经过稀释后,对麦田进行灌溉,面积达1000余亩。不仅有效解决了旱情,而且为小麦补充了营养,促

进小麦健壮生长,同时还有效解决了**公司沼液的排放问题,使得到综合利用。据调查:

沼液浇灌麦田比清水浇灌麦田次生根增1.3条、群体增7.6万、株高增1.6厘米、有机质增0.3%。

六是“猪—沼—有机肥”模式。今年**公司投资4500万元,年产10万吨有机肥的有机肥厂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10月份可开工生产。有机肥厂的建设,可有效处理100万头猪一年所产生的粪便,对于培肥地力,建设生态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规划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

(一)必要性

生态农业是农业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发展生态农业,进

一步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既是保证农业持续、稳妥、健康发展和保证我国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2010年国家远景目标纲要再一次强调“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在2010年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作了整体部署,确定农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增加农业投入,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口资源、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调共进,形成良性循环,建设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探索热潮。从单纯的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追求产量的增长转向追求综合效益的提高。全球的农产品消费市场普遍关注安全性,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有机食品为特征的现代生态农业应运而生,未来人们对绿色无公害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食品安全问题却成了我国农产品的“瓶颈”,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无公害绿色食品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立科学的农业生态模式,选择科技

含量高的优良品种,生产无公害的粮食、果蔬、畜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已成当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基础上达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选择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农民素质较高,有一定畜禽养殖基础,交通便利的地区,搞好“三沼”综合利用,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是符合我国农业产业政策的。

**县是一个旅游城市,历史人文景观和美丽的山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随着假日的增多,市区居民的休闲旅游的兴趣越来越浓。崇尚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农家乐假日休闲旅游,农村现代农业生态模式的建立,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把生态农业区的建设与生态旅游建设统一起来,提高产业的关联度,带动其它产业的共同发展,不但为**县提供了新的旅游项目,而且宣传了生态农业科普知识,增加了经济效益,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采用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加大科技兴农力度,

调整和优化村经济结构,进行山水农业综合开发,通过“三沼”综合利用,建立示范基地,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

联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与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从而起到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经营模式、消费方式和直接参与等方面的示范样板基地的作用,带动全县农村运用高新生物技术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和无污染的生态新路子,实现从农业资源型开发向农业科技型开发转变,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有利条件

1、有成功的典型经验

为搞好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我们首先是大力培育综合利

用示范户。选择积极性高、建池条件好、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的农户进行扶持引导,把示范点办在广大群众的身边,让广大群众深刻体会新型沼气节支增收的直接效益。其次是大力培育综合利用示范村。我们先后在赤眉邵家岭村、杨店村、陈湾村,以及灌涨镇杨洼村产业发展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村班子战斗力强、经济基础好的行政村作为全县发展示范村,在资金和技术投入上给予重点扶持,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建设模式,高标准进行建设了4个用沼肥生产油桃、黑李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的典型带动,推动了沼肥在林果业上的广泛应用。我们选择了群众积极性较高的大桥乡大桥村、灌涨

镇岗头村作为沼液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在大桥村主要示范推广了小麦沼液浸种及叶面追肥技术;在岗头村主

要示范推广了西瓜沼液浸种以及叶面追肥技术。通过示范户、示范村的典型带动,有效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综合利用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

2、有健全的服务机构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沼气综合利用工作,一是加强领导。

成立了以县长 为组长的沼气建设领导小组,完善了各乡(镇)、村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乡、村两级沼气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助抓,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二是明确责任。县政府把农村沼气综合利用纳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将任务目标进行了层层分解,建立了县、乡、村相关领导个个有责任,人人有任务的工作机制。三是加大投入。为搞好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工作,列出专项资金5万元,专门用于宣传培训以及支持工作队进行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工作。四是建立机构。成立了利用亚行贷款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办和沼气服务中心,抽调3名农艺师及3名助师,成立了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服务工作队。工作队职责就是搞好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各乡镇沼气办主任为成员,负责协调搞好本乡镇试验、示范沼气综合利用的推广工作,完善了县、乡村、组四级服务网络,为沼气综合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3、有较强的宣传能力

沼气综合利用的好坏,取决于干部群众的认识程度。为搞

好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我们一是电视宣传。在县电视台设置专栏,自拍自制节目,大力宣传沼气、沼肥、沼液的综合利用技术;二是发放资料。印发沼气、沼液、沼肥综合利用技术明白卡,免费发送到建沼户手中。三是专题培训。县农业局能源站等单位结合科技下乡和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成立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服务队深入各乡村,累计开展各种培训达200余场次,受训群众达1万余人次。四是以身说法。如灌涨镇岗头村的刘文中,依靠“养猪-沼气-种西瓜”模式致了富发了家,并带动了沼气在全村和周边村的推广。通过组织这些沼气典型示范户“以身说法”,使干部群众认识到“一个沼气池就是一个煤气罐、一个有机肥料厂、一个垃圾处理站、一棵摇钱树”,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有一支高素质的推广队伍

2006年以来,在中央、省、市有关部门支持下,**县实施了大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全县农村户用沼气池已发展到36000余座。大中型沼气工程59处,农村沼气服务网点55个,共培训持证沼气技能工243人。由于建设质量高,使用效果好,全县干部群众对沼气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很高,发展沼气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县委、县政府决定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更快更好地发展农村沼气。

**县能源站现有职工10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人,初级专业人员3人,其他3人。全县能从事

沼气建设的技工达到300余人。广大干部群众有较强的生态环保意识,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的生态建设资金投入机制,是首批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并评为先进单位。自2006年始,连续5年被市政府评为沼气建设目标管理一等奖。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依靠政策引导、项目带动和市场拉动,以沼液沼渣综合利用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前瞻性、全局性谋划沼气多途径、多层次综合利用。

(二)基本原则

⑴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我县沼气发展情况及当地作物种植结构,合理选择适宜的综合利用技术进行推广应用,依靠科技,强化支撑,加强技术集成配套,建立不同类型地区综合利用的技术模式,逐步提高综合利用的效益。

⑵示范引路、全面推广的原则。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示范户,典型引路,引导农民自行开展沼气综合利用。总结完善现有技术的同时,引

进示范国内外先进成熟的新技术,形成适合当地普及应用的高效实用技术模式。

⑶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指导、资金投入和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

积极鼓励社会各方面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以市场为基础、政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广泛参与的长效机制。

(三)发展目标

建设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作支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发展高产、高效、低耗、无污染无公害的花果蔬菜产品。加大科技支农力度,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创建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坚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力争到2015年,以**公司余关乡大型沼气工程的综合利用为重点,在黄楝村建立用沼肥发展无公害林果示范园1个,在全县建立生态示范基地40处。通过典型带动,推动全面发展,实现全部有效利用。

四、建设内容技术措施及规划目标

(一)猪—沼—果模式:

发展现状:我县以赤眉镇油桃基地和余关乡薄壳核桃基地

为主的林果业达10余万亩,是当地老百姓增收的主导产业。同时赤眉、余关二乡镇近几年来沼气建设迅猛发展,沼液沼渣随意排放问题也十分突出,用沼肥发展无公害果品,是解决污染实现农民增收的最佳途径,也是当务之急。

技术措施:对于盛果期的油桃树每年10——11月份,结合秋施基肥,用沼肥配合复合肥,每株沟施沼肥30公斤,每亩1500公斤;3月上旬结合追施促花肥,每株沟施15公斤;4月份结合追施膨果肥每株沟施15公斤。对于薄壳核桃幼树,移栽时每株穴施15公斤。

规划目标:2011年示范推广2000亩;2012年示范推广

3000亩;2013年示范推广4000亩;2014年示范推广6000亩;2015年示范推广8000亩。

(二)猪—沼—瓜(菜)模式

发展现状:我县灌涨镇、大桥乡群众有种植瓜菜的习惯,

发展瓜菜面积达1万余亩。随着近几年来沼气的发展,沼肥在瓜菜上得到了应用,但应用面积较少,应用技术不成熟。

技术措施:结合群众对瓜菜浇水追肥的同时,随水追施沼

肥,每亩每次1000公斤,每隔10天1次,连追3次。

规划目标:2011年示范推广1000亩;2012年示范推广

2000亩;2013年示范推广3000亩;2014年示范推广4000亩;2015年示范推广5000亩。

(三)浸种和叶面喷施模式

发展现状:随着沼气的全面建设,近几年来,灌涨、湍东

等乡镇在小麦、水稻上进行了浸种及叶面喷施试验,平均增收8—15%,但推广面积不大,应用技术待进一步完善。

技术措施:小麦沼液浸种适宜于土壤墒情较好时应用。在

播种前一天,将晒干的麦种装袋,在出料间中部的沼液中浸12小时,而后用清水洗净,表面凉干后即可播种。

沼液叶面喷施,沼液应选用正常产气3个月以上的沼气池,喷前用砂布对沼液过滤,除去杂质,一般每份沼液加清水1份,于作物的花期、孕穗期、灌浆期或果实膨大期喷施,效果最好。每亩每次40公斤。

规划目标:2011年示范推广3000亩;2012年示范推广

5000亩;2013年示范推广8000亩;2014年示范推广10000亩;2015年示范推广20000亩。

五、组织实施计划

2011年, 猪—沼—果、猪—沼—瓜(菜)、浸种和叶面喷施等三种模式,共推广应用0.6万亩次,建立百亩示范基地3个。

2012年,猪—沼— 果、猪—沼—瓜(菜)、浸种和叶面喷施等三种模式,共推广应用1万亩次,建立百亩示范基地5个。

2013年,猪—沼— 果、猪—沼—瓜(菜)、浸种和叶面

喷施等三种模式,共推广应用1.5万亩次,建立百亩示范基地8个。 2014年,猪—沼— 果、猪—沼—瓜(菜)、浸种和叶面喷施等 三种模式,共推广应用2万亩次,建立百亩示范基地10个。

2015年, 猪—沼—果、猪—沼—瓜(菜)、浸种和叶面喷

施等三种模式,共推广应用3.3万亩次,建立百亩示范基地14个。

六、投资估算

5年规划期内,生态农业建设共投资50万元,每年10万

元。主要用于技术宣传培训、印发宣传材料、仪器设备购置、试验示范、建立生态示范基地。

2011年投资估算:培训设备(笔记本电脑、投影仪)购置费1.5万元。宣传培训费:3万元;印发材料费:1.5万元;示范基地建设费2万元;试验示范费:2万元。

2012年投资估算:宣传培训费:3万元;印发材料费:1

万元;示范基地建设费4万元;试验示范费:2万元。

2013年投资估算:宣传培训费:3万元;印发材料费:1

万元;示范基地建设费4万元;试验示范费:2万元。

2014年投资估算:宣传培训费:3万元;印发材料费:1

万元;示范基地建设费4万元;试验示范费:2万元。

2015年投资估算:宣传培训费:3万元;印发材料费:1

万元;示范基地建设费4万元;试验示范费:2万元。

七、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通过“三沼”综合利用,在果树上平均每亩可节支增效650

元,在瓜菜上每亩可节支增效1000元,叶面喷施小麦玉米上每亩可增收100元左右。2011年共推广应用6000亩次,可增收

260万元;2012年共推广应用1万亩次,可增收445万元;2013年共推广应用15000亩次,可增收640万元;2014年共推广应用20000亩次,可增收890万元;2015年共推广应用33000亩次,可增收890

万元。至2015年 全县累计推广应用8.4万亩次,可促进农户节支增收3455万元。

(二)社会效益

搞好“三沼”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农业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

率、土地利用率、土地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它又能为社会创造数量多、质量好的多种多样的农产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生态农业的发展,必将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三)生态效益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

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地区农业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可持续农业生产体系。生态农业建设是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生态农业适应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调整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并结合地区优势和产业特点,确定农业发展主导

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同时,通过生物链加环和产业链延长,形成了以种植业———养殖业———沼气———种植业的良性循环模式。搞好“三沼”综合利用,建设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退化的有效途径,从根本上解决了沼液沼渣所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

八、保障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沼气综合利用效益的认识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推进沼气综合利用作为增加农

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和保护环境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大宣传普及力度,广泛宣传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有关政策及知识,让农民群众真正知其理,晓其义,明其利,提高对沼沼液沼渣是资源、是效益,随意排放就是浪费资源、减少收益的认识,全力营造综合利用的良好氛围。

(二)制定优惠政策,加大综合利用扶持力度

地方各级政府要强化政策扶持,对从事与沼气相关联产业

的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和个人,在税收、用电、用水及金融信贷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享受有关政策优惠;对以利用沼液沼肥发展种养业的单位和大户,优先给予项目资金扶持,使用沼肥建立优质农产品

基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优先组织基地和产品申报与认定认证等。

(三)强化技术服务,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推广

推进沼气综合利用,重点要解决好沼液沼渣利用中的技术

问题,加快新技术推广普及。重点推广沼液浸种、叶面追施、生产有机肥等综合利用技术,用技术扶持农户和企业,用效益吸引群众,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加大综合利用技术培训推广力度,把综合利用实用技术作为农民培训的重要内容,提高技术入户率。

(四)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

为确保全县综合利用目标如期实现,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强化责任考核,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县乡都要成立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综合利用工作的组织领导。发改委要负责综合利用项目申报立项;农业、农机等部门负责综合利用培训督查,积极争取上级对口部门项目扶持;财政、税务、环保、科技等部门抓紧制定综合利用扶持政策。

一、基本情况

(一)生态环境状况

**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西沿,引丹工程上游,辖1 6个乡镇,289个行政村,总人口63万人,总农户数1 3万户,其中农村人口5 7万人,土地总面积23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 1万亩,林地面积148万亩,经济林地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7%,是一个以林牧为主的山区农业县。**县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光热充足,雨水充沛,全县水资源总量6.8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26亿立方米,地下水O.63亿立方米;另有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46座,年降水量798毫米。农业生产以种植业、牧业和林业为主,常年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小辣椒、红薯等,畜牧养殖业以猪、牛、羊、鸡为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依据山区资源优势,大幅度调整农业

产业结构,使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以经济林、养殖业为主的优势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确立了主导地位,以****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了我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为此,县委、县政府狠抓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条件,围绕生

态农业建设,积极实施了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工程建设项目,同时示范推广了“猪一沼一菜(果、粮等)”多种生态农业模式,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综合效益,实现畜禽粪便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有力

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目前全县累计完成户用8立方沼气

3.6万户,50—300立方中型沼气工程36处,300立方以上大型沼气工程23处。

(二)生态农业建设现状

近年来,围绕生态农业建设,我们主要推广应用了以下六

种沼气实用模式。

一是“猪—沼—发电—种植”循环经济模式。我县是全省

的养殖大县,大型养殖场较多,以前均没有粪污处理设施,造成环境污染严重,与周边群众关系恶化。不仅影响到养殖业的发展,而且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县**公司是一家大型现代化养猪企业,近几年来利用亚行贷款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等项目,共建设了

600——3300立方的大型沼气工程21处。公司目前用沼气发电,年发电量达380万度,不仅可以照明、猪舍取暖、沼气火枪消毒,而且可以满足动力用电。仅此一项,年可节支电费230万元。用沼液冲刷猪舍,不仅节水,而且可减少消毒液用药次数,此项年可节支100万元。用沼液喂猪,每年可节粮300万公斤。同时沼液每年可灌溉农田和果园1500余亩,每年为农民节支化肥投资达200万元以上。在**公司的带动下,全县养殖企业建成大中型沼气 工程59 处,大力推广“猪

—沼—发电—种植”模式,走出了一条良性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二是“猪—沼—果”模式。我县赤眉镇栽植油桃3万亩。

该镇围绕无公害油桃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沼肥科学施用技术。每年10——11月份,组织邵家岭、杨店、陈湾等乡村的果农到果园开沟,沼肥配合复合肥,顺沟施用,施后覆土,抓好秋施基肥这一关键环节。第二年春天,桃芽萌动前,结合群众追施促花肥的习惯,以及4——5月份追施膨果肥的习惯,动员群众搞好沼肥利用。邵家岭村罗沟组油桃种植户有50余户,林果业初具规模。从2008年开始全部应用沼肥,每年节省肥料成本近万元,同时采用沼液喷施叶面,增强了果树对病虫害的抗性,每年减少用药次数1/3,节省农药成本3000元。果园施用沼肥后,果品外观色泽好,口感好,增产10%。同时因沼液无污染、无残毒,无抗药性,减少了农药化肥的用量,提高了果实的品质和商品率,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取得了“四省(省煤、省电、省劳、省钱)、三增(增肥、增效、增产)、两减少(病虫害减少、水肥流失减少)、一净化(净化环境)”的综合效益。通过典型带动,目前沼肥在林果上的应用技术,已在赤眉镇全面推广开。该镇已被认定为无公害油桃生产基地。

三是“猪—沼—瓜”模式。为充分利用**公司的沼肥发展当地特色西瓜种植,县能源环保站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宣传发动,推广沼肥综合利用技术,示范面积达120亩。据瓜农反映,追施沼肥的西瓜,不仅瓜秧长势旺,瓜个膨大快,而且西

瓜抗病、增产、甜度高、品质好,平均亩增产达15%以上,每公斤多卖0.2元,亩增效益在1000元左右。瓜农齐国敏去年种植西瓜金花2号4亩,结合浇水追施沼肥3次,平均亩产达2700公斤,与只浇清水的亩产2250公斤相比,亩增产450公斤,增产20%,仅此一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就使该农户多收4000多元。为此,齐国敏感叹地说:“西瓜地里上沼肥,效果好于上化肥”。

四是“猪—沼—浸种和叶面喷施”模式。一时在小麦上进

行了沼液浸种和沼液叶面喷施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推广面积达 1万余亩,涉及大桥、湍东、灌涨、王店、赵店、马山等6个乡镇,经麦收后测产,示范田千粒重平均增加1.6克,亩增产8——11%。二是在水稻上进行了沼液浸种和喷施技术推广,示范面积1000亩,涉及赤眉、七里坪、马山等3个乡镇,示范田平均亩增产达8.5%。2010年在番茄、茄子、黄瓜等蔬菜上进行了沼液叶面喷施技术的示范推广,平均亩增产均在10%以上。

五是“猪—沼—浇”模式。沼液作为一种富含易于作物吸

收的氮、磷、钾等元素的无公害、优质有机速效肥料,能够节肥、节药,抗旱保苗,减轻污染。为此,我们在干旱季节对小麦、玉米等作物进行灌溉。尤其是面对去冬今春的严重干旱,我们在灌涨镇岗头村,利用**养猪场大型沼气池产生的沼液,经过稀释后,对麦田进行灌溉,面积达1000余亩。不仅有效解决了旱情,而且为小麦补充了营养,促

进小麦健壮生长,同时还有效解决了**公司沼液的排放问题,使得到综合利用。据调查:

沼液浇灌麦田比清水浇灌麦田次生根增1.3条、群体增7.6万、株高增1.6厘米、有机质增0.3%。

六是“猪—沼—有机肥”模式。今年**公司投资4500万元,年产10万吨有机肥的有机肥厂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10月份可开工生产。有机肥厂的建设,可有效处理100万头猪一年所产生的粪便,对于培肥地力,建设生态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规划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

(一)必要性

生态农业是农业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发展生态农业,进

一步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既是保证农业持续、稳妥、健康发展和保证我国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2010年国家远景目标纲要再一次强调“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在2010年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作了整体部署,确定农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增加农业投入,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口资源、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调共进,形成良性循环,建设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探索热潮。从单纯的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追求产量的增长转向追求综合效益的提高。全球的农产品消费市场普遍关注安全性,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有机食品为特征的现代生态农业应运而生,未来人们对绿色无公害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食品安全问题却成了我国农产品的“瓶颈”,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无公害绿色食品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立科学的农业生态模式,选择科技

含量高的优良品种,生产无公害的粮食、果蔬、畜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已成当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基础上达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选择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农民素质较高,有一定畜禽养殖基础,交通便利的地区,搞好“三沼”综合利用,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是符合我国农业产业政策的。

**县是一个旅游城市,历史人文景观和美丽的山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随着假日的增多,市区居民的休闲旅游的兴趣越来越浓。崇尚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农家乐假日休闲旅游,农村现代农业生态模式的建立,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把生态农业区的建设与生态旅游建设统一起来,提高产业的关联度,带动其它产业的共同发展,不但为**县提供了新的旅游项目,而且宣传了生态农业科普知识,增加了经济效益,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采用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加大科技兴农力度,

调整和优化村经济结构,进行山水农业综合开发,通过“三沼”综合利用,建立示范基地,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

联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与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从而起到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经营模式、消费方式和直接参与等方面的示范样板基地的作用,带动全县农村运用高新生物技术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和无污染的生态新路子,实现从农业资源型开发向农业科技型开发转变,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有利条件

1、有成功的典型经验

为搞好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我们首先是大力培育综合利

用示范户。选择积极性高、建池条件好、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的农户进行扶持引导,把示范点办在广大群众的身边,让广大群众深刻体会新型沼气节支增收的直接效益。其次是大力培育综合利用示范村。我们先后在赤眉邵家岭村、杨店村、陈湾村,以及灌涨镇杨洼村产业发展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村班子战斗力强、经济基础好的行政村作为全县发展示范村,在资金和技术投入上给予重点扶持,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建设模式,高标准进行建设了4个用沼肥生产油桃、黑李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的典型带动,推动了沼肥在林果业上的广泛应用。我们选择了群众积极性较高的大桥乡大桥村、灌涨

镇岗头村作为沼液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在大桥村主要示范推广了小麦沼液浸种及叶面追肥技术;在岗头村主

要示范推广了西瓜沼液浸种以及叶面追肥技术。通过示范户、示范村的典型带动,有效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综合利用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

2、有健全的服务机构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沼气综合利用工作,一是加强领导。

成立了以县长 为组长的沼气建设领导小组,完善了各乡(镇)、村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乡、村两级沼气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助抓,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二是明确责任。县政府把农村沼气综合利用纳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将任务目标进行了层层分解,建立了县、乡、村相关领导个个有责任,人人有任务的工作机制。三是加大投入。为搞好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工作,列出专项资金5万元,专门用于宣传培训以及支持工作队进行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工作。四是建立机构。成立了利用亚行贷款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办和沼气服务中心,抽调3名农艺师及3名助师,成立了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服务工作队。工作队职责就是搞好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各乡镇沼气办主任为成员,负责协调搞好本乡镇试验、示范沼气综合利用的推广工作,完善了县、乡村、组四级服务网络,为沼气综合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3、有较强的宣传能力

沼气综合利用的好坏,取决于干部群众的认识程度。为搞

好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我们一是电视宣传。在县电视台设置专栏,自拍自制节目,大力宣传沼气、沼肥、沼液的综合利用技术;二是发放资料。印发沼气、沼液、沼肥综合利用技术明白卡,免费发送到建沼户手中。三是专题培训。县农业局能源站等单位结合科技下乡和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成立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服务队深入各乡村,累计开展各种培训达200余场次,受训群众达1万余人次。四是以身说法。如灌涨镇岗头村的刘文中,依靠“养猪-沼气-种西瓜”模式致了富发了家,并带动了沼气在全村和周边村的推广。通过组织这些沼气典型示范户“以身说法”,使干部群众认识到“一个沼气池就是一个煤气罐、一个有机肥料厂、一个垃圾处理站、一棵摇钱树”,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有一支高素质的推广队伍

2006年以来,在中央、省、市有关部门支持下,**县实施了大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全县农村户用沼气池已发展到36000余座。大中型沼气工程59处,农村沼气服务网点55个,共培训持证沼气技能工243人。由于建设质量高,使用效果好,全县干部群众对沼气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很高,发展沼气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县委、县政府决定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更快更好地发展农村沼气。

**县能源站现有职工10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人,初级专业人员3人,其他3人。全县能从事

沼气建设的技工达到300余人。广大干部群众有较强的生态环保意识,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的生态建设资金投入机制,是首批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并评为先进单位。自2006年始,连续5年被市政府评为沼气建设目标管理一等奖。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依靠政策引导、项目带动和市场拉动,以沼液沼渣综合利用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前瞻性、全局性谋划沼气多途径、多层次综合利用。

(二)基本原则

⑴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我县沼气发展情况及当地作物种植结构,合理选择适宜的综合利用技术进行推广应用,依靠科技,强化支撑,加强技术集成配套,建立不同类型地区综合利用的技术模式,逐步提高综合利用的效益。

⑵示范引路、全面推广的原则。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示范户,典型引路,引导农民自行开展沼气综合利用。总结完善现有技术的同时,引

进示范国内外先进成熟的新技术,形成适合当地普及应用的高效实用技术模式。

⑶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指导、资金投入和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

积极鼓励社会各方面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以市场为基础、政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广泛参与的长效机制。

(三)发展目标

建设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作支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发展高产、高效、低耗、无污染无公害的花果蔬菜产品。加大科技支农力度,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创建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坚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力争到2015年,以**公司余关乡大型沼气工程的综合利用为重点,在黄楝村建立用沼肥发展无公害林果示范园1个,在全县建立生态示范基地40处。通过典型带动,推动全面发展,实现全部有效利用。

四、建设内容技术措施及规划目标

(一)猪—沼—果模式:

发展现状:我县以赤眉镇油桃基地和余关乡薄壳核桃基地

为主的林果业达10余万亩,是当地老百姓增收的主导产业。同时赤眉、余关二乡镇近几年来沼气建设迅猛发展,沼液沼渣随意排放问题也十分突出,用沼肥发展无公害果品,是解决污染实现农民增收的最佳途径,也是当务之急。

技术措施:对于盛果期的油桃树每年10——11月份,结合秋施基肥,用沼肥配合复合肥,每株沟施沼肥30公斤,每亩1500公斤;3月上旬结合追施促花肥,每株沟施15公斤;4月份结合追施膨果肥每株沟施15公斤。对于薄壳核桃幼树,移栽时每株穴施15公斤。

规划目标:2011年示范推广2000亩;2012年示范推广

3000亩;2013年示范推广4000亩;2014年示范推广6000亩;2015年示范推广8000亩。

(二)猪—沼—瓜(菜)模式

发展现状:我县灌涨镇、大桥乡群众有种植瓜菜的习惯,

发展瓜菜面积达1万余亩。随着近几年来沼气的发展,沼肥在瓜菜上得到了应用,但应用面积较少,应用技术不成熟。

技术措施:结合群众对瓜菜浇水追肥的同时,随水追施沼

肥,每亩每次1000公斤,每隔10天1次,连追3次。

规划目标:2011年示范推广1000亩;2012年示范推广

2000亩;2013年示范推广3000亩;2014年示范推广4000亩;2015年示范推广5000亩。

(三)浸种和叶面喷施模式

发展现状:随着沼气的全面建设,近几年来,灌涨、湍东

等乡镇在小麦、水稻上进行了浸种及叶面喷施试验,平均增收8—15%,但推广面积不大,应用技术待进一步完善。

技术措施:小麦沼液浸种适宜于土壤墒情较好时应用。在

播种前一天,将晒干的麦种装袋,在出料间中部的沼液中浸12小时,而后用清水洗净,表面凉干后即可播种。

沼液叶面喷施,沼液应选用正常产气3个月以上的沼气池,喷前用砂布对沼液过滤,除去杂质,一般每份沼液加清水1份,于作物的花期、孕穗期、灌浆期或果实膨大期喷施,效果最好。每亩每次40公斤。

规划目标:2011年示范推广3000亩;2012年示范推广

5000亩;2013年示范推广8000亩;2014年示范推广10000亩;2015年示范推广20000亩。

五、组织实施计划

2011年, 猪—沼—果、猪—沼—瓜(菜)、浸种和叶面喷施等三种模式,共推广应用0.6万亩次,建立百亩示范基地3个。

2012年,猪—沼— 果、猪—沼—瓜(菜)、浸种和叶面喷施等三种模式,共推广应用1万亩次,建立百亩示范基地5个。

2013年,猪—沼— 果、猪—沼—瓜(菜)、浸种和叶面

喷施等三种模式,共推广应用1.5万亩次,建立百亩示范基地8个。 2014年,猪—沼— 果、猪—沼—瓜(菜)、浸种和叶面喷施等 三种模式,共推广应用2万亩次,建立百亩示范基地10个。

2015年, 猪—沼—果、猪—沼—瓜(菜)、浸种和叶面喷

施等三种模式,共推广应用3.3万亩次,建立百亩示范基地14个。

六、投资估算

5年规划期内,生态农业建设共投资50万元,每年10万

元。主要用于技术宣传培训、印发宣传材料、仪器设备购置、试验示范、建立生态示范基地。

2011年投资估算:培训设备(笔记本电脑、投影仪)购置费1.5万元。宣传培训费:3万元;印发材料费:1.5万元;示范基地建设费2万元;试验示范费:2万元。

2012年投资估算:宣传培训费:3万元;印发材料费:1

万元;示范基地建设费4万元;试验示范费:2万元。

2013年投资估算:宣传培训费:3万元;印发材料费:1

万元;示范基地建设费4万元;试验示范费:2万元。

2014年投资估算:宣传培训费:3万元;印发材料费:1

万元;示范基地建设费4万元;试验示范费:2万元。

2015年投资估算:宣传培训费:3万元;印发材料费:1

万元;示范基地建设费4万元;试验示范费:2万元。

七、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通过“三沼”综合利用,在果树上平均每亩可节支增效650

元,在瓜菜上每亩可节支增效1000元,叶面喷施小麦玉米上每亩可增收100元左右。2011年共推广应用6000亩次,可增收

260万元;2012年共推广应用1万亩次,可增收445万元;2013年共推广应用15000亩次,可增收640万元;2014年共推广应用20000亩次,可增收890万元;2015年共推广应用33000亩次,可增收890

万元。至2015年 全县累计推广应用8.4万亩次,可促进农户节支增收3455万元。

(二)社会效益

搞好“三沼”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农业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

率、土地利用率、土地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它又能为社会创造数量多、质量好的多种多样的农产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生态农业的发展,必将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三)生态效益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

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地区农业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可持续农业生产体系。生态农业建设是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生态农业适应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调整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并结合地区优势和产业特点,确定农业发展主导

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同时,通过生物链加环和产业链延长,形成了以种植业———养殖业———沼气———种植业的良性循环模式。搞好“三沼”综合利用,建设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退化的有效途径,从根本上解决了沼液沼渣所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

八、保障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沼气综合利用效益的认识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推进沼气综合利用作为增加农

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和保护环境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大宣传普及力度,广泛宣传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有关政策及知识,让农民群众真正知其理,晓其义,明其利,提高对沼沼液沼渣是资源、是效益,随意排放就是浪费资源、减少收益的认识,全力营造综合利用的良好氛围。

(二)制定优惠政策,加大综合利用扶持力度

地方各级政府要强化政策扶持,对从事与沼气相关联产业

的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和个人,在税收、用电、用水及金融信贷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享受有关政策优惠;对以利用沼液沼肥发展种养业的单位和大户,优先给予项目资金扶持,使用沼肥建立优质农产品

基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优先组织基地和产品申报与认定认证等。

(三)强化技术服务,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推广

推进沼气综合利用,重点要解决好沼液沼渣利用中的技术

问题,加快新技术推广普及。重点推广沼液浸种、叶面追施、生产有机肥等综合利用技术,用技术扶持农户和企业,用效益吸引群众,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加大综合利用技术培训推广力度,把综合利用实用技术作为农民培训的重要内容,提高技术入户率。

(四)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

为确保全县综合利用目标如期实现,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强化责任考核,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县乡都要成立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综合利用工作的组织领导。发改委要负责综合利用项目申报立项;农业、农机等部门负责综合利用培训督查,积极争取上级对口部门项目扶持;财政、税务、环保、科技等部门抓紧制定综合利用扶持政策。


相关内容

  • 侯马市上阳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连片区发展规划
  • 侯马市上阳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连片区 发 展 规 划 第一章 绪 论 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农业是关系到"安民心.稳天下"的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呈 ...

  •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摘要: 本文结合生态学的原理.方法, 应用规划科学.系统科学的手段, 去辨识.设计和模拟人工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关系, 确定最佳生态位, 并提出人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优化方案的规划. 关键词: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1.生态城市规划基本概念 生态城市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环境规划 ...

  • 绿地系统规划
  • 华南农业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论文 <城市绿地规划>课程论文 东莞生态园规划分析 班 级: 14本科 学 号: 30号 姓 名: 胡德鹏 教 学 点: 农科 完成时间:2016年6月30日 摘要 简介 总则 城市定位.目标与策略 区位图与中心区结构图 协调区用地规划与系统图 土地利用现状 ...

  • 用景观生态设计理念规划
  •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范围很广,内容很多,如国土整治.资源开发.土地利用.生物生产.自然保护.环境治理.区域规划.城乡建设.旅游发展等领域,景观生态学都大有可为.集中而言,可以分为景观生态管理与景观生态设计两个互相联系而又各有侧重的方面. 1. 景观生态管理 景观生态管理主要体现在各种与 ...

  •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规划编制指南
  •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 创建规划编制指南 二〇一五年六月 附件 为指导和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规划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实施方案编制可参照本<指南>. 一.规划编制总体要求 (一 ...

  • 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通用)
  • 第五章 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 ..................... 2 1.国内外对可持续和生态城市的评价标准 ........................ 2 1.1 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指标概述 ........................................... ...

  •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规划建设
  • 1.引言 在农村生态环境研究领域中,人们更多地关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开发等给人们生活环境带来的直接或潜在的影响.如乡镇企业对农村空气及水质的影响,种植业生产中农药.化肥.农膜.化学制剂的投放对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村镇的区域发展规划.环境建设工程等问题. 1.1农村环境规划 农村环境规划是 ...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十八个专项规划内容提要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十八个专项规划内容提要 规划一: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规划>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规划>对规划区当前的环境状况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环境"题和今后-"段时期面临的环境保护压力.在此基础上"根据都阳湖生态经济 ...

  • 欧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案例研究
  • <2008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论文集> 欧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案例研究 吴志强 宋雯− (同济大学,上海,200092) [摘要]经历了20世纪发达国家工业社会的畸形发展之后,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成为21世纪城市规划领域发展的核心.欧洲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和实践方面走在了世界前沿.,可以 ...

  • 城市地理学论文
  • 海口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策略及其服务价值研究 摘要 生态基础设施规划策略的研究是当前城市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及其有效地利用是促进整个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海南省是我国首个提出建设生态省的省份,加之现在又处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之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