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案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3、学习课文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5、了解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

二、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分段,教学一、二两大段,背诵第1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1、4题。

三、学情分析:

因为课文写的是少年时代的事情,学生容易产生共鸣。但由于时代的原因,对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很难理解,教师要注意指导。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五、课前准备:

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幻灯片以及月夜刺猹、雪地捕鸟、分别时的动画)。 生:了解鲁迅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六、预习课文:

1、小组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七、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请大家打开书75

页,这就是鲁迅先生,他长得怎么样?齐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导语及资料袋中对鲁迅先生的介绍谈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也可以谈自己从课外书中获得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鲁迅这位大文豪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心里就忽然闪出了一幅神奇的画面。

2、展示图片,引出闰土。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课题:少年闰土)

师:“闰土”是谁,在当时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更是一对好朋友)

4、过渡: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细细地读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利用课件检查预习情况

(1)小组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检查识读,读后评议,纠正字音。(指名学生认读生字词。)

(3)多音字组词,理解难理解的词语。

(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有些词语,我们今天读来感到陌生。如“其间”──其中,“无端”──无缘无故,“素”──向来,“如许”──如此,“希奇”──稀奇,在读完课文后,集体交流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以便理解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文章的主要内容,少年闰土给自己的印象,闰土讲了许多“希奇的事”等等)

3、质疑问难,释疑存疑

(1)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或不明白的问题?先小组内交流,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情况,能解决的马上解决;需要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解决的,可暂时存疑。

三、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提问:闰土这个名字是怎样来的?指生读第3自然段。看哪位同学能解释。理解“五行”的意思。(五行:指水、金、火、木、土)

过渡语: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5、就是这样一位少年,我们初次见面的情景怎么样?闰土长什么样呢?齐读第4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引导学生清楚这是对闰土的外貌的描写)

四、学习“父亲允许闰土来管祭器”部分

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

【因为那一年作者家是大祭祀的值年,一个忙月忙不过来,所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从此他俩就认识了。】

2、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

【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和他仿佛年纪,又会装?捉小鸟雀,想和他玩,所以盼望他早点来。】

3、“仿佛”在这里当什么讲?(类似、差不多、相仿、接近)

4、谁能结合句子再给大家说说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者的父亲答应让闰土来管祭器,作者非常高兴,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年龄和他差不多,还会装?捉小鸟雀,所以盼望他早点来。)

板书: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

5、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

(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体会出闰土“健康”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7、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板书:年少健康 天真活泼

四、教学第一段画面:

师:正是这不同于我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则是看瓜刺猹的闰土。

(一)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二)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1、第一句教学:

(1)指名读第一句。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给大家。再请这些同学齐读。学生评价。学习读。

(2)教师点播: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在哪里?试想,每每回忆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3)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脑中。

2、第二句教学:

(1)刺猹──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2)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3)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其间„„”

3、指导背诵本段。

五、随文练笔,进行仿写

1、教师:写人物的文章通常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去刻画人物特点的,这样就能让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2、提问:什么是人物的外貌,让学生结合闰土外貌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3、课件出示范例,让学生自己读、说、评、议。

4、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本班一位同学的外貌。要求不写名字,只写特征。

5、写好后, 一位学生读,请其他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比一比看谁写得最像。(如果同学们能很快猜出来,就说明他写得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

六、总结

好朋友总有离别的时候,可这一别就是三十年,你们想知道三十年后鲁迅和闰土见面的情景吗?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八、板书设计

17、少年闰土

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

九、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年少健康 天真活泼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3、学习课文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5、了解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

二、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分段,教学一、二两大段,背诵第1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1、4题。

三、学情分析:

因为课文写的是少年时代的事情,学生容易产生共鸣。但由于时代的原因,对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很难理解,教师要注意指导。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五、课前准备:

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幻灯片以及月夜刺猹、雪地捕鸟、分别时的动画)。 生:了解鲁迅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六、预习课文:

1、小组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七、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请大家打开书75

页,这就是鲁迅先生,他长得怎么样?齐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导语及资料袋中对鲁迅先生的介绍谈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也可以谈自己从课外书中获得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鲁迅这位大文豪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心里就忽然闪出了一幅神奇的画面。

2、展示图片,引出闰土。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课题:少年闰土)

师:“闰土”是谁,在当时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更是一对好朋友)

4、过渡: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细细地读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利用课件检查预习情况

(1)小组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检查识读,读后评议,纠正字音。(指名学生认读生字词。)

(3)多音字组词,理解难理解的词语。

(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有些词语,我们今天读来感到陌生。如“其间”──其中,“无端”──无缘无故,“素”──向来,“如许”──如此,“希奇”──稀奇,在读完课文后,集体交流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以便理解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文章的主要内容,少年闰土给自己的印象,闰土讲了许多“希奇的事”等等)

3、质疑问难,释疑存疑

(1)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或不明白的问题?先小组内交流,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情况,能解决的马上解决;需要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解决的,可暂时存疑。

三、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提问:闰土这个名字是怎样来的?指生读第3自然段。看哪位同学能解释。理解“五行”的意思。(五行:指水、金、火、木、土)

过渡语: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5、就是这样一位少年,我们初次见面的情景怎么样?闰土长什么样呢?齐读第4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引导学生清楚这是对闰土的外貌的描写)

四、学习“父亲允许闰土来管祭器”部分

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

【因为那一年作者家是大祭祀的值年,一个忙月忙不过来,所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从此他俩就认识了。】

2、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

【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和他仿佛年纪,又会装?捉小鸟雀,想和他玩,所以盼望他早点来。】

3、“仿佛”在这里当什么讲?(类似、差不多、相仿、接近)

4、谁能结合句子再给大家说说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者的父亲答应让闰土来管祭器,作者非常高兴,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年龄和他差不多,还会装?捉小鸟雀,所以盼望他早点来。)

板书: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

5、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

(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体会出闰土“健康”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7、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板书:年少健康 天真活泼

四、教学第一段画面:

师:正是这不同于我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则是看瓜刺猹的闰土。

(一)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二)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1、第一句教学:

(1)指名读第一句。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给大家。再请这些同学齐读。学生评价。学习读。

(2)教师点播: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在哪里?试想,每每回忆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3)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脑中。

2、第二句教学:

(1)刺猹──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2)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3)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其间„„”

3、指导背诵本段。

五、随文练笔,进行仿写

1、教师:写人物的文章通常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去刻画人物特点的,这样就能让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2、提问:什么是人物的外貌,让学生结合闰土外貌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3、课件出示范例,让学生自己读、说、评、议。

4、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本班一位同学的外貌。要求不写名字,只写特征。

5、写好后, 一位学生读,请其他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比一比看谁写得最像。(如果同学们能很快猜出来,就说明他写得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

六、总结

好朋友总有离别的时候,可这一别就是三十年,你们想知道三十年后鲁迅和闰土见面的情景吗?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八、板书设计

17、少年闰土

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

九、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年少健康 天真活泼


相关内容

  •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案
  •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案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这个少年闰土,进一步来了解鲁迅对少年闰土那一份特殊的感情. 二.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6-16节,想一想:闰土向"我"讲了 ...

  • 9.[故乡]---第一课时-----教案
  • 故乡 教学目标 1·梳理情节,感悟作者的情感脉络及探究人生新路的执着理念.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其作用及描写方法. 3·掌握文中运用对比.议论的方法来突出小说主题. 4·了解旧中国农民生活悲惨的状况. 5·了解小说中议论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对鲁迅思想感情的理解. 2. 对话.外 ...

  • 少年闰土教案-1
  •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高桥小学 陈小梅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第一自然段.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 ...

  • [少年闰土]教案设计
  • 教案设计: 主备人:胡凤辉 教学内容:17.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态度目标 ) : 1.继续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 6 个生字.1 个多音字:理解 23 个词语的意思. 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 ...

  • 语文:26[少年闰土]教案(语文S版五年级下)
  • 26.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写事情,认识少年闰土的特点,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段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3.帮助学生认识"闰.胯.匾.猬.汛",会写"闰.捏 ...

  • 小学语文:[少年闰土]教案2(语文S版五年级下)
  • 教学设计1 26 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写事情,认识少年闰土的特点,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段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3.帮助学生认识"闰.胯.匾.猬.汛",会写&qu ...

  •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少年闰土]教案设计
  • 26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写事情,认识少年闰土的特点,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段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3.帮助学生认识"闰.胯.匾.猬.汛",会写"闰.捏. ...

  • [少年闰土]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

  •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表格式教案
  • 第 五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以了解鲁迅,感受鲁迅为专题编排教学每内容,教学过程中要以工具性和人文性为指导理念,组织教学. 第一篇课文是鲁迅小说<故乡>片断<少年闰土>,课文后安排"资料袋"--鲁迅生平简介:后三篇是从不同角度写鲁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