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摘要:本文介绍了什么是写作主体与客体,并论述了写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写作主体赋予写作客体以生命和灵魂,写作客体内化为作者写作的动力、动机,写作主体在写作实践活动中进行控制和调节,不断解决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关键词:写作主体 写作客体 关系

  

  文章的作者,在整个写作传播活动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称之为“主体”。写作主体是指作者自然形态、心理形态同写作的关系。

  一、客体内化为作者写作的动力、动机和写作蓝图

  写作主体观察、体验写作客体,完成写作活动,需要具有认识、理解、把握客体的基础和条件,从理论上讲,只有当生活中那些和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发生同构关系,并为创作主体的本质力量所同化而形成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才能成为写作思维产生的对象。创作主体同化客体的关键,在于主体必须有相应的素质、修养、能力。没有认识和反映生活的写作能力,创作主体既不能发现可以转化为作品的客体,也不能使这个客体的对象通过写作完美地表达出来。

  写作不仅是对作品的创作,而且也是对事物的主动认识;客体不仅是被动描述的对象,同时又是一个被认识的对象。认识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过程,主体对客体的知觉总是在现有的“心理定势”的基础上发生的。作者不是作为一般人去感知客体对象,而是自觉地、积极的,在从事写作活动主体特有的“心理定势”上去观察客体、感知客体,认识客体的。当生活的信息流向创作主体的大脑时,创作主体首先有一个选择、同化的过程,凡是和写作主体的气质、性格、情绪、情感、思想能够吻合、同构的生活信息,便被创作主体积极同化,而成为凝结了创作主体的本质力量。

  二、主体对客体加以意化的改造而成为写作的内容

  首先,思维对客体的自然形态的总体把握,对客体的本质特征的深刻理解,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因此客体的意化过程,也就是对客体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改造过程。按照一定意图的需要,意化后的客体也就进入了写作的范围。

  其次,情感的外射给客体涂抹上感情色彩,使客体感情化了,在感情的作用下,客体也便涌入写作的范围。

  再次,文化心理结构的积极作用。高层次的文化心理结构,有一种写作的使命感,乐于对客体研究,并把成果诉诸于文字符号。高层次的文化心理结构,还能够以人类的眼光、历史的眼光、文化的眼光透视客体,使客体经过“人类”、“历史”、“文化”的改造而为人们所认识。

  写作主体为写作时间活动确定方向和目标。各种各样的写作实践活动,事先都有一个总体设想,有一个“蓝图”。这个“蓝图”,是通过写作主体的构想,在观念上确定下来的,在某些情况下,它表现为文章的内容提纲或结构提纲,它体现着写作主体的“尺度”与写作客体的“尺度”在观念上的初步统一。在写作过程中,它虽然可能有所变化,但从整体上看,它像建筑师的设计图,对写作实践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和导引作用。

  写作主体赋予写作客体以生命和灵魂。写作客体在进入文章之前,它是一种自然状态的存在。如果把它原原本本的写入文章,那又有什么意义?清代学者王夫之指出:“烟云泉石,花鸟苔石,金铺锦帐,寓意则灵。”他的意思是说,像烟云泉石,花鸟苔石,金铺锦帐,这样一些写作客体,只要让它们体现人的个性因素或某种思想,他们就会飞扬灵动起来,获得生命和灵魂。由此可见,写作主体对于写作客体的价值和意义是至关重要的。

  写作主体在写作实践活动中进行控制和调节,不断解决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写作实践活动是复杂的,并且带有一定的艰苦性,写作的方向和目的确定之后,并不见得都能一帆风顺地按照预定计划进行,它往往会遇到种种困难,出现种种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写作主体要发挥其主导作用。一方面,写作主体要进行自我控制,克服自我障碍,坚定写作信心,顽强地把写作进行下去。鲁迅主张一口气写下去,然后再做补充和修改,这正是写作主体进行自我控制的一项主要内容。

  三、主体通过写作内容传情达意

  心理素质包括产生心理活动的生理机能对客体的感觉和知觉,对客体的思维和思想以及主体品格的意志和个性,这些项目的优劣,决定着传情达意的好坏;文化素质主要是指后天受教育的程度,智力的高低,文化知识的深浅,以及文化环境影响的大小,这一切都制约着情、意的表达方式;审美情趣,则是感情的愉悦表现,对客体的感情自觉投入,也是主体自由境界应达到的;所谓创作才能,就是指能力培养、能力获得、能力施展等问题。这里不可否认地存在着个人禀赋,优越的禀赋是写作创作才能的基础条件。

  在精神生产中创作主体发挥的不是个人的具体体力,也不是个人的抽象思维能力,而是由第一信号系统的情绪、情感,第二信号系统的思想、理想构成的艺术创造力。情绪、情感,使得创作对象显现了创作主体的个性感情色彩;思想、理想,使得创作对象闪烁出绚丽的人生哲理之光。写作主体创作的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就由此而生了。

  写作形式的创造、写作视野的扩展、写作手法的变换、写作内容的开掘,写作观念和方法的更新,都能够在某个方面驰骋才能。获得创造才能,主要靠后天的培养和个人的勤奋。勤奋,就是实践,在实践中才会获得并发展创造才能,使写作进入自由的佳境。

  参考文献:

  [1]何秋颖.试论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的对照关系,中国科技博览,2009/1

  [2]王君,杨品.对创作主体与生活客体关系的一种理解,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8/1

  

  作者简介:

  曹长英(1966 .7- ),吉林农安人, 吉林工商学院基础部中文教研室教师,副教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摘要:本文介绍了什么是写作主体与客体,并论述了写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写作主体赋予写作客体以生命和灵魂,写作客体内化为作者写作的动力、动机,写作主体在写作实践活动中进行控制和调节,不断解决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关键词:写作主体 写作客体 关系

  

  文章的作者,在整个写作传播活动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称之为“主体”。写作主体是指作者自然形态、心理形态同写作的关系。

  一、客体内化为作者写作的动力、动机和写作蓝图

  写作主体观察、体验写作客体,完成写作活动,需要具有认识、理解、把握客体的基础和条件,从理论上讲,只有当生活中那些和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发生同构关系,并为创作主体的本质力量所同化而形成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才能成为写作思维产生的对象。创作主体同化客体的关键,在于主体必须有相应的素质、修养、能力。没有认识和反映生活的写作能力,创作主体既不能发现可以转化为作品的客体,也不能使这个客体的对象通过写作完美地表达出来。

  写作不仅是对作品的创作,而且也是对事物的主动认识;客体不仅是被动描述的对象,同时又是一个被认识的对象。认识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过程,主体对客体的知觉总是在现有的“心理定势”的基础上发生的。作者不是作为一般人去感知客体对象,而是自觉地、积极的,在从事写作活动主体特有的“心理定势”上去观察客体、感知客体,认识客体的。当生活的信息流向创作主体的大脑时,创作主体首先有一个选择、同化的过程,凡是和写作主体的气质、性格、情绪、情感、思想能够吻合、同构的生活信息,便被创作主体积极同化,而成为凝结了创作主体的本质力量。

  二、主体对客体加以意化的改造而成为写作的内容

  首先,思维对客体的自然形态的总体把握,对客体的本质特征的深刻理解,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因此客体的意化过程,也就是对客体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改造过程。按照一定意图的需要,意化后的客体也就进入了写作的范围。

  其次,情感的外射给客体涂抹上感情色彩,使客体感情化了,在感情的作用下,客体也便涌入写作的范围。

  再次,文化心理结构的积极作用。高层次的文化心理结构,有一种写作的使命感,乐于对客体研究,并把成果诉诸于文字符号。高层次的文化心理结构,还能够以人类的眼光、历史的眼光、文化的眼光透视客体,使客体经过“人类”、“历史”、“文化”的改造而为人们所认识。

  写作主体为写作时间活动确定方向和目标。各种各样的写作实践活动,事先都有一个总体设想,有一个“蓝图”。这个“蓝图”,是通过写作主体的构想,在观念上确定下来的,在某些情况下,它表现为文章的内容提纲或结构提纲,它体现着写作主体的“尺度”与写作客体的“尺度”在观念上的初步统一。在写作过程中,它虽然可能有所变化,但从整体上看,它像建筑师的设计图,对写作实践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和导引作用。

  写作主体赋予写作客体以生命和灵魂。写作客体在进入文章之前,它是一种自然状态的存在。如果把它原原本本的写入文章,那又有什么意义?清代学者王夫之指出:“烟云泉石,花鸟苔石,金铺锦帐,寓意则灵。”他的意思是说,像烟云泉石,花鸟苔石,金铺锦帐,这样一些写作客体,只要让它们体现人的个性因素或某种思想,他们就会飞扬灵动起来,获得生命和灵魂。由此可见,写作主体对于写作客体的价值和意义是至关重要的。

  写作主体在写作实践活动中进行控制和调节,不断解决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写作实践活动是复杂的,并且带有一定的艰苦性,写作的方向和目的确定之后,并不见得都能一帆风顺地按照预定计划进行,它往往会遇到种种困难,出现种种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写作主体要发挥其主导作用。一方面,写作主体要进行自我控制,克服自我障碍,坚定写作信心,顽强地把写作进行下去。鲁迅主张一口气写下去,然后再做补充和修改,这正是写作主体进行自我控制的一项主要内容。

  三、主体通过写作内容传情达意

  心理素质包括产生心理活动的生理机能对客体的感觉和知觉,对客体的思维和思想以及主体品格的意志和个性,这些项目的优劣,决定着传情达意的好坏;文化素质主要是指后天受教育的程度,智力的高低,文化知识的深浅,以及文化环境影响的大小,这一切都制约着情、意的表达方式;审美情趣,则是感情的愉悦表现,对客体的感情自觉投入,也是主体自由境界应达到的;所谓创作才能,就是指能力培养、能力获得、能力施展等问题。这里不可否认地存在着个人禀赋,优越的禀赋是写作创作才能的基础条件。

  在精神生产中创作主体发挥的不是个人的具体体力,也不是个人的抽象思维能力,而是由第一信号系统的情绪、情感,第二信号系统的思想、理想构成的艺术创造力。情绪、情感,使得创作对象显现了创作主体的个性感情色彩;思想、理想,使得创作对象闪烁出绚丽的人生哲理之光。写作主体创作的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就由此而生了。

  写作形式的创造、写作视野的扩展、写作手法的变换、写作内容的开掘,写作观念和方法的更新,都能够在某个方面驰骋才能。获得创造才能,主要靠后天的培养和个人的勤奋。勤奋,就是实践,在实践中才会获得并发展创造才能,使写作进入自由的佳境。

  参考文献:

  [1]何秋颖.试论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的对照关系,中国科技博览,2009/1

  [2]王君,杨品.对创作主体与生活客体关系的一种理解,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8/1

  

  作者简介:

  曹长英(1966 .7- ),吉林农安人, 吉林工商学院基础部中文教研室教师,副教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相关内容

  • 大学写作课回顾与总结 期末复习
  • 写作课回顾与总结 第一讲 绪论:关于写作 一.什么是写作:就其过程而言,可以简单理解为通过记写活动来制作文字产品:从形式上看,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记写思维成果的行为活动:从本质上说,写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和表达,也是为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进行精神生产的创造性劳动过程. 现代写作特性 一:个体创造性(创 ...

  • 论公文写作主体的素质培养
  • 2007年第23期(总第75期) 职业圈ZHIYEQUAN NO.23,2007 (CumulativetyNO.75) 论公文写作主体的素质培养 陈玉闻 (怀化工业中等专科学校,湖南湘潭418000) [摘要]公文写作主体的素质是指公文写作者的一种综合能 力,包括先天物质和后天涵养,其主要构成要素 ...

  • 基础写作复习资料
  • 基础写作复习资料 1. 广义写作与狭义写作定义 2. 写作载体:写作载体是指承载文章(作品)中精神内容的外在物质形式,文章体式.表达方式和语体风格是构成写作活动的载体因素. 3.所谓"主体对象化",就是写作主体将自身置于客体之中,或把自己当作客体,用客体的规律来约束.检验自己的认 ...

  • 实用写作方法论
  • 实用写作遵循着一切文章共同的写作规律,但在采集——运思——行文——修改的基本写作过程中,也面临着与文学写作不同的内容,如动机问题、调查采集材料问题、验证并梳理材料问题、研究并处理材料问题等等。面对这些命题该如何解决,这便是本文要讨论的具体内容。 一、需要与动机的转换 写作动机是写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和动 ...

  • [基础写作]笔记摘要
  • 写作是作者用书面语言符号创制文章的一种精神劳动. 怎样理解"现代"的概念? 1.语言白话. 2.文体多元. 3.意识拓展. 4.工具多样 二.写作的特性 (一).个体创造性 体现在两方面: A :主体对客体"见人之未见": B :主体心里元素的差异和心理图式的 ...

  • 中学生作文教学
  • 中学生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但从现实情况来,注重对学生作文文本的分析指导,忽视对写作主体写作心理和写作规律的研究,是中学阶段写作训练中依然存在的倾向性问题.而且,中学生的写作意识有自身特点,最大特点就是缺乏主动性.能动性.因此,我认为,中学生作文教学不能忽视中学生特有的写作心 ...

  • 演讲稿开头语写作要求
  • 演讲稿开头的方式有许多种,但无论用何种方式开头,都要在内容上力求有新意,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形式上力求巧趣.别致.新奇,能像磁铁般吸引住听众的心.开头要避免使用谦虚过度的谦词.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一开始演讲就先说:"我水平有限,有许多不对的地方":"我没有准备好&quo ...

  • 2015年7月浙江电大[实用写作]作业满分答案
  • 2015年7月浙江电大<实用写作>作业答案一.判断题: √公文都有一定的时效,一般以成文日期为生效时间. √篇段合一式的结构就是正文的全部内容包含在一个完整的自然段内,一个段落就是一篇 实用文. √发文字号是指发文机关一年中所发不同文件的顺序编号,简称"文号". ×经 ...

  • [专题讲座]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
  •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 袁志勇(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特级教师) 小学生写作能力评价,可以分为"小学生写作能力"和"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小学生写作能力"分为"基本能力"和"特别能力"两类,所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