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点归纳

一、误差的产生及如何减小误差

(1)、量筒 (无零刻度)

①、读数时俯视体积会偏 (读数 真实值)。 ②、读数时仰视体积会偏 (2)、托盘天平

①、使用生锈的砝码会使质量偏 ②、使用磨损的砝码会使质量偏

③、天平在称量前指针偏右(左)就开始称量会使质量偏 (3)、温度计

①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如何矫正?

例题1: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够准确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4℃,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的读数为94℃,则:

a 、用该温度计去测一杯水时读数为2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b 、若用该温度计去测实际温度为30℃的水时读数为多少?

C 、该温度计哪个读数与实际温度是一致的?

②、体温计 (测量范围:35 ℃—42 ℃)

例题1:在练习使用体温计时先测得甲的体温是37.5 ℃,若没有甩过之后又用它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为36.5 ℃和38.5 ℃,那么在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该体温计显示的读数分别是 (4)、减小误差方法:(从测量方法、测量工具考虑)

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例1:小华同学用最小刻度为 的刻度尺先后四次测得练习册的长度是18.22厘米,18.24厘米,18.25厘米,18.23厘米,则练习册的真实长度较接近

②使用更精密的仪器(最小刻度值越小越精确)

例2.量筒要做得细而高,而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 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

扩展:体温计的内径和玻璃泡的结构特点

例题3:常见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是圆形,而体温计的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如图所示。体温计做成这种形状的主要作用是

二、图像(密度、熔化、沸腾)

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晶体熔化时温度 ,但要 热。(液体沸腾时) (1)密度图像 例题1.小妍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对四种固体的密度与体积的关系作出的图像如图所示。 A. 质量相同时,固体 B. ρ4 ρ3 ρ2 1 C. 体积相同时,固体

扩展:

例题2.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 .ρ甲乙

B .若V 甲=V 乙,则m 甲乙 C .若m 甲=m 乙,则V 甲乙 扩展

例题3.小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绘出的图像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和液体的密度分别是

扩展

(2)熔化(沸腾)图像

例题1: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熔化图像, 由图可知: ⑴这三种物质中,_______和______可能是同种物质; ⑵_______的质量一定比________的质量大,

扩展

四、特殊测量方法总结(累积法、组合法、滚轮法、排水法。。。)

例题1:为了较准确地测出金属丝的直径,可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测量。由图可知,金属丝的直径是 。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将偏 ;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空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

例题2、上右图中哪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 例题3、有一金属块,请你测出它的密度。现提供的器材有:托盘天平(含砝码) 、溢水杯、烧杯、水、细线。 (1) 实验步骤如下:

a.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上,调节 b. 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金属块的质量记为m ;

c. 用天平测量出 用细线系好金属块放入溢水杯中,使溢出的水流入烧杯, 用天平测出________ _ ___。

(2)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是_____ ___。

例题4、小明手头上有完全相同的l 元硬币10枚,为了测出其中一枚硬币的密度,他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实验器材有空金属筒、量杯和水;主要的实验步骤如下: A .将10枚硬币全部放入水中,此时量杯中水面处刻度如上图所示; B .将10枚硬币放入金属筒中,让金属筒漂浮在量杯中,

记下此时水面处的刻度值为53mL ;

C .将空金属筒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量杯中,让其漂浮,

记下此时水面处的刻度值为22mL .

(1)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是 所以必须测出硬币的质量和体积 ①由A 和C 可知10枚硬币的体积为

②由 和 可知10枚硬币的质量相当于排开 毫升水的的质量。

合理的实验顺序是______ _ (只填字母序号) (2)由实验可知硬币的密度ρ=/m 3;

(3)实验中,欣儿运用了下列哪些实验方法(填字母序号).

A .控制变量法 B .转换法 C .类比法 D .累积法 例题5、试用一架天平找出30个零件中的一个次品(次品质量偏小),至少需要几次? (并总结规律,用x 表示零件数、n 表示次数)

三、显微镜知识点

(1)显微镜中光线的通过路径

① 光源→反光镜→ →通光孔→(载玻片)→ (凸透镜)→镜筒→目镜→实像 (2)、物像放大问题 (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① 放大的对象:放大的是所观察的物体的长和宽 即:是边长被放大的倍数,(不是指面积的放大倍数)。 ② 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如:目镜为20×;物镜为10×,则放大倍数为20×10=200倍 细胞面积的放大倍数为2002 =40000倍 (3)显微镜的使用

①使用步骤: 一定要严格按照 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距→观察 的程序进行。 ②对光步骤:

a. 转动转换器,使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 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境,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能看到白亮的视野

③用低倍镜观察的步骤:

a.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b. 转动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当看物镜镜头与标本之间,以免物镜与标本相撞)。

c. 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粗调),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 准焦螺旋(细调),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④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

a. 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移中) b. 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 (转高) c. 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调亮) d. 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调细) (4)、物像方位问题

观察者从显微镜看到的是上下颠倒、左右颠倒的象; 但观察到的物体旋转的方向与实际旋转方向相同

(5)、物像明暗问题(与光圈、反光镜、物镜有关)

① 光圈小,成像暗;光圈大,成像亮

② 用平面反光镜,成像相对暗;用凹面反光镜,成像相对亮 ③ 高倍镜下视野暗;低倍镜下视野亮

(6)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七字真言) 擦→滴→取→展(涂)→盖→染→吸 注:

(1)、镜头长度与倍数的关系。 (2)、物镜和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3)、载玻片的移动方向与图像的移动方向(偏离方向)的关系。

四、对生活中事物的估计

一个鸡蛋的质量 正常人的体温

课桌的高度 一元硬币的直径和厚度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体积) 教室内空气的质量 五、科学探究问题

(1)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练习:

1.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

A. 所有变量都相同 B.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C. 所有变量都不相同 D.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不同

2.国庆节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小雷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 交流与合作 3.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加尔卡修湖,有人拍到了一只非常罕见的粉红宽吻海豚。据悉,这是到目前为止人类首次发现的粉红色海豚。鲸类和海豚保护组织的高级生物学家里吉娜·斯尔维亚称,尽管它看起来是粉红色的,但这可能是海豚的一种白化变异,目前还不清楚它所遗传的是何种白化病。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 .提出问题 B .建立假设 C .收集证据,检验假设 D .作出结论 4.小明在春天买了5盆同样大小的同种植物,每

天向花盆内浇同样量的水和液体肥料,不久植物开

始发芽。为了研究植物生长与水和肥料间的关系,

对5盆花作了如表所示的处理,然后观察植物的变

化。如果要证明“过多施肥会引起植物枯萎”,可

以比较花盆 ( )

A .1与2 B .2与3

与4 D .4与5

5.为了研究铝对鱼类的毒性及解毒方法,有人设计了以下5组实验:第①组将鱼放在正常的池水中,其余四组分别将鱼放在含铝的池水中,其中在②③④组中分别加入从不同树叶中提取出的汁液。定时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依据图示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第6题)

A .叶的汁液加速了鱼的死亡

B .三种叶的汁液对鱼都有毒性,且不同的汁液的毒性不同 C .三种叶的汁液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铝对鱼类的毒害 D .松的汁液解毒效果最好

6.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花,有人认为

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发现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

A .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B .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设相符 C .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设相符 D .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7.我们常常见到,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蚂蚁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小敏猜想:

A. 可能蚂蚁有特殊的认方向的本领; B. 可能蚂蚁会在路上留下气味作标记; 你的猜想是:可能是依靠辨认路上的物体。

小敏用大纸板箱饲养了一窝蚂蚁,并且经常旋转纸板箱。一段时间后,在离饲养箱(蚁穴) 稍远些的地方放置一些食物,蚁群中派出的其中几只侦察蚁,发现了这些食物,于是回去后,大批工蚁就出来搬运食物了。小敏在侦察蚁返巢的路上事先放好一张张的纸片(如图甲) ,让它们从上面爬过。待大批工蚁出洞时,取走了中间的一些纸片。

(第8题)

(1)如果大批蚂蚁不能方便地到达食物处,猜想__成立。

(2)如果蚂蚁是靠留下气味作标记,则当工蚁出洞时,小敏把纸片排成如图乙的形状,蚂蚁的行为是 。

(3)小敏用自己饲养的蚂蚁,而不是去寻找现成的蚂蚁窝观察,其原因是 。 8.在探究光照强弱对某种鸟鸣叫次数的影响活动中,下列设计不符合研究要求的是( ) ...A .记录同一地点不同季节该种鸟的鸣叫次数

B .记录一天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该种鸟的鸣叫次数 C .记录繁殖季节该种鸟雌鸟和雄鸟的鸣叫次数 D .记录同一时间不同天气该种鸟的鸣叫次数 11.学校环保兴趣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 (一) 查阅资料

资料一: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会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二: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方面有显著功效。

结合上述有关内容,请完善下列探究活动:

(1)表中B 、D 两组对照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为探究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则应选择 进行对照实验。

(3)该实验设计中明显的不足之处是。 9.蚊子的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它们的生活是否需要空气呢?我们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试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实验设计:

(第23题)

①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放入

清水;

②如上图,取20只孑孓放入甲烧杯中,并用一细铁丝网罩住,另取__ __只孑孓放入乙烧杯中;甲烧杯放入20只孑孓而非一只是为了 ;

③将甲、乙两烧杯放在适合孑孓生活的同一环境中; ④观察甲、乙两烧杯中孑孓的生活情况;

⑤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两个烧杯中,__ __烧杯是对照组。 (4)实验结果:甲烧杯中的孑孓死亡,乙烧杯中的孑孓正常。 (5)得出结论:

10. 小华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如琴弦的粗细、长短、材料等。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的讨论,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 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 有关。

(1)C 组最低。小华比较A 、B 、C 三组琴弦发现,它们的材料和长度都相同,只有 不同,由此得出A 、B 、C 三组实验结果可以验证猜想 (填“一”“二”或“三”) 。

(2)请你参考小华的分析过程判断,A 、D 、F 三组的测量结果能用来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 的关系。

六、有关密度的计算以及物态变化知识

例题1、90克冰熔化成水,求水的质量和体积?(冰的密度为900千克/米3)

2.(杭州-35) 小张将一瓶矿泉水在冰箱中放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上出现小水珠。 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于是他与小吴一起对此现象进行研究,但观点不一致。小张认为这是矿泉水瓶内的水往外渗透后,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而小吴则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俩的结论是否正确。

3.(嘉兴-37) 十字路口红绿灯设置的时间长短中包含着许多科学道理。

汽车遇红灯在路口等待时,通常是不熄火的,这不但会白白消耗能源,同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有研究显示,汽车不熄火等候10秒钟,约需消耗汽油11毫升。若在路口等候30秒,消耗的汽油质量约为多少克?(ρ汽油=0.8×103kg/m3)

一、误差的产生及如何减小误差

(1)、量筒 (无零刻度)

①、读数时俯视体积会偏 (读数 真实值)。 ②、读数时仰视体积会偏 (2)、托盘天平

①、使用生锈的砝码会使质量偏 ②、使用磨损的砝码会使质量偏

③、天平在称量前指针偏右(左)就开始称量会使质量偏 (3)、温度计

①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如何矫正?

例题1: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够准确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4℃,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的读数为94℃,则:

a 、用该温度计去测一杯水时读数为2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b 、若用该温度计去测实际温度为30℃的水时读数为多少?

C 、该温度计哪个读数与实际温度是一致的?

②、体温计 (测量范围:35 ℃—42 ℃)

例题1:在练习使用体温计时先测得甲的体温是37.5 ℃,若没有甩过之后又用它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为36.5 ℃和38.5 ℃,那么在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该体温计显示的读数分别是 (4)、减小误差方法:(从测量方法、测量工具考虑)

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例1:小华同学用最小刻度为 的刻度尺先后四次测得练习册的长度是18.22厘米,18.24厘米,18.25厘米,18.23厘米,则练习册的真实长度较接近

②使用更精密的仪器(最小刻度值越小越精确)

例2.量筒要做得细而高,而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 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

扩展:体温计的内径和玻璃泡的结构特点

例题3:常见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是圆形,而体温计的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如图所示。体温计做成这种形状的主要作用是

二、图像(密度、熔化、沸腾)

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晶体熔化时温度 ,但要 热。(液体沸腾时) (1)密度图像 例题1.小妍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对四种固体的密度与体积的关系作出的图像如图所示。 A. 质量相同时,固体 B. ρ4 ρ3 ρ2 1 C. 体积相同时,固体

扩展:

例题2.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 .ρ甲乙

B .若V 甲=V 乙,则m 甲乙 C .若m 甲=m 乙,则V 甲乙 扩展

例题3.小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绘出的图像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和液体的密度分别是

扩展

(2)熔化(沸腾)图像

例题1: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熔化图像, 由图可知: ⑴这三种物质中,_______和______可能是同种物质; ⑵_______的质量一定比________的质量大,

扩展

四、特殊测量方法总结(累积法、组合法、滚轮法、排水法。。。)

例题1:为了较准确地测出金属丝的直径,可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测量。由图可知,金属丝的直径是 。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将偏 ;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空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

例题2、上右图中哪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 例题3、有一金属块,请你测出它的密度。现提供的器材有:托盘天平(含砝码) 、溢水杯、烧杯、水、细线。 (1) 实验步骤如下:

a.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上,调节 b. 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金属块的质量记为m ;

c. 用天平测量出 用细线系好金属块放入溢水杯中,使溢出的水流入烧杯, 用天平测出________ _ ___。

(2)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是_____ ___。

例题4、小明手头上有完全相同的l 元硬币10枚,为了测出其中一枚硬币的密度,他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实验器材有空金属筒、量杯和水;主要的实验步骤如下: A .将10枚硬币全部放入水中,此时量杯中水面处刻度如上图所示; B .将10枚硬币放入金属筒中,让金属筒漂浮在量杯中,

记下此时水面处的刻度值为53mL ;

C .将空金属筒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量杯中,让其漂浮,

记下此时水面处的刻度值为22mL .

(1)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是 所以必须测出硬币的质量和体积 ①由A 和C 可知10枚硬币的体积为

②由 和 可知10枚硬币的质量相当于排开 毫升水的的质量。

合理的实验顺序是______ _ (只填字母序号) (2)由实验可知硬币的密度ρ=/m 3;

(3)实验中,欣儿运用了下列哪些实验方法(填字母序号).

A .控制变量法 B .转换法 C .类比法 D .累积法 例题5、试用一架天平找出30个零件中的一个次品(次品质量偏小),至少需要几次? (并总结规律,用x 表示零件数、n 表示次数)

三、显微镜知识点

(1)显微镜中光线的通过路径

① 光源→反光镜→ →通光孔→(载玻片)→ (凸透镜)→镜筒→目镜→实像 (2)、物像放大问题 (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① 放大的对象:放大的是所观察的物体的长和宽 即:是边长被放大的倍数,(不是指面积的放大倍数)。 ② 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如:目镜为20×;物镜为10×,则放大倍数为20×10=200倍 细胞面积的放大倍数为2002 =40000倍 (3)显微镜的使用

①使用步骤: 一定要严格按照 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距→观察 的程序进行。 ②对光步骤:

a. 转动转换器,使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 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境,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能看到白亮的视野

③用低倍镜观察的步骤:

a.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b. 转动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当看物镜镜头与标本之间,以免物镜与标本相撞)。

c. 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粗调),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 准焦螺旋(细调),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④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

a. 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移中) b. 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 (转高) c. 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调亮) d. 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调细) (4)、物像方位问题

观察者从显微镜看到的是上下颠倒、左右颠倒的象; 但观察到的物体旋转的方向与实际旋转方向相同

(5)、物像明暗问题(与光圈、反光镜、物镜有关)

① 光圈小,成像暗;光圈大,成像亮

② 用平面反光镜,成像相对暗;用凹面反光镜,成像相对亮 ③ 高倍镜下视野暗;低倍镜下视野亮

(6)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七字真言) 擦→滴→取→展(涂)→盖→染→吸 注:

(1)、镜头长度与倍数的关系。 (2)、物镜和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3)、载玻片的移动方向与图像的移动方向(偏离方向)的关系。

四、对生活中事物的估计

一个鸡蛋的质量 正常人的体温

课桌的高度 一元硬币的直径和厚度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体积) 教室内空气的质量 五、科学探究问题

(1)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练习:

1.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

A. 所有变量都相同 B.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C. 所有变量都不相同 D.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不同

2.国庆节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小雷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 交流与合作 3.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加尔卡修湖,有人拍到了一只非常罕见的粉红宽吻海豚。据悉,这是到目前为止人类首次发现的粉红色海豚。鲸类和海豚保护组织的高级生物学家里吉娜·斯尔维亚称,尽管它看起来是粉红色的,但这可能是海豚的一种白化变异,目前还不清楚它所遗传的是何种白化病。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 .提出问题 B .建立假设 C .收集证据,检验假设 D .作出结论 4.小明在春天买了5盆同样大小的同种植物,每

天向花盆内浇同样量的水和液体肥料,不久植物开

始发芽。为了研究植物生长与水和肥料间的关系,

对5盆花作了如表所示的处理,然后观察植物的变

化。如果要证明“过多施肥会引起植物枯萎”,可

以比较花盆 ( )

A .1与2 B .2与3

与4 D .4与5

5.为了研究铝对鱼类的毒性及解毒方法,有人设计了以下5组实验:第①组将鱼放在正常的池水中,其余四组分别将鱼放在含铝的池水中,其中在②③④组中分别加入从不同树叶中提取出的汁液。定时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依据图示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第6题)

A .叶的汁液加速了鱼的死亡

B .三种叶的汁液对鱼都有毒性,且不同的汁液的毒性不同 C .三种叶的汁液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铝对鱼类的毒害 D .松的汁液解毒效果最好

6.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花,有人认为

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发现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

A .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B .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设相符 C .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设相符 D .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7.我们常常见到,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蚂蚁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小敏猜想:

A. 可能蚂蚁有特殊的认方向的本领; B. 可能蚂蚁会在路上留下气味作标记; 你的猜想是:可能是依靠辨认路上的物体。

小敏用大纸板箱饲养了一窝蚂蚁,并且经常旋转纸板箱。一段时间后,在离饲养箱(蚁穴) 稍远些的地方放置一些食物,蚁群中派出的其中几只侦察蚁,发现了这些食物,于是回去后,大批工蚁就出来搬运食物了。小敏在侦察蚁返巢的路上事先放好一张张的纸片(如图甲) ,让它们从上面爬过。待大批工蚁出洞时,取走了中间的一些纸片。

(第8题)

(1)如果大批蚂蚁不能方便地到达食物处,猜想__成立。

(2)如果蚂蚁是靠留下气味作标记,则当工蚁出洞时,小敏把纸片排成如图乙的形状,蚂蚁的行为是 。

(3)小敏用自己饲养的蚂蚁,而不是去寻找现成的蚂蚁窝观察,其原因是 。 8.在探究光照强弱对某种鸟鸣叫次数的影响活动中,下列设计不符合研究要求的是( ) ...A .记录同一地点不同季节该种鸟的鸣叫次数

B .记录一天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该种鸟的鸣叫次数 C .记录繁殖季节该种鸟雌鸟和雄鸟的鸣叫次数 D .记录同一时间不同天气该种鸟的鸣叫次数 11.学校环保兴趣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 (一) 查阅资料

资料一: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会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二: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方面有显著功效。

结合上述有关内容,请完善下列探究活动:

(1)表中B 、D 两组对照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为探究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则应选择 进行对照实验。

(3)该实验设计中明显的不足之处是。 9.蚊子的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它们的生活是否需要空气呢?我们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试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实验设计:

(第23题)

①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放入

清水;

②如上图,取20只孑孓放入甲烧杯中,并用一细铁丝网罩住,另取__ __只孑孓放入乙烧杯中;甲烧杯放入20只孑孓而非一只是为了 ;

③将甲、乙两烧杯放在适合孑孓生活的同一环境中; ④观察甲、乙两烧杯中孑孓的生活情况;

⑤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两个烧杯中,__ __烧杯是对照组。 (4)实验结果:甲烧杯中的孑孓死亡,乙烧杯中的孑孓正常。 (5)得出结论:

10. 小华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如琴弦的粗细、长短、材料等。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的讨论,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 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 有关。

(1)C 组最低。小华比较A 、B 、C 三组琴弦发现,它们的材料和长度都相同,只有 不同,由此得出A 、B 、C 三组实验结果可以验证猜想 (填“一”“二”或“三”) 。

(2)请你参考小华的分析过程判断,A 、D 、F 三组的测量结果能用来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 的关系。

六、有关密度的计算以及物态变化知识

例题1、90克冰熔化成水,求水的质量和体积?(冰的密度为900千克/米3)

2.(杭州-35) 小张将一瓶矿泉水在冰箱中放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上出现小水珠。 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于是他与小吴一起对此现象进行研究,但观点不一致。小张认为这是矿泉水瓶内的水往外渗透后,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而小吴则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俩的结论是否正确。

3.(嘉兴-37) 十字路口红绿灯设置的时间长短中包含着许多科学道理。

汽车遇红灯在路口等待时,通常是不熄火的,这不但会白白消耗能源,同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有研究显示,汽车不熄火等候10秒钟,约需消耗汽油11毫升。若在路口等候30秒,消耗的汽油质量约为多少克?(ρ汽油=0.8×103kg/m3)


相关内容

  • 科学发现的逻辑(演讲稿)
  • 1归纳主义 ○ A归纳主义定义(归纳主义是一种认为科学知识通过某种归纳推论从可观察事实推导出的立场.就是从若干零散的现象中推出一个一般规律,也就是从若干特殊现象中总结出一般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 例如,我观察我周围的人,发现每个人都长着十根手指头,经过我的归纳总结,于是我就得出了这样一个一般规律:人 ...

  • 谈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 谈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作者:王卓群 来源:<学理论·下>2015年第05期 摘 要:通过论述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的主要内容,阐明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针对逻辑实证主义即归纳逻辑方面的主要观点,论证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的合理性与优点,并根据波普尔证伪主义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批评与反驳. 关键词:波普 ...

  • 浅析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 [摘要]卡尔·波普尔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批判理性主义的主要代表,他的哲学成就几乎涉及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证伪主义是波普尔哲学思想的灵魂,是建立在批判归纳主义与证实主义基础之上的,尽管波普尔证伪主义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精神,但也存在局限性. [关键词]波普尔:证伪主义:分界问题:归纳问题 中图分类 ...

  • 推理与证明教案及说明
  •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人教A 版选修2-2 合情推理(第一课时)--归纳推理 参评教师:中卫市第一中学 俞清华 教案说明 一.授课内容的数学本质与教学目标定位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它不是数学所独有的,它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时对特定对象进行反映的基本方式.思维的基本规律 ...

  • 自然辩证法重点复习题参考答案
  •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原子论的基本思想. 答:原子论最早是由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的,伊壁鸠鲁又对原子论有所发展.他们认为物质结构是不连续的,由为数极多的原子构成.原子在物理上不可分,性质相同,只在形状.大小.重量.排列.位置不同,.原子是不可毁灭的,运动时原子的本身的永恒属性. 古希腊的 ...

  • 基于逻辑方法视阈的课例分析
  • 作者:李盼盼胡志刚陈颖 化学教与学 2014年06期 新课程倡导"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1]教师在讲课中多运用典型逻辑方法进行教学,并有意识地教授学生学会运用逻辑 ...

  • 归纳型与演绎型
  • 归纳型与演绎型 Inductive vs. Deductive 一.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注重直观经验,习惯于直觉体悟,从主体意向出发对实践经验和内心体悟加以总结.归纳,成为"圣言式"或"格言体"的模糊概念与范畴,如"道".& ...

  • 浅谈归纳的合理性及其辩护问题
  • 第19卷第4期2006年7月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ChongqingCollegeofEducation V01.19NO.4 July,2006 浅谈归纳的合理陛及其辩护问题 张 蕴 (西南大学政法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本文从休谟质疑归纳合理性的的论证出发,分析了回答&q ...

  • 扎实的理论知识造就有效实验教学
  • 扎实的理论知识造就有效科学实验教学 盘县鸡场坪镇和中希望小学 毛镜林 小学科学实验是一门理论知识比较强的学科,它要求实验教师必须有较强的科学理论知识,方能熟悉地进行科学实验操作,才能系统地对产生的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对因操作失误而产生的错误现象及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解释,才能准确.规范地对实验结论进行归 ...

  • 论科学的方法--谈辩证法的本质
  • 论科学的方法--谈辩证法的本质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且,世界观决定了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本章探讨辩证法的本质,探寻科学方法的基本内容. 第一部分:世界观: 我们如何看待我们生存着的这个世界呢? 首先,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并且物质是第一性的.日月.山川.河流,动物.植物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