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里赴蓉 只为活出个熊样》(三秦都市报 2004/03/11/ a18版)
报道的是04年被解救的天津受虐黑熊艾玛,被送往成都治疗的事情。“千里赴蓉”,简要说明了黑熊是被展转送往成都寻求治疗的,而且这种拟人手法也合乎黑熊受到的关切;“只为活出个熊样”,继承前句语境,轻松幽默地吸引起了读者阅读新闻的欲望,看完新闻,又感觉这幽默是借对黑熊的调侃之名,而对虐熊者进行谴责,继而引发读者的怜悯之心。
2.(肩题)墓价4000元碑价1500,一亩地年租350元能建200座墓 (主标题)《墓园暴利 人“死不起”了》(华商报 2004/03/12 45版)
从肩题就可以看出整个新闻要说的问题了,墓园暴利一直为人们所敢怒不敢言,这条新闻不仅为人们代言说了这个问题,而且尖锐地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人“死不起”了,愤怒与谴责之意活然而出,让人百般玩味。
3.《“徒儿” 休得无礼》(摄影报道)(华商报 2004/08/11 5版)
西安名胜大雁塔南侧有尊高大的玄奘铜像,经常有孩童爬到“唐僧”身上玩耍,周围游客缤纷,这等行为甚是不雅。这个摄影报道的大照片就是这样一个随意的场景,但因为标题的传神,而让报道的分量得以提高,报道的意图也因为这“借体”教化,而更易实现。
4(肩题)老师随意缺课 学生回家自修 家长困惑-----
(主标题)《上课咋也“缺斤少两”》(西安晚报 200/03/16 8版)
这是一个湫偷慕栌眯挛诺笔氯搜月鄣谋晏狻=栌玫笔氯说哪尘浠白霰晏猓 谟槔中挛派献钗 < 惺焙蛭 晌 琳撸 嗉 幌Ф险氯∫寤蛘咄盗夯恢 绻 岸稀钡煤谩ⅰ巴怠钡拿畹挂彩且恢置羧瘢喾矗 巯乱蛭 昂 稀薄奥彝怠倍 偷笔氯艘 ⒕婪椎氖虑椴愠霾磺睢@钜愕摹拔业暮 蛳窈嗬 本驮 且桓霰ㄖ健昂 稀钡谋晏猓 美钜愠闪酥疃嗲蛎缘男Ρ !段靼餐肀ā飞系恼飧錾缁嵝挛疟晏猓玫脑 白プ×耸录 闹行模 埠鲜实卮 锪诵挛庞氲笔氯说囊馔迹 叭苯锷倭健痹蛲 擞昧朔疵嬗哪 谋泶锸址ā?span>
5.《寻枪》(副标题)金龙护卫押钞员“不慎丢失一只手枪”,运钞车在西安街头散发启事悬赏寻枪》(华商报 2004/01/09 头版头条)
这个新闻标题的主标题言简意赅----“寻枪”,而且是用了大号黑字体,直接说明了事情的严肃性,同时它也借用了陆川导演的著名电影《寻枪》的影响力,来实现报纸对事情的质疑----“不慎丢失一只手枪”,怎么会“不慎丢失”呢,相关人员对此遮遮掩掩,而让事情变得扑朔迷离,正印合了电影《寻枪》中的的悬疑,也因为这“悬疑”而被大家期待关注。一句话,这个标题一边严肃地向市民发了“广告”,一边以媒体的态度对事件提出质疑。不过两个字,标题在新闻中的动态呈现特性充分体现。
6《狼狗咬伤我左腿 主人打断我右脚》(阳光报 2004/05/17 a5版)
当事人张先生被狼狗咬伤,为了索取医药费,又被霸道狗主人打断右脚。标题上下两句,以对联的形式,恰当概括了这个事情之所以成为新闻的原因。新闻界
有句俗语“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所以这前后两句,缺一点都不是新闻。而且这种对联形式的标题,对仗工整,拿来对应的新闻元素悄然地传达了媒体的感情立场(比如这个标题中的“狼狗”对“主人”)。
7.《难以想“象”的痛苦》(摄影报道)(华商报 2005/01/06 9版)
有人说,新闻标题是文学与新闻相结合的最高技巧。这个标题是个绝好的例子。图片上,在广场上看热闹的人们横七竖八地站满了一对大象母子雕塑的身上、鼻子上,只剩了面孔的大象在人们的踩塔下显的特别的委屈。《难以想“象”的痛苦》,巧妙地分开了“想象”这个词语,也委婉地对市民的这种行为提出了批评。
8.《如果傻根知道汇费没那么贵》(西安晚报 2005/01/14 37版)
新闻编辑永远不能被社会的潮流和热点落在后面。这个新闻标题的妙处就在于借用了眼下人们最关注和熟悉的“热点”来吸引读者,傻根是 《天下无贼》里的主人公,因为得知6万元一寄出去就成了59400元了,所以才决定带走,随后才遇上了“贼”。这个报道借用傻根的事例告诉回家过年的人们,还可以用邮局的其他节约汇费的方法把钱带走,以提防路途上的危险。带上“傻根”的标题成了上半句,许多人都想知道“如果”的下半句,那么,请看报道。
9.《1:0 累死老汉郝海东》《总是郝海东 又是郝海东》(华商报 2004/04/01 16版)
2004年的世界杯预选赛,国足1:0艰难战胜香港队,《华商报》在主题报道和相关花絮中分别用了这两个精彩的标题。呼告和反复的制作手法保证了媒体在这场比赛上的鲜明态度,同时也把对郝海东老骥伏枥的赞扬,和对国足存在的实际问题一并融合在了“累死老汉郝海东”这样的大白话里,自然亲切而又感情强烈。
10.《我很丑,但不防碍做总统》(2004/12/31 美报)
2004年的乌克兰大选,遭遇中毒毁容的尤先科占到上风。这句编辑“杜撰”出来的用第一人称说的话,因为用了赵传的“我很丑,但我很温柔”的比拟,所以多少带点调侃的意思。政治新闻的标题向来给读者一种谨慎不苟言笑的印象,如果是纯粹的政治报纸,这也是必须的,所以不可能这样拟发,但《美报》只是西安的一家社会生活类报纸,所以如此这般“调侃”也算是一种个性,这首先肯定了尤先科的政治才能,再者也贴近这个喜欢诗歌和善于煽情的总统候选人的风格形象。
1.《千里赴蓉 只为活出个熊样》(三秦都市报 2004/03/11/ a18版)
报道的是04年被解救的天津受虐黑熊艾玛,被送往成都治疗的事情。“千里赴蓉”,简要说明了黑熊是被展转送往成都寻求治疗的,而且这种拟人手法也合乎黑熊受到的关切;“只为活出个熊样”,继承前句语境,轻松幽默地吸引起了读者阅读新闻的欲望,看完新闻,又感觉这幽默是借对黑熊的调侃之名,而对虐熊者进行谴责,继而引发读者的怜悯之心。
2.(肩题)墓价4000元碑价1500,一亩地年租350元能建200座墓 (主标题)《墓园暴利 人“死不起”了》(华商报 2004/03/12 45版)
从肩题就可以看出整个新闻要说的问题了,墓园暴利一直为人们所敢怒不敢言,这条新闻不仅为人们代言说了这个问题,而且尖锐地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人“死不起”了,愤怒与谴责之意活然而出,让人百般玩味。
3.《“徒儿” 休得无礼》(摄影报道)(华商报 2004/08/11 5版)
西安名胜大雁塔南侧有尊高大的玄奘铜像,经常有孩童爬到“唐僧”身上玩耍,周围游客缤纷,这等行为甚是不雅。这个摄影报道的大照片就是这样一个随意的场景,但因为标题的传神,而让报道的分量得以提高,报道的意图也因为这“借体”教化,而更易实现。
4(肩题)老师随意缺课 学生回家自修 家长困惑-----
(主标题)《上课咋也“缺斤少两”》(西安晚报 200/03/16 8版)
这是一个湫偷慕栌眯挛诺笔氯搜月鄣谋晏狻=栌玫笔氯说哪尘浠白霰晏猓 谟槔中挛派献钗 < 惺焙蛭 晌 琳撸 嗉 幌Ф险氯∫寤蛘咄盗夯恢 绻 岸稀钡煤谩ⅰ巴怠钡拿畹挂彩且恢置羧瘢喾矗 巯乱蛭 昂 稀薄奥彝怠倍 偷笔氯艘 ⒕婪椎氖虑椴愠霾磺睢@钜愕摹拔业暮 蛳窈嗬 本驮 且桓霰ㄖ健昂 稀钡谋晏猓 美钜愠闪酥疃嗲蛎缘男Ρ !段靼餐肀ā飞系恼飧錾缁嵝挛疟晏猓玫脑 白プ×耸录 闹行模 埠鲜实卮 锪诵挛庞氲笔氯说囊馔迹 叭苯锷倭健痹蛲 擞昧朔疵嬗哪 谋泶锸址ā?span>
5.《寻枪》(副标题)金龙护卫押钞员“不慎丢失一只手枪”,运钞车在西安街头散发启事悬赏寻枪》(华商报 2004/01/09 头版头条)
这个新闻标题的主标题言简意赅----“寻枪”,而且是用了大号黑字体,直接说明了事情的严肃性,同时它也借用了陆川导演的著名电影《寻枪》的影响力,来实现报纸对事情的质疑----“不慎丢失一只手枪”,怎么会“不慎丢失”呢,相关人员对此遮遮掩掩,而让事情变得扑朔迷离,正印合了电影《寻枪》中的的悬疑,也因为这“悬疑”而被大家期待关注。一句话,这个标题一边严肃地向市民发了“广告”,一边以媒体的态度对事件提出质疑。不过两个字,标题在新闻中的动态呈现特性充分体现。
6《狼狗咬伤我左腿 主人打断我右脚》(阳光报 2004/05/17 a5版)
当事人张先生被狼狗咬伤,为了索取医药费,又被霸道狗主人打断右脚。标题上下两句,以对联的形式,恰当概括了这个事情之所以成为新闻的原因。新闻界
有句俗语“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所以这前后两句,缺一点都不是新闻。而且这种对联形式的标题,对仗工整,拿来对应的新闻元素悄然地传达了媒体的感情立场(比如这个标题中的“狼狗”对“主人”)。
7.《难以想“象”的痛苦》(摄影报道)(华商报 2005/01/06 9版)
有人说,新闻标题是文学与新闻相结合的最高技巧。这个标题是个绝好的例子。图片上,在广场上看热闹的人们横七竖八地站满了一对大象母子雕塑的身上、鼻子上,只剩了面孔的大象在人们的踩塔下显的特别的委屈。《难以想“象”的痛苦》,巧妙地分开了“想象”这个词语,也委婉地对市民的这种行为提出了批评。
8.《如果傻根知道汇费没那么贵》(西安晚报 2005/01/14 37版)
新闻编辑永远不能被社会的潮流和热点落在后面。这个新闻标题的妙处就在于借用了眼下人们最关注和熟悉的“热点”来吸引读者,傻根是 《天下无贼》里的主人公,因为得知6万元一寄出去就成了59400元了,所以才决定带走,随后才遇上了“贼”。这个报道借用傻根的事例告诉回家过年的人们,还可以用邮局的其他节约汇费的方法把钱带走,以提防路途上的危险。带上“傻根”的标题成了上半句,许多人都想知道“如果”的下半句,那么,请看报道。
9.《1:0 累死老汉郝海东》《总是郝海东 又是郝海东》(华商报 2004/04/01 16版)
2004年的世界杯预选赛,国足1:0艰难战胜香港队,《华商报》在主题报道和相关花絮中分别用了这两个精彩的标题。呼告和反复的制作手法保证了媒体在这场比赛上的鲜明态度,同时也把对郝海东老骥伏枥的赞扬,和对国足存在的实际问题一并融合在了“累死老汉郝海东”这样的大白话里,自然亲切而又感情强烈。
10.《我很丑,但不防碍做总统》(2004/12/31 美报)
2004年的乌克兰大选,遭遇中毒毁容的尤先科占到上风。这句编辑“杜撰”出来的用第一人称说的话,因为用了赵传的“我很丑,但我很温柔”的比拟,所以多少带点调侃的意思。政治新闻的标题向来给读者一种谨慎不苟言笑的印象,如果是纯粹的政治报纸,这也是必须的,所以不可能这样拟发,但《美报》只是西安的一家社会生活类报纸,所以如此这般“调侃”也算是一种个性,这首先肯定了尤先科的政治才能,再者也贴近这个喜欢诗歌和善于煽情的总统候选人的风格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