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教学做一体化_教学模式探究

2011

年第14期

教学研究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常明,马朝华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121)

摘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手段。高职高专教师应熟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理念、特点和实施方法,并能将其应用到教学中,从而为国家和企业培养优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

作者简介:常明,男,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激光应用技术和电力技术教学;马朝华,女,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1)14-0052-02

高职高专职业技术技能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生产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要支柱,服务于地方产业转型和升级,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三种力量。其教育任务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企业培养生产一线上的高级技能人才。如何培养优秀的和能够满足企业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是高职高专教育面临的严峻考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也不能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开放性。通过教学改革的实践,笔者发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手段。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简单明了地说就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在单元教学时间里融为一体。《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指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指导思想是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合理精简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为核心,集知识、技能和态度于一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其内涵就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旨在改变传统的学科体系和课堂内52

静态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任务(或项目)的实施一气呵成,从而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心如何

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为中心转变。也就是将教室与工作间融为一体,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在课题(或案例)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做到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提高职业素质。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念“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不照搬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强调内在的逻辑性、系统性、概念性和原理性,打破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彻底打破以抽象的理论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的设课模式;在教学模式上,彻底打破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学科化教学模式,彻底改变学习与工作二元割裂状况,逐步构建起职业教育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在实训内容的构思和设置上强调项目的与系统的概念,各个专业教学和实训从内容到实施方法都不再是独立的,而

教学研究

是整合在一个个项目中,它们相互衔接、影响、渗透和补充,使原来各自独立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转化为每个功能模块在完整个体系统中的功能、运作机制及对个体系统的影响上。

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该模式主要有五个特点:(1)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一体,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2)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一体;(3)教室和实验室一体化,即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将理论教室、实习车间、实训基地构成一体;(4)学习主客体一体化,即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师由“主讲型”向“指导性”转变,实现教育客体主体化和学习主体客体化,“教、学、做”融为一体;(5)教学手段一体化,即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

现代化教学”转变。络化、

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双师型”一体化教师(一)培养师资的培养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前期工程。教师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质量。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类型界限在不断淡化,理论课教师与实践

课教师的身份界限在不断弱化,受学生欢迎的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实操、实习和实际生产的教师。因此,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是培养或拥有一批“双师型”教师队伍。主要培养方法有:(1)学校有计划地培训专业教师,使之通过技能鉴定成为技师或高级技师;(2)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新媒体、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培训;(3)安排专业课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参加实践活动;(4)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实行轮岗制;(5)从企业引进优秀的技师或高级技师充实教学一线;(6)聘请一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技师或高级技师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

(二)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一体化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根据职业资格教育的培养目标,打破学科体系,按职业岗位和职业标准,有机整合专业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即将学

2011年第

14期

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分成若干个学习单元或模块。一体化教学计划一定要突出职业本位,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准就业能力。由

于传统的教学计划带有较深的学科教育体系的烙印,已经不能统筹指导一体化教学,实施一体化教学必须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

(三)编写一体化教学大纲

一体化教学大纲是在一体化教学计划的基础

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上,对每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和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等因素进行具体分解,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主要依据。编写一体化教学大纲,首先要对本课程所涉及的实际岗位任务进行调研,并整理出系列任务清单;其次是对任务进行归类,设计训练项目;再次是对设计的每一个训练项目所需的知识进行聚合研究,从而列出知识点;最后是以训练项目为基础,设计教学单元,安排课程内容。

(四)编著一体化教材没有一体化教材,就无法实施一体化教学。编写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而编写一体化教材必须遵循三条原则:(1)科学性,即讲究“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认知规律;(2)实用性,即以职业为本位,以能力为标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编写教材内容;(3)有效性,即所编教材在教学运用中要达到知识和技能的对接,技能和动作的对接,动作和标准的对接,标准和效果的对接。编著一体化教材的关键点在于把握好相互衔接和递进的教材内容单元格,要求每个单元做到:一要明确知识和技能的结合点;二要明确任务和任务引导;三要明确规范的操作方法与步骤;四要明确支撑任务与拓展的相关知识;五要明确符合实际生产的工作页。

(五)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

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场所。一体化教学场地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障,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需要购置一定的设备,需要拥有一定的场地,以便合理实施一体化教学。

[责任编辑李漪]

53

2011

年第14期

教学研究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常明,马朝华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121)

摘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手段。高职高专教师应熟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理念、特点和实施方法,并能将其应用到教学中,从而为国家和企业培养优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

作者简介:常明,男,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激光应用技术和电力技术教学;马朝华,女,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1)14-0052-02

高职高专职业技术技能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生产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要支柱,服务于地方产业转型和升级,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三种力量。其教育任务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企业培养生产一线上的高级技能人才。如何培养优秀的和能够满足企业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是高职高专教育面临的严峻考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也不能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开放性。通过教学改革的实践,笔者发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手段。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简单明了地说就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在单元教学时间里融为一体。《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指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指导思想是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合理精简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为核心,集知识、技能和态度于一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其内涵就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旨在改变传统的学科体系和课堂内52

静态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任务(或项目)的实施一气呵成,从而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心如何

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为中心转变。也就是将教室与工作间融为一体,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在课题(或案例)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做到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提高职业素质。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念“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不照搬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强调内在的逻辑性、系统性、概念性和原理性,打破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彻底打破以抽象的理论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的设课模式;在教学模式上,彻底打破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学科化教学模式,彻底改变学习与工作二元割裂状况,逐步构建起职业教育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在实训内容的构思和设置上强调项目的与系统的概念,各个专业教学和实训从内容到实施方法都不再是独立的,而

教学研究

是整合在一个个项目中,它们相互衔接、影响、渗透和补充,使原来各自独立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转化为每个功能模块在完整个体系统中的功能、运作机制及对个体系统的影响上。

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该模式主要有五个特点:(1)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一体,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2)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一体;(3)教室和实验室一体化,即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将理论教室、实习车间、实训基地构成一体;(4)学习主客体一体化,即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师由“主讲型”向“指导性”转变,实现教育客体主体化和学习主体客体化,“教、学、做”融为一体;(5)教学手段一体化,即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

现代化教学”转变。络化、

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双师型”一体化教师(一)培养师资的培养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前期工程。教师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质量。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类型界限在不断淡化,理论课教师与实践

课教师的身份界限在不断弱化,受学生欢迎的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实操、实习和实际生产的教师。因此,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是培养或拥有一批“双师型”教师队伍。主要培养方法有:(1)学校有计划地培训专业教师,使之通过技能鉴定成为技师或高级技师;(2)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新媒体、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培训;(3)安排专业课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参加实践活动;(4)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实行轮岗制;(5)从企业引进优秀的技师或高级技师充实教学一线;(6)聘请一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技师或高级技师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

(二)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一体化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根据职业资格教育的培养目标,打破学科体系,按职业岗位和职业标准,有机整合专业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即将学

2011年第

14期

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分成若干个学习单元或模块。一体化教学计划一定要突出职业本位,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准就业能力。由

于传统的教学计划带有较深的学科教育体系的烙印,已经不能统筹指导一体化教学,实施一体化教学必须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

(三)编写一体化教学大纲

一体化教学大纲是在一体化教学计划的基础

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上,对每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和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等因素进行具体分解,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主要依据。编写一体化教学大纲,首先要对本课程所涉及的实际岗位任务进行调研,并整理出系列任务清单;其次是对任务进行归类,设计训练项目;再次是对设计的每一个训练项目所需的知识进行聚合研究,从而列出知识点;最后是以训练项目为基础,设计教学单元,安排课程内容。

(四)编著一体化教材没有一体化教材,就无法实施一体化教学。编写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而编写一体化教材必须遵循三条原则:(1)科学性,即讲究“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认知规律;(2)实用性,即以职业为本位,以能力为标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编写教材内容;(3)有效性,即所编教材在教学运用中要达到知识和技能的对接,技能和动作的对接,动作和标准的对接,标准和效果的对接。编著一体化教材的关键点在于把握好相互衔接和递进的教材内容单元格,要求每个单元做到:一要明确知识和技能的结合点;二要明确任务和任务引导;三要明确规范的操作方法与步骤;四要明确支撑任务与拓展的相关知识;五要明确符合实际生产的工作页。

(五)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

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场所。一体化教学场地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障,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需要购置一定的设备,需要拥有一定的场地,以便合理实施一体化教学。

[责任编辑李漪]

53


相关内容

  •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究
  •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先理论后实习"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机械专业学生零距离就业的教学要求,为此,本文对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 理实一体化 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

  • 教学设计--[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
  • <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 教学设计 目录 一.前言 ....................................................................................................................... ...

  • 对教学科研课题整合的研究
  • 作者:袁茂坤 中学生物教学 2014年06期 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很多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外出实地考察获取了不少课改先进地区的教学科研成果信息,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科研课题研究,形成了相应的教学科研成果.每个教学科研课题都有一定的针对性,若根据需要整合相关的教学科研课题,则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学科研课 ...

  • 初中[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探讨
  • 初中<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探讨 王志炜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概念提出的背景:初中探究型课程进入<课程计划>不过是短短的3年时间,与其他基础学科不同的是,这门课程无教材(<学习包>显然不是学生的课本).无教参(< ...

  • [电工基础]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分析
  • <电工基础>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分析 摘 要:<电工基础>是高职教育中的一门课程,是基础性和理论性知识的融合,是电工专业的基本课程.该课程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巧的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步入职业领域而打下坚实的基础.传统的<电工基础>课程过多的侧重 ...

  • 吴年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说明
  • 九年级物理课程说明书 长丰中学 吴年贵 本册教科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依据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编写的,经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2013年审查通过. 一.教科书的特点 1.认知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结构 2.注重探究活动,提倡学 ...

  • 数字化探究实验室系统
  • 数字化探究实验室系统 数字化探究实验室,是在我国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中学理科实验教学数字化而新生的探究实验室.探究实验室能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探究工具,是课程改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深化改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有"软件"指引, &q ...

  • 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
  • 岳麓版教材<历史•经济成长历程>第25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课程标准·历史(Ⅱ)>第8个专题(即岳麓版教材"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单元)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以欧洲联盟为例,认识当今世 ...

  • 小学课改宣传标语
  • 篇一:课改周宣传标语 课改 周宣传标语 1. 浓墨重彩 描绘 教育现代化蓝图 凝心聚力 谱写校 园特色化新篇 2. 抢抓机遇 协调 发展 构造现代教育新气势 解放思想 深化改 革 摧生教育发展新活力 3. 加快教育发展 建设特色品牌学校 坚持改革开放 全 面提升教育品味 4. 全面贯彻方针 实现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