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合一的逆用

“两线合一”构建且证明等腰三角形

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后,补充“三线合一”的逆命题的教学,因为这种逆命题虽然不能作为定理用,但它在解题中非常常见的。掌握了它,可以为我们解题增加一种重要思路。它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一边上的高与这边上的中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②一边上的高与这边所对角的平分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③一边上的中线与这边所对角的平分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因此,三角形“一边上的高、这边上的中线及这边所对角的平分线”三线中“两线合一”就能证明它是等腰三角形.

简言之:两线合一,必等腰。

利用该逆命题作为一种思路正确地添加辅助线,构建等腰三角形且证明之来解决问题。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逆命题的应用不断为学生开辟了新思维,强化了学生通过添加辅助线解题的能力,而且在添加辅助线的过程中也蕴含着化归的数学思想。

一、我们先来证明“三线合一”性质的逆命题三种情形的正确性:

证明①:已知:如图1,△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又是BC边上的高。

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②:已知:如图1,△ABC中,AD是∠BAC的角平分线,AD是BC边上的高。 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③:已知:如图2, △ABC中,AD是∠BAC的角平分线,

AD是BC边上的中线。

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方法一:

分析: “倍长中线法”,即延长AD到E点,使DE=AD,

由此问题就解决了。

方法二:

遇到角的平分线,我们可以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过角的平分线上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

注:这种逆命题不能作为定理来用,掌握了它和它的证明过程,其目的是为我们解题增加一种重要思路和方法。

二、 利用“三线合一”性质的逆命题添加辅助线,构建且证明等腰三角形来解决问题

1、逆命题①的应用(即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应用)

例1 如图4,D、E分别是AB、AC的中点,CD⊥AB于D,BE⊥AC于E,求证:AC=AB。

2、逆命题②的应用

例2 已知:如图5,在△ABC中,AD平分∠BAC,CD⊥AD,D为垂足,AB>AC。

求证:∠2=∠1+∠B

例3 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知识时,会遇到这个典型题目:如图6,在△ABC中,∠ BAC=900,AB=AC,BE平分∠ABC,且CD⊥BE交BE的延长线于点D,求证:CD=BE

三个逆命题中以逆命题②在几何证明的应用中尤为突出。

3、逆命题③应用:

例4 已知:如图8,△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且BD=CD,DE∥AC 、DF∥AB分别

与AB、AC相交于点E,F。求证:DE=DF

还有的题目没有直接给出“两线合一”的条件,而是需要证明其中一个条件或者通过作辅助线构建另一个条件,使题目符合“两线合一”思路。

例6 如图9,梯形ABCD中,AB∥CD,E是BC的中点,DE平分∠ADC,求证:AD=CD+AB

逆命题③的应用不是很多,所以在此就不过多的举例。

由于“三线合一”性质的逆命题①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相吻合,所以可直接应用;但是运用逆命题②或③添加辅助线构造的等腰三角形必须先要证明,不能作为定理用,切记切记!谨防与“三线合一”性质搞混淆。

“两线合一”构建且证明等腰三角形

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后,补充“三线合一”的逆命题的教学,因为这种逆命题虽然不能作为定理用,但它在解题中非常常见的。掌握了它,可以为我们解题增加一种重要思路。它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一边上的高与这边上的中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②一边上的高与这边所对角的平分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③一边上的中线与这边所对角的平分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因此,三角形“一边上的高、这边上的中线及这边所对角的平分线”三线中“两线合一”就能证明它是等腰三角形.

简言之:两线合一,必等腰。

利用该逆命题作为一种思路正确地添加辅助线,构建等腰三角形且证明之来解决问题。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逆命题的应用不断为学生开辟了新思维,强化了学生通过添加辅助线解题的能力,而且在添加辅助线的过程中也蕴含着化归的数学思想。

一、我们先来证明“三线合一”性质的逆命题三种情形的正确性:

证明①:已知:如图1,△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又是BC边上的高。

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②:已知:如图1,△ABC中,AD是∠BAC的角平分线,AD是BC边上的高。 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③:已知:如图2, △ABC中,AD是∠BAC的角平分线,

AD是BC边上的中线。

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方法一:

分析: “倍长中线法”,即延长AD到E点,使DE=AD,

由此问题就解决了。

方法二:

遇到角的平分线,我们可以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过角的平分线上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

注:这种逆命题不能作为定理来用,掌握了它和它的证明过程,其目的是为我们解题增加一种重要思路和方法。

二、 利用“三线合一”性质的逆命题添加辅助线,构建且证明等腰三角形来解决问题

1、逆命题①的应用(即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应用)

例1 如图4,D、E分别是AB、AC的中点,CD⊥AB于D,BE⊥AC于E,求证:AC=AB。

2、逆命题②的应用

例2 已知:如图5,在△ABC中,AD平分∠BAC,CD⊥AD,D为垂足,AB>AC。

求证:∠2=∠1+∠B

例3 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知识时,会遇到这个典型题目:如图6,在△ABC中,∠ BAC=900,AB=AC,BE平分∠ABC,且CD⊥BE交BE的延长线于点D,求证:CD=BE

三个逆命题中以逆命题②在几何证明的应用中尤为突出。

3、逆命题③应用:

例4 已知:如图8,△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且BD=CD,DE∥AC 、DF∥AB分别

与AB、AC相交于点E,F。求证:DE=DF

还有的题目没有直接给出“两线合一”的条件,而是需要证明其中一个条件或者通过作辅助线构建另一个条件,使题目符合“两线合一”思路。

例6 如图9,梯形ABCD中,AB∥CD,E是BC的中点,DE平分∠ADC,求证:AD=CD+AB

逆命题③的应用不是很多,所以在此就不过多的举例。

由于“三线合一”性质的逆命题①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相吻合,所以可直接应用;但是运用逆命题②或③添加辅助线构造的等腰三角形必须先要证明,不能作为定理用,切记切记!谨防与“三线合一”性质搞混淆。


相关内容

  • 三线合一学生版
  • 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 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 换中的"对折". 2) 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 思维模式是全 ...

  • 巧用"三线合一"解决几何问题
  • 巧用"三线合一"解决几何问题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在几何计算和论证过程中,若能巧妙地利用这个性质解题,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1. 等腰三角形顶角为,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夹的角是,则 ...

  • 三线合一.学和思
  • "三线合一"专题 "三线合一"性质常用来证明两线垂直.两线段相等和两角相等.反之,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这边上的高.这边所对角的角平分线中有两条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 [例题讲解] 例题1 如图所示,在等腰△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点E ...

  • 浙教版八上2.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word教案
  • 2.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经历利用轴对称变换推导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加深对轴对称变换的认识. ◆2.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下列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3.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计算和作图.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本节教学的 ...

  • 三角形全等与中点问题
  • 三角形全等与中点问题 题目中出现等腰三角形,怎么处理? 1.等边对等角 2.等角对等边 3.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常用来证:垂直.角平分线.中点. 题目中出现中点,又咋办呢? 1.倍长中线(普通的一个中点时) 2.连出"三线 ...

  • 初二数学实习听课记录2
  • 教育实习听课记录表 科目 班级 数学 初二(14)班 课题 听课 时间 等腰三角形 2010 年 10 月 授课教师 8日 第 三 节 孙阳 成绩 一.回顾.提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垂直平分线的定义.性质.判定. 二.新授课 1.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 P49,完成课本上的探究. 1) 检查同学们的完成 ...

  • 等腰三角形教案1
  • <12.3等腰三角形>教案 (一)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等腰三角形>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 出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三节,从知识结构讲,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性质之后,主要是为了学习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quo ...

  • 角的轴对称性教学设计
  • [教材分析] (1)<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科版) 八年级上册.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第一章中最重要的内容, 也是学好下节内容的关键,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教学目标] 1.知道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相关的性质. 2.会用等腰三角 ...

  • 等边三角形教案(一)
  • 14.3.2 等边三角形(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熟练地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等腰三角形内角的角度. 2.熟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2.通过例题教学,帮助学生总结代数法求几何角度,线段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简洁的逻辑推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