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在全麻手术的应用比较

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气道管理效果的比较

付金厚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473010

【摘要】 目的 评估喉罩(LMA )和气管插管通气气道管理效果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注意事项。 方法 70例病人分成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喉罩通气全麻(Ⅰ组),对照组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全麻(Ⅱ组)。观察两组病人在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MAP、HR) 及呼吸状况(SpO 2、P ET CO 2),3分内置放通气装置的成功率,操作引起的并发症(口腔粘膜损伤、咽喉痛的发生率),体位变化时通气道需重新放置的发生率。 结果 在通气装置置入、维持及拔管期间Ⅰ组比Ⅱ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平稳,两组呼吸状况差异无显著性;操作简易性两组差异有显著性,Ⅰ组远高于Ⅱ组;并发症差异性显著;耐受性Ⅰ组远高于Ⅱ组,且吸入麻醉药浓度较低;在通气装置可靠性方面,Ⅱ组远高于Ⅰ组。 结论 喉罩通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全麻通气方式之一,其操作简易并发症少,能有效节省麻醉药,在临床应用中尤其是困难插管中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通气方法。

【关键词】 喉罩;气管插管;全麻;血流动力学;耐受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70例ASA Ⅰ或Ⅱ级,体重指数<30kg/m2,男27例,女43例,年龄18—72岁择期手术的病人,无经口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禁忌症,其中甲状腺肿瘤切除术34例,乳腺癌根治术29例,锁骨或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7例,每一种类手术按随机原则分为

两组,每组各35例,所有病例术前均无心血管和肝肾功能异常,无呼吸系统疾患(包括口腔、咽喉、气管和肺)

1.2 方法:患者入室后建立静脉输液通路,连接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BP )、心率(HR) 、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 2)。两组均于操作前5分吸氧,诱导用药:咪达唑仑0.04mg/kg,芬太尼2u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Ⅰ组不用肌松剂,待患者意识及自主呼吸消失后,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接麻醉机行控制呼吸。根据患者体重选用喉罩型号30—49kg3号,50—69kg4号,70—89kg5号。根据以下标准确定气管导管喉罩位置是否正确:(1)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2)正压手控通气时无异常气流从口内发出;(3)出现标准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 2)波形,符合上述标准后放置牙垫妥善固定。行机械通气潮气量8—10ml/kg,通气频率10—12次/分,P ET CO 235—40mg, 气道峰压不超过20cmH 2O. 麻醉维持用药:丙泊酚4—8mg/kg.h,瑞芬太尼0.1—0.2ug/kg.h持续微量泵静脉注入。术中患者有体动则追加维库溴铵静脉推注。记录诱导前(T 0)、置喉罩或气管导管前(T 1)、喉罩置入或气管插管即刻(T 2)、之后3分(T 3)、6分(T 4)、拔出气管导管或喉罩时(T 5)的平均动脉压(MAP) 、心率(HR )、P ET CO 2、SpO 2,拔通气装置的反应(如挣扎、呛咳等),记录术后24小时咽痛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 检验,组内比较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 2检验,P <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流动力学的比较 两组MAP 和HR 的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Ⅰ组插管后即刻、插管3分、拔管后即刻的MAP 和HR 均较Ⅱ组低(P <0.05),见表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MAP 、HR 的变化±s ) 组别 时间 MAP(mmHg) HR(次/ Ⅰ T 0 75.0±6.5 72±13

T 1 64.3±7.5

T 2 85.6±7.5

T 3 79.6±7.2

T 4 74.5±6.8

T 5 82.0±8.3 63±12 80±10 70±15 64±12 63±15

Ⅱ T 0 76.0±7.2 82±10

T 1 68.5±9.7 58±6

T 2 117.2±23.2※1 102±26※2※3

T 3 105.7±19.8※2 95±23※2※3

T 4 93.4±8.3 70±12

T 5 114.6±13.5※3 90±23※2※3

注:Ⅱ组与Ⅰ组比较, ※1 P <0.01,※2 P <0.05,与T 0 比较,※3 P <0.05.

2.2 两组患者术中麻醉用药比较:Ⅰ组 丙泊酚(556.36±75.36)

mg ,维库溴铵(7.50±1.50)mg, 瑞芬太尼(671.25±45.80)ug; Ⅱ组 丙泊酚(568±83.63)mg ,维库溴铵(15.60±4.30)mg, 瑞芬太尼(727.50±35.90)ug 。Ⅱ组术中所用维库溴铵的量,明显高于Ⅰ组(P <0.05)。

2.3 不良反应和术后苏醒 所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停药后5—10分苏醒。Ⅰ组和Ⅱ组患者术中体动发生率分别为55%,5%,Ⅰ组体动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P <0.01),拔管时Ⅱ组70%出现呛咳或挣扎反应,术后24小时咽痛发生率为21%,而Ⅰ组均无拔管反应和术后咽痛(P <0.05)。

3 讨论

喉罩通气道是英籍麻醉师Brain 于1983年发明并率先使用的新型气道外通气道[1],随后迅速在临床麻醉和急救医学中普及应用。在欧美发达国家全麻时LMA 使用率已超过50%[2],其既可保留自主呼吸,也可用于IPPV 控制呼吸。

近年来,国内麻醉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由于LMA 其独特的特点,在技术方面引进了喉罩通气,与气管内插管相比,喉罩通气操作简单,不需特殊器械,容易掌握,提高了气道管理速度和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患者耐受性良好[3]。本研究中,Ⅰ组在喉罩置入和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与Ⅱ组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心率增快及血压升高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表明喉罩置入拔出时引起的心血管反应较气管导管拔出时轻微。喉罩通气作为一种通气方法,对喉头及气管不产生机械性损伤,对循环功能影响轻微,这也提示对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手术患者,如无喉罩使用的禁忌症,应以喉罩通气为首选,

可以避免气管插管带来的心血管方面严重并发症。

研究结果表明,Ⅰ组的麻醉药物用量与Ⅱ组相比较,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的用量两组间无明显的差异,但肌松药的用量,Ⅰ组明显较Ⅱ组少。术后体内残留的非去极化肌松药及其代谢产物诱发的残余肌松效应,可引起患者呼吸抑制,导致术后发生意外。因此,降低肌松药用量有利于减少残余肌松反应的发生,更利于患者的恢复[4]。

全身麻醉经喉罩通气可在不进行气管插管的情况下确保呼吸道通畅,同时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联合应用可维护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肌松药用量,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LMA 通气全麻是一种安全、舒适、有效的全麻方式。

【参考文献】

1. 安刚,薛富善. 现代麻醉学技术.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2.

2. Archie Ian Feremy Brain The largnel mask airway—new concept in management. Br J Ananestl,1983,55:803—805.

3. 郑颖,连文法,汪春英,等. 喉罩与气管插管用于全麻乳腺癌根治术的比较.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4):288—290.

4. 黎笔熙,季蒙,陈利民,等. 老年患者全麻术后罗库溴铵的残余肌松作用.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12):1037—1039.

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气道管理效果的比较

付金厚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473010

【摘要】 目的 评估喉罩(LMA )和气管插管通气气道管理效果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注意事项。 方法 70例病人分成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喉罩通气全麻(Ⅰ组),对照组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全麻(Ⅱ组)。观察两组病人在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MAP、HR) 及呼吸状况(SpO 2、P ET CO 2),3分内置放通气装置的成功率,操作引起的并发症(口腔粘膜损伤、咽喉痛的发生率),体位变化时通气道需重新放置的发生率。 结果 在通气装置置入、维持及拔管期间Ⅰ组比Ⅱ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平稳,两组呼吸状况差异无显著性;操作简易性两组差异有显著性,Ⅰ组远高于Ⅱ组;并发症差异性显著;耐受性Ⅰ组远高于Ⅱ组,且吸入麻醉药浓度较低;在通气装置可靠性方面,Ⅱ组远高于Ⅰ组。 结论 喉罩通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全麻通气方式之一,其操作简易并发症少,能有效节省麻醉药,在临床应用中尤其是困难插管中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通气方法。

【关键词】 喉罩;气管插管;全麻;血流动力学;耐受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70例ASA Ⅰ或Ⅱ级,体重指数<30kg/m2,男27例,女43例,年龄18—72岁择期手术的病人,无经口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禁忌症,其中甲状腺肿瘤切除术34例,乳腺癌根治术29例,锁骨或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7例,每一种类手术按随机原则分为

两组,每组各35例,所有病例术前均无心血管和肝肾功能异常,无呼吸系统疾患(包括口腔、咽喉、气管和肺)

1.2 方法:患者入室后建立静脉输液通路,连接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BP )、心率(HR) 、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 2)。两组均于操作前5分吸氧,诱导用药:咪达唑仑0.04mg/kg,芬太尼2u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Ⅰ组不用肌松剂,待患者意识及自主呼吸消失后,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接麻醉机行控制呼吸。根据患者体重选用喉罩型号30—49kg3号,50—69kg4号,70—89kg5号。根据以下标准确定气管导管喉罩位置是否正确:(1)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2)正压手控通气时无异常气流从口内发出;(3)出现标准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 2)波形,符合上述标准后放置牙垫妥善固定。行机械通气潮气量8—10ml/kg,通气频率10—12次/分,P ET CO 235—40mg, 气道峰压不超过20cmH 2O. 麻醉维持用药:丙泊酚4—8mg/kg.h,瑞芬太尼0.1—0.2ug/kg.h持续微量泵静脉注入。术中患者有体动则追加维库溴铵静脉推注。记录诱导前(T 0)、置喉罩或气管导管前(T 1)、喉罩置入或气管插管即刻(T 2)、之后3分(T 3)、6分(T 4)、拔出气管导管或喉罩时(T 5)的平均动脉压(MAP) 、心率(HR )、P ET CO 2、SpO 2,拔通气装置的反应(如挣扎、呛咳等),记录术后24小时咽痛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 检验,组内比较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 2检验,P <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流动力学的比较 两组MAP 和HR 的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Ⅰ组插管后即刻、插管3分、拔管后即刻的MAP 和HR 均较Ⅱ组低(P <0.05),见表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MAP 、HR 的变化±s ) 组别 时间 MAP(mmHg) HR(次/ Ⅰ T 0 75.0±6.5 72±13

T 1 64.3±7.5

T 2 85.6±7.5

T 3 79.6±7.2

T 4 74.5±6.8

T 5 82.0±8.3 63±12 80±10 70±15 64±12 63±15

Ⅱ T 0 76.0±7.2 82±10

T 1 68.5±9.7 58±6

T 2 117.2±23.2※1 102±26※2※3

T 3 105.7±19.8※2 95±23※2※3

T 4 93.4±8.3 70±12

T 5 114.6±13.5※3 90±23※2※3

注:Ⅱ组与Ⅰ组比较, ※1 P <0.01,※2 P <0.05,与T 0 比较,※3 P <0.05.

2.2 两组患者术中麻醉用药比较:Ⅰ组 丙泊酚(556.36±75.36)

mg ,维库溴铵(7.50±1.50)mg, 瑞芬太尼(671.25±45.80)ug; Ⅱ组 丙泊酚(568±83.63)mg ,维库溴铵(15.60±4.30)mg, 瑞芬太尼(727.50±35.90)ug 。Ⅱ组术中所用维库溴铵的量,明显高于Ⅰ组(P <0.05)。

2.3 不良反应和术后苏醒 所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停药后5—10分苏醒。Ⅰ组和Ⅱ组患者术中体动发生率分别为55%,5%,Ⅰ组体动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P <0.01),拔管时Ⅱ组70%出现呛咳或挣扎反应,术后24小时咽痛发生率为21%,而Ⅰ组均无拔管反应和术后咽痛(P <0.05)。

3 讨论

喉罩通气道是英籍麻醉师Brain 于1983年发明并率先使用的新型气道外通气道[1],随后迅速在临床麻醉和急救医学中普及应用。在欧美发达国家全麻时LMA 使用率已超过50%[2],其既可保留自主呼吸,也可用于IPPV 控制呼吸。

近年来,国内麻醉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由于LMA 其独特的特点,在技术方面引进了喉罩通气,与气管内插管相比,喉罩通气操作简单,不需特殊器械,容易掌握,提高了气道管理速度和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患者耐受性良好[3]。本研究中,Ⅰ组在喉罩置入和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与Ⅱ组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心率增快及血压升高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表明喉罩置入拔出时引起的心血管反应较气管导管拔出时轻微。喉罩通气作为一种通气方法,对喉头及气管不产生机械性损伤,对循环功能影响轻微,这也提示对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手术患者,如无喉罩使用的禁忌症,应以喉罩通气为首选,

可以避免气管插管带来的心血管方面严重并发症。

研究结果表明,Ⅰ组的麻醉药物用量与Ⅱ组相比较,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的用量两组间无明显的差异,但肌松药的用量,Ⅰ组明显较Ⅱ组少。术后体内残留的非去极化肌松药及其代谢产物诱发的残余肌松效应,可引起患者呼吸抑制,导致术后发生意外。因此,降低肌松药用量有利于减少残余肌松反应的发生,更利于患者的恢复[4]。

全身麻醉经喉罩通气可在不进行气管插管的情况下确保呼吸道通畅,同时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联合应用可维护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肌松药用量,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LMA 通气全麻是一种安全、舒适、有效的全麻方式。

【参考文献】

1. 安刚,薛富善. 现代麻醉学技术.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2.

2. Archie Ian Feremy Brain The largnel mask airway—new concept in management. Br J Ananestl,1983,55:803—805.

3. 郑颖,连文法,汪春英,等. 喉罩与气管插管用于全麻乳腺癌根治术的比较.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4):288—290.

4. 黎笔熙,季蒙,陈利民,等. 老年患者全麻术后罗库溴铵的残余肌松作用.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12):1037—1039.


相关内容

  • 喉罩 的使用
  • 喉罩的临床应用进展 卫生部北京医院麻醉科(100730) 左明章 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 LMA)是由英国医生Brain 于1981年根据解剖成人咽喉结构所研制的一种人工气道.1988年正式投入生产,并应用于临床.1991年获FDA 批准用于临床,2003年使用患者数&g ...

  • 麻醉三基试题
  • 麻醉三基试题 1 麻醉前检诊的目的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包括三个方面: (1)获得有关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和病人精神状态的资料以及拟行手术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 (2)指导病人配合麻醉,回答有关问题,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取得病人的同意和信任: ...

  • 麻醉学教学大纲
  • 第一章 麻醉前病情的衡量1.内容(1)麻醉前检诊与病情分类(2)各系统检诊:呼系.心血管系.肝肾.内分泌系.NS.胃肠道.水电解质.2.重点(1)掌握病人病情,进行麻醉前病情分类.(2)熟悉了解手术中病人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能事先作好各种准备,必要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使同学们理论 ...

  • 麻醉师应急手册
  • 前 言 麻醉术前访视和麻醉突发事件应急作为麻醉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适应我院麻醉科工作制度和满足医生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麻醉医生术前访视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我们组织全科人员收集整理国内外资料,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编写了麻醉术前访视及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手册. 本手册写作体例新颖,内容 ...

  • 麻醉手术及护理问题
  • 中 南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麻醉手术及护理问题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护理 层 次 本科 学习中心 指导教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 目 录 1临床麻醉的作用 ------------------------------- -3 2麻醉方法----------------- ...

  • 喉罩在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
  • 摘要:喉罩作为一种喉上新型通气装置,具有操作简便,对气道刺激小.术后并发症少,能维持有效通气,心血管反应小.第一.第二代喉罩对有的食管反流不能完全防止误吸,对需要进行高压通气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三代喉罩尚具有一定的预防反流误吸作用,被临床广泛应用喉罩通气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被临床医生和专 ...

  • 麻醉学中级模拟试题.zip
  • 一.名词解释 (1)TCI (2)TOF (3) 反常呼吸 (4) 全脊髓麻醉 (5) 低流量吸入麻醉 (6)MAC (7) 平衡麻醉 (8) 静脉快速诱导 (9) 控制性降压 (10) 屏气试验 (11) 静脉全身麻醉 (12)试探剂量 (13)控制性降压 二.单选择题 1.麻醉学专业的任务及范围 ...

  • 新生儿和低体重新生儿麻醉指南(2014)
  • 新生儿和低体重新生儿麻醉指南(2014)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王英伟 左云霞 李师阳 连庆泉 姜丽华 张建敏(执笔人/负责人) 目 录 一.与麻醉相关的病理生特点 二.麻醉前准备 三.麻醉方法和装置 四.麻醉期间监测 五.麻醉期间输液.输血 六.麻醉后并发症及其处理 新生儿是批产生后28天内的小儿 ...

  • 气管插管汇编
  • 一讲义: 适应证: 适用于心跳呼吸骤停.以及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等需要机械通气.急救复苏的患者或需要麻醉的患者. 禁忌症:喉头水肿,喉粘膜下水肿的病人. [用物准备] 喉镜.气管导管(根据病人选择不同型号).导管芯.简易呼吸器.氧气.牙垫.胶布.注射器(10毫升).吸引器. 操作步骤: 1.患者仰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