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典的民粹主义

一、俄国民粹主义实质上是一种“俄国农民民主派的思想体系”,或曰农民民主主义

俄国民粹主义是发生在俄国19世纪40至50年代至上世纪头20年的一种社会政治思潮。其本质属性,是一种“俄国农民民主派的思想体系(观念体现)”,或曰农民民主主义,在革命中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同盟者。俄国民粹主义这一思想理论体系,是由其创始人赫尔岑建立的“俄国社会主义”理论所奠基,通过另一创始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发展,并为不同时期各主要派别的思想家所充实而建立起来的。其主要思想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崇尚和信仰“人民”(主要指农民和贫苦劳动者),并把“人民”理想化。各种各样的民粹派,在信仰和崇尚人民,将人民理想化这一点上最具共同性。巴枯宁说:俄罗斯的农民“就其天性而言是个社会主义者”;特卡乔夫则断言,就其本能和传统看,人民是共产主义者。从这里可以看出,民粹派对“人民”崇尚、信仰的程度,到了极端理想化的地步。

2.把农村公社理想化,企图通过保存农村公社,发展农民“固有的”社会主义精神。民粹派关于农村公社(或称农民村社)的这种思想观念,也是同他们对“人民”的信念联系在一起的。民粹主义不是从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经济形式中,前瞻、展望社会主义的未来,而是从过往古老村社的传统中探寻社会主义的前景,把它视为俄国通向社会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在这里,很鲜明地透露出了民粹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性质。

3.通过俄国独特的公社道路,绕过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特征,是民粹主义社会政治纲领的核心。它不仅仅是从俄国存在农村公社,将它视为社会主义的天然土壤这一观念出发的。当然,这一观念是民粹主义这一理论主张的最重要的出发点和思想基础。除此之外,民粹主义这一特征还有另一重要的思想根源,这就是对资产阶级的厌恶和对资本主义的恐惧。民粹主义这一“直接过渡”的思想,也是其“超阶段”的革命急进主义和轻视民主革命、漠视民主主义价值的最深思想根源。

4.对一般文化抱着鄙薄态度,倾向于以虚无主义的态度评价文化,以道德主义和极端功利主义的观点对待科学和文化。在民粹主义者看来,知识分子是被人民养活而获得文化的,人民为他们获得文化而付出了血汗和苦难;这样,掌握文化的这些少数人就被压上了沉重的罪孽感。所以在民粹派看来,仿佛文化本身也粘连上了剥削和罪孽。因此,民粹主义思想经常对文化报以轻蔑甚至敌视态度。

二、俄国民粹主义在发展中受到马克思主义

的影响

应当特别指出,俄国民粹主义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影响。许多民粹派人物都读过马恩的著作,不同程度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中,以社会革命党受到的影响最大。列宁在1905年1月评论社会革命党纲领时说,它的纲领草案较以前“前进了一大步”;其“进步表现在各项原则的内容上——从民粹主义进到了马克思主义,从民主主义进到社会主义”。

所以,俄国民粹主义思潮是庞大复杂的,不能用单一的思想概念将其概括。虽然如此,从政治上说,其主流,其实质,是通过传统农村公社的独特道路,绕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故此,又叫“公社社会主义”,或“农民社会主义”。这是一种由一系列杰出思想家所构建的严整的思想体系和世界观,是关乎近代俄国命运,关乎俄国“走什么道路”的重大战略抉择问题,它并不只是“策略手段”,“社会情绪”,或者“精神症状”、“动员方式”之类的局部问题。

三、俄国民粹主义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俄国民粹主义以其存在时间之久、活动规模之大,斗争方式之惊心动魄,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俄国国内,它主要在建党思想、革命精神等方面影响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1)在建党理论方面,列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除了吸收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建党经验外,另一吸取经验的源泉就是俄国解放运动本身,其中主要就是民粹主义革命运动。具体地说,就是吸取了“土地与自由派”和特卡乔夫的人民解放协会的建党经验,这就是:建立一个高度集中统一的、由少数职业革命家组成的、保守绝对机密的、具有严格纪律的革命战斗组织。(2)在革命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等方面,民粹主义革命家给列宁和布尔什维克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列宁对此讲得十分明白,他一向把“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以及19世纪70年代的那一批杰出的革命家”,称作“俄国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先驱者”,经常以他们献身革命的“决心和毅力”鼓舞无产阶级,并以这些先驱者在当年国际革命中享有的荣誉引以自豪。列宁明确指出,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19世纪80年代曾做出种种努力,从民粹主义当中剥取“民主主义的内核”。他对此一向予以高度评价并坚信,“总有一天,历史学家会系统地研究这种努力,并且考察出这种努力同20世纪前10年内被称为‘布尔什维主义’的那种思潮的联系”。(3)至于在消极方面,诸如根源于“直接过渡”的“超阶段”急性病,暴力绝对化倾向,同志间的不容

异见性、意识的狂热性和非理性,以及个人崇拜的宗教色彩等,对俄共(布)的队伍也有深刻影响。

在国外,俄国民粹主义除在东欧各国(特别是保加利亚)留下深刻痕迹外,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国。从辛亥革命前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是俄国民粹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第一个高潮。据有关学者研究,“五四”运动前后到上世纪30年代,中国曾经流行过以下形态的民粹主义:国粹派民粹主义,无政府民粹主义,“乡建派”民粹主义,还有我党党内的某种民粹主义倾向。第一种主要是在以吴稚晖为代表的右翼人物中传播的,第二、第三种则是在像巴金、梁漱溟这样的知识分子中间流行。新中国成立后,前三种形态的民粹主义都这样那样地得到了抑制和清算,惟独党内的某种民粹主义倾向一个时期虽也得到某种纠正,但基本保留了下来,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又旧病复发,这在“公社化”,到“文革”中停办大学、上山下乡、“五七干校”等过程中,都一波一波表现了出来。可见,这种民粹主义在中国影响之深。

一、俄国民粹主义实质上是一种“俄国农民民主派的思想体系”,或曰农民民主主义

俄国民粹主义是发生在俄国19世纪40至50年代至上世纪头20年的一种社会政治思潮。其本质属性,是一种“俄国农民民主派的思想体系(观念体现)”,或曰农民民主主义,在革命中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同盟者。俄国民粹主义这一思想理论体系,是由其创始人赫尔岑建立的“俄国社会主义”理论所奠基,通过另一创始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发展,并为不同时期各主要派别的思想家所充实而建立起来的。其主要思想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崇尚和信仰“人民”(主要指农民和贫苦劳动者),并把“人民”理想化。各种各样的民粹派,在信仰和崇尚人民,将人民理想化这一点上最具共同性。巴枯宁说:俄罗斯的农民“就其天性而言是个社会主义者”;特卡乔夫则断言,就其本能和传统看,人民是共产主义者。从这里可以看出,民粹派对“人民”崇尚、信仰的程度,到了极端理想化的地步。

2.把农村公社理想化,企图通过保存农村公社,发展农民“固有的”社会主义精神。民粹派关于农村公社(或称农民村社)的这种思想观念,也是同他们对“人民”的信念联系在一起的。民粹主义不是从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经济形式中,前瞻、展望社会主义的未来,而是从过往古老村社的传统中探寻社会主义的前景,把它视为俄国通向社会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在这里,很鲜明地透露出了民粹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性质。

3.通过俄国独特的公社道路,绕过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特征,是民粹主义社会政治纲领的核心。它不仅仅是从俄国存在农村公社,将它视为社会主义的天然土壤这一观念出发的。当然,这一观念是民粹主义这一理论主张的最重要的出发点和思想基础。除此之外,民粹主义这一特征还有另一重要的思想根源,这就是对资产阶级的厌恶和对资本主义的恐惧。民粹主义这一“直接过渡”的思想,也是其“超阶段”的革命急进主义和轻视民主革命、漠视民主主义价值的最深思想根源。

4.对一般文化抱着鄙薄态度,倾向于以虚无主义的态度评价文化,以道德主义和极端功利主义的观点对待科学和文化。在民粹主义者看来,知识分子是被人民养活而获得文化的,人民为他们获得文化而付出了血汗和苦难;这样,掌握文化的这些少数人就被压上了沉重的罪孽感。所以在民粹派看来,仿佛文化本身也粘连上了剥削和罪孽。因此,民粹主义思想经常对文化报以轻蔑甚至敌视态度。

二、俄国民粹主义在发展中受到马克思主义

的影响

应当特别指出,俄国民粹主义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影响。许多民粹派人物都读过马恩的著作,不同程度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中,以社会革命党受到的影响最大。列宁在1905年1月评论社会革命党纲领时说,它的纲领草案较以前“前进了一大步”;其“进步表现在各项原则的内容上——从民粹主义进到了马克思主义,从民主主义进到社会主义”。

所以,俄国民粹主义思潮是庞大复杂的,不能用单一的思想概念将其概括。虽然如此,从政治上说,其主流,其实质,是通过传统农村公社的独特道路,绕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故此,又叫“公社社会主义”,或“农民社会主义”。这是一种由一系列杰出思想家所构建的严整的思想体系和世界观,是关乎近代俄国命运,关乎俄国“走什么道路”的重大战略抉择问题,它并不只是“策略手段”,“社会情绪”,或者“精神症状”、“动员方式”之类的局部问题。

三、俄国民粹主义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俄国民粹主义以其存在时间之久、活动规模之大,斗争方式之惊心动魄,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俄国国内,它主要在建党思想、革命精神等方面影响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1)在建党理论方面,列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除了吸收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建党经验外,另一吸取经验的源泉就是俄国解放运动本身,其中主要就是民粹主义革命运动。具体地说,就是吸取了“土地与自由派”和特卡乔夫的人民解放协会的建党经验,这就是:建立一个高度集中统一的、由少数职业革命家组成的、保守绝对机密的、具有严格纪律的革命战斗组织。(2)在革命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等方面,民粹主义革命家给列宁和布尔什维克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列宁对此讲得十分明白,他一向把“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以及19世纪70年代的那一批杰出的革命家”,称作“俄国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先驱者”,经常以他们献身革命的“决心和毅力”鼓舞无产阶级,并以这些先驱者在当年国际革命中享有的荣誉引以自豪。列宁明确指出,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19世纪80年代曾做出种种努力,从民粹主义当中剥取“民主主义的内核”。他对此一向予以高度评价并坚信,“总有一天,历史学家会系统地研究这种努力,并且考察出这种努力同20世纪前10年内被称为‘布尔什维主义’的那种思潮的联系”。(3)至于在消极方面,诸如根源于“直接过渡”的“超阶段”急性病,暴力绝对化倾向,同志间的不容

异见性、意识的狂热性和非理性,以及个人崇拜的宗教色彩等,对俄共(布)的队伍也有深刻影响。

在国外,俄国民粹主义除在东欧各国(特别是保加利亚)留下深刻痕迹外,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国。从辛亥革命前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是俄国民粹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第一个高潮。据有关学者研究,“五四”运动前后到上世纪30年代,中国曾经流行过以下形态的民粹主义:国粹派民粹主义,无政府民粹主义,“乡建派”民粹主义,还有我党党内的某种民粹主义倾向。第一种主要是在以吴稚晖为代表的右翼人物中传播的,第二、第三种则是在像巴金、梁漱溟这样的知识分子中间流行。新中国成立后,前三种形态的民粹主义都这样那样地得到了抑制和清算,惟独党内的某种民粹主义倾向一个时期虽也得到某种纠正,但基本保留了下来,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又旧病复发,这在“公社化”,到“文革”中停办大学、上山下乡、“五七干校”等过程中,都一波一波表现了出来。可见,这种民粹主义在中国影响之深。


相关内容

  • 刍议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的现实意义
  • [摘 要]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之上的.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利于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培养自身的理论思维能力,提升自己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只有真正走进马克思.列宁 ...

  • 定稿: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心得体会
  •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心得体会 谢星民 通过本学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经典阐述,不仅使我重新认识了人生观和价值观及世界观,也让我对自我价值的认知,有了进一步奉献人民的思想更加清晰了,心灵得到了洗涤,认识得到了提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 ...

  •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感
  •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感 为深入贯彻<***>的要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通过这段时间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著作中对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经典阐述,不仅使我重新认识了价值 ...

  • 第三讲经典现代化理论
  • 第三讲:现代性思想的理论渊源 启蒙现代性与经典现代化理论 西方原生现代化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的生成确立过程,因此经典现代化理论主要探讨的是启蒙现代性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早期阶段的展开问题--也就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生学或起源学.这一经典现代化理论,主要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社会思想家针对资本主义现代化 ...

  • 计算概念的演变
  • 计算概念的演变 2013-10-14 李梦霞 <哲学动态>2013年4期 李梦霞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计算是认知科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计算通常是指一个系统在规则支配下的态的迁移过程,故是一个由态.规则(或规律) 和过程所构成的集合体.对于一个系统来说, ...

  • 读一点马列经典
  • 读一点马列经典,有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运用:有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有利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提高理论鉴别力.我们党历来十分强调领导干部要读一点马列经典.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要求高级干部读五本马列经典:<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

  • 读原著 学原理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读原著 学原理 作者:王鹏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5年第05期 [摘要]经典原著,则是记录和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的原始文本的统称.阅读经典著作对于增强<原理>课教学效果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l ...

  • 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实践报告(格式)
  • 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 实践总结报告 学 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小 组:11级资管二班第3组 组 长:朱静静([1**********]) 成 员:王 婷 席 媛 赵中秋 李昌栋 牛桂东 王艳彬 郭 程 连鲁楠 2013年11月30日 前 言 为了紧密配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资源与 ...

  • [经典结构欣赏]教学设计1(第2课时)
  • 经典结构的欣赏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通过对典型结构的分析,引导学生赏析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二)使学生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评价自己设计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上节课,让学生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赵州桥.飞檐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本节课除了课文中的蛋形椅以外, 教师补充同学的作品, ...

  • 在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暨经典诵读推进会上的讲话
  •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我省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举办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总结交流各市各校经典诵读活动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推进我省中小学经典诵读工作;二是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今年我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诵读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