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 -- 建筑材料·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水硬性胶凝材料
答:不仅能在空气中而且能更好地在水中硬化,保持并继续提高其强度的材料。
2、体积安定性
答: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3、碱-骨料反应
答:水泥中的碱与骨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发生反应,使混凝土膨胀。
4、钢材冷加工强化
答:在冷加工过程中,钢材产生了塑性变形,并引起其强度和硬度的提高,塑性和韧性降低。
5、气硬性胶凝材料
答:只能在空气中硬化,保持并继续提高其强度的材料。 6、木材平衡含水率
答:木材长时间处于一定的温湿度环境中,其含水率会达到一个相对的恒定。这时的含水率就称为平衡含水率。
二、 填空题
1
2
3
6
78
9
10
12
15不合格时,该水泥应作废品处理。
___。
三、单项选择题
1、亲水材料的吸水率降低时,材料的导热性( C )
A、不变 B、增加 C、降低 D、变化不定
2、砌筑砂浆的强度主要取决于( A )
A、水灰比与水泥标号 B、水灰比与水泥用量
C、用水量与水泥标号 D、水泥用量与水泥标号
3、对于干燥环境中的混凝土工程,应选用( A )水泥品种。
A、普通水泥 B、火山灰水泥
C、矿渣水泥 D、粉煤灰水泥
4、设计中,一般以钢材的( C )作为强度取值的依据。
A、比例极限 B、弹性极限
C、屈服极限 D、强度极限
5、碳素结构钢中,含碳量增加,钢的( D )增加。
A、冲击韧性 B、塑性
C、可焊性 D、硬度
6、调整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采用(B )。
A、增减水量 B、调整水灰比
C、增减水泥浆量 D、增减水泥量
7、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时,标准构件应为(B )。
A、100×100×100mm立方体 B、150×150×150mm立方体
C、200×200×200mm立方体 D、150×150×300mm棱柱体
8、材料的塑性变形是指外力取消后( C )。
A、能完全消失的变形 B、不能完全消失的变形
C、不能消失的变形 D、能消失的变形
9、相同孔隙率的亲水性多孔材料,当材料中(A )孔含量高时,其吸水率就
大。
A、粗大、开口 B、闭口 C、连通 D、微小而开口
10、下述指标中,哪一种是用来表征砂浆保水性的?( C )
A、坍落度 B、沉入度
C、分层度 D、针入度
11、钢筋经冷拉和时效处理后,其性能的变化中,以下何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D )
A、屈服强度提高 B、抗拉强度提高
C、断后伸长率减小 D、冲击吸收功增大
12、压碎指标是用来表征( B )强度的指标。
A、混凝土 B、空心砖
C、粗骨料 D、细骨料
15、木材的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上,随含水率的增加,木材的强度(D )
A、降低 B、提高
C、抗压提高、抗拉降低 D、不变
16、提高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抗滑性,要特别注意沥青混合料中的( C )。 A、沥青用量 B、沥青稠度
C、粗集料的耐磨光性能 D、集料的化学性能
四、简答题 1、减水剂的使用,可使混凝土获得哪些技术和经济效益? 答:在配合比不变的条件下,可增大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且不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在保持流动性和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减少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以节约水泥;在保持流动性及水泥用量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减少用水量,从而降低水灰比,使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得到提高。
2、怎样定义混凝土的耐久性?什么样的混凝土可望具有较好的耐久性? 答:混凝土的耐久性包括抗渗性、抗冻性、抗冲磨性、抗侵蚀性及抗风化性等。
措施:严格控制水灰比;混凝土所用材料的品质应符合规范的要求;合理选择骨料级配;掺用减水剂及引气剂;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3、活性混合材料和非活性混合材料的区别是什么?二者在水泥中的作用如何? 答:活性混合材料亦称水硬性混合材料;非活性混合材料在水泥中起调节水泥强度等级、节约水泥熟料的作用,因此又称填充性混合材料。 4、简述在硅酸盐水泥中掺加活性混合材料的主要作用。
答:活性混合材料亦称水硬性混合材料,主要包括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及粉煤灰三类。
五、计算题
1
x
解:A1=4;A2=6;A3=28;A4=66;A5=88;A6=97
细度模数=[(A2+A3+A4+A5+A6)-5A1]/(100-A1)=2.76为中砂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经初步计算及实验室试拌调整后,各材料用量为水泥5.07kg,中砂8.63kg,碎石17.25kg,水2.13kg。实测捣实后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为2450kg/m3。求:
(1)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材料的用量;
(2) 当采用32.5级普通水泥(实测28天抗压强度为36MPa)时,试预测
混凝土28天的强度值;
(3) 当施工现场中砂含水率为5%,碎石含水率为1%时的施工配合比。
C已知:fcuAfce(B);根据规范,采用碎石:A=0.46,B=0.07,采用卵石:W
A=0.48,B=0.33。
5.075.07解:(1)水泥用量:=375.5 kg 33.085.078.6317.252.13
8.63 中砂用量:2450×=639.2 kg 5.078.6317.252.13
17.25碎石用量:2450×=1277.6 kg 5.078.6317.252.13
2.13水用量:2450×=157.8 kg 5.078.6317.252.13
C(2)fcuAfce(B) W
采用碎石:A=0.46,B=0.07
5.070.07)38.3MPa fcu0.4636(2.13
( 3 ) C’=C=5.07 kg
S’=S(1+a%)=8.63×1.05=9.06 kg
G’=G(1+b%)=17.25×1.01=17.42 kg
W’=2.13-8.63×0.05-17.25×0.01=1.53 kg
《南京工业大学 -- 建筑材料·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水硬性胶凝材料
答:不仅能在空气中而且能更好地在水中硬化,保持并继续提高其强度的材料。
2、体积安定性
答: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3、碱-骨料反应
答:水泥中的碱与骨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发生反应,使混凝土膨胀。
4、钢材冷加工强化
答:在冷加工过程中,钢材产生了塑性变形,并引起其强度和硬度的提高,塑性和韧性降低。
5、气硬性胶凝材料
答:只能在空气中硬化,保持并继续提高其强度的材料。 6、木材平衡含水率
答:木材长时间处于一定的温湿度环境中,其含水率会达到一个相对的恒定。这时的含水率就称为平衡含水率。
二、 填空题
1
2
3
6
78
9
10
12
15不合格时,该水泥应作废品处理。
___。
三、单项选择题
1、亲水材料的吸水率降低时,材料的导热性( C )
A、不变 B、增加 C、降低 D、变化不定
2、砌筑砂浆的强度主要取决于( A )
A、水灰比与水泥标号 B、水灰比与水泥用量
C、用水量与水泥标号 D、水泥用量与水泥标号
3、对于干燥环境中的混凝土工程,应选用( A )水泥品种。
A、普通水泥 B、火山灰水泥
C、矿渣水泥 D、粉煤灰水泥
4、设计中,一般以钢材的( C )作为强度取值的依据。
A、比例极限 B、弹性极限
C、屈服极限 D、强度极限
5、碳素结构钢中,含碳量增加,钢的( D )增加。
A、冲击韧性 B、塑性
C、可焊性 D、硬度
6、调整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采用(B )。
A、增减水量 B、调整水灰比
C、增减水泥浆量 D、增减水泥量
7、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时,标准构件应为(B )。
A、100×100×100mm立方体 B、150×150×150mm立方体
C、200×200×200mm立方体 D、150×150×300mm棱柱体
8、材料的塑性变形是指外力取消后( C )。
A、能完全消失的变形 B、不能完全消失的变形
C、不能消失的变形 D、能消失的变形
9、相同孔隙率的亲水性多孔材料,当材料中(A )孔含量高时,其吸水率就
大。
A、粗大、开口 B、闭口 C、连通 D、微小而开口
10、下述指标中,哪一种是用来表征砂浆保水性的?( C )
A、坍落度 B、沉入度
C、分层度 D、针入度
11、钢筋经冷拉和时效处理后,其性能的变化中,以下何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D )
A、屈服强度提高 B、抗拉强度提高
C、断后伸长率减小 D、冲击吸收功增大
12、压碎指标是用来表征( B )强度的指标。
A、混凝土 B、空心砖
C、粗骨料 D、细骨料
15、木材的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上,随含水率的增加,木材的强度(D )
A、降低 B、提高
C、抗压提高、抗拉降低 D、不变
16、提高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抗滑性,要特别注意沥青混合料中的( C )。 A、沥青用量 B、沥青稠度
C、粗集料的耐磨光性能 D、集料的化学性能
四、简答题 1、减水剂的使用,可使混凝土获得哪些技术和经济效益? 答:在配合比不变的条件下,可增大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且不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在保持流动性和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减少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以节约水泥;在保持流动性及水泥用量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减少用水量,从而降低水灰比,使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得到提高。
2、怎样定义混凝土的耐久性?什么样的混凝土可望具有较好的耐久性? 答:混凝土的耐久性包括抗渗性、抗冻性、抗冲磨性、抗侵蚀性及抗风化性等。
措施:严格控制水灰比;混凝土所用材料的品质应符合规范的要求;合理选择骨料级配;掺用减水剂及引气剂;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3、活性混合材料和非活性混合材料的区别是什么?二者在水泥中的作用如何? 答:活性混合材料亦称水硬性混合材料;非活性混合材料在水泥中起调节水泥强度等级、节约水泥熟料的作用,因此又称填充性混合材料。 4、简述在硅酸盐水泥中掺加活性混合材料的主要作用。
答:活性混合材料亦称水硬性混合材料,主要包括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及粉煤灰三类。
五、计算题
1
x
解:A1=4;A2=6;A3=28;A4=66;A5=88;A6=97
细度模数=[(A2+A3+A4+A5+A6)-5A1]/(100-A1)=2.76为中砂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经初步计算及实验室试拌调整后,各材料用量为水泥5.07kg,中砂8.63kg,碎石17.25kg,水2.13kg。实测捣实后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为2450kg/m3。求:
(1)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材料的用量;
(2) 当采用32.5级普通水泥(实测28天抗压强度为36MPa)时,试预测
混凝土28天的强度值;
(3) 当施工现场中砂含水率为5%,碎石含水率为1%时的施工配合比。
C已知:fcuAfce(B);根据规范,采用碎石:A=0.46,B=0.07,采用卵石:W
A=0.48,B=0.33。
5.075.07解:(1)水泥用量:=375.5 kg 33.085.078.6317.252.13
8.63 中砂用量:2450×=639.2 kg 5.078.6317.252.13
17.25碎石用量:2450×=1277.6 kg 5.078.6317.252.13
2.13水用量:2450×=157.8 kg 5.078.6317.252.13
C(2)fcuAfce(B) W
采用碎石:A=0.46,B=0.07
5.070.07)38.3MPa fcu0.4636(2.13
( 3 ) C’=C=5.07 kg
S’=S(1+a%)=8.63×1.05=9.06 kg
G’=G(1+b%)=17.25×1.01=17.42 kg
W’=2.13-8.63×0.05-17.25×0.01=1.53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