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浸倒立式电流互感器设计_魏朝晖

第37卷 第9期变压器

             

2000年9月TRANSFORMER

             September  2000

Vol.37No.9

油浸倒立式电流互感器设计

魏朝晖

(沈阳沈变互感器制造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135)

介绍了油浸倒立式电流互感器的结构特点和设计要点,指出了其设计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摘要:

关键词:电流互感器;油浸式;倒立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TM452.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425(2000)09-0006-04

  近年来电力部门对互感器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并涌现出了许多先进的互感器产品。倒立式电流互感器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种,在国内外已被普遍采用。

流互感器主绝缘位于产品底部易受潮的环节,减少了主绝缘因受潮而被击穿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产品运行的可靠性。  (4)该互感器只要将二次引线从瓷件中引至产品底部的低电压区即可。这样,产品的瓷件尺寸就可大大缩小,瓷件的制造容易了很多,且其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倒立式电流互感器外形如图1所示

1 倒立式电流互感器的结构特点

倒立式电流互感器有别于传统的正立式电流互感器产品结构之处,在于将二次绕组及一次绕组集中置于整个产品的上部储油柜内,且主绝缘包扎在二次绕组的外侧。这样,倒立式电流互感器就具有了以下特点:

(1)当一次电流较大时,可采用一次绕组直接穿过二次绕组中心的圆柱形(或管形)母线,使一次绕组的尺寸大大减小。从而一次绕组产生的温升大大降低,且其承受的电动力较小,具有较高的短路电流(动、热稳定电流)承受能力。

(2)当一次电流较小时,可用多匝软(铜)绞线均匀绕在二次绕组的外侧,通过提高安匝数和均匀分布其一次绕组线匝,来提高电流互感器的精度,使其误差精度满足标准的要求;同时,其短路电流(动、热稳定电流)承受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3)倒立式电流互感器的一、二次绕组均置于产品上部的储油柜内,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正立式电

图1 倒立式电流互感器外形图

(5)正立式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多为U字形或链形结构,其返回导体所产生的磁场对二次绕组

表2 K与谐波次数n的关系

nK

30.67

50.65

70.64

90.63

110.62

…………

490.59

…………

1010.58

线,故b1=10mm的Ke-u曲线可看作为另一根Kz-u(ξ1=1.02)曲线。该曲线系杂散损耗增量的一

个偏高的估算。

由于杂散损耗的复杂性,故Kz系数仅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影响脉波电流杂散损耗增量的估算。

(待续)

  因此,在图7中可绘出Kz-u(ξ3)曲线。该1=曲线系杂散损耗增量的一个偏低的估算。当钢材具有较低的μ和较高的ρ时,如μ=100,

ρ=0.3,则ξ1.02,也即相当于b1≈10mm的铜导1≈

 第9期                魏朝晖:油浸倒立式电流互感器设计                7

性能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特别是在一次绕组电流较大(或安匝数较高)的情况下尤为突出。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往往会造成保护复合误差超出标准规定和设计值;如果要使其满足要求,则需在结构上采取一些特殊措施。例如,美国标准ANSIC57.13—1978中的“C”级,英国标准BS3938中的“X”级,及IEC标准中的“TPS”级,往往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如按磁场的变化情况分布二次绕组的匝数等),就会使产品结构复杂化。而倒立式电流互感器则可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的产生,其一次绕组采取中心穿越式或多匝均匀分布式,其一次绕组返回导体产生的磁场不均匀现象得以消除,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可以避免或忽略。

SI1N1铁心截面积,cm2

,H/cmβ从式中可以看出,电流互感器的误差与一次安匝(I1N1)成反比。当其他条件基本确定以后,一次绕组的安匝数则是影响误差大小的一个关键性参数。一次安匝(I1N1)越大,误差也就越小。在实际的倒立式电流互感器设计过程中选取合适的一次安匝(I1N1)非常关键:如果一次安匝(I1N1)选得太高,铁心截面可以很小,但一次绕组及二次绕组匝数则相应增加,不利于线圈的绕制;如果一次安匝(I1N1)选得过低,虽一次绕组及二次绕组匝数很少,铁心截面则要放大很多,造成二次绕组组合尺寸很大,不利于主绝缘的包扎,同时可能使产品头部重量增大,使产品的稳定性和抗震性受到不利影响。

所以,选择合适的一次安匝(I1N1),优化设计很关键。根据我们在实际设计中得到的经验,一般情况下一次安匝(I1N1)选定在1200~3000安匝之间比较合适。

如果产品本身的额定电流比很小,而要求其承受的短路电流较大时,需增加一次绕组导线的截面(一般提高一次绕组导线的并绕根数)。

如果产品本身的额定电流比很大,虽其一次绕组只需一匝导线即可,但一次绕组的安匝(I1N1)数

2 倒立式电流互感器的设计要点

电流互感器(CT)是一种专门用作变换电流的特种变压器,其主要功能就是供电力系统作电流、电能测量及继电保护用。其工作原理见图2

图2 电流互感器工作原理图

2.1 额定安匝的确定

电流互感器是将一次电流变换成标准的二次电

流。由于励磁电流的存在,变换的二次电流与理想值总有一定的误差,而控制其误差值在标准允许的范围内正是电流互感器设计的关键。误差计算的公式如下:

比差:

I2(Z2+Zb)L×104

f(%)sin(α+β)×100

4.44fN2Sμ(I1N1)角差:I2(Z2+Zb)L×104

δ(′)cos(α+β)×3440

4.44fN2Sμ(I1N1)

式中 I2,A

Z2ZbL

f2

,Ψ,Ψ平均磁路长,cm,Hz也会很高,而且不能人为降低。2.2 二次绕组及二次绕组组合结构的设计

当一次安匝确定以后,就可以进行二次绕组的设计计算了。二次绕组的设计原理与传统的正立式产品相同,但一次绕组返回导体所产生的磁场对二次绕组性能的影响可不作考虑,这里就不再介绍了。只提醒一下,在确定二次绕组尺寸时,同时要考虑其组合(装)方便,并尽可能减小其组合尺寸。如果当测量级二次绕组有仪表保安系数(FS)要求,须并联辅助互感器线圈时,则只能在产品底部的底座上或二次绕组支撑架上安排位置。

二次绕组的组合首先要考虑是否有利于进行主绝缘的包扎,即尽量压缩组合的无效空间,使二次绕组相互间的尺寸配合尽量合理。

对于较低电压(110kV及以下)的倒立式电流互感器,二次组合后的断面形状一般采用方芯即可,其特点是结构比较简单,制造过程简便(见图3a)。对于较高电压(220kV及以上)的倒立式电流互感,,

                        8变压器                   第37卷首先,环部的内、外侧绝缘厚度的增长要基本保持同步。由于采用绝缘纸带逐

层包扎方法时,内圆侧绝缘厚度增长速

图5 加垫绝缘方式

图3 二次绕组组合(断面结构)示意图

一个由金属制成的外部圆滑的屏蔽罩内,或将二次绕组组合后加垫成比较圆滑的外形(见图3b)。组合好的二次绕组由托架支撑,二次引线由托

架的圆管内引至底座的出线盒中。2.3 主绝缘的设计的关键

倒立式电流互感器的主绝缘采用包扎在二次绕组外侧,形成吊环形电容型油—纸绝缘。通常为简化计算,电容型结构环部绝缘的场强计算,仍按同心圆柱电场(或等效圆柱)计算。对于已知内屏半径为R1,外屏半径为R2的圆柱电容器绝缘介质中半径为r处的径向电场强度E与两屏间的电压U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Erln(R2/R1)

由此可见,内电屏表面的电场较大,外电屏表面的电场较小。R2与R1的差别越大,场强的差别也就越大。如果在内、外屏间插入许多中间屏,则各电屏表面的电场强度就会趋近相同。但是,我们在实际制造中只能插入有限个中间电屏,这样,电容屏的端部电场是极不均匀的。我们可以在每两个主电容屏中间增设一些较短的端屏(亦称副屏)来均衡电场,以减小端部绝缘的厚度(见图4)

度远远大于外圆侧绝缘厚度增长速度,内、外径差别

越大,绝缘厚度相差也就越大。它不仅造成了环部电场的不均匀,而且会使整个产品的头部尺寸加大,严重地影响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解决这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是:在连续包扎绝缘纸的同时,再在外圆侧加垫附加绝缘层,以保证外圆侧达到必须的绝缘厚度时,内圆侧绝缘厚度增加不会太多(见图5)。其次,在环部绝缘与直线部分绝缘过渡区域的三角地带(或称T形地带)处的的绝缘是比较薄弱的区域,我们同样可以采用加垫绝缘的方法,使绝缘基本上保持连续,同时可保证该区域的绝缘强度与其他区域的绝缘强度相比没有明显减弱。2.4 一次绕组(一次导线)结构形式的选择

一次绕组(一次导线)的选择,首先要考虑的是额定电流密度及短时电流密度和承受短时电动力的强度。

当一次电流较大时(2000A及以上),一般一次绕组(一次导线)可采用单匝贯穿式,导线可采用铜管或铜杆。由于其一次电流较大,计算电流密度时还应考虑电流的集肤效应,避免一次绕组过热现象的发生;当电网线路产生短时电流时,其一次导线几乎不受外来电场的影响,所以没有电动力的产生。当一次电流在600~2000A时,一次绕组(一次导线)一般可采用双匝贯穿式,导线可采用内铜杆外铜管或双铜杆并行的形式,并可利用储油柜作为双匝之间串联时的导电连接。当电网线路产生短路电流时,采用内铜杆外铜管结构的一次导线几乎不受外来电场的影响,所以没有电动力的产生;而采用双铜杆并行结构的一次导线,其两匝导线间的电场相互影响较大。当电网线路发生短路时,两匝导线间将产生互吸的电动力,在设计时应予充分考虑。

当一次电流较小时(600A及以下),由于所需的导电截面较小,一般一次绕组(一次导线)可采用软绞线多匝均匀绕制式。当短时动、热电流较大时,在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其短时热电流密度,尤其是二次

图4 倒立式电流互感器电容型绝缘

在主绝缘设计时,我们可选用半导体纸作为电

容屏的材料,它有利于绝缘的干燥浸渍处理。同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技术关键问题。

绕组中的短时热电流密度。

以上三种结构形式均在不同程度上避免或减弱

了返回导体产生的磁场对铁心的影响。如第一种一

 第9期                魏朝晖:油浸倒立式电流互感器设计                9

和第三种结构形式,其一次返回导体中的电流基本可以认为是在铁心外围均匀分布。因此,其一次返回导体产生的磁场分布也可以认为是均匀的,对铁心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2.5 储油柜及器身固定结构的确定

储油柜的结构形式一般可根据一次绕组结构形式(或一次电流的大小)来确定。

当一次电流较大或适中时,一次绕组往往采用单匝贯穿式或采用双匝贯穿式,这样,储油柜就可以设计成仿器身形状(或半仿器身形状见图6),器身可用绝缘件挤紧。这种结构形式的优点是可以减少产品的体积,降低变压器油的用量,但在设计时要注意保留变压器油的流动空间,以保证其绝缘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

流互感器的瓷套径向尺寸也较小,通常设计为直圆筒形。这种瓷套易于烧成,合格率较高,有利于降低产品的成本。但是由于倒立式电流互感器重心较高,为适应运输或满足一定的抗地震强度要求,瓷件的抗弯强度要求高,这就需要改进制瓷工艺或使用高强度电瓷材料制造。

二次绕组引线管的固定方式可根据电压等级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对于较低电压(110kV及以下)的倒立式电流互感器,产品重心稍低,且不须平放运输,其二次引线管下部只需用简单的支架限制它任意摆动即可;而对于较高电压(220kV及以上)的倒立式电流互感器,不仅产品重心较高,而且一般都须平放运输。为了保证其机械强度,则二次绕组引线管下部就必须牢固固定在底座上,这样,二次绕组引线管不仅不能摆动、扭转,对器身还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3 其他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倒立式电流互感器,应根据电力部门的实际需要确定合理的技术参数。如二次绕组数太多,特

图6 倒立式电流互感器储油柜

(a)仿器身形储油柜 (b)半仿器身形储油柜

别是具有暂态误差性能的二次绕组数多,会增加制造难度,也很不经济。应尽量减少二次绕组数及选择较合理的准确级参数,才能得到较合适的的经济技术指标。

虽然倒立式电流互感器目前在我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由于它的独特优点而得到了电力部门及广大用户的认可。今后,必将在电力系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肖耀荣,伍东风,李长库,等.互感器制造技术[M].北

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当一次电流较小时,一般一次绕组多采用软绞线多匝均匀绕制式,这样,储油柜可设计成圆筒状,

器身可用绝缘夹板固定,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在圆筒状储油柜与器身间保留着一定的内部空间。它既有利于变压器油的流动,又给一次绕组配线流下了必要的空间。2.6 瓷件的确定和二次引线管的固定方式

由于倒立式电流互感器的器身(一、二次绕组)置于上部储油柜中,而二次绕组的引出线由引线管通过瓷件引至下部,径向尺寸较小,这样倒立式电

DesignofOilImmersedInvertedCurrentTransformer

WEIZhao-hui

(ShenyangShenbianInstrumentTransformerManufactureCo.,Ltd.,Shenyang110135,China)Abstract:Thestructureanddesignkeypointsofoilimmersedinvertedcurrenttransformerareintroduced.Someproblemsthatmustbepaidattentiontoinitsdesignarepointed.Keywords:Currenttransformer;Oilimmersedtype;Inversedtype;Design

收稿日期:2000-06-19

(,,,,

第37卷 第9期变压器

             

2000年9月TRANSFORMER

             September  2000

Vol.37No.9

油浸倒立式电流互感器设计

魏朝晖

(沈阳沈变互感器制造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135)

介绍了油浸倒立式电流互感器的结构特点和设计要点,指出了其设计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摘要:

关键词:电流互感器;油浸式;倒立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TM452.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425(2000)09-0006-04

  近年来电力部门对互感器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并涌现出了许多先进的互感器产品。倒立式电流互感器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种,在国内外已被普遍采用。

流互感器主绝缘位于产品底部易受潮的环节,减少了主绝缘因受潮而被击穿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产品运行的可靠性。  (4)该互感器只要将二次引线从瓷件中引至产品底部的低电压区即可。这样,产品的瓷件尺寸就可大大缩小,瓷件的制造容易了很多,且其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倒立式电流互感器外形如图1所示

1 倒立式电流互感器的结构特点

倒立式电流互感器有别于传统的正立式电流互感器产品结构之处,在于将二次绕组及一次绕组集中置于整个产品的上部储油柜内,且主绝缘包扎在二次绕组的外侧。这样,倒立式电流互感器就具有了以下特点:

(1)当一次电流较大时,可采用一次绕组直接穿过二次绕组中心的圆柱形(或管形)母线,使一次绕组的尺寸大大减小。从而一次绕组产生的温升大大降低,且其承受的电动力较小,具有较高的短路电流(动、热稳定电流)承受能力。

(2)当一次电流较小时,可用多匝软(铜)绞线均匀绕在二次绕组的外侧,通过提高安匝数和均匀分布其一次绕组线匝,来提高电流互感器的精度,使其误差精度满足标准的要求;同时,其短路电流(动、热稳定电流)承受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3)倒立式电流互感器的一、二次绕组均置于产品上部的储油柜内,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正立式电

图1 倒立式电流互感器外形图

(5)正立式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多为U字形或链形结构,其返回导体所产生的磁场对二次绕组

表2 K与谐波次数n的关系

nK

30.67

50.65

70.64

90.63

110.62

…………

490.59

…………

1010.58

线,故b1=10mm的Ke-u曲线可看作为另一根Kz-u(ξ1=1.02)曲线。该曲线系杂散损耗增量的一

个偏高的估算。

由于杂散损耗的复杂性,故Kz系数仅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影响脉波电流杂散损耗增量的估算。

(待续)

  因此,在图7中可绘出Kz-u(ξ3)曲线。该1=曲线系杂散损耗增量的一个偏低的估算。当钢材具有较低的μ和较高的ρ时,如μ=100,

ρ=0.3,则ξ1.02,也即相当于b1≈10mm的铜导1≈

 第9期                魏朝晖:油浸倒立式电流互感器设计                7

性能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特别是在一次绕组电流较大(或安匝数较高)的情况下尤为突出。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往往会造成保护复合误差超出标准规定和设计值;如果要使其满足要求,则需在结构上采取一些特殊措施。例如,美国标准ANSIC57.13—1978中的“C”级,英国标准BS3938中的“X”级,及IEC标准中的“TPS”级,往往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如按磁场的变化情况分布二次绕组的匝数等),就会使产品结构复杂化。而倒立式电流互感器则可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的产生,其一次绕组采取中心穿越式或多匝均匀分布式,其一次绕组返回导体产生的磁场不均匀现象得以消除,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可以避免或忽略。

SI1N1铁心截面积,cm2

,H/cmβ从式中可以看出,电流互感器的误差与一次安匝(I1N1)成反比。当其他条件基本确定以后,一次绕组的安匝数则是影响误差大小的一个关键性参数。一次安匝(I1N1)越大,误差也就越小。在实际的倒立式电流互感器设计过程中选取合适的一次安匝(I1N1)非常关键:如果一次安匝(I1N1)选得太高,铁心截面可以很小,但一次绕组及二次绕组匝数则相应增加,不利于线圈的绕制;如果一次安匝(I1N1)选得过低,虽一次绕组及二次绕组匝数很少,铁心截面则要放大很多,造成二次绕组组合尺寸很大,不利于主绝缘的包扎,同时可能使产品头部重量增大,使产品的稳定性和抗震性受到不利影响。

所以,选择合适的一次安匝(I1N1),优化设计很关键。根据我们在实际设计中得到的经验,一般情况下一次安匝(I1N1)选定在1200~3000安匝之间比较合适。

如果产品本身的额定电流比很小,而要求其承受的短路电流较大时,需增加一次绕组导线的截面(一般提高一次绕组导线的并绕根数)。

如果产品本身的额定电流比很大,虽其一次绕组只需一匝导线即可,但一次绕组的安匝(I1N1)数

2 倒立式电流互感器的设计要点

电流互感器(CT)是一种专门用作变换电流的特种变压器,其主要功能就是供电力系统作电流、电能测量及继电保护用。其工作原理见图2

图2 电流互感器工作原理图

2.1 额定安匝的确定

电流互感器是将一次电流变换成标准的二次电

流。由于励磁电流的存在,变换的二次电流与理想值总有一定的误差,而控制其误差值在标准允许的范围内正是电流互感器设计的关键。误差计算的公式如下:

比差:

I2(Z2+Zb)L×104

f(%)sin(α+β)×100

4.44fN2Sμ(I1N1)角差:I2(Z2+Zb)L×104

δ(′)cos(α+β)×3440

4.44fN2Sμ(I1N1)

式中 I2,A

Z2ZbL

f2

,Ψ,Ψ平均磁路长,cm,Hz也会很高,而且不能人为降低。2.2 二次绕组及二次绕组组合结构的设计

当一次安匝确定以后,就可以进行二次绕组的设计计算了。二次绕组的设计原理与传统的正立式产品相同,但一次绕组返回导体所产生的磁场对二次绕组性能的影响可不作考虑,这里就不再介绍了。只提醒一下,在确定二次绕组尺寸时,同时要考虑其组合(装)方便,并尽可能减小其组合尺寸。如果当测量级二次绕组有仪表保安系数(FS)要求,须并联辅助互感器线圈时,则只能在产品底部的底座上或二次绕组支撑架上安排位置。

二次绕组的组合首先要考虑是否有利于进行主绝缘的包扎,即尽量压缩组合的无效空间,使二次绕组相互间的尺寸配合尽量合理。

对于较低电压(110kV及以下)的倒立式电流互感器,二次组合后的断面形状一般采用方芯即可,其特点是结构比较简单,制造过程简便(见图3a)。对于较高电压(220kV及以上)的倒立式电流互感,,

                        8变压器                   第37卷首先,环部的内、外侧绝缘厚度的增长要基本保持同步。由于采用绝缘纸带逐

层包扎方法时,内圆侧绝缘厚度增长速

图5 加垫绝缘方式

图3 二次绕组组合(断面结构)示意图

一个由金属制成的外部圆滑的屏蔽罩内,或将二次绕组组合后加垫成比较圆滑的外形(见图3b)。组合好的二次绕组由托架支撑,二次引线由托

架的圆管内引至底座的出线盒中。2.3 主绝缘的设计的关键

倒立式电流互感器的主绝缘采用包扎在二次绕组外侧,形成吊环形电容型油—纸绝缘。通常为简化计算,电容型结构环部绝缘的场强计算,仍按同心圆柱电场(或等效圆柱)计算。对于已知内屏半径为R1,外屏半径为R2的圆柱电容器绝缘介质中半径为r处的径向电场强度E与两屏间的电压U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Erln(R2/R1)

由此可见,内电屏表面的电场较大,外电屏表面的电场较小。R2与R1的差别越大,场强的差别也就越大。如果在内、外屏间插入许多中间屏,则各电屏表面的电场强度就会趋近相同。但是,我们在实际制造中只能插入有限个中间电屏,这样,电容屏的端部电场是极不均匀的。我们可以在每两个主电容屏中间增设一些较短的端屏(亦称副屏)来均衡电场,以减小端部绝缘的厚度(见图4)

度远远大于外圆侧绝缘厚度增长速度,内、外径差别

越大,绝缘厚度相差也就越大。它不仅造成了环部电场的不均匀,而且会使整个产品的头部尺寸加大,严重地影响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解决这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是:在连续包扎绝缘纸的同时,再在外圆侧加垫附加绝缘层,以保证外圆侧达到必须的绝缘厚度时,内圆侧绝缘厚度增加不会太多(见图5)。其次,在环部绝缘与直线部分绝缘过渡区域的三角地带(或称T形地带)处的的绝缘是比较薄弱的区域,我们同样可以采用加垫绝缘的方法,使绝缘基本上保持连续,同时可保证该区域的绝缘强度与其他区域的绝缘强度相比没有明显减弱。2.4 一次绕组(一次导线)结构形式的选择

一次绕组(一次导线)的选择,首先要考虑的是额定电流密度及短时电流密度和承受短时电动力的强度。

当一次电流较大时(2000A及以上),一般一次绕组(一次导线)可采用单匝贯穿式,导线可采用铜管或铜杆。由于其一次电流较大,计算电流密度时还应考虑电流的集肤效应,避免一次绕组过热现象的发生;当电网线路产生短时电流时,其一次导线几乎不受外来电场的影响,所以没有电动力的产生。当一次电流在600~2000A时,一次绕组(一次导线)一般可采用双匝贯穿式,导线可采用内铜杆外铜管或双铜杆并行的形式,并可利用储油柜作为双匝之间串联时的导电连接。当电网线路产生短路电流时,采用内铜杆外铜管结构的一次导线几乎不受外来电场的影响,所以没有电动力的产生;而采用双铜杆并行结构的一次导线,其两匝导线间的电场相互影响较大。当电网线路发生短路时,两匝导线间将产生互吸的电动力,在设计时应予充分考虑。

当一次电流较小时(600A及以下),由于所需的导电截面较小,一般一次绕组(一次导线)可采用软绞线多匝均匀绕制式。当短时动、热电流较大时,在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其短时热电流密度,尤其是二次

图4 倒立式电流互感器电容型绝缘

在主绝缘设计时,我们可选用半导体纸作为电

容屏的材料,它有利于绝缘的干燥浸渍处理。同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技术关键问题。

绕组中的短时热电流密度。

以上三种结构形式均在不同程度上避免或减弱

了返回导体产生的磁场对铁心的影响。如第一种一

 第9期                魏朝晖:油浸倒立式电流互感器设计                9

和第三种结构形式,其一次返回导体中的电流基本可以认为是在铁心外围均匀分布。因此,其一次返回导体产生的磁场分布也可以认为是均匀的,对铁心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2.5 储油柜及器身固定结构的确定

储油柜的结构形式一般可根据一次绕组结构形式(或一次电流的大小)来确定。

当一次电流较大或适中时,一次绕组往往采用单匝贯穿式或采用双匝贯穿式,这样,储油柜就可以设计成仿器身形状(或半仿器身形状见图6),器身可用绝缘件挤紧。这种结构形式的优点是可以减少产品的体积,降低变压器油的用量,但在设计时要注意保留变压器油的流动空间,以保证其绝缘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

流互感器的瓷套径向尺寸也较小,通常设计为直圆筒形。这种瓷套易于烧成,合格率较高,有利于降低产品的成本。但是由于倒立式电流互感器重心较高,为适应运输或满足一定的抗地震强度要求,瓷件的抗弯强度要求高,这就需要改进制瓷工艺或使用高强度电瓷材料制造。

二次绕组引线管的固定方式可根据电压等级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对于较低电压(110kV及以下)的倒立式电流互感器,产品重心稍低,且不须平放运输,其二次引线管下部只需用简单的支架限制它任意摆动即可;而对于较高电压(220kV及以上)的倒立式电流互感器,不仅产品重心较高,而且一般都须平放运输。为了保证其机械强度,则二次绕组引线管下部就必须牢固固定在底座上,这样,二次绕组引线管不仅不能摆动、扭转,对器身还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3 其他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倒立式电流互感器,应根据电力部门的实际需要确定合理的技术参数。如二次绕组数太多,特

图6 倒立式电流互感器储油柜

(a)仿器身形储油柜 (b)半仿器身形储油柜

别是具有暂态误差性能的二次绕组数多,会增加制造难度,也很不经济。应尽量减少二次绕组数及选择较合理的准确级参数,才能得到较合适的的经济技术指标。

虽然倒立式电流互感器目前在我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由于它的独特优点而得到了电力部门及广大用户的认可。今后,必将在电力系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肖耀荣,伍东风,李长库,等.互感器制造技术[M].北

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当一次电流较小时,一般一次绕组多采用软绞线多匝均匀绕制式,这样,储油柜可设计成圆筒状,

器身可用绝缘夹板固定,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在圆筒状储油柜与器身间保留着一定的内部空间。它既有利于变压器油的流动,又给一次绕组配线流下了必要的空间。2.6 瓷件的确定和二次引线管的固定方式

由于倒立式电流互感器的器身(一、二次绕组)置于上部储油柜中,而二次绕组的引出线由引线管通过瓷件引至下部,径向尺寸较小,这样倒立式电

DesignofOilImmersedInvertedCurrentTransformer

WEIZhao-hui

(ShenyangShenbianInstrumentTransformerManufactureCo.,Ltd.,Shenyang110135,China)Abstract:Thestructureanddesignkeypointsofoilimmersedinvertedcurrenttransformerareintroduced.Someproblemsthatmustbepaidattentiontoinitsdesignarepointed.Keywords:Currenttransformer;Oilimmersedtype;Inversedtype;Design

收稿日期:2000-06-19

(,,,,


相关内容

  • 泵的基本概念
  • 泵的基本概念 什么叫泵? 答:通常把提升液体,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加压力,即把原动的机械能变为液体能量的机器统称为泵. 泵的分类? 答:泵的用途各不相同,根据原理可分为三大类: 1.容积泵2.叶片泵3.其他类型的泵.新标准将第二类泵即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旋涡泵等统称为回转动力泵. 容积泵的工作原理 ...

  • 220kv凝汽式发电厂
  • 第一节 原始资料 一.题目:200MW 地区凝汽式火力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 二.设计原始资料 1.设计原始资料: 1) 某地区根据电力系统的发展规划,拟在该地区新建一座装机容量为200MW 的凝汽式火力发电厂,发电厂安装2台50MW 机组,1台100MW 机组,发电机端电压为10.5KV, 电厂建成後 ...

  • 干式高压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 权 利 要 求 书 1.倒立结构干式高压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它由一次绕组1.二次线圈.主绝缘4.头部保护层5.二次引线管8.信号传输屏蔽电缆9.硅橡胶伞裙10.法兰13.底座12.调理调制回路11.二次接线盒14等组成.其特征在于:罗氏线圈2或罗氏线圈2和LPCT3位于互感器头部,罗氏线圈2或罗氏线圈 ...

  • 脱硫系统参数
  • 脱硫系统参数 1. 原净烟气挡板:型式: 单轴双百叶挡板内部挡板个数:4个电机功率:5.2KW 2. 挡板门密封风机:风量:6032-9500m ³/h:全压:7610-6527pa :容量:30KW : 电机:功率:30kw :电压/电流:380V/55A:转速:2950r/min 3. 吸收塔: ...

  • 变电站直流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 变电站直流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前言 . ..................................................................................................... 1 第一章 变电站直流系统相关技术分析 ...... ...

  • 机组启动试运行工作报告
  • 1 工程概况 1.1 泵站概况 ******工程是***市"五水共治"重点工程,工程主要由***闸站.***泵站.***整治.***防洪墙5部分组成,工程总投资2.26亿元. ***闸站位于***.五一溪及大溪交汇处,***泵站位于**东岸防洪堤上***闸右侧. 工程的建设任务是 ...

  • 电源单元电路模块
  • 单元电路模块--电源部分(目录) 1. 电源的基本形式: 2. 分立式电源电路工作原理 2.1 2.2 2.3 2.4 2.5 抗干扰输入电路 整流滤波及自动消磁电路 自激振荡式开关电路 稳压控制电路 二次稳压电路 3. 目前TCL 电视常用电源简介 3.1 由芯片控制的起振电路 3.1.1 芯片引 ...

  • 串联负反馈稳压电源设计与制作.doc
  • 科学技术学院 SCIENCE & TECHNOLOGY COLLEGE OF NANCHANG UNIVERSITY <工 程 训 练>报 告 REPORT ON ENGINEERING TRAINING 题 目 串联负反馈稳压电源设计与制作 学科部.系: 专业班级: 学 号: ...

  • 机房装修方案
  • ***** -机房装修方案 v1.0 **********公司 2016-11 目 录 1. 2. 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