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剂的作用机理模型

推进剂是一种经过特殊加工的、自身含有氧化剂和燃烧剂,能够在没有环境氧的参与下自恃燃烧产生大量炽热气体的含能材料。推进剂是火箭发动机的能源,它通过燃烧将推进剂的化学能转化为燃烧产物的热能,完成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第一个能量转换过程。[1]

高能推进剂及原材料在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研究后 ,因遇到种种困难 ,曾暂收缩了一个时期 ,随着军事需求的日益强烈 ,各国在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又以更务实的态度重新开始了相应的研究工作。[2]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固体推进剂。

由于固体火箭推进剂本身含有可燃物和氧化剂,能在一定的外界能量激发下,可在密闭的隔绝空气的环境中燃烧,这使它区别于普通燃料。推进剂燃烧是同时在气相、液相和固相发生的化学反应和输运过程,比一般的燃气混合物的燃烧更为复杂。作为一种能源,也只有通过燃烧才可将其化学潜能转化为热能,最终变为弹丸或火箭的动能[3,4]。

复合固体推进剂燃烧机理及模型化研究概况:Hermance的非均相反应(HR)模型: Hermance C,E对GDF模型加以改进。并提出了非均相反模型[5]。这是第一个反映推进剂凝聚相反应的影响和推进剂表面不均匀性的理论模型,也是第一个引入统计概念进行分析的模型,HR模型所考虑的物理化学过程为凝聚相反应过程和气相反应过程。凝聚相反应过程包括遵循Arrhenius型反应的氧化剂和粘结剂的热分解反应以及氧化剂颗粒周围缝隙区域发生的粘结剂与气态氧化剂分解产物间的多相反应。气相反应过程则为粘结剂与氧化剂分解产物问的燃烧。HR模型认为燃烧表面由氧化剂、粘结剂和缝隙三部分构成。则推进剂质量燃速可表示成

:

显然,

据统计分析有: 则与氧化剂平均横截面积直径D1、缝隙深度S和氧化剂数密度有关.根

HR模型假定气相火焰位置为涉及扩散混合和化学反应长度的加和,根据不同区域的能量守恒及相应边界条件,可导出燃烧速率方程、燃面温度方程和火焰温度方程。对三个方程联立求解,利用数值迭代方法即可求出燃面温度、火焰温度和燃烧速度。HR模型对氧化剂颗粒周围缝隙反应的实验证据不足。但是该模型对氧化剂多分散性质的处理以及氧化剂横截面积直径的统计处理。

[l].董师颜,张兆良.固体火箭发动机原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2].王伯羲,冯增国,杨荣杰.固体推进剂燃烧理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3].邢浴仁,卢众.火炸药技术现状与发展.中国北方化学工业总公司,北京1995

[4].邢浴仁,卢众.火炸药技术现状与发展.中国北方化学工业总公司,北京199

[5].侯林法编著.复合固体推进剂,宇航出版社,北京,1994

在一定条件下(温度、压力等)若炸药因热分解的作用下,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热传导(向外)所散失的热量,就能使炸药的内部发生热积累,从而使反应自动加速,温度升高,反应更快,温度更高,如此循环发展最后导致爆炸。

热作用下炸药发生爆炸的机理:

炸药分解反应放热与炸药向周围介质(环境)散失热量的平衡问题,放热速率(单位时间内由于分解反应放出的热量):

推进剂是一种经过特殊加工的、自身含有氧化剂和燃烧剂,能够在没有环境氧的参与下自恃燃烧产生大量炽热气体的含能材料。推进剂是火箭发动机的能源,它通过燃烧将推进剂的化学能转化为燃烧产物的热能,完成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第一个能量转换过程。[1]

高能推进剂及原材料在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研究后 ,因遇到种种困难 ,曾暂收缩了一个时期 ,随着军事需求的日益强烈 ,各国在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又以更务实的态度重新开始了相应的研究工作。[2]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固体推进剂。

由于固体火箭推进剂本身含有可燃物和氧化剂,能在一定的外界能量激发下,可在密闭的隔绝空气的环境中燃烧,这使它区别于普通燃料。推进剂燃烧是同时在气相、液相和固相发生的化学反应和输运过程,比一般的燃气混合物的燃烧更为复杂。作为一种能源,也只有通过燃烧才可将其化学潜能转化为热能,最终变为弹丸或火箭的动能[3,4]。

复合固体推进剂燃烧机理及模型化研究概况:Hermance的非均相反应(HR)模型: Hermance C,E对GDF模型加以改进。并提出了非均相反模型[5]。这是第一个反映推进剂凝聚相反应的影响和推进剂表面不均匀性的理论模型,也是第一个引入统计概念进行分析的模型,HR模型所考虑的物理化学过程为凝聚相反应过程和气相反应过程。凝聚相反应过程包括遵循Arrhenius型反应的氧化剂和粘结剂的热分解反应以及氧化剂颗粒周围缝隙区域发生的粘结剂与气态氧化剂分解产物间的多相反应。气相反应过程则为粘结剂与氧化剂分解产物问的燃烧。HR模型认为燃烧表面由氧化剂、粘结剂和缝隙三部分构成。则推进剂质量燃速可表示成

:

显然,

据统计分析有: 则与氧化剂平均横截面积直径D1、缝隙深度S和氧化剂数密度有关.根

HR模型假定气相火焰位置为涉及扩散混合和化学反应长度的加和,根据不同区域的能量守恒及相应边界条件,可导出燃烧速率方程、燃面温度方程和火焰温度方程。对三个方程联立求解,利用数值迭代方法即可求出燃面温度、火焰温度和燃烧速度。HR模型对氧化剂颗粒周围缝隙反应的实验证据不足。但是该模型对氧化剂多分散性质的处理以及氧化剂横截面积直径的统计处理。

[l].董师颜,张兆良.固体火箭发动机原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2].王伯羲,冯增国,杨荣杰.固体推进剂燃烧理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3].邢浴仁,卢众.火炸药技术现状与发展.中国北方化学工业总公司,北京1995

[4].邢浴仁,卢众.火炸药技术现状与发展.中国北方化学工业总公司,北京199

[5].侯林法编著.复合固体推进剂,宇航出版社,北京,1994

在一定条件下(温度、压力等)若炸药因热分解的作用下,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热传导(向外)所散失的热量,就能使炸药的内部发生热积累,从而使反应自动加速,温度升高,反应更快,温度更高,如此循环发展最后导致爆炸。

热作用下炸药发生爆炸的机理:

炸药分解反应放热与炸药向周围介质(环境)散失热量的平衡问题,放热速率(单位时间内由于分解反应放出的热量):


相关内容

  • 城市群的形成机理研究
  • 作者:张燕 城市与环境研究 2014年12期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51X(2014)01-0092-14 一.问题的提出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城市群已成为国际生产力分布体系和劳动地域分工重要的空间组织形式,其发展日益关系到一个区域.一个国 ...

  • 硅烷偶联剂的作用机理.种类及其应用
  • 硅烷偶联剂的作用机理.种类及其应用 张群朝,蒋涛,黄世强 (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430062) 摘要:介绍了硅烷偶联剂作为改性助剂的作用机理.硅烷偶联剂的种类及其应用情况,对进一步推动硅烷偶联剂的深入应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应用参考价值. 偶联剂是一种重要的.应用领域日渐广泛的处理剂,主要用作高 ...

  • 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 作者:薛继亮 产业经济研究 2013年12期 伴随着技术系统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技术与产业发展的高度融合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技术进步已经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力量,同时产业优化升级离不开技术进步的支撑.因此,选择那些对经济增长和国家强盛至关重要的关键技术,并且进行创新和 ...

  • 硅烷偶联剂的作用机理及在涂料中的应用
  • 硅姹偶联荆的作用机理及在涂 料中的应用 王德才张群朝 (湖北应城德邦4E:r-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北应城432405) 摘要:介绍了硅烷偶联剂作为改性助荆的作用机理.硅烷偶联荆的种类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硅烷偶联剂附着力促进荆有机硅助剂 偶联剂是一种重要的.应用领域日渐广泛的处理剂,主要用 ...

  • 干旱灾害评估综述
  • 农业干旱风险评估研究综述 摘要: 对农业干旱风险致险性.脆弱性及损失模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回顾与评述, 阐述了农业干旱风险研究的前沿领域和学术问题, 展望了农业干旱风险未来的发展趋势: 农业干旱致险性评估的关键是构建合适的干旱指标, 目前干旱评估指标很多, 大致可分为水分变异程度指标.干旱发展过 ...

  • 我国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Anhui agri.Sci.2009,37(34):17106-17109责任编辑常俊香责任校对傅真治 我国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肖忠海 (四川省循环经济研究中心,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学院工业工程系,四川成都610059) 摘要针对循环经济理论已受到政 ...

  • 发展中国家科技创新赶超战略机理研究
  • 作者:张晖任俊义 山东社会科学 2007年03期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07]01-0058-04 一.引言 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亟待提高.因此,发展中国家如何追赶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逐步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摆脱 ...

  • 断口学的发展及微观断裂机理研究_钟群鹏
  • 断口学的发展及微观断裂机理研究 DEVELOPMENT OF "FRACT OGRAPHY "AND RES EARCH OF FRACTURE MICROMECHANISM 钟群鹏 赵子华 张 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100083) ZHONG QunP ...

  • 浅识非傅里叶导热定律
  • 浅识非傅里叶导热 姓名:陈莉莉 班级:硕动力123班 学号:2122214081 前言 所谓经典导热理论即为傅立叶定律,传统观点认为,无论物体中导热过程的发生机理如何,其都应当遵循Fourier定律.该定律是建立在大量常规传热实验(热作用时间较长.热强度较低)的基础之上的.按照傅里叶定律,如果在物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