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人“到此一游”的印记刻到了埃及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卢克索神庙。日前,一则关于“丁锦昊到此一游”的微博被网友大量转载,并“人肉”出这位丁锦昊是一位中学生。国人类似这样的不文明行为在国外屡屡发生,旅游界人士也呼吁,国人应有文明旅游的共识。 网友“空游无依”本月初到埃及旅游,发现刻字的事发地点在距今约3500年左右的卢克索神庙。“空游无依”在微博中回忆说,这是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让人无地自容,“我对埃及导游亚瑟王说:‘实在对不起!’没想到吃惊得嘴里叨叨‘怎么能这样怎么能这样’的亚瑟王,反过头来安慰我说:‘这不是你们的错,这一定是哪个导游的错,导游应该阻止。’”“空游无依”表示,他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又不能用水,“这是三千多年前的文物呀。”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写诗歌。
【范文】
“到此一游”必须“到此为止”
近日,网友“空游无依”发微博称,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旅游时,在浮雕上看到“丁锦昊到此一游”,中国汉字,就这样出现在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埃及古迹上。(新华网5月26日)
消息一出,相信大多数国人的第一感受是羞愧,出国旅游,个人行为代表着中国形象,中国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等大国形象,往往通过细节之处直观传递给世界,而把5000年文明标志之一的“汉字”刻在3000文明历史古迹上,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极大的讽刺,而这种“罕见的”“突兀的”行为与埃及当地景点每天“过尽千帆”却绝少受到故意损坏相比,更是一种令人汗颜的格格不入。这似乎正应了5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贯彻实施旅游法电视电话会议上所提到的那样,“部分游客素质和修养不高,旅游景区乱刻字、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有损国人形象,影响比较恶劣。”
回看国内,各大景区景点垃圾遍地、随意刻字、随地吐痰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北京故宫大铜缸上的“梁齐齐到此一游”,安徽马鞍山德化堂古床博物馆钟乳石柱子被掰断、古镜被碰碎,承德避暑山庄《绿毯八韵》碑被泼墨等等不文明、不道德行为不胜枚举。文物古迹是前人留下的财富,是历史创造的瑰宝,破坏文物不只在违反《文物保护法》,更在亵渎历史、辱没先人。
就目前来看,要遏制这种行为,单纯的教育引导显然不够,游客的自我道德约束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关键在于提高违法成本,严格执法力度,使其产生敬畏感。可在现有法律基础上,将罚款额度提高到与经济水平相当,并与其政治、经济、社会地位挂钩,进一步明确破坏文物的等级,达到几级损坏需要付什么样的责任,一一明确、相应论处,对于造成无法挽回损失的行为使用刑事、民事、行政等方面的法律,用严格的法律法规营造破坏文物是“摊上大事”的严肃氛围。同时,还可探索文物保护的连带责任制,针对跟团游客,要求导游在开展工作同时要切实履行保护文物的“总责任人”职责,随时提醒、预防、制止游客的不文明的行为,杜绝游客“一时兴起”产生的破坏行为。
总之无论如何,“到时一游”必须“到此为止”!
“到此一游”是该跟你说再见了
新京报讯 “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昨天,网友“空游无依”发微博称,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旅游时,在浮雕上看到中文“丁锦昊到此一游”,对这个3000多年前的文物受损,他十分羞愧,并向导游道歉。此事在微博上引起热议,多位网友声讨、人肉“题名者”,对此,专家表示,应以此事为镜,自我检视、约束自己。
一石激起千层浪。最近,一则关于“丁锦昊到此一游”的微博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当事人“丁锦昊”一下便被推向了风口浪尖,引发网友们的口诛笔伐。
这件事情的发生不仅体现了国民旅游文明的尴尬现状,也折射出了教育的缺失。
其实这件事并非个例。近年来,“到此一游”屡屡出现在各个旅游胜地,从八达岭长城到故宫铜缸,这次更是刻到了国外,这让无数国人感到羞愧。而且不单是“到此一游”,中国游客大声喧哗、随地吐痰、吃自助餐浪费的情况在国外已屡见不鲜,国外很多景区都有用中文写的‘禁止喧哗’、餐厅写有‘请勿浪费’等提示,这些都让人感到十分难堪。
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也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格。要想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不文明事件的发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势在必行。
一是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良好的社会氛围需要宣传和引导。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文明旅游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模范代表等的力量,着力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营造良好的国民旅游氛围。要充分利用道德的约束力,杜绝此类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二是要加大惩戒力度,遏制公民不文明现象的发生。有序的社会离不开制度。我国应该着力完善国民旅游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不文明现象的惩戒力度,从制度上遏制“到此一游”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三是要强化教育改革,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宓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足见则教育是根据现实需要而变化的。而且教育应当是普及的,大众化的,教民育人是维持整个部族群体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关乎族群生死存亡的大事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要树立良好的人格根本在于教育。反思当今社会,我国教育仍然处于“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为虚”的状态。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拒绝“到此一游”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大素质教育的推广力度,只有真正实现了全民“德智体”全面发展,我国几千年的文明才能得到最广泛的传承。
让“到此一游”成为国人的文明警示牌
埃及卢克索神庙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浮雕上,刻画着汉字“丁××到此一游”。近日,有人在微博上贴出这样一幅刺目的照片,发布者“无地自容”的心情,也成为很多网友的一致感受。(人民网)
看到这样一则新闻,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想起我们中国的伟大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一个经典桥段——齐天大圣孙悟空在如来佛手指化作的“天柱”上写下“齐天大圣到此一游”的字样,可见国人的“到此一游”的心态由来已久。但大圣的行为我们只觉得有趣,这次的“到此一游”事件却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羞耻。
其实仔细想想,类似这样的“到此一游”在我们国内可以说所在皆是,几乎在任何一个旅游景点,我们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涂鸦。也许是诗兴大发,也许是跟风效仿,也许是出于炫耀,也许是纪念行迹,但结果都造成了景点环境的污染甚至文物的破坏。
然而,在国内,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往往一笑而过,最多发表几句关于素质的评论,但此次事件,却让我们感到莫大的耻辱。面对刻字,现场中国游客莫不感觉羞愧,甚至连导游也赶紧走开。当事孩子的父母也主动联系媒体,流下忏悔泪水,坦言“孩子犯错误,主要责任在大人,是我们监护不到位,平时教育做得不好”,公开道歉。微博热议、媒体讨论中,耻辱、谴责、惭愧、反省成为主调。
是的,我们确实应该感到羞愧,确实应该深刻反省。最近频频爆出国外一些旅游景点单独设立针对中国游客的文明警示牌,我们在抗议这种歧视行为的同时,其实更应该进行的是深刻的自我反思。
这次的“到此一游”事件就像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自身在文明素养方面的缺失,我们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过不讲卫生随地吐痰,有没有过不遵守交通秩序乱闯红灯,有没有过排队强行加塞,有没有过公交车上抢座„„
我们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好了,腰包鼓起来了,也有底气四处转转甚至出国旅游了,这让我们觉得很有“面子”。但“面子”重要,“里子”更重要,“两手满当当,心中空荡荡”是不行的。没有国民文明素养的提升,没有过硬的“里子”做支撑,我们终会大失“面子”。这次的“到此一游”事件就让我们国人感到大失“面子”,教训深刻,我们只有深刻反省,强化“里子”,才能重新赢回“面子”。
不知道这次埃及方面会不会在卢克索神庙增加一块中文的文明警示牌,但我们国人却应该把此次“到此一游”事件当做自己心中的“文明警示牌”。只有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树立起这样一块“文明警示牌”,我们的“中国梦”才会更加瑰丽多彩。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人“到此一游”的印记刻到了埃及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卢克索神庙。日前,一则关于“丁锦昊到此一游”的微博被网友大量转载,并“人肉”出这位丁锦昊是一位中学生。国人类似这样的不文明行为在国外屡屡发生,旅游界人士也呼吁,国人应有文明旅游的共识。 网友“空游无依”本月初到埃及旅游,发现刻字的事发地点在距今约3500年左右的卢克索神庙。“空游无依”在微博中回忆说,这是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让人无地自容,“我对埃及导游亚瑟王说:‘实在对不起!’没想到吃惊得嘴里叨叨‘怎么能这样怎么能这样’的亚瑟王,反过头来安慰我说:‘这不是你们的错,这一定是哪个导游的错,导游应该阻止。’”“空游无依”表示,他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又不能用水,“这是三千多年前的文物呀。”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写诗歌。
【范文】
“到此一游”必须“到此为止”
近日,网友“空游无依”发微博称,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旅游时,在浮雕上看到“丁锦昊到此一游”,中国汉字,就这样出现在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埃及古迹上。(新华网5月26日)
消息一出,相信大多数国人的第一感受是羞愧,出国旅游,个人行为代表着中国形象,中国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等大国形象,往往通过细节之处直观传递给世界,而把5000年文明标志之一的“汉字”刻在3000文明历史古迹上,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极大的讽刺,而这种“罕见的”“突兀的”行为与埃及当地景点每天“过尽千帆”却绝少受到故意损坏相比,更是一种令人汗颜的格格不入。这似乎正应了5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贯彻实施旅游法电视电话会议上所提到的那样,“部分游客素质和修养不高,旅游景区乱刻字、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有损国人形象,影响比较恶劣。”
回看国内,各大景区景点垃圾遍地、随意刻字、随地吐痰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北京故宫大铜缸上的“梁齐齐到此一游”,安徽马鞍山德化堂古床博物馆钟乳石柱子被掰断、古镜被碰碎,承德避暑山庄《绿毯八韵》碑被泼墨等等不文明、不道德行为不胜枚举。文物古迹是前人留下的财富,是历史创造的瑰宝,破坏文物不只在违反《文物保护法》,更在亵渎历史、辱没先人。
就目前来看,要遏制这种行为,单纯的教育引导显然不够,游客的自我道德约束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关键在于提高违法成本,严格执法力度,使其产生敬畏感。可在现有法律基础上,将罚款额度提高到与经济水平相当,并与其政治、经济、社会地位挂钩,进一步明确破坏文物的等级,达到几级损坏需要付什么样的责任,一一明确、相应论处,对于造成无法挽回损失的行为使用刑事、民事、行政等方面的法律,用严格的法律法规营造破坏文物是“摊上大事”的严肃氛围。同时,还可探索文物保护的连带责任制,针对跟团游客,要求导游在开展工作同时要切实履行保护文物的“总责任人”职责,随时提醒、预防、制止游客的不文明的行为,杜绝游客“一时兴起”产生的破坏行为。
总之无论如何,“到时一游”必须“到此为止”!
“到此一游”是该跟你说再见了
新京报讯 “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昨天,网友“空游无依”发微博称,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旅游时,在浮雕上看到中文“丁锦昊到此一游”,对这个3000多年前的文物受损,他十分羞愧,并向导游道歉。此事在微博上引起热议,多位网友声讨、人肉“题名者”,对此,专家表示,应以此事为镜,自我检视、约束自己。
一石激起千层浪。最近,一则关于“丁锦昊到此一游”的微博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当事人“丁锦昊”一下便被推向了风口浪尖,引发网友们的口诛笔伐。
这件事情的发生不仅体现了国民旅游文明的尴尬现状,也折射出了教育的缺失。
其实这件事并非个例。近年来,“到此一游”屡屡出现在各个旅游胜地,从八达岭长城到故宫铜缸,这次更是刻到了国外,这让无数国人感到羞愧。而且不单是“到此一游”,中国游客大声喧哗、随地吐痰、吃自助餐浪费的情况在国外已屡见不鲜,国外很多景区都有用中文写的‘禁止喧哗’、餐厅写有‘请勿浪费’等提示,这些都让人感到十分难堪。
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也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格。要想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不文明事件的发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势在必行。
一是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良好的社会氛围需要宣传和引导。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文明旅游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模范代表等的力量,着力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营造良好的国民旅游氛围。要充分利用道德的约束力,杜绝此类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二是要加大惩戒力度,遏制公民不文明现象的发生。有序的社会离不开制度。我国应该着力完善国民旅游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不文明现象的惩戒力度,从制度上遏制“到此一游”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三是要强化教育改革,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宓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足见则教育是根据现实需要而变化的。而且教育应当是普及的,大众化的,教民育人是维持整个部族群体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关乎族群生死存亡的大事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要树立良好的人格根本在于教育。反思当今社会,我国教育仍然处于“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为虚”的状态。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拒绝“到此一游”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大素质教育的推广力度,只有真正实现了全民“德智体”全面发展,我国几千年的文明才能得到最广泛的传承。
让“到此一游”成为国人的文明警示牌
埃及卢克索神庙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浮雕上,刻画着汉字“丁××到此一游”。近日,有人在微博上贴出这样一幅刺目的照片,发布者“无地自容”的心情,也成为很多网友的一致感受。(人民网)
看到这样一则新闻,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想起我们中国的伟大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一个经典桥段——齐天大圣孙悟空在如来佛手指化作的“天柱”上写下“齐天大圣到此一游”的字样,可见国人的“到此一游”的心态由来已久。但大圣的行为我们只觉得有趣,这次的“到此一游”事件却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羞耻。
其实仔细想想,类似这样的“到此一游”在我们国内可以说所在皆是,几乎在任何一个旅游景点,我们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涂鸦。也许是诗兴大发,也许是跟风效仿,也许是出于炫耀,也许是纪念行迹,但结果都造成了景点环境的污染甚至文物的破坏。
然而,在国内,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往往一笑而过,最多发表几句关于素质的评论,但此次事件,却让我们感到莫大的耻辱。面对刻字,现场中国游客莫不感觉羞愧,甚至连导游也赶紧走开。当事孩子的父母也主动联系媒体,流下忏悔泪水,坦言“孩子犯错误,主要责任在大人,是我们监护不到位,平时教育做得不好”,公开道歉。微博热议、媒体讨论中,耻辱、谴责、惭愧、反省成为主调。
是的,我们确实应该感到羞愧,确实应该深刻反省。最近频频爆出国外一些旅游景点单独设立针对中国游客的文明警示牌,我们在抗议这种歧视行为的同时,其实更应该进行的是深刻的自我反思。
这次的“到此一游”事件就像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自身在文明素养方面的缺失,我们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过不讲卫生随地吐痰,有没有过不遵守交通秩序乱闯红灯,有没有过排队强行加塞,有没有过公交车上抢座„„
我们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好了,腰包鼓起来了,也有底气四处转转甚至出国旅游了,这让我们觉得很有“面子”。但“面子”重要,“里子”更重要,“两手满当当,心中空荡荡”是不行的。没有国民文明素养的提升,没有过硬的“里子”做支撑,我们终会大失“面子”。这次的“到此一游”事件就让我们国人感到大失“面子”,教训深刻,我们只有深刻反省,强化“里子”,才能重新赢回“面子”。
不知道这次埃及方面会不会在卢克索神庙增加一块中文的文明警示牌,但我们国人却应该把此次“到此一游”事件当做自己心中的“文明警示牌”。只有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树立起这样一块“文明警示牌”,我们的“中国梦”才会更加瑰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