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况,包括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的重大成就。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归纳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通过了解科技的进步,不断改变人类的生活,让学生感受未来的科技生活,在未来,把自己的想象变为现实。

2.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学习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教学过程

1、设置情景,导入新知

观看我国的载人飞船神舟十号开展太空授课活动的视频:这是2013年我国的载人飞船神州十号首次开展太空授课活动。从“神一”到“神十”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成熟的标志。那么航天技术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引导学生思考:航天技术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除了这一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还有哪些成果?有哪些特点和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2、整体感知

本节课分成三部分学习:

一、科技造福人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对应学习目标1)

二、科技改变现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对应学习目标2)

三、科技创造未来——科技发展对未来的影响(对应学习目标3)

3、解读学习目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4、反馈导学案

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针对导学案的批改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反馈。如优秀个人、优秀小组以及导学案上存在的问题。做到在课堂上查漏补缺。

5、自主学习检测

要求: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四个小组派代表自由发言,向大家介绍第三次科技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的四个领域的科技成就。(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起源地、主要标志和核心等基础知识,导学案中预习案已经涉及,所以在这个部分不再重复检测。)

6、教师精讲点拨

一、科技造福人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

过渡语: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表现在四个领域: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和生物工程,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四个领域,去了解科技是如何造福人类的?

1、原子能

(1)人类原子能的诞生,是在1942年12月芝加哥大学建成人类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命名为芝加哥一号堆。开启了人类原子能时代。(2)1945年7月16日上午,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新墨西哥州沙漠成功地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3)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4)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4)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始。(5)我国最早建成的核电站有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6)核医学和核农业:核技术在医学上的运用是核医学,核医学是采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核医学是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核技术与农业的的结合就是核农学。图片上展示的是我国科学家利用核射线选育出的“鲁棉一号”,以及花卉、水稻等新品种,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非常大的经济效益。(战争→和平)

2、航天技术

(1)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2)1961年,世界上第一名航天员,苏联的加加林,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3)1969年,两名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人类第一次在另外一个星球上留下足迹。(4)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

星。(5)介绍我国的“神一”、“神五”和“神十”。(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生物工程

师:(1)什么是生物工程?

生: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学科。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2)左图“多利羊”诞生于1997年2月,它是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3)2000年6月,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利用成年山羊体细胞克隆出两只“克隆羊。右图为克隆羊“阳阳”。

师:这项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被誉为20世纪最重大也是最具有争议的科技突破之一。随着克隆技术的发展,是否克隆人类也成了具有最争议的话题。你认为是否应该克隆人?

生:克隆技术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攻克遗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等研究中发挥作用,它既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如社会伦理问题等。世界各国应该制定法律来加强管理,严禁复制人类。

4、计算机

(1)1945年,美国制成第一台计算机。是一台又大又笨重的机器,重达30吨,占地有两三间教室大。(2)普通电子计算机→指尖上的计算机电路板→现代化的网络教室(3)我国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是中国首台在全球超级计算机前500强中排名第一。它的运算速度达到每秒千万亿次,它计算一天,相当于一台家用电脑计算800年。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的时代。

过渡语: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计算机的高速发展,软件的层出不穷,电脑会不会有一天代替人脑呢?

课堂小结

三次科技革命一次比一次先进。如今,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们青少年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使命,我们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的强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课后习题

科技改变现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什么特点?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教师出示材料,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

材料一:以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缩短为例:19世纪需要50年,一战前需要30年,二战后需要7年,70年代后只要3至5年。

(1)速度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材料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众多新技术之间联系密切,相互促进。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新材料和火箭技术是空间开发的基础,空间开发又服务于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也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等。

(2)范围广——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材料三:20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80%。

(3)影响大——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世界带来巨大变化,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教师出示材料,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

材料一:当代科技的进步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到80%,目前已达90%以上。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材料二: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变。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材料三: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有“尤里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及中国的“863计划”等。

(3)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况,包括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的重大成就。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归纳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通过了解科技的进步,不断改变人类的生活,让学生感受未来的科技生活,在未来,把自己的想象变为现实。

2.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学习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教学过程

1、设置情景,导入新知

观看我国的载人飞船神舟十号开展太空授课活动的视频:这是2013年我国的载人飞船神州十号首次开展太空授课活动。从“神一”到“神十”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成熟的标志。那么航天技术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引导学生思考:航天技术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除了这一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还有哪些成果?有哪些特点和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2、整体感知

本节课分成三部分学习:

一、科技造福人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对应学习目标1)

二、科技改变现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对应学习目标2)

三、科技创造未来——科技发展对未来的影响(对应学习目标3)

3、解读学习目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4、反馈导学案

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针对导学案的批改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反馈。如优秀个人、优秀小组以及导学案上存在的问题。做到在课堂上查漏补缺。

5、自主学习检测

要求: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四个小组派代表自由发言,向大家介绍第三次科技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的四个领域的科技成就。(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起源地、主要标志和核心等基础知识,导学案中预习案已经涉及,所以在这个部分不再重复检测。)

6、教师精讲点拨

一、科技造福人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

过渡语: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表现在四个领域: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和生物工程,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四个领域,去了解科技是如何造福人类的?

1、原子能

(1)人类原子能的诞生,是在1942年12月芝加哥大学建成人类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命名为芝加哥一号堆。开启了人类原子能时代。(2)1945年7月16日上午,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新墨西哥州沙漠成功地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3)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4)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4)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始。(5)我国最早建成的核电站有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6)核医学和核农业:核技术在医学上的运用是核医学,核医学是采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核医学是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核技术与农业的的结合就是核农学。图片上展示的是我国科学家利用核射线选育出的“鲁棉一号”,以及花卉、水稻等新品种,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非常大的经济效益。(战争→和平)

2、航天技术

(1)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2)1961年,世界上第一名航天员,苏联的加加林,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3)1969年,两名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人类第一次在另外一个星球上留下足迹。(4)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

星。(5)介绍我国的“神一”、“神五”和“神十”。(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生物工程

师:(1)什么是生物工程?

生: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学科。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2)左图“多利羊”诞生于1997年2月,它是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3)2000年6月,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利用成年山羊体细胞克隆出两只“克隆羊。右图为克隆羊“阳阳”。

师:这项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被誉为20世纪最重大也是最具有争议的科技突破之一。随着克隆技术的发展,是否克隆人类也成了具有最争议的话题。你认为是否应该克隆人?

生:克隆技术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攻克遗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等研究中发挥作用,它既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如社会伦理问题等。世界各国应该制定法律来加强管理,严禁复制人类。

4、计算机

(1)1945年,美国制成第一台计算机。是一台又大又笨重的机器,重达30吨,占地有两三间教室大。(2)普通电子计算机→指尖上的计算机电路板→现代化的网络教室(3)我国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是中国首台在全球超级计算机前500强中排名第一。它的运算速度达到每秒千万亿次,它计算一天,相当于一台家用电脑计算800年。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的时代。

过渡语: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计算机的高速发展,软件的层出不穷,电脑会不会有一天代替人脑呢?

课堂小结

三次科技革命一次比一次先进。如今,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们青少年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使命,我们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的强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课后习题

科技改变现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什么特点?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教师出示材料,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

材料一:以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缩短为例:19世纪需要50年,一战前需要30年,二战后需要7年,70年代后只要3至5年。

(1)速度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材料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众多新技术之间联系密切,相互促进。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新材料和火箭技术是空间开发的基础,空间开发又服务于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也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等。

(2)范围广——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材料三:20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80%。

(3)影响大——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世界带来巨大变化,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教师出示材料,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

材料一:当代科技的进步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到80%,目前已达90%以上。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材料二: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变。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材料三: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有“尤里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及中国的“863计划”等。

(3)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相关内容

  • 第四次工业革命8.1前
  • 1 研究背景 1.1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金融行业的影响(第四次工业革命指"互联网产业化",对金融行业的影响就是互联网金融.) (一)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关系 每一次重要的科学技术革新所带来的财富增长,都必然有金融创新的诞生.事实上,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从来都不是孤立发展的,而是交 ...

  • 科技创造生活(教案)
  • 科技创造生活(教案)  课程标准要求 4-3 回顾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概括当前科技发展的突出特点.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知识竞赛,梳理近代科技发展的两个阶段:并结合现代社会人们能感受到的科技发展,体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以及当前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紧密关系 ...

  • 湘教版九年[科技改变生活]word教案1
  • 第一节. 科技改变生活 第二课时 直面成就与差距 问题导读-评价单 一.教学目标:(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学习.重视科学的人生态度:感受科技魅力,体会 我国面临发达国家科技方面的压力,从而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 识,为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能力]:分析科技给 ...

  •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
  •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共24课时)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2-3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 ...

  • 第18课_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案
  •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教学目标 1.能够简单说出"863"计划出台的经过:了解"863"涉及的领域.总体目标及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影响:搜集资料.列举计算机网络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便利:了解信息技术的一些知识,增强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技能. ...

  • §8.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 §8.1牛顿第一定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推理过程和内容 3.通过事例,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二.教学重点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推理过程和内容 2.通过事例,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三.教学难点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推理过程和内容 2.通过事 ...

  • 3.18[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教案(1)
  • 第18课 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870年前后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将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并将世界由"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的重要发明,并从经济.政治 ...

  • 8.1人类的食物第1课时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第1课时 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记叙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能举例说明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②学会收集.整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和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 ③学习用列表法比较.概括.总 ...

  • 8.1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教案(9)
  • 第4单元 第8章 人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重点)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活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