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学生课外阅读的尝试与探索
余杭区太炎小学 王滢滢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有这样写道:“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在分学段目标中,也要求三四年级的孩子“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对于课内课文的词语、句段积累,老师还可以规定背诵和摘录,并且,课文每天在学习,有早读,学习过程中的读读背背都能让孩子有所积累。可是,课外的阅读,孩子就兴趣淡淡,更别说主动去积累课外的知识。以下是我激励孩子们课外阅读的一些方法尝试,可结果都那么不尽如人意。
一、布置课外阅读作业的尝试
之前我有读了《让语文回家》一本书,其中有一篇《读什么,读多少,怎样读》也引发了我关于孩子们课外阅读的思考。文章中讲的是中学生的阅读,那的确是相当大的阅读量,可是会有多少学生是真正达到这样的要求,即便是达到要求了,真的读了个遍,又会有多少学生是学到什么了,其实真的就是“走马观花、浮皮潦草地翻着,根本谈不上用心深入体验、感受、思辨和感悟”,到最后留在心里的真的没什么东西。但是,只要是在课外有自己在看过书的小朋友,他们就会比同龄没有读过课外书的小朋友懂许多。有课外阅读量的小朋友就会比没有阅读量的小朋友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反应上也会更快。就像自己班里的孩子,在课堂上对孩子们提出问题,有些是词语的理解,有些是句子的理解,有了阅读量的孩子就会反应更快,并且往往能够一语中的,有时甚至说出的语句精彩得出乎我们的意料。我想,这也就是老师想让孩子多看书的重要原因。只是,老师的要求布置下去了,不够督促,那么孩子们也会偷懒,真正的作用也就没有多少了。 例如,自己原本想着,学校有本配套的《同步阅读》,与家长合作,孩子们每天读一篇,家长签好名,不定时检查。结果,在几次的不定时检查中,总会有一些同学没有完成这项“作业”,可是能怎么办呢?最后,也只能批评加稍加惩罚,可是问题还是存在。从这我也发现了,其实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没有产生,还是一种完成“作业”的心态,我也总在自我安慰,孩子能够在读,总还是好的。
但其实,有些自欺欺人了,再想想,其实他们也在“走马观花”,没有多大作用。
后来,也有学生家长反映了,学生在家读这个阅读,没用心在读,完全是完成任务,有时读了之后,还是不知道文章讲了什么,没有思考,也就是没有收获。这虽然是一个家长的反映,但其实我也知道,一个班中会有好多的孩子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可我一下子也真的寻找不到好方法。后来想到了摘录:既然读了过去了没什么印象,那写下来总会印象深一些吧,常说那么一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那就写写吧。又这样持续了好一段时间,问题还是存在啊,孩子的阅读兴趣没有多大产生,还是一种“作业”,又出现另一个问题了:有些孩子干脆不读全文了,随便摘抄一两句就算了。有些孩子甚至很天真,不知道哪句是好的。是啊,原因在我这个老师吧!孩子们没有兴趣,没有兴趣也就不会认真读,就更不会有思考,我也没有多带着他们一起读,告诉他们那些文章哪些句子好在哪,他们也就无从下手了。其实从课内到课外,需要老师的帮助过渡,中学生如此,小学生就更需要了,虽然小学生不需要很深入地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但是积累好词好句也是需要指导和督促,在这点上我没有做到位,所以导致有很多问题的所在。
二、“放任自读”法的尝试
硬性地布置作业,并且规定了孩子的阅读书籍,我想也是阻碍了孩子的自由阅读空间了吧,我又想到了,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看吧,让他们三个星期看一本书,完成一篇读后感,当然,这读后感不会要求很高,只需要有他们对自己看的书的想法、感受就可以。孩子们知道可以看自己选择的书,很高兴,从这点上我知道了,让他们自由选择书籍看也很重要。但,经过一两个月的试验,问题又出现了:孩子们是有交上来一篇篇的读书感想,但渐渐地就会发现,有许多孩子就是抄了一些关于书的内容简介,然后再写了一两句自己的话。本来,让三年级的孩子去写读后感还是比较困难的,于是对他们说了简单些的写作方法,只要写写故事大概的主要内容,再写写自己读了的感想。刚开始我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问题,直到有小朋友提出来某某小朋友是抄书里的内容简介的,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故事的主要内容”一块还是有很大的“漏洞”的。我不得不感慨,孩子们应付作业的方法还真是层出不穷啊!当然,有小朋友能对我提出这样的报告,说明还是有孩子在认真完成我的“作业”的,这让我稍感安慰。可是问题又
来了:到底该怎样去让孩子喜欢阅读呢而有所积累呢?
自己尝试了方法,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效果也不是很好,于是看了网上的一些关于培养阅读兴趣的文章,但尝试过程中同样存有疑问。
一、 创造良好的氛围,热爱阅读
1. 在班里建立起一个小的读书区,这些书必须是孩子喜欢的,适应学生的读书能力。我们学校在每个班级也都设有书柜,可以放置一些书籍给孩子们阅读。为了是孩子们自己喜欢的书籍,我也是让孩子们自己从家里带两本自己喜欢的书来,放在书柜里,孩子们课余时间可以自己借阅、推荐,交流自己喜欢看的书籍。可是,从观察来看,能够自己主动去拿书看的很少,有时还是在某一课堂时间时,我要求孩子们看看书,他们才会看,主动看的也就只有成绩较好的,作业完成速度较快的了。其实想想也是,孩子们一整天在学校的学习,除了上课,做作业,也就只有下课的时间玩乐了,孩子们都有爱玩的天性,总不能这么剥夺孩子们休息玩耍的时间吧。可是,若是总要在课堂上找时间来给他们看,也是很难的,毕竟,学习任务还是很重的,作业的练习必不可少,而老师的批阅也不可缺少,甚至,还有个别的孩子作业速度慢,迟迟不能上交,还要对他们再指导,给时间完成。那老师和孩子们一起交流阅读的时间就更少了。有时想想,每周一次也许是可行的,可真正实施起来还是困难。当然,这也跟我自己的实施方法和办事速度有关,也有许多老师是能够组织好自己班中的阅读的,只是,我需要探索适合自己和本班学生实施的方法。
2. 与家长沟通合作,现在的很多家长都明白阅读的重要性,得到了他们的 支持。孩子要什么书,他们也都会欣然买之,不会吝啬分毫。可是,问题往往还是出在孩子身上,他们不想主动看书,就算家里摆满书籍还是没有办法。又有说“要使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要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这需要身教。如若父母视阅读为生活乐趣的一部分,孩子自然会乐于读书。父母经常津津有味地读书看报,对待书报总是兴趣盎然,孩子会觉得读书很有趣,对书籍充满着好奇。家长在轻松的气氛下,可以安排一小段时间,与孩子一起读几分钟书。在外出时,带上一两本书,在公园里,在郊外,在河边,在清新的空气下,在鸟语花香的环境里,与孩子一起读上几段书。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孩子引入图书世界,使读书成为孩子的消遣活动。”这自然也是好方法,可有多少家
长是有这样的“闲心雅致”的。有些甚至平时都靠爷爷奶奶在照顾的,生活上照顾好就很好了,学习上的就没那么容易了。
二、活动促进,培养兴趣于表现欲中
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学活动,通过活动满足学生在优越性上的表现欲,使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得到释放。开展和举行一些如: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摘录笔记评比、复述内容比赛、心得体会交流活动等。这样的活动,是有围绕小学生天生爱表现的特点,可是,表现欲也许都有,但是胆量却是因人而异,有些孩子怯于展现,不够有胆量上台演说,那让他们主动上台就有困难了,表现机会也就会是少数孩子多了。不过,也许也可以试着轮着上台演讲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要上台,多锻炼几次,也许胆怯的孩子会有进步,这还需要尝试。可是更关键还是时间,开展活动都需要时间。时间上的安排还是使人头疼。 当然,有些方法还是可以继续尝试着进行,如上课要注重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要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名人故事和榜样的激励,用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结合电视读名著,现在很多名著都被拍成电视剧,有些还有动画片,看了电视再去看看文字,感受语言的魅力,让他们讲讲书中的人物给他们的印象,也许他们会更有兴趣些„„这些都是好方法,需要自己不断地尝试和探索进行。 我也深知,阅读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要靠自己不断地摸索属于自己也属于孩子们的方法,让他们在课余能够在愉快的心情下完成阅读的任务。总之,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不可忽视,我们老师都要尽我们自己的能力培养好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让他们的生活有书籍带来的乐趣,放飞思维,促进语文的学习。
激励学生课外阅读的尝试与探索
余杭区太炎小学 王滢滢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有这样写道:“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在分学段目标中,也要求三四年级的孩子“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对于课内课文的词语、句段积累,老师还可以规定背诵和摘录,并且,课文每天在学习,有早读,学习过程中的读读背背都能让孩子有所积累。可是,课外的阅读,孩子就兴趣淡淡,更别说主动去积累课外的知识。以下是我激励孩子们课外阅读的一些方法尝试,可结果都那么不尽如人意。
一、布置课外阅读作业的尝试
之前我有读了《让语文回家》一本书,其中有一篇《读什么,读多少,怎样读》也引发了我关于孩子们课外阅读的思考。文章中讲的是中学生的阅读,那的确是相当大的阅读量,可是会有多少学生是真正达到这样的要求,即便是达到要求了,真的读了个遍,又会有多少学生是学到什么了,其实真的就是“走马观花、浮皮潦草地翻着,根本谈不上用心深入体验、感受、思辨和感悟”,到最后留在心里的真的没什么东西。但是,只要是在课外有自己在看过书的小朋友,他们就会比同龄没有读过课外书的小朋友懂许多。有课外阅读量的小朋友就会比没有阅读量的小朋友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反应上也会更快。就像自己班里的孩子,在课堂上对孩子们提出问题,有些是词语的理解,有些是句子的理解,有了阅读量的孩子就会反应更快,并且往往能够一语中的,有时甚至说出的语句精彩得出乎我们的意料。我想,这也就是老师想让孩子多看书的重要原因。只是,老师的要求布置下去了,不够督促,那么孩子们也会偷懒,真正的作用也就没有多少了。 例如,自己原本想着,学校有本配套的《同步阅读》,与家长合作,孩子们每天读一篇,家长签好名,不定时检查。结果,在几次的不定时检查中,总会有一些同学没有完成这项“作业”,可是能怎么办呢?最后,也只能批评加稍加惩罚,可是问题还是存在。从这我也发现了,其实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没有产生,还是一种完成“作业”的心态,我也总在自我安慰,孩子能够在读,总还是好的。
但其实,有些自欺欺人了,再想想,其实他们也在“走马观花”,没有多大作用。
后来,也有学生家长反映了,学生在家读这个阅读,没用心在读,完全是完成任务,有时读了之后,还是不知道文章讲了什么,没有思考,也就是没有收获。这虽然是一个家长的反映,但其实我也知道,一个班中会有好多的孩子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可我一下子也真的寻找不到好方法。后来想到了摘录:既然读了过去了没什么印象,那写下来总会印象深一些吧,常说那么一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那就写写吧。又这样持续了好一段时间,问题还是存在啊,孩子的阅读兴趣没有多大产生,还是一种“作业”,又出现另一个问题了:有些孩子干脆不读全文了,随便摘抄一两句就算了。有些孩子甚至很天真,不知道哪句是好的。是啊,原因在我这个老师吧!孩子们没有兴趣,没有兴趣也就不会认真读,就更不会有思考,我也没有多带着他们一起读,告诉他们那些文章哪些句子好在哪,他们也就无从下手了。其实从课内到课外,需要老师的帮助过渡,中学生如此,小学生就更需要了,虽然小学生不需要很深入地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但是积累好词好句也是需要指导和督促,在这点上我没有做到位,所以导致有很多问题的所在。
二、“放任自读”法的尝试
硬性地布置作业,并且规定了孩子的阅读书籍,我想也是阻碍了孩子的自由阅读空间了吧,我又想到了,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看吧,让他们三个星期看一本书,完成一篇读后感,当然,这读后感不会要求很高,只需要有他们对自己看的书的想法、感受就可以。孩子们知道可以看自己选择的书,很高兴,从这点上我知道了,让他们自由选择书籍看也很重要。但,经过一两个月的试验,问题又出现了:孩子们是有交上来一篇篇的读书感想,但渐渐地就会发现,有许多孩子就是抄了一些关于书的内容简介,然后再写了一两句自己的话。本来,让三年级的孩子去写读后感还是比较困难的,于是对他们说了简单些的写作方法,只要写写故事大概的主要内容,再写写自己读了的感想。刚开始我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问题,直到有小朋友提出来某某小朋友是抄书里的内容简介的,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故事的主要内容”一块还是有很大的“漏洞”的。我不得不感慨,孩子们应付作业的方法还真是层出不穷啊!当然,有小朋友能对我提出这样的报告,说明还是有孩子在认真完成我的“作业”的,这让我稍感安慰。可是问题又
来了:到底该怎样去让孩子喜欢阅读呢而有所积累呢?
自己尝试了方法,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效果也不是很好,于是看了网上的一些关于培养阅读兴趣的文章,但尝试过程中同样存有疑问。
一、 创造良好的氛围,热爱阅读
1. 在班里建立起一个小的读书区,这些书必须是孩子喜欢的,适应学生的读书能力。我们学校在每个班级也都设有书柜,可以放置一些书籍给孩子们阅读。为了是孩子们自己喜欢的书籍,我也是让孩子们自己从家里带两本自己喜欢的书来,放在书柜里,孩子们课余时间可以自己借阅、推荐,交流自己喜欢看的书籍。可是,从观察来看,能够自己主动去拿书看的很少,有时还是在某一课堂时间时,我要求孩子们看看书,他们才会看,主动看的也就只有成绩较好的,作业完成速度较快的了。其实想想也是,孩子们一整天在学校的学习,除了上课,做作业,也就只有下课的时间玩乐了,孩子们都有爱玩的天性,总不能这么剥夺孩子们休息玩耍的时间吧。可是,若是总要在课堂上找时间来给他们看,也是很难的,毕竟,学习任务还是很重的,作业的练习必不可少,而老师的批阅也不可缺少,甚至,还有个别的孩子作业速度慢,迟迟不能上交,还要对他们再指导,给时间完成。那老师和孩子们一起交流阅读的时间就更少了。有时想想,每周一次也许是可行的,可真正实施起来还是困难。当然,这也跟我自己的实施方法和办事速度有关,也有许多老师是能够组织好自己班中的阅读的,只是,我需要探索适合自己和本班学生实施的方法。
2. 与家长沟通合作,现在的很多家长都明白阅读的重要性,得到了他们的 支持。孩子要什么书,他们也都会欣然买之,不会吝啬分毫。可是,问题往往还是出在孩子身上,他们不想主动看书,就算家里摆满书籍还是没有办法。又有说“要使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要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这需要身教。如若父母视阅读为生活乐趣的一部分,孩子自然会乐于读书。父母经常津津有味地读书看报,对待书报总是兴趣盎然,孩子会觉得读书很有趣,对书籍充满着好奇。家长在轻松的气氛下,可以安排一小段时间,与孩子一起读几分钟书。在外出时,带上一两本书,在公园里,在郊外,在河边,在清新的空气下,在鸟语花香的环境里,与孩子一起读上几段书。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孩子引入图书世界,使读书成为孩子的消遣活动。”这自然也是好方法,可有多少家
长是有这样的“闲心雅致”的。有些甚至平时都靠爷爷奶奶在照顾的,生活上照顾好就很好了,学习上的就没那么容易了。
二、活动促进,培养兴趣于表现欲中
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学活动,通过活动满足学生在优越性上的表现欲,使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得到释放。开展和举行一些如: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摘录笔记评比、复述内容比赛、心得体会交流活动等。这样的活动,是有围绕小学生天生爱表现的特点,可是,表现欲也许都有,但是胆量却是因人而异,有些孩子怯于展现,不够有胆量上台演说,那让他们主动上台就有困难了,表现机会也就会是少数孩子多了。不过,也许也可以试着轮着上台演讲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要上台,多锻炼几次,也许胆怯的孩子会有进步,这还需要尝试。可是更关键还是时间,开展活动都需要时间。时间上的安排还是使人头疼。 当然,有些方法还是可以继续尝试着进行,如上课要注重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要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名人故事和榜样的激励,用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结合电视读名著,现在很多名著都被拍成电视剧,有些还有动画片,看了电视再去看看文字,感受语言的魅力,让他们讲讲书中的人物给他们的印象,也许他们会更有兴趣些„„这些都是好方法,需要自己不断地尝试和探索进行。 我也深知,阅读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要靠自己不断地摸索属于自己也属于孩子们的方法,让他们在课余能够在愉快的心情下完成阅读的任务。总之,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不可忽视,我们老师都要尽我们自己的能力培养好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让他们的生活有书籍带来的乐趣,放飞思维,促进语文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