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肾劳合并心衰.呼衰的辨证施护

肾劳合并心衰、呼衰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心衰在中医临床中属“心悸”、“水肿”、“喘咳”、“痰饮”的范畴。

呼衰在中医临床中属“喘证”、“痰饮”、“水肿”、“血证”、“闭脱”的范畴。

(一)头晕、头痛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按时监测血压,如有头痛剧烈、血压骤升、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甚至黑矇等高血压危象出现,应立即报告医生急救处理。

2、. 病室内保持安静,光线柔和,卧床休息,闭目养生,少看书籍、报纸。

3、应用降压药物时,重点观察服药后的血压动态变化及对肾功能的影响。

4、遵医嘱予穴位按摩,取太阳、印堂、风池、百会等穴,按摩5~10分钟,缓解头晕头痛症状。

5. 、遵医嘱予耳穴压豆,取神门、肝、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改善睡眠,降低血压。

6、高血压伴头晕头痛者遵医嘱予穴位贴敷,取双侧涌泉穴,以引火归元。

7、遵医嘱予中药泡洗(双足),以改善睡眠,降低血压。

(二)心悸

1、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加强生活护理,限制探视,保证充足的睡眠。

2、心悸时,遵医嘱予耳穴埋籽,取穴:心、交感、皮质下、神门、小肠,每次按压3-5min ,每日2-3次。

3、心阳虚弱,水气凌心,喘促不得卧者,取半卧位休息,予吸氧;伴有水肿者,见水肿症状护理。

4、瘀阻心脉,心阳不振、脉结代者,应正确测量短绌脉。

5、出现下列情况,立即汇报医生,配合处理:

(1)脉结代、促,伴头晕甚则晕厥。

(2)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汗出肢冷等心阳欲脱之证。

(3)心前区剧烈疼痛。

(三)胸闷、气喘

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加强生活护理,限制探视,保证充足的睡眠。

2、予间断低流量吸氧,观察吸氧后的效果。

3、穴位贴敷:实喘取大椎、风门、肺俞等;虚喘取肺俞、气海、关元等并可加艾灸。

4、痰热郁肺症见痰液色黄粘稠,给予雾化吸入、翻身拍背。

5、缓解期可予耳穴埋籽:取气管、肺、神门、交感、肾上腺、内分泌等穴或艾灸肺俞、足三里、肾俞、关元、脾俞、中脘等穴。

6、出现以下情况,立即汇报医生,配合处理:

(1)呼吸急促、张口抬肩、胸部满闷,不能平卧等征象。

(2)夜间喘甚,咯稀泡沫痰、心悸、尿少、浮肿等征象。

(3)喘息不止、咯痰不利、神志恍惚、烦躁不安、嗜睡等征象。

(四)恶心呕吐

1、观察呕吐物的色、质、量及面色、神志、血压等变化。

2、恶心呕吐时取半卧位休息或头侧位休息,吐后用温水漱口,及时清理呕吐物,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对昏迷患者应尽可能吸尽口腔呕吐物。

3、脾阳虚衰,脘腹胀闷者,泛恶欲呕者可指压内关、合谷、中脘等穴,以降逆

止呕。

4、遵医嘱予耳穴压豆,取胃、神门、交感等穴。

5、中药汤剂浓煎,少量多次频服,恶心甚时,用鲜生姜汁滴于舌面或生姜片擦舌,以降逆止呕。

(五)纳呆

1. 、观察患者饮食状况、口中氨味、口中感觉、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2、中药汤剂宜少量多次饭后频服。

3、遵医嘱予耳穴压豆,取胃、脾、交感等穴。

4、遵医嘱予穴位按摩,取足三里、阳陵泉、内关、脾腧穴、胃腧等穴。

5、遵医嘱予艾灸,取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

(六)脘腹胀满

1、饭后顺时针按摩腹部20分钟。

2、遵医嘱予肉桂、沉香、琥珀粉服用,以温阳、顺气、利水。

3、遵医嘱予耳穴压豆,取肾、腰骶穴,定时按压刺激,每次1~3分钟。

4. 、遵医嘱予艾灸,取神阙、中脘、下脘、天枢等穴。

(七)腰膝酸软

1. 卧床休息为主,取舒适卧位,腰部垫软枕。

2. 遵医嘱予穴位贴敷,取双侧肾俞穴,以补肾强腰。

3. 遵医嘱予穴位按摩,取神阙、肾俞、足三里、涌泉穴,以温补脾肾、强肾固本。

4. 遵医嘱予艾灸,取肾俞、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以补益肾气。

(八)水肿

1、观察水肿的部位、程度、消长情况,尿液量色质,体重、腹围的变化,做好记录。

2、头面浮肿重者可用浮萍煎水熏蒸,以促汗消肿。

3、肾阳衰微者,可灸关元、肾俞、脾俞、足三里、涌泉等穴,每穴5min ,每日1次。

4、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防止皮肤破损、感染发生。头面眼睑水肿者垫高枕;下肢肿胀者适当抬高下肢。

5、尿少肿甚时,控制饮水量,一般以前一天液体出量加500ml 为宜。

6、遵医嘱给予利尿药,注意观察药后效果及不良反应。

7、中药宜浓煎少量频温服,并观察尿量。

8、口苦、尿黄、烦热者可食用西瓜水、白茅根水、冬瓜汤以清热利水。

9、出现以下情况,立即汇报医生,配合处理。

(1)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 或尿闭。

(2)表情淡漠、疲乏无力、腹胀、呼吸深长、胸满气急、恶心呕吐。

(3)呼吸短促、吐白色泡沫、面白唇紫、冷汗肢厥、烦躁心悸。

(九)尿量异常(少尿、无尿、多尿、夜尿)

1、对少尿、无尿患者必须关注舌象、脉象、血压、心率、呼吸、神志、24小时出入量等变化,尤其重视有无高钾、高血容量、酸中毒及其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2、少尿、无尿是急进、危重的风湿扰肾症侯,应根据医嘱做好祛风湿、利尿、逐水药物的临床用药护理。

3、出现水气凌心射肺危象时,应帮助患者取半坐卧位,吸氧,并做好各种抢救准备。

4、对多尿、夜尿患者应观察尿量、尿比重、尿渗透压、排尿次数等。

5、多尿、夜尿是肾气(阳)虚弱、下元不固、摄纳无权所致,应注意休息,适度运动,如太极拳等,可增强体质,固护肾气。

6、温灸肾俞、关元、足三里与命门、气海、三阴交两组穴位交替、间歇应用,能益肾气、补精气,以改善多尿、夜尿症状。

肾劳合并心衰、呼衰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心衰在中医临床中属“心悸”、“水肿”、“喘咳”、“痰饮”的范畴。

呼衰在中医临床中属“喘证”、“痰饮”、“水肿”、“血证”、“闭脱”的范畴。

(一)头晕、头痛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按时监测血压,如有头痛剧烈、血压骤升、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甚至黑矇等高血压危象出现,应立即报告医生急救处理。

2、. 病室内保持安静,光线柔和,卧床休息,闭目养生,少看书籍、报纸。

3、应用降压药物时,重点观察服药后的血压动态变化及对肾功能的影响。

4、遵医嘱予穴位按摩,取太阳、印堂、风池、百会等穴,按摩5~10分钟,缓解头晕头痛症状。

5. 、遵医嘱予耳穴压豆,取神门、肝、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改善睡眠,降低血压。

6、高血压伴头晕头痛者遵医嘱予穴位贴敷,取双侧涌泉穴,以引火归元。

7、遵医嘱予中药泡洗(双足),以改善睡眠,降低血压。

(二)心悸

1、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加强生活护理,限制探视,保证充足的睡眠。

2、心悸时,遵医嘱予耳穴埋籽,取穴:心、交感、皮质下、神门、小肠,每次按压3-5min ,每日2-3次。

3、心阳虚弱,水气凌心,喘促不得卧者,取半卧位休息,予吸氧;伴有水肿者,见水肿症状护理。

4、瘀阻心脉,心阳不振、脉结代者,应正确测量短绌脉。

5、出现下列情况,立即汇报医生,配合处理:

(1)脉结代、促,伴头晕甚则晕厥。

(2)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汗出肢冷等心阳欲脱之证。

(3)心前区剧烈疼痛。

(三)胸闷、气喘

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加强生活护理,限制探视,保证充足的睡眠。

2、予间断低流量吸氧,观察吸氧后的效果。

3、穴位贴敷:实喘取大椎、风门、肺俞等;虚喘取肺俞、气海、关元等并可加艾灸。

4、痰热郁肺症见痰液色黄粘稠,给予雾化吸入、翻身拍背。

5、缓解期可予耳穴埋籽:取气管、肺、神门、交感、肾上腺、内分泌等穴或艾灸肺俞、足三里、肾俞、关元、脾俞、中脘等穴。

6、出现以下情况,立即汇报医生,配合处理:

(1)呼吸急促、张口抬肩、胸部满闷,不能平卧等征象。

(2)夜间喘甚,咯稀泡沫痰、心悸、尿少、浮肿等征象。

(3)喘息不止、咯痰不利、神志恍惚、烦躁不安、嗜睡等征象。

(四)恶心呕吐

1、观察呕吐物的色、质、量及面色、神志、血压等变化。

2、恶心呕吐时取半卧位休息或头侧位休息,吐后用温水漱口,及时清理呕吐物,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对昏迷患者应尽可能吸尽口腔呕吐物。

3、脾阳虚衰,脘腹胀闷者,泛恶欲呕者可指压内关、合谷、中脘等穴,以降逆

止呕。

4、遵医嘱予耳穴压豆,取胃、神门、交感等穴。

5、中药汤剂浓煎,少量多次频服,恶心甚时,用鲜生姜汁滴于舌面或生姜片擦舌,以降逆止呕。

(五)纳呆

1. 、观察患者饮食状况、口中氨味、口中感觉、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2、中药汤剂宜少量多次饭后频服。

3、遵医嘱予耳穴压豆,取胃、脾、交感等穴。

4、遵医嘱予穴位按摩,取足三里、阳陵泉、内关、脾腧穴、胃腧等穴。

5、遵医嘱予艾灸,取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

(六)脘腹胀满

1、饭后顺时针按摩腹部20分钟。

2、遵医嘱予肉桂、沉香、琥珀粉服用,以温阳、顺气、利水。

3、遵医嘱予耳穴压豆,取肾、腰骶穴,定时按压刺激,每次1~3分钟。

4. 、遵医嘱予艾灸,取神阙、中脘、下脘、天枢等穴。

(七)腰膝酸软

1. 卧床休息为主,取舒适卧位,腰部垫软枕。

2. 遵医嘱予穴位贴敷,取双侧肾俞穴,以补肾强腰。

3. 遵医嘱予穴位按摩,取神阙、肾俞、足三里、涌泉穴,以温补脾肾、强肾固本。

4. 遵医嘱予艾灸,取肾俞、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以补益肾气。

(八)水肿

1、观察水肿的部位、程度、消长情况,尿液量色质,体重、腹围的变化,做好记录。

2、头面浮肿重者可用浮萍煎水熏蒸,以促汗消肿。

3、肾阳衰微者,可灸关元、肾俞、脾俞、足三里、涌泉等穴,每穴5min ,每日1次。

4、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防止皮肤破损、感染发生。头面眼睑水肿者垫高枕;下肢肿胀者适当抬高下肢。

5、尿少肿甚时,控制饮水量,一般以前一天液体出量加500ml 为宜。

6、遵医嘱给予利尿药,注意观察药后效果及不良反应。

7、中药宜浓煎少量频温服,并观察尿量。

8、口苦、尿黄、烦热者可食用西瓜水、白茅根水、冬瓜汤以清热利水。

9、出现以下情况,立即汇报医生,配合处理。

(1)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 或尿闭。

(2)表情淡漠、疲乏无力、腹胀、呼吸深长、胸满气急、恶心呕吐。

(3)呼吸短促、吐白色泡沫、面白唇紫、冷汗肢厥、烦躁心悸。

(九)尿量异常(少尿、无尿、多尿、夜尿)

1、对少尿、无尿患者必须关注舌象、脉象、血压、心率、呼吸、神志、24小时出入量等变化,尤其重视有无高钾、高血容量、酸中毒及其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2、少尿、无尿是急进、危重的风湿扰肾症侯,应根据医嘱做好祛风湿、利尿、逐水药物的临床用药护理。

3、出现水气凌心射肺危象时,应帮助患者取半坐卧位,吸氧,并做好各种抢救准备。

4、对多尿、夜尿患者应观察尿量、尿比重、尿渗透压、排尿次数等。

5、多尿、夜尿是肾气(阳)虚弱、下元不固、摄纳无权所致,应注意休息,适度运动,如太极拳等,可增强体质,固护肾气。

6、温灸肾俞、关元、足三里与命门、气海、三阴交两组穴位交替、间歇应用,能益肾气、补精气,以改善多尿、夜尿症状。


相关内容

  • 王江教授:重症心衰合并低钠血症的处理
  • 原创 2016-11-23 王江 心力衰竭网 心力衰竭网 微信号 chinahf_org 功能介绍 心力衰竭网是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导的学术平台,是中国心力衰竭规范化诊疗促进项目的官方媒体,以300多家医院为支撑,由国内100多位顶尖心内科专家联合打造,专注 ...

  • 冠心病证候诊断方法及分型文献研究
  • 中国[fj丽医结合杂志2012年6月第32卷第6期cⅡ聊M,JⅦe 2012,V01.32,Nn6 ・843・ ・文献研究・ 冠心病证候诊断方法及分型文献研究 罗文杰. 吴焕林. 王侠1 阮新民2 摘要为了解目前冠心病证候诊断方法的运用及辨证分型现状,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法,通过全面收集冠 心病(胸痹) ...

  • 带下病的辨证治疗
  • 2486 及椎体后缘张力,有助于突出椎间盘的弹性回缩与修复,增加脊柱稳定性,从而起到巩固和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另外,卧床休息还可使硬膜囊神经根受到机械性压迫,是PLID的根本病理机制.牵引是LIDH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它可以增宽病变椎间隙,减轻神经根受压,缓解症状,故常在牵引的状态下施以手法.手法治疗 ...

  • 「病例」心衰预后如何评估?
  • 病例连载介绍 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那么,如何有效防治心力衰竭呢?心在线自本周开始,特别推出<心衰·系列病例>,为您解答困惑.每周周四,让我们相约心在线! " " 1 病史 25岁男性,因"反复咳嗽3月余,加重伴胸闷1周& ...

  • 2015年临床药学医学高级职称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 2015年临床药学医学高级职称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天宇考王]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宝典题库,开创单机版,手机版,网页版三位一体多平台学习模式. 更多题型,题库请到<天宇考王>官网 免费下载: www.cctianyu.com 案例分析题:每个案例至少有3个提问,每个提问有6-12个备选答案, ...

  •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
  •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9年12月第14卷第6期 ・501・ ・综 述・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 蒋宇综述俞锐敏审校 DOI:10.3969/j.iaan.1671-301X.2009.06.046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约占急性心衰的65%,是急性心衰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其死亡率达30 ...

  • 燕京学派经验传承的文献计量分析论文
  •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5年4月第37卷第4期 Int J Trad Chin Med, April 2015, Vol. 37, No.4                                  · 353· ·论著· 燕京学派经验传承的文献计量分析 佟琳 张华敏 张伟娜 王梓宁 吴晓锋 ...

  • 顽固性心衰伴低钠血症的防治探究_曹斌
  • 86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5年第11期 筝 论著/心力衰竭 筝 顽固性心衰伴低钠血症的防治探究 曹 斌 (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15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顽固性心力衰竭伴有低钠血症的预防以及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 年3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顽固性心力衰竭 ...

  • 快速测定NT―proBNP在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 摘要:目的: 研究快速测定NT-proBNP在心力衰竭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120例心衰患者血浆中的BNP水平,观察慢性心衰(心功能1-4级)患者BNP水平的变化:并且随诊观察慢性心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BN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慢性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且增幅与心功能分级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