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从鼓励模仿开始

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商业大咖,其强大产品背后的技术,从来不是他们自己的发明。但是依靠模仿,在模仿中不断创新,却换来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文/许稍稍

最近,女儿着迷于作曲,开始师从一位美国黑人爵士音乐家。一直挚爱音乐却毫无专业训练背景的我,每每认真旁听。我发觉,极富创造性的歌曲创作过程,并不是想象中的那般天马行空。

音乐老师要求女儿首先要掌握的基本,是按照可以和数学定律媲美的和弦级数规律,随意组合,再弹出一个和谐的主旋律,然后用这个旋律作灵感引子,变奏出更多旋律。甚至,老师对女儿说:你也可以随机从别人的歌曲中选一段旋律,然后以它为样本,在钢琴上变奏出你心中的旋律。

总之,就是从样本中得到灵感,然后产生独特构思的乐曲。我惊叹,最富创造性的艺术创意,居然是源于这种曼妙的模仿。

颇具贬义意味的“模仿”,听上去是“创意”和“创新”的反义词。但在商业模式创新上,很多有建树的人同样也离不开模仿。

靠模仿起家的商业大咖

沃尔玛创始人沃顿声称:“我做的事,多半都是模仿他人。”

零售行业最初使用条形码,只是用来标示价格的。但沃尔玛通过用条形码来标示产品类别,可以分析顾客的购买习惯。结果,既不是条形码发明者,也不是第一个使用条形码零售商的沃尔玛,在公众眼中,却成为世界零售业条形码的最大创新者。

今天商业界的佼佼者们,也大多在复制着像沃尔玛一样的经历。

Google不是第一个做搜索引擎的,索尼也不是录像机的发明者,Airbnb更不是民宿模式的始作俑者。但是作为曾经的模仿者,它们的创新气场都远远盖过了当初模仿的样本。

同样在中国,腾讯在创业之初可以说是个地地道道的“剽窃者”──连产品名字QQ,也似乎是直接从当时以色列轰动一时的即时通讯高科技公司ICQ得到的启发。但是,今天腾讯的一系列创新,无不令世界瞩目。

就连乔布斯也是如此。在计算机史上,操作图形界面和鼠标的出现,将桌面概念运用到了计算机屏幕,帮助人们彻底摆脱那些拒人千里之外的DOS命令行,使计算机的普及具有了可能性。1984年,苹果发布了具有图形用户界面和鼠标的Macintosh,标志着一个划时代的创新。但事实是,图形界面和鼠标,都是Xerox PARC的发明,苹果只不过模仿得迅速,并在商业化上走对了路。而这段历史,被很多人认为是工业史上最严重的“抢劫”。虽然一直以来并没有多少真正的发明,但在他人的发明基础上不断涌出的崭新“组合”,却令苹果公司以创新引领者的姿态示人。

其实,还有很多著名的商业大咖,其强大产品背后的技术,从来不是他们自己的发明。

不仅中国,日美也是“拷贝猫”

中国一直背负着“拷贝猫(Copy Cat)”的国际恶名。但是,曾在国际上也以拷贝猫著称的,是今日在世界创新诸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日本。

二战后,日本企业开始全力以赴地模仿欧美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丰田,孜孜不倦地对美国汽车进行逆向工序分解,并在生产中大量采用福特、雪佛兰的零部件,同时努力引进美式批量生产的管理技术,更是采纳美国的一系列科学管理方法,并将其发扬到最终成为世界标准的“丰田全面质量管理”。

还有以模仿柯达起家的富士胶卷,在对柯达的既有技术经过多次改进之后,终于以和柯达质量不相上下甚至更佳的产品,打入美国本土市场,并令柯达在自己的主战场节节败退,一度陷入绝境。这种模仿,甚至渗透到了日本的国民性中。当时出行外国的日本普通老百姓,每人手中必拿一部相机,随到随照,将海外先进的一事一物带回日本列岛,贡献给相关机构,丝毫不避“全民剽窃”之嫌。

然而鲜有人知道,“拷贝猫”放在300年前的美国人身上,居然也再贴切不过。当时,总有些年轻气盛、来自新大陆的年轻人,混入世界纺织业的中心──英国。他们的企图很明显:将最先进的纺织技术偷送到美国。事发多次后,英国国王于是下了一道命令:一旦发现私自将机械图纸带到美国的行为,死刑伺候!这样的封杀令,却并没有阻挡美国人的“剽窃”。一群“浪迹”英伦的年轻美国工程师,用自己的眼睛看,脑子记,然后漂洋过海,返回新大陆,用自己的默记画出了图纸,造成了机器。这样模仿出来的机器,当然不会精准。但当时美国的纺织中心新英格兰地区,所有的纺织厂,都由这种不伦不类、三天两头出故障的赝品当家。有意思的是,正是因为故障不断,工程师们总是守候一边,勤劳地修理,努力纠错。结果日积月累,无论是质量还是功能,新大陆的纺织机械,终于在某一天超越了英伦老牌。仅仅几十年,新英格兰取代了英格兰,坐上世界纺织产业霸主的宝座。

与其高喊“创新”,不如鼓励“模仿”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模仿行径都指向了创新通途。

美国计算机行业集体模仿戴尔产品直销的行为,却没有一个获得真正的成功。同样,美国的航空公司纷纷照搬西南航空的经济模式,也一个个都宣告失败。

究其原因,这些模仿都只是单纯地模仿对手,而并没有从对市场需求和自己内部能力的深刻分析出发。这种做法,当然不可能有任何创造性。真正以创新为目的的模仿,是无止境地深入学习。

在模仿中产生创新,还是永远跟在领先者身后模仿,赋予着“模仿”这个字眼完全不同的含义。和邯郸学步的跟进完全不一样,应该模仿谁、模仿什么和如何模仿的思考过程本身,也是创新的必经之途。

与其高喊“创新”但实际上忙着模仿,还不如鼓励“模仿”,鼓励学习,目标直指创新。

既然谈模仿,甚至剽窃,就让我们自然想到了毕加索。这位大师在成名之前,非常喜欢模仿其他人的画法。在法国艺术圈里流行这么一个传说:曾经有段时间,只要毕加索一出现,画家们就赶紧将自己的作品藏起来,因为毕加索会迅速剽窃他人的作品。但这种“剽窃”的名声,并未妨碍一代艺术宗师的脱颖而出。剽窃“惯犯”毕加索,实现了至今无法被人模仿的绘画创新。纵观人类艺术史,很多独创的作品,都能找到过去伟大作品的影子。

在今天的商业领域,模仿的意义也异曲同工。正如乔布斯的解读:“我们只是尽量了解有史以来最棒的发明,然后将它运用到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中。”

在这个创意泛滥的时代,我们更应该赞美那些独特性的模仿,一种直指创新的曼妙的模仿。

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商业大咖,其强大产品背后的技术,从来不是他们自己的发明。但是依靠模仿,在模仿中不断创新,却换来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文/许稍稍

最近,女儿着迷于作曲,开始师从一位美国黑人爵士音乐家。一直挚爱音乐却毫无专业训练背景的我,每每认真旁听。我发觉,极富创造性的歌曲创作过程,并不是想象中的那般天马行空。

音乐老师要求女儿首先要掌握的基本,是按照可以和数学定律媲美的和弦级数规律,随意组合,再弹出一个和谐的主旋律,然后用这个旋律作灵感引子,变奏出更多旋律。甚至,老师对女儿说:你也可以随机从别人的歌曲中选一段旋律,然后以它为样本,在钢琴上变奏出你心中的旋律。

总之,就是从样本中得到灵感,然后产生独特构思的乐曲。我惊叹,最富创造性的艺术创意,居然是源于这种曼妙的模仿。

颇具贬义意味的“模仿”,听上去是“创意”和“创新”的反义词。但在商业模式创新上,很多有建树的人同样也离不开模仿。

靠模仿起家的商业大咖

沃尔玛创始人沃顿声称:“我做的事,多半都是模仿他人。”

零售行业最初使用条形码,只是用来标示价格的。但沃尔玛通过用条形码来标示产品类别,可以分析顾客的购买习惯。结果,既不是条形码发明者,也不是第一个使用条形码零售商的沃尔玛,在公众眼中,却成为世界零售业条形码的最大创新者。

今天商业界的佼佼者们,也大多在复制着像沃尔玛一样的经历。

Google不是第一个做搜索引擎的,索尼也不是录像机的发明者,Airbnb更不是民宿模式的始作俑者。但是作为曾经的模仿者,它们的创新气场都远远盖过了当初模仿的样本。

同样在中国,腾讯在创业之初可以说是个地地道道的“剽窃者”──连产品名字QQ,也似乎是直接从当时以色列轰动一时的即时通讯高科技公司ICQ得到的启发。但是,今天腾讯的一系列创新,无不令世界瞩目。

就连乔布斯也是如此。在计算机史上,操作图形界面和鼠标的出现,将桌面概念运用到了计算机屏幕,帮助人们彻底摆脱那些拒人千里之外的DOS命令行,使计算机的普及具有了可能性。1984年,苹果发布了具有图形用户界面和鼠标的Macintosh,标志着一个划时代的创新。但事实是,图形界面和鼠标,都是Xerox PARC的发明,苹果只不过模仿得迅速,并在商业化上走对了路。而这段历史,被很多人认为是工业史上最严重的“抢劫”。虽然一直以来并没有多少真正的发明,但在他人的发明基础上不断涌出的崭新“组合”,却令苹果公司以创新引领者的姿态示人。

其实,还有很多著名的商业大咖,其强大产品背后的技术,从来不是他们自己的发明。

不仅中国,日美也是“拷贝猫”

中国一直背负着“拷贝猫(Copy Cat)”的国际恶名。但是,曾在国际上也以拷贝猫著称的,是今日在世界创新诸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日本。

二战后,日本企业开始全力以赴地模仿欧美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丰田,孜孜不倦地对美国汽车进行逆向工序分解,并在生产中大量采用福特、雪佛兰的零部件,同时努力引进美式批量生产的管理技术,更是采纳美国的一系列科学管理方法,并将其发扬到最终成为世界标准的“丰田全面质量管理”。

还有以模仿柯达起家的富士胶卷,在对柯达的既有技术经过多次改进之后,终于以和柯达质量不相上下甚至更佳的产品,打入美国本土市场,并令柯达在自己的主战场节节败退,一度陷入绝境。这种模仿,甚至渗透到了日本的国民性中。当时出行外国的日本普通老百姓,每人手中必拿一部相机,随到随照,将海外先进的一事一物带回日本列岛,贡献给相关机构,丝毫不避“全民剽窃”之嫌。

然而鲜有人知道,“拷贝猫”放在300年前的美国人身上,居然也再贴切不过。当时,总有些年轻气盛、来自新大陆的年轻人,混入世界纺织业的中心──英国。他们的企图很明显:将最先进的纺织技术偷送到美国。事发多次后,英国国王于是下了一道命令:一旦发现私自将机械图纸带到美国的行为,死刑伺候!这样的封杀令,却并没有阻挡美国人的“剽窃”。一群“浪迹”英伦的年轻美国工程师,用自己的眼睛看,脑子记,然后漂洋过海,返回新大陆,用自己的默记画出了图纸,造成了机器。这样模仿出来的机器,当然不会精准。但当时美国的纺织中心新英格兰地区,所有的纺织厂,都由这种不伦不类、三天两头出故障的赝品当家。有意思的是,正是因为故障不断,工程师们总是守候一边,勤劳地修理,努力纠错。结果日积月累,无论是质量还是功能,新大陆的纺织机械,终于在某一天超越了英伦老牌。仅仅几十年,新英格兰取代了英格兰,坐上世界纺织产业霸主的宝座。

与其高喊“创新”,不如鼓励“模仿”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模仿行径都指向了创新通途。

美国计算机行业集体模仿戴尔产品直销的行为,却没有一个获得真正的成功。同样,美国的航空公司纷纷照搬西南航空的经济模式,也一个个都宣告失败。

究其原因,这些模仿都只是单纯地模仿对手,而并没有从对市场需求和自己内部能力的深刻分析出发。这种做法,当然不可能有任何创造性。真正以创新为目的的模仿,是无止境地深入学习。

在模仿中产生创新,还是永远跟在领先者身后模仿,赋予着“模仿”这个字眼完全不同的含义。和邯郸学步的跟进完全不一样,应该模仿谁、模仿什么和如何模仿的思考过程本身,也是创新的必经之途。

与其高喊“创新”但实际上忙着模仿,还不如鼓励“模仿”,鼓励学习,目标直指创新。

既然谈模仿,甚至剽窃,就让我们自然想到了毕加索。这位大师在成名之前,非常喜欢模仿其他人的画法。在法国艺术圈里流行这么一个传说:曾经有段时间,只要毕加索一出现,画家们就赶紧将自己的作品藏起来,因为毕加索会迅速剽窃他人的作品。但这种“剽窃”的名声,并未妨碍一代艺术宗师的脱颖而出。剽窃“惯犯”毕加索,实现了至今无法被人模仿的绘画创新。纵观人类艺术史,很多独创的作品,都能找到过去伟大作品的影子。

在今天的商业领域,模仿的意义也异曲同工。正如乔布斯的解读:“我们只是尽量了解有史以来最棒的发明,然后将它运用到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中。”

在这个创意泛滥的时代,我们更应该赞美那些独特性的模仿,一种直指创新的曼妙的模仿。


相关内容

  • 怎么教小学生模仿作文
  • 怎么教小学生模仿作文 [摘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模仿写作是基石,是学生学会作文的必由之路.教师引导得当,可使学生今后作文文思敏捷,写作兴趣浓厚.否则,就会使今后作文走向死胡同."模仿"是小学生学作文一种起步的手段,"创新"才是小学生作文的目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 ...

  • 腾讯电子商务战略
  • 3Q 大战之后说腾讯的企业发展战略 3Q 大战,目前看,腾讯可以说基本控盘,但代价也相当不菲.在国内互联网继续被标以"公敌"色彩,腾讯已坚持数年的"模仿"战略也频遭业内诟病. 被诟病的"模仿"战略 坊间有一句话调侃腾讯的"模仿&q ...

  • 四年级体育教案
  • 第一课 课题 1.跳跃 .爬行游戏 年级 四年级 教学目标 1.乐于参与体育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展示自我 2.在体育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完成体育任务,并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合作探究体验快乐体育的乐趣,积极参加游戏升动脑筋想 出新游戏 1.篮球场地 2.绳子·木块.栏架若干 教学设 ...

  • 小学五年级体育说课稿
  • 小学五年级体育说课稿-翻滚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 > 一.说教材 翻滚是一项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它是学习较复杂技巧动作的基础.同时也是生活中一种遇到危险时的自我保护的方法,碰到危险时能及时.灵敏地进行翻滚则能有效的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本次课授课年级为五年级, ...

  • [小青蛙找家]说课
  • 小青蛙找家>说课稿 (一)悟语课标,把握重点--说教材 1.本课教材分析:歌曲<小青蛙找家>选自人民音乐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七课的内容.是一首通俗简练.富于儿童情趣的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2/4拍,五声宫调式.这首歌曲,语言浅显,旋律流畅,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泼的可爱形象.全曲共 ...

  • 以片段训练为抓手,全面提高初中生的作文能力
  • 摘 要 在<初中生片段作文训练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过程中,武鸣县初中学校在作文训练方面逐步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指导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规范化的作文练笔――片段作文训练.课题组成员及部分初中语文教师通过仿写.续写.扩写等对学生进行多方训练,利用片段作文聚段成篇,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彰显学生作文 ...

  • 创新当然是大赢家,但是
  • 如果你们是个大的.旧式的公司,不要东施效颦地一味追求创新,只要做好你自己就行了.紧随创始者进入市场的公司,能够从前者的错误和局限性中得到经验. iPad上市――这个当今商业界最大的新闻事件已经过去了,但它却仍是技术业界的热门话题.它的照片也频频出现在杂志封面上,市场分析师们在猜测它是否会改变出版业和 ...

  • 发展中国家科技创新赶超战略机理研究
  • 作者:张晖任俊义 山东社会科学 2007年03期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07]01-0058-04 一.引言 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亟待提高.因此,发展中国家如何追赶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逐步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摆脱 ...

  • [制作电子小报]教学设计
  • <制作电子小报>教学设计 韩村乡沈庄小学 徐秀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熟练掌握插入艺术字.图片及图文混排的方法.初步掌握编辑一份完整的小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客观分析.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情感目标:通过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