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升五语文第十讲 概括段意

第十讲 概括段意 (四升五语文)

首先要清楚概括段意的要求:段意要 和 。

一. 摘句法

1. 找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作段意。

【例1】 威尼斯的小艇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

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归纳段意为:

2. 摘过渡句。

过渡句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启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

【例2】 伟大的友谊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念的奠基人。他受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生活很穷苦。但他毫不在意,仍然坚强地进行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把马克思的生活困难看做自己的困难,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到了一一贫如洗的地步。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做工去,自己和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又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100英镑我收到了。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人对你的感激之情。”

碰到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1848年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因为走时匆忙,身边没带多少钱。马克思知道了,连忙从病床上挣扎起来,到银行将自己仅有的钱取出,全部寄给了恩格斯。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亲密合作。

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要到马克思家里去。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小时,各抒已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天气晴朗的日子,他们就一起到郊外散步。后来他们住在两个地方,就经常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和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

他们时时刻刻设法帮助对方,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帮助他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

概括段意:

1-2自然段的段意为

4—5自然段的段意为

二. 串连法(串连层意、节意、关键词)

该种方法适用于逻辑段中无重点段,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例3】 太阳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概括1-3节的段意为: 。

三. 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我们要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几个自然段合起来成为一段时,要舍弃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来归纳段落大意。舍

弃次要内容后,保留的主要内容应明确、完整、简要。怎样才能做到“明确、完整、简要”呢?

一是对写物的段落可用:“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指物)怎么样”来表达。

二是对写景的段落可用:“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什么)景色”来

归纳段落大意。

三是对写人的段落可用:“谁(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什么”或“怎么样”来归

纳段意。

四是对写事的段落可用:“这段主要写什么事的起因(经过或结果)”来归纳段意。

四、综合法

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是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采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

【例3】 给颜黎明的信

昨天收到十日来信,知道那些书已经收到,我也放了心。你说专爱看我的书,那也许

是我常论时事的缘故。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进文学里。譬如说罢,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是可恕的,他那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当然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但如果现在的人还要下泪,那他就是胡涂虫。不过我向来没有留心儿童读物,所以现在说不出哪些书合适,开明书店出版的通俗科学书里,也许有几种,让调查一下再说罢。

其次是可以看看世界旅行记,借此就知道各处的人情风俗和物产。我不知道你们看不

看电影;我是看的,但不看什么“获美”“得宝”之类,是看关于非洲和南北极之类的片子,因为我想自己将来未必到非洲或南北极去,只好在影片上得到一点见识了。

概括1-3自然段的段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不只是以上四种,遇到实际情况,还要灵活运用才行。

金色的盒子

我的一个朋友三年前下岗了。后来,他找到了一份推销油漆的工作。薪水不低,但每月要推销300桶,完成起来并不轻松。

随着月底的来临,没完成推销任务的朋友每天回家的脚步越来越沉重。儿子见了,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问:“爸爸,到今天还剩下几桶?”时间一长,他渐渐吃不消这“每日一问”。 终于有一天,他大声喝斥儿子:“以后不许你再问我!”儿子委屈地走开了。

期中开家长会,老师表扬儿子,说孩子非常懂事,懂得为家庭分忧,在用“担心”造句时写道:每到月底,我最担心爸爸完不成推销任务,他会很难过的。踏着月光从学校回家,我的朋友落泪了„„

在国外,同样一个不富裕的家庭,父亲斥责一个小女孩,因为她在圣诞节前将家里仅有的一卷美丽的金色包装纸“糟蹋”了。第二天,小女孩把一个糊着金纸的盒子作为礼物送给父亲,父亲打开一看,里面空空如也。他再次大声斥责小女孩说:“你不知道送给别人空盒子是不礼貌的吗?”女孩眼泪汪汪地说:“它不是空的,我把我的吻全吹进盒子里了,这吻全都是给您的。”父亲听了,一下子愣住了„„

其实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一个这样的金色盒子,只是做父母的有时看不到而已。

1. 短文共写了两件事,请你选择一件写出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短文中的小男孩和小女孩是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联系短文内容想一想“金色的盒子”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读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想一想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请选择一处,展开想象,接着写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龙虾

暑假里的一天,妈妈从集市上买回了两只龙虾。我见了,高兴得不得了,便找来了一个盆,接了点水,把它们放了进去。因为我知道龙虾是在海洋里生活的,所以为了更好地让龙虾适应这儿的生活环境,我还抓了一把盐扔在盆里搅和了一下。龙虾背上的外部是紫红色的,腹部的硬壳是鲜红的。它那细长的身躯和能藏起来的一条尾巴,真像一个拐棍。它的尾巴可以卷到腹部下面,因为在水里,所以就不容易看见。

我给它们喂食的时候,它们还在盆底游泳。我把食物扔到水中,只见两只龙虾一齐游向食物,游到盆边上,用前面的两条小腿抓住食物,一点一点住嘴里送。

它们游泳时,那只小一点的龙虾表现得很出色,它两只大螯从头的两端直伸出去,尾巴上下拍打着水面。啊!它还会倒着游泳呢?

我一直认为龙虾是不会嬉戏的。可是有一次,我看见大一点儿的那只龙虾,用它那只大螯夹住了那只小一点的龙虾的大螯,它们俩互不相让,打得难解难分。大龙虾用尽全身力量,把小龙虾翻了个四脚朝天,得意地游到别处去了。可小龙虾怎么也不能翻过来了。我为小龙虾打抱不平,便把它翻了过来。

一天,我发现两只龙虾不见了,我很着急,妈妈和表哥在议论着什么,可我还在找呀!找呀!„„

1、给下面多音字组词

hu ò( ) k é( ) n án ( ) 和: 壳: 难: h é( ) qi ào ( ) n àn ( )

2、比一比,写出下面画横线词语的意思,看看有什么不同。

⑴ 我还抓了一把盐扔在盆子里搅和了一下。( )

⑵ 事情让它搅和糟了。( )

3、根据原文填写词语

( )棍 ( )戏 难( )难分 打( )不平

4、用“ ”把描写龙虾外形的句子画出来。

5、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四升五语文 第十讲 概括段意

班级: 姓名: 家长签名: 成绩: 。

一、阅读

种辣椒

常识课上,老师对植物的讲解,把我带到植物世界里。听完课,我动了心,决心种点什么,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回到家,我找到了两个花盆,满心欢喜地种下了辣椒籽。下种后,我每天都要给它浇些水,盼望种子早些发芽。一天中午,弟弟告诉我花盆里出小苗了,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只见一棵小嫩芽拱出土,又过了两天,好几棵小芽出来了。小芽越来越多,我给小辣椒间苗,把太密的小苗小心翼翼地拔掉了一些。

到了盛夏,每株辣椒已有半尺多高了,它们的茎上都缀满了欲放的花苞,几天后,一朵朵雪白的小花,先后开放了。大约又过了四五天,辣椒就开始结果了,出现了青绿的椭圆形的小辣椒,一个个缀在茎上,真惹人喜爱。

秋风吹进窗来,带进一股香气,辣椒开始由青变红,看上去更让人喜爱。一个个两寸多长的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收获的时节到了,我满怀欣喜地把成熟的辣椒一个一个摘下,竟收了小半筐。

我看着筐里的辣椒,心想:这多有意思呀!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找出文章中点明中心的句子,在下面画横线。

2.把文章分成三段,在段尾用“‖”表示,并写出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3.读下面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 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 )

② 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 )

二、排列句子。

( )老黄鹂说:“这是卷叶虫。”

( )小黄鹂都把脖子伸得长长的,张开黄黄的小嘴叫着:“妈妈,给我吃!”

( )那只小黄鹂吃得津津有味,问妈妈:“这是什么呀?真好吃!”

( )老黄鹂看见了连忙飞过去,从那片卷着的叶子里,捉出一条黄绿色的小毛虫,飞了 来。

( )老黄鹂把小虫塞到一只小黄鹂的嘴里。

( )海棠树上有一片嫩叶卷了起来。

( )小朋友高兴地笑了。

第十讲 概括段意 (四升五语文)

首先要清楚概括段意的要求:段意要 和 。

一. 摘句法

1. 找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作段意。

【例1】 威尼斯的小艇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

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归纳段意为:

2. 摘过渡句。

过渡句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启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

【例2】 伟大的友谊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念的奠基人。他受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生活很穷苦。但他毫不在意,仍然坚强地进行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把马克思的生活困难看做自己的困难,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到了一一贫如洗的地步。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做工去,自己和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又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100英镑我收到了。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人对你的感激之情。”

碰到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1848年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因为走时匆忙,身边没带多少钱。马克思知道了,连忙从病床上挣扎起来,到银行将自己仅有的钱取出,全部寄给了恩格斯。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亲密合作。

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要到马克思家里去。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小时,各抒已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天气晴朗的日子,他们就一起到郊外散步。后来他们住在两个地方,就经常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和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

他们时时刻刻设法帮助对方,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帮助他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

概括段意:

1-2自然段的段意为

4—5自然段的段意为

二. 串连法(串连层意、节意、关键词)

该种方法适用于逻辑段中无重点段,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例3】 太阳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概括1-3节的段意为: 。

三. 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我们要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几个自然段合起来成为一段时,要舍弃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来归纳段落大意。舍

弃次要内容后,保留的主要内容应明确、完整、简要。怎样才能做到“明确、完整、简要”呢?

一是对写物的段落可用:“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指物)怎么样”来表达。

二是对写景的段落可用:“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什么)景色”来

归纳段落大意。

三是对写人的段落可用:“谁(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什么”或“怎么样”来归

纳段意。

四是对写事的段落可用:“这段主要写什么事的起因(经过或结果)”来归纳段意。

四、综合法

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是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采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

【例3】 给颜黎明的信

昨天收到十日来信,知道那些书已经收到,我也放了心。你说专爱看我的书,那也许

是我常论时事的缘故。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进文学里。譬如说罢,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是可恕的,他那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当然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但如果现在的人还要下泪,那他就是胡涂虫。不过我向来没有留心儿童读物,所以现在说不出哪些书合适,开明书店出版的通俗科学书里,也许有几种,让调查一下再说罢。

其次是可以看看世界旅行记,借此就知道各处的人情风俗和物产。我不知道你们看不

看电影;我是看的,但不看什么“获美”“得宝”之类,是看关于非洲和南北极之类的片子,因为我想自己将来未必到非洲或南北极去,只好在影片上得到一点见识了。

概括1-3自然段的段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不只是以上四种,遇到实际情况,还要灵活运用才行。

金色的盒子

我的一个朋友三年前下岗了。后来,他找到了一份推销油漆的工作。薪水不低,但每月要推销300桶,完成起来并不轻松。

随着月底的来临,没完成推销任务的朋友每天回家的脚步越来越沉重。儿子见了,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问:“爸爸,到今天还剩下几桶?”时间一长,他渐渐吃不消这“每日一问”。 终于有一天,他大声喝斥儿子:“以后不许你再问我!”儿子委屈地走开了。

期中开家长会,老师表扬儿子,说孩子非常懂事,懂得为家庭分忧,在用“担心”造句时写道:每到月底,我最担心爸爸完不成推销任务,他会很难过的。踏着月光从学校回家,我的朋友落泪了„„

在国外,同样一个不富裕的家庭,父亲斥责一个小女孩,因为她在圣诞节前将家里仅有的一卷美丽的金色包装纸“糟蹋”了。第二天,小女孩把一个糊着金纸的盒子作为礼物送给父亲,父亲打开一看,里面空空如也。他再次大声斥责小女孩说:“你不知道送给别人空盒子是不礼貌的吗?”女孩眼泪汪汪地说:“它不是空的,我把我的吻全吹进盒子里了,这吻全都是给您的。”父亲听了,一下子愣住了„„

其实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一个这样的金色盒子,只是做父母的有时看不到而已。

1. 短文共写了两件事,请你选择一件写出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短文中的小男孩和小女孩是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联系短文内容想一想“金色的盒子”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读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想一想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请选择一处,展开想象,接着写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龙虾

暑假里的一天,妈妈从集市上买回了两只龙虾。我见了,高兴得不得了,便找来了一个盆,接了点水,把它们放了进去。因为我知道龙虾是在海洋里生活的,所以为了更好地让龙虾适应这儿的生活环境,我还抓了一把盐扔在盆里搅和了一下。龙虾背上的外部是紫红色的,腹部的硬壳是鲜红的。它那细长的身躯和能藏起来的一条尾巴,真像一个拐棍。它的尾巴可以卷到腹部下面,因为在水里,所以就不容易看见。

我给它们喂食的时候,它们还在盆底游泳。我把食物扔到水中,只见两只龙虾一齐游向食物,游到盆边上,用前面的两条小腿抓住食物,一点一点住嘴里送。

它们游泳时,那只小一点的龙虾表现得很出色,它两只大螯从头的两端直伸出去,尾巴上下拍打着水面。啊!它还会倒着游泳呢?

我一直认为龙虾是不会嬉戏的。可是有一次,我看见大一点儿的那只龙虾,用它那只大螯夹住了那只小一点的龙虾的大螯,它们俩互不相让,打得难解难分。大龙虾用尽全身力量,把小龙虾翻了个四脚朝天,得意地游到别处去了。可小龙虾怎么也不能翻过来了。我为小龙虾打抱不平,便把它翻了过来。

一天,我发现两只龙虾不见了,我很着急,妈妈和表哥在议论着什么,可我还在找呀!找呀!„„

1、给下面多音字组词

hu ò( ) k é( ) n án ( ) 和: 壳: 难: h é( ) qi ào ( ) n àn ( )

2、比一比,写出下面画横线词语的意思,看看有什么不同。

⑴ 我还抓了一把盐扔在盆子里搅和了一下。( )

⑵ 事情让它搅和糟了。( )

3、根据原文填写词语

( )棍 ( )戏 难( )难分 打( )不平

4、用“ ”把描写龙虾外形的句子画出来。

5、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四升五语文 第十讲 概括段意

班级: 姓名: 家长签名: 成绩: 。

一、阅读

种辣椒

常识课上,老师对植物的讲解,把我带到植物世界里。听完课,我动了心,决心种点什么,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回到家,我找到了两个花盆,满心欢喜地种下了辣椒籽。下种后,我每天都要给它浇些水,盼望种子早些发芽。一天中午,弟弟告诉我花盆里出小苗了,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只见一棵小嫩芽拱出土,又过了两天,好几棵小芽出来了。小芽越来越多,我给小辣椒间苗,把太密的小苗小心翼翼地拔掉了一些。

到了盛夏,每株辣椒已有半尺多高了,它们的茎上都缀满了欲放的花苞,几天后,一朵朵雪白的小花,先后开放了。大约又过了四五天,辣椒就开始结果了,出现了青绿的椭圆形的小辣椒,一个个缀在茎上,真惹人喜爱。

秋风吹进窗来,带进一股香气,辣椒开始由青变红,看上去更让人喜爱。一个个两寸多长的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收获的时节到了,我满怀欣喜地把成熟的辣椒一个一个摘下,竟收了小半筐。

我看着筐里的辣椒,心想:这多有意思呀!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找出文章中点明中心的句子,在下面画横线。

2.把文章分成三段,在段尾用“‖”表示,并写出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3.读下面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 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 )

② 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 )

二、排列句子。

( )老黄鹂说:“这是卷叶虫。”

( )小黄鹂都把脖子伸得长长的,张开黄黄的小嘴叫着:“妈妈,给我吃!”

( )那只小黄鹂吃得津津有味,问妈妈:“这是什么呀?真好吃!”

( )老黄鹂看见了连忙飞过去,从那片卷着的叶子里,捉出一条黄绿色的小毛虫,飞了 来。

( )老黄鹂把小虫塞到一只小黄鹂的嘴里。

( )海棠树上有一片嫩叶卷了起来。

( )小朋友高兴地笑了。


相关内容

  • 段落和层次
  • 段落,本是写作学的一个名词,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是句子的集合体.它是文章思想在表达时由于转折.强调.间歇等情况所造成的文字停顿.习惯上称"自然段",具有换行另起的标志.写作,是一种语言运用.就语言运用来说,句子是最基本的常用单位:有了句子,为什么还要段落呢?首先,它能逻辑地表现 ...

  • 四年级语文学习目标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 四年级语文学习目标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四年级是小学中过渡的一个特殊阶段,在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让学生在前六册感性学习的基础上,悟出一些学习语文的规律与方法,是四年级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 如何实现这些阶段目标呢? 目标一: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 ...

  • 如何搞好初三语文复习
  • 如何搞好初三语文复习 面临中考,我们语文老师是非常尽职尽责的,有很多老师制定了周密的总复习计划.因而出现了"拉网式"."链条式"."训练式"等种种复习方式.可语文老师们也常被这样一个问题所困扰:复习计划如此周密,为何复习的效果常常不是很明显 ...

  • 语文学习常见问题探析
  • 语文学习常见问题探析 1. 对语文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对语文积累性特点认识不够,对语文的投入比较少,或不够认真. 应对策略:在很多家长看来,语文是最不重要的学科.家长往往更关心数理化.英语,等到语文成为影响孩子考试甚至升学的掣肘时,才匆匆忙忙地补习.这是一种错误观念.语文不是跟数学.物理. ...

  • 语文学科知识教师资格证考试
  • 第一章 汉语言基础知识 第一节汉语基本概念 ㈠六书(转注 假借) ㈡象形字-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 ㈢指事字-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 ㈣会意字-2个或2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 ㈤形声字-在前三个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复合成体,由形旁和声旁合成 二.古代汉语基本原理 ...

  • 四年级语文上册:[一个苹果]教学设计
  • [四年级语文上册:<一个苹果>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友间互相关心的思想感情,四年级语文上册:<一个苹果>教学设计.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结尾一段话的意思. 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

  • 语文阅读中的万题之本概括能力公开课用
  • 语言概括能力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当年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时,一次,与同院三个下属出游,见路旁有匹飞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欧阳修提议:"请你们用简明的语言来记叙一下此事." 甲说"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 乙说:"有黄犬卧于通衢,逸马蹄 ...

  •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迁移能力
  •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迁移能力 七间中学语文组 张小东 迁移是已经学过的东西在新情境中的应用,也就是已有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这一现象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问题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讨,终于对迁移过程中复杂的认知活动有了较完整而科学的认识, ...

  • 湘东区2014年语文中考备考会发言稿
  • 中考语文阅卷分析和备考策略 新华中学 刘树正 一.中考语文试卷的分析 2013年江西省语文中考命题材料精当,题干设计科学规范,符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既能引导学生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又充分发挥了选拔 ...

  •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
  •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 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叫中心思想,它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也是文章的主题.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不仅能使我们透彻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能力,还能从中受到思想教育.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 一.内容分析法 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概括文章思想感情的最常见.最基本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