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公司和股票交易市场的真实来历(一)

历史如镜,读历史能够让起我们找到很多问题的最初真相,从而发现本质的答案。金融领域更是如此。但是,在我们国家的现行教育体制中,很少有以史为镜的习惯。

我带清华、北大、人大、中财四所高校的金融系、政治经济系博士、硕士研究生时,奇怪的发现,他们之中竟很少有人了解世界金融发展历史。对此,我只能让这些高学历的才子们去补课。在我教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中,一切只能从了解历史开始。

下面就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看看股份制公司和股票交易市场的真实来历吧。

15世纪末,世界地理大发现(哥伦布新大陆探险)给欧洲带来前所未有的商业繁荣,也为欧洲一个叫做荷兰小国的崛起提供了成就商业帝国的历史性机遇。

1581年7月26日,来自荷兰各起义城市的代表在海牙郑重宣布:废除西班牙国王对荷兰各省的统治权。

1588年,荷兰七省份联合起来,宣布成立荷兰联省共和国。这是一个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商人主宰的联省国家。很多历史学家对此评价: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赋予商人阶层(包括雏形的金融家)充分的政治权利”的国家。

这个国家当时已经有大大小小数十家欧洲著名的商业企业,他们的基本业务都是从事在当时利润颇丰的远洋贸易!

1602年,充满雄心壮志的共和国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在一次家宴中流露出对当时荷兰像一盘散沙结构的大量中小远洋贸易公司各自为战(相互竞争)情况的担忧,在座的冯纳德尔(他的门客之一,职业赌徒)遂马上提出:可以成立一家国家主持的超大型合作公司,对整个荷兰的远洋贸易领域企业和资源进行整合。

这个建议让奥登巴恩维尔特兴奋异常,但是当时国家财政实力不强(民富国穷),资金的匮乏让这个聪明的建议难以实施。冯纳德尔遂和他的另外三个伙伴(均为职业赌徒)提议由他们协助进行融资,但希望届时能够成为这家国控公司的最重要股东之一,并入主董事会。奥登巴恩维尔特对此欣然同意。并授权这家公司拥有东起好望角,西至南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的所有贸易垄断权(作价10万盾)。

经过初步设计,这家公司被命名为东印度公司,建设的起始预算资金需要650万盾。冯纳德尔等人分文皆无!怎么能够空手套到650万盾的巨款呢?

传统的融资方式是找人拆借或者投资入股,而这两种方式东印度公司都难以实施。

如果去找别人拆借,借钱给你的人可能承担的最大风险就是损失所有的资金,而东印度公司则不会有任何损失(本来就分文皆无)。据此,很难有人会冒这样大的风险借钱给这家新创企业!

如果找找别人投资入股,也由于公司所有资金都是投资方投入,而冯纳德尔等人代表的原东印度公司股东没钱入股。则东印度公司最终很可能变成投资入股方控制的企业,自然投资入股方也将控制整个董事会,而冯纳德尔及其同伴则可能什么利益也得不到。

这时候,东印度公司面临的局面就仿佛中国老祖宗所说的商业典型情况:客大欺店!东印度这家公司这家小店,难以不被投资方这个大客人所欺侮。

怎么样才能够拿到必要的资金,而公司又完全被自己控制呢?这个难题困扰着东印度公司的创建者们。

灵感:人类从进入现代社会开始就面临永远摆脱不了的内忧和外患(另文详谈),所以依靠人类的这个弱点,东印度公司完全可以把客大欺店变成店大欺客。

方式:冯纳德尔等人意识到:1、荷兰数十万国民手中都有存款;2、不劳而获几乎是每个人心里的潜在欲望;3、650万盾变成1万份,则每份只有650盾;4、西至南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的所有贸易垄断权在国民心中具有无比的诱惑力...根据找到的这些资源关系,他们编制了世界上第一套股份制公司的章程。(之前世界上经商基本上采用有限责任公司模式,东印度公司这是世界上股份制公司的起点。)

在该章程中,每个荷兰国民只要花50盾,就可以购买一股东印股公司的股票,成为这家国有企业的股东。在3年以后,东印度公司可以给每个股东分红达到150盾。口号:让东印度公司给你们去赚取全世界的超额财富吧。你只要晒着太阳,闻着花香就有一辈子花不完的钱。

这套股份制公司的资料一出来,整个荷兰掀起了如股东印度公司的狂潮,人人皆想入股,参与经商。直至今天,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市场的门厅正中,还悬挂则一幅巨幅油画,其内容是当年阿姆斯特丹市市长的女仆兴奋的拿着全部积蓄去东印度公司购买股票的场景。

东印度公司很快成立了,冯纳德尔及其同伴没有掏一分钱,而控制了整个公司的董事会。每一个掏钱的人都没有资格(相对650万的整数,每个投资人都是小股东)进入董事会。

店大欺客的局面被塑造得很完美。

而更关键的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股份制公司,在这个世界上出现了。既东印度公司之后,这种方式被人涂抹上无数的华丽词藻,大量企业采用这种方式达到店大欺客的目的,加上学术领域用经济/金融数学公式对股份制公司进行解释,股份制公司最开始的本来面目,后人已经完全看不到了。

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迅速合并了荷兰的14家最重要贸易公司,避免了过度的商业竞争。在荷兰当时的国家议会授权下,东印度公司成立了位于阿姆斯特丹、泽兰省的密德堡市、恩克华生市(Enkhuizen)、德夫特市(Delft)、荷恩市(Hoorn)、鹿特丹市(Rotterdam)六处的办公室,其董事会由七十多人组成,但真正握有实权的只有十七人,被称为十七绅士(Heren XVII),分别是阿姆斯特丹八人(冯纳德尔及其同伴)、泽兰省4人,其他地区各一人。

下一篇: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东印度公司真的会在三年后,按照每股(当初50盾/股)分红150盾的原则对股东进行分红吗?如果不这样做,他们会设计什么样的方式呢?

历史如镜,读历史能够让起我们找到很多问题的最初真相,从而发现本质的答案。金融领域更是如此。但是,在我们国家的现行教育体制中,很少有以史为镜的习惯。

我带清华、北大、人大、中财四所高校的金融系、政治经济系博士、硕士研究生时,奇怪的发现,他们之中竟很少有人了解世界金融发展历史。对此,我只能让这些高学历的才子们去补课。在我教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中,一切只能从了解历史开始。

下面就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看看股份制公司和股票交易市场的真实来历吧。

15世纪末,世界地理大发现(哥伦布新大陆探险)给欧洲带来前所未有的商业繁荣,也为欧洲一个叫做荷兰小国的崛起提供了成就商业帝国的历史性机遇。

1581年7月26日,来自荷兰各起义城市的代表在海牙郑重宣布:废除西班牙国王对荷兰各省的统治权。

1588年,荷兰七省份联合起来,宣布成立荷兰联省共和国。这是一个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商人主宰的联省国家。很多历史学家对此评价: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赋予商人阶层(包括雏形的金融家)充分的政治权利”的国家。

这个国家当时已经有大大小小数十家欧洲著名的商业企业,他们的基本业务都是从事在当时利润颇丰的远洋贸易!

1602年,充满雄心壮志的共和国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在一次家宴中流露出对当时荷兰像一盘散沙结构的大量中小远洋贸易公司各自为战(相互竞争)情况的担忧,在座的冯纳德尔(他的门客之一,职业赌徒)遂马上提出:可以成立一家国家主持的超大型合作公司,对整个荷兰的远洋贸易领域企业和资源进行整合。

这个建议让奥登巴恩维尔特兴奋异常,但是当时国家财政实力不强(民富国穷),资金的匮乏让这个聪明的建议难以实施。冯纳德尔遂和他的另外三个伙伴(均为职业赌徒)提议由他们协助进行融资,但希望届时能够成为这家国控公司的最重要股东之一,并入主董事会。奥登巴恩维尔特对此欣然同意。并授权这家公司拥有东起好望角,西至南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的所有贸易垄断权(作价10万盾)。

经过初步设计,这家公司被命名为东印度公司,建设的起始预算资金需要650万盾。冯纳德尔等人分文皆无!怎么能够空手套到650万盾的巨款呢?

传统的融资方式是找人拆借或者投资入股,而这两种方式东印度公司都难以实施。

如果去找别人拆借,借钱给你的人可能承担的最大风险就是损失所有的资金,而东印度公司则不会有任何损失(本来就分文皆无)。据此,很难有人会冒这样大的风险借钱给这家新创企业!

如果找找别人投资入股,也由于公司所有资金都是投资方投入,而冯纳德尔等人代表的原东印度公司股东没钱入股。则东印度公司最终很可能变成投资入股方控制的企业,自然投资入股方也将控制整个董事会,而冯纳德尔及其同伴则可能什么利益也得不到。

这时候,东印度公司面临的局面就仿佛中国老祖宗所说的商业典型情况:客大欺店!东印度这家公司这家小店,难以不被投资方这个大客人所欺侮。

怎么样才能够拿到必要的资金,而公司又完全被自己控制呢?这个难题困扰着东印度公司的创建者们。

灵感:人类从进入现代社会开始就面临永远摆脱不了的内忧和外患(另文详谈),所以依靠人类的这个弱点,东印度公司完全可以把客大欺店变成店大欺客。

方式:冯纳德尔等人意识到:1、荷兰数十万国民手中都有存款;2、不劳而获几乎是每个人心里的潜在欲望;3、650万盾变成1万份,则每份只有650盾;4、西至南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的所有贸易垄断权在国民心中具有无比的诱惑力...根据找到的这些资源关系,他们编制了世界上第一套股份制公司的章程。(之前世界上经商基本上采用有限责任公司模式,东印度公司这是世界上股份制公司的起点。)

在该章程中,每个荷兰国民只要花50盾,就可以购买一股东印股公司的股票,成为这家国有企业的股东。在3年以后,东印度公司可以给每个股东分红达到150盾。口号:让东印度公司给你们去赚取全世界的超额财富吧。你只要晒着太阳,闻着花香就有一辈子花不完的钱。

这套股份制公司的资料一出来,整个荷兰掀起了如股东印度公司的狂潮,人人皆想入股,参与经商。直至今天,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市场的门厅正中,还悬挂则一幅巨幅油画,其内容是当年阿姆斯特丹市市长的女仆兴奋的拿着全部积蓄去东印度公司购买股票的场景。

东印度公司很快成立了,冯纳德尔及其同伴没有掏一分钱,而控制了整个公司的董事会。每一个掏钱的人都没有资格(相对650万的整数,每个投资人都是小股东)进入董事会。

店大欺客的局面被塑造得很完美。

而更关键的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股份制公司,在这个世界上出现了。既东印度公司之后,这种方式被人涂抹上无数的华丽词藻,大量企业采用这种方式达到店大欺客的目的,加上学术领域用经济/金融数学公式对股份制公司进行解释,股份制公司最开始的本来面目,后人已经完全看不到了。

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迅速合并了荷兰的14家最重要贸易公司,避免了过度的商业竞争。在荷兰当时的国家议会授权下,东印度公司成立了位于阿姆斯特丹、泽兰省的密德堡市、恩克华生市(Enkhuizen)、德夫特市(Delft)、荷恩市(Hoorn)、鹿特丹市(Rotterdam)六处的办公室,其董事会由七十多人组成,但真正握有实权的只有十七人,被称为十七绅士(Heren XVII),分别是阿姆斯特丹八人(冯纳德尔及其同伴)、泽兰省4人,其他地区各一人。

下一篇: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东印度公司真的会在三年后,按照每股(当初50盾/股)分红150盾的原则对股东进行分红吗?如果不这样做,他们会设计什么样的方式呢?


相关内容

  • 虚拟股权激励方案的研究和设计0621
  • 虚拟股权激励方案的研究和设计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框架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虚拟股票期权的定义 2.2虚拟股票期权制度的基本要素 2.3虚拟股票期权与股票期权.年薪制.期股的比较 3 股权激励在中国的发展阶段 3.1 试验阶段 ...

  • 业务规则(试行)
  •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自2013年 2月8日起施行) 时间:2013-10-16 来源:中国证监会官网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股票挂牌 第三章 股票转让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转让信息 第三节 监控与异常情况处理 第四章 挂牌公司 第一节 公司治理 第二节 信息披露 第 ...

  •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
  •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自2013年2月 8日起施行) 时间:2013-10-16 来源: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股票挂牌 第三章 股票转让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转让信息 第三节 监控与异常情况处理 第四章 挂牌公司 第一节 公司治理 第二节 信息披露 第三节 定向发行 ...

  •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
  • (1998年1月实施 2000年5月第一次修订 2001年6月第二次修订 2002年2月第三次修订 2004年12月第四次修订 2006年5月第五次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1.1 为规范股票.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和其他衍生品种(以下统称"股票及其衍生品种")的上市行为,以及上市 ...

  • 推进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 推进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曹凤岐 摘要: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是一种历史趋势,是资本市场市场化程度提高的必然结果.中国目前 实行的是股票发行核准制,存在很多弊端,所以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平稳地从核准制过渡到注册制.对新股发行的审批制.核准制和注册制三种审核制度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的发行审核制度.借鉴以英 ...

  • 关于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格式指引]的通知
  • 深圳证券交易所文件 深证上„2008‟169号 关于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格式指引>的通知 各上市公司: 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根据<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 ...

  • [范本]**股份公司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董秘必备)
  • 新三板:**股份公司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董秘必备) ****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加强信息披露事务管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qu ...

  • 新三板企业融资怎么做
  • 新三板企业融资怎么做 新三板的定位主要是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由于这类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尚未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而交易所市场对企业的准入条件较高,挂牌新三板有助于这些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在准入条件上,新三板不设财务门槛,申请挂牌的企业可以尚未盈利,只要股权结构清晰.经营合法规范 ...

  • 南海公司案例分析审计作业
  • " 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例 学院:管理学院 班级:会计1104班 学号:[1**********]6 姓名:石少桂 " 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例 一:案例介绍 (一)基本案情及起因 "南海公司"始创于1710年,主要从事海外贸易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