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探讨

  摘要:林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具体体现。文章首先回顾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产生的历程;其次论述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并根据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将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和项目指标层;最后介绍了指标的无量纲化、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指标综合化合成方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生态环境;区域      在全球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人们对自然的掠夺和盲目开发,造成了诸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能源耗尽、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如果以资源的高投入和环境的重污染为代价来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持续的。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仍然要依靠资源的高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这与我们当前要求建立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一定差距,所以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在这其中,林业可持续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具体体现,也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回顾   可持续发展思想最早萌芽于生态学,是人类面对资源和环境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解决人-地关系矛盾的发展途径和指导思想。1962年,《寂静的春天》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人类生态环境意识的觉醒。国际生态学联合会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从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而目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定义是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EC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中提出来的,即“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大会的指导方针,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21世纪议程》。议程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发展的主题,人类要把环境问题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树立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新发展观。至此,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思想和理论得到了较具体和充分的阐述。   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环境与发展是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而林业问题又是环境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森林以其植物种类丰富、生物量大、生产力高等特点成为生物质能源的重要来源。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不仅仅是林业本身的问题,而成为关系到全社会和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里约热内卢环境发展大会上产生的《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指出:“林业这一主题涉及环境与发展的整个范围内的问题和机会,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的权利在内”,这完全说明了林业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可持续发展定义出发,可持续林业的概念便应运而生: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空尺度上,不产生空间和时间上外部不经济的林业,或者在特定区域内不危害和削弱当代人和后代人满足对森林生态系统及其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林业。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需求构成危害,并不断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其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功能日益增长的需要,真正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虽然世界各国和各专家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尚未取得一致意见,但均认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具备公平性、和谐性、高效性、层次性和长期性的基本特征。总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是森林可持续经营,尤其是森林的永续利用。   三、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一)我国区域林业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承载力有限,能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在这其中,林业在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但是由于缺乏对林业地位和作用的全面认识,林业建设一直停留在传统的方法和模式:在森林经营中,只追求木材生产,重采轻育;一些林区出现滥砍滥罚,管理混乱,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另外在林区经济中由于林业资源枯竭,采伐量下降,经济效益下滑,林区职工的再就业相当困难,社会经济矛盾十分突出。这一切说明,在中国实践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二)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林业可持续发展方向是在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化的条件下,保持和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和再生能力,促使森林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持续服务作用。我们依据测度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原理,指标体系的设置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科学性。指标体系应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每一项指标都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指标要客观地反映林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和态势。第二,层次性。指标体系应根据测度目的的需要和指标功能的不同分出层次,上层是下层的目标,下层是上层的反映因子。第三,可操作性。指标体系要简单,所选指标应该考虑的指标的量化、数据采集的可能性与可靠性。第四,时效性。指标体系要充分体现时效性和变化趋势,指标体系必要时要作为趋势来测度(历史的和现实的),不要根据一时静态的值来衡量。第五,综合性。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要能全面综合反映区域林业系统的主要特征,尽量选取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   (三)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变量的选取   根据测度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将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并以此选取指标(见图2)。第一,目标层。评价林业系统可持续发展就是通过对区域林业现有的内部状况和外部条件来衡量其持续发展的能力,并根据测度结果为实践提供适时的反馈信息,可以及时地调控区域林业系统。因此,区域林业发展的评价目标就是测度出区域林业系统发展能力的高低。具体用可持续发展度(DSD)来表述,它可由准则层计算得来。第二,准则层。林业能持续的发展,须从构成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各个要素着手,来具体分析各个子系统的发展情况。准则层包括:资源丰富度(DR)、系统稳定度(DS)、经济富强度(DE)和管理力度(DM)等四个定量指标,具体值可由相关的项目指标计算得来。第三,项目指标层。项目指标层是准则层的具体化,也是计算准则层进和可持续发展度的资料来源。考虑指标的可操作性与综合性等特点,选取了21个项目指标(见图2)。   (四)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由于各个指标的单位不同,不能进行很好的比较,所以首先要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无量纲化的方法有许多,在这里介绍如下两种方法:第一,目标值指数法。对于越大越好的指标,评价分值=指标值/目标值;对于越小越好的指标,评价分值=目标值/指标值。第二,功效系数法。对于越大越好的指标,评价分值=(指标值-最小值或不满意值)/(最大值或满意值-最小值或不满意值)×40+60;对于越小越好的指标,评价分值=100-(指标值-最小值或不满意值)/(最大值或满意值-最小值或不满意值)×40。   (五)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的准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综合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随着研究的深入,指标权重值的确定方法也由最初的依据研究者的实践经验和主观判断来确定权重,逐步发展为用特尔菲(Delphi)法确定权重。但应用该方法,权重分配的难度和工作量随指标数量的增多而增大,甚至难以获得满意的结果。近年来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越来越受研究人员的重视,并在很多方面得到应用。但随着判断矩阵的增大,出现前后矛盾,判断差错率很高,难以满足一致性的要求。为解决上述矛盾,不少学者都先后采用Delphi和AHP相结合的办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验结果。   (六)指标综合化合成方法   在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领域,使用的方法也比较多,但常用的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合成方法是加法合成法和乘法合成法。公式分别是:   其中:P为被评价事物得到的综合评价值;Wi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Pi为无量纲化后的指标值;n为评价指标的个数。一般来说,各项目指标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联系,常采用乘法合成法确定综合评价指数。若各项目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则采用加法合成法确定各项目指标的评价指数。   四、结束语   林业可持续发展在实施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森林可持续经营,科学地测度和评价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进行森林可持续经营决策的前提。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明确各项目指标的功能,这样可以使我们充分认清林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林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通过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我们就可以对区域林业进行测度评估,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但从大的宏观角度上讲,我们一定要加大对天然林的保护,实施大面积的育林造林生态工程,努力提高森林的质量和生产水平,同时做好商品林的建设和产业建设,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当然,还有两个方面的工作不容我们忽视:一是要运用现代的高新技术手段(如3S技术等)实现科教兴林;二是加强林业的立法制度,实施依法制林。   参考文献:   1、柏章良.林业可持续发展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J].世界林业研究,1997(10).   2、刘璨,刘东生,缪光平等.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与标准及政策问题研究[J].世界林业研究,1996(9).   3、顾蕾等.县域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1(3).   4、刘树,刘少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J].河北大学学报,1999(1).   5、高瑞馨,王凤友.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研究概述[J].防护林科技,2005(4).   (作者单位:义乌市新农村建设指导站)

  摘要:林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具体体现。文章首先回顾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产生的历程;其次论述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并根据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将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和项目指标层;最后介绍了指标的无量纲化、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指标综合化合成方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生态环境;区域      在全球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人们对自然的掠夺和盲目开发,造成了诸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能源耗尽、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如果以资源的高投入和环境的重污染为代价来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持续的。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仍然要依靠资源的高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这与我们当前要求建立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一定差距,所以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在这其中,林业可持续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具体体现,也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回顾   可持续发展思想最早萌芽于生态学,是人类面对资源和环境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解决人-地关系矛盾的发展途径和指导思想。1962年,《寂静的春天》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人类生态环境意识的觉醒。国际生态学联合会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从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而目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定义是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EC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中提出来的,即“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大会的指导方针,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21世纪议程》。议程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发展的主题,人类要把环境问题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树立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新发展观。至此,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思想和理论得到了较具体和充分的阐述。   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环境与发展是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而林业问题又是环境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森林以其植物种类丰富、生物量大、生产力高等特点成为生物质能源的重要来源。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不仅仅是林业本身的问题,而成为关系到全社会和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里约热内卢环境发展大会上产生的《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指出:“林业这一主题涉及环境与发展的整个范围内的问题和机会,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的权利在内”,这完全说明了林业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可持续发展定义出发,可持续林业的概念便应运而生: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空尺度上,不产生空间和时间上外部不经济的林业,或者在特定区域内不危害和削弱当代人和后代人满足对森林生态系统及其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林业。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需求构成危害,并不断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其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功能日益增长的需要,真正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虽然世界各国和各专家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尚未取得一致意见,但均认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具备公平性、和谐性、高效性、层次性和长期性的基本特征。总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是森林可持续经营,尤其是森林的永续利用。   三、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一)我国区域林业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承载力有限,能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在这其中,林业在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但是由于缺乏对林业地位和作用的全面认识,林业建设一直停留在传统的方法和模式:在森林经营中,只追求木材生产,重采轻育;一些林区出现滥砍滥罚,管理混乱,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另外在林区经济中由于林业资源枯竭,采伐量下降,经济效益下滑,林区职工的再就业相当困难,社会经济矛盾十分突出。这一切说明,在中国实践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二)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林业可持续发展方向是在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化的条件下,保持和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和再生能力,促使森林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持续服务作用。我们依据测度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原理,指标体系的设置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科学性。指标体系应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每一项指标都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指标要客观地反映林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和态势。第二,层次性。指标体系应根据测度目的的需要和指标功能的不同分出层次,上层是下层的目标,下层是上层的反映因子。第三,可操作性。指标体系要简单,所选指标应该考虑的指标的量化、数据采集的可能性与可靠性。第四,时效性。指标体系要充分体现时效性和变化趋势,指标体系必要时要作为趋势来测度(历史的和现实的),不要根据一时静态的值来衡量。第五,综合性。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要能全面综合反映区域林业系统的主要特征,尽量选取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   (三)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变量的选取   根据测度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将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并以此选取指标(见图2)。第一,目标层。评价林业系统可持续发展就是通过对区域林业现有的内部状况和外部条件来衡量其持续发展的能力,并根据测度结果为实践提供适时的反馈信息,可以及时地调控区域林业系统。因此,区域林业发展的评价目标就是测度出区域林业系统发展能力的高低。具体用可持续发展度(DSD)来表述,它可由准则层计算得来。第二,准则层。林业能持续的发展,须从构成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各个要素着手,来具体分析各个子系统的发展情况。准则层包括:资源丰富度(DR)、系统稳定度(DS)、经济富强度(DE)和管理力度(DM)等四个定量指标,具体值可由相关的项目指标计算得来。第三,项目指标层。项目指标层是准则层的具体化,也是计算准则层进和可持续发展度的资料来源。考虑指标的可操作性与综合性等特点,选取了21个项目指标(见图2)。   (四)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由于各个指标的单位不同,不能进行很好的比较,所以首先要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无量纲化的方法有许多,在这里介绍如下两种方法:第一,目标值指数法。对于越大越好的指标,评价分值=指标值/目标值;对于越小越好的指标,评价分值=目标值/指标值。第二,功效系数法。对于越大越好的指标,评价分值=(指标值-最小值或不满意值)/(最大值或满意值-最小值或不满意值)×40+60;对于越小越好的指标,评价分值=100-(指标值-最小值或不满意值)/(最大值或满意值-最小值或不满意值)×40。   (五)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的准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综合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随着研究的深入,指标权重值的确定方法也由最初的依据研究者的实践经验和主观判断来确定权重,逐步发展为用特尔菲(Delphi)法确定权重。但应用该方法,权重分配的难度和工作量随指标数量的增多而增大,甚至难以获得满意的结果。近年来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越来越受研究人员的重视,并在很多方面得到应用。但随着判断矩阵的增大,出现前后矛盾,判断差错率很高,难以满足一致性的要求。为解决上述矛盾,不少学者都先后采用Delphi和AHP相结合的办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验结果。   (六)指标综合化合成方法   在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领域,使用的方法也比较多,但常用的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合成方法是加法合成法和乘法合成法。公式分别是:   其中:P为被评价事物得到的综合评价值;Wi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Pi为无量纲化后的指标值;n为评价指标的个数。一般来说,各项目指标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联系,常采用乘法合成法确定综合评价指数。若各项目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则采用加法合成法确定各项目指标的评价指数。   四、结束语   林业可持续发展在实施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森林可持续经营,科学地测度和评价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进行森林可持续经营决策的前提。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明确各项目指标的功能,这样可以使我们充分认清林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林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通过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我们就可以对区域林业进行测度评估,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但从大的宏观角度上讲,我们一定要加大对天然林的保护,实施大面积的育林造林生态工程,努力提高森林的质量和生产水平,同时做好商品林的建设和产业建设,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当然,还有两个方面的工作不容我们忽视:一是要运用现代的高新技术手段(如3S技术等)实现科教兴林;二是加强林业的立法制度,实施依法制林。   参考文献:   1、柏章良.林业可持续发展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J].世界林业研究,1997(10).   2、刘璨,刘东生,缪光平等.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与标准及政策问题研究[J].世界林业研究,1996(9).   3、顾蕾等.县域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1(3).   4、刘树,刘少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J].河北大学学报,1999(1).   5、高瑞馨,王凤友.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研究概述[J].防护林科技,2005(4).   (作者单位:义乌市新农村建设指导站)


相关内容

  • 环境生态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环境生态毕业论文选题(1152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 ...

  • 探讨土地征用过程中地类属性的重要性
  • 探讨土地征用过程中地类属性的重要性 [摘要]土地征收是指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将集体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定程序强制性地转为国有的一种制度.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征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日益彰显.本文先讨论了土地征收的概念与特点:然后分析了土地征收的基础条件:最后探讨了土地征用过程 ...

  • 日本的森林文化及其理想模式
  • 第6卷 第2期2007年6月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Vol.6 No.2Jun. 2007 日本的森林文化及其理想模式 吴守蓉,宫林茂幸,箕轮光博,陈学群 1,2 2 2 3 (1.日本学术 ...

  • 提高森林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森林多功能经营
  • 第五届海峡两岸森林经理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7月 提高森林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森林多功能经营 张会儒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91) 摘 要:从介绍森林经营的概念入手,从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及功能.森林经营.应对气候变化3个方面剖析了我国在森林功能和经 ...

  • 林业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学术论坛・ 数字技术与应用 林业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张 月 张晋宁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 100083) 摘 要:森林资源的信息构成非常复杂, 为实现对这些复杂的数据信息进行快速动态的可视化处理, 人们设计了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本文从该系统的基本概念出发, 重点阐述林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

  •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刘!冰 $ "!! !龚!维!宫文宁!宋立宁 ""#,$ ("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银川%&'''":#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 中国科学院研究 ...

  • 城市林业调查技术与方法综述
  • 农林科研 城市林业调查技术与方法综述 郑奕璇 (广东省岭南综合勘察设计院,广东广州510520) 摘要:通过辩析城市林业的内涵,结合传统林业调查技术与方法,归纳适用于城市林业的资源调查方法,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设想. 关键词:城市林业;调查技术;调查方法1概述 生城市林业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在生产. 活 ...

  • 景观生态学原理与自然保护区设计
  • 万 方数据 万 方数据 万 方数据 景观生态学原理与自然保护区设计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杨彪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大理,671000林业调查规划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2001,26(2)6次 参考文献(8条) ...

  • 县林业局年度林业科技年度工作总结
  • 县林业局XX年度林业科技年度工作总结    XX年国家林业局下发了<关于继续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意见>,对科教兴林提出了重要的意见,要求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加大林业科技推广力度和切实加强林业教育培训,林业科技再一次摆在突出的位置,就平江县而言,林业科技在林业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