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参与杀人案件的法医学分析

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根据杀人埋尸案件现场所发现的锹类工具痕迹的种类、数量、形状、大小、及遗留位置,推断出锹类工具的种类、特点、作案人数、分析作案人使用锹

类的熟练程度和特点,为寨隋分析提供依据。

(2)杀人分尸案件一般有2个以上的现场,特别是埋尸现场,勘查过程中应仔细处理好锹类工具痕迹的发现与提取,及时进行痕迹检验和同一比对认定工作,为多个埋尸现场的并案侦查提供依据。此案共有3处埋尸块现场,从锹的种类、形状、大小以及边缘的弧度等细节特征均反映出同一种工具、同一人作案。

(3)受交通工具、自然环境限制的地区发生的杀人分尸案件,一般第一现场距多个埋尸块的现场不会很远。要利用埋尸现场遗留的锹类工具痕迹特征,与嫌疑工具样本进行检验比对,可以直接认定作案工具,为破案和诉讼提供证据。

收稿日期:2010—11—24

女性参与杀人案件的法医

学分析

鹏1,金建伟2,田涛3(1.浙江省温州市公安局瓯海

区分局,325005;2.浙江省绍兴市公安局袍江分局,312000;3.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310000)

关键词:凶杀,--k"性;法医学;作案人数中图分类号:DF79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3650(2011)03-0056-02

在凶杀案件中,尤其是采用暴力致被害人死亡的案件中很少碰到女性直接参与杀人,但随着社会发展,女性暴力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女性直接参与暴力杀人的案件也El渐增多。考虑到女性本身的性别、身体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在案件分析中需要推断是否符合女性作案、是否有他人共同作案等,这给案件现场分析带来一定的难度。女性的心理特点导致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笔者结合办案实践,试图对女性杀人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女性参与杀人案件中作案人数推断要点进行初探。l案例资料

案例1某El,某出租房内发现苟某被人杀死在卧室内,案发前隔壁邻居听到死者和其妻子吵架的声音,案发后死者妻子失踪,其妻子上升为重点嫌疑人。经尸体检验,死者身高160cm(其妻身高159cm,39

56

万方数据

岁,从事体力劳动),系胸腹部锐器创致右肺、肝脏破裂导致急性大失血而死亡,死者胸腹部锐器创口达30多处,损伤密集,其中双手掌侧可见多处皮肤割伤(抵抗伤),尸检中未发现威逼伤、钝器损伤。现场勘查中发现现场进出口木门内侧断裂的筷子(调查证实死者有夫妻2人进屋后即在门内侧固定筷子防盗的生活习惯),筷子一侧有死者的血迹,筷子折断方向提示用力方向为室内朝室外。在房内餐桌上锅盖下发现带血的尖刀。分析符合女性作案特点,为一人实施杀人行为。

案例2某日上午,租住在某街道出租房内的宗某(女,42岁,身高158cm)报案称:同居一室的倪某(女,40岁)死在房内。经尸体检验,死者身高160cm,体壮,从事体力劳动,死者生前曾遭受多次被动撞头、掐压颈、绳索勒颈等行为,死因为机械性窒息,可排除死者生前服用酒精及常见安眠药成分。因邻居半夜

有听到倪某的呼救声,而当时宗某在房内回答说没事,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分析宗某与他人共同作案杀死倪某。后在倪某指甲中检出一男性DNA成分,

在宗某指甲中检出倪某DNA成分。2讨论

2.1女性参与杀人案件的特点

心理决定行为,女性由于自身的生理、心理性格

和在社会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等多方面的原因,杀人的动机多以家庭生活矛盾激化和情杀多见,侵害的对象也多以家庭成员或者以感情纠葛为纽带的相关关系人为主,杀人的方式以投毒、勒、扼、捂或请他人协助多见,近来采取钝锐器击打的方式也呈逐步上升趋势。

2.1.1预谋性女性杀人在各类凶杀案件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主要是由于女性体力远小于男性,为了实现杀人的结果,一般都有一定时间的预谋,极少出现激情、冲动杀人的现象u1;同时由于女性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其忍耐性较男性高,由被动转主动的周期也较男性长。预谋性主要体现在:

(1)场所的选择:女性选择的作案场地大多位于室内,极少处于室外,该场所为女性所熟悉,常为女性居住点或经常走动之处。

(2)致伤工具的选择:女性选择致伤方式多以投毒为主,而这又与其生活经历、层次、职业、毒物易获得性密切相关,案例1中调查发现死者妻子案发前曾去买毒物未成功,而最终选择了刀具。除非针对小孩、老人等力量较弱的对象,女性较少采用力量型犯罪,而如采用力量型犯罪时,其选择的致伤工具都是具有巨大杀伤力、可以一击致命的工具。

2.1.2过程的暴发性、致命性女性犯罪具有发泄

型皇蕉查!Q!!生笙i翅

某种愤懑情绪的报复性,且大多具有恶逆变倾向[2],即先是受害人,后转为加害人,这导致杀人过程中体现出郁积情绪的集中暴发,女性一旦选择力量型犯罪,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作案过程必然是暴发性的、攻其不备的,案例1中死者妻子就是趁死者躺于床上之机突然用刀刺击死者要害部位。

2.1.3现场细节常伴有矛盾由于女性情感丰富,较男性敏感、胆小,因仇恨或其他原因实施了杀人行为,事后恐惧感、犹豫感及无助感较男性强,表现在行为中常体现为现场凶残和事后处理现场犹豫、不果断,给人以“多此一举”的感觉,有法医同行将之表述为“小家子气”。案例1中死者身中数十刀体现了案犯的凶残,而案犯将尖刀藏于房内餐桌上锅盖下的掩饰行为体现了案犯的“多此一举”;案例2中死者死于报案人宗某房内,而宗某半夜里说没事,上午又说他人人室所为,行为自相矛盾。2.1.4常伴有加固行为

加固行为是指为了确保杀

人的实现而实施的行为[3],其动机是为了杜绝受害人意外“复活”的可能。案例1中案犯在受害人遭受致命打击失去抵抗力后仍然实施了连续的致命动作,疑似精神病人所为,其实这也是一种加同行为。在有的案件中,可以看到死者在受到致命打击后又受到相对轻微的损伤,如扼颈、掐颈,女性以掐颈为主,女性多留长指甲,损伤多表现为指甲划痕,而男性以扼颈为主,损伤多表现为皮下出血。2.2作案人数推断的参考要点

法医在女性杀人案件中分析是否有他人参与应在掌握多方面的情况下综合展开。2.2.1被害人特点及女性嫌疑人特点包括身高、

职业、年龄、性格等,应全面了解被害人特点及女性嫌

疑人特点,包括力量对比、双方背景等。

2.2.2作案动机女性杀人多因家庭暴力与婚外情引发,近年来色情抢劫案件有所上升。家庭暴力、婚外情导致的女性杀人案件多见于单独作案,婚外情导致的杀人案件共同作案概率大于家庭暴力引起的案件,抢劫导致的杀人案件作案人数多为2人以上。2.2.3现场进出口、痕迹物证作案人数的推断必须结合现场,现场进出口、痕迹物证情况往往会提供我们分析的“抓手”。如案例1中折断筷子的方向反映出案发现

场只有死者和其妻子2人;案例2中死者指甲内聊舱成

分与嫌疑人指甲内DNA成分提示了作案人数。

2.2.4损伤情况(1)研究受害人遭受第一下打击所处的体位、状态等至关重要。女性极少直接正面面对受害人实施打击,如受害人损伤情况表现为清醒状态下的正面打击,应考虑有他人参与。案例2中受害人损伤情况表现为清醒状态下的正面打击,结合死者

万方数据

与女嫌疑人的力量对比,分析有他人参与。

(2)致伤工具与损伤情况结合分析,应关注致伤工具的种类及出现顺序,女性一人实施的行为不可能反映出多种工具的同步打击。

如致命陛工具类损伤,女性如持有刀具、锤类等,

应重点观察受害人的抵抗伤情况及程度。面对女性加害人,出于对女性力量的轻视,男性受害人往往表现为主动抵抗伤多于被动抵抗伤;如有他人参与,受害人多表现为被动抵抗伤。案例1中死者双手掌侧可见多处皮肤割伤(主动抵抗伤)提示案犯力量对比弱于死者。

徒手类(或难以致命性工具)损伤,女性如采用徒手等方式杀人,在考虑加害方与受害方的力量对比外,应充分考虑是否有药物等作用在先;如在双方徒手搏斗中实施扼颈等杀人行为,应考虑有他人协助,尤其是受害人存在正常抵抗力的情况下出现的弱势行为,如被动多次撞头等,高度提示他人参与。

参考文献:

E13崔力振,周舟.女性杀人案一例分析EJ3.广东公安科技,

2007(4):69.

E23康树华.中外女性犯罪的现状与特点研究EJ3.南都学

坛,2005(3):86.

[3]闵建雄.试论杀人案件中的捆绑行为[J].刑事技术,

2009(2):37.

收稿日期:2010—11—30

Exif信息在案件侦查中的应用

黄一青(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下关分局刑警大队。210026)

关键词:数码照片,Exif,案件,侦查中图分类号:DF79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3650(2011)03—0057—03

互联网技术和数码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互联网上有很多的数码照片,其中有些与案件相关联,除了从照片的内容开展侦查外,数码照片自身还有内容丰富的Exif信息,可以给案件侦查提供更多线索。

Exif(Exchangeableimagefile

format)是可交换图

像文件的缩写,是专门为数码相机的照片设定的,可以

记录数码照片的属性信息和拍摄数据。E姘最初由日

本电子和信息技术工业协会(JEITA,JapanElectronicsandInformationTechnologyindustriesAs.soc-iation,)在1995年10月制定,版本为1.0,最新版本2.3版,2010年4月发布u]。Exif可以附加于JPEG、T1FF、RIFF等

57

女性参与杀人案件的法医学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陈鹏, 金建伟, 田涛

陈鹏(浙江省温州市公安局瓯海区分局,325005), 金建伟(浙江省绍兴市公安局袍江分局,312000) , 田涛(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310000)刑事技术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3)

参考文献(3条)

1. 崔力振;周舟 女性杀人案一例分析[期刊论文]-广东公安科技 2007(04)2. 康树华 中外女性犯罪的现状与特点研究[期刊论文]-南都学坛 2005(03)3. 闵建雄 试论杀人案件中的捆绑行为[期刊论文]-刑事技术 2009(0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sjs201103031.aspx

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根据杀人埋尸案件现场所发现的锹类工具痕迹的种类、数量、形状、大小、及遗留位置,推断出锹类工具的种类、特点、作案人数、分析作案人使用锹

类的熟练程度和特点,为寨隋分析提供依据。

(2)杀人分尸案件一般有2个以上的现场,特别是埋尸现场,勘查过程中应仔细处理好锹类工具痕迹的发现与提取,及时进行痕迹检验和同一比对认定工作,为多个埋尸现场的并案侦查提供依据。此案共有3处埋尸块现场,从锹的种类、形状、大小以及边缘的弧度等细节特征均反映出同一种工具、同一人作案。

(3)受交通工具、自然环境限制的地区发生的杀人分尸案件,一般第一现场距多个埋尸块的现场不会很远。要利用埋尸现场遗留的锹类工具痕迹特征,与嫌疑工具样本进行检验比对,可以直接认定作案工具,为破案和诉讼提供证据。

收稿日期:2010—11—24

女性参与杀人案件的法医

学分析

鹏1,金建伟2,田涛3(1.浙江省温州市公安局瓯海

区分局,325005;2.浙江省绍兴市公安局袍江分局,312000;3.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310000)

关键词:凶杀,--k"性;法医学;作案人数中图分类号:DF79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3650(2011)03-0056-02

在凶杀案件中,尤其是采用暴力致被害人死亡的案件中很少碰到女性直接参与杀人,但随着社会发展,女性暴力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女性直接参与暴力杀人的案件也El渐增多。考虑到女性本身的性别、身体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在案件分析中需要推断是否符合女性作案、是否有他人共同作案等,这给案件现场分析带来一定的难度。女性的心理特点导致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笔者结合办案实践,试图对女性杀人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女性参与杀人案件中作案人数推断要点进行初探。l案例资料

案例1某El,某出租房内发现苟某被人杀死在卧室内,案发前隔壁邻居听到死者和其妻子吵架的声音,案发后死者妻子失踪,其妻子上升为重点嫌疑人。经尸体检验,死者身高160cm(其妻身高159cm,39

56

万方数据

岁,从事体力劳动),系胸腹部锐器创致右肺、肝脏破裂导致急性大失血而死亡,死者胸腹部锐器创口达30多处,损伤密集,其中双手掌侧可见多处皮肤割伤(抵抗伤),尸检中未发现威逼伤、钝器损伤。现场勘查中发现现场进出口木门内侧断裂的筷子(调查证实死者有夫妻2人进屋后即在门内侧固定筷子防盗的生活习惯),筷子一侧有死者的血迹,筷子折断方向提示用力方向为室内朝室外。在房内餐桌上锅盖下发现带血的尖刀。分析符合女性作案特点,为一人实施杀人行为。

案例2某日上午,租住在某街道出租房内的宗某(女,42岁,身高158cm)报案称:同居一室的倪某(女,40岁)死在房内。经尸体检验,死者身高160cm,体壮,从事体力劳动,死者生前曾遭受多次被动撞头、掐压颈、绳索勒颈等行为,死因为机械性窒息,可排除死者生前服用酒精及常见安眠药成分。因邻居半夜

有听到倪某的呼救声,而当时宗某在房内回答说没事,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分析宗某与他人共同作案杀死倪某。后在倪某指甲中检出一男性DNA成分,

在宗某指甲中检出倪某DNA成分。2讨论

2.1女性参与杀人案件的特点

心理决定行为,女性由于自身的生理、心理性格

和在社会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等多方面的原因,杀人的动机多以家庭生活矛盾激化和情杀多见,侵害的对象也多以家庭成员或者以感情纠葛为纽带的相关关系人为主,杀人的方式以投毒、勒、扼、捂或请他人协助多见,近来采取钝锐器击打的方式也呈逐步上升趋势。

2.1.1预谋性女性杀人在各类凶杀案件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主要是由于女性体力远小于男性,为了实现杀人的结果,一般都有一定时间的预谋,极少出现激情、冲动杀人的现象u1;同时由于女性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其忍耐性较男性高,由被动转主动的周期也较男性长。预谋性主要体现在:

(1)场所的选择:女性选择的作案场地大多位于室内,极少处于室外,该场所为女性所熟悉,常为女性居住点或经常走动之处。

(2)致伤工具的选择:女性选择致伤方式多以投毒为主,而这又与其生活经历、层次、职业、毒物易获得性密切相关,案例1中调查发现死者妻子案发前曾去买毒物未成功,而最终选择了刀具。除非针对小孩、老人等力量较弱的对象,女性较少采用力量型犯罪,而如采用力量型犯罪时,其选择的致伤工具都是具有巨大杀伤力、可以一击致命的工具。

2.1.2过程的暴发性、致命性女性犯罪具有发泄

型皇蕉查!Q!!生笙i翅

某种愤懑情绪的报复性,且大多具有恶逆变倾向[2],即先是受害人,后转为加害人,这导致杀人过程中体现出郁积情绪的集中暴发,女性一旦选择力量型犯罪,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作案过程必然是暴发性的、攻其不备的,案例1中死者妻子就是趁死者躺于床上之机突然用刀刺击死者要害部位。

2.1.3现场细节常伴有矛盾由于女性情感丰富,较男性敏感、胆小,因仇恨或其他原因实施了杀人行为,事后恐惧感、犹豫感及无助感较男性强,表现在行为中常体现为现场凶残和事后处理现场犹豫、不果断,给人以“多此一举”的感觉,有法医同行将之表述为“小家子气”。案例1中死者身中数十刀体现了案犯的凶残,而案犯将尖刀藏于房内餐桌上锅盖下的掩饰行为体现了案犯的“多此一举”;案例2中死者死于报案人宗某房内,而宗某半夜里说没事,上午又说他人人室所为,行为自相矛盾。2.1.4常伴有加固行为

加固行为是指为了确保杀

人的实现而实施的行为[3],其动机是为了杜绝受害人意外“复活”的可能。案例1中案犯在受害人遭受致命打击失去抵抗力后仍然实施了连续的致命动作,疑似精神病人所为,其实这也是一种加同行为。在有的案件中,可以看到死者在受到致命打击后又受到相对轻微的损伤,如扼颈、掐颈,女性以掐颈为主,女性多留长指甲,损伤多表现为指甲划痕,而男性以扼颈为主,损伤多表现为皮下出血。2.2作案人数推断的参考要点

法医在女性杀人案件中分析是否有他人参与应在掌握多方面的情况下综合展开。2.2.1被害人特点及女性嫌疑人特点包括身高、

职业、年龄、性格等,应全面了解被害人特点及女性嫌

疑人特点,包括力量对比、双方背景等。

2.2.2作案动机女性杀人多因家庭暴力与婚外情引发,近年来色情抢劫案件有所上升。家庭暴力、婚外情导致的女性杀人案件多见于单独作案,婚外情导致的杀人案件共同作案概率大于家庭暴力引起的案件,抢劫导致的杀人案件作案人数多为2人以上。2.2.3现场进出口、痕迹物证作案人数的推断必须结合现场,现场进出口、痕迹物证情况往往会提供我们分析的“抓手”。如案例1中折断筷子的方向反映出案发现

场只有死者和其妻子2人;案例2中死者指甲内聊舱成

分与嫌疑人指甲内DNA成分提示了作案人数。

2.2.4损伤情况(1)研究受害人遭受第一下打击所处的体位、状态等至关重要。女性极少直接正面面对受害人实施打击,如受害人损伤情况表现为清醒状态下的正面打击,应考虑有他人参与。案例2中受害人损伤情况表现为清醒状态下的正面打击,结合死者

万方数据

与女嫌疑人的力量对比,分析有他人参与。

(2)致伤工具与损伤情况结合分析,应关注致伤工具的种类及出现顺序,女性一人实施的行为不可能反映出多种工具的同步打击。

如致命陛工具类损伤,女性如持有刀具、锤类等,

应重点观察受害人的抵抗伤情况及程度。面对女性加害人,出于对女性力量的轻视,男性受害人往往表现为主动抵抗伤多于被动抵抗伤;如有他人参与,受害人多表现为被动抵抗伤。案例1中死者双手掌侧可见多处皮肤割伤(主动抵抗伤)提示案犯力量对比弱于死者。

徒手类(或难以致命性工具)损伤,女性如采用徒手等方式杀人,在考虑加害方与受害方的力量对比外,应充分考虑是否有药物等作用在先;如在双方徒手搏斗中实施扼颈等杀人行为,应考虑有他人协助,尤其是受害人存在正常抵抗力的情况下出现的弱势行为,如被动多次撞头等,高度提示他人参与。

参考文献:

E13崔力振,周舟.女性杀人案一例分析EJ3.广东公安科技,

2007(4):69.

E23康树华.中外女性犯罪的现状与特点研究EJ3.南都学

坛,2005(3):86.

[3]闵建雄.试论杀人案件中的捆绑行为[J].刑事技术,

2009(2):37.

收稿日期:2010—11—30

Exif信息在案件侦查中的应用

黄一青(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下关分局刑警大队。210026)

关键词:数码照片,Exif,案件,侦查中图分类号:DF79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3650(2011)03—0057—03

互联网技术和数码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互联网上有很多的数码照片,其中有些与案件相关联,除了从照片的内容开展侦查外,数码照片自身还有内容丰富的Exif信息,可以给案件侦查提供更多线索。

Exif(Exchangeableimagefile

format)是可交换图

像文件的缩写,是专门为数码相机的照片设定的,可以

记录数码照片的属性信息和拍摄数据。E姘最初由日

本电子和信息技术工业协会(JEITA,JapanElectronicsandInformationTechnologyindustriesAs.soc-iation,)在1995年10月制定,版本为1.0,最新版本2.3版,2010年4月发布u]。Exif可以附加于JPEG、T1FF、RIFF等

57

女性参与杀人案件的法医学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陈鹏, 金建伟, 田涛

陈鹏(浙江省温州市公安局瓯海区分局,325005), 金建伟(浙江省绍兴市公安局袍江分局,312000) , 田涛(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310000)刑事技术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3)

参考文献(3条)

1. 崔力振;周舟 女性杀人案一例分析[期刊论文]-广东公安科技 2007(04)2. 康树华 中外女性犯罪的现状与特点研究[期刊论文]-南都学坛 2005(03)3. 闵建雄 试论杀人案件中的捆绑行为[期刊论文]-刑事技术 2009(0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sjs201103031.aspx


相关内容

  • 刑事科学技术在刑事案件中的决定性作用
  •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各种案件层出不穷,再用以前的技术手段破案明显不够,结合科技化的现在,在各种案件当中,运用刑事科学技术中的高精尖手段破案,对于破案率明显有很大的提高,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犯罪与破案,也是一场又一场的博弈,主客体在于犯罪分子和警察,而在这时代,谁能很好地利用科 ...

  • 当代社会问题
  • 婚姻家庭法 <反 家 庭 暴 力 任 重 道 远> 家 庭 婚 姻 法 论 文姓 名: 学 院: 班 级: 学 号: 1 婚姻家庭法 家,对于每一个人应该是可以避风的港湾,但对于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它却是人生 凄风苦雨的起源地,是人间的地狱.如果来自社会外界的暴力可以小心避让,那来自家 庭 ...

  • 论家庭暴力引发的女性"以暴制暴"行为的刑法规制
  • 摘 要 本文从女性"以暴制暴"行为的特点及该类案件的处理现状出发,阐述了女性"以暴制暴"案件现行处理方式的缺陷,提出了对由家庭暴力引发的女性"以暴制暴"行为进行刑法规制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家庭暴力 以暴制暴 受虐妇女综合症 作者简介:孙彩 ...

  • 心理学专家剖析林森浩犯罪深层原因
  • 心理学专家剖析林森浩犯罪深层原因:他的愤怒从何而来 2014年02月20日09:45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18日,林森浩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新华社 发 犯罪心理学专家剖析林森浩犯罪深层原因 投毒致室友死亡的复旦大学学生林森浩18日被判处死刑.人们至今难以理解,像林森浩 ...

  • 浅议转化型抢劫罪
  • 浅议转化型抢劫罪 韩艳春 一.转化型抢劫罪的类型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二百六十九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 ...

  • 药家鑫案:争论源于对公正司法的忧虑
  • 作者:尉迟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4-11 这本来是一件几近离开公众视线的个案,尽管案件发生伊始也曾经遭遇满是愤怒的舆论.2010年10月20日深夜,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张妙连刺数刀致其死亡,骇人听闻.由交通肇事到故意杀人,而且情节是如此恶劣,犯罪性质的转换在 ...

  • 徐辉故意杀人案无罪判决书
  • 徐辉故意杀人案无罪判决书 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 刑事裁判文书 (2011)珠中法刑重字第2号 公诉机关:广东省珠海市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徐辉,男,1959年3月18日出生,汉族,广东省清远市人,高中文化,住珠海市小林镇.因本案于1998年9月17日被刑事拘留,同年11月11日被逮捕,现在新疆生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A卷
  •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2014级<经济政治与社会>试卷(A卷)出卷人:王莉 适用班级:14级所有班级考试时长: 90分钟考试形式:笔试 姓名:班级:学号: 题号 一 二 三 得分 1(10分) 2(10分) 3(10分) 10+20分 10+30分 得分 一. ...

  • DNA指纹的常用用途1
  • DNA指纹的常用用途:以下四点 一DNA指纹技术可以进行亲子鉴定 DNA指纹指具有完全个体特异的dna多态性,其个体识别能力足以与手指指纹相媲美,因而得名.可用来进行个人识别及亲权鉴定,同人体核DNA的酶切片段杂交,获得了由多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组成的长度不等的杂交带图纹,这种图纹极少有两个人完全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