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根据杀人埋尸案件现场所发现的锹类工具痕迹的种类、数量、形状、大小、及遗留位置,推断出锹类工具的种类、特点、作案人数、分析作案人使用锹
类的熟练程度和特点,为寨隋分析提供依据。
(2)杀人分尸案件一般有2个以上的现场,特别是埋尸现场,勘查过程中应仔细处理好锹类工具痕迹的发现与提取,及时进行痕迹检验和同一比对认定工作,为多个埋尸现场的并案侦查提供依据。此案共有3处埋尸块现场,从锹的种类、形状、大小以及边缘的弧度等细节特征均反映出同一种工具、同一人作案。
(3)受交通工具、自然环境限制的地区发生的杀人分尸案件,一般第一现场距多个埋尸块的现场不会很远。要利用埋尸现场遗留的锹类工具痕迹特征,与嫌疑工具样本进行检验比对,可以直接认定作案工具,为破案和诉讼提供证据。
收稿日期:2010—11—24
女性参与杀人案件的法医
学分析
陈
鹏1,金建伟2,田涛3(1.浙江省温州市公安局瓯海
区分局,325005;2.浙江省绍兴市公安局袍江分局,312000;3.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310000)
关键词:凶杀,--k"性;法医学;作案人数中图分类号:DF79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3650(2011)03-0056-02
在凶杀案件中,尤其是采用暴力致被害人死亡的案件中很少碰到女性直接参与杀人,但随着社会发展,女性暴力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女性直接参与暴力杀人的案件也El渐增多。考虑到女性本身的性别、身体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在案件分析中需要推断是否符合女性作案、是否有他人共同作案等,这给案件现场分析带来一定的难度。女性的心理特点导致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笔者结合办案实践,试图对女性杀人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女性参与杀人案件中作案人数推断要点进行初探。l案例资料
案例1某El,某出租房内发现苟某被人杀死在卧室内,案发前隔壁邻居听到死者和其妻子吵架的声音,案发后死者妻子失踪,其妻子上升为重点嫌疑人。经尸体检验,死者身高160cm(其妻身高159cm,39
・
56
。
万方数据
岁,从事体力劳动),系胸腹部锐器创致右肺、肝脏破裂导致急性大失血而死亡,死者胸腹部锐器创口达30多处,损伤密集,其中双手掌侧可见多处皮肤割伤(抵抗伤),尸检中未发现威逼伤、钝器损伤。现场勘查中发现现场进出口木门内侧断裂的筷子(调查证实死者有夫妻2人进屋后即在门内侧固定筷子防盗的生活习惯),筷子一侧有死者的血迹,筷子折断方向提示用力方向为室内朝室外。在房内餐桌上锅盖下发现带血的尖刀。分析符合女性作案特点,为一人实施杀人行为。
案例2某日上午,租住在某街道出租房内的宗某(女,42岁,身高158cm)报案称:同居一室的倪某(女,40岁)死在房内。经尸体检验,死者身高160cm,体壮,从事体力劳动,死者生前曾遭受多次被动撞头、掐压颈、绳索勒颈等行为,死因为机械性窒息,可排除死者生前服用酒精及常见安眠药成分。因邻居半夜
有听到倪某的呼救声,而当时宗某在房内回答说没事,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分析宗某与他人共同作案杀死倪某。后在倪某指甲中检出一男性DNA成分,
在宗某指甲中检出倪某DNA成分。2讨论
2.1女性参与杀人案件的特点
心理决定行为,女性由于自身的生理、心理性格
和在社会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等多方面的原因,杀人的动机多以家庭生活矛盾激化和情杀多见,侵害的对象也多以家庭成员或者以感情纠葛为纽带的相关关系人为主,杀人的方式以投毒、勒、扼、捂或请他人协助多见,近来采取钝锐器击打的方式也呈逐步上升趋势。
2.1.1预谋性女性杀人在各类凶杀案件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主要是由于女性体力远小于男性,为了实现杀人的结果,一般都有一定时间的预谋,极少出现激情、冲动杀人的现象u1;同时由于女性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其忍耐性较男性高,由被动转主动的周期也较男性长。预谋性主要体现在:
(1)场所的选择:女性选择的作案场地大多位于室内,极少处于室外,该场所为女性所熟悉,常为女性居住点或经常走动之处。
(2)致伤工具的选择:女性选择致伤方式多以投毒为主,而这又与其生活经历、层次、职业、毒物易获得性密切相关,案例1中调查发现死者妻子案发前曾去买毒物未成功,而最终选择了刀具。除非针对小孩、老人等力量较弱的对象,女性较少采用力量型犯罪,而如采用力量型犯罪时,其选择的致伤工具都是具有巨大杀伤力、可以一击致命的工具。
2.1.2过程的暴发性、致命性女性犯罪具有发泄
型皇蕉查!Q!!生笙i翅
某种愤懑情绪的报复性,且大多具有恶逆变倾向[2],即先是受害人,后转为加害人,这导致杀人过程中体现出郁积情绪的集中暴发,女性一旦选择力量型犯罪,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作案过程必然是暴发性的、攻其不备的,案例1中死者妻子就是趁死者躺于床上之机突然用刀刺击死者要害部位。
2.1.3现场细节常伴有矛盾由于女性情感丰富,较男性敏感、胆小,因仇恨或其他原因实施了杀人行为,事后恐惧感、犹豫感及无助感较男性强,表现在行为中常体现为现场凶残和事后处理现场犹豫、不果断,给人以“多此一举”的感觉,有法医同行将之表述为“小家子气”。案例1中死者身中数十刀体现了案犯的凶残,而案犯将尖刀藏于房内餐桌上锅盖下的掩饰行为体现了案犯的“多此一举”;案例2中死者死于报案人宗某房内,而宗某半夜里说没事,上午又说他人人室所为,行为自相矛盾。2.1.4常伴有加固行为
加固行为是指为了确保杀
人的实现而实施的行为[3],其动机是为了杜绝受害人意外“复活”的可能。案例1中案犯在受害人遭受致命打击失去抵抗力后仍然实施了连续的致命动作,疑似精神病人所为,其实这也是一种加同行为。在有的案件中,可以看到死者在受到致命打击后又受到相对轻微的损伤,如扼颈、掐颈,女性以掐颈为主,女性多留长指甲,损伤多表现为指甲划痕,而男性以扼颈为主,损伤多表现为皮下出血。2.2作案人数推断的参考要点
法医在女性杀人案件中分析是否有他人参与应在掌握多方面的情况下综合展开。2.2.1被害人特点及女性嫌疑人特点包括身高、
职业、年龄、性格等,应全面了解被害人特点及女性嫌
疑人特点,包括力量对比、双方背景等。
2.2.2作案动机女性杀人多因家庭暴力与婚外情引发,近年来色情抢劫案件有所上升。家庭暴力、婚外情导致的女性杀人案件多见于单独作案,婚外情导致的杀人案件共同作案概率大于家庭暴力引起的案件,抢劫导致的杀人案件作案人数多为2人以上。2.2.3现场进出口、痕迹物证作案人数的推断必须结合现场,现场进出口、痕迹物证情况往往会提供我们分析的“抓手”。如案例1中折断筷子的方向反映出案发现
场只有死者和其妻子2人;案例2中死者指甲内聊舱成
分与嫌疑人指甲内DNA成分提示了作案人数。
2.2.4损伤情况(1)研究受害人遭受第一下打击所处的体位、状态等至关重要。女性极少直接正面面对受害人实施打击,如受害人损伤情况表现为清醒状态下的正面打击,应考虑有他人参与。案例2中受害人损伤情况表现为清醒状态下的正面打击,结合死者
万方数据
与女嫌疑人的力量对比,分析有他人参与。
(2)致伤工具与损伤情况结合分析,应关注致伤工具的种类及出现顺序,女性一人实施的行为不可能反映出多种工具的同步打击。
如致命陛工具类损伤,女性如持有刀具、锤类等,
应重点观察受害人的抵抗伤情况及程度。面对女性加害人,出于对女性力量的轻视,男性受害人往往表现为主动抵抗伤多于被动抵抗伤;如有他人参与,受害人多表现为被动抵抗伤。案例1中死者双手掌侧可见多处皮肤割伤(主动抵抗伤)提示案犯力量对比弱于死者。
徒手类(或难以致命性工具)损伤,女性如采用徒手等方式杀人,在考虑加害方与受害方的力量对比外,应充分考虑是否有药物等作用在先;如在双方徒手搏斗中实施扼颈等杀人行为,应考虑有他人协助,尤其是受害人存在正常抵抗力的情况下出现的弱势行为,如被动多次撞头等,高度提示他人参与。
参考文献:
E13崔力振,周舟.女性杀人案一例分析EJ3.广东公安科技,
2007(4):69.
E23康树华.中外女性犯罪的现状与特点研究EJ3.南都学
坛,2005(3):86.
[3]闵建雄.试论杀人案件中的捆绑行为[J].刑事技术,
2009(2):37.
收稿日期:2010—11—30
Exif信息在案件侦查中的应用
黄一青(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下关分局刑警大队。210026)
关键词:数码照片,Exif,案件,侦查中图分类号:DF79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3650(2011)03—0057—03
互联网技术和数码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互联网上有很多的数码照片,其中有些与案件相关联,除了从照片的内容开展侦查外,数码照片自身还有内容丰富的Exif信息,可以给案件侦查提供更多线索。
Exif(Exchangeableimagefile
format)是可交换图
像文件的缩写,是专门为数码相机的照片设定的,可以
记录数码照片的属性信息和拍摄数据。E姘最初由日
本电子和信息技术工业协会(JEITA,JapanElectronicsandInformationTechnologyindustriesAs.soc-iation,)在1995年10月制定,版本为1.0,最新版本2.3版,2010年4月发布u]。Exif可以附加于JPEG、T1FF、RIFF等
・
57
・
女性参与杀人案件的法医学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陈鹏, 金建伟, 田涛
陈鹏(浙江省温州市公安局瓯海区分局,325005), 金建伟(浙江省绍兴市公安局袍江分局,312000) , 田涛(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310000)刑事技术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3)
参考文献(3条)
1. 崔力振;周舟 女性杀人案一例分析[期刊论文]-广东公安科技 2007(04)2. 康树华 中外女性犯罪的现状与特点研究[期刊论文]-南都学坛 2005(03)3. 闵建雄 试论杀人案件中的捆绑行为[期刊论文]-刑事技术 2009(0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sjs201103031.aspx
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根据杀人埋尸案件现场所发现的锹类工具痕迹的种类、数量、形状、大小、及遗留位置,推断出锹类工具的种类、特点、作案人数、分析作案人使用锹
类的熟练程度和特点,为寨隋分析提供依据。
(2)杀人分尸案件一般有2个以上的现场,特别是埋尸现场,勘查过程中应仔细处理好锹类工具痕迹的发现与提取,及时进行痕迹检验和同一比对认定工作,为多个埋尸现场的并案侦查提供依据。此案共有3处埋尸块现场,从锹的种类、形状、大小以及边缘的弧度等细节特征均反映出同一种工具、同一人作案。
(3)受交通工具、自然环境限制的地区发生的杀人分尸案件,一般第一现场距多个埋尸块的现场不会很远。要利用埋尸现场遗留的锹类工具痕迹特征,与嫌疑工具样本进行检验比对,可以直接认定作案工具,为破案和诉讼提供证据。
收稿日期:2010—11—24
女性参与杀人案件的法医
学分析
陈
鹏1,金建伟2,田涛3(1.浙江省温州市公安局瓯海
区分局,325005;2.浙江省绍兴市公安局袍江分局,312000;3.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310000)
关键词:凶杀,--k"性;法医学;作案人数中图分类号:DF79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3650(2011)03-0056-02
在凶杀案件中,尤其是采用暴力致被害人死亡的案件中很少碰到女性直接参与杀人,但随着社会发展,女性暴力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女性直接参与暴力杀人的案件也El渐增多。考虑到女性本身的性别、身体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在案件分析中需要推断是否符合女性作案、是否有他人共同作案等,这给案件现场分析带来一定的难度。女性的心理特点导致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笔者结合办案实践,试图对女性杀人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女性参与杀人案件中作案人数推断要点进行初探。l案例资料
案例1某El,某出租房内发现苟某被人杀死在卧室内,案发前隔壁邻居听到死者和其妻子吵架的声音,案发后死者妻子失踪,其妻子上升为重点嫌疑人。经尸体检验,死者身高160cm(其妻身高159cm,39
・
56
。
万方数据
岁,从事体力劳动),系胸腹部锐器创致右肺、肝脏破裂导致急性大失血而死亡,死者胸腹部锐器创口达30多处,损伤密集,其中双手掌侧可见多处皮肤割伤(抵抗伤),尸检中未发现威逼伤、钝器损伤。现场勘查中发现现场进出口木门内侧断裂的筷子(调查证实死者有夫妻2人进屋后即在门内侧固定筷子防盗的生活习惯),筷子一侧有死者的血迹,筷子折断方向提示用力方向为室内朝室外。在房内餐桌上锅盖下发现带血的尖刀。分析符合女性作案特点,为一人实施杀人行为。
案例2某日上午,租住在某街道出租房内的宗某(女,42岁,身高158cm)报案称:同居一室的倪某(女,40岁)死在房内。经尸体检验,死者身高160cm,体壮,从事体力劳动,死者生前曾遭受多次被动撞头、掐压颈、绳索勒颈等行为,死因为机械性窒息,可排除死者生前服用酒精及常见安眠药成分。因邻居半夜
有听到倪某的呼救声,而当时宗某在房内回答说没事,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分析宗某与他人共同作案杀死倪某。后在倪某指甲中检出一男性DNA成分,
在宗某指甲中检出倪某DNA成分。2讨论
2.1女性参与杀人案件的特点
心理决定行为,女性由于自身的生理、心理性格
和在社会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等多方面的原因,杀人的动机多以家庭生活矛盾激化和情杀多见,侵害的对象也多以家庭成员或者以感情纠葛为纽带的相关关系人为主,杀人的方式以投毒、勒、扼、捂或请他人协助多见,近来采取钝锐器击打的方式也呈逐步上升趋势。
2.1.1预谋性女性杀人在各类凶杀案件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主要是由于女性体力远小于男性,为了实现杀人的结果,一般都有一定时间的预谋,极少出现激情、冲动杀人的现象u1;同时由于女性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其忍耐性较男性高,由被动转主动的周期也较男性长。预谋性主要体现在:
(1)场所的选择:女性选择的作案场地大多位于室内,极少处于室外,该场所为女性所熟悉,常为女性居住点或经常走动之处。
(2)致伤工具的选择:女性选择致伤方式多以投毒为主,而这又与其生活经历、层次、职业、毒物易获得性密切相关,案例1中调查发现死者妻子案发前曾去买毒物未成功,而最终选择了刀具。除非针对小孩、老人等力量较弱的对象,女性较少采用力量型犯罪,而如采用力量型犯罪时,其选择的致伤工具都是具有巨大杀伤力、可以一击致命的工具。
2.1.2过程的暴发性、致命性女性犯罪具有发泄
型皇蕉查!Q!!生笙i翅
某种愤懑情绪的报复性,且大多具有恶逆变倾向[2],即先是受害人,后转为加害人,这导致杀人过程中体现出郁积情绪的集中暴发,女性一旦选择力量型犯罪,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作案过程必然是暴发性的、攻其不备的,案例1中死者妻子就是趁死者躺于床上之机突然用刀刺击死者要害部位。
2.1.3现场细节常伴有矛盾由于女性情感丰富,较男性敏感、胆小,因仇恨或其他原因实施了杀人行为,事后恐惧感、犹豫感及无助感较男性强,表现在行为中常体现为现场凶残和事后处理现场犹豫、不果断,给人以“多此一举”的感觉,有法医同行将之表述为“小家子气”。案例1中死者身中数十刀体现了案犯的凶残,而案犯将尖刀藏于房内餐桌上锅盖下的掩饰行为体现了案犯的“多此一举”;案例2中死者死于报案人宗某房内,而宗某半夜里说没事,上午又说他人人室所为,行为自相矛盾。2.1.4常伴有加固行为
加固行为是指为了确保杀
人的实现而实施的行为[3],其动机是为了杜绝受害人意外“复活”的可能。案例1中案犯在受害人遭受致命打击失去抵抗力后仍然实施了连续的致命动作,疑似精神病人所为,其实这也是一种加同行为。在有的案件中,可以看到死者在受到致命打击后又受到相对轻微的损伤,如扼颈、掐颈,女性以掐颈为主,女性多留长指甲,损伤多表现为指甲划痕,而男性以扼颈为主,损伤多表现为皮下出血。2.2作案人数推断的参考要点
法医在女性杀人案件中分析是否有他人参与应在掌握多方面的情况下综合展开。2.2.1被害人特点及女性嫌疑人特点包括身高、
职业、年龄、性格等,应全面了解被害人特点及女性嫌
疑人特点,包括力量对比、双方背景等。
2.2.2作案动机女性杀人多因家庭暴力与婚外情引发,近年来色情抢劫案件有所上升。家庭暴力、婚外情导致的女性杀人案件多见于单独作案,婚外情导致的杀人案件共同作案概率大于家庭暴力引起的案件,抢劫导致的杀人案件作案人数多为2人以上。2.2.3现场进出口、痕迹物证作案人数的推断必须结合现场,现场进出口、痕迹物证情况往往会提供我们分析的“抓手”。如案例1中折断筷子的方向反映出案发现
场只有死者和其妻子2人;案例2中死者指甲内聊舱成
分与嫌疑人指甲内DNA成分提示了作案人数。
2.2.4损伤情况(1)研究受害人遭受第一下打击所处的体位、状态等至关重要。女性极少直接正面面对受害人实施打击,如受害人损伤情况表现为清醒状态下的正面打击,应考虑有他人参与。案例2中受害人损伤情况表现为清醒状态下的正面打击,结合死者
万方数据
与女嫌疑人的力量对比,分析有他人参与。
(2)致伤工具与损伤情况结合分析,应关注致伤工具的种类及出现顺序,女性一人实施的行为不可能反映出多种工具的同步打击。
如致命陛工具类损伤,女性如持有刀具、锤类等,
应重点观察受害人的抵抗伤情况及程度。面对女性加害人,出于对女性力量的轻视,男性受害人往往表现为主动抵抗伤多于被动抵抗伤;如有他人参与,受害人多表现为被动抵抗伤。案例1中死者双手掌侧可见多处皮肤割伤(主动抵抗伤)提示案犯力量对比弱于死者。
徒手类(或难以致命性工具)损伤,女性如采用徒手等方式杀人,在考虑加害方与受害方的力量对比外,应充分考虑是否有药物等作用在先;如在双方徒手搏斗中实施扼颈等杀人行为,应考虑有他人协助,尤其是受害人存在正常抵抗力的情况下出现的弱势行为,如被动多次撞头等,高度提示他人参与。
参考文献:
E13崔力振,周舟.女性杀人案一例分析EJ3.广东公安科技,
2007(4):69.
E23康树华.中外女性犯罪的现状与特点研究EJ3.南都学
坛,2005(3):86.
[3]闵建雄.试论杀人案件中的捆绑行为[J].刑事技术,
2009(2):37.
收稿日期:2010—11—30
Exif信息在案件侦查中的应用
黄一青(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下关分局刑警大队。210026)
关键词:数码照片,Exif,案件,侦查中图分类号:DF79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3650(2011)03—0057—03
互联网技术和数码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互联网上有很多的数码照片,其中有些与案件相关联,除了从照片的内容开展侦查外,数码照片自身还有内容丰富的Exif信息,可以给案件侦查提供更多线索。
Exif(Exchangeableimagefile
format)是可交换图
像文件的缩写,是专门为数码相机的照片设定的,可以
记录数码照片的属性信息和拍摄数据。E姘最初由日
本电子和信息技术工业协会(JEITA,JapanElectronicsandInformationTechnologyindustriesAs.soc-iation,)在1995年10月制定,版本为1.0,最新版本2.3版,2010年4月发布u]。Exif可以附加于JPEG、T1FF、RIFF等
・
57
・
女性参与杀人案件的法医学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陈鹏, 金建伟, 田涛
陈鹏(浙江省温州市公安局瓯海区分局,325005), 金建伟(浙江省绍兴市公安局袍江分局,312000) , 田涛(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310000)刑事技术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3)
参考文献(3条)
1. 崔力振;周舟 女性杀人案一例分析[期刊论文]-广东公安科技 2007(04)2. 康树华 中外女性犯罪的现状与特点研究[期刊论文]-南都学坛 2005(03)3. 闵建雄 试论杀人案件中的捆绑行为[期刊论文]-刑事技术 2009(0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sjs20110303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