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

二○○八年·第六期

综述与专论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

张丽娟 贾 俊 王 海 范国强

(北京同仁堂股份公司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079)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被应用到中药鉴定、质量控制、中药生产工艺现代化方面,推动中药药学的发展。本文简述目前光谱法、色谱法、免疫法、微生物法以及联用技术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中药方面的应用,并对其作一简要评述。

关键词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 中药鉴定 质量控制 中药生产工艺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方法,它具有高效、快速、分辨力强、重现性好等特点。胡平、张朝晖及邢旺兴等[11~13]采用该法对中药菟丝子的13个品种、12种海马、海龙类药材以及红曲基原真菌进行鉴别。1.3 X射线衍射法(XRD)  

张汉明等[14]采用该法对4种易混淆中药粉末白矾、石膏、滑石粉与信石进行鉴别。吕扬等[15~17]开展中药材的X衍射傅立叶谱分析计算研究,获得可用于标识目标中药材的衍射图形几何拓扑规律与其图谱特征标记峰。1.4 差热分析法(DTA)  

差热分析是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和参比物的温度差和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王忠壮等[18]利用差热分析特征可将鳖甲、龟甲与其伪品准确区分开。各种龟、鳖甲的DTA数据比较接近,但利用曲线形状和放热峰顶、外推起点、拐点温度差异可将鳖甲、龟甲与其伪品分开。1.5 扫描电镜技术(SEM) 

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相比,扫描电镜具有直接观察样品表面结构、景深大、放大范围广、分辨率高、样品制备过程简单等优点。这些特点使其在观察药材表面细微特征方面更为适用,主要应用于对药材花粉粒、叶表面、种皮表面的鉴定研究。张淑华等[19]用该法对几种易混中药酸枣仁、韭菜子等进行鉴别。1.6 分子生物学技术  

随着生命科学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日趋成熟,从遗传物质DNA分子水平检测生物遗传多样性并进行分类与鉴定已成为发展趋势。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具有快速、微量、特异性强的特点,且不受生长发育阶段、供试部位、环境条件影响,已在中药质量鉴定研究中展示良好的应用前景,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王义权等[20]用DNA测序基因中的线粒体基因组Cyt-b

5

引 言

WHO从1976年开始重视中药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并作为“2000年人人享有健康保健”的一个手段,世界各国掀起的“返归自然”、“绿色波”也说明对中药开发、研究和应用的重视。近年来随着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被应用到中药鉴定、质量控制、中药生产工艺现代化方面,推动中药药学的发展。本文对光谱法、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法、免疫法、微生物法以及联用技术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中药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1 中药鉴定

1.1 色谱、光谱法

色谱法和光谱法在中药鉴定上应用广泛。陈永林等[1]采用一阶、二阶导数光谱法对独活等6种伞形科药材进行鉴定。张聪等[2]对中国红参和高丽参进行HPLC指纹图谱比较研究,结果证明两者品质很接近,可以同等使用。秦海林等[3]采用NMR波谱仪测定3种不同产地的正品天麻样品及4种常见天麻伪品的乙醇提取物的HNMR图谱。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正品天麻样品均出现天麻苷的特征共振峰,而伪品无此信号。近年来,新报道的中药鉴定多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如黄柏与水黄柏的鉴别[ 4],各种金钱草的鉴别[5],酸枣仁及其混伪品的鉴别[6],何首乌及其混伪品的鉴别[7],槐花及其伪品的鉴别[8],溪黄草的鉴别[9]等。利用红外光谱鉴别中药的新报道不多,邓波等[10]采用近红外指纹图谱和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不同范围的光谱数据,对来自7省的9类藁本进行鉴别与聚类分析。1.2 毛细管电泳法(CE)

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在中药材鉴别中的应用是

现代仪器(www.moderninstrs.org.cn)

基因片断序列鉴别乌梢蛇及其混淆品。王健云等[21]从鹿鞭中提取微量DNA并进行测序鉴定。1.7 核磁共振光谱法(NMR)  

NMR技术在药学领域的应用主要在于新药开发,如对新合成药物及新分离的天然活性药物进行结构鉴定,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应用NMR技术进行体内药物分析的研究发展迅速,从药物的体内定性、定量测定到药物的分布、代谢研究,皆有较深的探讨。采用NMR技术进行体内药物分析具有简便、无损伤、动态等特点,为中药及其制剂体内代谢过程的分析研究提供新的方法。秦海林等用FT-NMR测定6个不同产地黄连特征总提取物的HNMR图谱,并对特征信号进行归属。从特征总提取物中分得并鉴定小檗碱和棕榈碱,分析结果指出,每种黄连的HNMR图谱都显示出原小檗碱型生物碱的特征共振峰,黄连伪品无此信号[22]。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引入使中药鉴定的标准更客观,并且使一些难以鉴别的中药得以鉴别,如何首乌等。显而易见,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拓宽鉴定中药的方法,特别是在药材的真伪鉴别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中药鉴定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八年·第六期

技术,它操作简便、分析迅速、实时反映被测对象状态;不破坏样品,不需对样品作任何预处理直接进行测定,适合现场和在线检测;不消耗化学试剂,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近红外光子能量低,不会对

实验者造成伤害,属于绿色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运用各类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的近红外校正模型使得过去无法用近红外光谱直接进行的定量、定性分析得到解决。NIRS在药物制剂的研究和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运用。倪力军[25]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冰片缓释样品近红外光谱与冰片浓度之间的定量模型,实现冰片释放量的快速测定。王东[26]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方法,直接测定黄芩药材中黄芩苷的含量。近红外能够反映样品的综合信息,更易于在线应用,近而满足原料药到中间体到成品的完全检测和监控,保证药品质量。中药生产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化工制造工艺过程,生产过程中各种工艺参数的变化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目前,中药的提取、浓缩、混合、压片等生产环节一般采用离线分析的手段,存在分析结果滞后的缺陷。近红外技术可以克服以上缺点,近年来,已有学者开始探索近红外技术在中药生产过程中的在线监控。如,

2 质量控制

马群等[27]以安宫牛黄丸为对象研究中药原粉制剂

2.1 光谱分析法均匀度控制方法。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2.1.1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UV) 该法是中“中药制剂生产过程关键技术工程化研究”项目中药及其制剂质量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具有灵敏的一个子课题就是以乌鸡白凤丸为研究对象,采用度高,精密度好和操作简便等优点。按测定波长数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原料、成品进行研究,实现对中目不同该法可分为单波长光谱法和多波长光谱法。药前处理(翟里基地)和制剂(亦庄基地)生产过单波长光谱法包括吸收系数法、对照品比较法和标程进行相应的在线控制或在线检测,现已基本完成。准曲线法3种。多波长光谱法又称计算光谱法,即2.1.3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原子吸收光谱法问对中药及其制剂中的干扰不需要分离净化直接利用世于1955年,60年代得以迅速发展。该法能测定光谱学方法通过适当数学处理去除。常用的有双波几乎全部金属元素和一些半金属元素,并能间接测长测定法、三波长测定法、差示光谱法和导数光谱定一些无机阴离子和有机化合物,因此在中药分析法等。张锦文[23]运用苯酚-硫酸紫外分光光度法中AAS法广泛应用于中药原料及其制剂中微量元素

的分析,并可利用间接AAS法测定中药及其制剂中

有效成分的含量。近年来,中药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问题成为国内外的热门话题,中药制剂在美国被列为健康食品范畴,对有害元素砷、汞、铅、镉严格控制。2005版药典收载中药材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之一就是AAS,目前,国内对中药材及中药产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检测主要采用AAS。张丽娟等[28]以六味地黄丸(水蜜丸)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消解样品,连续流动进样-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砷含量,火焰原子

测定3种枸杞品种中多糖的含量,测得宁夏枸杞中的多糖含量为4.01%,新疆枸杞中的多糖含量为3.85%,青海枸杞中的多糖含量为4.01%;同时发现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精密度好、重复性好、方法简便。滕晓弘等[24]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山楂片中总黄酮含量。

2.1.2 近红外分光光度法(NIRS) 红外光谱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高度的特征性,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的鉴定和测定。近红外光谱法是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光谱分析

6

二○○八年·第六期

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含量,得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中成药中重金属的含量检测。2.1.4 荧光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方法快捷、试样量少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中药及其制剂中胺类、甾体类、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和酶等的分析。对于中药及其制剂中微量、痕量物质的分析也常采用荧光法,该法尤其适用于生物体液中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分析。施群等[29]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以激发波长Ex=365nm,发射波长Em=409nm的条件下测定盐酸小檗碱片中小檗碱的含量。贾宝秀等[30] 建立一种快速、简单、灵敏度高,测定大黄中总蒽醌的含量的荧光分光光度法。2.2 色谱分析法

2.2.1 气相色谱法(GC) 该法主要用于中药中的挥发性成分如龙脑、芳樟醇、柠檬烯等的测定,也有经衍生化反应后用于分析中药的其他成分如生物碱类、脂肪类、内酯类、酚类、糖类、动物类药物等。GC或GC-MS,是其主要分析工具。随着色谱新技术的出现,其有效成分的测定也得到较大的发展。GC-MS-CPMP联用比以前更广泛。顶空技术,裂解色谱也开始得到使用,各种新型填料的色谱柱的不断出现,可以预计GC在中药材及成药分析中的应用将不断深入。近年来,GC在中药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2005版药典采用的含量测定分析方法中,GC由2000版的11个上升到45个。刘彦生等[31]采用气相色谱法对珠珀清脑片中的冰片进行含量测定,得出该法简便、专属、重现性好。韩鹏等[32]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止痒消炎水中冰片、薄荷脑和麝香草酚含量的方法。

2.2.2 薄层色谱法(TLCS) 较早应用于中药分析的一种色谱法,具有操作简便、色谱结果直观、显色方式可选性大及兼具分离鉴定双重功能且所涉及的设备价格较为低廉等优点,是中药及其制剂分析中应用较广泛的分析方法之一。薄层色谱法是目前中药鉴别的主要方法,2005版药典收载的中药制剂的鉴别方法中,薄层色谱法有1165个,占中药制剂所采用的鉴别方法的79%。近年来,TLCS分析法在中药中的应用成下降趋势,2005版药典采用的含量测定分析方法中,TLCS由2000版的60个下降到45个。祁海宏等[33]采用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治带片中苦参碱含量,结果苦参碱点样量在1~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1%。

综述与专论

2.2.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HPLC系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分离技术,虽然比GC晚20多年,但发展十分迅速。HPLC法具有流动相选择性广、重现性好、色谱柱可反复使用、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及应用范围广等特点。由于中药样品中含有的成分绝大多数均可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上分析检测,使得HPLC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中药成分复杂,提出物直接进入色谱柱,易于污染色谱柱,必须加以处理除常用的溶剂提取法净化外,使用预柱和固相提取法的报道日益增加。近年,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C)从中药中将有效成分提出,然后用色谱法分析,是一种新型有效的分析方法,但需要一定的设备,成本较高。二极管列阵检测器已普遍应用,可快速提供检测物的UV光谱,测定色谱峰的纯度。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对无UV吸收的化合物,像甾体、人参皂贰、糖类,均有较好的检出限。HPLC成为目前进行中药质量分析的首选方法,2005版药典采用的含量测定分析方法中,HPLC由2000版的105个直线上升到518个,占中药制剂所采用的含量测定分析方法的94%。杨庆胜等[34]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金丹片中橙皮苷和牛蒡苷的含量的方法。邢婕等[35] 建立中药材独活中蛇床子素和异欧前胡素的RP -HPLC含量测定方法。武凌艳等[36]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君药射干中有效成分次野黛尾黄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其加标回收率为96.44%。2.2.4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 HPCE法是以高电场为驱动,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依据样品中各组分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液相分离技术,具有高效、高速、高灵敏度等特点。它适用于中药中带电荷的化合物的分离分析,例如蛋白质、氨基酸、黄酮、生物碱、有机酸、单糖及一些中性分子等。李伟等[37] 采用毛细管电泳及液相色谱法研究黄连、黄芩配伍过程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黄连与黄芩共煎产生沉淀,使有效成分的含量降低。余为等[38]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紫黄止血消炎粉中盐酸小檗碱的方法。2.3 联用技术

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与提高,一些联用技术、自动化技术已在中药质量控制上得到广泛应用,如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LC-MS),固相提取与液相分离联用技术—柱切换HPLC、免疫分析与色谱技术的联用—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等。联用技术集中两种方法的优势,提高分析的自动化程度。

7

现代仪器(www.moderninstrs.org.cn)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评价中药质量,保证疗效,做到与国际水平接轨,已成为中药产业链中所有产、学、研单位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此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将是一个有效手段。中药指纹图谱是指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化学信息以图形(图像)的方式进行表征并加以描述,它全面反映中药所含内在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进而反映中药的质量。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方法较多,但色谱法应是主要方法,TLC、HPLC和GC色谱技术已经成为大家所公认的3种常规分析手段,是目前研究中药指纹图谱应优先考虑的方法。目前国内对中药指纹图谱研究应用的对象很广泛,包括动物药材和植物药材很多种类以及各种中成药制剂,近几年国内在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中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HPLC-DAD、HPLC-MS、GC-MS、GC-FID,采用最多的就是HPLC-MS。翟为民等[39],应用HPLC-DAD对人参、西洋参和三七参进行指纹图谱研究,采用梯度洗脱分离分析其皂苷成分,从而可以有效的鉴别人参、西洋参和三七参。张尊建等[40]采用HPLC-UV-MS法对丹参药材、丹参注射液中间体及丹参注射液进行指纹图谱的研究。采用梯度洗脱系统,紫外检测,MS记录总离子流(TIC)色谱图,得到分离度较好的丹参药材、中间体及注射液的HPLC-UV及HPLC-MS指纹图谱,为丹参药材、中间体及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

最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明确要首先对中药注射剂开展制定指纹图谱。不仅因为制定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的工作相对来说工作难度要小一点,易于突破,取得成功,具有很强的可行性;而且能以此抛砖引玉,逐步建立其它类中药制剂、中药复方制剂的指纹图谱,最终全面实现中药走向世界。

二○○八年·第六期

革方面已经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如金钱通淋口服液传统的制备工艺为水提醇沉法,此工艺存在乙醇用量多、耗时长、产品黏度大、色泽深、稳定性差等不足。采用超滤膜分离新工艺后,药液色泽大为改观,为红棕色,澄明度好,无有机溶剂消耗,药液稳定性好[41]。离心技术也是中药生产工艺改革中的有效方法。该法可以将密度不同的颗粒分离,用在生产上,将混浊浪中颗粒除去,使其变得澄清。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具有萃取效率高、操作简便、安全、中药中易挥发组分或生理活性物质不受损失和破坏,没有溶剂残留、产品质量高等特点,是一种值得在中药生产中推广应用的技术。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丹参的醌类化合物[42],飞龙掌血的香豆素类化合物[43]黄花蒿里的萜类化合物[44],结果证明它具有提取率高、产品纯度好、流程简单、能耗低,与传统方法比有独特的优点。这些节能、技术含量高的新方法在中药生产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这些方法的应用,将一改过去水提醇沉的工艺,加快中药现代化的步伐。

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及仪器分析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技术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灵敏度迅速提高,使现代仪器分析在中药各领域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这将对中药现代化的进程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应在继承传统质量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密切关注仪器分析技术发展新动态,不断研究能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对中药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进行更高层次的诠释,使之发扬光大、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 陈永林,米荣芬.独活等6种伞形科药材导数光谱鉴别[J],中药材,1999,22(3):123~124

2 张聪,王智华,全德庄.中国红参与高丽红参的指纹谱(HPLC-FPS)比较研究[J],中成药,2001,23(3):160~1633 秦海林,赵天真,都恒青等.核磁共振波谱法鉴定天麻及其伪品[J],中药材,1994,17(6):23~24

4 苏素莲等.黄柏及其混伪品的鉴别[J],海峡药学,1999,11(4):47~48

5 王庆岩等.各种金钱草的紫外光谱鉴别[J],中药材,1989,12(3):27

6 白武龙等.酸枣仁及其混伪品的紫外光谱鉴别[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5,17:27~28

7 陈吉炎等.何首乌及其混伪品理化鉴定[J],时珍国医国药,1999,10(5):344

8 张振化等.一种伪品槐花的鉴别[J],基层中药杂志,2001,15(1):32~33

3 中药生产工艺现代化

传统中成药的生产工艺一直停留在水提醇沉的老工艺上,不仅使有效成分遭到浪费和破坏,而且消耗大量能源,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要求尽快采用现代生产技术进行中成药的生产,以确保中成药的内在质量。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生产工艺改革上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如:膜分离技术可应用于中药的过滤除去杂质、细菌、病毒以及微生物等。该技术的优势在于耗能低,有效成分不会被破坏,尤其适宜于对热敏感物质的过滤。膜分离技术是一项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技术,在中药生产工艺改

8

二○○八年·第六期

9 肖树雄等.溪黄草的来源及与混淆品的鉴别[J],中药材,1993,16(6):24~26

10 邓波等.红外光谱和主成分分析在中药藁本的鉴别与聚类分析中的应用[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

11 胡平,罗国安,王如骥等.中药菟丝子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鉴别 [J],药学学报,1997,32(7):549~552

12 张朝晖,范国荣,徐国钧等.12种海马、海龙类药材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鉴别[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5):259~260

13 邢旺兴,程荣珍.中药红曲基原真菌的高效毛细管电泳色谱法鉴别 [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59~6114 张汉明,乔传卓,魏红.白矾、石膏、滑石与信石的鉴别[J],中国中药杂志,1991,16(5):261~26215 吕扬,郑启泰,吴楠等.中药材X-射线衍射图谱研究[J],药学学报,1997,32(3):193~198

16 吕扬,关笑为,龚宁波等.天然牛黄的X衍射Fourier图谱[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4):202~205

17 郑笑为,吕扬,张继等.4种人工牛黄的X衍射Fourier谱分析[J],中成药,2000,22(5):371~373

18 王忠壮,林锦明,叶光明等.中药龟鳖甲的商品鉴定[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5):259

19 张淑华,李连怀,刘振通等.几种易混种子类中药的扫描电镜鉴别 [J],中草药,1995,26(8):427~429

20 王义权,周开亚,徐珞珊.中药材乌梢蛇及其混淆品的DNA序列分析鉴别[J],药学学报,1999,34(1):67~7121 王健云,何光新,付文等.鹿鞭的微量DNA提取及序列鉴定 [J],中国中药杂志,1997,22(10):579~579

22 秦海林,尚玉俊,赵伟等.核磁共振氢谱法鉴别黄连的

31(1):48~50研究,中草药,2000,

23 张锦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枸杞中多糖含量[J],亚太传统医药,2008,4(1):30~31

24 滕晓弘,刘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山楂片总黄酮含量[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2):261~262

25 倪力军,朱静,张立国等.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缓释制剂中冰片释放量[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26(1):67~69

26 王东,王玲等.近红外光谱法测定黄芩药材中黄芩苷含量[J],中医研究,2007,20(2):20~22

27 马群,乔延江. 近红外光谱法在中药原粉制剂均匀

综述与专论

度控制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12):854~855

28 张丽娟,马群等.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成药中砷、铜的含量[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4,15(5):342~344

29 施群,施淑琴.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片中小檗碱的含量[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1):101~102

30 贾宝秀,李玉琴,龚海伟等.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黄中总蒽醌的含量[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8,29(1):36~38

31 刘炎生,王宪利. 气相色谱法测定珠珀清脑片中冰片的含量[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17(1):21~23

32 韩鹏,包世寅,叶兴法等.气相色谱法测定止痒消炎水中冰片、薄荷脑和麝香草酚的含量[J],药学进展,2008,32(2):85~86

33 祁海宏,邬瑾丽等.薄层扫描法测定治带片中苦参碱含量[J],药物鉴定,2008,17(3):15~16

34 杨庆胜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金丹片中橙皮苷和牛蒡苷的含量[J],中国新药杂志,2008,17(1):60~6235 邢婕等.RP~HPLC法测定独活中蛇床子素和异欧前胡素含量[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6,23(2):93~95

36 武凌艳等.青咽润喉丸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现代仪器,2007,(8),6:40~43

37 李伟等. 毛细管电泳及液相色谱法研究黄连黄芩配伍过程化学成分的变化[J],药学学报,2008,43(2):191~19438 余为等.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紫黄止血消炎粉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J],中国适用医药,2008,3(15):72~7339 翟为民,袁永生,周玉新等.人参、西洋参及三七参指纹图谱鉴别[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7):451

40 朱才庆,余华,魏东芝等.金钱通淋口服液不同预处理方法及对膜分离效果的影响[J],中成药,2005, 27(9):1011~1015

41 苏子仁,陈建南,葛发欢等.应用SRW-CO2提取丹参脂溶性有效成分工艺研究[J],中成药,1998,20(8):142 王建平,石井水,石用勉.超临界流体在萃取飞龙掌血成分上的应用[J],中草药,1990,21(11):18

43 葛发欢,王海渡,李菁等.超临界G萃取黄花蒿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中药材[J],1995,5(11):570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ang Lijuan Jia Jun Wang Hai

(Beijing Tong Ren Tang Co.LTD., Beijing 100079)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y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a growing num-ber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have been applie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uality control,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producing and other aspects. All of thes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y.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some modern methods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which are used in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ch as spectrometry, chromatography, 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immunology, microbiology as well as coupling techniques, at the same time some brief comments included.

Key words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 ident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uality control Pro-duction proc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9

二○○八年·第六期

综述与专论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

张丽娟 贾 俊 王 海 范国强

(北京同仁堂股份公司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079)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被应用到中药鉴定、质量控制、中药生产工艺现代化方面,推动中药药学的发展。本文简述目前光谱法、色谱法、免疫法、微生物法以及联用技术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中药方面的应用,并对其作一简要评述。

关键词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 中药鉴定 质量控制 中药生产工艺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方法,它具有高效、快速、分辨力强、重现性好等特点。胡平、张朝晖及邢旺兴等[11~13]采用该法对中药菟丝子的13个品种、12种海马、海龙类药材以及红曲基原真菌进行鉴别。1.3 X射线衍射法(XRD)  

张汉明等[14]采用该法对4种易混淆中药粉末白矾、石膏、滑石粉与信石进行鉴别。吕扬等[15~17]开展中药材的X衍射傅立叶谱分析计算研究,获得可用于标识目标中药材的衍射图形几何拓扑规律与其图谱特征标记峰。1.4 差热分析法(DTA)  

差热分析是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和参比物的温度差和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王忠壮等[18]利用差热分析特征可将鳖甲、龟甲与其伪品准确区分开。各种龟、鳖甲的DTA数据比较接近,但利用曲线形状和放热峰顶、外推起点、拐点温度差异可将鳖甲、龟甲与其伪品分开。1.5 扫描电镜技术(SEM) 

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相比,扫描电镜具有直接观察样品表面结构、景深大、放大范围广、分辨率高、样品制备过程简单等优点。这些特点使其在观察药材表面细微特征方面更为适用,主要应用于对药材花粉粒、叶表面、种皮表面的鉴定研究。张淑华等[19]用该法对几种易混中药酸枣仁、韭菜子等进行鉴别。1.6 分子生物学技术  

随着生命科学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日趋成熟,从遗传物质DNA分子水平检测生物遗传多样性并进行分类与鉴定已成为发展趋势。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具有快速、微量、特异性强的特点,且不受生长发育阶段、供试部位、环境条件影响,已在中药质量鉴定研究中展示良好的应用前景,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王义权等[20]用DNA测序基因中的线粒体基因组Cyt-b

5

引 言

WHO从1976年开始重视中药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并作为“2000年人人享有健康保健”的一个手段,世界各国掀起的“返归自然”、“绿色波”也说明对中药开发、研究和应用的重视。近年来随着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被应用到中药鉴定、质量控制、中药生产工艺现代化方面,推动中药药学的发展。本文对光谱法、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法、免疫法、微生物法以及联用技术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中药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1 中药鉴定

1.1 色谱、光谱法

色谱法和光谱法在中药鉴定上应用广泛。陈永林等[1]采用一阶、二阶导数光谱法对独活等6种伞形科药材进行鉴定。张聪等[2]对中国红参和高丽参进行HPLC指纹图谱比较研究,结果证明两者品质很接近,可以同等使用。秦海林等[3]采用NMR波谱仪测定3种不同产地的正品天麻样品及4种常见天麻伪品的乙醇提取物的HNMR图谱。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正品天麻样品均出现天麻苷的特征共振峰,而伪品无此信号。近年来,新报道的中药鉴定多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如黄柏与水黄柏的鉴别[ 4],各种金钱草的鉴别[5],酸枣仁及其混伪品的鉴别[6],何首乌及其混伪品的鉴别[7],槐花及其伪品的鉴别[8],溪黄草的鉴别[9]等。利用红外光谱鉴别中药的新报道不多,邓波等[10]采用近红外指纹图谱和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不同范围的光谱数据,对来自7省的9类藁本进行鉴别与聚类分析。1.2 毛细管电泳法(CE)

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在中药材鉴别中的应用是

现代仪器(www.moderninstrs.org.cn)

基因片断序列鉴别乌梢蛇及其混淆品。王健云等[21]从鹿鞭中提取微量DNA并进行测序鉴定。1.7 核磁共振光谱法(NMR)  

NMR技术在药学领域的应用主要在于新药开发,如对新合成药物及新分离的天然活性药物进行结构鉴定,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应用NMR技术进行体内药物分析的研究发展迅速,从药物的体内定性、定量测定到药物的分布、代谢研究,皆有较深的探讨。采用NMR技术进行体内药物分析具有简便、无损伤、动态等特点,为中药及其制剂体内代谢过程的分析研究提供新的方法。秦海林等用FT-NMR测定6个不同产地黄连特征总提取物的HNMR图谱,并对特征信号进行归属。从特征总提取物中分得并鉴定小檗碱和棕榈碱,分析结果指出,每种黄连的HNMR图谱都显示出原小檗碱型生物碱的特征共振峰,黄连伪品无此信号[22]。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引入使中药鉴定的标准更客观,并且使一些难以鉴别的中药得以鉴别,如何首乌等。显而易见,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拓宽鉴定中药的方法,特别是在药材的真伪鉴别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中药鉴定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八年·第六期

技术,它操作简便、分析迅速、实时反映被测对象状态;不破坏样品,不需对样品作任何预处理直接进行测定,适合现场和在线检测;不消耗化学试剂,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近红外光子能量低,不会对

实验者造成伤害,属于绿色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运用各类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的近红外校正模型使得过去无法用近红外光谱直接进行的定量、定性分析得到解决。NIRS在药物制剂的研究和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运用。倪力军[25]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冰片缓释样品近红外光谱与冰片浓度之间的定量模型,实现冰片释放量的快速测定。王东[26]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方法,直接测定黄芩药材中黄芩苷的含量。近红外能够反映样品的综合信息,更易于在线应用,近而满足原料药到中间体到成品的完全检测和监控,保证药品质量。中药生产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化工制造工艺过程,生产过程中各种工艺参数的变化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目前,中药的提取、浓缩、混合、压片等生产环节一般采用离线分析的手段,存在分析结果滞后的缺陷。近红外技术可以克服以上缺点,近年来,已有学者开始探索近红外技术在中药生产过程中的在线监控。如,

2 质量控制

马群等[27]以安宫牛黄丸为对象研究中药原粉制剂

2.1 光谱分析法均匀度控制方法。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2.1.1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UV) 该法是中“中药制剂生产过程关键技术工程化研究”项目中药及其制剂质量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具有灵敏的一个子课题就是以乌鸡白凤丸为研究对象,采用度高,精密度好和操作简便等优点。按测定波长数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原料、成品进行研究,实现对中目不同该法可分为单波长光谱法和多波长光谱法。药前处理(翟里基地)和制剂(亦庄基地)生产过单波长光谱法包括吸收系数法、对照品比较法和标程进行相应的在线控制或在线检测,现已基本完成。准曲线法3种。多波长光谱法又称计算光谱法,即2.1.3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原子吸收光谱法问对中药及其制剂中的干扰不需要分离净化直接利用世于1955年,60年代得以迅速发展。该法能测定光谱学方法通过适当数学处理去除。常用的有双波几乎全部金属元素和一些半金属元素,并能间接测长测定法、三波长测定法、差示光谱法和导数光谱定一些无机阴离子和有机化合物,因此在中药分析法等。张锦文[23]运用苯酚-硫酸紫外分光光度法中AAS法广泛应用于中药原料及其制剂中微量元素

的分析,并可利用间接AAS法测定中药及其制剂中

有效成分的含量。近年来,中药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问题成为国内外的热门话题,中药制剂在美国被列为健康食品范畴,对有害元素砷、汞、铅、镉严格控制。2005版药典收载中药材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之一就是AAS,目前,国内对中药材及中药产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检测主要采用AAS。张丽娟等[28]以六味地黄丸(水蜜丸)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消解样品,连续流动进样-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砷含量,火焰原子

测定3种枸杞品种中多糖的含量,测得宁夏枸杞中的多糖含量为4.01%,新疆枸杞中的多糖含量为3.85%,青海枸杞中的多糖含量为4.01%;同时发现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精密度好、重复性好、方法简便。滕晓弘等[24]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山楂片中总黄酮含量。

2.1.2 近红外分光光度法(NIRS) 红外光谱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高度的特征性,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的鉴定和测定。近红外光谱法是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光谱分析

6

二○○八年·第六期

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含量,得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中成药中重金属的含量检测。2.1.4 荧光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方法快捷、试样量少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中药及其制剂中胺类、甾体类、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和酶等的分析。对于中药及其制剂中微量、痕量物质的分析也常采用荧光法,该法尤其适用于生物体液中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分析。施群等[29]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以激发波长Ex=365nm,发射波长Em=409nm的条件下测定盐酸小檗碱片中小檗碱的含量。贾宝秀等[30] 建立一种快速、简单、灵敏度高,测定大黄中总蒽醌的含量的荧光分光光度法。2.2 色谱分析法

2.2.1 气相色谱法(GC) 该法主要用于中药中的挥发性成分如龙脑、芳樟醇、柠檬烯等的测定,也有经衍生化反应后用于分析中药的其他成分如生物碱类、脂肪类、内酯类、酚类、糖类、动物类药物等。GC或GC-MS,是其主要分析工具。随着色谱新技术的出现,其有效成分的测定也得到较大的发展。GC-MS-CPMP联用比以前更广泛。顶空技术,裂解色谱也开始得到使用,各种新型填料的色谱柱的不断出现,可以预计GC在中药材及成药分析中的应用将不断深入。近年来,GC在中药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2005版药典采用的含量测定分析方法中,GC由2000版的11个上升到45个。刘彦生等[31]采用气相色谱法对珠珀清脑片中的冰片进行含量测定,得出该法简便、专属、重现性好。韩鹏等[32]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止痒消炎水中冰片、薄荷脑和麝香草酚含量的方法。

2.2.2 薄层色谱法(TLCS) 较早应用于中药分析的一种色谱法,具有操作简便、色谱结果直观、显色方式可选性大及兼具分离鉴定双重功能且所涉及的设备价格较为低廉等优点,是中药及其制剂分析中应用较广泛的分析方法之一。薄层色谱法是目前中药鉴别的主要方法,2005版药典收载的中药制剂的鉴别方法中,薄层色谱法有1165个,占中药制剂所采用的鉴别方法的79%。近年来,TLCS分析法在中药中的应用成下降趋势,2005版药典采用的含量测定分析方法中,TLCS由2000版的60个下降到45个。祁海宏等[33]采用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治带片中苦参碱含量,结果苦参碱点样量在1~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1%。

综述与专论

2.2.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HPLC系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分离技术,虽然比GC晚20多年,但发展十分迅速。HPLC法具有流动相选择性广、重现性好、色谱柱可反复使用、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及应用范围广等特点。由于中药样品中含有的成分绝大多数均可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上分析检测,使得HPLC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中药成分复杂,提出物直接进入色谱柱,易于污染色谱柱,必须加以处理除常用的溶剂提取法净化外,使用预柱和固相提取法的报道日益增加。近年,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C)从中药中将有效成分提出,然后用色谱法分析,是一种新型有效的分析方法,但需要一定的设备,成本较高。二极管列阵检测器已普遍应用,可快速提供检测物的UV光谱,测定色谱峰的纯度。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对无UV吸收的化合物,像甾体、人参皂贰、糖类,均有较好的检出限。HPLC成为目前进行中药质量分析的首选方法,2005版药典采用的含量测定分析方法中,HPLC由2000版的105个直线上升到518个,占中药制剂所采用的含量测定分析方法的94%。杨庆胜等[34]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金丹片中橙皮苷和牛蒡苷的含量的方法。邢婕等[35] 建立中药材独活中蛇床子素和异欧前胡素的RP -HPLC含量测定方法。武凌艳等[36]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君药射干中有效成分次野黛尾黄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其加标回收率为96.44%。2.2.4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 HPCE法是以高电场为驱动,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依据样品中各组分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液相分离技术,具有高效、高速、高灵敏度等特点。它适用于中药中带电荷的化合物的分离分析,例如蛋白质、氨基酸、黄酮、生物碱、有机酸、单糖及一些中性分子等。李伟等[37] 采用毛细管电泳及液相色谱法研究黄连、黄芩配伍过程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黄连与黄芩共煎产生沉淀,使有效成分的含量降低。余为等[38]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紫黄止血消炎粉中盐酸小檗碱的方法。2.3 联用技术

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与提高,一些联用技术、自动化技术已在中药质量控制上得到广泛应用,如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LC-MS),固相提取与液相分离联用技术—柱切换HPLC、免疫分析与色谱技术的联用—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等。联用技术集中两种方法的优势,提高分析的自动化程度。

7

现代仪器(www.moderninstrs.org.cn)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评价中药质量,保证疗效,做到与国际水平接轨,已成为中药产业链中所有产、学、研单位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此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将是一个有效手段。中药指纹图谱是指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化学信息以图形(图像)的方式进行表征并加以描述,它全面反映中药所含内在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进而反映中药的质量。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方法较多,但色谱法应是主要方法,TLC、HPLC和GC色谱技术已经成为大家所公认的3种常规分析手段,是目前研究中药指纹图谱应优先考虑的方法。目前国内对中药指纹图谱研究应用的对象很广泛,包括动物药材和植物药材很多种类以及各种中成药制剂,近几年国内在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中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HPLC-DAD、HPLC-MS、GC-MS、GC-FID,采用最多的就是HPLC-MS。翟为民等[39],应用HPLC-DAD对人参、西洋参和三七参进行指纹图谱研究,采用梯度洗脱分离分析其皂苷成分,从而可以有效的鉴别人参、西洋参和三七参。张尊建等[40]采用HPLC-UV-MS法对丹参药材、丹参注射液中间体及丹参注射液进行指纹图谱的研究。采用梯度洗脱系统,紫外检测,MS记录总离子流(TIC)色谱图,得到分离度较好的丹参药材、中间体及注射液的HPLC-UV及HPLC-MS指纹图谱,为丹参药材、中间体及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

最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明确要首先对中药注射剂开展制定指纹图谱。不仅因为制定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的工作相对来说工作难度要小一点,易于突破,取得成功,具有很强的可行性;而且能以此抛砖引玉,逐步建立其它类中药制剂、中药复方制剂的指纹图谱,最终全面实现中药走向世界。

二○○八年·第六期

革方面已经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如金钱通淋口服液传统的制备工艺为水提醇沉法,此工艺存在乙醇用量多、耗时长、产品黏度大、色泽深、稳定性差等不足。采用超滤膜分离新工艺后,药液色泽大为改观,为红棕色,澄明度好,无有机溶剂消耗,药液稳定性好[41]。离心技术也是中药生产工艺改革中的有效方法。该法可以将密度不同的颗粒分离,用在生产上,将混浊浪中颗粒除去,使其变得澄清。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具有萃取效率高、操作简便、安全、中药中易挥发组分或生理活性物质不受损失和破坏,没有溶剂残留、产品质量高等特点,是一种值得在中药生产中推广应用的技术。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丹参的醌类化合物[42],飞龙掌血的香豆素类化合物[43]黄花蒿里的萜类化合物[44],结果证明它具有提取率高、产品纯度好、流程简单、能耗低,与传统方法比有独特的优点。这些节能、技术含量高的新方法在中药生产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这些方法的应用,将一改过去水提醇沉的工艺,加快中药现代化的步伐。

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及仪器分析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技术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灵敏度迅速提高,使现代仪器分析在中药各领域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这将对中药现代化的进程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应在继承传统质量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密切关注仪器分析技术发展新动态,不断研究能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对中药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进行更高层次的诠释,使之发扬光大、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 陈永林,米荣芬.独活等6种伞形科药材导数光谱鉴别[J],中药材,1999,22(3):123~124

2 张聪,王智华,全德庄.中国红参与高丽红参的指纹谱(HPLC-FPS)比较研究[J],中成药,2001,23(3):160~1633 秦海林,赵天真,都恒青等.核磁共振波谱法鉴定天麻及其伪品[J],中药材,1994,17(6):23~24

4 苏素莲等.黄柏及其混伪品的鉴别[J],海峡药学,1999,11(4):47~48

5 王庆岩等.各种金钱草的紫外光谱鉴别[J],中药材,1989,12(3):27

6 白武龙等.酸枣仁及其混伪品的紫外光谱鉴别[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5,17:27~28

7 陈吉炎等.何首乌及其混伪品理化鉴定[J],时珍国医国药,1999,10(5):344

8 张振化等.一种伪品槐花的鉴别[J],基层中药杂志,2001,15(1):32~33

3 中药生产工艺现代化

传统中成药的生产工艺一直停留在水提醇沉的老工艺上,不仅使有效成分遭到浪费和破坏,而且消耗大量能源,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要求尽快采用现代生产技术进行中成药的生产,以确保中成药的内在质量。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生产工艺改革上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如:膜分离技术可应用于中药的过滤除去杂质、细菌、病毒以及微生物等。该技术的优势在于耗能低,有效成分不会被破坏,尤其适宜于对热敏感物质的过滤。膜分离技术是一项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技术,在中药生产工艺改

8

二○○八年·第六期

9 肖树雄等.溪黄草的来源及与混淆品的鉴别[J],中药材,1993,16(6):24~26

10 邓波等.红外光谱和主成分分析在中药藁本的鉴别与聚类分析中的应用[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

11 胡平,罗国安,王如骥等.中药菟丝子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鉴别 [J],药学学报,1997,32(7):549~552

12 张朝晖,范国荣,徐国钧等.12种海马、海龙类药材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鉴别[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5):259~260

13 邢旺兴,程荣珍.中药红曲基原真菌的高效毛细管电泳色谱法鉴别 [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59~6114 张汉明,乔传卓,魏红.白矾、石膏、滑石与信石的鉴别[J],中国中药杂志,1991,16(5):261~26215 吕扬,郑启泰,吴楠等.中药材X-射线衍射图谱研究[J],药学学报,1997,32(3):193~198

16 吕扬,关笑为,龚宁波等.天然牛黄的X衍射Fourier图谱[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4):202~205

17 郑笑为,吕扬,张继等.4种人工牛黄的X衍射Fourier谱分析[J],中成药,2000,22(5):371~373

18 王忠壮,林锦明,叶光明等.中药龟鳖甲的商品鉴定[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5):259

19 张淑华,李连怀,刘振通等.几种易混种子类中药的扫描电镜鉴别 [J],中草药,1995,26(8):427~429

20 王义权,周开亚,徐珞珊.中药材乌梢蛇及其混淆品的DNA序列分析鉴别[J],药学学报,1999,34(1):67~7121 王健云,何光新,付文等.鹿鞭的微量DNA提取及序列鉴定 [J],中国中药杂志,1997,22(10):579~579

22 秦海林,尚玉俊,赵伟等.核磁共振氢谱法鉴别黄连的

31(1):48~50研究,中草药,2000,

23 张锦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枸杞中多糖含量[J],亚太传统医药,2008,4(1):30~31

24 滕晓弘,刘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山楂片总黄酮含量[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2):261~262

25 倪力军,朱静,张立国等.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缓释制剂中冰片释放量[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26(1):67~69

26 王东,王玲等.近红外光谱法测定黄芩药材中黄芩苷含量[J],中医研究,2007,20(2):20~22

27 马群,乔延江. 近红外光谱法在中药原粉制剂均匀

综述与专论

度控制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12):854~855

28 张丽娟,马群等.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成药中砷、铜的含量[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4,15(5):342~344

29 施群,施淑琴.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片中小檗碱的含量[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1):101~102

30 贾宝秀,李玉琴,龚海伟等.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黄中总蒽醌的含量[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8,29(1):36~38

31 刘炎生,王宪利. 气相色谱法测定珠珀清脑片中冰片的含量[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17(1):21~23

32 韩鹏,包世寅,叶兴法等.气相色谱法测定止痒消炎水中冰片、薄荷脑和麝香草酚的含量[J],药学进展,2008,32(2):85~86

33 祁海宏,邬瑾丽等.薄层扫描法测定治带片中苦参碱含量[J],药物鉴定,2008,17(3):15~16

34 杨庆胜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金丹片中橙皮苷和牛蒡苷的含量[J],中国新药杂志,2008,17(1):60~6235 邢婕等.RP~HPLC法测定独活中蛇床子素和异欧前胡素含量[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6,23(2):93~95

36 武凌艳等.青咽润喉丸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现代仪器,2007,(8),6:40~43

37 李伟等. 毛细管电泳及液相色谱法研究黄连黄芩配伍过程化学成分的变化[J],药学学报,2008,43(2):191~19438 余为等.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紫黄止血消炎粉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J],中国适用医药,2008,3(15):72~7339 翟为民,袁永生,周玉新等.人参、西洋参及三七参指纹图谱鉴别[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7):451

40 朱才庆,余华,魏东芝等.金钱通淋口服液不同预处理方法及对膜分离效果的影响[J],中成药,2005, 27(9):1011~1015

41 苏子仁,陈建南,葛发欢等.应用SRW-CO2提取丹参脂溶性有效成分工艺研究[J],中成药,1998,20(8):142 王建平,石井水,石用勉.超临界流体在萃取飞龙掌血成分上的应用[J],中草药,1990,21(11):18

43 葛发欢,王海渡,李菁等.超临界G萃取黄花蒿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中药材[J],1995,5(11):570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ang Lijuan Jia Jun Wang Hai

(Beijing Tong Ren Tang Co.LTD., Beijing 100079)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y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a growing num-ber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have been applie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uality control,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producing and other aspects. All of thes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y.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some modern methods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which are used in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ch as spectrometry, chromatography, 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immunology, microbiology as well as coupling techniques, at the same time some brief comments included.

Key words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 ident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uality control Pro-duction proc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9


相关内容

  • 现代分析仪器发展的前沿技术
  • ◆ 现代分析仪器发展的前沿技术和新思想 Advanced Techniques And New Ideologies For Development Of Modern Analytical Instrumentation [作者] 范世福: [Author ] Fan Shifu(College ...

  • 中国药科大学2014年本专科专业介绍
  • 中国药科大学2014年本专科专业介绍 ∙ ∙ ∙ ∙ ∙ 作者:招生办 来源:招办发布 阅读:6912 时间:2014/6/8 15:52:42 栏目:专业介绍 2014年本专科专业介绍 药 学 院 药学(基础药学理科基地)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业务培养要求和目标:本专业学生应掌握药 ...

  • 广州市重点发展技术领域
  • 附件1 广州市重点发展技术领域(2005年) 1.电子信息 1.1 现代通信技术 1.1.1 先进移动通信关键技术:3G移动通信传输技术.系统及终端设备开发,2.5G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移动多媒体终端,数字集群系统.终端和专业电台,软件无线电和虚拟无线电技术,移动通信关键部件和智能天线,移动通信增值 ...

  • 质谱仪技术发展与应用
  • 124 现代科学仪器 Modern Scientific Instruments 第6期2009年12月 N N o. o. 66 D D e e c c 22000099 质谱仪技术发展与应用 王桂友 臧斌 顾昭 (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 北京 100142) 摘 要 目的:通过对当前质谱仪领域文献的 ...

  • (三)高新技术领域代码
  • (三)高新技术领域代码 代码领域代码领域01电子与信息010603新型电真空器件0101计算机及相关产品010604新型半导体器件及微电子光学机电系统010101大型.巨型.超级计算机,并行机,容错机,工作站,服务器010605微波功率器件010102高档微型计算机010606新型电力电子器件010 ...

  • 中药学(四年制)教学计划
  • 中药学专业教学计划 (四年制) 一.总体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㈠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中医药事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从事中药科学研究.开发.生产.应用.医药贸易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所必备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开拓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高级中药技术人才. ㈡ 基本要求 1. 拥护中国共产 ...

  • 四川省科技项目申报2013
  • 附件: 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目 录 2013年度四川省高新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申报指南 ...................................................................... 2 2013年度四川省社会发展科技项目申报指南 .......... ...

  • 亚健康干预技术实验室简介
  • 我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亚健康干预技术实验室简介 亚健康, 中医药, 我校, 管理局, 实验室 1.实验室全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亚健康干预技术实验室 2.实验室介绍 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联合湖南农业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及湖南中医药大学,以湖南农业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系为基础,以作物种质创新与资源利 ...

  • 畜牧兽医科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2009~2010
  • 一.引言 畜牧学和兽医学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两个独立的农业学科门类,也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畜牧兽医科学为畜牧产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公共卫生安全发挥了巨大的保障作用,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宽阔的试验平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畜牧兽医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科技进步又推动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