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问题探讨

  摘 要 历史学科是出现最早的学科之一。展望未来,我们可以预言,这门学科将伴随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历史学科之所以能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使人类了解过去,看清现在,预知将来。基于这样的学科功能,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就不应只局限于狭隘的历史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利用学科知识向智能开发、启发创造性教育转化。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育创新 学科功能  历史学是一门科学。史学家夏曾佑先生说:“智莫大于知来。来何以能知。据往事以为推而已矣!”蔡元培说:“历史者,记载以往社会之现象,以垂示将来。吾人读历史而得古人之知识,据以为基本,而益加研究,此人类知识之所以进步也。吾人读历史而知古人之行为,辨其是非,究其成败,法是与成者,而戒其非与败者,此人类道德与事业所以进步也,是历史之益也。”可见前辈们对历史的重视。历史,它连接着过去,揭示着未来。历史的作用很大,怎样教好历史,需要教师长期的钻研和思索。教学多年,下面笔者谈一谈实践中的体会。  一、讲课避免抽象讲解  教授八年级第一课《鸦片战争》中“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时,学生觉得比较抽象,和头脑中的意识对不上号。对此,教师可以针对鸦片战争做一个周详的讲解,那时候中国政治经济正在起着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独立自主,用外权干预,清政府大权在握;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的屡屡签订让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遭受侵犯,一些主权丧失,这就是“半殖民地”。至于“半封建”,就必须从经济上解释,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给自足,统治中国的是封建经济,鸦片战争后,国外的商品源源不断涌入中国,同时资本主义应运而生,蓬勃发展,所以说,既存在封建经济,又有资本主义经济渗入,这就是“半封建”。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清楚了,有了明确的认识。  二、借鉴历史教训  熟悉历史演变明清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发展,科举制日臻完善和周密,科举制在甄拔人才方面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但是,从明清以后走向了有害的一面,也就是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过于拘泥,专门取四书五经命题,对经义做出阐述,只能以朱熹的观点为标准答案,扼杀了思想,形式八股,格式单一,写作步骤单调。  我国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从明朝中后期逐渐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闭关锁国政策,使中西文化交流中断;中央集权统治对科技束缚越来越严重,但封建王朝重文轻理和迷信落后思想的阻碍,尤其是科举考试只考四书五经的文科不考自然科学的理科,不能与时俱进是一个重要原因。作为四书五经的考试内容和八股文的形式本身都没有错,问题在于统治者给它做出了限制,专注于利用它维护自身的统治权益,想方设法压抑人们的思想,打击学子们的个性发展。四书五经是优秀的儒家经典,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巨擘,八股文也无可厚非,然而从内容上说,人的精神营养需要从多处吸取,只有四书五经难免偏颇单一,另外几百年只写一种文体,何谈发展?科举制最终被晚清政府废除。  此外,历史教学也需要让学生参加了一些活动,亲眼所见历史古迹会加深学习的印象。历史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对历史剧的编演、历史知识有奖竞赛、历史谜语趣味竞猜、开展历史人物辩论会等,方法多多,不一而足。总之,历史课程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它具有引领和教化作用,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都肩负着非常重大的责任,教师们深深懂得: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付出多少汗水,就有多少收获。教学手段越丰富,学生学得越积极,获得知识的速度越快。相信通过教师不懈的努力,历史课必然在学生的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三、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虽然具备许多有利于培育学生创新教育的因素,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创新教育并没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受到应有的重视,知识传授、应试技能的训练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落后的观念、陈旧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能够随时了解和掌握历史专业内容发展变化的脉络,在更高层次上驾驭教科书,而不是照本宣科地教教科书。近十年来,史学界研究的成果丰硕,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涉猎历史上重大历史现象的最新研究动态,并恰当地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去。一位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有追踪历史学科学术动态和学术研究的能力。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和保障。很难想象,历史综合素质差,创新能力低的教师能培养出创新思维意识强的学生来。实际上,这种倾向渐有加强的趋势,应该引起教育界同仁的关注。  四、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即培养学生形成自己在接近客观历史原貌的前提下对历史现象的一点认识,而不是去死记模式化的固定结论,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僵化定式,展开思维飞跃的翅膀,真正做到论从史出,寓论于史,史论结合。我想,有这几点值得注意:  (1)角度创新。历史教师先对长期流行的结论(一般为历史教科书的结论)进行分析,探究此结论是从哪个“角度”或“视角”得出的,并启发学生,分析历史现象,不应该拘束于某一个固定的角度或视角,而应该是多角度多视角。从不同的角度或视角看待历史现象,自然会得到不同的历史结论,然后帮助学生自己去评价、完善结论。这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称之为“角度创新”。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授之以渔。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乃至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所以,有人把学生的“学习”明确解释为“学习如何学习”。显然,掌握学法是现代社会教育科研的新潮流,是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也是现代教学论的新思想。  (3)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创新型人才,通常思维不被已有的结论所束缚,不相信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不屈服专家学者的权威。鉴于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对传统固定的结论进行一定的分析探究,看其是根据何种原理或理论推理出来的,这个理论是否严谨,是否完善,是否“放之四海而皆准”。  参考文献:  [1]唐胜娟.初中历史有效教学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4):55-56  [2]丁杰.培养初中学生记忆能力,提升历史教育教学水平[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1):106

  摘 要 历史学科是出现最早的学科之一。展望未来,我们可以预言,这门学科将伴随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历史学科之所以能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使人类了解过去,看清现在,预知将来。基于这样的学科功能,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就不应只局限于狭隘的历史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利用学科知识向智能开发、启发创造性教育转化。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育创新 学科功能  历史学是一门科学。史学家夏曾佑先生说:“智莫大于知来。来何以能知。据往事以为推而已矣!”蔡元培说:“历史者,记载以往社会之现象,以垂示将来。吾人读历史而得古人之知识,据以为基本,而益加研究,此人类知识之所以进步也。吾人读历史而知古人之行为,辨其是非,究其成败,法是与成者,而戒其非与败者,此人类道德与事业所以进步也,是历史之益也。”可见前辈们对历史的重视。历史,它连接着过去,揭示着未来。历史的作用很大,怎样教好历史,需要教师长期的钻研和思索。教学多年,下面笔者谈一谈实践中的体会。  一、讲课避免抽象讲解  教授八年级第一课《鸦片战争》中“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时,学生觉得比较抽象,和头脑中的意识对不上号。对此,教师可以针对鸦片战争做一个周详的讲解,那时候中国政治经济正在起着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独立自主,用外权干预,清政府大权在握;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的屡屡签订让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遭受侵犯,一些主权丧失,这就是“半殖民地”。至于“半封建”,就必须从经济上解释,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给自足,统治中国的是封建经济,鸦片战争后,国外的商品源源不断涌入中国,同时资本主义应运而生,蓬勃发展,所以说,既存在封建经济,又有资本主义经济渗入,这就是“半封建”。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清楚了,有了明确的认识。  二、借鉴历史教训  熟悉历史演变明清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发展,科举制日臻完善和周密,科举制在甄拔人才方面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但是,从明清以后走向了有害的一面,也就是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过于拘泥,专门取四书五经命题,对经义做出阐述,只能以朱熹的观点为标准答案,扼杀了思想,形式八股,格式单一,写作步骤单调。  我国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从明朝中后期逐渐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闭关锁国政策,使中西文化交流中断;中央集权统治对科技束缚越来越严重,但封建王朝重文轻理和迷信落后思想的阻碍,尤其是科举考试只考四书五经的文科不考自然科学的理科,不能与时俱进是一个重要原因。作为四书五经的考试内容和八股文的形式本身都没有错,问题在于统治者给它做出了限制,专注于利用它维护自身的统治权益,想方设法压抑人们的思想,打击学子们的个性发展。四书五经是优秀的儒家经典,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巨擘,八股文也无可厚非,然而从内容上说,人的精神营养需要从多处吸取,只有四书五经难免偏颇单一,另外几百年只写一种文体,何谈发展?科举制最终被晚清政府废除。  此外,历史教学也需要让学生参加了一些活动,亲眼所见历史古迹会加深学习的印象。历史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对历史剧的编演、历史知识有奖竞赛、历史谜语趣味竞猜、开展历史人物辩论会等,方法多多,不一而足。总之,历史课程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它具有引领和教化作用,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都肩负着非常重大的责任,教师们深深懂得: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付出多少汗水,就有多少收获。教学手段越丰富,学生学得越积极,获得知识的速度越快。相信通过教师不懈的努力,历史课必然在学生的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三、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虽然具备许多有利于培育学生创新教育的因素,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创新教育并没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受到应有的重视,知识传授、应试技能的训练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落后的观念、陈旧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能够随时了解和掌握历史专业内容发展变化的脉络,在更高层次上驾驭教科书,而不是照本宣科地教教科书。近十年来,史学界研究的成果丰硕,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涉猎历史上重大历史现象的最新研究动态,并恰当地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去。一位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有追踪历史学科学术动态和学术研究的能力。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和保障。很难想象,历史综合素质差,创新能力低的教师能培养出创新思维意识强的学生来。实际上,这种倾向渐有加强的趋势,应该引起教育界同仁的关注。  四、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即培养学生形成自己在接近客观历史原貌的前提下对历史现象的一点认识,而不是去死记模式化的固定结论,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僵化定式,展开思维飞跃的翅膀,真正做到论从史出,寓论于史,史论结合。我想,有这几点值得注意:  (1)角度创新。历史教师先对长期流行的结论(一般为历史教科书的结论)进行分析,探究此结论是从哪个“角度”或“视角”得出的,并启发学生,分析历史现象,不应该拘束于某一个固定的角度或视角,而应该是多角度多视角。从不同的角度或视角看待历史现象,自然会得到不同的历史结论,然后帮助学生自己去评价、完善结论。这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称之为“角度创新”。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授之以渔。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乃至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所以,有人把学生的“学习”明确解释为“学习如何学习”。显然,掌握学法是现代社会教育科研的新潮流,是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也是现代教学论的新思想。  (3)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创新型人才,通常思维不被已有的结论所束缚,不相信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不屈服专家学者的权威。鉴于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对传统固定的结论进行一定的分析探究,看其是根据何种原理或理论推理出来的,这个理论是否严谨,是否完善,是否“放之四海而皆准”。  参考文献:  [1]唐胜娟.初中历史有效教学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4):55-56  [2]丁杰.培养初中学生记忆能力,提升历史教育教学水平[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1):106


相关内容

  •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法探讨
  •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法探讨 华裕芳 (无锡市东亭中学,江苏无锡 摘要: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一个成功的导入法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和兴趣,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本文试对历史课堂导入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新课导入设计新课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 ...

  • 浅论"过程与方法"目标
  • 摘要:初中和高中历史新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表述的异同,浅谈初中和高中"过程与方法"目标设置的异同的探讨.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目标:高中课标:初中课标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 ...

  • 关于初中历史讲评课的探讨
  • 摘 要: 初中历史因其特殊的"身价",在平时学习中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历史讲评课就更难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也有一些认识的误区,认为历史只要学生认真背诵就可以了,甚至有些老师认为历史试卷讲评只要对对答案就行了.作者因为重视历史课堂的教学,而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收获.上好历史试卷讲评课对 ...

  • 试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基本理念及特点
  • 试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基本理念及特点 初中历史课的教学工作,是学生整个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把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转而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要从教师教得如何,转变为学生学得如何的角度上来,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历史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 ...

  •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探析
  •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探析 摘要: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要转变教师理念,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目前我国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颇多,教师没有意识到历史是一门生 ...

  • 世界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探讨
  • 作者:谭东胡中波 中学历史教学 2002年11期 2001年3月12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说,我最近看了一些初中.高中的历史.地理教材,我们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历史知识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地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世界的过去和现在,这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共中央国 ...

  • 市骨干班远程学习总结
  • 学生姓名: 谢翔 提交时间: xx-3-2 22:36:20 提交内容: 学习总结 长宁县安宁中学谢翔 xx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宜宾市第二届市级骨干教师培养人选远程程培训的学习.这是一个通过网络实行远程培训的又一个学习平台,凝聚着专家.学者.名师们的经验和智慧.对于此次的学习,我倍感荣幸,万分珍惜 ...

  • 2012-2013年第二学期初中历史教研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历史教研工作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手段,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教学常规为规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考试改革为重点,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促进历史教研工作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先进地区的教科研经验,把经验落到实处.针对我区学科师 ...

  • 高一历史心得体会
  • 作为一名高一历史教师,在我半年的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钻研教育方法,以及与同学生的亲密接触中,逐渐的了解到许多学生及教师在高一历史教学中存在不少误区。今天就同各位同仁做一点探讨。 第一,从学生的角度讲,很多学生将高一中国近现代史当作是炒初中历史的“冷饭”,学习兴趣不高。从我们现在的历史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