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诺贝尔》说课稿
第六单元的主题为“百折不挠”。 这篇课文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通过感受诺贝尔永不满足、追求不止、恩泽后世的精神,着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学时我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阅读中引导学生挖掘丰富的情感线索--诺贝尔面对亲人的伤亡与政府的反对以及对遗嘱的设立的不同表现为主线,领悟诺贝尔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热爱和平的崇高品格。同时以激情渲染、以读为本、交流合作、拓展阅读等方式丰富文本,超越文本,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洗礼,人生观得到升华,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在自
主高效的语文阅读中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感受语文的乐趣。
学情分析:
了解本班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字体书写普遍不规范还不工整,上课小动作多。其次是部分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阅读和习作能力普遍较低,存在着班级内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现象。尤其害怕习作,还没有养成自觉写日记或写周记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抓住重要语段,仔细品读,读懂全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4、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重点、难点:
体会诺贝尔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课前准备:(课前提升,有的放矢)
1、自主(或者小组合作)预习课文,准确,流利地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或其他方式解决不理解的词句,扫除理解课文的障碍。
2、学生自主收集诺贝尔的相关信息与资料。(生平、事迹、兴趣、爱好)。
3、师:课件。(凝重、庄严的背景音乐、诺贝尔名言、诺贝尔的补充材料、"诺贝尔知多少"知识竞赛题·······)。 教材分析: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还在身后立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他,就是不朽的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诺贝尔》入选了国标本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课本中。
这篇课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诺贝尔奖颁奖仪式的时间和地点,体现了人们对诺贝尔的敬重。第二部分3——9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经过及不断探索的品质。第10自然段是文章的结尾,叙述了诺贝尔设立了诺贝尔奖,奖励各领域杰出的人才。其实,关于诺贝尔,令人震撼的地方太多,他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不懈追求,他一心为他人着想,却从不考虑自己,他立下了让世人称颂了一百多年的遗嘱„„可以说,诺贝尔的一切都是那么令人感动与钦佩。在这篇课文里,则重点选取了他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来写,歌颂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科学事业的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以此内容为教学重点。
我准备将这篇课文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初读预习课文,掌握生字词,,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诺贝尔的兴趣。第二课时重点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诺贝尔的精神世界,体会诺贝尔在发明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下面我具体谈谈自己在第二课时设计的几个主要教学环节。
学习过程:(课内探究,探索新知)
一、激情导入,交流资料,感知人物。
1、音乐起、出名言、指名读: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2、交流资料:
一个世纪以来,"诺贝尔"这个名字在神圣的科学殿堂上,熠熠闪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奖金,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这节课,请让我们走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用心灵去感知他不朽的灵魂。
3、齐读课题:
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看一看诺贝尔是怎样发明炸药的。
二、交流预习,以学定教
1、交流预习收获
2、质疑问难
3、梳理问题
三、课内探究,精讲点拨
1、了解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1)默读第一段。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播放课件)请记住这个时刻,请记住这个地点。(在线测试)
每年的 月 日下午 时 分,在瑞典王国首都
都要举行一次世界性的盛会——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3)思考: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地点和时间的确定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定?
2、了解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
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段,内容较为丰富,课文第3自然段以“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这一句承上启下,继而4——9自然段从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几个阶段来展开叙述。根据课文的表达顺序,在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准备采用先整体感知,再精读感悟的思路。
(1)整体感知
让学生默读课文,概括出课文中所写的诺贝尔研制炸药的几个主要阶段:诺贝尔爆炸油——黄色炸药和雷管——爆炸威力更大的炸药,这样,让学生以一种理性的眼光去对待诺贝尔的成功,从而明白,诺贝尔的发明之路其实是一条不断探索、不懈追求之路。
(2)精读感悟
阅读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主要经历由感知到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尤为重要。阅读感悟,并非仅仅限于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分析,还包括对语言内涵的体味和对语言形式的深层理解,对文本内容的再创造。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需要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自己透过教材的文句,有侧重地体味文章意蕴,揣摩作者在思想和情感上的脉动,深切感悟语言符号的丰富内涵,并能准确地将其传达出来。有所感,方有所悟,感知的东西越多,悟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着重通过让学生潜心会文,品词析句,从中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逐步掌握了品词析句的方法,并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读、议、思等方法,体会文字背后的内涵,从而感悟文本的主旨。比如课文第4自然段写道:“他想,为了开通一条铁路或公路,要付出多么艰苦的劳动啊!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课文第7节也作了呼应,“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 我引导学生将这两部分联系起来体会,诺贝尔一直对劳动者充满关心与同情,造福人类不仅是他发明炸药的动机,更是一直支撑他不懈追求的力量源泉。同时,我还准备补充诺贝尔的名言:“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体会这一点。
课文集中表现了诺贝尔从事科学研究锲而不舍的精神,要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实验室的不慎爆炸,弟弟炸死,父亲炸残,面对这样惨痛的后果,诺贝尔内心会是怎样的呢?亲戚朋友会怎样劝慰他呢?通过设身处地想象他当时的处境,进行说话训练,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诺贝尔为了造福人类而奋不顾身的可贵精神。再联系诺贝尔在发明炸药时的表现,进一步感悟:“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课文,学生就能读出那种震撼人心的献身精神!
读,画出诺贝尔反复实验打动你的语句;
议,从中悟到了什么;
品,如何才能读好;
(3)了解顺序,掌握结构,升华理解。(课件出示实验室爆炸失亲人之段)
过渡:诺贝尔先生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为人类的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了累累硕果,谁能想到,为了所挚爱的科学事业,他一生未婚,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度过;他倍受世俗的嘲笑,
被誉为"科学疯子";他终身与疾病为伴,并失去了亲爱的兄弟。
a、指名读
b、读了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小组交流后,班内谈感受。
(4)、超越文本
如此巨大的伤痛,我们的课本写的较简略。在《爆炸之父——永远的诺贝尔》中有这样的描写:(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启发想象:
a、此时此刻,面对诺贝尔,白发苍苍的父母会说些什么?
b、面对如此风险,住在周围的居民一定会说些什么?
c、面对众人的劝解、质疑、甚至责难,诺贝尔也许无法辨解,他也有悲痛,也有犹豫,但冷静下来后,他想的是——(小组讨论交流)
d、在这种情况下,诺贝尔想过放弃吗?
也许有过犹豫,也许想过放弃,但最终是什么让他坚持了下去?(联系4、7段来交流)
(5)你能否用成语或四字词语说一说感动的原因?(志向高远、百折不挠、持之以恒、舍生忘死等) 3、了解诺贝尔遗嘱及设立诺贝尔奖的用意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课文最后一段简要介绍了设立诺贝尔奖的情况,与课文开头相呼应。这一部分通过读读议议:“透过这份遗嘱,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诺贝尔那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总结全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期待引起孩子们深层的思考:“如今,大量的炸药被用于战争,毁灭着人类创造的文明,当初诺贝尔发明炸药,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是功劳还是罪过?”让学生联系设立诺贝尔和平奖等内容,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大家对诺贝尔的崇敬之情进一步得到升华。
(在课堂学习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语文学习能力,以读为本,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体会情感,使语文教学回归常态。)
4、课件展示诺贝尔获得者图片,简单介绍,以此激励学生永不满足,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四、课堂小结,巩固测验
1、朗读全文,再次质疑(在线测试)
过渡:让我们再次亲近这位科学巨人,感知他的内心世界,聆听他生命最后时刻奏出的最后强音。
(1) 说说诺贝尔奖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设立诺贝尔奖)
(2)诺贝尔最初发明炸药的动因是什么?(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发明炸药?)(他看到工人们徒手劈山开路十分艰苦,就想发明一种东西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
(3)发明炸药的心愿实现了,诺贝尔为什么还要继续研究呢?(对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来说,创造发明是永无止境的。
2、课堂练习:
诺贝尔奖表明了这位科学家的伟大人格,诺贝尔奖金曾激励多少有志之士、精英豪杰投身于科学事业,献身于科学事业,去攻克一道道科学难关,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他成为世界科学技术冠军的标志,促进了人类科学和文明的发展。
①、课内知识竞赛:诺贝尔知识知多少?
②、请说出一、两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名单:李政道、杨振宁和丁肇中、李远哲、居里夫人„„
( 语文教学离不开“双基”,将写作知识、课文的内容贯穿于师生对话和知识竞赛中,给学生创设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标的理念。)
3、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结束语:同学们,岁月的长河会带走很多,但却带不走这个人的名字,他就是——诺贝尔。为了人类的幸福,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课下可以继续查找有关诺贝尔的资料,将这位世界著名科学家的故事记下来,再次感受他的高贵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老师殷切希望同学们学习诺贝尔锲而不舍、无比坚强、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自己不断进步、勇攀高峰!
课后提升,激励探索 (作业超市)
1、 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写明出生年月、国籍、身份、主要成就和贡献等)
2、课后拓展阅读:
读一读:《朴实的墓碑》和《母亲的照片》两篇短文,与你的伙伴谈谈你的感受。
阅读补充资料:《朴实的墓碑》、《母亲的照片》:
(1)《朴实的墓碑》
诺贝尔的墓碑是一座高约3米的灰色尖顶石碑,看上去很普通。石碑正面刻有"nobel"几个金字和诺贝尔的生卒年月,墓碑两侧刻有诺贝尔4位亲人的名字和生卒。周围是10棵一人多高的柏树。碑上没有诺贝尔的肖像(据说诺贝尔生前只有一张画像),没有浮华的雕饰,没有只字关于他在人类历史上写下的辉煌!每一个知道诺贝尔的人、站在他的墓前,都会感到这种朴素带给人的心灵震撼。
(2)《母亲的照片》
诺贝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他的财产累计达30亿瑞典币(约折合920万美元)。但是他与许多富豪截然不同。他一贯轻视金钱和财产,当他母亲去世时,他将母亲留给他的遗产全部捐献给了慈善机构,只是留下了母亲的照片,以作为永久的纪念。他说:"金钱这东西,只要能够解决个人的生活就够用了,若是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才的祸害。有儿女的人,父母只要留给他们教育费用就行了,如果给予除教育费用以外的多余的财产,那就是错误的,那就是鼓励懒惰,那会使下一代不能发展个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聪明才干。"
小结:诺贝尔先生不仅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物质文明财富,还为人类留下了艰苦创业,不慕功利、虚名的崇高精神,他杰出的科学成就和高洁的人格魅力,是人类发展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课外拓展阅读,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阅读、思维的空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这位有巨大贡献的伟大的科学家事迹深深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同时,高洁的人格魅力也深深烙在学生的记忆中。)
3、实践活动:
目前全世界已有3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在诺贝尔奖中榜上有名,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作为一个泱泱大国,中华民族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在高高的领奖台,荣获诺贝尔奖,这是中国民众心中的结-——强烈的"诺贝尔情结"啊!同学们,我们能让好梦成真吗?
(1)收看中央电视台节目:智慧的盛宴--"诺奖群英会",倾听大师的对话。
(2)习作:《我获得了诺贝尔奖金„„》
(课后设计的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开发了语文教育资源,拓宽了语文教育的渠道,将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语文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板书设计:
21、诺贝尔
授奖仪式 —— 世界性盛会
诺贝尔爆炸油
发明炸药 爆炸失亲人 投入整个生命 舍生忘死
黄色炸药和雷管 无私奉献
险些送命
诺贝尔奖 —— 奖给最突出的人
教学反思:
1、 解读文本要有文体意识,写“人”的文章归属于叙事性的文学作品,应该关注人物形象,让学生体会人物形象,抓住文章中“双目紧盯”。“怦怦直跳”“鲜血淋漓”等词语,让学生体会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不怕牺牲,勇不满足的精神,以及人物伟大而崇高的形象。
2、 解读文本要能抓住场景,抓住细节,一句“文章最触动你的地方是什么?”来展开,让学生品读文章,去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3、 解读文本要有篇章意识,要整不要碎,抓住某个点使文章能串连起来,不觉得孤立。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主旋律编排的几篇课文。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课文,把文中所蕴涵的道理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培养自己的这种精神。《诺贝
尔》这篇文章以朴素的语言,感人的笔触叙述了诺贝尔发明****的艰难过程,教学本文必须让学生真切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启发学生学习他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深入体会文章步步深入表现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出于以上考虑,结合学生实际,将教学要点说明如下:
教学目标:
1、 能读通、读顺课文,理解“盛会”、“风行”等词语的意思。
2、 了解诺贝尔发明****的经过,并能简要地复述。
3、 练习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能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
4、 感受诺贝尔身上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不畏艰难、不断探索、造福
人类的精神。
5、 能整合全文内容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诺贝尔身上的精神,能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你觉得诺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请结合课文中关键的词句说说理解。(这是教学的重点部分。)
(1) 用笔勾出哪些自然段是具体写诺贝尔的。
(2) 细细地读文章,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一写,并圈出或者划出相关的词句。
(3) 交流。鼓励同学们各抒己见,老师相机板书学生回答中揭示人物品质的词语以及学生口头表达中的好词。 (板书下揭示人物精神品质的词语,可为后面的总结服务;板书下学生表达中用的好词,一方面可帮助学生直观地积累,另一方面可激励学生积极地表达。交流中,我会安排学生结合理解相机地读书,练习有声有色地朗读,通过读好自己找到的关键词句突出人物品质。另外,我会利用板书展现诺贝尔发明****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理解整体化、条理化。对于学生的回答,说不定会有一些另外的想法,如:为什么诺贝尔的研究要****家人?这个时候可引导学生关注第5自然段,其中有这么一句:“他与父亲、哥哥一起,发明了一种液体****。”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父亲、哥哥也作研究,那么后面他们发生意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为什么诺贝尔做实验时不能离****远一点,而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如果有学生提这样的问题,可先放手让其他同学帮忙解决,解决不了再老师引导:因为他要观察。而从这里,引导学生体会:也更能体现出他为科学的奉献精神。在这些目标中,重点是1、2两个目标的达成,难点是读懂课文,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学生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在朗读、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才能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人文内涵。根据这个理念,我对本课时教学作如下设计:
一、情景导入,初知人物形象
课始,通过教师设疑提问: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最离不开什么?是谁发明了的?让学生说说他是谁,引出课文主要人物——诺贝尔,再通过课件图片认识诺贝尔,师板书,生齐声呼唤这位老人的名字,使情景交融,课伊始,情已生。
二、抓主线——研制****的过程,品文悟情。
1)课文5至9节集中表现了诺贝尔从事科学研究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学这一部分,可以放手让学生潜心自读,找出触动自己心灵的地方认真体会,然后再读读议议,力求读出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从发明出“诺贝尔****油”到“黄色****”的成功制造,其中诺贝尔历经的艰辛,要引领学生用心感受。
2)“毫不气馁”是文章中的一个重点词语,也是诺贝尔精神的最好诠释,。教学时,在词语朗读的基础上聚焦到“毫不气馁”上,说,谁毫不气馁?干什么毫不气馁?用上“毫不气馁”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使学生把诺贝尔和“毫不气馁”联系在了一起,奠定了初步的感情基础。然后,再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诺贝尔在研究****时有哪些感人的画面让你深深感受到了他的毫不气馁?请学生边读边用“——”找到相应的句子。此时,学生走进了文本所设的情景中,读读、划划、批批、注注,一个个感人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一个鲜活的、毫不气馁的诺贝尔走进了学生的视野,走进了他们的心灵。然后,抓住三个最感人的画面,通过读、悟、文本拓展、感情朗读等方法,具体、形象、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在多种教学手段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诺贝尔的精神,感受到他为了发明****,投入了“整个生命”
3)小组合作学习
在赏读完课文之后,我选择一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所观点,如:诺贝尔发明****为人类的生产生活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诺贝尔死后,大量的****也用于战争,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如果诺贝尔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由此进入最后一段的学习让学生读读议议:透过这份遗嘱,你明白了什么?进一步体会诺贝尔博大的胸怀,奉献的精神何对全人类的热爱,感受他伟大的人格力量。
4)拓展延伸
通过创设话题,让学生交流知道的象诺贝尔一样的科学家。教师也将搜集的人以大屏幕展现伟人的功绩。既锻炼了学生口语,也积累了知识。
小练笔
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字的小传(主要写明人物的生卒年月,国籍、身份、主要成绩和贡献,目的在于熟悉课文,训练写的能力。
二、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这节课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课文的3到9节是文章的重点,尤其是8到10节有声有色的朗读感悟应是重点中的重点,而我把握的却不突出。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有时间观念,课后题应当堂解决。
2、毕竟是高年级了嘛,课堂教学除了要培养孩子听、说、读、悟的能力,还要找找读写结合点。像《诺贝尔》课后“为诺贝尔写一百字的小传”就是一个很好的读写结合点,我留有15分钟让学生写在下课前有两三个写出,但没时间展示。如果在这出示范文,是不是会更好。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写”的能力的培养,努力让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年上一个台阶。
21《 诺贝尔》说课稿
第六单元的主题为“百折不挠”。 这篇课文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通过感受诺贝尔永不满足、追求不止、恩泽后世的精神,着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学时我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阅读中引导学生挖掘丰富的情感线索--诺贝尔面对亲人的伤亡与政府的反对以及对遗嘱的设立的不同表现为主线,领悟诺贝尔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热爱和平的崇高品格。同时以激情渲染、以读为本、交流合作、拓展阅读等方式丰富文本,超越文本,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洗礼,人生观得到升华,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在自
主高效的语文阅读中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感受语文的乐趣。
学情分析:
了解本班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字体书写普遍不规范还不工整,上课小动作多。其次是部分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阅读和习作能力普遍较低,存在着班级内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现象。尤其害怕习作,还没有养成自觉写日记或写周记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抓住重要语段,仔细品读,读懂全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4、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重点、难点:
体会诺贝尔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课前准备:(课前提升,有的放矢)
1、自主(或者小组合作)预习课文,准确,流利地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或其他方式解决不理解的词句,扫除理解课文的障碍。
2、学生自主收集诺贝尔的相关信息与资料。(生平、事迹、兴趣、爱好)。
3、师:课件。(凝重、庄严的背景音乐、诺贝尔名言、诺贝尔的补充材料、"诺贝尔知多少"知识竞赛题·······)。 教材分析: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还在身后立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他,就是不朽的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诺贝尔》入选了国标本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课本中。
这篇课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诺贝尔奖颁奖仪式的时间和地点,体现了人们对诺贝尔的敬重。第二部分3——9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经过及不断探索的品质。第10自然段是文章的结尾,叙述了诺贝尔设立了诺贝尔奖,奖励各领域杰出的人才。其实,关于诺贝尔,令人震撼的地方太多,他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不懈追求,他一心为他人着想,却从不考虑自己,他立下了让世人称颂了一百多年的遗嘱„„可以说,诺贝尔的一切都是那么令人感动与钦佩。在这篇课文里,则重点选取了他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来写,歌颂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科学事业的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以此内容为教学重点。
我准备将这篇课文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初读预习课文,掌握生字词,,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诺贝尔的兴趣。第二课时重点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诺贝尔的精神世界,体会诺贝尔在发明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下面我具体谈谈自己在第二课时设计的几个主要教学环节。
学习过程:(课内探究,探索新知)
一、激情导入,交流资料,感知人物。
1、音乐起、出名言、指名读: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2、交流资料:
一个世纪以来,"诺贝尔"这个名字在神圣的科学殿堂上,熠熠闪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奖金,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这节课,请让我们走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用心灵去感知他不朽的灵魂。
3、齐读课题:
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看一看诺贝尔是怎样发明炸药的。
二、交流预习,以学定教
1、交流预习收获
2、质疑问难
3、梳理问题
三、课内探究,精讲点拨
1、了解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1)默读第一段。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播放课件)请记住这个时刻,请记住这个地点。(在线测试)
每年的 月 日下午 时 分,在瑞典王国首都
都要举行一次世界性的盛会——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3)思考: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地点和时间的确定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定?
2、了解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
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段,内容较为丰富,课文第3自然段以“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这一句承上启下,继而4——9自然段从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几个阶段来展开叙述。根据课文的表达顺序,在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准备采用先整体感知,再精读感悟的思路。
(1)整体感知
让学生默读课文,概括出课文中所写的诺贝尔研制炸药的几个主要阶段:诺贝尔爆炸油——黄色炸药和雷管——爆炸威力更大的炸药,这样,让学生以一种理性的眼光去对待诺贝尔的成功,从而明白,诺贝尔的发明之路其实是一条不断探索、不懈追求之路。
(2)精读感悟
阅读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主要经历由感知到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尤为重要。阅读感悟,并非仅仅限于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分析,还包括对语言内涵的体味和对语言形式的深层理解,对文本内容的再创造。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需要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自己透过教材的文句,有侧重地体味文章意蕴,揣摩作者在思想和情感上的脉动,深切感悟语言符号的丰富内涵,并能准确地将其传达出来。有所感,方有所悟,感知的东西越多,悟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着重通过让学生潜心会文,品词析句,从中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逐步掌握了品词析句的方法,并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读、议、思等方法,体会文字背后的内涵,从而感悟文本的主旨。比如课文第4自然段写道:“他想,为了开通一条铁路或公路,要付出多么艰苦的劳动啊!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课文第7节也作了呼应,“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 我引导学生将这两部分联系起来体会,诺贝尔一直对劳动者充满关心与同情,造福人类不仅是他发明炸药的动机,更是一直支撑他不懈追求的力量源泉。同时,我还准备补充诺贝尔的名言:“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体会这一点。
课文集中表现了诺贝尔从事科学研究锲而不舍的精神,要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实验室的不慎爆炸,弟弟炸死,父亲炸残,面对这样惨痛的后果,诺贝尔内心会是怎样的呢?亲戚朋友会怎样劝慰他呢?通过设身处地想象他当时的处境,进行说话训练,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诺贝尔为了造福人类而奋不顾身的可贵精神。再联系诺贝尔在发明炸药时的表现,进一步感悟:“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课文,学生就能读出那种震撼人心的献身精神!
读,画出诺贝尔反复实验打动你的语句;
议,从中悟到了什么;
品,如何才能读好;
(3)了解顺序,掌握结构,升华理解。(课件出示实验室爆炸失亲人之段)
过渡:诺贝尔先生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为人类的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了累累硕果,谁能想到,为了所挚爱的科学事业,他一生未婚,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度过;他倍受世俗的嘲笑,
被誉为"科学疯子";他终身与疾病为伴,并失去了亲爱的兄弟。
a、指名读
b、读了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小组交流后,班内谈感受。
(4)、超越文本
如此巨大的伤痛,我们的课本写的较简略。在《爆炸之父——永远的诺贝尔》中有这样的描写:(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启发想象:
a、此时此刻,面对诺贝尔,白发苍苍的父母会说些什么?
b、面对如此风险,住在周围的居民一定会说些什么?
c、面对众人的劝解、质疑、甚至责难,诺贝尔也许无法辨解,他也有悲痛,也有犹豫,但冷静下来后,他想的是——(小组讨论交流)
d、在这种情况下,诺贝尔想过放弃吗?
也许有过犹豫,也许想过放弃,但最终是什么让他坚持了下去?(联系4、7段来交流)
(5)你能否用成语或四字词语说一说感动的原因?(志向高远、百折不挠、持之以恒、舍生忘死等) 3、了解诺贝尔遗嘱及设立诺贝尔奖的用意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课文最后一段简要介绍了设立诺贝尔奖的情况,与课文开头相呼应。这一部分通过读读议议:“透过这份遗嘱,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诺贝尔那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总结全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期待引起孩子们深层的思考:“如今,大量的炸药被用于战争,毁灭着人类创造的文明,当初诺贝尔发明炸药,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是功劳还是罪过?”让学生联系设立诺贝尔和平奖等内容,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大家对诺贝尔的崇敬之情进一步得到升华。
(在课堂学习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语文学习能力,以读为本,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体会情感,使语文教学回归常态。)
4、课件展示诺贝尔获得者图片,简单介绍,以此激励学生永不满足,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四、课堂小结,巩固测验
1、朗读全文,再次质疑(在线测试)
过渡:让我们再次亲近这位科学巨人,感知他的内心世界,聆听他生命最后时刻奏出的最后强音。
(1) 说说诺贝尔奖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设立诺贝尔奖)
(2)诺贝尔最初发明炸药的动因是什么?(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发明炸药?)(他看到工人们徒手劈山开路十分艰苦,就想发明一种东西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
(3)发明炸药的心愿实现了,诺贝尔为什么还要继续研究呢?(对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来说,创造发明是永无止境的。
2、课堂练习:
诺贝尔奖表明了这位科学家的伟大人格,诺贝尔奖金曾激励多少有志之士、精英豪杰投身于科学事业,献身于科学事业,去攻克一道道科学难关,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他成为世界科学技术冠军的标志,促进了人类科学和文明的发展。
①、课内知识竞赛:诺贝尔知识知多少?
②、请说出一、两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名单:李政道、杨振宁和丁肇中、李远哲、居里夫人„„
( 语文教学离不开“双基”,将写作知识、课文的内容贯穿于师生对话和知识竞赛中,给学生创设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标的理念。)
3、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结束语:同学们,岁月的长河会带走很多,但却带不走这个人的名字,他就是——诺贝尔。为了人类的幸福,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课下可以继续查找有关诺贝尔的资料,将这位世界著名科学家的故事记下来,再次感受他的高贵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老师殷切希望同学们学习诺贝尔锲而不舍、无比坚强、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自己不断进步、勇攀高峰!
课后提升,激励探索 (作业超市)
1、 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写明出生年月、国籍、身份、主要成就和贡献等)
2、课后拓展阅读:
读一读:《朴实的墓碑》和《母亲的照片》两篇短文,与你的伙伴谈谈你的感受。
阅读补充资料:《朴实的墓碑》、《母亲的照片》:
(1)《朴实的墓碑》
诺贝尔的墓碑是一座高约3米的灰色尖顶石碑,看上去很普通。石碑正面刻有"nobel"几个金字和诺贝尔的生卒年月,墓碑两侧刻有诺贝尔4位亲人的名字和生卒。周围是10棵一人多高的柏树。碑上没有诺贝尔的肖像(据说诺贝尔生前只有一张画像),没有浮华的雕饰,没有只字关于他在人类历史上写下的辉煌!每一个知道诺贝尔的人、站在他的墓前,都会感到这种朴素带给人的心灵震撼。
(2)《母亲的照片》
诺贝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他的财产累计达30亿瑞典币(约折合920万美元)。但是他与许多富豪截然不同。他一贯轻视金钱和财产,当他母亲去世时,他将母亲留给他的遗产全部捐献给了慈善机构,只是留下了母亲的照片,以作为永久的纪念。他说:"金钱这东西,只要能够解决个人的生活就够用了,若是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才的祸害。有儿女的人,父母只要留给他们教育费用就行了,如果给予除教育费用以外的多余的财产,那就是错误的,那就是鼓励懒惰,那会使下一代不能发展个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聪明才干。"
小结:诺贝尔先生不仅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物质文明财富,还为人类留下了艰苦创业,不慕功利、虚名的崇高精神,他杰出的科学成就和高洁的人格魅力,是人类发展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课外拓展阅读,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阅读、思维的空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这位有巨大贡献的伟大的科学家事迹深深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同时,高洁的人格魅力也深深烙在学生的记忆中。)
3、实践活动:
目前全世界已有3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在诺贝尔奖中榜上有名,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作为一个泱泱大国,中华民族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在高高的领奖台,荣获诺贝尔奖,这是中国民众心中的结-——强烈的"诺贝尔情结"啊!同学们,我们能让好梦成真吗?
(1)收看中央电视台节目:智慧的盛宴--"诺奖群英会",倾听大师的对话。
(2)习作:《我获得了诺贝尔奖金„„》
(课后设计的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开发了语文教育资源,拓宽了语文教育的渠道,将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语文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板书设计:
21、诺贝尔
授奖仪式 —— 世界性盛会
诺贝尔爆炸油
发明炸药 爆炸失亲人 投入整个生命 舍生忘死
黄色炸药和雷管 无私奉献
险些送命
诺贝尔奖 —— 奖给最突出的人
教学反思:
1、 解读文本要有文体意识,写“人”的文章归属于叙事性的文学作品,应该关注人物形象,让学生体会人物形象,抓住文章中“双目紧盯”。“怦怦直跳”“鲜血淋漓”等词语,让学生体会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不怕牺牲,勇不满足的精神,以及人物伟大而崇高的形象。
2、 解读文本要能抓住场景,抓住细节,一句“文章最触动你的地方是什么?”来展开,让学生品读文章,去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3、 解读文本要有篇章意识,要整不要碎,抓住某个点使文章能串连起来,不觉得孤立。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主旋律编排的几篇课文。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课文,把文中所蕴涵的道理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培养自己的这种精神。《诺贝
尔》这篇文章以朴素的语言,感人的笔触叙述了诺贝尔发明****的艰难过程,教学本文必须让学生真切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启发学生学习他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深入体会文章步步深入表现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出于以上考虑,结合学生实际,将教学要点说明如下:
教学目标:
1、 能读通、读顺课文,理解“盛会”、“风行”等词语的意思。
2、 了解诺贝尔发明****的经过,并能简要地复述。
3、 练习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能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
4、 感受诺贝尔身上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不畏艰难、不断探索、造福
人类的精神。
5、 能整合全文内容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诺贝尔身上的精神,能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你觉得诺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请结合课文中关键的词句说说理解。(这是教学的重点部分。)
(1) 用笔勾出哪些自然段是具体写诺贝尔的。
(2) 细细地读文章,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一写,并圈出或者划出相关的词句。
(3) 交流。鼓励同学们各抒己见,老师相机板书学生回答中揭示人物品质的词语以及学生口头表达中的好词。 (板书下揭示人物精神品质的词语,可为后面的总结服务;板书下学生表达中用的好词,一方面可帮助学生直观地积累,另一方面可激励学生积极地表达。交流中,我会安排学生结合理解相机地读书,练习有声有色地朗读,通过读好自己找到的关键词句突出人物品质。另外,我会利用板书展现诺贝尔发明****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理解整体化、条理化。对于学生的回答,说不定会有一些另外的想法,如:为什么诺贝尔的研究要****家人?这个时候可引导学生关注第5自然段,其中有这么一句:“他与父亲、哥哥一起,发明了一种液体****。”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父亲、哥哥也作研究,那么后面他们发生意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为什么诺贝尔做实验时不能离****远一点,而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如果有学生提这样的问题,可先放手让其他同学帮忙解决,解决不了再老师引导:因为他要观察。而从这里,引导学生体会:也更能体现出他为科学的奉献精神。在这些目标中,重点是1、2两个目标的达成,难点是读懂课文,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学生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在朗读、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才能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人文内涵。根据这个理念,我对本课时教学作如下设计:
一、情景导入,初知人物形象
课始,通过教师设疑提问: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最离不开什么?是谁发明了的?让学生说说他是谁,引出课文主要人物——诺贝尔,再通过课件图片认识诺贝尔,师板书,生齐声呼唤这位老人的名字,使情景交融,课伊始,情已生。
二、抓主线——研制****的过程,品文悟情。
1)课文5至9节集中表现了诺贝尔从事科学研究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学这一部分,可以放手让学生潜心自读,找出触动自己心灵的地方认真体会,然后再读读议议,力求读出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从发明出“诺贝尔****油”到“黄色****”的成功制造,其中诺贝尔历经的艰辛,要引领学生用心感受。
2)“毫不气馁”是文章中的一个重点词语,也是诺贝尔精神的最好诠释,。教学时,在词语朗读的基础上聚焦到“毫不气馁”上,说,谁毫不气馁?干什么毫不气馁?用上“毫不气馁”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使学生把诺贝尔和“毫不气馁”联系在了一起,奠定了初步的感情基础。然后,再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诺贝尔在研究****时有哪些感人的画面让你深深感受到了他的毫不气馁?请学生边读边用“——”找到相应的句子。此时,学生走进了文本所设的情景中,读读、划划、批批、注注,一个个感人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一个鲜活的、毫不气馁的诺贝尔走进了学生的视野,走进了他们的心灵。然后,抓住三个最感人的画面,通过读、悟、文本拓展、感情朗读等方法,具体、形象、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在多种教学手段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诺贝尔的精神,感受到他为了发明****,投入了“整个生命”
3)小组合作学习
在赏读完课文之后,我选择一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所观点,如:诺贝尔发明****为人类的生产生活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诺贝尔死后,大量的****也用于战争,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如果诺贝尔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由此进入最后一段的学习让学生读读议议:透过这份遗嘱,你明白了什么?进一步体会诺贝尔博大的胸怀,奉献的精神何对全人类的热爱,感受他伟大的人格力量。
4)拓展延伸
通过创设话题,让学生交流知道的象诺贝尔一样的科学家。教师也将搜集的人以大屏幕展现伟人的功绩。既锻炼了学生口语,也积累了知识。
小练笔
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字的小传(主要写明人物的生卒年月,国籍、身份、主要成绩和贡献,目的在于熟悉课文,训练写的能力。
二、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这节课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课文的3到9节是文章的重点,尤其是8到10节有声有色的朗读感悟应是重点中的重点,而我把握的却不突出。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有时间观念,课后题应当堂解决。
2、毕竟是高年级了嘛,课堂教学除了要培养孩子听、说、读、悟的能力,还要找找读写结合点。像《诺贝尔》课后“为诺贝尔写一百字的小传”就是一个很好的读写结合点,我留有15分钟让学生写在下课前有两三个写出,但没时间展示。如果在这出示范文,是不是会更好。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写”的能力的培养,努力让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