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见师不善.见父母过,这叫大不孝!

来源:净土释疑网 录入时间:2014-02-17 20:50:50

关键字:大不孝,传人,讲经,善知识,善知识的重要性,依教奉行

【 点击数:145 】 【字体: 大 中 小 】 【 收藏 】【 打印文章 】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621集  2014年2月16日讲于香港

见师不善、见父母过,这叫大不孝!

【解】又如夜行险道,弊人执炬,不得以人恶故,不取其照。

夜晚,这个人,这人不是个好人,是个恶人,但是他拿了火把在前面照明,晚上走路。我不能因为他是个恶人,我就不跟他走了、“不取其照”了。

【解】菩萨亦复如是。于师得智慧光明,不计其恶。

见师不善、见父母过,这叫大不孝!

【解】是故彼经结云:

经上有个总结说:

【解】“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盖谓如是之人是真善知识。于真善知识能知能求,故必证菩提也。

我们要认识人!认识人标准怎么定?我听这个老师讲经、教诲,这个老师所说的,跟经的意思有没有违背。如果他讲的是跟经里面意思是相违背的,知见有问题,这个就不能跟了;如果他所讲的跟经上讲的意思完全相应、不相违背,纵然这个老师有什么过失,我们还是要跟定他。过失,有些过失我们见不到,我们以为过失,其实他没有过失,我们冤枉他了。冤枉一个善知识罪很重!老师要发现学生对他有疑惑,一定要化解,否则的话,有疑他得不到法益。亲近老师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真诚;第二个条件是清净、清净心,不能有疑惑,疑惑,心不清净;第三个是恭敬。有这三个条件,真正能得法益;这三个条件少一个都不行。我跟李老师学经,他开了个经学班,专门教学生讲经的。我们这个班的同学有二十多个人,我在旁边看李老师教学,他对学生的态度不一样:有几个学生,老师对他特别尊重,这些学生有过失,老师决口不提;可是另外有几个学生,老师对他有打有骂,见面没有好脸色。我怀疑,我也不敢问。大概两个月之后,老师有一天叫我到他房间去,房间就我一个人,问我是不是有这个疑惑。我说有、真有。老师告诉我:那个挨打挨骂的,是真正想学的,打他骂他,让他记住这个地方挨过骂的,让他不会忘记;那几个特别好的,那是不能教的,为什么?那些人爱面子,说几句不好听的,他脸上就红了,那会结冤仇,那怎么办?把他当作旁听生。我才明了,原来老师二十几个人因人施教,对每个人教的方法、心态不一样。这高明之处!认真负责。以前我跟方老师,学生一个,没这些问题;我跟章嘉大师三年,学生也只有一个,没这个问题;老师这次开班,学生有二十多个人,我看到了,才知道老师用心之苦。对我认真教诲,我真正受利益,所以在台中我的进度很快。我除了真诚、清净、恭敬之外,还有两个一般同学没有的:我的记忆力很好,听老师讲一遍,一个星期之内我要复讲的话,大概可以跟他讲的差不多,有这个能力;第二个,理解力比同学们强,我真听懂了、真搞明白了,进度大概是一个月学一部经,小部经。那时候没出家,在台中这个班上十五个月,我学了十三部经。十三部经都讲得还不错,所以我一出家就教佛学院。教佛学院,教一个学期才教一部经,三年毕业,六个学期,我才用了六部,还有七部没用上。所以我对佛学院很不满意,学不到东西。你看我在台中一年三个月,学十三部经;在佛学院里面学三年,一部经都不会讲,那不叫浪费时间吗?我真正体会到中国古人了不起,他们真有智慧,教学要让学生“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决定不能同时学两样东西,为什么?他用心他分心,他不能专就学不好,一定是一部。一部学完了,老师认同了,认同就是要讲一遍给老师听,老师点头,你没讲错,这一部才算学会了,你才可以学第二步;老师没有认同,不可以换第二部。那么我在台中学习的标准,学习一部经,至少讲十遍,这一部经才可以告个段落,再学一部。每一部经都讲十遍,到哪里去讲?到同学家里,今天在张三家里讲,明天到李四家里讲,所以我同学、同修很多,轮流去讲。听众一个、二个、三个、四个都可以。一定要讲!不讲不行,讲完之后请同学批评。不肯讲,那没办法;一定要欢喜讲、肯讲,千锤百炼才会有成就。大部经讲比较困难,为什么?它时间长;小部经,最小的三天,就是三次就讲完了;一般的大概五次到七次,到外面去讲五天、一个星期。讲一部小经,这个比较容易。大部,我学《楞严经》,这部经老师讲三年。我找了六个同学,包括我七个人,好像一个小组一样的,那么这七个都是讲经的同学,我们讲经班的同学。老师星期三讲《楞严经》,我星期四复讲,我就找这个六个同学来听,都是学讲经的、都是内行的,给我指正,所以我也圆圆满满讲了一部《楞严经》。以后出去讲经有信心,我是经过六个同学听的,他们对我有批评、帮助我指正,所以出去讲,很难挑出毛病。我在台湾各地一共讲过七遍。当年我学习的概况,十遍是我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印象才深;一遍、二遍不行,没有根。要欢喜讲,要想尽方法找机会。有人听、有机会、有时间、有地点给你讲,永远保持不要中断,决定不能超过一个星期,超过一个星期就比较麻烦,一个星期至少要讲一次,次数越多越好,这是训练自己、成就自己。所以这经上说“菩萨亦复如是。于师得智慧光明,不计其恶。”我们跟老师比,不如他,智慧、德行不如他,善巧方便不如他。

我们看是不善,在他作为,真的度了那个人。根性不相同,方法就不一样,统统是以利益众生为主。所以“于真善知识能知能求”,你能够认识他、你能够向他求指教,“故必证菩提也。”

【解】《大疏》又曰:但令善事明师,明师必自临事指示。亦同善财于文殊处发菩提心已,问菩萨行。

这是为我们举出一个例子。佛教里面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导他善事、明师。遇到一个好老师不容易!这个老师一定是亲自“临事指示”。就像善财童子在文殊会上发菩提心,发心之后问菩萨行。

【解】文殊亦不具说。

文殊菩萨没有详细给他说。

善知识如父母、眼目、脚足、饮食、日月、身命般重要

【解】但令亲近善友,

“善友”就是善知识。

【解】遂指德云比丘,展转令往矣。”

在文殊会上他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叫得“根本智”。如何行菩萨道?这是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教化众生,这是“后得智”,就是“根本智”把它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处事待人接物,这是活的、这不是死的。在哪里学?生活当中学。这一段含义很深!“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社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统统去看,你去拜访他们、向他们请教,智慧就现前,无所不知。必须要到得“根本智”之后,才有“后得智”;如果没有“根本智”去参学,那个麻烦可就大了。一定要得“根本智”,也就是一定要得定,然后才能开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开智慧之后才能参学;没有开智慧参学,那就麻烦了,那就是杂乱无章,你听得多、学得多,样样都懂得一点,样样都没有深度。所以它这是两个阶段,我们要懂得。

【解】复云:“故《法句经》以二十一喻,喻善知识,

我们看这二十一喻喻善知识,第一个:

【解】谓父母、眼目、脚足、梯橙(橙同凳)、饮食、宝衣、桥梁、财宝、日月、身命等。

善知识是父母;善知识是眼目,有眼目你才能看,有脚你才能走;善知识好比梯橙,有楼梯、有凳子,你才能向上爬高;善知识是饮食;善知识是宝衣,我们人离不开衣食,修道离不开善友;善知识是桥梁,帮助我们渡过河流;善知识是财宝,让我们在菩萨道里面没有缺乏;善知识好比是日月,白天太阳照我们,晚上月光照我们;善知识是身命。这等等。

【解】后结云:善知识者,有如是无量功德,是故教汝等亲近。

为  什么叫你亲近?善知识功德太大了!他真的能成就你、帮助你。

跟善知识学必须具足“真诚、清净、恭敬”

【解】大众闻已,举声号哭。自念旷劫为善知识守护。今日值于如来,乃至未曾报恩,无心亲近。说是语已,重复举身号泣。”

佛在大乘经上,像这些劝导太多了,我们一般人遇到了不认识,真可惜!李老师在台中三十八年,没有人认识,非常感慨!学生当中具足这三个条件的就少:真诚,清净,恭敬。我在年轻时候,这三个条件有,跟古人比不及格;跟现代人比,也就难能可贵了。我自己常说,我的真诚、清净、恭敬可以达三十分,跟古人比不及格,古人至少有六七十分,他们的成就扎实,我只有古人一半。能够获得方老师、章嘉大师、李老师的教诲,凭什么?就凭这一点。别人跟我比,大概只有五分、十分,我有三十分,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真诚、恭敬心是装不出来的,这是小时候父母教的。孝养父母、尊师重道,孩童的时候这桩事情比什么都重要,会影响他一生,不是短时间。

方老师的学生多,李老师的学生更多,为什么成就有限?问题不在老师那边,在学生心态。这个心态不是长大学来的,是从小培养的,所以找不到传人。老师找不到传人,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找不到?没有父母从小培养子女,这就难了。现在整个社会把这桩事情疏忽了,到哪里去找传人?早年,我们在庐江办传统文化,那是实验,成败关键在老师。我们采取网络报名,报名的人将近四百人,三百多人,精挑细选,选出三十七个人,那是什么?就是具足真诚、清净、恭敬;真正有爱心、有使命感,才做成功了,不是随随便便的。他们两个月落实《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真正做到了,做出最好的榜样才能开始教学,才能感动人,言教、身行。所讲的统统自己能做到;做不到的不能讲,讲了人家不相信。首先要求自己,才能教化众生。

善知识所讲的有没有做到?

【解】是故《圆觉经普觉品》普劝曰:“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事善友,事善知识。”且恭敬善知识者,首在如教奉行,此亦甚难。

善知识对你要求的什么?他所讲的有没有做到?你要是做不到就难了。

【解】故云“闻法能行,此亦为难”。

善知识真的难遇难识,不容易遇到;遇到,彼此认识,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学生认识老师,老师认识学生,这个学生可不可教、能不能传,老师会看到。学生对老师有信心、没有怀疑;如果老师教的,对他有怀疑、有成见,那就真难了,这个老师无法教你。

【解】盖善知识难遇难识,今幸求得,倘于彼善知识所示,不能信受奉行,则良医束手。如是则遇同未遇。

接受老师的教诲,一定要依教奉行!不能依教奉行,遇到等于没有遇到,他再好,也无法帮你忙。一定要听话!一定要依教奉行!老师对学生的要求。

来源:净土释疑网 录入时间:2014-02-17 20:50:50

关键字:大不孝,传人,讲经,善知识,善知识的重要性,依教奉行

【 点击数:145 】 【字体: 大 中 小 】 【 收藏 】【 打印文章 】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621集  2014年2月16日讲于香港

见师不善、见父母过,这叫大不孝!

【解】又如夜行险道,弊人执炬,不得以人恶故,不取其照。

夜晚,这个人,这人不是个好人,是个恶人,但是他拿了火把在前面照明,晚上走路。我不能因为他是个恶人,我就不跟他走了、“不取其照”了。

【解】菩萨亦复如是。于师得智慧光明,不计其恶。

见师不善、见父母过,这叫大不孝!

【解】是故彼经结云:

经上有个总结说:

【解】“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盖谓如是之人是真善知识。于真善知识能知能求,故必证菩提也。

我们要认识人!认识人标准怎么定?我听这个老师讲经、教诲,这个老师所说的,跟经的意思有没有违背。如果他讲的是跟经里面意思是相违背的,知见有问题,这个就不能跟了;如果他所讲的跟经上讲的意思完全相应、不相违背,纵然这个老师有什么过失,我们还是要跟定他。过失,有些过失我们见不到,我们以为过失,其实他没有过失,我们冤枉他了。冤枉一个善知识罪很重!老师要发现学生对他有疑惑,一定要化解,否则的话,有疑他得不到法益。亲近老师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真诚;第二个条件是清净、清净心,不能有疑惑,疑惑,心不清净;第三个是恭敬。有这三个条件,真正能得法益;这三个条件少一个都不行。我跟李老师学经,他开了个经学班,专门教学生讲经的。我们这个班的同学有二十多个人,我在旁边看李老师教学,他对学生的态度不一样:有几个学生,老师对他特别尊重,这些学生有过失,老师决口不提;可是另外有几个学生,老师对他有打有骂,见面没有好脸色。我怀疑,我也不敢问。大概两个月之后,老师有一天叫我到他房间去,房间就我一个人,问我是不是有这个疑惑。我说有、真有。老师告诉我:那个挨打挨骂的,是真正想学的,打他骂他,让他记住这个地方挨过骂的,让他不会忘记;那几个特别好的,那是不能教的,为什么?那些人爱面子,说几句不好听的,他脸上就红了,那会结冤仇,那怎么办?把他当作旁听生。我才明了,原来老师二十几个人因人施教,对每个人教的方法、心态不一样。这高明之处!认真负责。以前我跟方老师,学生一个,没这些问题;我跟章嘉大师三年,学生也只有一个,没这个问题;老师这次开班,学生有二十多个人,我看到了,才知道老师用心之苦。对我认真教诲,我真正受利益,所以在台中我的进度很快。我除了真诚、清净、恭敬之外,还有两个一般同学没有的:我的记忆力很好,听老师讲一遍,一个星期之内我要复讲的话,大概可以跟他讲的差不多,有这个能力;第二个,理解力比同学们强,我真听懂了、真搞明白了,进度大概是一个月学一部经,小部经。那时候没出家,在台中这个班上十五个月,我学了十三部经。十三部经都讲得还不错,所以我一出家就教佛学院。教佛学院,教一个学期才教一部经,三年毕业,六个学期,我才用了六部,还有七部没用上。所以我对佛学院很不满意,学不到东西。你看我在台中一年三个月,学十三部经;在佛学院里面学三年,一部经都不会讲,那不叫浪费时间吗?我真正体会到中国古人了不起,他们真有智慧,教学要让学生“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决定不能同时学两样东西,为什么?他用心他分心,他不能专就学不好,一定是一部。一部学完了,老师认同了,认同就是要讲一遍给老师听,老师点头,你没讲错,这一部才算学会了,你才可以学第二步;老师没有认同,不可以换第二部。那么我在台中学习的标准,学习一部经,至少讲十遍,这一部经才可以告个段落,再学一部。每一部经都讲十遍,到哪里去讲?到同学家里,今天在张三家里讲,明天到李四家里讲,所以我同学、同修很多,轮流去讲。听众一个、二个、三个、四个都可以。一定要讲!不讲不行,讲完之后请同学批评。不肯讲,那没办法;一定要欢喜讲、肯讲,千锤百炼才会有成就。大部经讲比较困难,为什么?它时间长;小部经,最小的三天,就是三次就讲完了;一般的大概五次到七次,到外面去讲五天、一个星期。讲一部小经,这个比较容易。大部,我学《楞严经》,这部经老师讲三年。我找了六个同学,包括我七个人,好像一个小组一样的,那么这七个都是讲经的同学,我们讲经班的同学。老师星期三讲《楞严经》,我星期四复讲,我就找这个六个同学来听,都是学讲经的、都是内行的,给我指正,所以我也圆圆满满讲了一部《楞严经》。以后出去讲经有信心,我是经过六个同学听的,他们对我有批评、帮助我指正,所以出去讲,很难挑出毛病。我在台湾各地一共讲过七遍。当年我学习的概况,十遍是我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印象才深;一遍、二遍不行,没有根。要欢喜讲,要想尽方法找机会。有人听、有机会、有时间、有地点给你讲,永远保持不要中断,决定不能超过一个星期,超过一个星期就比较麻烦,一个星期至少要讲一次,次数越多越好,这是训练自己、成就自己。所以这经上说“菩萨亦复如是。于师得智慧光明,不计其恶。”我们跟老师比,不如他,智慧、德行不如他,善巧方便不如他。

我们看是不善,在他作为,真的度了那个人。根性不相同,方法就不一样,统统是以利益众生为主。所以“于真善知识能知能求”,你能够认识他、你能够向他求指教,“故必证菩提也。”

【解】《大疏》又曰:但令善事明师,明师必自临事指示。亦同善财于文殊处发菩提心已,问菩萨行。

这是为我们举出一个例子。佛教里面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导他善事、明师。遇到一个好老师不容易!这个老师一定是亲自“临事指示”。就像善财童子在文殊会上发菩提心,发心之后问菩萨行。

【解】文殊亦不具说。

文殊菩萨没有详细给他说。

善知识如父母、眼目、脚足、饮食、日月、身命般重要

【解】但令亲近善友,

“善友”就是善知识。

【解】遂指德云比丘,展转令往矣。”

在文殊会上他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叫得“根本智”。如何行菩萨道?这是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教化众生,这是“后得智”,就是“根本智”把它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处事待人接物,这是活的、这不是死的。在哪里学?生活当中学。这一段含义很深!“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社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统统去看,你去拜访他们、向他们请教,智慧就现前,无所不知。必须要到得“根本智”之后,才有“后得智”;如果没有“根本智”去参学,那个麻烦可就大了。一定要得“根本智”,也就是一定要得定,然后才能开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开智慧之后才能参学;没有开智慧参学,那就麻烦了,那就是杂乱无章,你听得多、学得多,样样都懂得一点,样样都没有深度。所以它这是两个阶段,我们要懂得。

【解】复云:“故《法句经》以二十一喻,喻善知识,

我们看这二十一喻喻善知识,第一个:

【解】谓父母、眼目、脚足、梯橙(橙同凳)、饮食、宝衣、桥梁、财宝、日月、身命等。

善知识是父母;善知识是眼目,有眼目你才能看,有脚你才能走;善知识好比梯橙,有楼梯、有凳子,你才能向上爬高;善知识是饮食;善知识是宝衣,我们人离不开衣食,修道离不开善友;善知识是桥梁,帮助我们渡过河流;善知识是财宝,让我们在菩萨道里面没有缺乏;善知识好比是日月,白天太阳照我们,晚上月光照我们;善知识是身命。这等等。

【解】后结云:善知识者,有如是无量功德,是故教汝等亲近。

为  什么叫你亲近?善知识功德太大了!他真的能成就你、帮助你。

跟善知识学必须具足“真诚、清净、恭敬”

【解】大众闻已,举声号哭。自念旷劫为善知识守护。今日值于如来,乃至未曾报恩,无心亲近。说是语已,重复举身号泣。”

佛在大乘经上,像这些劝导太多了,我们一般人遇到了不认识,真可惜!李老师在台中三十八年,没有人认识,非常感慨!学生当中具足这三个条件的就少:真诚,清净,恭敬。我在年轻时候,这三个条件有,跟古人比不及格;跟现代人比,也就难能可贵了。我自己常说,我的真诚、清净、恭敬可以达三十分,跟古人比不及格,古人至少有六七十分,他们的成就扎实,我只有古人一半。能够获得方老师、章嘉大师、李老师的教诲,凭什么?就凭这一点。别人跟我比,大概只有五分、十分,我有三十分,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真诚、恭敬心是装不出来的,这是小时候父母教的。孝养父母、尊师重道,孩童的时候这桩事情比什么都重要,会影响他一生,不是短时间。

方老师的学生多,李老师的学生更多,为什么成就有限?问题不在老师那边,在学生心态。这个心态不是长大学来的,是从小培养的,所以找不到传人。老师找不到传人,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找不到?没有父母从小培养子女,这就难了。现在整个社会把这桩事情疏忽了,到哪里去找传人?早年,我们在庐江办传统文化,那是实验,成败关键在老师。我们采取网络报名,报名的人将近四百人,三百多人,精挑细选,选出三十七个人,那是什么?就是具足真诚、清净、恭敬;真正有爱心、有使命感,才做成功了,不是随随便便的。他们两个月落实《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真正做到了,做出最好的榜样才能开始教学,才能感动人,言教、身行。所讲的统统自己能做到;做不到的不能讲,讲了人家不相信。首先要求自己,才能教化众生。

善知识所讲的有没有做到?

【解】是故《圆觉经普觉品》普劝曰:“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事善友,事善知识。”且恭敬善知识者,首在如教奉行,此亦甚难。

善知识对你要求的什么?他所讲的有没有做到?你要是做不到就难了。

【解】故云“闻法能行,此亦为难”。

善知识真的难遇难识,不容易遇到;遇到,彼此认识,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学生认识老师,老师认识学生,这个学生可不可教、能不能传,老师会看到。学生对老师有信心、没有怀疑;如果老师教的,对他有怀疑、有成见,那就真难了,这个老师无法教你。

【解】盖善知识难遇难识,今幸求得,倘于彼善知识所示,不能信受奉行,则良医束手。如是则遇同未遇。

接受老师的教诲,一定要依教奉行!不能依教奉行,遇到等于没有遇到,他再好,也无法帮你忙。一定要听话!一定要依教奉行!老师对学生的要求。


相关内容

  • 净空法师:好人没好报,是好事不是坏事!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视频精彩内容 某网友:柳老师您好,我单位里有位大姐,人非常好,对待工作,对同事都很好.但一直单身.据说她年轻时和一个人谈恋爱,家里拼命反对,就散了. 可这件事对她的影响很大,后来一直到四十多岁也没遇到合适的,听人说其实后来父母也后悔了,但也没有办法. 前两年这位大姐患肿瘤已经去世了 ...

  • 堕胎的果报 学佛网
  • 学佛网关于堕胎的资料如下 居士文章 堕胎的危害与果报案例(我说身边事) 居士文章 十九岁大学生堕胎两次医生断定已经不能生育 居士文章 邪淫堕胎果报 法师开示 净空法师:世界灾难的第一个原因是邪淫和堕胎 居士文章 掏鸟窝.堕胎果报极大,我所看到的真实果报 居士文章 堕胎可使你所亲近的人得祸 佛教问答  ...

  • 恣情纵欲的代价
  • 恣情纵欲的代价--陈大惠先生访问净空老法师(第六集) 恣情纵欲的代价 陈大惠先生访问净空老法师 2008/11/1 香港理工大学 主持人:好,我们非常感谢您.我们继续下面的采访,这集节目是第六集,叫「恣情纵欲的代价」.我们继续开始,中国有句老话叫「万恶淫为首」,很多人不理解老祖宗为什么会说这种话,这 ...

  • 净空法师:中国五千年立国不是靠物质,是靠吃苦耐劳的精神
  • 美国是靠经济在支撑着,经济一崩溃,国家就完了 小朋友他能够尽孝道,斯里兰卡的小孩,小学生早晨起来要跟父母请安,要拜父母,拜还要用手去摸父母的脚,这显示亲爱.到学校见到老师会拜老师,也用手去摸老师的脚.我们很感动,很受教育,没想到这个地方还保存着,这一种礼节在我们中国两百年前是这样的,中国小朋友都懂得 ...

  • 净空法师忏悔文发愿文(含回向偈)
  • 净空法师忏悔文发愿文(含回向偈) 此文是净空老法师,为怜悯末法时期,广大罪苦众生,消除每一个净业学人无始劫来,所造诸业及在流浪生死,六道轮回中和冤亲债主间所产生的各种矛盾.破除迷蒙,解冤释仇,化冤亲债主为同参道友,化烦恼为菩提,共乘法船,取道极乐,同愿西归的一篇忏悔发愿文.此文读后如饮甘露,沁人肺腑 ...

  • 净空法师最新忏悔文
  • 净空法师最新忏悔文:向一切(怨亲债主)告白 此文虽长但依理圆满.若有怪病者.解怨结者用之可得实益.诵此文时应以真诚心.恭敬心.惭愧心.忏悔心随文作观,必能感通怨亲债主,化解怨结.忏悔是人必须的调节剂,常修忏悔能觉悟身心健康,滋润心性,保持正觉.(每天早晚各诵一遍,读诵完后,最好接念15分钟佛号,然后 ...

  • 净空法师讲解[太上感应篇]第8集
  • 太上感應篇 (第八集) 1999/5/26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2-008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感應篇>第二句: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開端這四句是全篇的總綱,向下的文字都是這四句的詳細說明.總綱的前面兩句,「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這是講感應的原理:接著「善惡之報,如影 ...

  • 净空法师:"净空多元文化教育基金会"成立
  • 来源:净土释疑网 录入时间:2014-09-30 15:45:30 关键字:净空多元文化教育基金会,多元文化,教育基金会,教育,小道场,放下名闻利养 [ 点击数:504 ] [字体:大 中 小 大 中 小 大 中 小 ] [ 收藏 ][ 打印文章 ] 净空老法师参加世界和平日大会 <2014净 ...

  • 分享:生活.工作是修行的好道场,时时检验出自己修行的层次
  • 吉凶祸福的根源是在我们造作的善恶业 顶礼上净下空老和尚!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大德同修:您们好! 阿弥陀佛! 按照共修系统安排的课程,一路学来,看到老和尚语重心长,近六十年天天苦口婆心说到做到,言语间无不流露出无尽的慈悲.他对于我们一无所求,完全是付出的:不附带任何条件,劝导我们.引导我们,无非是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