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环境论文

中国能源结构及能源发展战略目标

一 、前言

能源是指人类用来获取能量的自然资源。其不但是影响国民经济的命脉,同样还是影响各国战略决策的重要因素,能源战略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制定全球战略的首要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能源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能源结构及能源安全的问题正日益突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现在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能源战略则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关键词:能源结构、能源战略 、能源安全 等

背景:能源危机

科学家估计,石油资源作为现在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即将会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即本世纪中叶枯竭。它的蕴藏量不是无限的,容易开采和能够被利用的储量实际已经不多,其中剩余储量的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开采环境同时也会越来越恶劣,到一定限度就会失去继续开采的价值。 在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导的条件下,如果能源消费结构不改变,就会发生能源危机。煤炭资源虽比石油多,但也不是取之不尽的。代替石油的其他能源资源,除了煤炭之外,能够大规模利用的还很少。太阳能虽然用之不竭, 但代价太高,并且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不可能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其他新能源也如是。因此,人类必须估计到,非再生矿物能源/资源枯竭可能带来的危机,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的能源结构上,尽早探索、研究开发利用新能源资源。否则,就可能因为向大自然索取过多而造成严重的后果,以至使人类自身的生存受到威胁。

二、 中国的能源结构

1. 石油短缺

中国为世界上主要的产油国之一。2010年中国的保有石油储量大约有29.5亿吨,探明储量为世界第13位,大约占世界的2%左右,但人均储量仅为全世界平均值的十分之一,位居世界倒数25位。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保持了近30年的两位数增长,在经济的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对石油的消费量也与日俱增。中国从1992年起正式从石油净出口国,变成了石油净进口国,到2008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和石油消费国。中国每年的石油消费约为4亿吨,但是每年的原油产量只有2亿吨,其余完全依赖进口。其中进口的原油主要来自中东地区约占60%,其余还有俄罗斯、委内瑞拉、中北非国家等。[1]

未来10年内,我国国民经济将以7%左右的速度发展,预计原油需求将以4%左右的速度增加;同期国内石油产量增长速度却只有2%左右,低于石油需求增长速度,国内石油供需缺口将逐年加大。2000年的石油供需缺口为将近0.7亿吨,2010年上涨到1.5亿吨,预计到2020年缺口答3亿吨。中国经济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亦将从2000年的约30%增至2010年的约40%。近几年来,尽管中国发现了一些大型的油田,但仍不能改变石油的供不应求的状况。[1]

虽然中国为世界主要产油国,但是中国的石油自给率不高,需要有大量的石油进口,因此即使在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干涉下,国内的油价依然极易受国际油价的影响。随着我国对进口石油依赖程度的提高,我们对国际局势的变化更为敏感。当今世界仍然存在诸多非和平因素,如果出现战争等重大事件,石油供应中断的可能性很大,这都将对国家石油供给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例如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之前国际油价一直保持在每桶40美元以下,但是战争爆发的一年内国际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在08年经融危机后,油价回落到40美元,但是 从11年春天开始的“阿拉伯之春”,席卷大半的阿拉伯世界,动荡的政治导致中东的产油国们出口降低,持续推高国际油价,使其重新回到100美元以上。不断走

高又起伏不定的国际油价,这都将对国家石油供给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 煤的高度依赖

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的评估,至2006年底,世界煤炭可采资源量达4.84×104亿吨标准煤,占世界化石燃料可采资源量的66.8%,世界煤炭探明储量为9090.64亿吨。[1]

中国是现在世界上煤矿储量第三大的国家,仅此与美国和俄罗斯。我国的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经济可采储量较少可持续使用年限随着煤碳的加速开采而快速下降。中国的煤炭储量大,以及种类丰富含硫量少和巨大的国内市场,致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煤炭生产的第一大国。

中国的能源资源结构决定了中国国内能源供应结构以煤为主。1995年到2010年,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均在65%以上,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仍将保持煤炭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

煤炭产业的环境透支严重,特别是煤炭开发过程中引起的生态环境水资源破坏以及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大气污染物。 中国约有30%的煤矿位于耕作区,中国煤炭资源高强度的开采重破坏中国已十分紧缺的土地资源。据统计,中国历年来煤炭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区累计已超过40万公顷,每年形成的塌陷土地面积在1.5-2.0万公顷。据美国EIA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统计,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一,而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氮氧化物排放量的66.7%均来自燃煤。[2]

3. 天然气的发展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虽然起和煤的燃烧都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但是与煤炭相比,天然气不但环境污染极低,同时其热值也大很多。

中国的天然气储量并不是高,约为2万亿立方米,仅为世界第15位。在现在阶段,我国的天然气的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依然偏低,约为3.3%远低于煤炭的69%,同样也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2%。而邻国也是世界上天然气的最大生产出口国俄罗斯,其天然气的消费比重高达56%。

总的来讲,今年来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十分迅猛,特别是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完成,打通了主要的天然气生产地和天然气消费地,同时又打通了西北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输送。中国天然气的产业规模近几年都保持着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4. 崛起中的清洁能源

核能:核能是清洁的能源的代表。我国已经建有的核电站分别有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等,运行情况良好。目前是我国主要的发电来源之一,地位仅次于煤炭和水电。到2008年底,已经完成装机容量9000兆瓦,同比增长15%,同时占国家的发电比重也上升到11%。[3]

水能:水能在我国早已得到大规模的使用,主要用途是发电。较早期的有小浪底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等;规模较大的如三峡水电站等。这些水电站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能源保障作出了巨大贡献。

风能:我国风能资源较为丰富,风能在我国的利用也较为成熟。据中国风电以实现10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容量。其在我国甘肃新疆以及东部沿海等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有较大规模的应用。

太阳能: 太阳能是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目前已在我国得到较大范围的使用,主要体现为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使用和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开发。在刚刚兴起的太阳能发电领域,在中国占据了有利地形。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去年太阳能发电量达到1.1吉瓦,占全球太阳能发电总量的27.5%。

三、中国发展能源战略

1. 能源发展的中短期战略方向

(1)加强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使用

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进程中,以煤炭生产和消费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不可能发生改变。但是必须改变煤炭消费过高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运输等问题,以及石油和天然气的供给不足问题,实现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使用就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和当务之急。目前,较为可行的战略措施包括:兴建坑口电站、推动特高压输电技术; 降低工业生产能耗、提高建筑能效;清洁煤技术的推广。[4]

坑口电站是指在煤产地建设的大型电站,通过就地发电而将煤炭运输改为电力运输,可有效地节约煤炭原料的采购、运输、储藏等固定成本支出。特高压输电技术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电能力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和大核电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可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布局。

清洁煤技术是指从煤炭开采到利用的全过程中, 是为了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利用和污染物排放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通过该技术可实现煤炭的气态、液态及电的转化。它是当今世界煤炭利用技术发展的热点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主导方向之一。

(二)实现油气供应的多元化和高度市场化

油气消费的较高的对外依存度可能会造成我国油气供应在未来出现较大供应缺口,因此,实现油气供应的多元化非常重要。 要加强世界各能源生产国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能源贸易关系,使我国向能源供应多元化和能源输送方式多元化的迈进。可以使用“贷款换石油”的贸易方式可减轻我国外汇储备单一化问题又能很好的解决石油进口压力。[5]

在能源领域中,煤炭行业具有相对较高的市场化,而天然气和石油行业的市场化改革相对较为落后。要想让中国经济走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就必须而提是让市场要素在价格机制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手段进行适度的管理。具体来说是:在开采环节应引入竞争,打破资源的区域性垄断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销售环节应逐步允许终端用户及批发商直接与

生产商进行交易,以鼓励生产商之间展开竞争;在石油和天然气的管道运输环节实行市场引入的竞争等。

同时,应积极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例如煤层气的开发,煤层气作为一种特殊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我国煤层气资源量约38.6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相当于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70%。但在过去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而是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简单地排放和燃烧,不仅造成了浪费且污染了资源。为此,我国应将煤层气的开采与煤炭的开采相结合,积极推进与国际企业的技术合作以推进其开发利用。

2. 能源发展的中长期战略方向

(1)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

我国的现在能源结构中,与中国现在的经济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飞速发展,从而拉动了国内对煤炭的需求。所以要根本上调整能源结构应该从产业结构上入手。

从能源消耗的程度来看,第二产业的能耗一直是三个产业中比重最高的,而第三产业一直是最低的。从经济效益层面上看第三产业又是高效益的产业。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大户一直是第二产业,因此,第二产业比重过大是造成我国能耗过高和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原因。

应加快调整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的产业,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并防止出现过度重工业化。同时,将能效和污染排放指标作为行业准入的必要条件,从而提高产业的进入门槛。逐步提高、定期修订重点行业能效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对于落后产能和高耗能设备的淘汰加强监管。并且鼓励能耗较低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第三产业过度依赖于生活性服务业,应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如此从根本上减少对一次性能源的需求,同时又不影响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预计到2050年能源结构中,煤炭比重下降到40%,天然气上升至10%,新能源上升至25%,石油下降至15%。[6]

(2)大力发展新能源

在不久的将来,传统能源面临枯竭,因此必须做大做强已有的新型能源,并继续开发新型能源。

现在已经成规模的新能源有:潮汐能、风能、核能、地热能、太阳能等。其中核能和水能的比重在新能源中最大。这些新能源已有比较完善的技术支持,并且受到国家的政策的大力支持,相关行业的发展极为迅速,太阳能行业更是以每年近300%的速度发展。应继续鼓励和引导新能源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使新能源产业进一步扩大。

与此同时,国家加大对科研和教育的支持力度,增加科教支出,推动能源技术改进和发展,加快电网等新能源电力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完善。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来来推动新型能源的开发,例如热核反应,氢气能源等。新能源的开发能有效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改善和能源供给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数据摘自中国数据网;

[2]数据参照中国能源网;

[3]《世界能源战略---中国篇》;

[4]《国际石油经济》;

[5]摘自《中国能源报告》;

[6]摘自《中国能源结构及发展》。

中国能源结构及能源发展战略目标

一 、前言

能源是指人类用来获取能量的自然资源。其不但是影响国民经济的命脉,同样还是影响各国战略决策的重要因素,能源战略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制定全球战略的首要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能源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能源结构及能源安全的问题正日益突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现在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能源战略则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关键词:能源结构、能源战略 、能源安全 等

背景:能源危机

科学家估计,石油资源作为现在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即将会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即本世纪中叶枯竭。它的蕴藏量不是无限的,容易开采和能够被利用的储量实际已经不多,其中剩余储量的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开采环境同时也会越来越恶劣,到一定限度就会失去继续开采的价值。 在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导的条件下,如果能源消费结构不改变,就会发生能源危机。煤炭资源虽比石油多,但也不是取之不尽的。代替石油的其他能源资源,除了煤炭之外,能够大规模利用的还很少。太阳能虽然用之不竭, 但代价太高,并且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不可能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其他新能源也如是。因此,人类必须估计到,非再生矿物能源/资源枯竭可能带来的危机,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的能源结构上,尽早探索、研究开发利用新能源资源。否则,就可能因为向大自然索取过多而造成严重的后果,以至使人类自身的生存受到威胁。

二、 中国的能源结构

1. 石油短缺

中国为世界上主要的产油国之一。2010年中国的保有石油储量大约有29.5亿吨,探明储量为世界第13位,大约占世界的2%左右,但人均储量仅为全世界平均值的十分之一,位居世界倒数25位。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保持了近30年的两位数增长,在经济的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对石油的消费量也与日俱增。中国从1992年起正式从石油净出口国,变成了石油净进口国,到2008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和石油消费国。中国每年的石油消费约为4亿吨,但是每年的原油产量只有2亿吨,其余完全依赖进口。其中进口的原油主要来自中东地区约占60%,其余还有俄罗斯、委内瑞拉、中北非国家等。[1]

未来10年内,我国国民经济将以7%左右的速度发展,预计原油需求将以4%左右的速度增加;同期国内石油产量增长速度却只有2%左右,低于石油需求增长速度,国内石油供需缺口将逐年加大。2000年的石油供需缺口为将近0.7亿吨,2010年上涨到1.5亿吨,预计到2020年缺口答3亿吨。中国经济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亦将从2000年的约30%增至2010年的约40%。近几年来,尽管中国发现了一些大型的油田,但仍不能改变石油的供不应求的状况。[1]

虽然中国为世界主要产油国,但是中国的石油自给率不高,需要有大量的石油进口,因此即使在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干涉下,国内的油价依然极易受国际油价的影响。随着我国对进口石油依赖程度的提高,我们对国际局势的变化更为敏感。当今世界仍然存在诸多非和平因素,如果出现战争等重大事件,石油供应中断的可能性很大,这都将对国家石油供给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例如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之前国际油价一直保持在每桶40美元以下,但是战争爆发的一年内国际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在08年经融危机后,油价回落到40美元,但是 从11年春天开始的“阿拉伯之春”,席卷大半的阿拉伯世界,动荡的政治导致中东的产油国们出口降低,持续推高国际油价,使其重新回到100美元以上。不断走

高又起伏不定的国际油价,这都将对国家石油供给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 煤的高度依赖

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的评估,至2006年底,世界煤炭可采资源量达4.84×104亿吨标准煤,占世界化石燃料可采资源量的66.8%,世界煤炭探明储量为9090.64亿吨。[1]

中国是现在世界上煤矿储量第三大的国家,仅此与美国和俄罗斯。我国的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经济可采储量较少可持续使用年限随着煤碳的加速开采而快速下降。中国的煤炭储量大,以及种类丰富含硫量少和巨大的国内市场,致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煤炭生产的第一大国。

中国的能源资源结构决定了中国国内能源供应结构以煤为主。1995年到2010年,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均在65%以上,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仍将保持煤炭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

煤炭产业的环境透支严重,特别是煤炭开发过程中引起的生态环境水资源破坏以及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大气污染物。 中国约有30%的煤矿位于耕作区,中国煤炭资源高强度的开采重破坏中国已十分紧缺的土地资源。据统计,中国历年来煤炭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区累计已超过40万公顷,每年形成的塌陷土地面积在1.5-2.0万公顷。据美国EIA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统计,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一,而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氮氧化物排放量的66.7%均来自燃煤。[2]

3. 天然气的发展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虽然起和煤的燃烧都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但是与煤炭相比,天然气不但环境污染极低,同时其热值也大很多。

中国的天然气储量并不是高,约为2万亿立方米,仅为世界第15位。在现在阶段,我国的天然气的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依然偏低,约为3.3%远低于煤炭的69%,同样也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2%。而邻国也是世界上天然气的最大生产出口国俄罗斯,其天然气的消费比重高达56%。

总的来讲,今年来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十分迅猛,特别是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完成,打通了主要的天然气生产地和天然气消费地,同时又打通了西北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输送。中国天然气的产业规模近几年都保持着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4. 崛起中的清洁能源

核能:核能是清洁的能源的代表。我国已经建有的核电站分别有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等,运行情况良好。目前是我国主要的发电来源之一,地位仅次于煤炭和水电。到2008年底,已经完成装机容量9000兆瓦,同比增长15%,同时占国家的发电比重也上升到11%。[3]

水能:水能在我国早已得到大规模的使用,主要用途是发电。较早期的有小浪底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等;规模较大的如三峡水电站等。这些水电站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能源保障作出了巨大贡献。

风能:我国风能资源较为丰富,风能在我国的利用也较为成熟。据中国风电以实现10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容量。其在我国甘肃新疆以及东部沿海等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有较大规模的应用。

太阳能: 太阳能是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目前已在我国得到较大范围的使用,主要体现为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使用和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开发。在刚刚兴起的太阳能发电领域,在中国占据了有利地形。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去年太阳能发电量达到1.1吉瓦,占全球太阳能发电总量的27.5%。

三、中国发展能源战略

1. 能源发展的中短期战略方向

(1)加强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使用

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进程中,以煤炭生产和消费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不可能发生改变。但是必须改变煤炭消费过高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运输等问题,以及石油和天然气的供给不足问题,实现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使用就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和当务之急。目前,较为可行的战略措施包括:兴建坑口电站、推动特高压输电技术; 降低工业生产能耗、提高建筑能效;清洁煤技术的推广。[4]

坑口电站是指在煤产地建设的大型电站,通过就地发电而将煤炭运输改为电力运输,可有效地节约煤炭原料的采购、运输、储藏等固定成本支出。特高压输电技术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电能力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和大核电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可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布局。

清洁煤技术是指从煤炭开采到利用的全过程中, 是为了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利用和污染物排放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通过该技术可实现煤炭的气态、液态及电的转化。它是当今世界煤炭利用技术发展的热点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主导方向之一。

(二)实现油气供应的多元化和高度市场化

油气消费的较高的对外依存度可能会造成我国油气供应在未来出现较大供应缺口,因此,实现油气供应的多元化非常重要。 要加强世界各能源生产国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能源贸易关系,使我国向能源供应多元化和能源输送方式多元化的迈进。可以使用“贷款换石油”的贸易方式可减轻我国外汇储备单一化问题又能很好的解决石油进口压力。[5]

在能源领域中,煤炭行业具有相对较高的市场化,而天然气和石油行业的市场化改革相对较为落后。要想让中国经济走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就必须而提是让市场要素在价格机制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手段进行适度的管理。具体来说是:在开采环节应引入竞争,打破资源的区域性垄断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销售环节应逐步允许终端用户及批发商直接与

生产商进行交易,以鼓励生产商之间展开竞争;在石油和天然气的管道运输环节实行市场引入的竞争等。

同时,应积极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例如煤层气的开发,煤层气作为一种特殊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我国煤层气资源量约38.6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相当于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70%。但在过去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而是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简单地排放和燃烧,不仅造成了浪费且污染了资源。为此,我国应将煤层气的开采与煤炭的开采相结合,积极推进与国际企业的技术合作以推进其开发利用。

2. 能源发展的中长期战略方向

(1)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

我国的现在能源结构中,与中国现在的经济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飞速发展,从而拉动了国内对煤炭的需求。所以要根本上调整能源结构应该从产业结构上入手。

从能源消耗的程度来看,第二产业的能耗一直是三个产业中比重最高的,而第三产业一直是最低的。从经济效益层面上看第三产业又是高效益的产业。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大户一直是第二产业,因此,第二产业比重过大是造成我国能耗过高和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原因。

应加快调整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的产业,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并防止出现过度重工业化。同时,将能效和污染排放指标作为行业准入的必要条件,从而提高产业的进入门槛。逐步提高、定期修订重点行业能效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对于落后产能和高耗能设备的淘汰加强监管。并且鼓励能耗较低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第三产业过度依赖于生活性服务业,应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如此从根本上减少对一次性能源的需求,同时又不影响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预计到2050年能源结构中,煤炭比重下降到40%,天然气上升至10%,新能源上升至25%,石油下降至15%。[6]

(2)大力发展新能源

在不久的将来,传统能源面临枯竭,因此必须做大做强已有的新型能源,并继续开发新型能源。

现在已经成规模的新能源有:潮汐能、风能、核能、地热能、太阳能等。其中核能和水能的比重在新能源中最大。这些新能源已有比较完善的技术支持,并且受到国家的政策的大力支持,相关行业的发展极为迅速,太阳能行业更是以每年近300%的速度发展。应继续鼓励和引导新能源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使新能源产业进一步扩大。

与此同时,国家加大对科研和教育的支持力度,增加科教支出,推动能源技术改进和发展,加快电网等新能源电力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完善。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来来推动新型能源的开发,例如热核反应,氢气能源等。新能源的开发能有效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改善和能源供给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数据摘自中国数据网;

[2]数据参照中国能源网;

[3]《世界能源战略---中国篇》;

[4]《国际石油经济》;

[5]摘自《中国能源报告》;

[6]摘自《中国能源结构及发展》。


相关内容

  • 能源中心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能源经济学
  • 附件2 厦 门 大 学 博 士 研 究 生 培 养 方 案 (报表) 一级学科名称 应用经济学 专业名称 能源经济学 专业代码 020229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 2011 年 4 月 28 日 一.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1 ...

  • 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结构与碳排放的趋势研究
  • [文章编号]1006-3862(2010)09-0055一07l医碳生态城市 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结构与碳排放的趋势研究 王卉彤 慕淑茹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100081) [摘要]本文首先应用1985--2008年的历史数据,构建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与地区生产总值.户籍人口.第三产业占比之间的关系 ...

  • 我国能源资源状况利用现状与发展战略
  • SeriesNo.326August2003 金属矿山 METALMINE 总第326期2003年第8期 ・政策与管理・ 我国能源资源状况利用现状与发展战略 延吉生 (中国石油大学) 摘 要 综述了我国能源资源状况.消费现状,通过大量数据.事实分析了当前我国在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中存能源资源 能源消费 ...

  • 能源与环境关系[论文]
  • 浅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摘 要] 我国能源与环境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能源利用的效率低下,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都是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能源与环境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协调的,而不是相互对立,以牺牲一方面来发展另一方面的,这一点我们必须认识清楚.能源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经济社会的发展, ...

  • 新能源与环境保护论文材料
  • 新能源与环境保护 目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一个全球性的很严重的问题.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环境状况形势严峻,全国范围内污染排放和资源开发,都已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已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除了能源开采和利用直接影响环境外,还涉及空气污染,水污染和生态恶化等环境的所有方面,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首 ...

  • 从世界能源统计数据看中国能源现状
  • Survey 从世界能源统计数据看 中国能源现状 周庆凡朱又红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摘要:本文根据BP 200 5年度世界能源统计数据,系统介绍了中国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储 量.产量以及一次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水电和核能)消费状况,并与世界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能 ...

  • 绿色节能建筑论文大学生节能减排论文
  • 绿色节能建筑论文大学生节能减排论文 探索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 要本文结合多年工作实践,针对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中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进行探索,通过对节能施工技术措施的深入分析和现实应用,实现绿色施工中节约能源,降低能耗,高效利用资源的目标. 摘 关键词建筑施工:降低能耗:技术要点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能 ...

  • 能源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 2002年第5期(总第238期) 节能 一'一 ENERGYCONSERVATION 能源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430074)秦培煜周世权 摘要:能源材料是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材料.它包括储能材料.节能材料,能量转换材料和核能材料等.主要应用于高效节能电加热器及装置, ...

  • 促进能源节约的税收政策分析-毕业论文
  • 摘要 税收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推进节能减排和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宏观调控最主要的内容.为促进能源节约,我国必须更好的发挥税收政策作用,推进节能产业与企业发展,并促进高能耗产业与企业转型等.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围绕如何调整现有税收政策促进能源节约展开,首先从当 ...

  • 地理科技论文
  • 地理科技论文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能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是指可产生各种能量或可作功的物质的统称.是指能够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