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娘"不老--"舞"出我人生

  初秋的早上,黑色奥迪车缓缓驶入锦绣服饰公司,停在一座气派的办公大楼前。年近六旬、体型微胖的王秋雁走下车,一身合体的团花裙装,令她整个人看上去既端庄又雅致。   “董事长好!”“王师傅你也好。”王秋雁微笑着说,被称为王师傅的保安上前,轻轻搀住王秋雁:“董事长您慢点儿……”   王秋雁缓步走上台阶,先是身体向一侧倾斜,然后慢慢抬腿,姿势僵硬迟缓,每上一级都显得非常吃力。她看上去表情平静,实际上每走一步,膝盖深处都会传来一阵剧痛。   20年前,王秋雁的公司初创,因为资金短缺,她一人身兼厂长、采购员、技术指导等职,每天四处奔波。为了赶制订单,王秋雁时常吃睡在工厂。一天早上,王秋雁忽感腰腿无力,起不了床。直到工人上班,才发现瘫在床上的她——当时,王秋雁住的是简陋民房,常常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加上当地潮湿多雾,被子甚至能攥出水来,王秋雁因此患上了严重的腰腿风湿病,每当秋至,关节病就会发作。   正当王秋雁艰难举步时,两位中年女员工轻声交谈着向外走来,她们是王秋雁的部门主管。见到董事长,两人微笑颔首问候。看着她们轻盈自信的身影,王秋雁一时有些恍惚,仿佛看到多年前正值风华的自己……   据“2012两岸四地女企业家联谊交流大会”发布的信息,在我国民营企业中活跃着大批女企业家,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女企业家已占全国企业家总数的25%左右,她们当中,有60%是近十年创业成功者,在40-45岁创业的中年女企业家人数最多。   人到中年,女性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一时期的女性创业,或因家庭变故,或为养家糊口。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中年女性在以男性为主的商海中,必然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争得一席之地。她们虽然在创业路上浮浮沉沉、跌跌撞撞,却以女性特有的坚韧一步一步地艰难前行……   独角戏,再苦也要唱下去   43岁的王敏曾是女友眼中最幸福的女人——老公精明强干又顾家,女儿乖巧懂事学习好,家里有房有车不缺钱,生活安逸恬然。可是,幸福易碎,在第17个结婚纪念日过后,王敏的生活被命运彻底打翻——为了“换个活法”,丈夫追随小三绝尘而去,只留给王敏一颗破碎的心、就读重点高中的女儿和一座空荡荡的大房子。从人人称羡的幸福女人一朝沦为弃妇,王敏犹如从云端掉落地面,心中的悲怆无以言表,她整日以泪洗面,精神几近崩溃。   半年后,王敏逐渐清醒过来:无论如何,自己还要生活,女儿还要上学,日子还要奔着光亮过下去。一想到丈夫离开时决绝的样子,王敏更暗暗发誓,一定要活得比从前更好。她开始考虑自立门户。   王敏年轻时曾在豆制品厂工作多年,考虑到自己   有相关经验,她决定开个豆腐坊。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王敏在农贸市场租了一间30多平方米的摊位,开起了豆腐坊。由于她选料上乘,磨出来的豆浆能起油皮,卤水豆腐也是豆香扑鼻。然而,开业前几天试营业,每天的营业额却不足百元。看着卖剩的豆浆一桶桶倒掉,王敏非常心疼,但她坚信,好东西一定不愁卖。从那天开始,王敏几乎每天凌晨3点多起床,最晚4点就到店里工作,一忙就到半夜。因为双手长时间泡在水里,王敏的十指留下许多裂口。   由于王敏的豆制品质量好,价格公道,半年后,生意渐渐红火起来。很多顾客在门口排队购买,一些单位食堂也向她订货。忙碌的生活令王敏暂时忘掉了婚姻失败的痛苦,日子过得虽辛苦却满足。   不巧的是,一年后,农贸市场面临拆迁,王敏的豆腐坊被迫停业。人生再次走到十字路口。朋友建议她换个地方继续做豆腐坊,王敏左思右想,决定扩大规模办家豆制品生产厂。为了筹集资金,王敏卖掉了一百五十多平方米的住房,换了一套小户型,剩下的钱全部投到生意上。   不久,王敏找到郊区的一块地方开始建厂。不想,生产能力虽然提高了,销售却没跟上,资金回笼非常困难。为了节省费用,王敏自己开车去送货、跑客户。一次,她到外地送货,到达目的地时已是凌晨1点,返回途中车轮爆胎,在漆黑的高速公路上,王敏笨手笨脚地自己把备胎换上,驶到家时天已大亮。一路都咬着牙不曾叹一口气的王敏,在看到女儿那一刹那,忍不住跑过去抱住她,把头深深埋在女儿的臂弯里哽咽不止。   即使这样付出,到年底结算时,王敏还是亏了十几万,她开始怀疑,自己建厂的决定是不是错了?   那时,王敏女儿所在的重点高中每年需要交几万元的择校费,女儿懂事地说:“妈妈,我不上重点也一定能考上大学,省下的钱用在你的事业上吧!”看着懂事的孩子,王敏的眼泪止不住往外涌。   回想起这几年,王敏对女儿有着深深的愧疚,因为创业,她无法再像以往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女儿,虽然孩子平时住校,但每周回家,女儿不仅自己洗衣服,还要为母亲准备晚饭。那张清秀而年轻的小脸激励着王敏,再难再累也不能放弃……   据调查,很多离异的单身母亲,尤其是中年女性,常常为了保证儿女的生活安定而选择自主创业,她们一般会选择工作时间弹性较大、技术和资金要求不高的项目。由于中年女性坚韧、隐忍,一般不会被困难轻易击倒,因此,她们创业成功的机率非常高。   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   女明星刘晓庆曾感叹:“做人难,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烟台女老板李红也有着同样的感慨:“创业难,中年女人创业,更难!为了事业,我们付出很多辛酸和泪水,更痛心的是,甚至要豁出家庭、豁出子女的幸福,每前进一小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李红是一家塑料颗粒厂的负责人,丈夫在国有企业上班,是个安于现状的“三不管”。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四十多岁的李红开始和朋友合伙开工厂。从找厂房、购机器,到后来正式投产,全是李红一个人摸索过来。事业上的困难她都能一一承受并化解,但唯独家庭问题,让她实在无计可施。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李红经常出差,夫妻二人聚少离多。每次李红一回家,丈夫就牢骚满腹:“我一个大男人整天围着锅碗瓢盆转,还要照顾孩子,又当爹又当妈;两口子一星期难得见上两次面、说上几句话,家还像家吗?既然我什么都能自己做,还要你这个老婆干什么?”为了这个家,李红独自在外奔波,丈夫非但不理解自己,还这样指责自己,李红也满心委屈。渐渐地,两人开始见面就吵,争吵过后便是长时间的冷战。终于,在无数次争吵过后,李红的丈夫向法院提出离婚……   事业的成功是否能够弥补婚姻和家庭生活的失败?对于这个问题,已经拥有数亿资产、旗下涉及10   余种产业、分公司多达16家的敦煌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裘丽蓉很遗憾地说:“这些年,我一直孤军作战。自从做了企业,家庭就管得少了,加上夫妻间的沟通不足,我和丈夫分道扬镳了。”   婚姻的破裂令裘丽蓉感到惋惜,但这还不算,她最大的遗憾在于没有让孩子在幼年享受到更多的母爱。孩子小的时候,裘丽蓉为了事业,把孩子放在妹妹家,工厂门口有沙堆和石子,孩子每天就在门口玩,有时被人欺负了,就一身泥一身沙地哭着跑回家。每当裘丽蓉要出去办事时,女儿就拉着妈妈的自行车不让走,但只要姨妈一出来劝,她就会懂事地松开手说:“黏妈妈的不是好孩子,妈妈要早一点回来!”女儿温软的话语令裘丽蓉更加内疚,她总是一边蹬自行车一边泪流不止。   在中年创业的女老板当中,家庭幸福美满的只占极少一部分,很多人感觉家人不理解、不支持自己,有些女老板因此和丈夫产生误解、分歧,最终导致婚姻破裂。   据一项调查统计,中国女企业家当中,有57%面临或曾经遭遇家庭危机。这其中,中年创业的女性又占据着较高比重。面对家庭和事业的两难选择,许多女性发出了“忙来忙去,忙出来个家破人散,到底图什么”的悲叹。但事实上,大多数中年女性创业者对内心的目标非常明晰。她们中,一部分人希望通过创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一些事业已达到相当规模的女企业家则不再注重财富的积累,转而追求创业带来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最大化。只有一点,是她们心里难解的痛,那就是无论事业多么成功,都无法弥补家庭生活缺失带来的深深遗憾。   路再难,也不能败给流言   对于中年女人第二次自主创业,有人不屑,有人反对。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对中年女人创业抱有偏见的人并非少数。人们要么习惯性地将人到中年还拼命一搏的女人想象成强势、刻板的“女强人”,要么鄙薄她们是“内心不安分的女人”。这种性别、年龄上的歧视对于苦苦拼搏挣扎在商海中的女性来说,不亚于巨石压身。   谈起社会对女性创业者的歧视,虽已年过五旬但仍光彩照人的某汽车企业老总张玉兰深有感触。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张玉兰将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买了下来,并邀来两位有技术、懂销售的男股东一起合作。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企业终于度过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然而,正当企业步入发展之际,一场流言几乎毁掉张玉兰辛苦打拼的事业。   流言的主角除了张玉兰,还有那位负责销售的股东。在旁人眼中,壮年男子和漂亮女老板同进同出,配合默契,关系铁定“不一般”。于是,各种版本的“桃花案”从工厂流入坊间,直至传入男股东妻子耳中。对方跑到厂里,不问青红皂白,将张玉兰当众羞辱一番。重压之下,男股东选择离开。最令张玉兰难过的是,男合伙人不但自己撤走,还带走了公司80%的业务。一时间,人心涣散,工人纷纷提出辞职,几乎将企业推入绝境。   人们都说,漂亮是女人的通行证。张玉兰却不以为然。她认为,女人创业,最难的不是创业过程中的沟沟坎坎,而是难在做人。漂亮脸蛋虽然令人愉悦,但很多时候也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如果能将应付这些麻烦的时间用于专心做事业,那该有多好”。张玉兰感叹道。尽管如此,她知道,自己一个人改变不了整个社会,再难再委屈也要面对,雨夜过后,太阳照常升起。   活在世俗眼光中的中年女性创业者,如同身在高台的舞者,她们中,有的背负着不能为外人道的身心痛楚,有的在家庭和事业的纠结中黯然神伤,有的在流言和偏见里百转千回……可是,青春、爱人、容颜尽可以逝去,坚韧不拔的内动力却让这些不老“徐娘”矢志向前——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挣扎、跃起之后,在默默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后,她们要赶在落幕之前,走上更高更宽广的舞台,越跳越高,越旋越快,舞出我人生,舞出我精彩!

  初秋的早上,黑色奥迪车缓缓驶入锦绣服饰公司,停在一座气派的办公大楼前。年近六旬、体型微胖的王秋雁走下车,一身合体的团花裙装,令她整个人看上去既端庄又雅致。   “董事长好!”“王师傅你也好。”王秋雁微笑着说,被称为王师傅的保安上前,轻轻搀住王秋雁:“董事长您慢点儿……”   王秋雁缓步走上台阶,先是身体向一侧倾斜,然后慢慢抬腿,姿势僵硬迟缓,每上一级都显得非常吃力。她看上去表情平静,实际上每走一步,膝盖深处都会传来一阵剧痛。   20年前,王秋雁的公司初创,因为资金短缺,她一人身兼厂长、采购员、技术指导等职,每天四处奔波。为了赶制订单,王秋雁时常吃睡在工厂。一天早上,王秋雁忽感腰腿无力,起不了床。直到工人上班,才发现瘫在床上的她——当时,王秋雁住的是简陋民房,常常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加上当地潮湿多雾,被子甚至能攥出水来,王秋雁因此患上了严重的腰腿风湿病,每当秋至,关节病就会发作。   正当王秋雁艰难举步时,两位中年女员工轻声交谈着向外走来,她们是王秋雁的部门主管。见到董事长,两人微笑颔首问候。看着她们轻盈自信的身影,王秋雁一时有些恍惚,仿佛看到多年前正值风华的自己……   据“2012两岸四地女企业家联谊交流大会”发布的信息,在我国民营企业中活跃着大批女企业家,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女企业家已占全国企业家总数的25%左右,她们当中,有60%是近十年创业成功者,在40-45岁创业的中年女企业家人数最多。   人到中年,女性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一时期的女性创业,或因家庭变故,或为养家糊口。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中年女性在以男性为主的商海中,必然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争得一席之地。她们虽然在创业路上浮浮沉沉、跌跌撞撞,却以女性特有的坚韧一步一步地艰难前行……   独角戏,再苦也要唱下去   43岁的王敏曾是女友眼中最幸福的女人——老公精明强干又顾家,女儿乖巧懂事学习好,家里有房有车不缺钱,生活安逸恬然。可是,幸福易碎,在第17个结婚纪念日过后,王敏的生活被命运彻底打翻——为了“换个活法”,丈夫追随小三绝尘而去,只留给王敏一颗破碎的心、就读重点高中的女儿和一座空荡荡的大房子。从人人称羡的幸福女人一朝沦为弃妇,王敏犹如从云端掉落地面,心中的悲怆无以言表,她整日以泪洗面,精神几近崩溃。   半年后,王敏逐渐清醒过来:无论如何,自己还要生活,女儿还要上学,日子还要奔着光亮过下去。一想到丈夫离开时决绝的样子,王敏更暗暗发誓,一定要活得比从前更好。她开始考虑自立门户。   王敏年轻时曾在豆制品厂工作多年,考虑到自己   有相关经验,她决定开个豆腐坊。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王敏在农贸市场租了一间30多平方米的摊位,开起了豆腐坊。由于她选料上乘,磨出来的豆浆能起油皮,卤水豆腐也是豆香扑鼻。然而,开业前几天试营业,每天的营业额却不足百元。看着卖剩的豆浆一桶桶倒掉,王敏非常心疼,但她坚信,好东西一定不愁卖。从那天开始,王敏几乎每天凌晨3点多起床,最晚4点就到店里工作,一忙就到半夜。因为双手长时间泡在水里,王敏的十指留下许多裂口。   由于王敏的豆制品质量好,价格公道,半年后,生意渐渐红火起来。很多顾客在门口排队购买,一些单位食堂也向她订货。忙碌的生活令王敏暂时忘掉了婚姻失败的痛苦,日子过得虽辛苦却满足。   不巧的是,一年后,农贸市场面临拆迁,王敏的豆腐坊被迫停业。人生再次走到十字路口。朋友建议她换个地方继续做豆腐坊,王敏左思右想,决定扩大规模办家豆制品生产厂。为了筹集资金,王敏卖掉了一百五十多平方米的住房,换了一套小户型,剩下的钱全部投到生意上。   不久,王敏找到郊区的一块地方开始建厂。不想,生产能力虽然提高了,销售却没跟上,资金回笼非常困难。为了节省费用,王敏自己开车去送货、跑客户。一次,她到外地送货,到达目的地时已是凌晨1点,返回途中车轮爆胎,在漆黑的高速公路上,王敏笨手笨脚地自己把备胎换上,驶到家时天已大亮。一路都咬着牙不曾叹一口气的王敏,在看到女儿那一刹那,忍不住跑过去抱住她,把头深深埋在女儿的臂弯里哽咽不止。   即使这样付出,到年底结算时,王敏还是亏了十几万,她开始怀疑,自己建厂的决定是不是错了?   那时,王敏女儿所在的重点高中每年需要交几万元的择校费,女儿懂事地说:“妈妈,我不上重点也一定能考上大学,省下的钱用在你的事业上吧!”看着懂事的孩子,王敏的眼泪止不住往外涌。   回想起这几年,王敏对女儿有着深深的愧疚,因为创业,她无法再像以往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女儿,虽然孩子平时住校,但每周回家,女儿不仅自己洗衣服,还要为母亲准备晚饭。那张清秀而年轻的小脸激励着王敏,再难再累也不能放弃……   据调查,很多离异的单身母亲,尤其是中年女性,常常为了保证儿女的生活安定而选择自主创业,她们一般会选择工作时间弹性较大、技术和资金要求不高的项目。由于中年女性坚韧、隐忍,一般不会被困难轻易击倒,因此,她们创业成功的机率非常高。   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   女明星刘晓庆曾感叹:“做人难,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烟台女老板李红也有着同样的感慨:“创业难,中年女人创业,更难!为了事业,我们付出很多辛酸和泪水,更痛心的是,甚至要豁出家庭、豁出子女的幸福,每前进一小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李红是一家塑料颗粒厂的负责人,丈夫在国有企业上班,是个安于现状的“三不管”。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四十多岁的李红开始和朋友合伙开工厂。从找厂房、购机器,到后来正式投产,全是李红一个人摸索过来。事业上的困难她都能一一承受并化解,但唯独家庭问题,让她实在无计可施。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李红经常出差,夫妻二人聚少离多。每次李红一回家,丈夫就牢骚满腹:“我一个大男人整天围着锅碗瓢盆转,还要照顾孩子,又当爹又当妈;两口子一星期难得见上两次面、说上几句话,家还像家吗?既然我什么都能自己做,还要你这个老婆干什么?”为了这个家,李红独自在外奔波,丈夫非但不理解自己,还这样指责自己,李红也满心委屈。渐渐地,两人开始见面就吵,争吵过后便是长时间的冷战。终于,在无数次争吵过后,李红的丈夫向法院提出离婚……   事业的成功是否能够弥补婚姻和家庭生活的失败?对于这个问题,已经拥有数亿资产、旗下涉及10   余种产业、分公司多达16家的敦煌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裘丽蓉很遗憾地说:“这些年,我一直孤军作战。自从做了企业,家庭就管得少了,加上夫妻间的沟通不足,我和丈夫分道扬镳了。”   婚姻的破裂令裘丽蓉感到惋惜,但这还不算,她最大的遗憾在于没有让孩子在幼年享受到更多的母爱。孩子小的时候,裘丽蓉为了事业,把孩子放在妹妹家,工厂门口有沙堆和石子,孩子每天就在门口玩,有时被人欺负了,就一身泥一身沙地哭着跑回家。每当裘丽蓉要出去办事时,女儿就拉着妈妈的自行车不让走,但只要姨妈一出来劝,她就会懂事地松开手说:“黏妈妈的不是好孩子,妈妈要早一点回来!”女儿温软的话语令裘丽蓉更加内疚,她总是一边蹬自行车一边泪流不止。   在中年创业的女老板当中,家庭幸福美满的只占极少一部分,很多人感觉家人不理解、不支持自己,有些女老板因此和丈夫产生误解、分歧,最终导致婚姻破裂。   据一项调查统计,中国女企业家当中,有57%面临或曾经遭遇家庭危机。这其中,中年创业的女性又占据着较高比重。面对家庭和事业的两难选择,许多女性发出了“忙来忙去,忙出来个家破人散,到底图什么”的悲叹。但事实上,大多数中年女性创业者对内心的目标非常明晰。她们中,一部分人希望通过创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一些事业已达到相当规模的女企业家则不再注重财富的积累,转而追求创业带来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最大化。只有一点,是她们心里难解的痛,那就是无论事业多么成功,都无法弥补家庭生活缺失带来的深深遗憾。   路再难,也不能败给流言   对于中年女人第二次自主创业,有人不屑,有人反对。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对中年女人创业抱有偏见的人并非少数。人们要么习惯性地将人到中年还拼命一搏的女人想象成强势、刻板的“女强人”,要么鄙薄她们是“内心不安分的女人”。这种性别、年龄上的歧视对于苦苦拼搏挣扎在商海中的女性来说,不亚于巨石压身。   谈起社会对女性创业者的歧视,虽已年过五旬但仍光彩照人的某汽车企业老总张玉兰深有感触。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张玉兰将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买了下来,并邀来两位有技术、懂销售的男股东一起合作。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企业终于度过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然而,正当企业步入发展之际,一场流言几乎毁掉张玉兰辛苦打拼的事业。   流言的主角除了张玉兰,还有那位负责销售的股东。在旁人眼中,壮年男子和漂亮女老板同进同出,配合默契,关系铁定“不一般”。于是,各种版本的“桃花案”从工厂流入坊间,直至传入男股东妻子耳中。对方跑到厂里,不问青红皂白,将张玉兰当众羞辱一番。重压之下,男股东选择离开。最令张玉兰难过的是,男合伙人不但自己撤走,还带走了公司80%的业务。一时间,人心涣散,工人纷纷提出辞职,几乎将企业推入绝境。   人们都说,漂亮是女人的通行证。张玉兰却不以为然。她认为,女人创业,最难的不是创业过程中的沟沟坎坎,而是难在做人。漂亮脸蛋虽然令人愉悦,但很多时候也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如果能将应付这些麻烦的时间用于专心做事业,那该有多好”。张玉兰感叹道。尽管如此,她知道,自己一个人改变不了整个社会,再难再委屈也要面对,雨夜过后,太阳照常升起。   活在世俗眼光中的中年女性创业者,如同身在高台的舞者,她们中,有的背负着不能为外人道的身心痛楚,有的在家庭和事业的纠结中黯然神伤,有的在流言和偏见里百转千回……可是,青春、爱人、容颜尽可以逝去,坚韧不拔的内动力却让这些不老“徐娘”矢志向前——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挣扎、跃起之后,在默默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后,她们要赶在落幕之前,走上更高更宽广的舞台,越跳越高,越旋越快,舞出我人生,舞出我精彩!


相关内容

  • 关于年龄的特殊称谓,你知道多少?
  • 关于年龄的特殊称谓,你知道多少? 作者:冯玄一 原文: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出处: <论语•为政> 背后的故事: 马季说过一段相声,叫<数字与生活>,讲的是数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其 ...

  • 高一语文必修一月考试题
  • 高一语文必修一月考试题 命题人 张荣华 2012.9 一.单项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 1.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 ( ) A .遒(qi ú)劲 遏(è)止 彷徨(h áng ) 橘(j ú)子洲 B .彳亍(ch ì chù) 颓圮(tu í pǐ) 瓦菲(f ēi ) 寥廓(ku î) C . ...

  • [南史]读书笔记
  • 最近读了<南史>的契机,便是一本历史言情小说.因为我想看看,再那缠绵悱恻的语句背后,蕴藏了怎样一个真实冷酷的历史. "徐娘半老"这个成语,老早就有听过.只知道它专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想来不见得算是一个褒义词.没想到,它背后也是有个故事,而故事里的主角,正是这个半老却 ...

  • 渴望单纯阅读答案
  • 渴望单纯 ①"单纯"实在是个好词儿.不过你若以"单纯"来赞许年轻人,却未必能讨人欢喜.小时候妈妈常说我"傻孩子",那时我总是竭力声辩"我不傻",甚至会委屈得声泪俱下.待慢慢长大了,才体味到妈那句话里深切的爱意.我常想妈还 ...

  • 不开心的时候吃一颗糖
  • 就像饱满的谷穗里也杂生着秕子一样,我阔大绵长的温暖背后,也站着一些薄凉. 昨天,在做一个决定之前,我反反复复玩一个用"进"和"退"分别组词的游戏. 前进,进步,进修,进取,进入,进行,进军,知难而进--"进"字可以组很多词,这些词,像整装待 ...

  • 给同事的临别赠言
  • 一年时光虽然短暂,其中经历却值得自己一生珍藏。总结自己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可爱可敬的各位同仁。是您们的真诚、热情、包容,给了我宽松愉悦的工作氛围;是您们的勇敢、智慧、坚强,给了我无尽的动力支持;是您们的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给了我无数的感动;是您们的不畏困难、锐意进取,推动着泸县分公司“大象快跑”、稳 ...

  • 论现代女性的美德和自我修养
  • 论现代女性的美德和自我修养 在现代社会 ,女性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女性道德是公民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符合中国先进文化发展趋势和要求的女性道德 ,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女性美德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在社会中所占角色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现代中国,无论学界,商界还是政界,都活跃着杰出 ...

  • 梁实秋先生的人生三部曲[中年]精品散文朗诵
  • 钟表上的时针是在慢慢的移动着的,移动的如此之慢,使你几乎不感觉到它的移动,人的年纪也是这样的,一年又一年,总有一天会蓦然一惊,已经到了中年,到这时候大概有两件事使你不能不注意.讣闻不断的来,有些性急的朋友已经先走一步,很煞风景,同时又会忽然觉得一大批一大批的青年小伙子在眼前出现,从前也不知是在什么地 ...

  • 不完美的完美
  • 不完美的完美时间:2010-03-19 00:04来源:<爱何必百分百> 作者: 刘墉 点击:2110次 我有一个朋友,单身半辈子,快五十岁时突然结了婚.新娘跟他的年龄差不多,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只是知道的朋友都窃窃私语:"那女人以前是个演员,嫁了两任丈夫,都离了,现在不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