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下[马说]教案

马说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做到熟读成诵。

2、翻译课文,积累重点实词、虚词。

3、细读课文,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分析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目标1、2

学习难点:

目标3

教学时数:3课时

资料助读:

(一)、作者语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师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原道》)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

(二)、作品相关知识

1、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西)人。他和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既集以往之大成,又对后世产生了无穷影响。他是司马迁之后最杰出的散文家之一,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又是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力求为诗歌发展开辟一途,其奇崛横放的风格和散文化、议论化倾向,对宋诗颇有影响。有《昌黎先生集》。

2、写作背景

韩愈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最初他在长安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四十余日,而“志不得道”。经此挫折后,他不得不到汴州依附宜武节度使董晋,董晋死后又去依附武宁节度使张建封。仕途如此坎坷,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使他痛感明主难遇。在这种心情下,他写了《马说》一文,发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韩愈本人遭遇也是这样,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而且加以揭露和抨击。本文便是他这类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3、关于伯乐和千里马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关于伯乐与千里马:千里马天生苦无人知,伯乐善识马也无人信.除非伯乐遇见千里马,否则,伯乐不是伯乐;千里马而不是千里马.

正所谓伯乐难寻千里马,有多难??其实也没多难,“路遥之马力,日久见人心”只要有时间和耐性的伯乐一定能选到适合自己的千里马.但是在这个多姿多彩,万马奔腾的世界里有多少千里马能被伯乐赏识呢?!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个人认为,如果你是千里马,并不需要太在乎有没有伯乐去赏识你,这可能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能够在路上自由自在的奔跑也是千里马的一种特性,热情奔放,不需要理会任何的事情.你想想,这样的自由跟在伯乐的垮下相比.哪个会比较更加快乐?哪个会更加适合?

“故有千里马,才有伯乐”说不定下一个“千里马”你的,很快将成为下一个慧眼的伯乐.

4、托物寓意

托物寓意指借客观事物或景物来抒述主观的情思,蕴含文题的主旨,乃是写好考场作文的神来之笔。

技法解说

“托物寓意法”是指在构思文章时,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联想和想象,见景生情,托物寄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挖掘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意蕴,揭示事物寓偶然于必然的主题。

运用此种写法,需要注意寻找托事与寓意之间的某些共同点,以显示出两者之间的一致性。

【自主学习案】

一、导入新课:由《伯乐相马》的故事导入

二、读课文,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疑难字词在组内合作完成,组中有疑难全班解决。

2、字词检测: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祗辱( ) 骈死( ) 尽粟一石( ) 食马者 ( ) 其真无马邪( ) 槽枥( )

3、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4、指生读文,评价学生的朗读。

5、组长组织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恰当停顿,富有感情。

6、小组展示朗读。

7、再读课文,说说读文感受。

三、译文。

要求:细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1、学生自主翻译,并标注出不会翻译的词、句。

2、将疑难词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

3、全班共同解决小组内遗留问题,老师注重指导。老师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翻译。

4、小组展示译文。(其他同学纠正补充,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

四、析文

精读课文,自主完成以下问题:

1、 本文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没有伯乐千里马会有怎样的悲惨遭遇?

2、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3、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写法?

4、说说下列各条的寓意:

①千里马:人才 ②伯乐:能识别、任用人才的人

③千里马不遇伯乐:贤才难遇明主 ④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五、背诵并默写全文

六、拓展延伸(任选其一)

1、读完本文以后,你认为伯乐应具有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

2、有人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念是片面的,不能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伯乐难道就一定是公正、无私的吗?如果你是千里马,你会怎么做?

3、伯乐与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谈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4、读完全文,你认为要成为千里马须具备哪些必要条件?

七、比较阅读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马说》(唐)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探究两篇文章的异同。提示:从内容、写法、情感等方面比较阅读。

2、解释划线的字。

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② 陶后鲜有闻( ) ③ 亭亭净植( ) ④ 策之不以其道( )

3、选出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 )。

A.策: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B.其: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邪

C.之: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伯乐不常有

4、翻译句子。

①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八、反馈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线字注音。 骈死( )

槽枥( )( ) 粟( )

外见( ) 食马( ) 祗( )

2.解释下列加线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②骈死于槽枥之间( )( )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 )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他七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 _____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下作业

阅读韩愈《马说》的姊妹篇《龙说》,进一步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龙说》 韩愈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gǔ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yú) !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注释】

①龙说:选自《杂说》,为其首篇,题目为编者加。

②嘘:喷吐。龙吹气成云是古代的一种传说。

③固:本来、当然。

④伏:遮蔽。

⑤感通“撼”,震撼

⑥神变化:语出《管子·水地篇》“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为蚕蠋(zhuo,二声),欲大则藏于天下,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谓之神。”

⑦水: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⑧汩:淹没。

⑩信:确实、的确。

⑨无以:没有可以用来。

马说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做到熟读成诵。

2、翻译课文,积累重点实词、虚词。

3、细读课文,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分析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目标1、2

学习难点:

目标3

教学时数:3课时

资料助读:

(一)、作者语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师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原道》)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

(二)、作品相关知识

1、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西)人。他和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既集以往之大成,又对后世产生了无穷影响。他是司马迁之后最杰出的散文家之一,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又是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力求为诗歌发展开辟一途,其奇崛横放的风格和散文化、议论化倾向,对宋诗颇有影响。有《昌黎先生集》。

2、写作背景

韩愈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最初他在长安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四十余日,而“志不得道”。经此挫折后,他不得不到汴州依附宜武节度使董晋,董晋死后又去依附武宁节度使张建封。仕途如此坎坷,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使他痛感明主难遇。在这种心情下,他写了《马说》一文,发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韩愈本人遭遇也是这样,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而且加以揭露和抨击。本文便是他这类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3、关于伯乐和千里马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关于伯乐与千里马:千里马天生苦无人知,伯乐善识马也无人信.除非伯乐遇见千里马,否则,伯乐不是伯乐;千里马而不是千里马.

正所谓伯乐难寻千里马,有多难??其实也没多难,“路遥之马力,日久见人心”只要有时间和耐性的伯乐一定能选到适合自己的千里马.但是在这个多姿多彩,万马奔腾的世界里有多少千里马能被伯乐赏识呢?!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个人认为,如果你是千里马,并不需要太在乎有没有伯乐去赏识你,这可能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能够在路上自由自在的奔跑也是千里马的一种特性,热情奔放,不需要理会任何的事情.你想想,这样的自由跟在伯乐的垮下相比.哪个会比较更加快乐?哪个会更加适合?

“故有千里马,才有伯乐”说不定下一个“千里马”你的,很快将成为下一个慧眼的伯乐.

4、托物寓意

托物寓意指借客观事物或景物来抒述主观的情思,蕴含文题的主旨,乃是写好考场作文的神来之笔。

技法解说

“托物寓意法”是指在构思文章时,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联想和想象,见景生情,托物寄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挖掘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意蕴,揭示事物寓偶然于必然的主题。

运用此种写法,需要注意寻找托事与寓意之间的某些共同点,以显示出两者之间的一致性。

【自主学习案】

一、导入新课:由《伯乐相马》的故事导入

二、读课文,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疑难字词在组内合作完成,组中有疑难全班解决。

2、字词检测: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祗辱( ) 骈死( ) 尽粟一石( ) 食马者 ( ) 其真无马邪( ) 槽枥( )

3、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4、指生读文,评价学生的朗读。

5、组长组织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恰当停顿,富有感情。

6、小组展示朗读。

7、再读课文,说说读文感受。

三、译文。

要求:细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1、学生自主翻译,并标注出不会翻译的词、句。

2、将疑难词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

3、全班共同解决小组内遗留问题,老师注重指导。老师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翻译。

4、小组展示译文。(其他同学纠正补充,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

四、析文

精读课文,自主完成以下问题:

1、 本文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没有伯乐千里马会有怎样的悲惨遭遇?

2、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3、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写法?

4、说说下列各条的寓意:

①千里马:人才 ②伯乐:能识别、任用人才的人

③千里马不遇伯乐:贤才难遇明主 ④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五、背诵并默写全文

六、拓展延伸(任选其一)

1、读完本文以后,你认为伯乐应具有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

2、有人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念是片面的,不能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伯乐难道就一定是公正、无私的吗?如果你是千里马,你会怎么做?

3、伯乐与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谈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4、读完全文,你认为要成为千里马须具备哪些必要条件?

七、比较阅读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马说》(唐)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探究两篇文章的异同。提示:从内容、写法、情感等方面比较阅读。

2、解释划线的字。

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② 陶后鲜有闻( ) ③ 亭亭净植( ) ④ 策之不以其道( )

3、选出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 )。

A.策: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B.其: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邪

C.之: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伯乐不常有

4、翻译句子。

①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八、反馈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线字注音。 骈死( )

槽枥( )( ) 粟( )

外见( ) 食马( ) 祗( )

2.解释下列加线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②骈死于槽枥之间( )( )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 )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他七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 _____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下作业

阅读韩愈《马说》的姊妹篇《龙说》,进一步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龙说》 韩愈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gǔ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yú) !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注释】

①龙说:选自《杂说》,为其首篇,题目为编者加。

②嘘:喷吐。龙吹气成云是古代的一种传说。

③固:本来、当然。

④伏:遮蔽。

⑤感通“撼”,震撼

⑥神变化:语出《管子·水地篇》“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为蚕蠋(zhuo,二声),欲大则藏于天下,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谓之神。”

⑦水: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⑧汩:淹没。

⑩信:确实、的确。

⑨无以:没有可以用来。


相关内容

  • 2011级教育实习计划
  • 韶关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1级师范方向 教育实习工作计划 韶关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1级师范方向,共计实习生160人.其中选择集中实习的114人,选择分散实习的46人,兹定于2014年10月在乐昌县和南雄县进行为期8周的教育实习,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教育实习目的 (一)通过教育实习 ...

  •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背影教案
  • 背 影 --朱自清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文章朴实的语言风格.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 1.阅读重点文段,体会作者新颖独特的描写角度,学习文中的细致 ...

  • 初二语文备课组期末工作总结
  • 初二语文备课组期末工作总结 海口四中 李薇 当了一年的备课组长了,其中有辛苦也有幸福.我们备课组是一个老中青结合的备课组,大家团结合作.共同奋斗,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抓教学.搞教研.现在总结如下: 一.所做工作: 1."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既要抓基础过手,又要抓能力训练.科任老 ...

  • 2013秋期末工作安排
  •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工作安排 各教研组.各年级组: 本学期即将结束,为了有条不紊地做好本学期后期阶段的各项工作,现将期末工作安排如下,望遵照执行. 一.新课结束.期考备考要求: 1.各学科结束新课时间为18周(1月1日前):18周周四至19周进行复习(每科至少应该有一周课的时间进行 ...

  • 初二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 初二语文教师工作总结(墨者的小仓库)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二2 班语文课教学和教导处干事工作。一学期来,本人以学校及各处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以深化课改实验工作为动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

  • 七年级2班庆祝第27个教师节主题班会设计
  • 七年级2班庆祝第27个教师节主题班会设计-教师颂]这篇文章,系-网-友82653搜集上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部分内容源于网络,期望能对您的工作有些许帮助,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flash 教 育 课 件 资 源 网 hTTp://wWW.FlaShkJ.nEt,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 tag ...

  • 学校语文组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 在学习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热潮中,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为了贯彻落实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新课程标准要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切实开展好我校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特制订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本着以教师为主体,以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新的课改理念为 ...

  • 初二下学期语文备课组计划
  • 初二语文备课组计划(2010学年第二学期) 一.上学期期末成绩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16个教学班,其中一个是体育班,平均74,位于区第1名,较期中考稍有进步,平行班之间的差距较小.从卷面情况看,课外阅读较难错误率高,共17分,平均要扣12分左右,特别是课外文言文阅读,走读班大部分学生都没读懂,不会翻 ...

  •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初中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根据语文学科的具体特点,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坚持以学生 为本,务实教学,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 一.学生基本情况:本人任教初二(1)班语文教学工作.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