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尊重与被尊重

对于孩子,尊重他们的发展规律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都有固定的行为,有些行为如“人来疯”、喜欢插嘴等,在大人看来很不可接受,但这些却是孩子们最自然的表现。大人应表示理解,千万别强制改变,把孩子打造得成人化。家长可通过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培养良好人格。

尊重孩子的情绪

情景一:家里来了很多的客人,到了吃饭时间,大家都动身往门外走。就7岁的女儿站着不动,妈妈上前叫她,她撅着嘴说:“我不去吃,就在家里。”平时女儿是很懂事的,今天怎么了?妈妈耐心地说:“这么多叔叔阿姨等着你,你也去,好吗?”女儿听了,还是不吭声,妈妈又说:“那你为什么不想去,能跟妈妈说说吗?”女儿这才极不情愿地说出了理由。原来,客人中有几位特别喜欢喝酒,一喝就挺长时间,女儿曾经跟他们出去,等他们吃完饭,女儿已经睡着了。妈妈终于知道原因了,于是对女儿说:“其实,你可以吃完饭就回家的,把你的想法说出来,我想爸爸妈妈可以处理好。但是如果你不说出来,而是赌气,爸爸妈妈就会认为你不听话,甚至无理取闹,你知道吗?”女儿点点头,就和大家出去吃饭了。

吃完饭,妈妈和女儿先回家,爸爸留下继续陪客人。

点评:这位妈妈既尊重了女儿的情绪,又为女儿指明了看待事物的另一种方法,帮助女儿从疑惑中走出来,为女儿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提供了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

尊重孩子的隐私

情景二:可爱的迪迪放学后,无精打采地在房里坐着,妈妈一看就知道:“迪迪,你看起来有心事的样子啊?”迪迪说:“没有啊!”然后继续坐着。妈妈再一次说:“你一定有心事,和同学吵架了?”“嗯。”“是怎么回事,想告诉我吗?”“不想。”迪迪说。“那你自己能解决吗?”“可以。”“如果需要我帮忙的话,再告诉我,好吗?”

点评:妈妈并没对迪迪的事在一旁指手画脚,而是暗示迪迪,如需要大人出面解决,妈妈一定会站出来。因为孩子之间的事最好由孩子自己解决,妈妈既信任了迪迪的能力又尊重了他的隐私。这样会让孩子信心百倍,更健康地处理好人际关系。

这位妈妈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学龄前孩子一般还没有“隐私”概念,很多时候他回避家长的提问,是因为不知道该怎样表达,所以才选择不说。如果父母能适时引导孩子,可以帮助他们解开成长的困扰。

尊重孩子的想法

情景三:有次,女儿报名参加小学生图画日记交流比赛,女儿写好后放在桌上,妈妈好奇地看了看,等女儿过来时,妈妈说:“女儿,你有些错字,要不要我告诉你?”女儿竟然说:“不要!”妈妈好奇地问:“为什么?”女儿很沉稳地说:“小学生写错字是常有的事,你改过了,就不是我写的了!”所以这篇日记就这样“原版”送出去了。

点评:不得不佩服这位妈妈让错字原稿寄出的勇气,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碍于面子,会做一些不合乎情理的事。虽然比赛是完美者获胜,但是比赛也是最真实和真诚的,女儿让妈妈懂得真实的东西才是经得起时间推敲的。

事后,妈妈可引导孩子观察她的作品展出后,老师、同学反映如何,看看其他同学的作品是否也有类似情况。让女儿自己发现她所认为的“小学生写错别字是常有的事”是否正确,用实例帮助她纠正思想偏差。

对于孩子,尊重他们的发展规律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都有固定的行为,有些行为如“人来疯”、喜欢插嘴等,在大人看来很不可接受,但这些却是孩子们最自然的表现。大人应表示理解,千万别强制改变,把孩子打造得成人化。家长可通过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培养良好人格。

尊重孩子的情绪

情景一:家里来了很多的客人,到了吃饭时间,大家都动身往门外走。就7岁的女儿站着不动,妈妈上前叫她,她撅着嘴说:“我不去吃,就在家里。”平时女儿是很懂事的,今天怎么了?妈妈耐心地说:“这么多叔叔阿姨等着你,你也去,好吗?”女儿听了,还是不吭声,妈妈又说:“那你为什么不想去,能跟妈妈说说吗?”女儿这才极不情愿地说出了理由。原来,客人中有几位特别喜欢喝酒,一喝就挺长时间,女儿曾经跟他们出去,等他们吃完饭,女儿已经睡着了。妈妈终于知道原因了,于是对女儿说:“其实,你可以吃完饭就回家的,把你的想法说出来,我想爸爸妈妈可以处理好。但是如果你不说出来,而是赌气,爸爸妈妈就会认为你不听话,甚至无理取闹,你知道吗?”女儿点点头,就和大家出去吃饭了。

吃完饭,妈妈和女儿先回家,爸爸留下继续陪客人。

点评:这位妈妈既尊重了女儿的情绪,又为女儿指明了看待事物的另一种方法,帮助女儿从疑惑中走出来,为女儿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提供了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

尊重孩子的隐私

情景二:可爱的迪迪放学后,无精打采地在房里坐着,妈妈一看就知道:“迪迪,你看起来有心事的样子啊?”迪迪说:“没有啊!”然后继续坐着。妈妈再一次说:“你一定有心事,和同学吵架了?”“嗯。”“是怎么回事,想告诉我吗?”“不想。”迪迪说。“那你自己能解决吗?”“可以。”“如果需要我帮忙的话,再告诉我,好吗?”

点评:妈妈并没对迪迪的事在一旁指手画脚,而是暗示迪迪,如需要大人出面解决,妈妈一定会站出来。因为孩子之间的事最好由孩子自己解决,妈妈既信任了迪迪的能力又尊重了他的隐私。这样会让孩子信心百倍,更健康地处理好人际关系。

这位妈妈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学龄前孩子一般还没有“隐私”概念,很多时候他回避家长的提问,是因为不知道该怎样表达,所以才选择不说。如果父母能适时引导孩子,可以帮助他们解开成长的困扰。

尊重孩子的想法

情景三:有次,女儿报名参加小学生图画日记交流比赛,女儿写好后放在桌上,妈妈好奇地看了看,等女儿过来时,妈妈说:“女儿,你有些错字,要不要我告诉你?”女儿竟然说:“不要!”妈妈好奇地问:“为什么?”女儿很沉稳地说:“小学生写错字是常有的事,你改过了,就不是我写的了!”所以这篇日记就这样“原版”送出去了。

点评:不得不佩服这位妈妈让错字原稿寄出的勇气,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碍于面子,会做一些不合乎情理的事。虽然比赛是完美者获胜,但是比赛也是最真实和真诚的,女儿让妈妈懂得真实的东西才是经得起时间推敲的。

事后,妈妈可引导孩子观察她的作品展出后,老师、同学反映如何,看看其他同学的作品是否也有类似情况。让女儿自己发现她所认为的“小学生写错别字是常有的事”是否正确,用实例帮助她纠正思想偏差。


相关内容

  • 中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 通过这次培训,我渐渐明白了教师工作对富国兴邦的重要意义,明白了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抓手,也是搞好教育战线行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环节。我深深体会到: 1、教师要了解学生。一名教师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首先要善于了解教育的对象。前苏联教 ...

  • 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 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教学生做人 学生在学校学习固然重要,但是让学生学会做人更重要, 我认为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然后再去教学生如何做学问.学会做人,到底教学生做什么样的"人"?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 ...

  • 被爱过才能分享爱
  • 被爱过的人才能分享爱 "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后,你们身边有没有一些,不想生二胎,却被逼着要生两个的". 我的一位同学,夫妻双方都是当地公务员,有车有房,有个四岁多的女儿,小家庭也是过得有滋有味.因为夫妻俩都是非独生子女,没有二胎指标,当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后,小两口就被逼着要再生个孩子, ...

  • 幼儿园家长发言稿
  • 尊敬的各位家长,敬爱的老师,大家好! 今天受金华中学初中一年级五班老师的委托,在这里和广大优秀的家长们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体会,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而又是在金华五班这样优秀的班级,所以本人只能把自己一点浅显的体会和大家同探讨,达到继续努力共同提高的目的。在我的做法中有不妥之处还希望各位优秀的家长提出批评意 ...

  • 德国妈岗位说明书
  • 德国妈岗位说明书:教育没有体罚不完整 曾听过一句话非常经典:"父母是一份职业性很强的工作,可是我们很多父母都不专业."大家可以结合自己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学习与参考!德国人的严谨有目共睹,如此强大的民族,从何而来?答案是:教育.对德国妈妈来说: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规矩大于宠 ...

  • 亲子沟通要多用"商量"
  •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对孩子要少下命令,命令只有在其他方式不适用或失败时才用.要像一个善良的立法者一样,不会因为去压迫人而高兴,而因为用不着压迫而高兴. 商量的魅力在于,使自己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两代人的沟通,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而实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方法就是学会商量. 人与人之 ...

  • 姜牌寨小学家长会发言稿___家庭教育
  • 姜牌寨小学家长会发言稿 家庭教育 你们好!首先我代表学校全体教职工对各位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我校参加家长会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行动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恳请大家对学校管理建设.教育.教学.教研等各个方面提出宝贵意见. 本次家长会我主要谈两方面的问题: 一.简要介绍学校的管理. 二 ...

  • 教会孩子解决应用题
  • 教会孩子解决应用题 一本好书犹如黑夜里的灯塔,为你照亮前方无尽的黑暗:一本好书,犹如冬天里的暖阳,为你驱散冬日的寒冷:一本好书,犹如沙漠里的一方清泉,为你解除旅途的干渴. 寒假拜读了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从中我受到了深深的启发,他的"相信孩 ...

  • 家长会学校校长发言稿
  • 你们好!首先我代表学校全体教职工对各位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我校参加家长会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行动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恳请大家对学校管理建设.教育.教学.教研等各个方面提出宝贵意见. 本次家长会我主要谈两方面的问题: 一.简要介绍学校的管理. 二.就家长关心的孩子教育问题谈几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