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9日,中国城市国际协会会长罗亚蒙将“中国宜居城市——河北迁安市”的牌匾授予了迁安市人民政府。由此,迁安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荣登《中国宜居城市榜》的县级城市。“宜居迁安”的正式授牌标志着迁安市创建中国宜居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健康城市“三城同创”工作实现了首袍加身,也标志着该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3年1月29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住建部公布了我国首批试点名单,迁安市成为我省入选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唯一一个县级市。智慧城市是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形成的一种新型信息化的城市形态。建设智慧城市是我国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更是改善民生、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今年来,迁安以建设“创新智城”力促城市转型发展,编织出台了创新型城市规划建设。2013年,该市将以智慧城市建设为龙头,整合信息网络资源,推动“三网融合”,加快发展云计算与互联网,推进智能交通、智能电网建设,构建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着力建设“数字迁安”。 矿产丰富物产齐全 经济发展增增日上 矿产资源丰富,物产种类齐全。现已探明的矿藏达20多种。其中金属矿藏主要是铁,储量达27.2亿吨,矿石品位在30%左右,铁精粉年产量连续14年居全国县级地方铁矿首位,素有“铁迁安”之称。非金属矿藏主要是石灰石、白云石、花岗岩等。石灰石储量达5亿多吨,主要作为水泥、石灰等产品的原材料,年开采量达200多万吨;白云石储量达2.5亿吨,花岗大理石储量达2.5亿吨。现已发现的动植物资源400多种。其中,“东京板栗”产于此地,驰名中外;花生、甘薯常年产量居全省第二位,是全省甘薯发展重点县;书画宣纸全国文明,有“南宣北迁”美誉;地毯业已成万人产业大军,在全国同行业名列第二,产品畅销世界。 工业门类齐全,支柱产业鲜明。形成了冶金铸造、水泥建材、地毯服装、造纸包装、医药食品、电线电缆、化工等七大支柱产业,2008年七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7.7%。全市工业产值超千万企业达到200多家,超亿元的27家;利润超千万元企业达到44家;纳税超百万元的企业106家,超千万元的28家,超亿元的5家,全市共生产铁精粉1000万吨、铁400万吨、刚300万吨、水泥300万吨、地毯120万平方米、机制纸及纸板22.2万吨,“冀东”牌彩色胶印书刊纸、“兆康”牌抗脑衰胶囊、“唐生”牌胃优乐、“QA”牌地毯、“滦河”牌尿素、“冀东”牌电线电缆等50多种产品分别被评为国家、省、唐山市名优产品。 历史上有名的伯夷叔齐让国、老马识途等典故就发生在迁安,是河北省26个发展旅游重点县(市)之一。境内已具备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多大20余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长城),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4处(长城、爪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安新庄新石器时代遗址、建昌营封山寺周时代遗址。)建有四个风景区,分别是白羊峪旅游风景区,灵山旅游风景区,龙山风景旅游开发区,红峪山庄旅游风景区。白羊峪、龙山两个旅游区被列为省级旅游区,新开发的红峪山庄长城溶洞景区正在建设之中,这里发现北方最大的溶洞群,拥有钟乳石、底下暗河等多种景观。拥有河北省第一家县级综合性博物馆(建于1992年),馆内收藏文物5000件,其中古菱齿象骨化石,其高大和完整程度,目前在国内同一类象骨化石中首屈一指。另外,北京自动化研究所退休工程师任重远先生通过多年研究破译《山海经》,提出轩辕帝的都城在迁安、大禹治水在迁安市擂古台龟口的重要观点。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迁安2008年市区面积已达30平方公里,预计2020年将达到20平方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73.8公里,新建乡村油路138.8公里,通油路村达到506个,占全部行政村的99%,形成了连接城区、建制镇、旅游区和村的四级快速路网;全社会用电总量达到42亿千瓦时,日供水能力3.3万吨,日处理污水能力15万吨,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88万平方米,形成了100%的集中供热率、100%的自来水普及率等多元能源网络;全市固定电话使用量达到54.8万部,移动电话使用量达到57.9万部。2002年以来,累计完成各种造林面积70.7万亩,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45%,形成了以退耕还林为主的城乡生态网络,是“全国县(市)域村镇城市化试点市”和河北省唯一的“全国乡村城市化试点市”;连续六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卫生城”、2006年8月9日,迁安市被评为国家级“国家卫生城市”、连续三年荣获省政府市容貌治理竞赛“新貌杯”、2008年2月,迁安市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杨店子、野鸡坨、沙河驿、马兰庄4个小城镇被列为全省“百镇工程”试点镇,建昌营、迁安镇被确定为“河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城市发展体系日益完善。 新时期,迁安将以开放理念为先导,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全方位、立体式的招商格局,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稳步发展。
2012年10月19日,中国城市国际协会会长罗亚蒙将“中国宜居城市——河北迁安市”的牌匾授予了迁安市人民政府。由此,迁安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荣登《中国宜居城市榜》的县级城市。“宜居迁安”的正式授牌标志着迁安市创建中国宜居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健康城市“三城同创”工作实现了首袍加身,也标志着该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3年1月29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住建部公布了我国首批试点名单,迁安市成为我省入选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唯一一个县级市。智慧城市是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形成的一种新型信息化的城市形态。建设智慧城市是我国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更是改善民生、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今年来,迁安以建设“创新智城”力促城市转型发展,编织出台了创新型城市规划建设。2013年,该市将以智慧城市建设为龙头,整合信息网络资源,推动“三网融合”,加快发展云计算与互联网,推进智能交通、智能电网建设,构建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着力建设“数字迁安”。 矿产丰富物产齐全 经济发展增增日上 矿产资源丰富,物产种类齐全。现已探明的矿藏达20多种。其中金属矿藏主要是铁,储量达27.2亿吨,矿石品位在30%左右,铁精粉年产量连续14年居全国县级地方铁矿首位,素有“铁迁安”之称。非金属矿藏主要是石灰石、白云石、花岗岩等。石灰石储量达5亿多吨,主要作为水泥、石灰等产品的原材料,年开采量达200多万吨;白云石储量达2.5亿吨,花岗大理石储量达2.5亿吨。现已发现的动植物资源400多种。其中,“东京板栗”产于此地,驰名中外;花生、甘薯常年产量居全省第二位,是全省甘薯发展重点县;书画宣纸全国文明,有“南宣北迁”美誉;地毯业已成万人产业大军,在全国同行业名列第二,产品畅销世界。 工业门类齐全,支柱产业鲜明。形成了冶金铸造、水泥建材、地毯服装、造纸包装、医药食品、电线电缆、化工等七大支柱产业,2008年七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7.7%。全市工业产值超千万企业达到200多家,超亿元的27家;利润超千万元企业达到44家;纳税超百万元的企业106家,超千万元的28家,超亿元的5家,全市共生产铁精粉1000万吨、铁400万吨、刚300万吨、水泥300万吨、地毯120万平方米、机制纸及纸板22.2万吨,“冀东”牌彩色胶印书刊纸、“兆康”牌抗脑衰胶囊、“唐生”牌胃优乐、“QA”牌地毯、“滦河”牌尿素、“冀东”牌电线电缆等50多种产品分别被评为国家、省、唐山市名优产品。 历史上有名的伯夷叔齐让国、老马识途等典故就发生在迁安,是河北省26个发展旅游重点县(市)之一。境内已具备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多大20余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长城),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4处(长城、爪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安新庄新石器时代遗址、建昌营封山寺周时代遗址。)建有四个风景区,分别是白羊峪旅游风景区,灵山旅游风景区,龙山风景旅游开发区,红峪山庄旅游风景区。白羊峪、龙山两个旅游区被列为省级旅游区,新开发的红峪山庄长城溶洞景区正在建设之中,这里发现北方最大的溶洞群,拥有钟乳石、底下暗河等多种景观。拥有河北省第一家县级综合性博物馆(建于1992年),馆内收藏文物5000件,其中古菱齿象骨化石,其高大和完整程度,目前在国内同一类象骨化石中首屈一指。另外,北京自动化研究所退休工程师任重远先生通过多年研究破译《山海经》,提出轩辕帝的都城在迁安、大禹治水在迁安市擂古台龟口的重要观点。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迁安2008年市区面积已达30平方公里,预计2020年将达到20平方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73.8公里,新建乡村油路138.8公里,通油路村达到506个,占全部行政村的99%,形成了连接城区、建制镇、旅游区和村的四级快速路网;全社会用电总量达到42亿千瓦时,日供水能力3.3万吨,日处理污水能力15万吨,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88万平方米,形成了100%的集中供热率、100%的自来水普及率等多元能源网络;全市固定电话使用量达到54.8万部,移动电话使用量达到57.9万部。2002年以来,累计完成各种造林面积70.7万亩,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45%,形成了以退耕还林为主的城乡生态网络,是“全国县(市)域村镇城市化试点市”和河北省唯一的“全国乡村城市化试点市”;连续六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卫生城”、2006年8月9日,迁安市被评为国家级“国家卫生城市”、连续三年荣获省政府市容貌治理竞赛“新貌杯”、2008年2月,迁安市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杨店子、野鸡坨、沙河驿、马兰庄4个小城镇被列为全省“百镇工程”试点镇,建昌营、迁安镇被确定为“河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城市发展体系日益完善。 新时期,迁安将以开放理念为先导,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全方位、立体式的招商格局,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