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节选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

《大学》节选

【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或其他文言现象。

2、读懂文意,领会“慎独”“正心”的含义。

3、体会儒家思想修身的意义,探讨“诚其意”“正其心”等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领会“慎独”“正心”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讨“诚其意”“正其心”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元代战乱时期,有一个学者在返乡途中,因为天气炎热,又饥又渴,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这个学者不为所动。这时候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他说:“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先吃了再说。”你认为他迂腐、死板吗?

你赞同他的做法吗?

二、疏通文意。

1、正音正字。(请学生朗读)

2、点出重要的文言字词。

恶恶臭 好好色 自谦 厌然 著

3、翻译。

三、文本分析

1、何谓“诚其意”?你如何理解它的?(根据原文回答) 明确: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2、如何理解“毋自欺”?

明确:a:做到内心与我们外在的表现一致,这种一致要达到我们像厌恶臭气味,喜欢美好的颜色一样自然真实。

b:自我欺骗永远是掩耳盗铃,因为“纸是包不住火”的,“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你做过的事,哪怕再隐蔽,再细小,再小心翼翼,总有被人知晓的一天,这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正所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四:合作探究

1、何为“慎独”?你如何理解的?

明确:慎独是指在独处或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自己的言行举止也符合道德、法律法规的标准。

五:拓展研究

1、请联系自身感受或社会现实,谈谈慎独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学生发表看法后,老师作结)

明确: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在这争名争利的世界,在这不法分子猖狂的年代,慎独精神对于我们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做到“诚其意”“慎其独”,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具有人格魅力的人,我们的社会才会成为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

六:自主学习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完成老师布置的两个任务)

1、什么是“正心”?你如何理解它?

明确:正心:端正内心,思想纯正,心无杂念,即内心不被个人好恶所左右。(学生没讲通的地方老师补充)

2、谈谈正心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明确:a:更冷静、更理智地看待其他人和事。b:更能专注地做一件事。(学生没讲通的地方老师补充)

七、反思总结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通过学习这一段你获得的为人处世或修身的道理。

1、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不矫揉,不做作。

2、永远真于自己的心,做一个简单真实的自己。

3、为人处世应当坦坦荡荡,真真切切,无愧于心。

4、永远不要自欺欺人。永远不要把别人当傻子,“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5、品格就是你在黑暗中的为人,心安,便是生活最美好的状态。

6、一个人最帅或最美的时候,就是他心无旁骛,专注做一件事的时候。

7、不要让感情蒙蔽了你的双眼,左右了你的判断。

8、你的愤怒或爱,有时会毁掉一个人。

八、作业布置

高考链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慎独”一语,较早见于《大学》和《中庸》。

《大学》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古人是注重内在的善与外在善的统一的,有发自内心的诚实,不自欺,才会有“慎独”的。 《中庸》论修养,也强调在“慎独”上下工夫。它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曾国藩教子,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而这四条中,“慎独”被他视为做人的根本。

1939年,刘少奇同志在延安所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演讲中,把“慎独”视为共产党员应该具有的一种“美德”。时至今日,“慎独”依然有着它的价值和意义。

1、“慎独” 是一种修养,根据第二段文字,对这种修养做出解释,并举一个践行 “慎独” 的例子。(6 分)

2、结合曾国藩教子,刘少奇教育共产党员两个事例,谈谈独” 的现实意义。(6分) “慎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

《大学》节选

【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或其他文言现象。

2、读懂文意,领会“慎独”“正心”的含义。

3、体会儒家思想修身的意义,探讨“诚其意”“正其心”等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领会“慎独”“正心”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讨“诚其意”“正其心”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元代战乱时期,有一个学者在返乡途中,因为天气炎热,又饥又渴,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这个学者不为所动。这时候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他说:“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先吃了再说。”你认为他迂腐、死板吗?

你赞同他的做法吗?

二、疏通文意。

1、正音正字。(请学生朗读)

2、点出重要的文言字词。

恶恶臭 好好色 自谦 厌然 著

3、翻译。

三、文本分析

1、何谓“诚其意”?你如何理解它的?(根据原文回答) 明确: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2、如何理解“毋自欺”?

明确:a:做到内心与我们外在的表现一致,这种一致要达到我们像厌恶臭气味,喜欢美好的颜色一样自然真实。

b:自我欺骗永远是掩耳盗铃,因为“纸是包不住火”的,“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你做过的事,哪怕再隐蔽,再细小,再小心翼翼,总有被人知晓的一天,这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正所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四:合作探究

1、何为“慎独”?你如何理解的?

明确:慎独是指在独处或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自己的言行举止也符合道德、法律法规的标准。

五:拓展研究

1、请联系自身感受或社会现实,谈谈慎独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学生发表看法后,老师作结)

明确: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在这争名争利的世界,在这不法分子猖狂的年代,慎独精神对于我们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做到“诚其意”“慎其独”,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具有人格魅力的人,我们的社会才会成为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

六:自主学习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完成老师布置的两个任务)

1、什么是“正心”?你如何理解它?

明确:正心:端正内心,思想纯正,心无杂念,即内心不被个人好恶所左右。(学生没讲通的地方老师补充)

2、谈谈正心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明确:a:更冷静、更理智地看待其他人和事。b:更能专注地做一件事。(学生没讲通的地方老师补充)

七、反思总结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通过学习这一段你获得的为人处世或修身的道理。

1、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不矫揉,不做作。

2、永远真于自己的心,做一个简单真实的自己。

3、为人处世应当坦坦荡荡,真真切切,无愧于心。

4、永远不要自欺欺人。永远不要把别人当傻子,“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5、品格就是你在黑暗中的为人,心安,便是生活最美好的状态。

6、一个人最帅或最美的时候,就是他心无旁骛,专注做一件事的时候。

7、不要让感情蒙蔽了你的双眼,左右了你的判断。

8、你的愤怒或爱,有时会毁掉一个人。

八、作业布置

高考链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慎独”一语,较早见于《大学》和《中庸》。

《大学》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古人是注重内在的善与外在善的统一的,有发自内心的诚实,不自欺,才会有“慎独”的。 《中庸》论修养,也强调在“慎独”上下工夫。它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曾国藩教子,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而这四条中,“慎独”被他视为做人的根本。

1939年,刘少奇同志在延安所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演讲中,把“慎独”视为共产党员应该具有的一种“美德”。时至今日,“慎独”依然有着它的价值和意义。

1、“慎独” 是一种修养,根据第二段文字,对这种修养做出解释,并举一个践行 “慎独” 的例子。(6 分)

2、结合曾国藩教子,刘少奇教育共产党员两个事例,谈谈独” 的现实意义。(6分) “慎


相关内容

  • 大学语文教材目录
  • 大学语文教材目录 目录一(按历史年代排列) 中国古代文学概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诗经•黍离 <老子>四章 左传•晏子论"和"与"同" 战国策•苏秦佩六国相印 战国策•齐宣王见颜斶 庄子•秋水(节选) 离骚(节选)----------------屈 ...

  • 握住母亲的脚(节选)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握住母亲的脚(节选) ①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应聘面试,主考官只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抱过母亲的脚吗?" ②年轻大学生被主考官的提问弄愣了,满脸绯红.主考官接着又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 ...

  • 现代诗人有哪些
  • 席慕容(1943- ),出版的诗集有《七里香》(1981)、《无怨的青春》(1982)、《时光九篇》(1987)等。 席慕容,蒙古族女诗人。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容出生于四川。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 ...

  • 大学生励志语录节选(二十一)
  • 大学生励志语录节选(二十一) 1.那些我所见过真正快乐的人,他们的人生其实多半不是加法,而是减法,他们深刻的领悟到,愈是脱去那些外在地雕饰,让自己露出纯粹的本心,愈能得到身心的安宁. 2.有时候我们觉得不快乐,因为我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 3.这些年,我已逐渐学会接受,接受意外,接受变节 ...

  • 调查报告选题
  • 附:参考选题 1.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典型调查 2.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家乡的状况 3.调查当地45岁以上的人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看法(感情) 4.关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典型调查与分析 5.& ...

  • 孔子语录节选论语
  • 1、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

  • [明史·杨廷和传]节选及译文
  •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 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 ...

  • [大学]节选与翻译
  • <大学>节选与翻译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篇目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

  • 父亲(节选)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题 父亲(节选) 刘鸿伏 (1)一双赤脚在山地的大雪中跋涉,那是父亲:一把斧头舞出清寒的月色,在猫头鹰的啼叫里荷薪而归,那是父亲:一支青篙逼开一条莽阔大江,那是父亲:一犁风雨阵阵野谣披蓑戴笠的,那是父亲:一盏红薯酒就可以解脱一切愁苦的,那是父亲.父亲哦,即使我手中的笔使得如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