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春的文本文档

赏析

朱自清的精短散文《春》,意象单纯,主题明朗,语言优美,人们往往把它解读为一篇“春的赞歌”。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春》与朱自清众多的写景抒情散文一样,看似晶莹剔透,一目了然,但它却像一杯醇酒一般,蕴涵了绵长而清洌的韵味与芳香,要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并非易事。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荷塘月色”无疑是经过了凄苦的灵魂挣扎之后,找到的一方幽深静谧的自然之境,曲折地体现了他“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操守;而“早春野景”则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后者自然是前者的延续、转化、提升。但不管这两个世界有多么不同,它们都源于朱自清的一种理想追求甚至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春》确实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细读朱自清的《春》,我不由地有这样一种感觉:这是一个大病初愈的文化人,面对春意盎然的原野,他又重新找回了一种自信和自尊,编织着自己的理想之梦。这是一个经历了“心灵炼狱”的知识分子,在大自然温暖的怀抱中,他沉醉其间,诗情联翩,感受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心灵冲动。他从时代的“十字街头”撤退下来,又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我总觉得,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是他故乡江浙一带的那种温暖潮湿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种壮阔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画家笔下那种如实临摹的写生画,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启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灵酿造出来的一幅艺术图画。在这幅图画中,隐藏了他太多的心灵密码。

朱自清研究专家吴周文先生说:“在很多散文中,朱自清惨淡经营诗的意境,将人格美的‘情’与自然美的‘景’两者交融起来,创造了情与景会、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的构思,整个地展现自我人格,以美妙的意象作为人格的外化手段,于是他的笔下,自然美成为自我人格的精神拟态,或象征性的写照;个人特定的情绪、思想,也因自然美的依附,得到了诗意的写照,或者说得到了模糊性的象

征。怎样创造这种意境,完成自然美与人格美二者的附丽与连结?对此,朱自清则是继承弘扬以形传神、重在神似的艺术精神这一整体性的审美把握,加上‘诗可以怨’的审美理想的制导,生成了风格的隐秀与清逸的色彩。”(吴周文《诗教理想与人格理想的互融》,《文学评论》1993年第3期)对朱自清散文的深层意蕴,我以为这些话是深中肯綮的。朱自清属于那种感情和感觉特别敏锐、细腻、真挚的人,对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和山水花鸟等等,又有着特有的亲和情怀和观赏兴致。他的写景,往往是景中有“我”,“我”中有景,景“我”合一。他所以要调动起自己的一切感官以及思想和情感,反复品味、字斟句酌、“用笔如舌”,正是要把自己的全部人生、人格投入到大自然的形神中去,让自然的美与他人生的美浑然为一。他不像鲁迅,在描写自然中采取一种超然的、审视的态度,甚至不惜写了自然的丑来;他也不像周作人,在刻画自然中沉溺其间、忘却自己,恨不得化为自然的一部分。朱自清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是投入的、虔诚的,但同时又是自觉的、清醒的。从这一点来说,他是最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中庸之道”的真谛的。在《春》这篇简短而明朗的散文中,同样体现了他的人格操守和审美理想。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在朱自清所有的散文中,开篇就写得如此明朗、欢快、昂奋的作品,似乎还不多见。这不是一个不谙世事的青少年的作文,这是一个饱经忧患的中年知识分子的精心之作。作者所以有这样一种心境和情绪,一定是因为他走过了一段最阴暗的日子后,找到了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他是在借明媚的春光,抒发自己的一种心境。“盼望着,盼望着”,动词的叠用,显得突兀、有力、急切,隐含了他曾经的阴暗、苦闷岁月,以及在那煎熬中对未来的苦苦求索。现在光明终于降临到了眼前,他怎么能按捺住欢欣鼓舞的心情呢?“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这是初春的朦胧景象,但又何尝不是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体验呢?

在作品中,朱自清展现的是一个欣欣向荣、多姿多彩、全方全位的春天。地上是大片大片嫩绿的小草,田野上是一棵一棵盛开的桃树、杏树、梨树,在如火如荼的花团中,飞舞着成群的蜜蜂、蝴蝶;在晴朗、温馨的天空中,吹拂着软和的杨柳风,氤氲着土香、草香、花香的气息,弥漫着各种鸟儿动听的乐曲,还有牧童嘹亮的笛声……作者在这里把大自然写

活了、写足了、写透了,把大自然诗化了。在这一幅诗化的春景中,作者卸掉了一切的思想情感重负,一头扑入了这春的世界中,就像一个孩子投入了母亲的怀抱一样。他想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打滚、踢球、赛跑、游戏,尽情地体验生命的活泼与自由。他全身心地动用自己的视觉、嗅觉、听觉、想像、幻想,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与抚爱。在这里,大自然是如此美好,人的生命也变得如此美好。在美的自然中,朱自清深切地体验到了生命的自由、活力和灿烂,展现了他赤子一般的情怀和天真无邪的个性。

但这种美丽的生命体验毕竟是暂时的、甚至是虚幻的。朱自清信奉“刹那主义”,并把它当做医治心灵创伤的良药,而他又深知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肩上的重任,作为一个普通人还有许许多多不容推卸的义务。他要追寻一种有为、有价的人生,他要精心地、甚至是刻意地去完善自己的道德和人格。因此在《春》的后半部分,作品欢快的调子突然变得舒缓、沉静,出现了绵绵的春雨、朦胧的晚景、为生活行色匆匆的人们、辛勤劳作的农民。超然的自然景观巧妙地转换成了一幅现实图画,朱自清也从梦的世界回到了湿漉漉的土地上。“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在这里写的是春天里奔波和劳作的人们,更是写自己的心理、决心和希望。

文章写到这里,其实可以打住了。但朱自清却给了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尾,使春天的意象变得更为完整、瑰丽,使朱自清的人生、人格变得更加耀人眼目。他连用三个比喻讴歌春天,把春天形容为新生的娃娃、美丽的姑娘、健壮的青年。使舒缓、沉静的格调蓦然刚健、清新起来,与作品的开头紧紧呼应;把滑向平实的现实情境又突然推进到了作品上半部分营造的那种明朗、欢快的意境中去,整个意境又连成了一片。春天的“新”、“美”、“力”,注入了朱自清的整个身心,朱自清也化入了整个春天,在春天的引领下执著前行。朱自清获得了“新生

教学过程

执教:熊芳芳

师:我知道,上个星期天有些同学去春游了,能不能说说你的感受 ?

赵雅婷:就一个字 ---- 美 !

朱华伦:美不胜收。

师:不仅美,还美不胜收,你的感受更深一层,好。

吕威:还很快乐。

黄一哲:我感到很幸福,很美好。

师:嗯,你是从自己的心情方面来谈的。

胡博:美丽的景致让人目不暇接。

师:哦,景色美,美景多。

邓璞:好不容易出来一次,我有一种很轻松的感觉。

师 ( 笑 ) :是一种投人

大自然怀抱的感觉吧。

温自豪:我看到美丽的桃花,也看到了许多游人,在赏心悦目的同时,我也在想,桃花开的时候,游人如织,但是,在桃花谢的时候,又有谁来问津呢 ?

师:这是春天带给你的一些思索,不仅细心观察了,还用心思考了,很好。

杨超:我还觉得春风十分温暖。

孙虎:我眼中的春天是鸟语花香的。

齐梦卉:我觉得春天充满了绿色,充满了活力。

师:真好,开动了一切感官去感受春天。是啊,只要你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春天就无处不在。通过你们刚才的谈话,老师发现,只有当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和谐的时候,这世界才是最美丽的。而春天,正是人与大自然最为和谐亲密的时节。朱自清的《春》,就能让我们看到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现在,先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全体学生各自放声朗读课文。

( 点评: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导入新课,学生有话可说,且为学习课文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气氛,为后面的教学环节作了很好的渲染和铺垫。 )

师:读完课文了,你们觉得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

生: ( 异口同声 ) 三个 !

师:请围绕人与自然和春的关系来概括这三个部分的大意。老师先做一个示范,说第一部分: “ 人盼春,大自然报春。 ”( 点击课件显示:人盼春,大自然报春 ) 你们看老师的概括恰当吗 ?

生 ( 齐 ) :恰当 !

师:为什么 ?

张楚舒:课文一开始就说 “ 盼望着,盼望着 ” ,可见人在盼春。 “ 东风的脚步近了 ” ,表明春天已在向我们走近,这样,大自然的东风就成了报春的使者。

师:好,谢谢你对老师的理解,也谢谢你对春天的理解。那么第二部分就要由你们自己来概括了,谁来说 ?

邓璞:人赏春,大自然绘春。

师 ( 不由惊叹 ) :哇 ! 真是奇妙的巧合 ! 你所说的居然跟老师的一字不差 !( 点击课件显示:人赏春,大自然绘春。此时学生也都惊奇地议论纷纷。 ) 好,第三部分怎么概括呢 ? 作者写第三部分的目的是什么?

生 ( 齐 ) :赞美春 !

师:怎么赞美的 ? 一起读读看。

( 生:齐读末三段。 )

师:作者在赞美春的时候,始终把春天比作什么?

生 ( 齐 ) :人 !

师:对 ! 在这里,人和大自然已经完全融为一体,天人合一了,所以我们可以说:天人合一赞美春。这就是作者写作本文的主旨。 ( 点击课件显示:天人合一赞美春 )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春天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显得多么亲密和谐 !

( 点评:这一环节要求学生用三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和层次,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在传统教学中,始终是概括为 “ 盼春 ---- 绘春 ---- 赞春 ” ,对于

“ 人 ” ,一般只有在讲析迎春图时才会注意到。其实纵观全文,我们就会发现 “ 人 ” 活跃在文章的每一处。所以强调学生从 “ 人 ” 、 “ 自然 ” 和 “ 春 ” 的关系的角度来概括,意在引导学生注意到 “ 大自然 ” 和 “ 人 ” 是春天永恒的主题。在整个总分合式的教学结构中,这一环节可谓 “ 总 ” 。 )

师:现在,让我们先来欣赏春天里的大自然。 ( 点击课件:春天里的大自然 ) 请同学们说说文中描绘了春天里大自然的哪些景物 ?

生:山、水、日、草、花、风、雨。

师:请同学们用一种鉴赏的眼光来说说你从文中发现的春天大自然的美。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说 ( 点击课件显示 ) :鉴赏式地说久说效果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我最喜欢的一种声音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息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氛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熊麟我说我最喜欢的种感觉是 “ 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 。

师:为什么喜欢 ?

熊麟:因为它让我感觉到春天到来的一种欢乐的气氛。

师:桃儿、杏儿、梨儿是眼前的实景吗 ?

生 ( 齐 ) :不是。是想像的。

师:对,作者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是对未来的一种憧憬。春天是能够给人梦想的。

朱华伦:我要说的是两个方面。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是 “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 。阳光下的小鸟在繁花嫩叶当中歌唱,它们的歌声令人心醉。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息是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在空气里的融合,它们共同构成了春天的大自然所特有的最和谐的气息。

师:说得真好 ! 你对春天里的大自然有着一种独特的体验。

袁小茜: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是春天的草地,草地上人们的活动,给人一种朝气蓬勃、充满生机的感觉。

师草的嫩绿、风的轻柔、人的快乐,使整个画面生机盎然。

黄一哲: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是 “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它让人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又像掉进了颜色桶里?

师:颜色桶 ? 很有意思的说法。同学们觉得这些颜色美吗?

生 ( 齐 ) :美 !

师:有哪几种颜色呢?

生 ( 齐 ) :红、粉、白。

师:红色让作者想到了什么 ?

生 ( 齐 ) :火。

师:火一样的热烈。粉色让作者想到了什么 ?

生 ( 齐 ) :霞。

师:霞一样的浪漫。白色又让作者想到了什么 ?

生 ( 齐 ) :雪。

师:雪一样的纯洁。多美的色彩呀 ! 继续说。

陈茜: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是 “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

它给人的感觉是春天的脚步一步一步向我们靠近,让我们仿佛嗅到了春天的气息。

师:哦,春天渐渐向我们走近,大自然也渐渐变得温和起来。这是作者对春天里的大自然的整体轮廓所作的简笔勾勒。

赵雅婷:我选择的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它同时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氛: “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那朦朦胧胧的薄烟,那丝丝小雨,给我的感觉不只是美,还有一种神秘感。

师:你充满了想像力的解说把我们也带进入那美丽而神秘的境界之中,谢谢你。

鲁梨:我想全说。

师 ( 笑 ) :好,那你就全说。

鲁梨 ( 有些腼腆地 ) :我还没有想得很好,我是边感受边说的。

师 ( 鼓励地 ) :没有关系,只管说。

鲁梨: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是蜜蜂、蝴蝶和野花相映生辉的画面。在这个画面中,蜜蜂嗡嗡地闹,蝴蝶惬意地飞,后面还写到野花,作者将动物与植物结合起来写,给人一种很美好的感觉。我最喜欢的一种声音自然就是鸟的声音了,文中说了,鸟儿是 “ 高兴起来了 ” 才唱歌的,我想鸟儿快乐的心情也是春天的美景带给它的,我们不能设想鸟儿会在一个很糟糕的的环境下快乐地唱歌。而且后面还说到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 “ 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 ,这又是动物与大自然的一种融合。我最喜欢的气息是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它让我想到了我家乡的田野。我最喜欢的气氛就是春雨中的气氛,作者将细密的春雨和小草、树叶、黄晕的光相结合,我想是否想要给人一种宁静的气氛,使人心境平和呢 ? 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就是桃树、杏树、梨树 “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 地开花,我的感觉是,它们倒不像是纯粹的一种竞争,而是争着想要把自己最好的一份美去展示给人们。它们的美都是各不相同的, “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就证明了这一点。还有,我的名字叫鲁梨,所以当我读到写梨树的内容的时候,我的感觉是更加亲切的。

师:太好了 ! 你是结合自己的生活在全方位地感受春天,感受作品。同学们是不是应该给他掌声 ?

( 生齐鼓掌。 )

周倩:该说的都被他说了,但我还是要说。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就是草地上的人们 “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 。这里的人们,有的宁静悠闲,有的活泼好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师:听了你的解说,连老师都对那片草地无限神往了 !

王欣荻:我最喜欢的一种声音就是成天嘹亮地响着的牛背上牧童的短笛,它也许并不起眼,但是它让我感觉到了春天的活力与美好。

师:牧童用笛声迎接了春天,也用笛声渲染了春天。

李恰: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就是 “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 。读到这里我眼前不仅出现了那雨后美丽的画面,还似乎嗅到了一种雨后清新的气息。

师 ( 赞叹 ) :说得真是太好了,充满了想像与联想,老师相信,像你这样用心的孩子是不会辜负春天的。

颜佳霓: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是雨 “ 密密地斜织着 ” ,雨中的房屋却 “ 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 。我觉得这种感觉很特别,春雨是密密麻麻的,房屋却是稀稀疏疏的;春雨淅浙沥沥的,房屋却安安静静的。

师:你真是慧眼独具 ! 竟然发现了这么美丽的一处 ! 是的,疏密结合,动静结合,使画面平添了许多魅力。

张倬贤:我最喜欢的一处是 “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这一句话里边包含了除声音以外所有的内容:有画面,有气息,有气氛,有感觉。先说画面,这句话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在一个高山上,许多树都开满了花,漫山遍野,五颜六色。然后它还给人一种春天的气息,各种各样的花都散发着醉人的芳香,令人感觉非常的 …… 非常的 ……( 此处老师接话道:“沁人心脾,对吗” ) 对,沁人心脾。再就是气氛,那些花都 “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 地开放,像是一群淘气的孩子,在那儿争着展现自己的美丽,那种争先恐后的气氛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些花儿好可爱啊 !

师:是啊,她们固执地层示着自己的美丽,只是为了装点春天。

王方国:我也说这句。但是我的理解和感受有些不同。百花齐放的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从这些花儿我想到,人生也应该从一开始就有一种竞争意识,否则我们就将会落伍,赶不上大家。

师:对呀,在人生的春天,我们也要像春花一样赶得上趟儿,珍惜大好春光,实现人生价值,可别落后了呀 !

康倩倩: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就是 “‘ 吹面不寒杨柳风 '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就感觉到有一阵阵柔和的春风吹进我的胸怀,充满了温暖,充满了爱。

师:嗯,作者把春风的吹拂比作母亲的抚摸,充满了慈爱和温暖的抚摸。

马彬彬: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氛是城里乡下许许多多的小孩、大人迎接春天的到来,也赶趟儿似的都出来了,借着春天这样一个美好的开始,让自己得到更旺盛的精力,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我喜欢那种热闹、欢快、轻松的气氛。

师:嗯,老师也很喜欢这种气氛,作者在这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全景,这幅全景中的人们,不仅热闹、欢快、轻松,而且还是积极向上

的,瞧,他们 “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 。因为 “ 一年之计在于春 ” ,我们也要趁着人生的春光,赶快生活呀 !

朱华伦: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是 “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作者将春雨比喻成牛毛、花针、细丝,分别表现了春雨的密、亮、细,连绵的春雨既不像夏雨那样气势磅礴,也不像冬雨那样冷酷无情,它正好代表了我对春天的整体感受。

( 点评:以上环节是以一种开放性的活动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摈弃了传统的对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的彼此割裂的片面解读,而是在春天整体的意境中去寻找、发现、感受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强调了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在成长着,学生的感知在提升着,整个环节的流程是动态的,有层次的,所以从这个环节过渡到以下对于文章的表达技巧的评价环节就是水到渠成的, )

师:听了朱华伦同学的发言,我发现同学们已经不满足于对课文的形象体验,而已经开始渴望进行深入的探究了,好,老师给你们机会,请你们评一评作者的表达。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说 ( 点击课件显示 ) :

B .评表达

我认为最妙的词语

我认为最美的句式

我认为最妙的修辞

我认为最细致的观察

我认为最清楚的层次

我认为描写角度最丰富的段落

王薪懿:我认为最妙的词语是 “ 嫩嫩的,绿绿的 ” ,这两个词分别写出了小草的质地和色泽,让人感觉到了春天所特有的气息。

师:你很善于发现美。这两个词不仅从内容上表现了小草的美丽,还通过叠音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小草喜爱的真情。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叠词。

卢祝靓子:我认为最妙的词是 “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 的 “ 闹 ” 字,既有声音,又有形象,还表现了蜜蜂像孩子一样地活泼好动。

师:嗯,这里既写了视觉的感受,又写了听觉的感受,你不仅善于发现,还很善于联想,把蜜蜂和孩子联系了起来,很好 !

玛杰:我认为最妙的词是 “ 散在草丛里 ” 的 “ 散 ” ,这个词给人的感觉是十分随意、自然,像是天然点缀,不是人工刻意装饰的。

师:噢,也许是天女散花吧 ! 你想得真好 !

佘冬阳:我认为最细致的观察是这样一处: “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 这种景象在农村虽然是很常见的,但是,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写出了这些富有乡土气息的景象:

如果把这些景物放到大城市里,也许人们会认为是一堆垃圾,但是,在山清水秀的大自然里,它们就能够成为一种风景。

师:说中了要害。写景要有细致的观察,要善于抓住特征,要能够突出特色。作者描绘的是江南的春天,所以选择了一些富有江南地方特色的景物来描绘,整个画面十分和谐:

李翘楚:我认为最妙的修辞是反复。开头说 “ 盼望着,盼望着 ” ,运用反复的手法表现了人们希望春天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

师:盼而又盼,望眼欲穿,可见春天的魅力无法抵挡。

杨泊雅:我认为最妙的修辞是比喻。举个例子,如 “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这里把野花比作眼睛、星星,微风一拂,仿佛进入了仙境。

师:你觉得这一处比喻用得妙,为什么妙?眼睛、星星和野花有什么相似之处 ?

( 杨泊雅一时难以回答,此时老师便让其他同学都思考一下,给他补充。 )

彭或:我认为花上面沾满了露水,加上微风一吹,就显得闪闪烁烁的,像眼睛和星星一样闪亮。

大张莹:我认为草和花在一起,风一吹,草有时会把花给遮住,花时隐时现的,就像眼睛和星星一样眨呀眨的。

师:说得很好,我想,野花鲜亮的光泽是不是也跟眼睛和星星一样明亮呢 ? 可爱又迷人的野花是否也像一个孩子或者星星一样在调皮地眨着眼睛呢 ?

王松阳:我认为最妙的词语是 “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 的 “ 偷偷 ” ,它把小草写得具有了人的特点,还表现了春天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到来的。

师: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词也很妙的,大家发现了吗 ?

生 ( 齐 ) : “ 钻 ”!

师:它写出了小草的什么特点 ?

生 ( 齐 ) :顽强的生命力 !

师:对,还有一股挤劲 ! 努力破土而出,沐浴春天的阳光。

蔡宇:我认为最美的句式是 “ 吹面不寒杨柳风 ” ,它表现了春风的柔和。

师:哦,这是一种引用的修辞,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中的诗句,使文章富有文采,还能唤起读者的想像。

颜柯:我认为最美的句式是 “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 。按我们的习惯应该说成 “ 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 。这样一变,让我们读起来很轻松,不费劲,而且我们的注意力就集中到后面单独存在的 “ 嫩嫩的,绿绿的 ” 上面去了。

师:太好了 ! 你的语感很好。这是一个倒装句,朱自清把两个形容词定语后置,强调了小草的嫩与绿。

曹礼杨:我认为最妙的修辞是拟人,而且在文中多处运用。我只举一个例子: “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

然张开了眼。 ” 这里把大自然中的一切当作人来写,像是刚睡醒,还欣欣然张开眼,写出了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景象,很生动。

师:是啊,写得有动作 ---- 张开眼,还有表情 ---- 欣欣然,多好啊 !

张真子毫:我认为最妙的词语是 “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 中的 “ 酝酿 ” ,大家都知道,酒是越陈越香的,这里用 “ 酝酿 ” 来写春天里的各种气息一天比一天更浓。

师:哦,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一天比一天更加浓郁,一天比一天更加芳香。

李国洋:我认为最清楚的层次是写春花的那一段。先写 “ 树上 ” ,再写 “ 花下 ” ,最后写 “ 遍地 ” ,从上到下,层次清楚。

师:你的概括太精妙了 ! 是的,自上而下,形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张健贤:我认为描写角度最丰富的段落是写春风的那一段。作者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四个角度来描写春风,很生动。

师:找得真好 ! 作者开动了一切感官去感受春风,描绘春风。

刘立力:我认为最妙的修辞是文章最后三段运用的比喻和排比。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的三个发展阶段,表现了春天蓬勃生长和旺盛的生机。

师:是啊,这三个句子运用比喻和排比,写出了春天的诞生、生长和成熟,表现了春天的新鲜、美丽和蕴藏的力量。这么美的句子,又是全文的主旨句,我们应该有感情地再读一读 !

( 生齐读,感情还不够热烈,在老师的指导下,再读一遍,读出了很好的效果。在以上 “ 说效果 ” 、 “ 评表达 ” 环节中,学生每说到一处,都是先朗读,再表述。 )

( 点评: “ 评表达 ” 这一环节其实就是一种文学鉴赏,是在上环节 “ 说效果 ” 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对课文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质的跳跃。对一篇文章的阅读,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 春 ” 是荚的,但要把这种 “ 笑 ” 表现出来却需要高超娴熟的表达技巧。《春》带给我们愉悦的感受,唤起我们的梦想,作者是运 . 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才取得这种效果的呢 ? 在 “ 评表达 ” 这一环节中,学生思维活跃,处处跳动着灵感的火花,并且展示了他们经过平时的语文学习而积淀下来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这一步使得学生对《春》的学习深深地 “ 扎 ” 了下去。当他们再度 “ 浮出水面 ” 的时候,体验已经更为成熟,理解已经更为理性,认识也已经更为深刻,这样,在这堂课的语文学习中,他们的生命就已经得到了成长。 )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刚才欣赏过了朱白清笔下春天里的大自然的美景。同学们发现了吗,作者详细描

绘的是哪些图画 y

生 ( 齐 ) :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户外全景图。

师:是的,还有哪些景物是作者简笔勾勒的呢 ?

生 ( 齐 ) :山、水、太阳。

师:好,作者的简笔勾勒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想像空间。现在老师就请同学们张开想像的翅膀,创造性地、补白地描绘春山、春水、春日 ( 点击课件显示 ) :

想像 . 描绘

春山

春水

春日

要求:不要笔头的草稿,打腹稿之后直接口头表达,学习运用作者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全景图画时的一些写作手法:抓住景物特征、清楚的层次、修辞的运用、精美的句式、精妙的词语等等,任选一幅图画进行补白式的描绘。

( 点评:这一环节将阅读训练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既是更深入地走进课文,又是自由地走出课文。在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感受和对作者的创作艺术有了一定的鉴赏之后,对课文的 “ 留白 ” 之处进行创造性的补白与扩充,既能更加深入地体会春天的美好,理解作者对春天的情思,又能融合自己丰富的生活体验,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技巧,与作者一起,唱出春的和声。 )

( 学生静静地思索,教室里一片沉静。 )

胡徐之:我说的是春日。春天来了,太阳红着脸羞答答地升了起来,也许是冬天烤火时离炉太近,也许是在炕上睡得太久,它一出来,脸就红通通的。

师:太好了 ! 你不仅学习朱自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春日描绘得如此娇羞可爱,写出了太阳从冬天走进春天时的明显变化,还运用了猜测的语气表现了自己对于春日的喜爱和好奇。富有童趣的想像,十分动人。

温自豪:我说春水。春水永远是绿的,春水的绿是原始而纯洁的,有如帝王皇冠、勇士宝剑上的祖母绿。黄金虽贵,也比不上那一丝的绿色。也正像无冕之王头上的橄榄绿,掬一捧春水,绿遍人间;撒万点春绿, ……( 不好意思 )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 生一齐大笑。 )

师 ( 亦笑 ) :补充一下, “ 洗尽尘俗 ” 可以吗 ? 他的发言,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 黄金有价绿无价 ” ,很好。

赵雅婷:我也说春水,但我和温自豪的感觉不一样,他认为春水是绿色的,我认为春水应该是鹅黄色的,因为在我的眼中,鹅黄色是代表温暖的。小溪在鹅黄色的温暖中悄悄地融化了。开始释放出她的生机,她活泼,她机灵,她丁丁东东地流向远方,捎去快乐,捎去祝福。

师: “ 鹅黄色的温暖 ” ,多么富有诗意! “ 丁丁东东 ” ,多么优美动听。“捎去快乐,捎去祝福 ” ,多么善解人意 !

张倬贤:我为春山写了一首诗: “ 刺骨的寒气已被东风吹去/迎来的是一片五彩缤纷的美丽/那可爱的花儿争着

展示自己/给翠绿的山们披上了一件花衣/啊,亲爱的山儿/你们被扮得如仙女一般有魅力/啊,美丽的山儿/你们手拉着手又成为一道靓丽 ”

( 该生带有浓重汉腔的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与诗歌优美雅致的意境不太和谐,引得全场学生哄堂大笑。 )

师 ( 带着笑意赞赏地 ) :他真的是很有创意 ! 用诗的形式来描绘春山,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花草满山、群山连绵的画卷。

王方国:我描绘的是春山。当你漫步在山路上,哼着小曲迎来凉爽的风,举目四望,头上是蓝蓝的天,脚下是碧绿的草,这时,如果你踢几脚球,打几个滚,捉几回迷藏,你的心情就会无比地舒畅。再往下看,底下是潺潺的流水,鱼儿在水里欢快地跳跃,溅起晶莹的水珠,那晶莹的水珠在阳光下闪着五彩的光芒。

师:他的图画里面不仅有山有水,还有人有鱼,所以充满了无限生机。

刘易凡:我说春日。火红的圆盘从海平面上跳了出来,照耀着在户外放风筝的人们,一阵微风拂过,树梢后的阳光不好意思地爬进了千家万户的窗口。

师: “ 不好意思 ” 写出了树梢后的太阳 “ 犹抱琵琶半遮面 ” 的娇羞,好:

温自豪:我也说春日。春日初升犹如狂龙出海,破水而出。升入半空中时,又仿佛是千军万马,浩浩荡荡,挥洒淋漓,直到升人高空,便无比豪迈地洒下万道金光,照亮人间的一切,使人间温暖起来。

师:同学们的描绘让老师感觉真像是走进了春天,无比美好,那么文中的那些春天里的人呢 ? 他们又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 ?

首先请你们诗意地表达 ( 点击课件显示 ) :

丸诗意地说

草地上的人

花下的人

风中的人

雨里的人

户外的人

( 点评:由春天里的大自然过渡到春天里的人 ---- 人的活动,人的心理。在传统教学中,一般只有在讲析迎春图时才会注意到 “ 人 ” ,其实纵观全文我们就会发现, “ 人 ” 活跃在文章的每一幅画面中。 “ 诗意地说 ” 是一种极能考察学生综合素质和审美品味的实践活动,也许学生一时还不能表现得很出色,但是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体现出这样一种价值导向,平时就经常进行各种形式的审美熏陶,引导学生逐步实现这种审美品位的提升。 )

( 学生思考,私下议论,许久不敢开口。 )

师:要不要老师给个例子 ?

( 大多数同学说 “ 要 ” 。 )

师:例如风中的人,牧童用笛声应和着鸟鸣、轻风、流水的声音,人与自然共同为春谱曲,所以老师给了一个诗意的命名: “ 同一首歌 ” 。勇敢地尝试,相信你们会比老师说得更好。

李昕:我给花下的人命名为 “ 花前月下 ” 。

师:噢,有 “

花前 ” ,可是没有 “ 月下 ” 呀,人在花下憧憬秋实, “ 花下的梦想 ” 怎么样 ?

生 ( 齐 ) :可以。

师:再想想。还会有更好的。

朱华伦:我说雨里的人:雨中的静默。

师:雨里的人是静默的吗 ?

生 ( 齐 ) :房屋是静默的。

师:对,雨里的房屋是静默的,雨里的人可忙着呢 ! 我们可以说:雨夜春忙。可以吗 ?

生:可以。

颜佳霓 ( 试探性地 ) :我说草地上的人:绿中的点缀。

师 ( 点头赞许 ) :嗯,有点意思了。再想想。

李望:我说户外的人:风中的希望。

师:太妙了 ! 他们放飞了风筝,也放飞了希望 !

张倬贤:我说户外的人:放飞梦想。

师:很善于 “ 拿来 ” ,很好 !

鲁梨:我说风中的人:嗅春的气息。

师 ( 略一迟疑 ) : “ 与春天同呼吸 ” 也许会更好些。

湛子杰:我说雨里的人:滋润希望。

师: “ 播种希望 ” 也许更好些。

蔡晨晨:我说两个。花下的人:共同的美丽;风中的人:与春天共舞。

师:你的发言启发了老师的想像,前者说成 “ 花样年华 ” 怎样? “ 与春天共舞 ” 说得美极了,掌声奖励:

王松阳:我说草地的人:相约青草地。

师:妙极 ! 掌声奖励 !

( 生齐鼓掌。 )

黄一哲:我说花下的人:沐浴花雨。

师:嗯,富有诗情画意。

刘易凡:我说户外的人:随风飘荡的希望。

师:富有动感,富有诗意,好 !

周姝灿:我也说户外的人:同在一片蓝天下。

师:这个命名可以引发多少想像 ! 真好 I

胡徐之:我说花下的人:花香中的遐想。

师:景人结合,好 !

邓璞:我说风中的人:春之歌。

师:言约意丰,太好了 ! 同学们,这所有徜徉在春天里的人给你的整体感觉是怎样的 ? 能概括地说说吗 ( 点击课件显示 ) :

B .概括地说

春天里的人是的。

( 点评:从 “ 诗意地说 ” 到 “ 概括地说 ” ,又是一个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也是一个由分到合的过程。那些苹地上的人、花下的人、风中的人、雨里的人、户外的人,也许活动不同,情感也不同,但他们都是徜徉在春天里的人,他们有着同样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这种 “ 概括地说 ” 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去理解春天带给人们的希望、美好与力量,㈠

( 学生几乎不假思索地纷纷举手,一个接一个的精彩发言汇成了一条奔流的瀑布。 )

贺菁菁:春天里的人是忙碌的。

邹非:春天里的人是幸福的。

袁小茜:春天里的人是朝气蓬勃的。

熊麟:春天里的人是充实的。

湛子杰:春天里的人是充满希望的。

杨超:春天里的人是精神抖擞的。

杨泊雅:春天里的人是满怀信心的。

邓神松:春天里的人是充满幻想的

邓贝:春天里的人是快乐的。

温自豪:春天里的人是美好的。

黄一哲:春天里的人是浪漫的。

熊麟:春天里的人是不知疲倦的。

方媛:春天里的人是喜气洋洋的。

赵雅婷:春天里的人是飞翔的。

师:太精彩了,老师真不忍心打断你们 ! 希望我们都能飞翔在大自然的春天,更希望我们能飞翔在人生的春天 ! 其实,当我们在春天卫飞翔的时候,只要你用心倾听,你会发现大自然会对我们轻声地说话,告诉老师,你们听到了什么 ( 点击课件显示 ) :

大自然与人的对话

春草告诉我:

春花告诉我:春风告诉我春雨告诉我泥土告诉我柳条告诉我

提示:可以充满情感地说,也可以富有哲理地说。

( 点评: “ 自然与人的对话 ” 是将学生对这篇散文的学习推向更高境界的一个环节,也是最后一个 “ 合 ” 的环节,让整个课堂结构完整有序地生成。春天带给人们许多启示与鼓舞,但这些都并非凭空而来,而是那些有心人从大自然的现象中联想到、从大自然的物语中倾听到的。这种活动需要学生调动自己一切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在准确理解和认识事物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文学素养,经过综合性的、创造性的劳动,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这种活动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自我挑战。如果挑战成功,就能让自己的语文生命跨上一个台阶,是值得为之付出努力的,对老师而言,也是一种挑战,这种活动要求老师反应敏捷,思想深刻,善于引导,长于表达。在这种活动中,老师和学生的生命会在课堂中得到共同的成长与调节。 )

( 学生略一思索,开始举手。 )

胡师山:春雨告诉我:春天是对人类心灵的净化。

师:春雨荡涤了人类的灵魂。

朱华伦:春草告诉我:你和我一样朝气蓬勃。

师:春草鼓励了你。

周姝灿:春草告诉我:只要有一股钻劲,就一定可以成功。

师:春草给你的启示。

邓璞:泥土告诉我: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

师:生命是一棵大树,愈是同泥土为伍,愈是有云彩作伴。

王方国:春花告诉我:只有勇于竞争,才能使人生灿烂。

师:用爱成就理想,用心托举希望。

邹非:春风告诉我:将你的理想放飞吧 ! .

师:与梦想一起飞翔。

小张莹:春草告诉我:只要根扎得深,就不怕风雨的残暴。

师:把信念扎入地下,才可能将生命探向蓝天。

杨泊雅:春花告诉我:不努力是结不出果子的。

师:不在春天开花,就不能在秋天结果。

阳佳奇:柳条告诉我:做人要谦虚。因为柳条是下垂的。

师:低下你的头,放下你的架子吧,因为谦虚是一种美丽。

蔡宇:泥土告诉我:这里洒下

的汗水,孕育着秋天的收获。

师:洒下的是汗水,孕育的是希望。

杨金华:春草告诉我: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师:只有顽强不屈的人才能在黑暗中重见光明。

周倩:柳条告诉我:倾吐春天,会让自己更美丽;享受生活,会让人更完美。

师: “ 享受生活 ” 换成 “ 享受生命 ” 会让你的这句话品位更高。

沈谦:春雨告诉我:团结就是力量,因为春雨是由许多雨丝组合而成的。

师:是啊,不积小流何以成江海,你可知 “ 水滴石穿 ”?

施孟吟:春花告诉我:我们的美是在冬天贮蓄了一季的热情的。

师:贮蓄了整个冬季的热情,才酿成了春天美丽的笑脸。

(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争先恐后,课堂上时时爆发热烈的掌声。 )

师:大自然向我们展示了美丽的画卷,讲述了春天的故事,诉说了人生的哲理。让我们同朱自清一起再次走进春天,欣赏春天,思考春天 ! 滤击课件中的课文朗读。 )

( 学生边欣赏边跟着朗读。 )

在朗读欣赏的过程中,个别画面引起了学生的窃窃私语。课后问起来,才知道他们说桃花、杏花、梨花不是同一时节开放的,有先有后,但课件上的这三幅画面一齐出现,不太符合实际。还有那只小鸟似乎不是在唱歌,它的嘴里好像还衔着一只虫子,还有那在天安门广场上放风筝的孩子们,那种景象并不是他们所想像的户外的那种轻松、美丽与惬意。事实上,这也正是我自己很不满意的几幅画面,但是因为时间仓促,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了,只好将就对付。我很欣慰,一是因为不管这样的细节有没有必要去深究,但由此可以看出我的学生是喜爱并善于探究与质疑的,而且他们有着较高的审美品位;二是因为我发现我将课文朗读放在最后的决策是正确的。起先我本来想在开课之初用这种多媒体的手段将学生带人情境,以此促进教学,但考虑到这种过于具体实在的图景有可能会束缚他们的想像力,缩小想像空间,且有一种先人为主、强行灌输之嫌,便决定将它放在最后欣赏。前面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推动他们的个性阅读、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果然,当他们潜心于语言文字的感悟与品味时,获得的体验真是丰富多彩,这是直观的视觉印象的刺激永远无法达到的效果。 )

( 朗读欣赏结束以后,点击课件显示结束语。 )

让我们与春天一同上路,比梦想走得更远 ! ,

把握人生的春天,创造美好的明天 !

( 点评:结束语意在唤醒、激励、鼓舞,以富有诗意的结束语引导学生将从大自然中的春天得到的力量注入自己人生的春天中去,让从春天得到的所有启示进入他们的生命,让生

命茁壮成长。 )

赏析

朱自清的精短散文《春》,意象单纯,主题明朗,语言优美,人们往往把它解读为一篇“春的赞歌”。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春》与朱自清众多的写景抒情散文一样,看似晶莹剔透,一目了然,但它却像一杯醇酒一般,蕴涵了绵长而清洌的韵味与芳香,要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并非易事。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荷塘月色”无疑是经过了凄苦的灵魂挣扎之后,找到的一方幽深静谧的自然之境,曲折地体现了他“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操守;而“早春野景”则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后者自然是前者的延续、转化、提升。但不管这两个世界有多么不同,它们都源于朱自清的一种理想追求甚至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春》确实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细读朱自清的《春》,我不由地有这样一种感觉:这是一个大病初愈的文化人,面对春意盎然的原野,他又重新找回了一种自信和自尊,编织着自己的理想之梦。这是一个经历了“心灵炼狱”的知识分子,在大自然温暖的怀抱中,他沉醉其间,诗情联翩,感受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心灵冲动。他从时代的“十字街头”撤退下来,又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我总觉得,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是他故乡江浙一带的那种温暖潮湿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种壮阔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画家笔下那种如实临摹的写生画,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启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灵酿造出来的一幅艺术图画。在这幅图画中,隐藏了他太多的心灵密码。

朱自清研究专家吴周文先生说:“在很多散文中,朱自清惨淡经营诗的意境,将人格美的‘情’与自然美的‘景’两者交融起来,创造了情与景会、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的构思,整个地展现自我人格,以美妙的意象作为人格的外化手段,于是他的笔下,自然美成为自我人格的精神拟态,或象征性的写照;个人特定的情绪、思想,也因自然美的依附,得到了诗意的写照,或者说得到了模糊性的象

征。怎样创造这种意境,完成自然美与人格美二者的附丽与连结?对此,朱自清则是继承弘扬以形传神、重在神似的艺术精神这一整体性的审美把握,加上‘诗可以怨’的审美理想的制导,生成了风格的隐秀与清逸的色彩。”(吴周文《诗教理想与人格理想的互融》,《文学评论》1993年第3期)对朱自清散文的深层意蕴,我以为这些话是深中肯綮的。朱自清属于那种感情和感觉特别敏锐、细腻、真挚的人,对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和山水花鸟等等,又有着特有的亲和情怀和观赏兴致。他的写景,往往是景中有“我”,“我”中有景,景“我”合一。他所以要调动起自己的一切感官以及思想和情感,反复品味、字斟句酌、“用笔如舌”,正是要把自己的全部人生、人格投入到大自然的形神中去,让自然的美与他人生的美浑然为一。他不像鲁迅,在描写自然中采取一种超然的、审视的态度,甚至不惜写了自然的丑来;他也不像周作人,在刻画自然中沉溺其间、忘却自己,恨不得化为自然的一部分。朱自清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是投入的、虔诚的,但同时又是自觉的、清醒的。从这一点来说,他是最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中庸之道”的真谛的。在《春》这篇简短而明朗的散文中,同样体现了他的人格操守和审美理想。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在朱自清所有的散文中,开篇就写得如此明朗、欢快、昂奋的作品,似乎还不多见。这不是一个不谙世事的青少年的作文,这是一个饱经忧患的中年知识分子的精心之作。作者所以有这样一种心境和情绪,一定是因为他走过了一段最阴暗的日子后,找到了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他是在借明媚的春光,抒发自己的一种心境。“盼望着,盼望着”,动词的叠用,显得突兀、有力、急切,隐含了他曾经的阴暗、苦闷岁月,以及在那煎熬中对未来的苦苦求索。现在光明终于降临到了眼前,他怎么能按捺住欢欣鼓舞的心情呢?“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这是初春的朦胧景象,但又何尝不是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体验呢?

在作品中,朱自清展现的是一个欣欣向荣、多姿多彩、全方全位的春天。地上是大片大片嫩绿的小草,田野上是一棵一棵盛开的桃树、杏树、梨树,在如火如荼的花团中,飞舞着成群的蜜蜂、蝴蝶;在晴朗、温馨的天空中,吹拂着软和的杨柳风,氤氲着土香、草香、花香的气息,弥漫着各种鸟儿动听的乐曲,还有牧童嘹亮的笛声……作者在这里把大自然写

活了、写足了、写透了,把大自然诗化了。在这一幅诗化的春景中,作者卸掉了一切的思想情感重负,一头扑入了这春的世界中,就像一个孩子投入了母亲的怀抱一样。他想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打滚、踢球、赛跑、游戏,尽情地体验生命的活泼与自由。他全身心地动用自己的视觉、嗅觉、听觉、想像、幻想,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与抚爱。在这里,大自然是如此美好,人的生命也变得如此美好。在美的自然中,朱自清深切地体验到了生命的自由、活力和灿烂,展现了他赤子一般的情怀和天真无邪的个性。

但这种美丽的生命体验毕竟是暂时的、甚至是虚幻的。朱自清信奉“刹那主义”,并把它当做医治心灵创伤的良药,而他又深知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肩上的重任,作为一个普通人还有许许多多不容推卸的义务。他要追寻一种有为、有价的人生,他要精心地、甚至是刻意地去完善自己的道德和人格。因此在《春》的后半部分,作品欢快的调子突然变得舒缓、沉静,出现了绵绵的春雨、朦胧的晚景、为生活行色匆匆的人们、辛勤劳作的农民。超然的自然景观巧妙地转换成了一幅现实图画,朱自清也从梦的世界回到了湿漉漉的土地上。“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在这里写的是春天里奔波和劳作的人们,更是写自己的心理、决心和希望。

文章写到这里,其实可以打住了。但朱自清却给了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尾,使春天的意象变得更为完整、瑰丽,使朱自清的人生、人格变得更加耀人眼目。他连用三个比喻讴歌春天,把春天形容为新生的娃娃、美丽的姑娘、健壮的青年。使舒缓、沉静的格调蓦然刚健、清新起来,与作品的开头紧紧呼应;把滑向平实的现实情境又突然推进到了作品上半部分营造的那种明朗、欢快的意境中去,整个意境又连成了一片。春天的“新”、“美”、“力”,注入了朱自清的整个身心,朱自清也化入了整个春天,在春天的引领下执著前行。朱自清获得了“新生

教学过程

执教:熊芳芳

师:我知道,上个星期天有些同学去春游了,能不能说说你的感受 ?

赵雅婷:就一个字 ---- 美 !

朱华伦:美不胜收。

师:不仅美,还美不胜收,你的感受更深一层,好。

吕威:还很快乐。

黄一哲:我感到很幸福,很美好。

师:嗯,你是从自己的心情方面来谈的。

胡博:美丽的景致让人目不暇接。

师:哦,景色美,美景多。

邓璞:好不容易出来一次,我有一种很轻松的感觉。

师 ( 笑 ) :是一种投人

大自然怀抱的感觉吧。

温自豪:我看到美丽的桃花,也看到了许多游人,在赏心悦目的同时,我也在想,桃花开的时候,游人如织,但是,在桃花谢的时候,又有谁来问津呢 ?

师:这是春天带给你的一些思索,不仅细心观察了,还用心思考了,很好。

杨超:我还觉得春风十分温暖。

孙虎:我眼中的春天是鸟语花香的。

齐梦卉:我觉得春天充满了绿色,充满了活力。

师:真好,开动了一切感官去感受春天。是啊,只要你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春天就无处不在。通过你们刚才的谈话,老师发现,只有当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和谐的时候,这世界才是最美丽的。而春天,正是人与大自然最为和谐亲密的时节。朱自清的《春》,就能让我们看到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现在,先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全体学生各自放声朗读课文。

( 点评: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导入新课,学生有话可说,且为学习课文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气氛,为后面的教学环节作了很好的渲染和铺垫。 )

师:读完课文了,你们觉得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

生: ( 异口同声 ) 三个 !

师:请围绕人与自然和春的关系来概括这三个部分的大意。老师先做一个示范,说第一部分: “ 人盼春,大自然报春。 ”( 点击课件显示:人盼春,大自然报春 ) 你们看老师的概括恰当吗 ?

生 ( 齐 ) :恰当 !

师:为什么 ?

张楚舒:课文一开始就说 “ 盼望着,盼望着 ” ,可见人在盼春。 “ 东风的脚步近了 ” ,表明春天已在向我们走近,这样,大自然的东风就成了报春的使者。

师:好,谢谢你对老师的理解,也谢谢你对春天的理解。那么第二部分就要由你们自己来概括了,谁来说 ?

邓璞:人赏春,大自然绘春。

师 ( 不由惊叹 ) :哇 ! 真是奇妙的巧合 ! 你所说的居然跟老师的一字不差 !( 点击课件显示:人赏春,大自然绘春。此时学生也都惊奇地议论纷纷。 ) 好,第三部分怎么概括呢 ? 作者写第三部分的目的是什么?

生 ( 齐 ) :赞美春 !

师:怎么赞美的 ? 一起读读看。

( 生:齐读末三段。 )

师:作者在赞美春的时候,始终把春天比作什么?

生 ( 齐 ) :人 !

师:对 ! 在这里,人和大自然已经完全融为一体,天人合一了,所以我们可以说:天人合一赞美春。这就是作者写作本文的主旨。 ( 点击课件显示:天人合一赞美春 )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春天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显得多么亲密和谐 !

( 点评:这一环节要求学生用三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和层次,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在传统教学中,始终是概括为 “ 盼春 ---- 绘春 ---- 赞春 ” ,对于

“ 人 ” ,一般只有在讲析迎春图时才会注意到。其实纵观全文,我们就会发现 “ 人 ” 活跃在文章的每一处。所以强调学生从 “ 人 ” 、 “ 自然 ” 和 “ 春 ” 的关系的角度来概括,意在引导学生注意到 “ 大自然 ” 和 “ 人 ” 是春天永恒的主题。在整个总分合式的教学结构中,这一环节可谓 “ 总 ” 。 )

师:现在,让我们先来欣赏春天里的大自然。 ( 点击课件:春天里的大自然 ) 请同学们说说文中描绘了春天里大自然的哪些景物 ?

生:山、水、日、草、花、风、雨。

师:请同学们用一种鉴赏的眼光来说说你从文中发现的春天大自然的美。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说 ( 点击课件显示 ) :鉴赏式地说久说效果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我最喜欢的一种声音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息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氛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熊麟我说我最喜欢的种感觉是 “ 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 。

师:为什么喜欢 ?

熊麟:因为它让我感觉到春天到来的一种欢乐的气氛。

师:桃儿、杏儿、梨儿是眼前的实景吗 ?

生 ( 齐 ) :不是。是想像的。

师:对,作者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是对未来的一种憧憬。春天是能够给人梦想的。

朱华伦:我要说的是两个方面。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是 “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 。阳光下的小鸟在繁花嫩叶当中歌唱,它们的歌声令人心醉。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息是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在空气里的融合,它们共同构成了春天的大自然所特有的最和谐的气息。

师:说得真好 ! 你对春天里的大自然有着一种独特的体验。

袁小茜: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是春天的草地,草地上人们的活动,给人一种朝气蓬勃、充满生机的感觉。

师草的嫩绿、风的轻柔、人的快乐,使整个画面生机盎然。

黄一哲: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是 “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它让人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又像掉进了颜色桶里?

师:颜色桶 ? 很有意思的说法。同学们觉得这些颜色美吗?

生 ( 齐 ) :美 !

师:有哪几种颜色呢?

生 ( 齐 ) :红、粉、白。

师:红色让作者想到了什么 ?

生 ( 齐 ) :火。

师:火一样的热烈。粉色让作者想到了什么 ?

生 ( 齐 ) :霞。

师:霞一样的浪漫。白色又让作者想到了什么 ?

生 ( 齐 ) :雪。

师:雪一样的纯洁。多美的色彩呀 ! 继续说。

陈茜: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是 “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

它给人的感觉是春天的脚步一步一步向我们靠近,让我们仿佛嗅到了春天的气息。

师:哦,春天渐渐向我们走近,大自然也渐渐变得温和起来。这是作者对春天里的大自然的整体轮廓所作的简笔勾勒。

赵雅婷:我选择的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它同时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氛: “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那朦朦胧胧的薄烟,那丝丝小雨,给我的感觉不只是美,还有一种神秘感。

师:你充满了想像力的解说把我们也带进入那美丽而神秘的境界之中,谢谢你。

鲁梨:我想全说。

师 ( 笑 ) :好,那你就全说。

鲁梨 ( 有些腼腆地 ) :我还没有想得很好,我是边感受边说的。

师 ( 鼓励地 ) :没有关系,只管说。

鲁梨: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是蜜蜂、蝴蝶和野花相映生辉的画面。在这个画面中,蜜蜂嗡嗡地闹,蝴蝶惬意地飞,后面还写到野花,作者将动物与植物结合起来写,给人一种很美好的感觉。我最喜欢的一种声音自然就是鸟的声音了,文中说了,鸟儿是 “ 高兴起来了 ” 才唱歌的,我想鸟儿快乐的心情也是春天的美景带给它的,我们不能设想鸟儿会在一个很糟糕的的环境下快乐地唱歌。而且后面还说到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 “ 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 ,这又是动物与大自然的一种融合。我最喜欢的气息是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它让我想到了我家乡的田野。我最喜欢的气氛就是春雨中的气氛,作者将细密的春雨和小草、树叶、黄晕的光相结合,我想是否想要给人一种宁静的气氛,使人心境平和呢 ? 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就是桃树、杏树、梨树 “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 地开花,我的感觉是,它们倒不像是纯粹的一种竞争,而是争着想要把自己最好的一份美去展示给人们。它们的美都是各不相同的, “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就证明了这一点。还有,我的名字叫鲁梨,所以当我读到写梨树的内容的时候,我的感觉是更加亲切的。

师:太好了 ! 你是结合自己的生活在全方位地感受春天,感受作品。同学们是不是应该给他掌声 ?

( 生齐鼓掌。 )

周倩:该说的都被他说了,但我还是要说。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就是草地上的人们 “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 。这里的人们,有的宁静悠闲,有的活泼好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师:听了你的解说,连老师都对那片草地无限神往了 !

王欣荻:我最喜欢的一种声音就是成天嘹亮地响着的牛背上牧童的短笛,它也许并不起眼,但是它让我感觉到了春天的活力与美好。

师:牧童用笛声迎接了春天,也用笛声渲染了春天。

李恰: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就是 “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 。读到这里我眼前不仅出现了那雨后美丽的画面,还似乎嗅到了一种雨后清新的气息。

师 ( 赞叹 ) :说得真是太好了,充满了想像与联想,老师相信,像你这样用心的孩子是不会辜负春天的。

颜佳霓: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是雨 “ 密密地斜织着 ” ,雨中的房屋却 “ 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 。我觉得这种感觉很特别,春雨是密密麻麻的,房屋却是稀稀疏疏的;春雨淅浙沥沥的,房屋却安安静静的。

师:你真是慧眼独具 ! 竟然发现了这么美丽的一处 ! 是的,疏密结合,动静结合,使画面平添了许多魅力。

张倬贤:我最喜欢的一处是 “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这一句话里边包含了除声音以外所有的内容:有画面,有气息,有气氛,有感觉。先说画面,这句话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在一个高山上,许多树都开满了花,漫山遍野,五颜六色。然后它还给人一种春天的气息,各种各样的花都散发着醉人的芳香,令人感觉非常的 …… 非常的 ……( 此处老师接话道:“沁人心脾,对吗” ) 对,沁人心脾。再就是气氛,那些花都 “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 地开放,像是一群淘气的孩子,在那儿争着展现自己的美丽,那种争先恐后的气氛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些花儿好可爱啊 !

师:是啊,她们固执地层示着自己的美丽,只是为了装点春天。

王方国:我也说这句。但是我的理解和感受有些不同。百花齐放的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从这些花儿我想到,人生也应该从一开始就有一种竞争意识,否则我们就将会落伍,赶不上大家。

师:对呀,在人生的春天,我们也要像春花一样赶得上趟儿,珍惜大好春光,实现人生价值,可别落后了呀 !

康倩倩: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就是 “‘ 吹面不寒杨柳风 '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就感觉到有一阵阵柔和的春风吹进我的胸怀,充满了温暖,充满了爱。

师:嗯,作者把春风的吹拂比作母亲的抚摸,充满了慈爱和温暖的抚摸。

马彬彬: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氛是城里乡下许许多多的小孩、大人迎接春天的到来,也赶趟儿似的都出来了,借着春天这样一个美好的开始,让自己得到更旺盛的精力,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我喜欢那种热闹、欢快、轻松的气氛。

师:嗯,老师也很喜欢这种气氛,作者在这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全景,这幅全景中的人们,不仅热闹、欢快、轻松,而且还是积极向上

的,瞧,他们 “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 。因为 “ 一年之计在于春 ” ,我们也要趁着人生的春光,赶快生活呀 !

朱华伦: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是 “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作者将春雨比喻成牛毛、花针、细丝,分别表现了春雨的密、亮、细,连绵的春雨既不像夏雨那样气势磅礴,也不像冬雨那样冷酷无情,它正好代表了我对春天的整体感受。

( 点评:以上环节是以一种开放性的活动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摈弃了传统的对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的彼此割裂的片面解读,而是在春天整体的意境中去寻找、发现、感受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强调了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在成长着,学生的感知在提升着,整个环节的流程是动态的,有层次的,所以从这个环节过渡到以下对于文章的表达技巧的评价环节就是水到渠成的, )

师:听了朱华伦同学的发言,我发现同学们已经不满足于对课文的形象体验,而已经开始渴望进行深入的探究了,好,老师给你们机会,请你们评一评作者的表达。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说 ( 点击课件显示 ) :

B .评表达

我认为最妙的词语

我认为最美的句式

我认为最妙的修辞

我认为最细致的观察

我认为最清楚的层次

我认为描写角度最丰富的段落

王薪懿:我认为最妙的词语是 “ 嫩嫩的,绿绿的 ” ,这两个词分别写出了小草的质地和色泽,让人感觉到了春天所特有的气息。

师:你很善于发现美。这两个词不仅从内容上表现了小草的美丽,还通过叠音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小草喜爱的真情。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叠词。

卢祝靓子:我认为最妙的词是 “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 的 “ 闹 ” 字,既有声音,又有形象,还表现了蜜蜂像孩子一样地活泼好动。

师:嗯,这里既写了视觉的感受,又写了听觉的感受,你不仅善于发现,还很善于联想,把蜜蜂和孩子联系了起来,很好 !

玛杰:我认为最妙的词是 “ 散在草丛里 ” 的 “ 散 ” ,这个词给人的感觉是十分随意、自然,像是天然点缀,不是人工刻意装饰的。

师:噢,也许是天女散花吧 ! 你想得真好 !

佘冬阳:我认为最细致的观察是这样一处: “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 这种景象在农村虽然是很常见的,但是,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写出了这些富有乡土气息的景象:

如果把这些景物放到大城市里,也许人们会认为是一堆垃圾,但是,在山清水秀的大自然里,它们就能够成为一种风景。

师:说中了要害。写景要有细致的观察,要善于抓住特征,要能够突出特色。作者描绘的是江南的春天,所以选择了一些富有江南地方特色的景物来描绘,整个画面十分和谐:

李翘楚:我认为最妙的修辞是反复。开头说 “ 盼望着,盼望着 ” ,运用反复的手法表现了人们希望春天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

师:盼而又盼,望眼欲穿,可见春天的魅力无法抵挡。

杨泊雅:我认为最妙的修辞是比喻。举个例子,如 “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这里把野花比作眼睛、星星,微风一拂,仿佛进入了仙境。

师:你觉得这一处比喻用得妙,为什么妙?眼睛、星星和野花有什么相似之处 ?

( 杨泊雅一时难以回答,此时老师便让其他同学都思考一下,给他补充。 )

彭或:我认为花上面沾满了露水,加上微风一吹,就显得闪闪烁烁的,像眼睛和星星一样闪亮。

大张莹:我认为草和花在一起,风一吹,草有时会把花给遮住,花时隐时现的,就像眼睛和星星一样眨呀眨的。

师:说得很好,我想,野花鲜亮的光泽是不是也跟眼睛和星星一样明亮呢 ? 可爱又迷人的野花是否也像一个孩子或者星星一样在调皮地眨着眼睛呢 ?

王松阳:我认为最妙的词语是 “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 的 “ 偷偷 ” ,它把小草写得具有了人的特点,还表现了春天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到来的。

师: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词也很妙的,大家发现了吗 ?

生 ( 齐 ) : “ 钻 ”!

师:它写出了小草的什么特点 ?

生 ( 齐 ) :顽强的生命力 !

师:对,还有一股挤劲 ! 努力破土而出,沐浴春天的阳光。

蔡宇:我认为最美的句式是 “ 吹面不寒杨柳风 ” ,它表现了春风的柔和。

师:哦,这是一种引用的修辞,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中的诗句,使文章富有文采,还能唤起读者的想像。

颜柯:我认为最美的句式是 “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 。按我们的习惯应该说成 “ 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 。这样一变,让我们读起来很轻松,不费劲,而且我们的注意力就集中到后面单独存在的 “ 嫩嫩的,绿绿的 ” 上面去了。

师:太好了 ! 你的语感很好。这是一个倒装句,朱自清把两个形容词定语后置,强调了小草的嫩与绿。

曹礼杨:我认为最妙的修辞是拟人,而且在文中多处运用。我只举一个例子: “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

然张开了眼。 ” 这里把大自然中的一切当作人来写,像是刚睡醒,还欣欣然张开眼,写出了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景象,很生动。

师:是啊,写得有动作 ---- 张开眼,还有表情 ---- 欣欣然,多好啊 !

张真子毫:我认为最妙的词语是 “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 中的 “ 酝酿 ” ,大家都知道,酒是越陈越香的,这里用 “ 酝酿 ” 来写春天里的各种气息一天比一天更浓。

师:哦,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一天比一天更加浓郁,一天比一天更加芳香。

李国洋:我认为最清楚的层次是写春花的那一段。先写 “ 树上 ” ,再写 “ 花下 ” ,最后写 “ 遍地 ” ,从上到下,层次清楚。

师:你的概括太精妙了 ! 是的,自上而下,形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张健贤:我认为描写角度最丰富的段落是写春风的那一段。作者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四个角度来描写春风,很生动。

师:找得真好 ! 作者开动了一切感官去感受春风,描绘春风。

刘立力:我认为最妙的修辞是文章最后三段运用的比喻和排比。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的三个发展阶段,表现了春天蓬勃生长和旺盛的生机。

师:是啊,这三个句子运用比喻和排比,写出了春天的诞生、生长和成熟,表现了春天的新鲜、美丽和蕴藏的力量。这么美的句子,又是全文的主旨句,我们应该有感情地再读一读 !

( 生齐读,感情还不够热烈,在老师的指导下,再读一遍,读出了很好的效果。在以上 “ 说效果 ” 、 “ 评表达 ” 环节中,学生每说到一处,都是先朗读,再表述。 )

( 点评: “ 评表达 ” 这一环节其实就是一种文学鉴赏,是在上环节 “ 说效果 ” 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对课文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质的跳跃。对一篇文章的阅读,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 春 ” 是荚的,但要把这种 “ 笑 ” 表现出来却需要高超娴熟的表达技巧。《春》带给我们愉悦的感受,唤起我们的梦想,作者是运 . 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才取得这种效果的呢 ? 在 “ 评表达 ” 这一环节中,学生思维活跃,处处跳动着灵感的火花,并且展示了他们经过平时的语文学习而积淀下来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这一步使得学生对《春》的学习深深地 “ 扎 ” 了下去。当他们再度 “ 浮出水面 ” 的时候,体验已经更为成熟,理解已经更为理性,认识也已经更为深刻,这样,在这堂课的语文学习中,他们的生命就已经得到了成长。 )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刚才欣赏过了朱白清笔下春天里的大自然的美景。同学们发现了吗,作者详细描

绘的是哪些图画 y

生 ( 齐 ) :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户外全景图。

师:是的,还有哪些景物是作者简笔勾勒的呢 ?

生 ( 齐 ) :山、水、太阳。

师:好,作者的简笔勾勒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想像空间。现在老师就请同学们张开想像的翅膀,创造性地、补白地描绘春山、春水、春日 ( 点击课件显示 ) :

想像 . 描绘

春山

春水

春日

要求:不要笔头的草稿,打腹稿之后直接口头表达,学习运用作者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全景图画时的一些写作手法:抓住景物特征、清楚的层次、修辞的运用、精美的句式、精妙的词语等等,任选一幅图画进行补白式的描绘。

( 点评:这一环节将阅读训练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既是更深入地走进课文,又是自由地走出课文。在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感受和对作者的创作艺术有了一定的鉴赏之后,对课文的 “ 留白 ” 之处进行创造性的补白与扩充,既能更加深入地体会春天的美好,理解作者对春天的情思,又能融合自己丰富的生活体验,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技巧,与作者一起,唱出春的和声。 )

( 学生静静地思索,教室里一片沉静。 )

胡徐之:我说的是春日。春天来了,太阳红着脸羞答答地升了起来,也许是冬天烤火时离炉太近,也许是在炕上睡得太久,它一出来,脸就红通通的。

师:太好了 ! 你不仅学习朱自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春日描绘得如此娇羞可爱,写出了太阳从冬天走进春天时的明显变化,还运用了猜测的语气表现了自己对于春日的喜爱和好奇。富有童趣的想像,十分动人。

温自豪:我说春水。春水永远是绿的,春水的绿是原始而纯洁的,有如帝王皇冠、勇士宝剑上的祖母绿。黄金虽贵,也比不上那一丝的绿色。也正像无冕之王头上的橄榄绿,掬一捧春水,绿遍人间;撒万点春绿, ……( 不好意思 )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 生一齐大笑。 )

师 ( 亦笑 ) :补充一下, “ 洗尽尘俗 ” 可以吗 ? 他的发言,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 黄金有价绿无价 ” ,很好。

赵雅婷:我也说春水,但我和温自豪的感觉不一样,他认为春水是绿色的,我认为春水应该是鹅黄色的,因为在我的眼中,鹅黄色是代表温暖的。小溪在鹅黄色的温暖中悄悄地融化了。开始释放出她的生机,她活泼,她机灵,她丁丁东东地流向远方,捎去快乐,捎去祝福。

师: “ 鹅黄色的温暖 ” ,多么富有诗意! “ 丁丁东东 ” ,多么优美动听。“捎去快乐,捎去祝福 ” ,多么善解人意 !

张倬贤:我为春山写了一首诗: “ 刺骨的寒气已被东风吹去/迎来的是一片五彩缤纷的美丽/那可爱的花儿争着

展示自己/给翠绿的山们披上了一件花衣/啊,亲爱的山儿/你们被扮得如仙女一般有魅力/啊,美丽的山儿/你们手拉着手又成为一道靓丽 ”

( 该生带有浓重汉腔的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与诗歌优美雅致的意境不太和谐,引得全场学生哄堂大笑。 )

师 ( 带着笑意赞赏地 ) :他真的是很有创意 ! 用诗的形式来描绘春山,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花草满山、群山连绵的画卷。

王方国:我描绘的是春山。当你漫步在山路上,哼着小曲迎来凉爽的风,举目四望,头上是蓝蓝的天,脚下是碧绿的草,这时,如果你踢几脚球,打几个滚,捉几回迷藏,你的心情就会无比地舒畅。再往下看,底下是潺潺的流水,鱼儿在水里欢快地跳跃,溅起晶莹的水珠,那晶莹的水珠在阳光下闪着五彩的光芒。

师:他的图画里面不仅有山有水,还有人有鱼,所以充满了无限生机。

刘易凡:我说春日。火红的圆盘从海平面上跳了出来,照耀着在户外放风筝的人们,一阵微风拂过,树梢后的阳光不好意思地爬进了千家万户的窗口。

师: “ 不好意思 ” 写出了树梢后的太阳 “ 犹抱琵琶半遮面 ” 的娇羞,好:

温自豪:我也说春日。春日初升犹如狂龙出海,破水而出。升入半空中时,又仿佛是千军万马,浩浩荡荡,挥洒淋漓,直到升人高空,便无比豪迈地洒下万道金光,照亮人间的一切,使人间温暖起来。

师:同学们的描绘让老师感觉真像是走进了春天,无比美好,那么文中的那些春天里的人呢 ? 他们又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 ?

首先请你们诗意地表达 ( 点击课件显示 ) :

丸诗意地说

草地上的人

花下的人

风中的人

雨里的人

户外的人

( 点评:由春天里的大自然过渡到春天里的人 ---- 人的活动,人的心理。在传统教学中,一般只有在讲析迎春图时才会注意到 “ 人 ” ,其实纵观全文我们就会发现, “ 人 ” 活跃在文章的每一幅画面中。 “ 诗意地说 ” 是一种极能考察学生综合素质和审美品味的实践活动,也许学生一时还不能表现得很出色,但是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体现出这样一种价值导向,平时就经常进行各种形式的审美熏陶,引导学生逐步实现这种审美品位的提升。 )

( 学生思考,私下议论,许久不敢开口。 )

师:要不要老师给个例子 ?

( 大多数同学说 “ 要 ” 。 )

师:例如风中的人,牧童用笛声应和着鸟鸣、轻风、流水的声音,人与自然共同为春谱曲,所以老师给了一个诗意的命名: “ 同一首歌 ” 。勇敢地尝试,相信你们会比老师说得更好。

李昕:我给花下的人命名为 “ 花前月下 ” 。

师:噢,有 “

花前 ” ,可是没有 “ 月下 ” 呀,人在花下憧憬秋实, “ 花下的梦想 ” 怎么样 ?

生 ( 齐 ) :可以。

师:再想想。还会有更好的。

朱华伦:我说雨里的人:雨中的静默。

师:雨里的人是静默的吗 ?

生 ( 齐 ) :房屋是静默的。

师:对,雨里的房屋是静默的,雨里的人可忙着呢 ! 我们可以说:雨夜春忙。可以吗 ?

生:可以。

颜佳霓 ( 试探性地 ) :我说草地上的人:绿中的点缀。

师 ( 点头赞许 ) :嗯,有点意思了。再想想。

李望:我说户外的人:风中的希望。

师:太妙了 ! 他们放飞了风筝,也放飞了希望 !

张倬贤:我说户外的人:放飞梦想。

师:很善于 “ 拿来 ” ,很好 !

鲁梨:我说风中的人:嗅春的气息。

师 ( 略一迟疑 ) : “ 与春天同呼吸 ” 也许会更好些。

湛子杰:我说雨里的人:滋润希望。

师: “ 播种希望 ” 也许更好些。

蔡晨晨:我说两个。花下的人:共同的美丽;风中的人:与春天共舞。

师:你的发言启发了老师的想像,前者说成 “ 花样年华 ” 怎样? “ 与春天共舞 ” 说得美极了,掌声奖励:

王松阳:我说草地的人:相约青草地。

师:妙极 ! 掌声奖励 !

( 生齐鼓掌。 )

黄一哲:我说花下的人:沐浴花雨。

师:嗯,富有诗情画意。

刘易凡:我说户外的人:随风飘荡的希望。

师:富有动感,富有诗意,好 !

周姝灿:我也说户外的人:同在一片蓝天下。

师:这个命名可以引发多少想像 ! 真好 I

胡徐之:我说花下的人:花香中的遐想。

师:景人结合,好 !

邓璞:我说风中的人:春之歌。

师:言约意丰,太好了 ! 同学们,这所有徜徉在春天里的人给你的整体感觉是怎样的 ? 能概括地说说吗 ( 点击课件显示 ) :

B .概括地说

春天里的人是的。

( 点评:从 “ 诗意地说 ” 到 “ 概括地说 ” ,又是一个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也是一个由分到合的过程。那些苹地上的人、花下的人、风中的人、雨里的人、户外的人,也许活动不同,情感也不同,但他们都是徜徉在春天里的人,他们有着同样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这种 “ 概括地说 ” 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去理解春天带给人们的希望、美好与力量,㈠

( 学生几乎不假思索地纷纷举手,一个接一个的精彩发言汇成了一条奔流的瀑布。 )

贺菁菁:春天里的人是忙碌的。

邹非:春天里的人是幸福的。

袁小茜:春天里的人是朝气蓬勃的。

熊麟:春天里的人是充实的。

湛子杰:春天里的人是充满希望的。

杨超:春天里的人是精神抖擞的。

杨泊雅:春天里的人是满怀信心的。

邓神松:春天里的人是充满幻想的

邓贝:春天里的人是快乐的。

温自豪:春天里的人是美好的。

黄一哲:春天里的人是浪漫的。

熊麟:春天里的人是不知疲倦的。

方媛:春天里的人是喜气洋洋的。

赵雅婷:春天里的人是飞翔的。

师:太精彩了,老师真不忍心打断你们 ! 希望我们都能飞翔在大自然的春天,更希望我们能飞翔在人生的春天 ! 其实,当我们在春天卫飞翔的时候,只要你用心倾听,你会发现大自然会对我们轻声地说话,告诉老师,你们听到了什么 ( 点击课件显示 ) :

大自然与人的对话

春草告诉我:

春花告诉我:春风告诉我春雨告诉我泥土告诉我柳条告诉我

提示:可以充满情感地说,也可以富有哲理地说。

( 点评: “ 自然与人的对话 ” 是将学生对这篇散文的学习推向更高境界的一个环节,也是最后一个 “ 合 ” 的环节,让整个课堂结构完整有序地生成。春天带给人们许多启示与鼓舞,但这些都并非凭空而来,而是那些有心人从大自然的现象中联想到、从大自然的物语中倾听到的。这种活动需要学生调动自己一切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在准确理解和认识事物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文学素养,经过综合性的、创造性的劳动,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这种活动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自我挑战。如果挑战成功,就能让自己的语文生命跨上一个台阶,是值得为之付出努力的,对老师而言,也是一种挑战,这种活动要求老师反应敏捷,思想深刻,善于引导,长于表达。在这种活动中,老师和学生的生命会在课堂中得到共同的成长与调节。 )

( 学生略一思索,开始举手。 )

胡师山:春雨告诉我:春天是对人类心灵的净化。

师:春雨荡涤了人类的灵魂。

朱华伦:春草告诉我:你和我一样朝气蓬勃。

师:春草鼓励了你。

周姝灿:春草告诉我:只要有一股钻劲,就一定可以成功。

师:春草给你的启示。

邓璞:泥土告诉我: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

师:生命是一棵大树,愈是同泥土为伍,愈是有云彩作伴。

王方国:春花告诉我:只有勇于竞争,才能使人生灿烂。

师:用爱成就理想,用心托举希望。

邹非:春风告诉我:将你的理想放飞吧 ! .

师:与梦想一起飞翔。

小张莹:春草告诉我:只要根扎得深,就不怕风雨的残暴。

师:把信念扎入地下,才可能将生命探向蓝天。

杨泊雅:春花告诉我:不努力是结不出果子的。

师:不在春天开花,就不能在秋天结果。

阳佳奇:柳条告诉我:做人要谦虚。因为柳条是下垂的。

师:低下你的头,放下你的架子吧,因为谦虚是一种美丽。

蔡宇:泥土告诉我:这里洒下

的汗水,孕育着秋天的收获。

师:洒下的是汗水,孕育的是希望。

杨金华:春草告诉我: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师:只有顽强不屈的人才能在黑暗中重见光明。

周倩:柳条告诉我:倾吐春天,会让自己更美丽;享受生活,会让人更完美。

师: “ 享受生活 ” 换成 “ 享受生命 ” 会让你的这句话品位更高。

沈谦:春雨告诉我:团结就是力量,因为春雨是由许多雨丝组合而成的。

师:是啊,不积小流何以成江海,你可知 “ 水滴石穿 ”?

施孟吟:春花告诉我:我们的美是在冬天贮蓄了一季的热情的。

师:贮蓄了整个冬季的热情,才酿成了春天美丽的笑脸。

(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争先恐后,课堂上时时爆发热烈的掌声。 )

师:大自然向我们展示了美丽的画卷,讲述了春天的故事,诉说了人生的哲理。让我们同朱自清一起再次走进春天,欣赏春天,思考春天 ! 滤击课件中的课文朗读。 )

( 学生边欣赏边跟着朗读。 )

在朗读欣赏的过程中,个别画面引起了学生的窃窃私语。课后问起来,才知道他们说桃花、杏花、梨花不是同一时节开放的,有先有后,但课件上的这三幅画面一齐出现,不太符合实际。还有那只小鸟似乎不是在唱歌,它的嘴里好像还衔着一只虫子,还有那在天安门广场上放风筝的孩子们,那种景象并不是他们所想像的户外的那种轻松、美丽与惬意。事实上,这也正是我自己很不满意的几幅画面,但是因为时间仓促,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了,只好将就对付。我很欣慰,一是因为不管这样的细节有没有必要去深究,但由此可以看出我的学生是喜爱并善于探究与质疑的,而且他们有着较高的审美品位;二是因为我发现我将课文朗读放在最后的决策是正确的。起先我本来想在开课之初用这种多媒体的手段将学生带人情境,以此促进教学,但考虑到这种过于具体实在的图景有可能会束缚他们的想像力,缩小想像空间,且有一种先人为主、强行灌输之嫌,便决定将它放在最后欣赏。前面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推动他们的个性阅读、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果然,当他们潜心于语言文字的感悟与品味时,获得的体验真是丰富多彩,这是直观的视觉印象的刺激永远无法达到的效果。 )

( 朗读欣赏结束以后,点击课件显示结束语。 )

让我们与春天一同上路,比梦想走得更远 ! ,

把握人生的春天,创造美好的明天 !

( 点评:结束语意在唤醒、激励、鼓舞,以富有诗意的结束语引导学生将从大自然中的春天得到的力量注入自己人生的春天中去,让从春天得到的所有启示进入他们的生命,让生

命茁壮成长。 )


相关内容

  • [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 <荷塘月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揣摩优美的艺术语言,赏析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2.过程与方法理清作品的事物线索和感情线索,析文中之情,赏文中之景,披文以入情: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摹绘比喻.比拟.通感的修辞效果,同时寻踪文中的美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理解作者" ...

  • [背影]说课稿(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 各位评委.同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朱自清的<背影>.这次说课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中强调"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从课文中找出 ...

  • [荷塘月色]优秀教案
  • <荷塘月色>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学习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 2.通过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学习鉴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方法: 通过听录音.默读,让学生读文入境. 通过反复诵读.感知 ...

  • 倪嘉__朱自清_[背影]说课稿
  • <背影>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朱自清的<背影>,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说: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 ...

  • 朱自清_[春]导学案(教师版)
  • <春>导学案(教师版) 主备人:牟琼芳 审核:七年级语文组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理清文章思路. 2.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社会生活.充满朝气 ...

  • [荷塘月色]4107
  •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幻灯片<荷韵> 同学们,现在呈现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美丽的荷塘,亭亭的荷叶,娇艳的荷花,荷花 历来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大家回忆一下,在我们之前学过的文学作品中,有哪些诗句是 描写荷花的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淤泥 ...

  • [背影]+说课稿
  • 第7课 背影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朱自清,体裁为散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凡人", 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要求学生从课文所写的凡人琐事中感受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本文被选 ...

  • [春]教学设计修改
  • <春>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问题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

  • 背影的课堂教学设计
  • 附件 3 参评课例报名表 课 题 第七课<背影>-----朱自清 [email protected] 课 型 学 科 语文 执教者 韦兴邓 年 龄 32 电子白板 年 级 八年级 E-mail om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联系电话 [1**********] 职 称 中三 性 别 男 ...

  • 苏教版九上[绿]教学设计
  • 绿 预习提示 1. 需掌握字的读音 惊诧(ch à) 踞在(j ù) 几绺(li ǔ) ... 揪着(ji ū) 鞠躬(j ū) 襟袖(j īn ) ... 挹取(y ì) . 2. 词语积累 惊诧:惊讶诧异. 薄阴:天气阴沉的样子.薄,迫近,靠近. 飞花碎玉:像飞散的花朵和细碎的玉一样到处洒散和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