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个人收支揭秘

编者按:律师个人收支揭秘,论述的还算充分,让人认识和了解到律师的收入状况。

曾经耐着性子看了几集《律政佳人》和《佳人当道》电视剧,感觉假得太离谱、太过分。电视剧里的律师,基本都是住豪宅、开高档车,经常出入高档消费场所,女律师个个都有着倾国倾城之美色,男律师则个个赛过潘安。这种电视剧可以让律师圈外的观众一享“金领”阶层的豪华与奢侈,也可以“蛊惑”在择业道路上徘徊不定的年轻人“前仆后继”,更可以使大部分律师观众唏嘘不已、喷饭不止。也许电视剧里的律师都有着很高的收入?可情节显示,这些帅哥靓女们的法律业务不比我们这些平民生活水平的律师高级多少,那些支撑他们日常生活的代理业务,除了家庭婚姻诉讼,就是劳动争议仲裁,更过分的是,就连这样的业务也不常见,大多时间是在喝咖啡、健身购物、打球聊天,就像一群被“包养”的“金丝雀”。

在此之前,看过几部与律师有关的电视剧,但是每次都感到极度失望。我不知道电视剧主创人员受到了什么人的“忽悠”,要么把律师写成了警察(《辩护律师》),要么就把律师塑造成与嫌疑人合谋犯罪的坏蛋(《真相的背后》)。

一直以来,很想写一部反映当代律师生活的电视剧,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动笔。一则是有点忙,二则是因水平有限,三来嘛,生怕真实反映律师生活的过程中,可能会触动很多人的神经末梢,也可能招来某些曾经写过律师的大作家的声讨,所以,还是把这个多年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暂时“尘封”吧.....

其实在收入上,律师和其他行业没什么区别,确有收入不菲的高端人士(个人年收入100万以上),但这个阶层顶破天也只占律师的10%,大部分是律师界的“市民阶层”,50000—200000之间,但是这个数字绝对不是可以直接存入银行、或直接用于家庭开支的纯收入。律师的支出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招待应酬。这好像是律师最大的开支。现在的律师不像上个世纪,多半当事人主动上门寻求律师的帮助,律师费的支付也丝毫没有半点含糊,很少有讨价还价的。但是,进入21世纪,随着律师队伍的迅速膨胀,寻求法律帮助的人从当事人变成了客户,称谓的变化表明,两者之间的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弱者与“上帝”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带“公”字的政府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集团,更是不乏大把的律师为其“保驾护航”。在这些客户群里,衡量律师的标准,水平只是一方面,像诸如人脉、沟通、灵活程度等因素是重点考量的内容。所以,律师必须把大量的业余时间花在与现有的、潜在的、未来的客户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沟通上,至于沟通的费用,当然是由律师本人买单。另外,律师既不是官也不是府、既不是法也不是院,律师之所以称之为“师”就是指以专业水平吃饭的人,如会计师、教师、医师等等,所以很多案件理想的结果非律师一人的专业努力而能达到的,特别人情大于法、权力大于法的现实存在,使得律师与相关部门的沟通更是难以避免。

2、“行头”开支。律师在圈外人的眼里是一个很风光的职业,说风光不仅仅是指律师雄辩的风采和渊博的知识,更多的是指律师的生活质量。在香港,不穿名牌的律师不被人信赖,不开豪华车的律师会被认为是不成功的平庸之辈。在大陆,虽然不像香港那样过分,但“以貌取人”还是客户选择律师的首要标准。所以,一些收入并不太高的律师不惜花血本购置豪华车辆,以显示自己的成功。这种收支倒置的现象,在律师界可以说是比比皆是。至于穿着打扮、提包手袋等就更不在话下了。

3、“充电”开支。律师毕竟是一个知识型的职业,法律规定不断更新,若有迟疑可能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型的案例、高难的业务屡有发生,并逐渐成为主流业务,所以律师不单单要加强法律学习,还要更多的接触和掌握新的知识。由于1、2的原因,有不少律师几乎脱离了行业正常轨道,基本财力都用在了1、2上,而对“充电”的开支基本忽略不计。但也有少部分律师,始终坚守着“专业、知识”这条“寂寞”之路,把不菲的收入开支在“培训、再教育”及购买或出版专业书籍方面。

4、其他开支。大量的案头工作,经常的业务应酬,过强的心理压力,这些足以影响律师身心健康的因素,都要求律师在健强体魄、健康身心方面保留足够开支。但也是由于1、2的原因,大多数律师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律师的体育活动基本上是司法局临时组织的;律师的娱乐活动基本上是有心人赞助的;律师的外地旅行基本上是办业务时捎带的。但是,也有律师,在努力尽职的同时,自己花钱健强体魄、健康身心,这些律师基本上就是“充电开支”比较多的律师。

5、家庭开支。不再赘述。

我想,倘若知道了律师上述的收入和开支情况,编剧和导演们就不会再创作类似《律政佳人》这样无聊的电视剧作品,就不会误导观众对律师的判断。现实中,不乏家庭困难、艰难度日的律师,也不乏挥金如土、风光无限的律师,但是,如果把后者作为反映律师生活的主流作品,势必会产生太多的负面效应。本来律师行业的税费就居高不下,本来执法、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就对律师虚拟的高收入怨声载道,如果再出一些像《佳人当道》这样的无聊作品,律师业肯定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编者按:律师个人收支揭秘,论述的还算充分,让人认识和了解到律师的收入状况。

曾经耐着性子看了几集《律政佳人》和《佳人当道》电视剧,感觉假得太离谱、太过分。电视剧里的律师,基本都是住豪宅、开高档车,经常出入高档消费场所,女律师个个都有着倾国倾城之美色,男律师则个个赛过潘安。这种电视剧可以让律师圈外的观众一享“金领”阶层的豪华与奢侈,也可以“蛊惑”在择业道路上徘徊不定的年轻人“前仆后继”,更可以使大部分律师观众唏嘘不已、喷饭不止。也许电视剧里的律师都有着很高的收入?可情节显示,这些帅哥靓女们的法律业务不比我们这些平民生活水平的律师高级多少,那些支撑他们日常生活的代理业务,除了家庭婚姻诉讼,就是劳动争议仲裁,更过分的是,就连这样的业务也不常见,大多时间是在喝咖啡、健身购物、打球聊天,就像一群被“包养”的“金丝雀”。

在此之前,看过几部与律师有关的电视剧,但是每次都感到极度失望。我不知道电视剧主创人员受到了什么人的“忽悠”,要么把律师写成了警察(《辩护律师》),要么就把律师塑造成与嫌疑人合谋犯罪的坏蛋(《真相的背后》)。

一直以来,很想写一部反映当代律师生活的电视剧,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动笔。一则是有点忙,二则是因水平有限,三来嘛,生怕真实反映律师生活的过程中,可能会触动很多人的神经末梢,也可能招来某些曾经写过律师的大作家的声讨,所以,还是把这个多年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暂时“尘封”吧.....

其实在收入上,律师和其他行业没什么区别,确有收入不菲的高端人士(个人年收入100万以上),但这个阶层顶破天也只占律师的10%,大部分是律师界的“市民阶层”,50000—200000之间,但是这个数字绝对不是可以直接存入银行、或直接用于家庭开支的纯收入。律师的支出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招待应酬。这好像是律师最大的开支。现在的律师不像上个世纪,多半当事人主动上门寻求律师的帮助,律师费的支付也丝毫没有半点含糊,很少有讨价还价的。但是,进入21世纪,随着律师队伍的迅速膨胀,寻求法律帮助的人从当事人变成了客户,称谓的变化表明,两者之间的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弱者与“上帝”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带“公”字的政府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集团,更是不乏大把的律师为其“保驾护航”。在这些客户群里,衡量律师的标准,水平只是一方面,像诸如人脉、沟通、灵活程度等因素是重点考量的内容。所以,律师必须把大量的业余时间花在与现有的、潜在的、未来的客户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沟通上,至于沟通的费用,当然是由律师本人买单。另外,律师既不是官也不是府、既不是法也不是院,律师之所以称之为“师”就是指以专业水平吃饭的人,如会计师、教师、医师等等,所以很多案件理想的结果非律师一人的专业努力而能达到的,特别人情大于法、权力大于法的现实存在,使得律师与相关部门的沟通更是难以避免。

2、“行头”开支。律师在圈外人的眼里是一个很风光的职业,说风光不仅仅是指律师雄辩的风采和渊博的知识,更多的是指律师的生活质量。在香港,不穿名牌的律师不被人信赖,不开豪华车的律师会被认为是不成功的平庸之辈。在大陆,虽然不像香港那样过分,但“以貌取人”还是客户选择律师的首要标准。所以,一些收入并不太高的律师不惜花血本购置豪华车辆,以显示自己的成功。这种收支倒置的现象,在律师界可以说是比比皆是。至于穿着打扮、提包手袋等就更不在话下了。

3、“充电”开支。律师毕竟是一个知识型的职业,法律规定不断更新,若有迟疑可能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型的案例、高难的业务屡有发生,并逐渐成为主流业务,所以律师不单单要加强法律学习,还要更多的接触和掌握新的知识。由于1、2的原因,有不少律师几乎脱离了行业正常轨道,基本财力都用在了1、2上,而对“充电”的开支基本忽略不计。但也有少部分律师,始终坚守着“专业、知识”这条“寂寞”之路,把不菲的收入开支在“培训、再教育”及购买或出版专业书籍方面。

4、其他开支。大量的案头工作,经常的业务应酬,过强的心理压力,这些足以影响律师身心健康的因素,都要求律师在健强体魄、健康身心方面保留足够开支。但也是由于1、2的原因,大多数律师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律师的体育活动基本上是司法局临时组织的;律师的娱乐活动基本上是有心人赞助的;律师的外地旅行基本上是办业务时捎带的。但是,也有律师,在努力尽职的同时,自己花钱健强体魄、健康身心,这些律师基本上就是“充电开支”比较多的律师。

5、家庭开支。不再赘述。

我想,倘若知道了律师上述的收入和开支情况,编剧和导演们就不会再创作类似《律政佳人》这样无聊的电视剧作品,就不会误导观众对律师的判断。现实中,不乏家庭困难、艰难度日的律师,也不乏挥金如土、风光无限的律师,但是,如果把后者作为反映律师生活的主流作品,势必会产生太多的负面效应。本来律师行业的税费就居高不下,本来执法、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就对律师虚拟的高收入怨声载道,如果再出一些像《佳人当道》这样的无聊作品,律师业肯定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相关内容

  • [独家]揭秘催收公司
  • 转载请按以上格式在文首注明来源 这是导语啊 关于"催收"这个词儿 近期最火的一次无疑是在于欢案里(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非法高利贷的罪 虽不止暴力催收那么简单 非法催收却是悲剧发生的导火索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起底 催收公司的"黑与白" 家住广州市白云区的刘女士 ...

  • 十大泄露事件揭秘信息安全问题
  • 十大泄露事件揭秘 信息安全问题"恒久远"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想必是很多人脑中印象深刻的广告语之一.除了贴合产品的描述,朗朗上口的特质也是这个广告语广为流传的重要元素之一.姑且先不论广告是否设计的成功,就这句话本源的涵义也让人浮想联翩. "世界 ...

  • 锦文律师软件使用说明
  • 锦文软件 锦文律师事务所综合管理系统 产品介绍 上海锦文软件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8 目 录 一.总体概括 . ..................................................................................... ...

  • 揭秘溥仪皇帝和文绣离婚赔了多少赡养费?
  • 沈阳是溥仪的祖先当年曾经驻留的"帝京",不过1931年9月的沈阳气象已经完全不同. 沈阳是当时东北地区最大的都市,城市规模.功能与北京.上海.天津相比还略逊一筹,但已是中国当时的第四大城市,气象繁华,各国人流熙来攘往.当时,张作霖和张学良长年聘请意大利和比利时的市政规划人员和建筑 ...

  • 揭秘六大富豪面相
  • 揭秘六大富豪面相 第一种白手起家型 这种相格人生大致经历是出身家境清贫,父母无财无势,就凭着个人头脑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性格致富.面相特征:这种富豪因为天生就劳心劳力,所以体型会偏瘦:额头不一定宽广,但多数有明如镜的光泽,虽早年艰辛,但因些锻炼出过人聪慧:鼻梁不高,但鼻头有肉且鼻孔不露,这种相格致富 ...

  • 对合伙律师事务所所得税纳税主体的探讨
  • 对合伙律师事务所所得税纳税主体的探讨 (本文获山东省法学会1999年律师理论与实务交流会二等奖,后登于<中国律师> 杂志2000年第二期) 黄杰 (huangjielawyer@163.com) 一.问题的提出 今年是我国恢复律师制度二十周年.在这二十年中,广大律师忍辱负重,开拓进取,为 ...

  • 免费公开课举办流程及各项准备
  • 免费公开课举办流程及各项准备 医师资格考试免费公开课是为交过加盟费或第二年举办医师资格考试培训班的全国各地辅导站免费举办的.目的是为当地学员提供学习方法指导,吸引有经济能力和有时间的考生报名,课前的组织宣传工作直接关系着参加公开课的人数,围课堂期的各项工作的安排,尤其是公开课现场气氛的渲染和与考生的 ...

  • 招远案受害者家属:理解没人相救 希望严惩凶手
  • 时政新闻京华时报 [微博] 2014-06-01 02:02 我要分享 2331 杀人嫌犯光头男姓名(张立冬)及照片 央视公布的6名疑犯的个人信息(一名未成年人未公布头像). 招远杀人案嫌犯光头男出镜受访 称被害者系恶魔 时长:2'35'' 来源:腾讯视频 招远杀人案嫌犯光头男出镜受访 称被害者系恶 ...

  • 上海市律师协会章程
  • 上海市律师协会章程 (2002年4月13日上海市第六届律师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2007年3月24日根据上海市律师协会第七届律师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上海市 律师协会章程修正案>第一次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上海市律师行业管理行为,促进上海市律师行业的发展,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