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会计基本假设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教学内容: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教学目标:

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教学重点和难点: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本节课主要是难在理解、把握和应用上。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会计的概念,大家知道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为了保证这些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就必须对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从空间上、时间上以及计量方法上作一些必要的、在会计上合乎推理的判断和规定,这些规定和判断就是会计核算的前提和条件,也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给大家讲述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讲授新课: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重点/难点)

一般认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四项。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又成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它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活动。这一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一是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二是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同时说明某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仅与该会计主体的整体活动和成果相关。

例如,一项商品购销业务,甲方是买方,乙方是卖方。按照会计主体的要求,会计人员应站在本企业的立场上处理业务,即甲方的会计应作商品购进的账务处理,而乙方的会计应作商品销售的账务处理。

在这里应该注意的是: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非是对等的概念,

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例如由自然人所创办的独资和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这类企业的财产和债务在法律上被视为业主或合伙人的财产和债务,但在会计核算上必须将其作为会计主体,以便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其所有者的经济活动以及其他实体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企业集团由若干个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组成,各个企业既是

独立的会计主体,也是法律主体,但为了反映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还应编制该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企业集团是会计主体,但通常不是一个独立法人。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例如:企业固定资产计量应按购建时的历史成本入账,固定资产价值通过提取折旧的形式,在其使用年限内分期转作费用等,都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时间间隔,以便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会计报表。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是: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为分期结算帐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贯彻落实权责发生制、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相关性原则、配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及谨慎性原则奠定了基础。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即会计年度与公历年度相同,从1月1日开始到12月31日为止。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四)货币计量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会计报表时必须换算为人民币。

以上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没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自己举出四个例子来分别说明会计的四个基本前提。

教学总结:由于受学生所学知识和“基础会计学”课程内容的限制,会计的基本假设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无法让学生深透的理解。授课中应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教学内容: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教学目标:

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教学重点和难点: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本节课主要是难在理解、把握和应用上。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会计的概念,大家知道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为了保证这些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就必须对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从空间上、时间上以及计量方法上作一些必要的、在会计上合乎推理的判断和规定,这些规定和判断就是会计核算的前提和条件,也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给大家讲述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讲授新课: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重点/难点)

一般认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四项。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又成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它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活动。这一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一是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二是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同时说明某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仅与该会计主体的整体活动和成果相关。

例如,一项商品购销业务,甲方是买方,乙方是卖方。按照会计主体的要求,会计人员应站在本企业的立场上处理业务,即甲方的会计应作商品购进的账务处理,而乙方的会计应作商品销售的账务处理。

在这里应该注意的是: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非是对等的概念,

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例如由自然人所创办的独资和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这类企业的财产和债务在法律上被视为业主或合伙人的财产和债务,但在会计核算上必须将其作为会计主体,以便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其所有者的经济活动以及其他实体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企业集团由若干个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组成,各个企业既是

独立的会计主体,也是法律主体,但为了反映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还应编制该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企业集团是会计主体,但通常不是一个独立法人。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例如:企业固定资产计量应按购建时的历史成本入账,固定资产价值通过提取折旧的形式,在其使用年限内分期转作费用等,都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时间间隔,以便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会计报表。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是: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为分期结算帐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贯彻落实权责发生制、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相关性原则、配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及谨慎性原则奠定了基础。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即会计年度与公历年度相同,从1月1日开始到12月31日为止。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四)货币计量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会计报表时必须换算为人民币。

以上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没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自己举出四个例子来分别说明会计的四个基本前提。

教学总结:由于受学生所学知识和“基础会计学”课程内容的限制,会计的基本假设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无法让学生深透的理解。授课中应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


相关内容

  • 谈会计基本假设意义
  • 摘要:知识经济的来临,使会计环境发生了变化,对传统的会计实体假设产生了巨大冲击:文章从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及货向计量假设四个方面作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知识经济:会计假设:持续经营: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假设为各种学科的理论和实务提供研究出发点,但不是一成不变的.众所周知,现行的会计基本假设是与 ...

  • 关于我国环境会计基本假设的探讨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第 2 4卷第 5期 V0. 4 N . 12 . o 5攀枝花学院学报 Ju a fP n hh aU iest o r lo a ziu nv ri n y20 07年 1 0月 0c. O 7 t2 0 ・经济与 管理 ・ 关于 我 国环 境 ...

  •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信息质量要求
  • 摘 要:本文针对会计核算前提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关概念和内容进行分析,对"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定义进行探讨.通过对国内外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发展的研究,结合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八个方面要求,来分析目前财务核算中会计信息应具备的质量特征. 关键词: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 ...

  • 关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
  • 关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 一.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设想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本内容 借鉴西方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可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会计本质.会计本质是会计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概念,应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首先予以明确.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之所以没 ...

  • 规范会计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评述
  • 作者:范永武徐晓阳 当代财经 1998年01期 规范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作为按形成方法不同而划分成的两大类型理论,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这二者又是相互对立的理论,长期以来各执一词纷争不止,因此正确和深刻地认识规范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的理论源流等基本问题是会计理论研究极其重要的事.我们拟从以 ...

  • 论财务会计基础
  • 论财务会计基础 [摘 要]作为理论研究起点的会计假设逐步被淡忘的原因在于会计基础的存在文章从会计假设被淡化入手,通过对会计对象.会计确认标准的梳理发现财务会计之基础,即经济利益归属的权责确认与经济利益价值的市场价格计量 [关键词]会计假设:会计基础:权责统一:市场价格 一.会计假设实质及其消亡 西方 ...

  • 司法会计鉴定基础理论探讨
  • [摘要]关于司法会计鉴定的基础理论问题学界一直没有形成较一致的观点.司法会计鉴定与法务会计虽然法律渊源不同,但事实上二者本质相同,都是为委托人提供财务会计资料证据或者专家鉴定意见的社会专业活动.在总结和评价国内外学者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司法会计鉴定的概念.目标.假设.原则等基础理论问题,对司法会计鉴 ...

  • 电子商务对企业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
  • 电子商务对企业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 一.引言 电子商务具有快速与简洁的巨大优势,大大改变了企业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减少各类环节,降低成本.对于会计而言,电子商务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了解电子商务对企业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对于会计工作有着诸多好处. 二.电子商务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

  •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
  • [摘 要] 目前,国内外会计学界讨论会计理论结构问题的说法不一,大部分采用了理论结构概念框架的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个国家以及一些会计国际组织开始研究并且制定.发布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实务的发展水平和会计理论工作者的认识水平逐渐完善.财务会计基本理论按照会计假设.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会计准 ...